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韓電影 » 日本鉤住了電影完整
擴展閱讀
很感人的韓國愛情電影 2025-04-01 03:30:46
勵志減肥外國電影 2025-04-01 02:50:47

日本鉤住了電影完整

發布時間: 2025-03-30 21:55:13

1. 白鰭豚淇淇 想像的 作文 400字 急

白暨豚淇淇的23年

淇淇,一頭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與我們朝夕相處的「長江瑰寶」白暨豚,於2002年7月14日早早晨,突然而又安詳地離去了。淇淇在武漢生活了近23年時間。23年來,我國的鯨類學研究事業由小到大,由點到面,目前在國際上已引人矚目。23年來,我國兩代鯨類學研究專家也相繼成長起來。23年來,世人對白鱀豚、對長江環境越來越關注,環保意識逐漸提高。這些發展和變化與淇淇的巨大貢獻是分不開的。

•淇淇的到來

1980年1月11日,湖北省嘉魚縣漁民在靠近洞庭湖口的長江邊作業時,發現一頭白鱀豚誤入淺水區,遂用漁船堵住淺水區出口處,後用鐵鉤將該豚從水中鉤起,並立即報告了當地水產部門。接到當地水產部門的報告,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連夜趕去,次日將該豚運回位於武漢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內。通過測量,該豚體長1.47米,體重36.5公斤,估計年齡約2歲。

•給淇淇治傷

漁民用的鐵鉤在該豚頸背部鉤成了兩個直徑4厘米、深8厘米、內部連通的洞。一星期後,傷口感染嚴重,該豚奄奄一息。經過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特別是採用了特製的「背心」和雲南白葯等,該豚經過4個多月的救治,傷口逐漸癒合,傷勢逐漸恢復。

•給淇淇命名

該豚傷勢恢復後,當時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長、著名魚類學家、中科院院士伍獻文教授和當時的副所長胡鴻鈞教授給該白鱀豚命名為淇淇。其含義有三個方面,一是「淇」與「珍奇」、「稀奇」的「奇」諧音,有珍奇的意思;二是「淇」含有三點水,即有水中動物的意思;三是「淇」與當時稱白鱀豚為「白鰭豚」的「鰭」字諧音。

•淇淇適應武漢的生活

淇淇來到人工環境以後,除了治傷,就是要盡快適應人工喂養環境,習慣於進食人工投喂的食物。為此,首先把適口的魚的尾巴剪掉,以便減少魚的游動能力,以便於淇淇咬食,然後堅持一日多餐,定時把魚丟在淇淇的正前方,讓它逐步理解這是餵食而不會對它造成傷害。在人工環境下,淇淇的食物變得單一,導致營養不良,為此開始曾試喂水果、蔬菜、豬肉、牛肉和魚形饅頭等多種食品,但淇淇除吃淡水魚以外,其他一概不吃。為此還在魚肚子里放進諸如維生素C、E、復合維生素B、葉酸等各種營養葯品,後來改喂施爾康。

適當的食量是保證動物健康的重要因素。淇淇剛到人工環境時,我們在飼養池中放了許多活魚任其食用。開食以後,就定量餵食。為了摸索食量標准,先是每餐敞開進食,得到每日進食量,然後取平均日食量減半作為日進食量標准。通過計算,淇淇的日食量為體重的10%-11%。不同的季節略有變動,冬天多些,夏天少些。由於白鱀豚靠皮下脂肪的厚薄來調節其體溫保持衡定(約36℃),所以,每年9月份開始,要喂營養價值高的底層魚類,並增加食量。開春以後,逐慚代之以鰱、鱅魚,並減少食量。

•定期打掃淇淇居室

白鱀豚生活在長江中,長江是流水,水質相對潔凈,到了人工環境,每天排出大量排泄物,加上地面的一些污染物,飼養池水質會迅速惡化。最初淇淇生活的池子沒有濾水設備,只能採用勤換水,定期清洗的辦法來保持水質相對潔凈。後來,在新白鱀豚館內引進了先進的水處理設備,從而保證了白鱀豚飼養池的良好水質。盡管如此,定期給淇淇打掃居室,清除池中的藻類,同時還定期給淇淇體檢也成了23年中雷打不動的工作。在淇淇的保健工作中,堅持以防為主,每月定期清洗豚池和體檢,有病及時預防和治療,並建立了完整的水質、氣象、水文和餵食檔案,不但有效地預防疾病,同時,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淇淇在武漢渡夏

武漢素有火爐之稱,夏天的氣溫可高達40多度。最初,淇淇生活的露天水泥池,水深3.5米,沒有遮陽棚,池中的水溫可達30多度。為了使淇淇安全渡夏,曾經探索過一系列降溫措施。最初,用卡車拖冰塊,向池中投放,效果不理想,不經濟,也不安全。後來,給露天的池子搭上了遮陽棚,結合夏天給淇淇服用防暑降溫的中成葯,同時給淇淇沖涼,使淇淇安然渡過了一個個酷暑。1992年淇淇遷入新居後,池中使用的是可以降溫的循環水,渡夏就更有保障了。

•給淇淇找伴兒

幾乎在淇淇進入婚配年齡的同時,為淇淇尋求配偶的工作就已經展開。1986年3月,曾成功為淇淇尋求到一位佳麗——一頭尚未成熟的雌性白鱀豚珍珍。珍珍與淇淇相伴整整兩年半,差不多就要完婚時,因患肺炎,於1988年9月離淇淇而去了。1995年底,又從長江捕捉到一頭雌性成年白鱀豚,放到位於湖北省石首市的長江天鵝洲白暨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半年後,那頭雌性白鱀豚觸網而死。從那以後,受經費短缺所限,活體捕捉白鱀豚的條件和技術未能改善和提高,加上野外白鱀豚的數量越來越少,捕豚工作不得不中止,一直未能給淇淇尋求到一位伴侶。

•淇淇喬遷新居

1992年11月,在當時的中國科學院院長方毅同志及其他領導人的關懷下,在中國科學院、日本國際協力事業團、日本江之島水族館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一座先進的白鱀豚館落成。該館包括一個主養廳、一個繁殖廳、一套水處理系統和一棟實驗樓。主養廳和繁殖廳內有腎形的主養池、圓形的副養池、小的醫療池和圓形的繁殖池,總水量1500噸。最初,把淇淇遷至腎形的主養池,習慣於圓形池的淇淇很不適應,拒絕進食。後來,不得不把它遷到圓形的繁殖池中。淇淇在繁殖池中度過了他的最後十年。

•淇淇也會生病

盡管淇淇過著獨身生活,但淇淇的生活在飼養人員的安排下,一直是有規律的。淇淇一日三餐,每天吃掉約10公斤的活魚。淇淇每天還接受訓練員給它規定的訓練任務,並完成各種科學實驗。每個月,要對淇淇進行一次例行的健康檢查。抽血化驗血相、測量體溫、檢查皮膚是否有水霉病、做心電圖等等。有時還根據情況抽取胃液進行化驗。若發現有不正常的情況,會在淇淇吃的魚中添加維生素、抗菌素或微量元素及營養葯物等。盡管如此,淇淇在1996年春仍大病一場。

1996年1~5月間,淇淇患上了嚴重的肝損傷並發高血脂、高血糖症,GPT指標高達1500單位(平常值的150倍!)、甘油三脂指標高達11000單位(平常值的100倍!)、血糖指標高達900單位(平常值的9倍!),病情危急、生命垂危。白鱀豚研究室緊急動員、全力救治,及時組織了有美國香港、台灣專家加入的大會診,並得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有關專家的直接指導。經採用滴注、灌胃等一系列高難度的操作和長達近百天的精心護理,淇淇方轉危為安,恢復健康。

•淇淇成為明星

1、白鱀豚保護的「親善大使」

淇淇是世界上第一頭人工飼養成功的白鱀豚,也是生活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時間最長的白鱀豚。社會各界、世界各地關心白鱀豚的人們紛紛前來參觀淇淇,並通過淇淇來了解整個白鱀豚的現狀、探討保護白鱀豚的對策。通過淇淇,人們直接感受到白鱀豚的美麗和可愛。凡是看過淇淇的人,無不被它那美麗的體形、漂亮的顏色、瀟灑的游姿所打動。凡是了解到白鱀豚瀕危狀況的人,無不為之擔憂。淇淇的名字和身影已被傳遍世界各地,成為當之無愧的電影明星和電視明星,也成為人們關注白鱀豚的命運、甚至是關注中國珍稀瀕危動物保護的焦點。

2、認識和研究白鱀豚的最佳對象

23年飼養淇淇的歷史也是白鱀豚研究不斷深入和發展的歷史。圍繞淇淇的飼養,在白鱀豚的飼養學、行為學、血液學、生物聲學、繁殖生物學、疾病診斷與防治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大批有價值的資料、經驗積累和科學研究成果。這使得我國的鯨類學研究在淡水豚研究領域居世界領先水平。

3、孩子們的朋友

23年來,淇淇已成為無數關心大自然的孩子們的朋友,他們定期來看望淇淇,搜集有關淇淇的各種資料和報道、注視淇淇的一舉一動。如,武漢市南望山小學成立了數年的淇淇護衛隊,培養了一批熱愛環保,關注白鱀豚的小環境衛士。又比如,武漢市育才小學潘晶同學獲全國「孩子們心中的動物世界」徵文一等獎的《讓長江重現白鱀豚的身影》一文道出了孩子們的童心,讀後感人至深。

•淇淇的離去

進入2000年以來,淇淇逐漸步入高齡,從身體外表、行為、攝食、生理指標等方面顯現出衰老跡象。特別是2001下半年以來,淇淇的活動能力明顯下降,餵食時,對目標很難定位,幾乎抓不到活魚。進食量也大為下降,食量由正常時的每天9~10公斤減少到5~6公斤。體質下降,消化不良和呼吸道感染發生的頻率增加。體表,特別是頸部皮膚鬆弛,皺紋增多。體重減輕。針對淇淇的衰老,研究人員採取了各種措施,以增加淇淇的抵抗力和代謝能力,延緩淇淇的衰老。經過上述努力,淇淇一度好轉,進食基本正常。特別是7月上旬,未見明顯的進食緩慢和消化不良。7月14日早上6點半,飼養員巡視時,未見異常。8點25分,當飼養員給淇淇喂早餐時,發現淇淇已在池底「沉睡」,突然而又安詳地離去了。

2002年7月16日下午,我所研究人員與曾多次參加淇淇疾病診斷治療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醫學專家共同對淇淇的死因進行了分析,根據大體解剖、行為、血液生化指標諸方面的情況,得出如下結論:1)食道和氣管周圍沒有充血、腫脹、糜爛等損傷,呼吸道沒有阻塞物,所以排除窒息或梗阻死亡的可能性;2)據近期心電圖檢查的結果及心臟冠脈沒有缺血壞死性改變的解剖結果,排除心肌梗死致死的可能;3)心、腦、腎、肝、肺、胰及胃等諸臟器均未見彌漫性出血壞死性病變,不支持彌漫性血管內出血;4)肺部無明顯出血及炎症,排除急性呼吸衰竭的可能;5)各臟器均未見腫瘤性病變。結論:近年來,淇淇食量明顯下降,活動能力減弱,行為異常,體重逐漸減輕,以及一些生化指標的改變,表明淇淇已年老體弱,代謝能力持續下降,造成神經體液調節功能失調,內環境和活動規律紊亂,機體對外界適應能力降低,屬高壽自然死亡。

•人們對淇淇的懷念

淇淇的辭世是白鱀豚研究和保護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引起了社會各界、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1、社會各界關注淇淇的去世

白鱀豚淇淇去世的消息傳出後,國內外許多關注白鱀豚命運的單位和人士紛紛表示關切之情,電子郵件、傳真、電話、手機簡訊紛至沓來,共有70餘份,對淇淇去世表示惋惜,對長期從事白鱀豚保護和研究的科研人員表示慰問,對繼續做好白鱀豚保護工作給予支持和鼓勵。單位有國家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農業部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辦公室、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湖北省水產管理辦公室、湖北省水產研究所等;個人有中國科學院陳宜瑜副院長、陳竺副院長,日本江之島水族館館長崛由紀子(也是白鱀豚館的名譽館長),日本鯨類專家加藤秀弘、神谷敏郎、赤松友成等,美國鯨類專家湯姆·傑弗遜、亨利·苷茨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等中央及地方等媒體的多位報道過白鱀豚的記者,長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護區、長江天鵝洲白鱀豚自然保護區和安徽銅陵白鱀豚養護場的同志,香港海洋公園、台灣野柳海洋世界和青島水族館的同行等。

2、媒體紛紛報道淇淇去世消息

新華社率先於14日23:10分第一時間發出白鱀豚淇淇去世的消息。隨後,中央電視台、新華社、光明日報、科技日報、科學時報以及湖北省和武漢市的多家報紙和電視台均連續數天進行動態報道,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的「時空連線」、「紀事」,「講述」欄目,「走近科學」欄目以及「科技博覽」欄目等分別來采訪拍攝,進行深度報道。淇淇去世後的兩個月以來,除各大媒體新聞報道以外,中央電視台推出5套專題節目,湖北電視台推出「幸運地球村」專題節目,武漢電視台推出「科技之光」專題節目,中國電影集團與日本富士電視台推出1套專題節目。據不完全統計,各種報道累計已超過100篇次。許多網站也紛紛轉載相關文字和圖片。一時間「淇淇走了」、「別了淇淇」、「永遠的淇淇」觸目可見。

3、淇淇去世後白鱀豚保護基金會收到首筆捐款

7月15日,設在水生所的白鱀豚保護基金會收到深圳中臣合信息咨詢公司康鈞先生的傳真:「讓我們把對淇淇的愛,化作一種力量,讓長江變得更清澈,讓長江真正變成一條母親河,使人類和淇淇們永遠和睦相處。」康鈞先生還特意捐助1000元人民幣,表示為保護長江、保護白鱀豚盡一點綿薄之力。這也是淇淇去世後收到的第一筆捐款。

4、環保小衛士參觀白鱀豚淇淇標本

7月18日上午,35位武漢市環保小衛士夏令營的營員抬著花籃來到白鱀豚館,看望剛剛製作成標本的淇淇。花籃的緞帶上寫著「淇淇,我們永遠的朋友」、「我們心中的最愛,我們永遠記著你」。

孩子們原本在7月初就確定了這次活動,當7月14日白鱀豚淇淇去世的消息傳出後,孩子們表示盡管淇淇離去了,他們還是要來告別一下,以表達自己關注環境保護、關注白鱀豚的心願。他們也是淇淇去世後首批前來參觀的小學生。

在淇淇的標本前,獲得「湖北省環保小衛士」稱號的武漢市育才小學六年級學生馬婕代表所有營員宣讀了一封《給淇淇的信》:……今天我們見到的再也不是你那矯健活潑的英姿。此時,我們心中不僅僅只有悲痛,還有許許多多遺憾。雖說,你是帶著人們對你的厚愛安祥地離開的,但是你的同伴們至今還生活在長江的惡劣環境之中。你的離去,給我們留下更多的是一種啟示:白鱀豚是國寶,可卻快瀕臨滅絕了……只要全世界的人們都團結起來,努力保護環境,保護動物,把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瀕危動物拯救起來,也就是拯救了全人類。放心吧!淇淇,我們會象關愛你一樣關愛你的同伴,讓他們都能擁有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園。

5、陳宜瑜副院長、陳竺副院長指示水生所要繼續做好白鱀豚和長江江豚的保護工作

7月16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宜瑜通過電話向水生所為淇淇人工飼養付出辛勞的全體同志們表示慰問;同時指出,淇淇在人工飼養下存活近23年,成為世界上飼養時間最長的淡水鯨類動物之一,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成績。23年來,科研人員通過對淇淇的飼養和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科學資料,為保護白鱀豚這一我國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動物和其他珍稀動物作出了貢獻,使得我國的淡水鯨類研究在世界上獨樹一幟,佔有了重要地位。

陳宜瑜副院長強調說,淇淇雖然離去,但保護白鱀豚的工作不能停止。他要求水生所的科研人員繼續努力,抓緊對白鱀豚的保護工作,同時加強對長江江豚的研究和保護,在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方面作出新的貢獻。

7月19日,水生所又接到陳竺副院長的電話指示,要求水生所認真研究、總結淇淇的飼養經驗和死因,形成報告。就白鱀豚今後的保護工作和思路加以研究。

6、水生所表示要繼續做好白鱀豚保護工作

7月16日,水生所副所長、鯨類專家王丁博士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各界表示:淇淇雖然離開我們,但並不意味著白鱀豚保護工作的終結。淇淇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們要加快保護工作的步伐,因為長江中還生存淇淇的同伴以及近親長江江豚,它們正瀕臨滅絕的邊緣。水生所作為長期從事白鱀豚和長江江豚的研究單位,深知任重道遠;同時也希望社會各界繼續支持和關心白鱀豚和長江江豚的保護工作。

7月23日,水生所向中科院提交了專題報告,提出了水生所今後白鱀豚研究與保護工作的思路:1、繼續積極與農業部等有關部門配合,堅定不移地推動「白鱀豚遷地保護行動計劃」的實施;2、配合遷地保護行動計劃的實施,在條件適當的時候,再引白鱀豚進入白鱀豚館,展開繁殖方面的研究;3、繼續加強就地保護;4、抓緊時機,開展長江江豚的繁殖生物學研究與保護工作;5、利用已有的經驗和條件,適當開展其他珍稀鯨類動物和其他珍稀水生動物的研究;6、進一步開展與白鱀豚有關的科普宣傳和環保教育工作。

2. 求一部古裝電影,我只記得裡面有一個人拿著一把斧頭,口頭語是「他奶奶的」,

邵氏版的《程咬金》
遍的很玄乎,殺人必須把人拋起來還點把斧子扔到天空上落下砸人。當時我們看的時候都擔心,萬一掉下來砸到他自己怎麼辦,帶點喜劇的。現在網上找不到了。

3. 求一部國外關於狼的老電影的名字

狼之夜 Night of the Wolf (2002)

女主的丈夫是被狼群圍困凍死的,所以女主很怕狼也恨狼,後來看到小狼崽,才決定放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