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給一份延吉的橋的資料
流經延吉市區的布爾哈通河和延吉河經過幾年的整治蓄水後,碧波盈盈的河水給這座邊疆小城帶來清新靈氣的同時也整體提升了城市的品位,而這兩條美麗河上一座座雄偉的橋更讓延吉嫵媚動人了。
橫跨在布爾哈通河和延吉河上的橋,古往今來由少變多,由窄變寬,由普通變靚麗,無不記錄著延吉市的榮辱興衰和發展變化的歷史。現在布爾哈通河上共有六座橋,從東往西依次為新東橋、延東橋、河南橋、延西橋、惠民橋和新民橋。其中延吉橋(河南橋)修建最早,最具代表性,備受關注。延吉橋修建於宣統元年(1909年)2月,歷經風雨,多次擴建。現在的延吉橋全橋長240米,寬12.9米。在惠民橋和新民橋之間,2007年開始又修了一座鐵索橋——新園橋,現在第一個橋墩已建完,預計2008年11月份建成通車。延吉河上有四座橋。它們由北往南依次是健康橋、公園橋、迎賓橋、延虹橋。其中2002年修的延虹橋是一座鋼架懸索橋,橋長105米,寬22米,是延吉市的標志性建築之一。每到夜晚,延虹橋彩燈齊放,宛如一道華光四射的彩虹。
在延吉眾多的橋中,最古老、故事最多的當數延吉橋(河南橋)。它一直是連接延吉市南北交通的咽喉,受到人們的關注。據史料記載,延吉市最早的橋於宣統元年(1909年)2月開始修建,由邊務工程局監督承修。布爾哈通河橋原名為「延平橋」,最早為木結構橋梁,長240米,寬6米,1934年7月被洪水沖毀後,曾架設臨時性木橋維持通車。從1935年起,盤踞在延吉的日偽當局從軍事戰略需要出發,兩年間架設了2座永久性橋梁,即延吉橋(河南橋)和公園橋。
在延吉的歷史上,還曾發生了一個日本人逼迫「趙聾子」買下延吉橋的天下奇聞,作為日本鬼子欺侮延吉人民的一件惡行而流傳至今。
「趙聾子」真名趙廣滋,遼寧人,16歲時輾轉到延吉經商,自幼耳背,人稱「趙聾子」。1909年趙以房產抵押貸款,從南方販回綢緞500匹,投到延吉發了大財。第二年,趙經營的「聚升和」商號經營服裝,買賣做到東三省各大城市,又發橫財。1928年,趙又辦起「廣生長」油坊,日產豆油達500餘公斤。後來趙又搞了房產開發10餘年,在今延吉市的局子街、進學街、朝陽街和安圖明月鎮共有房產4大片,上至官吏下至百姓無不租住其房。「趙聾子」成為延吉首富之後,卻能仗義疏財,接濟貧困,做了許多善事,在延吉民間頗有美譽。「趙聾子」是怎樣和延吉橋發生了瓜葛?這得從頭說起。1936年修延吉橋時,「趙聾子」就曾捐資8萬元(整個工程費為17.23萬元)。事過8年後,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戰場上已到了末日,盤踞在延吉市的日軍為奪取資財充軍費,眼睛盯上了延吉首富「趙聾子」。有一天「趙聾子」被傳到了「間島公署」,日經理官袒父清江水逼迫趙出資30萬元買下延吉橋,為「大東亞聖戰」出錢效力。「趙聾子」明知這是日本人在敲竹杠,推脫生意不景氣,無法拿出30萬元巨款。袒父清江水打電話找來警課長整治「趙聾子」,並警告說,如不買下延吉橋,便以妨害「聖戰」論處,處以死刑,執行的方法是將其綁在延吉橋上,橋下放上炸葯點燃,連人帶橋一起炸上天。「趙聾子」知道狗急跳牆的日本侵略者什麼事都幹得出來,只好破財保命買橋,到銀行取出30萬元巨款,送到「間島公署」才算了事。到了當年的9月,延吉即被解放。日本戰敗時,延吉橋得以完好保存,是否與「趙聾子」買橋有關,這應另當別論,但日本鬼子這種惡行,卻為延吉橋的歷史添上了一段令人發指的歷史。
奔流不息的布爾哈通河和延吉河給延吉市帶來了生氣,市區內一座座老橋、新橋又給延吉市增添了一道道風景。橫卧在布爾哈通河、延吉河上的一座座大橋,就像一道道彩虹,氣勢奪人。延吉市的老橋不斷加寬,延吉市的新橋不斷出現,它們不僅記錄著延吉市發展變化的歷史,還展示著延吉市奔向美好未來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