A. 如何評價電影《消失的兇手》
從事幕後至今已有20多年,但羅志良直至《消失的兇手》才開啟橘遲了他第一個「消失」系列電影,當然,影片依然延續了他一貫的電影風格:格局高智燒腦、氣氛暗黑詭圓野李異、人物暗藏懸念、謎局持續反轉。因此,從《槍王》、《異度空間》、《救命》再到系列前作《消失的子彈》,總能讓觀眾在情緒上如坐「過山車」,在經歷舒緩、疑惑、壓抑、緊張等起伏後,將所有狀態宣洩而出,終覺暢快輕松。
作為「消失」系列的第二作,《消失的兇手》看似在陣容上變「弱」,但事實上,作為一部華語懸疑推理片,它無論在娛樂性還是懸念性上,都對類型片實現了一次「全方位「的挑戰與探索,其背後對不同核心的打造,自然也充滿創意與話題。
一、場面:「《消失的子彈》2.0版」
相比羅志良的過往作品,《消失的兇手》在場景上無疑是「漂亮」的。一方面,如《消失的子彈》中兵工廠那般「灰濛」、「低沉」的氣氛已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民國年間上海「十里洋場」的華麗面貌,足以讓人賞心悅目;另一方面,片中諸如洋車、服飾、狙擊槍甚至於霍教授(林家棟)的授課教室都緊貼「時代潮流」不說,更有一輛巨大的蒸汽火車助陣,無論花樣還是氣勢,都足以讓影片的視覺效果達到「高大上」的地步。
當然,如果只看場景,或許還不足以吸引所有觀眾進影院。所以,《消失的兇手》在動作設計及場面規模上,都全然升級為「《消失的子彈》2.0版」:
影片其中一幕動作戲,是松東路(劉青雲)與傅源(江一燕)起碼躲避安保隊的追捕,若以常規設計,「無非」就是馬與汽車比速度,脊敗但主創偏反其道而行之,結果不僅讓兩人騎馬闖入醫院,甚至將馬變成另一程度上的「人」,隨松東路與傅源在密室的狹窄空間中與安保隊「周旋到底」!如此獨具創意的玩法,在近年芸芸華語片中,無疑前所未見。
此外,火車在影片中也充滿既緊張刺激,又妙趣橫生的視覺奇觀。依據傳統,正反派同時在火車上出現,」車廂鬥法」與「車頂追逐」自然不可或缺,但這回《消失的兇手》對雙方「怎樣上車頂」、「怎樣從車頂回到車上」、「怎樣在車頂和車里打」等橋段,實質都有不同觀眾以往所見的設計;而且,影片還為觀眾設下懸念:在前方有另一輛火車將正面撞上,但正反派都無法逼停火車的情勢下,主角只能同歸於盡,還是能夠化解危機?只能說,這一幕所營造的「千鈞一發」氣氛,及由始至終呈現出的視聽效果,都必須要在影院親身目睹,才能體會到什麼叫「酣暢淋漓」!
二、偵探:為何「還是」劉青雲?
除場面升級外,觀眾對《消失的兇手》最大的期待值無疑是劉青雲。不為其他,只因其在現今眾多華語男星中,堪稱與推理懸疑電影最「搭」的一位!
更難得的是,每當劉青雲飾演「偵探」類角色,他永遠能通過演技和魅力形成獨有「派別」:1993年在《七月十四之不見不散》里,他飾演的刑警通過「吊兒郎當」的言行舉止,釋放出內心深層的「第六感」,由此查出命案線索,正是不折不扣的「方法派神探」;1995年在《無味神探》里,他又化身「體驗派神探」,在失去味覺與嗅覺的狀態下追查嫌犯,並從中體驗到過往所無的內心感受,最終即使打爆煤氣身陷火海,也能化險為夷;到了2007年的代表作《神探》,劉青雲更塑造了「表現派神探」的形象,通過想像並重現嫌犯的種種日常舉動,甚至看到其內心的「鬼」,將嫌犯陰謀揭發...總之,在《消失的子彈》之前,劉青雲對「偵探」角色的演繹,已涵蓋了左腦、五感甚至「心覺」,挑戰「松東路」一角,可謂舍他其誰。
那麼,從「子彈」到「兇手」,松東路又是怎樣的偵探呢?
首先,他對破案異常執著。正如《消失的兇手》中,傅源就說過一句:「只有案件和線索才能留住你。」所以,上次「幽靈子彈」已夠棘手,卻偏被松東路破獲,從能力與信心來說,這回即使是一場「全城參與的殺人游戲」,他也從第一場命案開始執著到底。這正是松東路的一大性格。
其次,他對感情始終隱忍。在《消失的子彈》中,松東路與傅源的感情只有一個微弱的「苗頭」,其他時候都在專心查案;但在《消失的兇手》中,兩人的感情已有實質「進展」,而且既能在午夜的上海街頭挽肩散步,又能騎馬街頭狂奔躲避追殺,比許多電影更加浪漫。遺憾的是,松東路對傅源的感情只如片中所說:「跟我在一起不會幸福。」所以,兩人的糾葛自然是全片最具戲味的一大核心。
再者,他對決定從不後悔。松東路無疑是充滿正義感的偵探,因此,片中面對富商高敏雄的威逼利誘,他始終不為所動,更義正言辭回擊:「我做事從來不會後悔!」堪稱偵探中的「佐羅」!然而,他這一「不後悔」的心態,在《消失的兇手》中也遇上了「剋星」,正是助手兼「『前』妻」常勝(李小璐),片中兩人既互相協助,又是歡喜冤家,從而為影片增添了一層詼諧與趣味,也讓松東路的形象更為豐滿。
還有,他對線索事必躬親。在《消失的子彈》里,松東路又模仿上吊又幾次嘗試對自己腦袋「開槍」,已經比《神探》中的陳偉彬還要玩命。但到了《消失的兇手》,因命案是跳樓而死,他竟然到了要用「跳樓」方式還原案發現場的地步,所以怎樣「跳樓」才不搭上自己的命又能分析出線索,當然是松東路的本事,但只能說,過程相當好玩!
最後,他對危險勇往直前。在《消失的兇手》中,松東路的拚命程度可謂比《消失的子彈》翻了N倍,不光要一邊跳樓一邊「躲子彈」,還要在一塊吊在十幾層樓高的木板上坐著,又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拆炸彈」,甚至要在火車上下左竄右跳。因此,全片最緊張刺激的場面,這回都集中在松東路身上,也註定讓《消失的兇手》成為近年劉青雲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演出之一。
綜上所見,《消失的兇手》里的松東路,已是結合《七月十四》、《無味神探》及《神探》的特質,並同時具備個人特色的「理念派神探」,而他執著又堅持的理念,正是羅志良所稱在片中所探討的「公義」。
這么說來,松東路毫無疑問就是民國時期的俠客「佐羅」了!
三、元素:懸疑推理片With西部片+神配樂
之所以說松東路是民國的「佐羅」,不僅在於他伸張正義、對抗邪惡,也在於《消失的兇手》所具備的元素,堪稱開啟了系列的另一條路!
如果說《消失的子彈》傾向福爾摩斯式的雙雄組合與臟亂場景,那麼《消失的兇手》就是一部披著「西部片」外衣的懸疑片:松東路將馬變成「人」的騎術,將狗變成「武器」的馴化工夫,甚至用禮帽破敵的獨門絕招,加上隨身攜帶的左輪手槍,都與美式意式西部片中的「傳奇牛仔」不遑多讓;而且,片中雖不乏民國上海的摩登場景,但當火車行駛在一望無際的荒原上時,也無疑能讓人聯想到無數西部片中的經典場景。
最讓人回味的是,影片配樂極具西部片韻味,光是松東路與傅源PK安保隊一場,充滿節奏感的旋律加上時起時伏的口哨聲,不僅能讓影迷回想起《荒野大鏢客》、《神槍手與智多星》、《七俠盪寇志》等片的經典配樂,即使普通觀眾,也會隨著音樂帶入戲中;而且,片中警察和遊行工人先後與安保隊對峙,所用的歌曲也雄壯激昂,充滿氣勢及正能量。總之,《消失的兇手》不僅配樂稱「神」,與不同場面結合,更讓人「耳目不忘」!
當然,既然說是「懸疑推理片」,「懸念」無疑是《消失的兇手》的另一核心。上集「只是」發生在兵工廠里的「幽靈子彈」,這次就是一場涉及全城百姓的「殺人游戲」,富商、工人、學生、警察、教授到作為「逃犯」的傅源,幾乎每出場一批人物,就會帶出一個懸念,加上每群人物的懸念都互相緊扣、各自影響,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社會」原因,最終使得影片的懸疑性較上集更強,反轉元素也較上集更多,最重要的是,謎局也布得比上集更大,所以不到最後,觀眾始終不知謎底如何,而這也正是「消失」系列的品牌價值所在。
無論如何,《消失的兇手》在類型片中始終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尤其能將一部華語懸疑推理片玩出如此豐富的創意與突破,無疑具有其獨特的意義和價值,值得觀眾期待。
B. 好萊塢電影給我們灌輸了哪些關於射擊的錯誤觀念
《拯救大兵瑞恩》開頭二十分鍾「奧馬哈海灘」登陸的那一段,當登陸艇艙門打開後美軍就受到了碉堡內德軍MG42機槍的橫掃!在傷亡慘重下,迫不得已從登陸艇兩舷跳入海水裡。
隨即受到了MG42機槍對水中人員的射擊。
這張截圖還能清楚的看見7.92子彈
在水裡的劃跡。 影片里這種血腥的特效場面讓人感到非常的驚恐!
那麼,真實情況是這樣嗎?其實我們是讓電影騙了,真實的情況上使用9㎜「貝彈」在距離水面10米處往往水裡打一槍,子彈最多在水裡行進一米不到的距離,並且動能衰減極快,根本不可能出現穿透人體的情況發生。
這是外國進行的9㎜手槍在泳池裡射擊後形成的氣泡。
而這張圖片是G3步槍7.62㎜子彈在水中射擊的情景,在一米內子彈發射葯的氣體所形成推力氣泡衰減極快。這樣短的距離並且能量極低根本打不死人!
普通子彈在水中的這種能力很差的原因:是水的密度是空氣的800倍!在這樣「強大」的阻力下,普通子彈的動能被嚴重的削弱,而根據實驗的結果,電影當中的MG42機槍距離射擊目標至少200米遠,再入水也就根本打不死人了!
我軍各兵種特種部隊所使用的「蛙人」專用步槍和專用手槍。
由於現代特種部隊的滲透戰威脅很大,特別是港口戰時防禦,對敵方「蛙人」的防範是重中之重,因為從二戰以來到越南戰爭這段期間,交戰雙方的「蛙人」經常潛入對方的港口對艦船實施爆破性破壞,讓人防不勝防!對付他們的最好辦法就是組建自己的「蛙人部隊」……早年間「蛙人」的水下戰斗幾乎都是使用潛水刀進行肉搏,為了更好的消滅敵人保存自己,蘇聯首先研製出來「蛙人專用」手槍和步槍,這兩種槍口徑與普通步槍手槍一樣,但是彈頭很長很銳利,發射葯也要比一般子彈多,而且槍的密封性能相當好,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減少發射葯能量的消耗,就是將發射葯的大部分推力都用在推動子彈上……「蛙人槍」的射擊距離也是根據水深而定的,在5米的水深可以將子彈發射到30米的距離,10米水深為15米遠,水越深距離越近。
「蛙人」專用槍是因為特殊需求而研製的特種裝備,這樣的特種裝備在水中的射擊距離也不遠,因為世界上大部分水域透明度並不高,水下是黑暗的,超過5米的水深20米之外基本上看不到人了,子彈射程再遠看不到目標也沒有意義。
好萊塢大片對於子彈的謬誤還很多,文章就不一一列舉了,我們看戰爭電影要用一定的科學態度去觀看,而不是讓電影里的謬誤情節帶了節奏。
關於射擊,一些好萊塢影視劇為突出刺激的視覺效果以獲取良好的票房收益,違反基本物理,化學原理,進行了很多偏離事實的誇大。在此我們可以簡單總結為十條。
爆破加成
幾乎在所有的影片和 游戲 中,用槍去打油桶、 汽車 油箱,都會立刻引起爆炸。事實上,很多子彈彈頭就是鉛,鋁,銅等材料,說白了就是一塊高速飛行的金屬塊,和空氣摩擦可能有高溫產生,但是也不可能高到能夠點燃汽油。實際上,汽油必須是在遇到明火,高溫高壓,並且與氧氣接觸的情況下,才可能發生爆炸,燃燒。美國知名電視節目《謠言終結者》MythBusters 專門做了一個實驗,最終證明,只有穿甲燃燒彈射擊裝著汽油的油箱油桶,才可能爆炸。
無限彈葯
很多影片中,演員抱著重機槍不插彈夾,所有沖鋒槍,步槍,手槍都開自動連發射擊狀態,火蛇噴出來,可以不換彈夾一直噴連續射擊好幾分鍾。其實除了帶彈鏈的重機槍,帶彈鼓的沖鋒槍和突擊步槍,一般來說,其它槍支的彈夾容量也就是15-30發,全開自動射擊的話,3-8秒內就可以把整個彈夾射空。
我還有一句話要說
很多人中彈後意識非常清醒,一邊吐血一邊交代後事,半天才死。實際上,人除非頭部中彈,確實不會馬上掛,但是,如果不是擦傷,軀干,四肢遭受巨大沖擊後,會馬上昏迷,休克。當然,被三八大蓋打對穿除外。
漂亮屍體
一旦被步槍子彈擊中,會形成空腔效應,破壞力極大,子彈巨大的動能外加空腔效應的氣流運動,會立刻將子彈經過部位的人體扯碎,撐開,子彈打在胸腹腔上就是五臟破裂,打在手腳上就是手腳斷裂,不可能向電視劇里那樣,人中彈以後,身上只有幾個小洞在冒血,整個人還完好無損。
狙擊的新衣
這個好萊塢還好,國內特別喜歡找一張破布,把狙擊步槍裹起來,甚至連彈倉拋殼口也裹得嚴嚴實實,現實里一槍打下去,絕對非常喜感。
開鎖專家
所有槍戰片里,大牛拿著手槍,沖鋒槍對著鎖頭一陣掃射,就可以把鎖打爛,破門而入。實際上只有大口徑的子彈打擊鎖頭,才可能造成破壞,一般來說,拿槍口對著鎖頭射擊是作死,因為在狹小空間里,子彈撞擊堅硬,光滑的鎖頭,很可能彈開,形成跳彈,最後很可能傷害射擊者。
瞬間移動
槍一般都是有準心的,在10-50米以內瞄準射擊,特別是連發,一般都是能打中的,然而很多影視劇裡面,雙方對射了無數梭子子彈,就是打不中。主角如同戴著光環,到處跑,腳跟後一堆閃光。這都是藝術誇張。很多武警戰士抓逃犯和劫匪的時候,不管是不動目標還是運動目標,往往手持自動步槍,來個兩三發點射就爆頭了。根本沒有被瞄對象瀟灑的閃避這回事。駭客帝國裡面的子彈時間橋段是虛擬世界中的經典,但是現實世界中,子彈速度非常快。不是誰想躲就能躲的。
高溫豬手
抓著槍管和導氣管射擊。也不管自己的手會不會變成烤豬手。所以也有細心的導演安排了換槍管,修機槍的橋段,比如HBO的大製作《血戰太平洋》中,專門有描寫約翰·巴斯隆為了帶水冷式機槍轉移,被打熱的槍管燙傷手臂這個細節。
無限冷卻
一直射擊,槍管打到融化都不需要冷卻。
萬能裝備
一支槍,尤其是歐美系的槍,主要是精準,但並不皮實,很多主角背著槍太空里漂,深海里游,沙漠里爬,烈火里烤,甚至當做械鬥時的棍子劈人,最後居然摸出來就照樣打,從不調校和保養。
下面我總結幾個我在電影中看到的錯誤觀念吧
1.異次元彈匣
大多數電影中為了展現爽快刺激的槍戰場景,除非情景需要,否則子彈根本不會停。實際上一般的手槍子彈為7-15發,沖鋒槍20-30發,步槍20-30發一個彈匣。不過咱也可以理解,畢竟換彈匣太影響電影節奏感了,太過突兀對於觀影效果的影響太大。
2.子彈都不能穿甲
很多時候我們看槍戰場面,只要有個掩體就能擋住子彈,也不管這是什麼掩體,對面是什麼子彈。有的時候一個塑料的垃圾桶都能擋住7.62mm狙擊步槍彈。兄弟,你確定你的槍不是BB玩具槍?還有車門,2mm薄鐵皮能幹什麼,嫌自己死得不夠爽快?
3.防彈衣無用+槍槍爆頭
除了反派和主角的防彈衣外,所有人的防彈衣都是假的。畢竟,主角槍法精準,槍槍爆頭,就跟 游戲 里開了外掛一樣。但實際上,防彈衣由於保護住了身體絕大部分主要面積,其保命效果還是非常高的。而且一般來講,除非特殊要求,否則射手一般會射擊敵人的身體軀干而非頭部。
4. 中國軍隊只會人海戰術
無論是韓國電影「太極旗飄揚」還是中國自己拍的「我的戰爭」,為了展現戰爭宏偉壯麗和人員眾多,會採用大量士兵堆積在一個區域進行沖鋒的特寫。講道理,這是對中國軍隊最大的褻瀆。
你要是拍古裝,拍中世紀戰爭,這樣拍沒毛病。但是如果你拍現代中國軍隊這么拍,真的是侮辱中國軍隊的智商。
真正的中國軍隊在戰斗中人數眾多,但是主要是利用輕步兵快速機動迂迴包圍戰術對敵方實時切割包圍殲滅。實際上在進行戰斗的時候一般以連排級單位進行快速部署,如果營以上級別進行機動或者攻擊是需要非常大的戰場寬度的。一般來講,一個連的進攻寬度為400-800米以上,而且層次分明,分工明確,在火力掩護和迫擊炮支援下步兵快速穿插。
「我的戰爭」里不到300米的戰場寬度投入小1萬人?密密麻麻的人怕不是美軍笑的褲子都濕了。
美軍的火力可怕我們都知道,那麼小的戰場寬度,只需要兩挺M2HB重機槍就能死死的控制住戰場,更別說排級的M1919和士兵人手一支的M1加蘭德步槍。
真的敢這么沖,中國軍隊的指揮官有一個算一個全拉出去斃了得了。
我們完全可以集中優勢火力打擊,或者使用快速穿插迂迴戰術,正面戰場寬度不足我們就應該使用更多的戰術。這么豬突的只有號稱世紀大XX的乃木希典做過,而這個大XX你們都知道。
沒有當過兵打過槍的人,對槍械的認識只是在電影里,很多被誤解。槍戰中一隻手拿著手槍如入無人之境,子彈無數,主角被打中了N槍還能繼續戰斗等情節,太狗血扯淡。近距離手槍打中後,基本上喪失還擊能力,近距離步槍擊中後,立刻失去行動能力,還有穿防彈衣被擊中後一點都沒有感覺的電影鏡頭簡直就是害人呀,穿避彈衣後,彈頭的沖擊力近距離讓人筋骨斷裂,擊中胸部會休克窒息,看到這些電影只是覺得好笑。一支槍一直打,現實中槍管早就變形了,打個錘子呀。
關於射擊,好萊塢電影中常見的錯誤包括:
1、過度誇大手槍的作用。由於手槍是最為常見的輕武器,因此在好萊塢電影中手槍成為了最常見的輕武器,並且經常會出現與自動步槍和沖鋒槍對射的場面,甚至還還能讓一兩個用半自動手槍或左輪手槍的主角干翻數個自動步槍或沖鋒槍射手。然而事實上手槍在自動步槍和沖鋒槍面前無論射速、射程還是殺傷力都是全面居於劣勢,更何況手槍由於沒有依託而十分難以打准,因此用手槍壓制自動步槍和沖鋒槍完全就是痴人說夢,在你只有一把手槍時如果真碰上一群手持自動步槍和沖鋒槍的射手最好趁早投降。
2、躲在 汽車 輪胎後面防禦射擊。 汽車 輪胎內具有一定的金屬結構,因此認為 汽車 輪胎能夠防彈並非沒有道理。然而任何的材料在抵禦高速物體時強度都是有限度的, 汽車 輪胎也不是什麼子彈都防得住。小型 汽車 的輪胎能夠在一定距離上抵擋手槍或霰彈槍的射擊,但對於自動步槍和機槍在二者的有效射程內完全沒有防禦能力。大型的重卡輪胎防護性能更好一些,但同樣沒法抵禦自動步槍連射。同樣的問題還有 汽車 車門, 汽車 車門的金屬板非常薄、根本無法抵擋現代輕兵器的射擊。因此那些遇敵時打開車門當做「盾牌」的傢伙,在真實的戰場上只能被打成馬蜂窩。
3、子彈打起來不要錢。使用自動武器「潑水」是在視覺上令人感覺相當爽快的感受,因此好萊塢電影里也經常出現一連打光好幾個彈匣、乃至機槍槍管打紅了都不帶停一下的情況。但在戰場上,沒有誰敢這么浪費子彈。雖然現代步機槍彈體積和重量都不大,但一次性攜帶幾百發對於一個體格合格的成年人來說仍然是不小的負擔。同時,除了子彈,持槍者還可能攜帶護具、通信設備、後勤物資等其他裝備,因此根本沒有可能隨身攜帶上千發子彈進行「潑水」。
4、狙擊步槍的瞄準鏡分劃。在好萊塢電影當中,狙擊步槍的瞄準鏡分劃往往被簡化為交叉的十字線,在瞄準目標時也只需要將十字線交叉點對准目標。但實際上真實的瞄準鏡劃分極為復雜,即便是突出簡單易用的獵用瞄準鏡也具有輔助線和測距線(參考《使命召喚:現代戰爭》中M82的瞄準鏡劃分,這種劃分被很多廠家生產的民用瞄準鏡所採用的),稍復雜一點的會在十字線上刻印密位點,而類似SVD所使用的PSO-1瞄準鏡還具有估測目標身高和運動軌跡的功能。而在使用上,狙擊步槍的瞄準鏡也絕非單純地用十字線交叉對准目標就夠了,而是需要使用瞄準鏡自帶的分劃對目標進行測距測速後選取適當的密位點或刻度對准目標再開火。
1. 人被子彈擊中後會立刻死亡
子彈擊中肩膀時,極少會導致人立馬倒地而亡。如果是擊中頭部或喉嚨,就是另外一回事。但這種橋段早就被好萊塢電影用爛了,尤其經常被用在英雄必須立刻幹掉一堆壞人的時候。主角只需要隨意地朝壞人打幾發子彈就能把壞人打死,圓滿地完成任務。但除了少數例外情況,現實生活中幾乎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此外,由於中槍會導致人體的腎上腺素水平急速增高,所以中了好幾槍都沒有發覺自己中槍的情況也是不常見的。
2. 擊中移動目標是件很容易的事
移動的目標很難擊中,可以說是非常難。但好萊塢往往會忽視這個看似明顯的事實,選擇誇張地予以表現,雖然這不一定是壞事。《行屍走肉》就是個非常明顯的例子。雖然它的製作質量很好,經常會有倖存者,但此前幾乎沒有摸過槍的人都能很精準地從遠處甚至是移動的車輛上打中僵屍,這也未免太過誇張了。
3. 手槍彈夾能裝40-50顆子彈
顯然,好萊塢高管們都認為手槍的彈夾很大,大到可以裝得下幾十顆子彈。這樣確實很方便,主要出現在英雄必須幹掉一堆壞人的時候。但其實是很煩人的,通常會剝奪電影本身的很多樂趣。
4. 槍的反沖力很小
這絕對是假的。電影中有時會出現這樣的場景:年輕人甚至是未成年人用手槍或左輪手槍射擊,但一點都沒有受到反沖力的傷害,反而站得四平八穩,這在現實中根本不會發生。即使是成年男性通常也會被反沖一下。科恩兄弟的《大地驚雷》是少數幾個表現出槍的反沖力而且將之視為劇情亮點的電影之一。
5. 槍戰之後沒人感覺到耳鳴
槍聲非常響,尤其是近距離面對槍聲的時候。但在好萊塢電影中,演員們似乎並沒有在一場本可以讓他們暫時失聰的巨大槍戰之後感覺到耳鳴。此外,人們似乎可以在發生槍戰時正常地說話,這在現實中根本不可能發生。原因有兩個,一是槍戰時不方便說話,最好專注於戰斗本身。二是必須大聲喊叫才能讓對方聽到你說的話,因為打槍的聲音非常大,說話聲音幾乎不可能蓋過槍聲。
作為一個男生,好萊塢電影最能讓我血脈噴張的場面不是俊男靚女的床戲,而且驚險刺激的槍戰場面和追車場面,記得我小時候只要是有槍械畫面的電影和電視劇我都不會錯過,所以好萊塢的有槍出現的電影我基本上也都是沒有錯過,這里就說幾個在電影中關於射擊常見的錯誤觀念,當然了各位看官也不必深究,畢竟看著過癮才是最重要的。
關於射擊的錯誤觀念最常見的就是,子彈無限加成,在許多電影中都會出現這樣的場面,主角拿著一把手槍或左輪手槍,和對方反面角色互開幾十槍,要知道一把左輪手槍的子彈數量是6顆,手槍在不用加長彈夾的情況下一般彈夾里也就能裝8到10發子彈。
還有就是後坐力的問題,這個問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第一滴血》中史泰龍所扮演的蘭博單手拿著M60通用機槍射擊場面,要知道就是單手用Ak射擊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單手拿著M60通用機槍射擊無論你身體多麼強壯都會被後坐力掀翻在地。
再有就一些狙擊片中瞄準器械內十字線的鏡頭,在影片中一般狙手都是用十字線的中心點瞄準敵人扣動扳機把敵人擊殺的,但是要知道,受重力和風力的影響,狙擊手要准備擊發時,都是要進行修風和校準準星的,比如擊殺距離較遠的敵人都要是用十字中心以下的某個點瞄準敵人的要害部位。
其實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畢竟我們看電影不是看軍事教學片,看個過癮就完了。(dh)
有很多。1、除非是防彈車或裝甲車,普通的民用車是擋不住子彈的,尤其是軍用自動步槍的子彈,這種槍,槍口動能很大,能夠輕易穿透 汽車 玻璃和蒙皮,而且由於一次穿透,彈頭可能變形,打在人體上的傷害更大。2、樹木同樣不能擋子彈,而且子彈打在樹上的角度如果過小,還會形成跳彈,導致意外傷亡。3、子彈射入水裡5-15米時仍有強大的殺傷力,所以在電影中跳入水裡就能避免被子彈射殺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4、電影裏手持雙槍同時精準的射擊不同的目標在現實中不可能,因為人眼無法同時看準兩個目標。5,電影中經常有炸葯爆炸時,主角前方正好有塊鋼板或鋼門,跟隨主角一起被沖擊波吹飛,然後主角因為有遮擋的物體所以屁事沒有。但是現實中那塊鋼板會像拍蒼蠅一樣把後面的人拍死。如果沒有鋼板,那麼沖擊波會在把人吹飛的同時摧毀人體內部的骨骼和內臟,人會死於大量的內出血。6、槍械套上消音器後,並不能完全消除聲音,最多就是降低一點。尤其在室內使用時,和半夜在室內放鞭炮的聲音差不多,因此電影里那種使用消聲器殺人,離被殺者幾米遠的人都聽不到開槍聲是不可能的。電影里那種消聲器其實是消焰器,讓他人看不到槍口的射擊火焰。真正的微聲或無聲手槍其槍和子彈都是特製的。7、現實中無論是自動步槍還是機槍,都不會連續射擊,因為這樣不但持續火力時間短,子彈消耗過快,影響射擊精度,還會導致槍口快速過熱,有炸膛的危險。現實中都是短點射和長點射結合,如需要提高精度還會使用單發射擊。
1.豬腳大發神威,一把小手槍幹掉諸多手持自動步槍和沖鋒槍的反動派。當然在狹窄地形,貼身了,長槍沒有短槍那麼快的指向性被手槍幹掉無可厚非,但拉開距離了你能在對方火力壓制下幹掉幾把自動武器那除非對方是沙特軍隊,槍都朝天上打的那種,否則你就連開槍的機會都不會有。
2.掀桌子擋子彈,最不科學的一點,就算那桌子是鐵木的,就算能擋住手槍子彈,可步槍掃射都打不穿就太假了,具體請見戰爭之王里黑幫火並,真實情況是兩把ak會連人帶桌子一起收拾了。
3.交戰雙方躲在固定位置,你瞄我打幾槍喲朝你掃一梭子,實際這是嚴重的作死行為,在雙方射程等同的情況下你固定一個位置不動,通常對方的應對方法是,只把槍探出來朝你所在的位置噼里啪啦的盲射火力覆蓋,那時你連轉移方位都有危險,真實情況是,打幾槍換一個地方,或迂迴或者躲起來偷襲。
4.子彈追著人跑,豬腳還能跑贏。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子彈飛得再慢也就略低於音速,再怎麼也比你飛得快,就算二戰時的栓動步槍面前跑直線也是死路一條,更何況是自動武器那潑天的彈雨。
5.槍支不打點射,摟火到底,誠然槍械確實可以全自動射擊,就算你無限子彈,就算你槍能承受全自動射擊。你人也受不了啊,你真覺得你扳得住亂顫的槍?受得了後坐力撞在身上的疼痛?你還有準確度?
6.撿到敵人的槍,不檢查有沒子彈,直接就用上了。好吧,假設豬腳和反動派都是nato制式武器的全類通,但你立馬撿起來連有沒子彈都不看就上戰場了這樣好嗎?不怕狹路相逢扣扳機時傳來空倉掛機的聲音嗎?
對於普通人來說,除了最初的新鮮勁外,接觸槍支並不是一種很愉快的經歷。首先,大部分槍支的金屬部件都是有著很鋒利的邊緣的,槍身上也不可避免地沾滿了槍油,手上不被劃傷幾個口子不算玩過槍,打完槍後一個星期手都洗不幹凈也是正常的;其次,復進簧的力度比你想像中的要大,金屬套筒和機匣的也沒有那麼友好,特別是手上有汗或者比較疲勞的情況下,手指打滑子彈上不了膛不是什麼很令人奇怪的事情,准確的說在手指上磨起繭子來之前別想很好的駕馭它;第四,打中目標其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我指的是在情緒緊張且存在干擾的情況下,需要大量的練習或者有可以成為特異功能的天賦;最後一點,警察在攜行狀態的時候,槍套中的槍一般是子彈上膛關著保險的,遇到情況都是拔槍的時候用拇指挑開保險,直接就可以開槍,對面的匪徒一般也是這樣,那些在需要用槍的時候還需要先拉一下套筒的同學們,只能說危險意識還不夠強。。。
C. 講述一個朝鮮女人潛伏在韓國的電影是什麼
是《生死諜變》嗎?
導演:姜帝圭
主演:韓石圭崔岷植宋康昊金允珍
柳忠源(YuJongWon,又譯崔相煥)及戰友李常吉(LeeJang-gil,又譯李正希)是韓國國家一級秘密情報機關O.P的特殊要員。林鋒注是販賣武器的黑市老大,因為向柳忠源和李常吉匯報了機密,被很悲慘地射死在街頭。看了現場留下的兩發子彈以後,柳忠源憑著直覺認為是消失了一年的李芳熙(LeeBang-hee,又譯金明姬)又在周圍出現了。李芳熙是北韓秘密部隊8軍團所屬的王牌狙擊手,一年前因為暗殺韓國政府要員被柳忠源死死追蹤而躲藏起來。沒錯,憑直覺她就在附近。柳忠源和戰友李常吉對於林鋒注的死進行了秘密調查,結果發現李芳熙通過林鋒注想竊取國防部科學研究所開發的液體炮彈CTX。就在兩個人急急忙忙趕向國防部科學研究所時,預先到達的李芳熙已經把研究所的負責人員給殺害了。從北韓偷偷潛入的方武英(ParkMu-young,又譯朴萬坤)帶領著8軍團的精銳部隊成功的劫持了CTX。得知消息隨後趕來的柳忠源和李常吉為奪回CTX進行了阻截,在和方武英的搏鬥中,兩個人好不容易保住了性命,但柳忠源認出了以前在平息利比亞大使館暴亂時曾經攻擊自己的方武英。在O.P每次行動時,李芳熙都會比柳忠源先到一步。到底是誰向李芳熙泄漏了O.P的行動計劃?到底誰是掩藏在O.P內部的間諜呢?高局長、柳忠源、李常吉之間互相猜疑,產生了矛盾,關系變得很緊張。柳忠源和明賢(LeeMyung-hyun,又譯林美玉)還有一個月就要結婚了,但事情還是一直錯綜復雜,找不出頭緒,這對柳忠源來說是個很不好的兆頭。柳忠源對愛人隱藏了自己的秘密身份,一直忙於尋找李芳熙的蹤跡,覺得很對不起快要結婚的愛人。他對愛人許下承諾,這件事情結束後,一定一起去旅行。為了盡快查個水出石落,他向高局長和李常吉說了假話,開始了單獨行動……
D. 如何評價《釜山行》
《釜山行》是韓國幾年前的電影了,這部電影當初並沒有能在國內上映,但仍然擋不住這部片子的超高口碑,雖然這只是一部簡單的商業片,但能把一部看起來格局很小的片子拍的懸念迭聲,高潮連連,最後融合了愛情、親情和人性等多樣元素,讓人不得不感嘆,這真的是一部好片!
《釜山行》的結尾,只有孕婦和孩子活了下來,他們的丈夫和父親為了保護他們和他人,不惜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場景令人動容落淚,盡管世界上有太多的丑惡現象存在,但我們依然要相信善大於惡。人生一場,大概需要經歷磨難才見分曉,這世界上,愛你的人會為了你的生命不惜付出自己的所有。
E. 求一個電影,記得最後的片段大反派躲進車子里,然後對主角說,哈哈 這玻璃防彈的,然後主角就拿槍一直打
韓國的《大叔》
F. 《釜山行》前幾年火爆一時,拋開喪屍題材不論,這部電影值得高分嗎
無法想像,一個世界上最看重美的國家,竟然能拍出這么經典的喪屍電影。
從表面看,這是部充斥著《行屍走肉》氣息的歐美片,但是細心的觀眾會發現,亞洲社會里獨一無二的倫理道德和人情世故全被調入了電影中,這些是我這么多年觀看歐美片里發現不了的。
看一個喪屍片,竟然被感動的稀里嘩啦的,只能說這部電影已經不是通俗意義上的喪屍題材了,也不是從好萊塢那種工廠化製作流程走出來的商業片,而是能擊中人內心柔軟引人深思的劇情片。
不過有個地方還是蠻失敗的。這部電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雪國列車》,容易出戲。同樣都是父親帶女兒,同樣都有小團隊,然後都是打通一節又一節車廂的動作場面。這個情節處理是整部電影的硬傷啊。
《釜山行》的成功,不是韓國本土或在亞洲熱映的一時現象,也不僅僅是一兩部電影和一兩個導演的成功那麼簡單。在影片背後,我們會看到韓國導演對人性的考量,這其中既有善良的一方,也有惡意的一方。
但是我還是願意相信,人性本善,以善為本。
G. 五路追殺令2沒看懂
這部電影並不出色,但作為一部動作片還是可以接受的。影片的結尾,那位最厲害的殺手兼騙子最終還是沒能躲過警察的子彈,被擊斃了。而那位老者則是在車中不幸遇害。
影片中的情節設計較為復雜,有不少反轉和意外,但整體上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其中,殺手兼騙子的角色設定尤為引人注目,他在影片中扮演了多重角色,有時是騙子,有時又是殺手,讓人難以捉摸。這種設定無疑增加了影片的懸疑感和緊張感,但也使得觀眾在理解劇情時感到困惑。
影片的敘事方式有些獨特,通過一系列錯綜復雜的事件和人物關系,構建了一個充滿謎團的故事。不過,這種敘事方式也可能讓一些觀眾感到困惑,因為他們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理解劇情的發展和人物之間的關系。影片中的某些橋段雖然精彩,但整體上缺乏連貫性和邏輯性,這使得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可能會感到困惑。
影片中的一些特效和動作場景做得不錯,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殺手兼騙子的追殺場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影片的劇本和人物塑造方面還有待提高,某些角色的行為和動機不夠明確,讓觀眾難以完全融入劇情。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在動作場面和特效方面有不錯的表現,但劇情和人物塑造方面還需要改進。盡管影片的結尾令人印象深刻,但整部影片在理解和連貫性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這使得觀眾在觀看時可能會感到困惑。
H. 在電影《紅海行動》中,有哪些不容易發現的良心細節
我一個大男人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有好幾個場景差點沒忍住掉下淚來,看的真的很感動,細節問題也處理得非常好,我給大家說幾個非常好的細節和兩個第處理好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