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電影為什麼舞蹈那麼多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印度電影,絕大多數的人答案一定都是「連唱帶跳」。那麼為什麼全世界只有印度電影中的歌舞如此之多呢?印度電影中加入歌舞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前段時間口碑炸裂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除了在劇情上打動人心之外,許多觀眾對片中只有一段歌舞情節也是大感意外,引發了很多討論。後來紅遍網路的《誤殺瞞天記》也招來了無數「原來印度電影也可以不跳舞」的評論。原來印度電影也不是100%都有歌舞的。
㈡ 印度電影為什麼都是演著演著就跳舞了
印度電影里歌舞的興起,是根據印度的國情決定的。在印度電影剛開始發展時,印度人民普遍都生活得比較窮,看電影對於她們來說是一種奢侈的事情。那好不容易攢夠了錢去看電影,當然希望看久一點值回票價了,在炎熱的夏天多吹會空調,因此印度電影都很長,基本都在2個多小時這樣。
總的來說,印度電影發展到現在,和歌舞已經密不可分了,歌舞與劇情相輔相成,這也成就了寶萊塢的電影。不過考慮到中國觀眾,很多印度電影在中國上映時,已經剪到了一部分的歌舞了,這也是希望不要給中國觀眾帶來一種「一言不合就跳舞」的感覺。
㈢ 為什麼印度電影總要跳舞
首先印度人能歌擅舞;其次,印度的風俗因素;最後,也是最關鍵的,音樂與舞蹈是人情緒的天性。在我們小時很天真的時候高興會手舞足蹈,那是人的天性,最能直接表達情感的東西,印度導演可以通過歌舞表達所有的東西,使其美化或者抽象化。比如用一段歌舞表達男孩追女孩的歷程,或是用歌舞講一段故事等等,一個女人被毒打通過歌舞藝術化的表達即讓你了解了劇情也不會感到過於痛苦,再比如愛情片的床戲,如果直接上演那會起到破壞作用,用歌舞來表達那是非常美好的。
其實有很多電影的印度歌舞是非常有神韻的,也非常好聽,雖然我們不看字幕不知道啥意思
㈣ 印度電影里為什麼總是要加插唱歌跳舞的情節
印度電影幾乎都是寶萊塢出品
獨立製作在印度還有一定困難 而且做出來水平質量也得不到認可
但寶萊塢電影的傳統就是印度文化傳統 宣揚印度娛樂文化
而自古到今印度傳統娛樂就是載歌載舞
所以部部電影必有傳統歌舞情節
㈤ 印度電影為什麼離不開舞蹈
一、印度舞蹈的歷史概述
印度舞蹈歷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時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歡跳舞。在哈拉帕和莫亨殊達羅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銅舞女雕像和男舞者石雕像,這些都是當時流行舞蹈的佐證。
到了吠陀時代,印度舞蹈有明顯的發展,而且有了文字記載。公元前1500年的《梨俱吠陀》中就記有舞女的事情。「邱沙穿著閃光的衣服,像舞女一樣,「男子戴金首飾,通過舞蹈表演有關戰爭的場面」,「男女青年一起跳舞」,「甚至有了專門以跳舞、唱歌謀生的種姓」。可見當時舞蹈已經相當發展。
到公元前4世紀,印度的大文法家波你尼也曾提到過「舞蹈」一詞。至於在印度史詩之一《羅摩衍那》中有關舞蹈的記載就更多了。《羅摩衍那》中寫道:「在阿逾陀日夜舉行舞會和音樂會,供國王享樂」,「一位舞者的優美的舞姿使羅婆那為之陶醉」。
但是,有關舞蹈藝術的專著應該以婆羅多的《舞論》為代表,它是印度古代最早的文藝理論著作,一般認為它是公元2世紀的產物,但其內容應更早於成書年代,可能在公元以前。《舞論》是一部詩體著作,它全面論述了戲劇工作的各個方面,從理論到實踐無不具備,而主要是為了滿足實際工作的需要,起一個戲劇工作手冊的作用。它論到了劇場、演出、舞蹈、內容情調分析、形體表演程式、詩律、語言、戲劇的分類和結構、體裁、風格、化妝、表演、角色,最後更廣泛地論及音樂。這個全面總結一經出現,便對後來的文藝理論產生了很大影響。雖然它基本上是注重實際演出工作的書,但是它在理論方面仍接觸到一些重要問題,對音樂、舞劇等方面優美藝術的各個部分進行了很好的闡述。到後來,香格爾戴沃在自己的《格冷特·勒德納格》一書中,對舞蹈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提到舞蹈種類等內容。書中講到了「當得沃舞」(一種濕婆舞),濕婆神是這種舞的始祖,濕婆把這種舞蹈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學生和婆羅多牟尼。當得沃舞是表示有關世界末日的舞蹈,當世界開始毀滅時,在布德傑里和沃亞克拉巴德仙人的請求下,濕婆表演了「阿安德·當得沃」舞,當時四副面孔的梵天為他擊掌伴奏,毗濕奴為他敲鼓,又有登巴魯和納羅陀為他伴唱。
到了迦梨陀姿時期(公元5世紀),印度舞蹈又得到重大發展。迦梨陀娑的著作很多,他的劇作使古代印度戲劇創作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地,他不僅以詩馳名於世,而且也是一位有名的劇作家,他流傳至今的劇本《沙恭達羅》、《摩羅毗迦與火友王》等,都是很著名的。劇詞中散文與詩歌並茂,穿插自如,而且劇中有舞蹈,也有歌曲。他的《摩羅毗迦與火友王》的第一、二幕中對音樂和舞蹈的理論還進行了充分研究。迦梨陀娑的著作中也提到了舞蹈和表演之間的密切關系。這些對後來舞蹈的發展起了重要指導作用。
同音樂一樣,舞蹈藝術也是一種謀生手段,印度自古以來時興舞女在寺廟跳舞,迦梨陀婆曾經描寫到當時一些寺廟中的舞女情況。在拜納的《戒日王本行》中提到了戒日王給兒子過生日跳舞的舞妓們。但是據史料記載,當時舞技演員的社會地位不高。甚至在娑羅多時候,音樂舞蹈方面的專業藝人已受到社會歧視,當時婆羅多仙人曾與了一長篇故事,描述演員所受到的屈辱,表明了演員在社會上卑賤的地位。不過音樂和舞蹈藝術本身是很受重視的,各階級的男子和婦女都學習這兩種藝術。
從地區角度看,印度舞蹈可分為北印度舞蹈和南印度舞蹈兩類。北印度舞蹈主要有克塔克舞和曼尼普利舞。南印度的古典舞蹈主要有婆羅多舞和格塔克里舞。
除上述古典舞蹈外,印度各地還有許多民間舞蹈。這些民間舞蹈都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氣息,深受群眾歡迎,是印度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㈥ 印度電影為什麼要穿插那麼多歌舞
同印度的文化有關,印度的歌曲有它獨特的風格,包括它比通常七階音還要多的十二階音更是難唱,就是那種歌一句唱完後面托著高低不同的長音。眾所周之,印度是個佛教大國,對宗教的虔誠到了一定境界,而它們的歌曲起源又同宗教有關,他們政府可是鼓勵拍歌舞劇的,一為信仰,二為了保護傳統文化。這點上印度可算做得徹底多了。
而對於不識字、語言又不通的印度平民大眾來說,節奏歡快的印度歌舞,與一些看似誇張但表現力強的表演,便成了讓印度使用各種語言的民眾都喜聞樂見並能盡情地欣賞的段落,成為了跨越語言,溝通所有觀眾的紐帶。特別是 19 世紀 70 年代之後,一些波斯劇場由印度大城市走向鄉鎮等更廣泛的地域,由固定的城市劇場發展為巡迴劇場,在設備條件不足的狀況下,更需要用誇張的動作和熱鬧的音樂來吸引觀眾的注意。
㈦ 印度寶萊塢電影為何一言不合就尬舞,舞蹈在印度是什麼樣的地位
在大多數國人的印象中,印度電影是實打實的「體現派」:人物把愛恨情仇掛在臉上,生怕觀眾看不出來。濃濃的印度電影style更是一言難盡:錦衣華服,手舞足蹈,魔性音樂來洗腦,幾個小時停不了。
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化的日益發展,印度電影與歐美乃至東方的交流碰撞也逐漸多了起來,這也使得許多印度導演得以有發揮的空間。除了有例如《阿育王》、《巴霍巴利王》等一如既往開掛的神話歌舞片外,還有我們熟知的喜劇片《三傻大鬧寶萊塢》,劇情片《摔跤吧!爸爸》,乃至近兩年的驚悚懸疑片《誤殺瞞天記》等。印度電影已經逐漸顯露出「百花齊放」的態勢了。
㈧ 為什麼在所有的印度電影裡面都有唱歌跳舞
1、歌舞符合印度市場:1930s寶萊塢電影開始加入聲音,當時的印度電影製作開創性的在影片中加入了歌舞的場景。印度人音樂細胞都很豐富,一個個能歌善舞,加入了歌舞的電影在當地大受歡迎。有的電影甚至可以用好的歌舞來彌補俗套的劇情,相反,失敗的歌舞也可能導致電影的失敗。於是歌舞元素就擴散開來,在印度電影中廣泛使用。
2、歌舞是情節表現形式:歌舞在電影中的出現,除了情節需要(如大篷車里的歌舞表演),還可以作為人物心理活動外化(如TBBT里Raj的那段…),以及快進情節的表現。所以在印度電影中歌舞場景很常見。
3、歌舞是寶萊塢電影的標志:歌舞已經成為寶萊塢電影必不可少的一個元素,一提到寶萊塢,第一反應就是眾人載歌載舞的場面。所以現在印度電影部部都有歌舞,已經成為一個慣例,就像你會給你的產品打上商標一樣。
㈨ 為什麼印度電影 一言不合就跳舞
一、傳統的影響
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
濕婆是印度教中的三大神之一,印度教認為,舞蹈是由濕婆創造的,濕婆神是舞蹈的化身,因此,印度人把對濕婆神的崇拜表現為對舞蹈的熱愛。
即使在平時的日常生活當中,比如聚會、結婚等活動,他們也習慣用歌舞的形式來表達情感。
歌舞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備受印度人民的推崇,
所以當它們在二十世紀與電影這一新奇的藝術形式「聯姻」時,在印度電影人的努力下,理所當然地造就了具有獨特魅力的印度電影。
二、本能的驅使
印度電影誕生後,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其審查制度十分嚴格,對色情元素的管制很嚴厲。
然而印度的其他藝術,如雕刻、繪畫等,可以大膽地表現情慾。
因為毗濕奴———印度教三大神靈之一,他有一個化身就是情慾的象徵,而且印度教徒非常崇拜濕婆的林伽,認為性和情慾是神賜的。
所以,為了表達內心正常的本能沖動,並且避免和審查制度造成沖突,聰明的印度人最終選擇了舞蹈這一和性本能有著深刻聯系的元素:曖昧游離的秋波, 欲說還休的語言, 若隱若現的肢體, 似迎還拒的接觸, 以及類似聚會和儀式的群眾歌舞, 這一切都十分獨特巧妙地宣洩了印度人在電影中對艷情的期待。
三、影片製作的需要
1、歌舞元素能夠巧妙推動整個電影情節。比如,《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眾多或幽默或溫情的歌舞場面把影片一次次推向高潮。
2、歌舞元素也易於表現跌宕起伏的情節,表達電影中各角色的強烈情感,所謂「言之不足,歌以詠志」。
3、從觀影的角度來看,很多印度電影都在3小時以上,觀眾的注意力很難集中這么長的時間,
所以在影片中適當地穿插一些歌舞有利於調節氣氛。
4、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語言眾多,作為「世界通用語言」的歌曲和舞蹈容易為各種語言的觀眾所理解和接受。
四、市場的推動
著名的印度電影導演戴夫·阿南說:「印度的電影就是歌舞電影,最好的印度電影中的歌曲與舞蹈都非常動人,備受觀眾喜愛。
如果歌舞好,你就成功了一半。
音樂是電影的一部分,好的歌舞正是電影劇本的精華所在。
」「電影歌曲已是宣傳影片成功的關鍵。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印度電影的製片人就嘗試在影片發行之前先推歌曲,並且取得了成功,這種單獨售賣的形式能有效收回影片的製作成本,所以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