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台灣二十部打真軍電影
台灣打真軍電影:
1、《趕屍艷談》
《浪女迷魂記》講述的士司機遇到了艷遇,可事後得知是女鬼采陽捕陰,嚇的司機趕緊求神拜佛的故事。
❷ 法律題材的電影有哪些
我比較喜歡的其中一部法律題材的電影就是《全民目擊》。
第一個原因:用不同人的角度看問題。《全民目擊》講訴的是一個父親為了維護自己的女兒而掩蓋了很多的事情真相,父親為了救女兒用各種各樣的辦法把罪過都安放在了自己的身上,並且假裝讓律師替自己辯護,這一部電影用不同人的角度對待事情,每一個人所做的事情都是不不同的,為了找出事情的真相和掩蓋事情真相的雙方都在斗爭著,讓律師更是沒有辦法進行辯論,法律充斥著一整部電影裡面,正義的人也並非正義,黑暗的人也並非黑暗,正義和黑暗交織在了一起。
第二個原因:被掩蓋真相背後的故事。一個父親只是為了讓女兒不受罪,把所有的罪過都往自己身上堆,就是為了讓律師和法律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父親身上,一個父親該付出多大的愛意才能捨得把自己下半身付出在監獄,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女兒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可法律從來沒感情牌可以打的,就是那麼的真實。
第三個原因:法律是不允許有親情的。法律是公正的,法律從來不會放過一個錯誤的人,到最後這一場辯論依舊沒有結束,到底是法律勝利了還是親情勝利了我們不得而知,可不難看出的是法律依舊占據著上峰的位置,能看出法律依舊是那麼正義和無情。
法律題材的電影有很多,大部分都是講訴法律的嚴肅和求真,可《全民目擊》通過不同人物的角度來訴述一個故事的發生,這是讓我們看到法律是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
❸ |電影美·從不需標准|絕美服化道·精選佳片
西蒙影志:在電影誕生的一百多年裡,「紀實美學」倡導者巴贊認為電影只是「無限趨近於現實的漸進線」,而隨著我們逐漸把對現實的審美評判搬到觀影中時,發現對於一部高於生活的電影而言,導演往往會企圖刻意修飾片子。 那種修飾不單指剪輯、調度,還指將難以直抒的觀點在絕美的服化道即服裝、化妝、道具中得到演繹,更神奇得是,這種演繹引起了人類開始主動思考何為電影美。
由於許多寶藏影評人對《埃及艷後》、《丹麥女孩》、《布達佩斯大飯店》等一類榮獲最佳服裝設計的電影作了很多透徹分析,本期將不再贅述。西蒙將挑選來自不同國家個性鮮明、美意獨特的服化道電影,分別是日本《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美國《墜入》、中國《一代宗師》的三部佳作,帶著尋找寶藏世界的好奇心,將其分為三個篇章,將解讀我眼中電影的服化道之美。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歌舞片「日」 中島哲也 ( 2006)
第30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最佳美術指導(提名)
電影記錄了松子遺憾卻認真活過的一生,這一生起太匆忙、終太悲涼。一直以來松子父親偏愛體弱多病的妹妹,松子無意間發現扮鬼臉竟討得父親笑臉,於是從小得不到父愛的松子,拚命想要博得父親一笑。而就此,家庭的缺憾成為了松子不可磨滅的悲劇。
松子的人生是場值得贊美的悲劇,影片中多次出現花團錦簇的場景,用表現力的服裝與面容給世上的無趣加上種種濃烈的色彩,導演認為松子遺憾卻認真活過的一生,是鮮花鋪就的一生。
聽聞愛情,十有九傷,松子愛過濫俗作家、有妻之人、平凡理發師...但始終都以一種美好的、充滿希望的生存本能去對抗令人厭惡至極的 罪惡與苦難,松子的一生也許是因為太積極融入這個世界而遭世人嫌棄。
導演把松子陽光明朗的性格當作影片色調,我把這貫穿全片的用色理解為「松子一生明朗」。
起初我一直帶著尋找絕美服化道的目的觀影,我發現這令我很難過,刻意的追究美是對此片的不敬,我們在兒時憧憬的一生又何嘗不是閃閃發光,但是松子成年後、走上世界,才明白並不是這樣,她的快樂是短暫的,大部分時間由苦難來填充,我們不覺得是因為我們被身邊重要的人保護著,而松子的希望被導演保護著。
絕美的服化道不單單只會展現光彩耀人的一面,有時候作為人生的寓言物也是種電影美。聽聞孤獨,半喜半悲,導演對這出悲劇投入了贊美的情懷,用許多閃閃發光的場景、服飾、造型塑造了松子直觀的人物形象。
23歲身為音樂老師卷發美少女的模樣;被濫俗作家打到傷痕累累的模樣;被小混混騙錢發瘋誤殺人的瘋癲模樣;在監獄里齊耳短發朝氣活潑的樣子;僅憑學生龍洋一一句愛你她就認可道:「只有龍洋一是我的一切。」倔強死守愛情的樣子;五十三歲的松子因為對他人失去信心日漸臃腫的模樣;死亡之際倒在草地一蹶不起的樣子。
導演賦予她造型的變化體現的是松子一生的成長,用加工的色彩與造型演繹出了美意獨特的風格電影。松子的一生,是追求的一生,也是遺憾的一生,也可以說是失敗的一生。如果按部就班就可以得到幸福,那我寧願接受這世界的不完美。
從這部電影我竟然開始渴望「日式孤獨」:人人都在按規律行走,到點了起床,到年紀了愛人。 松子一生都在努力愛別人,無論友情愛情,可她都假裝聽不見自己次次心碎的聲音。
女人的一生要有多美麗才能稱為絕美,松子這一生為了愛來不及與自我和解,她臃腫的身體不美,但是導演就是設計了這樣的造型,寓言著: 盡管這世界不如意,容顏衰老,體態走樣,孤獨一生,你依舊有權利選擇自己要過什麼樣的一生。
可能五十三歲的她真的累了,她期許著有個能夠對自己微笑的爸爸、一個完整的家庭、一個姐妹情深的妹妹,而她卻花光了力氣去對抗這無奈、不盡人意的一生。因此松子明朗積極追求愛時導演就利用人情世故安排悲傷,松子沉默不語放棄相信愛時導演通過服化道放大悲傷。
在片尾中, 小小的 松子 ,走著人生長長的樓梯 ,伸長了小手,想要抓住天上的星星。 若不是造型、細節之處的設計,引導我主動去諒解松子的一生,我真的很難去相信:電影是再現的藝術。
《墜入》奇幻片「美」塔西姆•辛(2006)
第4屆奧斯汀影評人協會 最佳攝影 獎
遺憾這么遲與你相遇——《墜入》。導演為拍攝此片,歷時四年游歷了多達23個國家取景,背著「童話」走走停停。
電影通過一位摔斷手臂的五歲小女孩亞歷珊卓和一位特技表演而摔斷了雙腿、被唯利是圖女友拋棄的成年男子羅伊,他們用不同層次的錯位構思,共同編述了一則屬於他們的童話故事。
該片將現實生活與奇幻故事中五個人物的經歷不斷重疊發展,導演用令人驚嘆的構圖、瑰麗的場景和絕美的服化道,似乎在寓言著: 生活不幸、「童話織夢」。
在幀幀如畫的故事裡,始終沒露面的惡伯爵,也暗示了現實生活中的羅伊一直背負著無形的壓力。導演還設計了一出絕妙的細節:故事中惡伯爵把達爾文所逐愛的美洲蝴蝶直接作為標本,以至於悲傷不止的達爾文有了怒意。這像不像,現實中羅伊所熱愛的電影夢,由於意外造成了雙腿殘廢,破碎的事業讓他對生活充滿了怒意。
令人為之驚艷的是,電影蒙太奇的使用,上一秒蝴蝶標本下一秒轉入海中蝶形礁島,而故事中的一行人卻受困於這座礁島。導演不直接闡述人物的內心而是藉以「相似化」去激發人的潛在意識,意為所見即所思。珊卓和羅伊不斷的把現實搬進故事裡,企圖篡改著故事的軌跡,是因為他們都渴望表達出自己對死亡與救贖的見解。
而巧妙之處就在於當孩子與成年人二者思維發生碰撞,童話就顯得彌足珍貴。是因為我們的現實世界在向我們揭示一個真理: 人真的很奇怪,一開始想著長大,後來又想變回一個小孩。
我們的《墜入》,一場視覺盛宴,精緻、魔幻;一次童話冒險,童真、幽默。它別於華麗服飾再現的造型美,而是動用所有的服裝、造型、道具展現珊卓所思所想的再現美。導演歷時四年,遍歷各地,只是為了展示小孩子該有的天馬行空。
這部超現實的奇幻電影,是我彌足珍貴的回憶。它嵌入了「夢」。神秘人死時嘴裡的小鳥飛出、摺扇遮面濃郁中國風的公主、泡在水裡的假牙成了啟動力量的關鍵物...珊卓把現實搬進夢里,現實中戴假牙的老頭已經去世,而在童話中假牙被黑色惡兵踩碎,神秘人因此失去了力量。
這種對生死的轉化,會不會有點震撼,通過道具、造型的變化,我們不僅能剖析電影,還主動思考了「死亡」。這是一部奇幻作品用美意獨特的服化道在童話與現實中做到了出入自如。
小時候,我們讀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我們以為那才是現實,是什麼時候清醒過來的呢?是學會「分擔愛」的那一瞬間。
一心求死的羅伊,想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作為童話結尾。於是故事人物接二連三的死亡,被亂箭射死、被炸死、砍死、墜樓而死,珊卓開始害怕死亡,於是墜入童話,靠著救贖的力量,感化了羅伊。
如果就此結束了,那這部電影能在豆瓣評九分的價值也太低了,此部電影除了美意獨特的服化道,展示了超現實童話的夢幻。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部致敬片!
仔細觀看片頭以及片尾的黑白場景,我們發現《墜入》用了很多的筆墨在向電影特效演員致敬,有趣的是,電影的片頭片尾截取了貝多芬第七交響第二樂章,電影的整體美工設計參考致敬了達利的作品。
可想而知,自電影誕生一百多年以來,我們需要致敬的已經不單單是電影先驅們了,更多的是流芳百世的電影美。電影末尾,小女孩用淘氣的語氣說著:「Thank you, Thank you, Thank you very much!」不就正是一個童話敬畏現實,一代才子致敬藝術.
《一代宗師》動作片「中」王家衛(2013)
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攝影(提名)
國際華語辯論賽曾出過一道辯題:武俠是不是一場夢。個人鍾情反方的觀點,武俠與武術文化共生共融,經過兩千多年的傳續,我們有了武俠泰斗金庸,武俠浪子古龍。如今這個沒有英雄的時代,時勢造人。
電影作為再現藝術成了造勢之人,它結合傳統的美學元素,洞悉我們所忽視的江湖道義,足矣讓武俠不再成為眾人遙遠的期待。
王家衛拍攝了一部擁有「詩意武俠」之稱的《一代宗師》,也是我們值得驕傲的華語作品,影片中東方韻味的服化道寓於王家衛擅長的氛圍調度中,於是我們看見了更多生命的斑駁的光影,同時在武術的一橫一豎中也看見了一代武人,普世的命運。
武俠不是夢,風流才是夢。電影的美感來源於王家衛對電影風格的把控,慢鏡頭的對打、詩化般的台詞,巧妙的構圖,還原了最靈性、生動的民國時代。精湛的服化道設計,展示了舊時代的輪廓,與葉問交手的小腳女性,遺留的三寸金蓮在電影美的渲染下,有一種說不出的精緻與孤獨;宮家老爺子去世出葬時的排場、服飾、隨從都是舊時代的縮影;葉問與宮二纏綿而詩意的武打鏡頭,顛覆了我們印象中的動作片。
對於王家衛而言這部電影是成功的,他做了他心之所願:「想呈現那個時代的精氣神,想把那個時代武術家的那口氣用最最真實的手筆還原出來。」一部《一代宗師》證明了武俠不是一場夢,這時宮老爺子的話點亮了江湖: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有燈就有人。
而生逢亂世,宮二對葉問只言:「我在最好的時候碰到你,是我的運氣」,宮二輕輕眨動的眼瞼和那一滴眼淚,最後眼簾一闔,畫面美的戛然而止。
《一代宗師》美術總監秋偉明談服化道,電影場景均用木質牆面、手工雕花、金箔包裹,服裝搭配要精細到每一顆扣子和配飾。若導演不是王家衛我可能會高成本的電影質量如何,好在這部是出自《花樣年華》《重慶森林》《阿飛正傳》等電影美集於一生的氛圍大師之手。
《一代宗師》中章子怡的演技絕對是撐起服化道,而不是被服化道所修飾,要是把她往江山裡一丟,浮沉起來的都是琉璃般的萬種風情。
心高氣傲的宮二,不願妥切,求勝而不求全,念念不忘的回響彷彿停留在了他與葉問在樓道比武跌失的那一牽扯之間,宮二絕美的面龐,精緻的鞋子和服飾在鏡頭下迴旋,我竟聯想到張愛玲的文字: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虱子。
這部具有氣息韻律之美的華語電影,令人舒服的視聽語言,獨具鮮明的中國服飾,導演把武術的每一招每一式都融入了電影,王家衛導演一直沒有變,還是習慣用第三方物件表達人物內心。
即便這是一部風格獨立的動作片,王家衛依舊把主題推向了「愛恨情仇」,主角在兒女情長中的矛盾遠遠大於表面上的爭名奪利,弱化了時代,高舉了愛。
電影台詞「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成了角兒,《一代宗師》中時勢未必造英雄,人生的有趣在於留有遺憾,人生無常,並非事事順心,一代人,一江湖,像葉問留下的那枚扣子一樣,「我們之間本來就沒恩怨,有的只是一段緣分」。
西蒙結語:本期介紹到這里就結束啦。我們對美從未有過一個明確的定義:去告訴我們應該用什麼眼光看,按什麼順序看。而所謂審美的進步,不是對一部電影有了多麼深奧的見解,而是我們原諒了哪些我們曾經以為的不完美。 在服化道仍對電影起到重要作用的今日,人人都可對其暢所欲言,選取日本、美國、中國的電影也是有別用意,我希望大家的「戲路」可以像珊卓一樣天馬行空。松子說人的價值不是得到了什麼,而是付出了什麼。而王家衛說:功夫即時間。在這里西蒙想說:美即時間,值得耗時欣賞一生。
❹ 哪些影片是你一看名字就不想看的
一個很惡俗、很沒有吸引力的影片名字《刺激1995》,在大陸的譯名是《肖申克的救贖》,但是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❺ 我國電影評分最高的十部,你看過哪幾部
今天喵喵想給大家介紹國內評分最高的幾部電視劇,但是喵喵聲明,喜好這東西很私人主觀的,每個人心中也都有屬於他自己的一份最佳影單排名。今天喵喵就給大家說說喵喵心中最好的十部電影!
《東邪西毒》
這部影片講述了北洋年間,南部中國。一場驚天動地的的火車劫案之後,號令山林的綠林悍匪張牧之,遭遇行走江湖的通天大騙老湯,兩人從生死宿敵變成莫逆之交,然而真正的決戰才剛剛開始。一部被《新聞聯播》主播痛斥的電影十有八九是一部好電影,這就好像如果一個中國人能成為被《新聞聯播》點名痛斥的人,那他十有八九是要名垂青史的
❻ 天國車站影片評論
早有耳聞《天國車站》的大名,但長久未能一睹其風采。盡管網上的評價不高,我最終在高中時期對日本電影的熱衷中,不期然地觀看了這部影片。它給我帶來的震撼力,超過了此前所有倫理劇和社會劇的體驗。
主角加代,美貌動人,她的生活卻充滿戲劇性。丈夫是殘疾的退伍軍人,強烈的嫉妒心令她備受壓抑。在警察橋本的吸引下,加代陷入了情感的漩渦,不幸的是,這成了她悲劇的開端。影片以傳統觀念為背景,加代的行為被視為道德的敗壞,但她並非簡單的道德符號。導演以獨特手法,塑造了一個看似聖潔,卻深陷慾望的女人形象。
影片的前半部分,加代的角色與《水滸傳》中的潘金蓮相似,被視為壞女人的典型。然而,我們應反思,在現代社會,應重新審視她的悲劇性以及行為的心理和生理動機。加代的境遇更為悲慘,丈夫的殘疾使她陷入深深的困境,導演通過她的自慰場景揭示了人性的復雜與無奈。在慾望驅使下,人性的沖突和沖動在殺夫一幕中達到高潮,壓抑的環境和蟲鳴聲象徵著慾望的失控與毀滅。
影片中的人物,如榮三、橋本等,他們的命運彷彿流星般短暫,但導演並未以道德審判來定論。他描繪了一個慾望橫流的世界,展現了人性的悲劇美感。對加代,導演寄予同情和理解,影片傳達了對女性的贊美。這就像《紅樓夢》中的金陵十二釵,每個人物的悲劇並非孤立,而是整體社會的縮影。
影片的結尾,加代與一雄面臨被捕,火車站成為他們逃離的象徵,也揭示了"天堂車站"的深層含義。而在片頭,加代在冰冷的監獄中,臨刑前的自問,既是對自己命運的拷問,也是對社會道德觀的質疑,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