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吃蟎蟲的小女孩什麼電影,韓國的
2. 怎麼評價韓國電影《女兒》
畫面和故事都很乾凈的電影《女兒》,像大多數韓國倫理電影一樣,都有著殘酷的社會現實,但《女兒》卻有著很多韓國現實主義題材所沒有的溫情。
作為具惠善演員轉型導演的作品,《女兒》算是很不錯的作品了,也很值得每一個人去感受這部影片想帶給我們的思考。
3. 轉:韓國電影《婚紗》觀後感
[轉:韓國電影《婚紗》觀後感]
剛剛看完《婚紗》這部很韓國的韓國電影,哭的不能自己,轉:韓國電影《婚紗》觀後感。一開始還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以為自己能堅持扛住不哭,結果事實證明群眾的觀點是不容小視的。碩果累累的戰績就是一堆哭濕的紙巾,很感人的片子,一部講述親情的片子,值得推薦。我在網上找了很多關於這部片子的影評,但是這篇確實深得我心,所以轉來分享了。
-------------------------------------------------------------------
婚紗,幸福的開始,有著愛情的甜蜜,也有著滿滿的親情,當你穿上婚紗的那一瞬間,你是否想起了你的媽媽?那個為你操勞的人。
韓國的溫馨電影都有一種淡淡的感覺,清晰,自然,看似平淡無奇,卻有著很深的感染力,能夠抓住你的心。今天看了電影《婚紗》,一個凝聚著幸福的婚紗貫穿著始終,電影的開始就有一種淡淡的憂傷,甚至讓你不知所措,在電影的高潮,所有的感動都會爆發,感動得一發不可收拾。
喜歡這部電影,那樣的感動不是驚天動地,確是那麼扣人心弦,電影里處處都現著真情。主人公高雲是一個婚紗設計師,同時也是一位單身母親,在工作和女兒之間,她似乎太忽略女兒了,當她知道自己得了重病的時候,她想盡力彌補自己的女兒,給女兒留下美好的回憶,她讓身邊的親人瞞著自己的女兒,她不知道,當女兒知道真相的時候,也在盡力的創造奇跡,創造美好,給她的媽媽留下美好的回憶,觀後感《轉:韓國電影《婚紗》觀後感》。電影里最感動我的地方就是電影的最後,女兒少拉知道媽媽走了,媽媽躺在那裡一動不動了,但她還是像以前一樣起床淋花,一樣的自言自語,醫生來巡房,少拉哭了,哭的撕心裂肺,那樣的聲音讓我難受,她死死的守住門口,不給醫生們進去,無論醫生們怎樣勸說,她知道,媽媽走了,可是她在欺騙她自己,也許醫生不進去確認死亡,那媽媽就還在,對嗎?
「閉上眼睛就看不到媽媽了」她怕有一天媽媽突然離開自己,她已經失去了爸爸,她不能再失去媽媽,但是抗爭有用嗎?災難依然會降臨,病魔依然不會離去,每天早上她都任性的讓媽媽幫她梳頭,可是當她知道媽媽病了的時候,她勇敢了,她自己梳了頭發就匆匆離去,即使關上門以後是她的嚎啕大哭,她心痛。
女兒問問媽媽的心願是什麼,媽媽說想看著她和朋友一起開開心心的,想看著她跳芭蕾舞。媽媽知道女兒從小就不喜歡跟別人分享任何東西,吃飯時不喜歡和大家共吃一個菜,那樣少拉覺得很臟,媽媽知道她從來不去上芭蕾舞課,因為少拉跟朋友們鬧翻了,她並不愉快。媽媽的願望就是如此簡單,但是對於少拉來說無非也是一場挑戰,為了媽媽,她去喝別人喝過的牛奶,克服自己的障礙,只為了完成媽媽的心願。
媽媽高雲為女兒設計了一個美麗的婚紗,希望女兒將來可以幸福的穿上它,媽媽為別人設計婚紗,自己卻從來沒有穿過婚紗,因為少拉的爸爸當時很窮,可是高雲幸福的告訴女兒,爸爸那時候給她買了漂亮的禮服。
電影的情節都很平凡,卻是那麼的感人,我知道自己寫得不夠好,不足以表達我的情感,但是我推薦大家看看,能讓自己感動是一種力量,一種生活的希望。我想說的是,好好愛父母吧,不要等著失去的時候再來珍惜,由於我們的任性、叛逆,常常忽略了自己的親人,我們可以對自己的朋友,愛人很好,卻忘記回報自己最重要的父母親人。不要把愛當成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上沒有理所當然的愛,親情,友情,愛情也是如此。
應當珍惜,小心翼翼。
-------------------------------------------------------------
珍惜現在擁有的,好好去愛你珍惜的人和一直默默無聞陪伴著你的自己,人生是由不得半點忽略的,善待對你好的人,從這一秒開始,學會好好珍惜。
〔轉:韓國電影《婚紗》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4. 一部韓國電影
韓國電影《睡美人》
影名: ??? ??
導演: 李漢娜
語言: 朝鮮語
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
上映日期: 2007
簡體中文名: 睡美人
imdb編號: tu4451740
主演: 金子英, 李羅利
又名: 睡美人
劇情簡介:
第一個故事:度妍的記憶。
電影海報
在某個午後,一個人在家的五年級小女孩度妍不顧家中鈴聲大作的電話而在似睡似醒之間將手伸進了自己的內褲,而臉上是緊張與期待的皺眉……
外婆逝世的噩耗傳來,度妍跟隨母親回到了鄉下參加外婆的葬禮。一直都不曾哭泣的母親,頹喪古怪的舅舅以及比自己大一歲卻比自己高30厘米的堂兄,度妍在外婆生命終結的最後儀式上開啟了自己的生命之門。母親和舅舅一直以來的對話都曖昧不清,似乎其中隱藏著某段秘密,而母親與父親的離婚也疑點重重,可是度妍全不把這些放在心上,她只是對自己的堂兄有著特殊的好奇。在清晨醒來,和堂兄住在一個房間的度妍在堂兄的目光下轉身又一次皺起了眉……
送走了弔唁的客人,餘下的人都擠在一個狹小的房間里看著無聊節目,度妍起身離開了房間,在看門的那一瞬,她回頭望瞭望專注於電視的堂兄,臉上心事重重。一個人在屋外坐著的度妍遇到了母親的情人,也看到了雨中那個人的離開。稍後出來的堂兄帶著度妍溜進了沒人的學校,在五年級二班的教室里,這兩個孩子像成人般從容地踏上了性之旅……
第二天,度妍發現自己來了初潮,而昨天還很溫柔的堂兄卻對自己表現出了冷漠和不耐煩,在分不清是黃昏還是黎明的時刻,度妍一個人騎著剛學會的自行車在鄉間狹窄的小路上漸漸行遠……
第二個故事:伊禮的憤怒。
伊禮是個表情木訥的鄉下女人,養著一群鴨的她要照顧年老痴呆的父親,還要忍受同村女人對自己的嘲笑,生活已然不易的她在某個早晨發現自己的丈夫抑或是情人(該處交代不清)偷偷溜走了,在這個時候因為禽流感的肆虐,她辛苦飼養的鴨群又要遭到強行掩埋,而她唯一的親人父親又像個惡魔一樣折磨著她,在一次給父親洗澡的時候,父親居然把伊禮的手放在了自己的下體上,他的嘴裡喃喃著,臉上一副享受的神情……憤怒的伊禮在掩埋了鴨子之後再一次給父親洗了澡,躺下的父親又一次把她的手抓了過來,伊禮起初本能地把手抽了出來,可是在呆立片刻之後,伊禮主動將手伸進父親的褲子里……
接近黎明的時候,伊禮父親的臉被曙光籠罩,而側卧在一邊的伊禮則在隱隱啜泣……
第三個故事:蘇瑾的血。
來自中國朝鮮族十七歲的少女蘇瑾為了讓母親能如願移民南韓,她被一個小流氓賣給了一個南韓鄉下的惡棍。以養女身份入住的蘇瑾在第一天晚上就被養父奪去了貞潔,之後還承擔著繁重的家務和農活。養父還有一個孫子,這個眉目俊朗的少年對蘇瑾的到來不聞不問,他從不和家人吃飯,很早就出門,而徹夜不歸。懷孕了的蘇瑾常常在養父發泄完獸欲之後沉沉睡去的時候獨自一個人到附近的小樹林里哼唱。一天,她發現昏倒在樹下的少年,而少年的衣襟上血跡斑斑……主動幫少年洗了血衣的蘇瑾似乎贏得了這個冷漠少年的好感,他主動幫身形臃腫的蘇瑾整理牧場,並且告訴她「鹿角蟲也要飛了……」
借口要到城裡看醫生的蘇瑾和少年開始了他們僅此一次的奇怪約會。回來之後,蘇瑾和少年都被凶惡的養父狠狠地「教訓」了一番,晚上的時候,養父報復般地對已經腹似穹頂的蘇瑾實施了性虐待……又一次,蘇瑾在接近黎明的時候去到了那個小樹林,她和少年一起體驗了游離在生命邊緣的感受,然後在大雨中又笑又哭……
回到家的蘇瑾和少年又一次遭遇了邪惡的養父,養父如紅了眼的禽獸一樣狠狠地踢著蘇瑾的肚子,一腳又一腳……為了保護蘇瑾的少年用刀刺死了他的爺爺,亡命之旅就此展開。故事的最後,蘇瑾握著少年的手在一個車站旁平靜地讓鮮血流滿了白皙的小腿……她告別了肚子里的孩子,而她身邊的少年如孩子般脆弱。
韓國導演李漢娜有女版「金基德」之稱,她在這部電影當中用三個隱晦含蓄的故事揭示了性在女性意識里充當的破壞與塑造。影片以童話睡美人(sleeping beauty)為名,在其中的基礎細節也體現出了虛幻和真實的交錯與消融。在第一個故事當中,度妍在堂兄的幫助之下學騎自行車,不小心從自行車上摔下來的度妍,小腿上有了上口,急忙跑過來的堂兄用白襯衫蓋住了上口,血液反而在堂兄的襯衫上留下一朵綻放的花朵,這朵開放的血之花象徵著度妍和堂兄之間的性之初體驗的到來,同時,這朵花也就是度妍自己,她即將在堂兄的覆蓋下盛開。在那個雨夜之後的度妍發現自己來了初潮,而同樣的,血跡又一次形成了一個圖形——月牙。月在哲學意象中象徵著女性,月即為陰,而月牙的出現則表明度妍作為女性的開始是不完整的,或者說是不夠完滿的,這從堂兄轉天態度的轉變就可以看出,這次的經歷只是一種游戲,是少年的戲弄。在堂兄離開之後,度妍把他留下來的指甲一片一片的握在手心裡,她在心裡已經喜歡上了他,只是他並無留戀。這個故事表明了性在男女心中不同的分量和象徵,歸結在一個很俗的命題上來說就是男人為性而性,女人為愛而性,抑或因性而愛。性意識的覺醒對於女性來說更具有開辟性意義,了解或體驗過,女人就會告別女生的心境,她的一切都將不同,而她也要註定孤獨地開始青春歲月,這也是在結尾處度妍突然學會了騎車並且一個人駛向遠方的隱喻。
第二個故事更像是一個女人憤怒而又無奈的獨白。在這個故事裡,童話色彩出現在伊禮掩埋鴨子的情節上,被痴呆父親折磨到身心憔悴的伊禮在掩埋鴨子的時候看到了父親那張慘白的臉,電影蓄意處理成父親與鴨子一起埋葬,是為了讓觀眾誤以為一直困擾伊禮的父親和鴨子都將從她的生活里消失,但是一身疲憊的伊禮回到家後還是見到了把家裡弄得一片狼藉的父親,即使這個老人在這樣的時候無助地抱著行將崩潰的伊禮,嘴裡哭喊著「媽媽……」,我還是對他充滿了厭惡。父親的存在就是伊禮的揮之不去的噩夢,而那個男人的失蹤也是因為父親的存在,影片當中,伊禮面無表情地質問著父親:「你就是不想讓我高興,是吧?」影片的最後,當伊禮「頓悟」般地將手伸進父親的被子里,她成功地說服自己在這場彼此都無意識的強奸里充當了志願者。很難說清伊禮最後的妥協代表著什麼,是對如惡魔般存在的父親的臣服還是對性最後的放棄,我們只是知道黎明時分哭泣的伊禮,她的噩夢還沒有結束。
第三個故事是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最喜歡的一個故事,因為她更像是一個童話,有公主也有王子。蘇瑾的經歷將女性在男權社會力的從屬性極端化,是每個人的眼裡都是一個凄迷慘淡的世界。母親為了能移民南韓而將自己的女兒送給別人,這是蘇瑾作為一個十七歲少女最初的從屬性,她從屬於大人的私慾。進入養父家的蘇瑾一直忍受著養父非人的虐待,不僅夜夜折磨,第二天還要做沉重的家務,唯一的女性婆婆對此似乎是麻木不仁了,抑或婆婆作為一個女性也只能從屬於養父的強權之下,她對蘇瑾的遭遇無能為力。在影片當中,睡在地板上的蘇瑾如孩童般無辜,坐在一邊的婆婆為她拿來了竹枕,這一細節刻畫出婆婆雖然心疼蘇瑾,但她沒有權利和能力改變現狀。屈服於養父的蘇瑾每夜都會在月光下觀察自己的身體,直到有一天肚子在月光之下瞬間膨脹,這個童話般的細節又用到了月亮的象徵義,也表明蘇瑾遠離了她那個年紀的天真和命運。王子雖然玉樹凌風,但卻是一個軟弱病態的少年。父母的早逝讓這個少年一蹶不振,沉迷墮落,在樹林里,他一次又一次地呼吸煤氣,他說「世界游離在我的生命邊緣……」這樣一個弱者註定不能帶給蘇瑾拯救,在和蘇瑾逃亡到醫院的時候,他又一次試圖以那樣的方式逃避責任和現實。在故事的最後,一直扮演弱者的蘇瑾突然變得淡定和從容,她像個母親般地握住少年的手,並且微笑著讓滾燙的血液留下來……
這部電影以一貫看似平靜安詳的鏡頭記錄下了洶涌的人性和無常反復的命運,以性為契機展示了現代女性在男權社會中的弱勢,故事當中的女性都沒有徹底覺醒,她們依然按照原來的路線繼續前行和忍受,這三個故事都以未完成的狀態出現,暗示了女性必須自我救贖,指望男人是不靠譜的。
5. 韓國電影真實豆瓣影評
一直以來,是枝裕和總是能夠在復雜的社會大問題中探索真正的意義和真理。
他也許沒有犀利的回答和堅定的信念,但他能在劇情的流轉和台詞的意境之間傳遞出你意想不到的釋然。
是枝裕和是我最喜歡的日本導演之一,但是在《如父如子》之後,我總覺得他的作品變得乏味。
《第三度嫌疑人》可以說是最讓人失望的作品了,一直到《小偷家族》我都不敢勇敢。
闊別多年後,是枝裕和從法國回到日本,然後輾轉到南韓,最後帶來了他的新作《掮客》。
影片上映前,贏得了戛納電影節的滿堂喝彩。
宋康昊甚至創造了新紀錄,成為第一個獲得戛納電影獎的韓國演員。
其實只是看電影前看到片頭《掮客》和宣傳片讓我有點擔心。
並不是我擔心是枝裕和的不準確,而是乍一看,這個故事的主題與過去的作品太相似了。
看完電影後,我認為《掮客》最棒的地方在於它完美地延續了是枝裕和電影的動人特色。
就像《小偷家族》和《海街日記》的家庭氛圍一樣。
更像是《如父如子》的序言。整個故事圍繞著家庭成員的構成和親情、血緣、身份等觀念展開,充滿了情感和深刻。
說到是枝裕和,一個詞就是「孤兒」。
這不是是枝裕和第一次解釋這種類型的主題。
但每一次他都能拋出一種新的哲學,在演員情緒的釋放下,交織著無盡的涌動。
是枝裕和,60歲,1995年開始執導,至今已有27年的電影生涯。
真正引起國際關注的是他2004年的作品《無人知曉》,該作品取材於真實的日本悲劇。它描述了一個女人和不同的男人生了很多孩子,其中一些夭折了,剩下的四個小兄弟姐妹都被她拋棄了。這些孤兒互相照顧,自己照顧自己。
年僅14歲的柳樂優彌成為戛納電影節最年輕的獲獎者。
2013年《如父如子》大熱。拍攝了兩個兒子,一個富人一個窮人,出生時被醫院誤轉,六年後才被發現。
福山雅治扮演富爸爸,中川雅也扮演窮爸爸。
雖然不是失去父母的孤兒劇,多了兩對父母,但被錯誤改變的孩子的人生經歷,也可能留下孤兒的影子。
《小偷家族》,2018年由小櫻安藤主演,講述的是一個以偷竊為生的五口之家的故事。最小的兒子其實是一個被收養的孤兒,收養了一個離家出走的小女孩。
這部電影贏得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最佳影片獎,並在全球范圍內獲得了超過7000萬美元的收入。
新作《掮客》更是離不開「孤兒」二字,以棄嬰和黑市買賣嬰兒為主題。
為什麼是枝裕和不在日本拍攝,然後搬到朝鮮?韓國是不是棄嬰賣嬰多?
其實不一定。其實這個題材是國際性的,不局限於某個國家。
世界上總有一些有困難的母親,因為各種原因無力撫養孩子。——也許他們沒錢,也許是偶然,也許是被強奸,被生活所迫召妓。
但是這些沒有辦法選擇自己出生的嬰兒也有活下去的希望。
「經紀人」的意思是中介,商品交易充當中間人的手段。這意味著嬰兒被視為商品。
在韓國和日本,有類似於「嬰兒中轉站」的孵化器。這些機構大多由教會和慈善組織管理。媽媽們可以匿名把孩子放在保溫箱里。這些嬰兒由社會福利工作者或保姆照顧和養育,就像一個小幼兒園或孤兒院,讓孩子們有一個安全的成長港灣。
雖然這樣的福利單位難免有爭議,比如惡意遺棄,間接助長了青年男女不負責任的心態。
但其實每個人都在面臨的命運,並不一定是正常人能理解的,或者說是三言兩語就能解釋清楚的無奈。
003010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推出的。
早在1998年,類似的情節就出現在是枝裕和的首部倫理片《掮客》中。
再加上現在韓國影視比日本更受重視,日韓合作顯然對雙方都有利。
從根本上說,這並不奇怪
棄嬰「常見」,拐賣兒童、追逃兒童在很多地方都很常見。
如港片導演陳可辛《下一站,天國》,劉德華主演的《親愛的》,還有大名鼎鼎的《失孤》。
《趙氏孤兒》的特別之處在於,賣寶貝的雖然有金錢利益,但他不是綁匪,而是有良心的。
毫無疑問,看完《掮客》,我發現是枝裕和的導演能力還是很優秀的。
特別是海報上的大字「又一個穿透世界的傑作」,直接表達了主題。
賣孩子的妓女,為妓女賣孩子的人販子,追捕人販子的習俗,想買孩子的中年夫婦.
一群互不相識的人為了賣孩子,假裝是一家人。最後裝真,培養自己的真感情。有了感情,孩子就不想賣了。
宋康昊作為一家舊洗衣店的老闆,與基督教會的兼職姜東元合作,從教會的「棄嬰箱」中偷走孤兒,並在黑市上轉賣。
因為孤兒不一定能被收養,而合法收養的法律又比較麻煩,所以非法買賣就有市場。
他們盡力確保孤兒能得到好家庭的照顧。
影片中的男嬰是IU飾演的一個美麗的小妓女,她忍痛拋棄了她,想收回,卻無法撫養。因此,她與宋康昊和姜東元結成夥伴,乘公共汽車去販賣她的嬰兒。
劇情主要部分是洗衣破皮卡車穿越小鎮的過程。
裴斗娜和李珠英扮演一對女警察,她們在一次正式交易中從頭到尾開車試圖逮捕她們。
003010還涉及謀殺和幫派追逐,有流行元素。
然而,是枝裕和沒有炮製刺激和血腥,也沒有利用妓女的角色來炫耀他的特技。
而是要保持一絲不苟、實事求是的作風,塑造自己最擅長的邊緣家庭,反思親情和血緣。
緣之間的故事。集中於人情描寫,強調艱險世途始終有情有義。
《掮客》一如是枝裕和的往作,極具人文情懷,刻畫一班人界乎於親情與友情的關系,是他的拿手好戲,小人物觸發的窩心,往往比影像效果來的更為寬心。
血緣的假想,道德、情感與現實的各種掙扎,素來都是是枝裕和作品的常見主題。
寫一群邊緣人跑在一起,有如一家人般的親情故事,仍為是枝裕和的拿手好戲。
熟悉他的觀眾都知道,是枝裕和著重倫理與人性的刻畫,也知道他很懂得捕捉小孩子的天真反應。
這些內容確實在《掮客》表現得精彩動人。
但事實上,在《掮客》之前,已經有足夠多的作品證明是枝裕和這些電影風格突出了。
電影拍得面面俱到、賺人熱淚,而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也沒有抹掉電影的焦點。
刨去上述的元素,《掮客》的議題與角色眾多,除了主線的親情外,亦企圖盡訴社會上光怪陸離的現象。
電影中更有多達6位角色,每位都要為其安排完整的背景故事,終無一能夠完美解讀。
感覺就是要在有限時間內硬塞最多的材料,偏偏礙於時間所限,無論故事與角色都難得完美鋪敘。
《掮客》在棄嬰的議題背後,更加入了警方調查與黑幫介入的元素。
唯獨這兩條副線對劇情幫助不大,企圖令極為薄弱的故事增添戲劇與商業性,卻難得應有效果。
黑白兩道在劇情上可有可無,設定多此一舉,所謂「古惑仔」的出場帶動不了緊湊之餘,更此令最後10分鍾在完結不了下,突然來個大暴走,草草收場,完全破壞了前半段經營的情味。
電影的致命傷,就是整部劇情都太似《小偷家族》了。
《掮客》的故事極為簡單,卻牽涉得多達6位主角,亦企圖為每位角色都安排個背景故事。
但是在拍攝過程中眼高手低,角色性格粗糙、多條支線都相當空泛,愈拍愈冗長,不乏大量無關痛癢的支節。
刻意將一切拍得很淡,更顯幾分無謂的造作。
關於親母和養母之間的選擇,明顯有《如父如子》的一些影子,同時又像《第三度嫌疑人》探問人情與法律的邊界。
棄嬰的這段情節也讓人聯想到《無人知曉》。
盡管許多成名導演都會一再沿用相似的電影風格,重復一些類似的故事題材。
但《掮客》與是枝裕和的舊作實在有著太多共通點。
甚至若不是考慮到整個故事都發生在韓國、演員用的都是韓語,基本上很難視為一部是枝裕和的新作品。
是枝裕和的一貫風格,是要將一切情節拍得很淡很平實,換轉在個扎實的劇本身上。
就像是他早年的作品一樣,沒有什麼問題。
但《掮客》故事極為單薄,再大搞這些平淡筆觸,也要讓人情感滿載。
反而令整件事來得太過「矯情」。
《掮客》為每個角色都安排了背景,不難想像眾人都有悲情的過去。
而這些過去同樣跟劇情與人物推進沒有太大關系,像是男主角的孤兒院、女刑警的私生活等。
這些不斷要讓角色輕描淡寫去談自己的故事,落力要令故事來得平實,只顯得更為造作。
是枝裕和的前作《如父如子》、《小偷家族》中有許多生活化的筆觸,讓「親情」這件事來得真切貼地。
也能明白,《掮客》想繼續追求這種「真實感。
只是當是枝裕和名揚國際後,總覺得他每一次都落力要將電影拍得充滿非要得獎的格局,刻意將一切拍出「眼淚」來。
過度雕琢只失去了往日作品實而不華的味道。
雖然也能明白,是枝裕和這次初執導韓國電影,更有意打入韓國市場。
或會傾向穩重一點,用自己最擅長的故事、角色和拍攝手法,就連女配角都特意選了裴斗娜再度合作。
對過去未看過其作品的韓國觀眾來說,《掮客》無疑是一部成熟老練的倫理親情片。
但從是枝裕和粉絲的目光來看,卻是自我重復、缺乏創新勇氣之作。
憑借《小偷家族》問鼎奧斯卡後,是枝裕和近年亦一直想開拓國際電影版圖。
但或許對上一部作品《真相》挑戰法國電影並不成功,到處可見「水土不服「的突兀感,回響也遠不及過去的作品熱忱。
所以這次《掮客》便不敢用一個太進取的新主題。
《真相》整體水準確實不及是枝裕和過往的作品,但至少仍是繼續超越自我,嘗試開創新題材的作品。
相比之下,《掮客》暴露了是枝裕和在許多商業融合下的考慮——瞻前不顧後。
以及在所謂「水土不服」的恐懼下,居然放棄冒險,無意超越過去的作品,而是順理成章將過去已經做得很好的事情,換個場景、語言和演員,再拍一遍。
這種做法無疑有點新瓶裝舊酒的做法了。
是枝裕和仍然是一如既往的是枝裕和,宋康昊的演出也繼續是影帝級的宋康昊。
那麼電影里最搶眼的新演員女一號李知恩呢?
從方方面面看起來她都很像《小偷家族》里的松岡茉優。
演個反叛的年輕母親,即使全片只有一副厭世模樣,隨著她跟這班邊緣人上路,亦看出角色漸漸放開心胸,在短短一部電影中看盡她的成長,演活這位角色的心路歷程。
從劇本、角色到演員,《掮客》都是參考過去的成功例子復制過去,因此也是預料之內的高水準作品——但就是一點也不驚喜!
可以看得出來,《掮客》於市場上明顯有很大野心,隨著宋康昊憑此片奪得戛納影帝,或許也奠定了一個日本導演在韓國影壇的地位。
然而,於創作上則顯得往後倒退,畢竟這是一部「開世」之作。
作為是枝裕和的作品,《掮客》有著一貫的濃烈情懷,即使設定跟前作略有重復,仍將一群邊緣人聚在一起的故事拍得充滿淡淡的情味。
輕輕幾筆道盡一眾角色的關系,簡潔有力,慢慢帶出這個充滿道德性的人口販賣議題。
即使涉及到「人口販賣」這一敏感的話題,拍起來一點也不覺得陰暗,仍保持著一貫的情感細膩。
將「棄母」加入一段「賣子」的過程,略帶離經叛道,卻有能帶動出觀眾的共鳴。
雖則主角們不斷重申,沒有棄母就不會有人口販賣兒童的問題,幾位「罪犯」俱無一絲反派的意味,屬是枝裕和最擅長的「邊緣人家庭」式題材。
公路電影式的旅程,透過不同的經歷,活現了眾人最親密的關系,漸漸已成了一家人。
而棄母面對兒子的愧疚,亦道盡了為人父母的糾結內心世界。
這是他繼《如父如子》後再次反思個復雜矛盾的議題。
是枝裕和確實擅長處理溫情倫理題材,但同類作品拍得多了,那一而再反復試探的親情便會「泛濫」,變成一種濫情。
或者《掮客》處處都有《小偷家族》的影子。
而唯獨不像的是,當初《小偷家族》對倫理傳統的挑釁。
到了《掮客》里卻變成了妥協、良善,以及更多一廂情願地守望互愛好人好事。
最終,濫情的大團圓群戲就讓一切對於人性的刻畫都顯得俗氣,而且偽善。
盡管2019年的前作《真相》是一次失敗的嘗試。
但《掮客》作為一次非常精彩的自我重復,是枝裕和還需要這樣的成功嗎?顯然是不需要的。
或者我們並不應該鼓勵一位像要超越是枝裕和那麼出色的導演,轉而交出一部保守穩陣,無意跨越自己,落俗而不自覺的優秀的作品。
綜上所述,我還是願意給《掮客》打上8分的中肯分數的,盡管某瓣平台的評分只有6.8。
——END——
相關問答:掮客犯法嗎
法律分析:犯法。一些資金掮客受利益驅動積極為非法集資犯罪籌集資金,從中抽頭獲取巨額利益,不僅助長非法集資犯罪,而且不承擔返款責任,給資金返還埋下嚴重隱患,因而具有嚴重的危害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條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6. 擔保韓國電影里的小女孩是誰
小女孩朴昭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