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歐美大片 » 關於幼兒教師的美國電影
擴展閱讀
殯儀館外國電影 2024-09-17 03:22:42
悍匪電影2020在線觀看 2024-09-17 03:18:25
美國電影以眼還眼解析 2024-09-17 03:12:54

關於幼兒教師的美國電影

發布時間: 2024-09-07 23:24:08

㈠ 電影 看上去很美有關師幼關系的影評

《看上去很美》:一個叫方槍槍的男孩被父親送進幼兒園,從天真活變得狡黠孤僻,最終,「逃」出幼兒園,在鑼鼓喧天里獃獃地望著戴著大紅花興高采烈的從身邊走過的人群。幼兒園對他或許已成為回憶,而對於他的教育生涯這僅僅是個開端。
中國教育美嗎?電影之後看到這個問題時,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中國教育「一刀切」不講個性、扼殺兒童天性……但我更願意先從社會視角去看中國教育。
首先就說個性,影片的背景應該是改革初期,此前社會過於突出集體,強調一致已是不爭的事實,講求個性恰恰是當時社會所難以接受的,放在這個大框架下,「一刀切」與「個性」不是首要問題。就當時乃至今天在大多數學校,教師管理著龐大的班級,面對的是大多數學生,不準一刀切,必須因材施教,那麼教師的工作與負擔何時是個盡頭。如果真一刀切也就算了,可美其名「一碗水端平」促進教育公平。可影片中一位很有派頭的家長到校看望孩子時,像領導視察般指指點點,老師們則一個個唯唯諾諾,當問及「這孩子(方槍槍)咋沒小紅花」時,馬上就「明天大家都有一朵小紅花」。這種現象荼毒至今,遠甚於「一刀切」,孩子最終會有自主意識,「一刀切」切不斷孩子的成長,而這種另類的「區別對待」給孩子們貼上了無形的標簽並深深影響著今天的教育公平。
剛說到小紅花,則不得不提所謂的「評比」,人們私下裡常說「人比人,氣死人」,可在現實生活與工作中它確有「獎掖先進,激勵後進」的作用,可我們把這些東西強加給那些不諳世事的孩子,其激勵作用或許會大打折扣,至少其負面影響不容忽視。而事實上,我們社會上評比之風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時代再變,不變的是評比,即便是梁山兄弟還排座次呢,後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再近些是空前激烈的競爭壓力,於是就有了標准,條條框框的規矩,別說是教育,社會自身也被這些東西綁架了。
還有一點不可忽視:影片中就四合院改造的幼兒園,近百名學生卻只有一名園長兩名老師,除了床與桌椅,教學娛樂設備寥寥。其條件相對於當時也算不錯。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96年前後(我們那裡農村孩子基本沒有幼兒園可上(現在似乎也是老樣子)),我去了「學前班(算是小學前的緩沖吧)」我也像方槍槍那樣被父親交給老師(卻沒他那麼幸運,要走讀,單程兩公里),當我被領進教室時首先看到的是一根才支起的木柱(後來才知道是防止下雨房屋倒塌),一群小朋友正高興地跺著腳和老師一起把地上新鋪的泥土踩實……總有人不厭其煩地強調「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育,可當我們經濟上創造舉世矚目的奇跡時,教育支出佔GDP比重百分之四的許諾卻始終是一張空頭支票。老百姓自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當他們勒緊褲腰帶把孩子送進學校是時,孩子們受的教育,是不是讓那些「高度重視」的聽起來很美的人心裡很美?你百般無奈,可大勢如此。
我們可以用新的教育理念指點教育批評社會,可社會確實現實的。如果我們脫離社會環境妄論教育,是不是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所以,從社會視角,不好說也說不出中國教育美不美。當然,我們不能苛責社會,社會畢竟是人的社會,人的要素不可忽視。
先說說我們的教師。人們一再批評中國教育手把手、一刀切、規矩、灌輸……但誰也不能否認中國教育更利於大多數人快速高效地掌握一些基本知識與技能,能過為學生打下較好的基礎。正如:九尺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沒有那一筐土,沒有學會走,就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又談何築九尺台,行萬里路?就像影片里老師教孩子們洗手穿衣服教他們基本禮貌給人道歉,我們是不是也要他們去搞什麼誘導和因材施教呢?問題在於我們對前者太過拘泥了:吃多少飯、穿什麼衣服、什麼時候上廁所之類的事情都要統一,似乎有些吹毛求疵。而後者所關心的如何因材施教誘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實踐能力,不同階段側重有所不同,至少需要學生先有一定的自主意識才有意義,早期教育是磨刀階段,應側重基礎,過於強調誘導啟發,學生獲得的知識是相當有限的,而用更多的時間打基礎則磨刀不誤砍柴工。因而不管人們怎麼批評,中國孩子的早期教育總體上是相對可取的。
在特定的教育體制下,改變教育模式及的可能性不大,作為教師個人因素的教育手段與教育態度確實可以改變的。老師們有他的一套獎懲措施:小紅花,但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孩子們每犯一個「錯誤」就會被扣掉一朵小紅花,就是說做好該做的就會獲得所有小紅花,到後來做作業、考試總習慣打叉,沒有錯就是滿分就是優秀,成了我們的一種思維方式。我們所謂的激勵不是正面的即不是「揚善」而是反面的「懲惡」,似乎很符合中國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好比某些地方政府不謀民生與發展而不惜花大力氣「維穩」,「別給我添亂子就好」,其「產品」放到社會上就多「良民」而少「良材」,就好像我們的教育培育不出希特勒也產生不了愛因斯坦。老師又想出了很多辦法「逼」其就範:拿著大剪刀、扮妖怪「嚇唬」,「威脅」扣小紅花……還有不少一石二鳥的做法:當眾批評,殺雞儆猴,懲前毖後;保持距離,別和他玩,咱孤立他……等等很多看似立竿見影的做法都值得商榷。所以說,我們更應該改進的是教育手段與態度,能不能多一點正面的激勵來點表揚;能不能找到兩全齊美的批評方式既不傷害學生又能改正錯誤;能不能也「不拋棄、不放棄」哪怕他是「差生」?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有時候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甚至他的一生,我們慎重點,好不?
此外,我們也應該看到:幼兒園里老師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小朋友,幫他們擦手、洗澡,蓋好他們的被子,和不少老師一樣他們事無巨細,勢必躬行,其對學生的關懷與責任著實讓人感動。可孩子最終還是要步入社會的,如何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與自理能力?在這所幼兒園老師們是出於責任,而家長又是缺位的又是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方槍槍先是與南燕玩病人游戲「打針」「吃葯」最後竟傻傻地望著醫院希望自己生病「不用上幼兒園,爸爸媽媽還會來看我」,而當下農村變空,「留守兒童」也面臨著同樣的境遇——親情的缺失——一種比上不起學更易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的狀況。如何在教育過程中營造更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人」的環境,同樣值得深思。
故而,從人的角度,我們也很難說中國的教育不美,畢竟它也有不可抹煞的一面。中國教育美嗎?實在不好說,也沒資格說,但我們應該思考如何讓中國教育更美,尤其思考自己能做些什麼。

㈡ 教師要看的關於教育的電影有哪些

1. 地球上的星星

導演:阿米爾·汗

主演:達席爾·薩法瑞 / 阿米爾·汗

年份:2007

片長:165 min

簡介:影片《黑板》描述了在伊朗戰火紛飛的庫爾德地區,一群教師背著這塊維持生計的黑

板到處找學生授課,以此來養家糊口的故事。

通過這一塊小小的黑板,映射出戰爭、難民、飢餓、疾病、婚姻、教育等等問題。當危險來臨的時候,它是難民的避彈掩體,當孩子受傷的時候,它是固定斷腿的夾板。

但始終不渝的是,它的本質沒有變,它依舊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小黑板。

影片最後,少年和黑板一起隕落,不禁令人嘆息,感慨戰爭的無情和殘酷。當戰爭來臨,別說受教育的權利,孩子最基本的生存權都被剝奪。

㈢ 有沒有一部外國電影是女主角是幼兒園的老師,大結局是男主角把自己的車子用鑰匙劃了

新澤西姑娘 Jersey Girl (1992) 應該是這部 托比在一本雜志上看到一位英俊瀟灑的男子,便認定他就是自己夢中的白馬王子,並決定去城裡找他。女伴們都笑她自不量力,做白日夢,她卻決心已定。她勇敢地找到他工作的地方,開著賓士轎車,烏黑的頭發、蘭色的眼睛,加上他一身有品位的裝束,使她深深地愛上了他。因為她的緣故,撞壞了他的車,這樣,她有機會和他再次見面。她留給他的電話號碼終於讓他打來了電話。顯然他不打算發展他們的關系,因為他有著和她同樣的背景。經過...

㈣ 求一部美國電影的名字 男主角愛上了一個幼兒園女老師 期間困惑過二人的身份懸殊 後來還是愛上了她不顧一切

重回17歲(17 again)很好看的一部校園電影,精彩的劇情,帥氣的男主角,鄰家女孩快要中學畢業的小夥子忽然發現隔壁搬來一個美艷的女孩,並且愛上了她

㈤ 有哪些關於老師和教育類的好電影推薦

關於老師和教育類的好電影推薦如下納前:

1、《講台深處》

《講台深處》主要是講女教師貝斯在流浪漢避難所里教無家可禪茄慎歸的孩子的故事。不用想像,也知道教學環境很差,孩子們沒有禮貌、規矩,家長們超級不合格,貝斯剛到時也是頭皮發麻,但對於職業的熱愛使她堅持了下來。

2、《熱血教師》

克拉克無疑是個偉大的老師:他有勇氣,有擔當,敢於接下成績和習慣最差的班級;他能夠放下架子和學生們一起玩耍;他制定規則,極其有耐心地教導學生遵守;他把班級打造成一個家庭,而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地方;他有一雙發現學生潛能的眼睛,並鼓勵他們追求夢想。

3、《五個小孩的校長》

因楊千嬅和古天樂入坑。離去倍覺依依,這一生里仍念我師,此際話別臨岐,再隱隱記舊日淘氣,小鳥今天遠飛離巢他去,但願進取賀敬指引光輝遠景有,足跡處盡是桃李,誠意送上祝福盼好風會常為你吹。

4、《小孩不笨》一二部

在中國有很多小孩子也是面臨著同樣的處境,大家都只看到了「游戲規則」,卻從不關注玩不好游戲的這些人,也許是規則需要更改的更加人性化,更加多樣化呢。

5、《樹上有個好地方》

這部電影刻意將視角設定為20世紀90年代的鄉村小學,但這30年間的差距,除了臟兮兮的磚瓦房變成了寬敞明亮的教室,單調的黑板粉筆變成了功能齊全的電子教學設備,中專學歷的老師變成了大學甚至研究生博士學歷的老師之外,還有什麼呢?我們最應該進步的教學觀念並沒有發生什麼根本性的變化。

㈥ 美國一部電影,講一個男孩結巴但是後來成為了幼兒園老師,這部電影叫什麼

叫我第一名
BoBo(詹姆斯·沃克
飾)患有先天性的妥瑞氏症,這種嚴重的痙攣疾病,導致他無法控制地扭動脖子和發出奇怪的聲音。而這種怪異的行為,更是讓他從小不被周圍的人理解,在學校里老師經常批評他,同學們更是對他冷嘲熱諷,就連他的父親也對他失望透頂。只有他的母親一直是他的堅實港灣,母親的堅持與鼓勵,讓他能夠在正常人的生活里艱難前行。然而面對這個不能理解他的世界,BoBo一直在痛苦的漩渦里掙扎。直到在一次全校大會上校長在眾人面前巧妙的讓大家了解了BoBo的真實情況,讓他有了成為一名關愛學生的教師的堅定夢想,即使因為這個病症讓BoBo在尋求教師夢想的道路上遭到眾人懷疑,屢屢受挫,但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這份夢想,
為了找到一個願意接受自己的學校,不拋棄夢想,不放棄信念,默默的努力。而他曾經曲折的人生道路在他的堅持下也開始慢慢好轉…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同時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愛情。
望採納

㈦ 《嗝嗝老師》觀後感 嗝嗝老師觀後感40字

篇一 劇情介紹:身揣教育學學士、理學碩士的她參加一場又一場面試,5年過去了,被18所學校拒絕無數次,光是被自己畢業的母校就拒絕了足足5次——原因,就在於這個時常抽動的病症。這是一種無法被根治的疾病,患者在緊張時症狀就會加重。童年的奈娜因此而受盡了嘲諷,成年後也被不斷質疑是否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這些,都是她不斷碰壁的前史。終於,母校還是給她送來了橄欖枝,卻不料這背後是更大的困境。因為她面對的,不是一群尖子生,也不是一群「普通班」的學生,而是因為土地徵用,被並入聖蒂克這個「私立高端學校」的14位「貧民窟問題學生」。

聖蒂克的學生和老師們幾乎來自於中產或富裕階層,時不時會對他們流露出歧視的傾向,而F班的這些學生也各有各的家庭問題和性格問題。F班的孩子們,在日常下課之餘,就各自過著在破敗的菜市場里賣菜、貧民窟聚眾小嘍啰、貨車司機的子女、修汽車廠/修自行車店打工的日子。甚至於,有個同學見到老師,還會因為自卑而裝作不識。他們的父母,甚至迫於生計,沒有一人能來參加家長會。所有問題的交加,很快在F班的同學身上化為了叛逆,他們不但荒廢學業,還經常惡搞奈娜老師,與A班的學生們發生沖突。如何春風化雨、因材施教,成了「嗝嗝老師」最苦心積慮的事。但大家面對她賀明橋的善意並不太領情,還一再給她各種打擊,她的病情也因此多次嚴重發作。

老師奈娜和9F班都是天生被有色目光看待的弱勢群體,生活中遭遇著種種不公平對待。比起簡單的師生關系,他們更像是互相取暖,照亮彼此的人生軌跡。片中另一位老師擁有一流的教學水平,卻沒有給學生良好的引導;
相反,奈娜即使飽受質疑,依然堅持因材施教,除了教書,更重視學生的成長,這才是真正的為人師表。她鼓勵孩子們直視自己的出身和天賦、缺點,寫下自己的恐懼並做成紙飛機來放飛。她讓大家去實驗室、圖書館,嘗試使用學校的資源,打開視野。她擅用啟發式教學,將操場改造成了「另一種教室」,自由發散的思維讓學生們產生學習欲。她知道該如何維護孩子們脆弱的自尊,因為自己從小到大就活在周遭的目光里,就連自己的父親也會區別對待自己。

奈娜從小患有抽動穢語綜合征,這一罕見病讓她說話時不停發出類似打嗝的怪聲,這也是片名「嗝嗝老師」的由來。她不僅從小受到同學的嘲笑,讀書時還被12所學校拒之門外。最終,一位校長的一句「我們會像對待其他學生一樣對待你」讓奈娜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平等待遇,同時也在心中種下當一名好教師的夢想。長大後的她終於成為一名中學老師,然而卻被指派教授全校最頑皮的班級。對於被這個世界冷眼嘲笑的學生而言,奈娜的出現就像一道曙光,照亮每個孩子的人生。

《嗝嗝老師》講了很多主題,但電影的核心,其實就是展現出在遇到社會與人生的困境時,要如何選擇勇敢地去打破、去革新,而非迴避問題。嗝嗝老師不僅破除教育的教條主義,給我們展示了即便在一個並不理想的社會里,也能擁有的理想化教育環境。同時,她也戰勝了自己。即便身患疾病、飽受嘲笑與欺侮,面對再多、再大的質疑,也能堅信心中的善念,並憑此做出自我選擇,為人生找到方向。

該片以校園輕喜劇風格,反映了印度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貧富差距擴大、等級制度固化等問題。該片並沒有過度渲染他們的悲苦人生,而是通過輕松喜劇的方式,讓每一個身處逆境的人感受到希望和愛的力量。還加入了阿甘式的勵志劇情,老師的頑強和差生逆襲的故事相得益彰。

整部電影個人感覺淚點很多,對嗝嗝老師對認准事情的執著,為了謀求教師這個職位,被拒了18次之多,她不輕言放棄,最後獲得了一個教師職位,不過是別人嫌棄的不要槐喚帶的班級和頑皮的學生。對於學生的各種挑釁行為,她都因為自己心中的夢想不為之所動,而是一直堅守老師這個崗位,另闢蹊徑傳授知識和為人道理。對於同事的質疑,她堅信自己的信念,不為所動,堅持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最後令其折服。最後這群頑皮的貧民窟的孩子們在期中考試時考出了理想的成績,證明了他們自己和嗝嗝老師。其實做什麼事情,只有你付出,堅持了認準的方向,肯定有所獲。我們很多時候沒有清晰地認識自己,每個人就有自己的亮點,我們把自己的亮點發揮最大,可能都會閃閃發光。每個人都有自己優勢,我們可能沒有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就將其磨滅掉了。當然雖有優勢,但是取得成績還禪猛需付出不懈的努力。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每個光鮮的背後都是汗水和淚水的凝聚。

電影中的一句話:「沒有最差的學生只有最差的老師」,在某種程度上不是說「沒有最差的孩子只有最差的家長」,所以現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家長要多問自己,自己用心了嗎?盡力了嗎?付出了嗎?我們每次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羨慕人家的優秀和乖巧,可是你看到他們家長每時每刻的付出了嗎?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家長點滴的付出。看到優秀的時候,沒有想過人家日夜的付出呢,當然凡事都要掌握方法,有的放矢,不能盲目跟風。現在看到別的家長把孩子送各個培訓班學習,不考慮自己孩子的特點也盲目把孩子的空閑時間點塞滿,結果覺得自己付出很多收獲很少。教育孩子的過程是我們家長不斷成長、思考過程,要多問個為什麼他家孩子可以這樣,是不是有些地方我們可以借鑒,但是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學會思考,在思考中摸索前進,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做一個智慧型的家長和優秀的孩子。
篇二
近日,印度電影《嗝嗝老師》大陸上映,一波觀影高峰來臨!票房雖沒有過高,但大眾評分還是高達9.4,把同期上映的電影遠遠甩在身後。電影主線清晰,人物鮮明,音樂輕快,建築極具美感,故事情節多處戳中淚點,陸陸老師建議老師、家長、孩子前往觀看,定能讓你受益匪淺。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名妥瑞氏症(一種神經系統疾病,經常會控制不住地打嗝)患者奈娜,獲得了理學和教育學雙碩士學位,夢想成為一名老師,在經歷了第18次面試失敗後,終於成功成為自己母校的一名老師,而後通過她的努力帶領學渣們逆襲成學霸,自己也成為最受歡迎的教師,最終成為校長的故事。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主人公奈娜把這句話演繹者淋漓盡致。她的裂痕是她與生俱來的妥瑞氏症,這會讓她無法控制地肌肉抽搐,包括打嗝、甩發、發出狗叫等。但是她並沒有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是義無反顧地走上講台,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即使遇到的是一群頑劣不堪的「壞學生」。

奈娜在面試時無法控制的抽動和打嗝,引發面試官的刁難,她沒有自卑和退縮,一次又一次帶著自信從容的微笑向面試官解釋:「在座的各位以前聽說過妥瑞氏症嗎?……那現在知道了?……既然我能讓各位了解這個症狀,那同樣也能讓學生理解公式。」

事實上,小時候的她,這個症狀讓她倍感難堪,學校也差點因為她影響課堂紀律,讓她去讀特殊學校,直到有一天,她在學校禮堂觀看錶演時又發出怪聲,被校長叫上舞台,她以為校長也會向之前那樣受到斥責,但校長卻接納了她的怪病,讓她繼續留在這里上學。這件事改變了她,讓她在被別人接納的同時也學會接納自己,並最終促使她立志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在她接手9f班後,這群頑劣的學生把她的症狀編成了rap,她不僅不生氣,還和學生一起唱,這在常人眼裡很難堪,但正因為她接納了自己,並把這種寬容也用在了學生身上,才能這么做。

在家長會上,她的班上空無一人,她決定去家訪 ,在家訪的過程中,她發現這些貧民窟的家長不是不愛孩子,而是她們要捕魚,要工作,要接水,否則就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她明白,要改變這些孩子,首先要讓她們接受教育,願意學習,因此她頂著壓力,用盡一切辦法,把教室搬到操場、球室,找到每一個孩子的特點,找到他們擅長的科目,因材施教,提高學習興趣,努力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

正因為她有著接納自己「裂痕」的經歷,她能更敏銳地覺察到每個學生的「裂痕」,並且以此為突破口,教會他們學會接納自己的缺點和恐懼,讓光照進來。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要努力成為這樣的老師,接納孩子的不完美,看到孩子的裂痕,在合適的時機,努力讓光照進去。

苦心人,天不負

生活中在貧民窟的孩子,他們連最基本的溫飽都無法得到保障,在學校里,沒有人瞧得起他們,於是他們學會了賭博、打架、抽煙、逃課等種種惡習。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那裡,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奈娜老師來了,一開始,這些孩子想著種種招要趕走老師,捉弄老師,在老師一次次機智應對,一次次和他們交心後,他們開始醒悟,開始思考人生,開始發奮學習。

課堂上的聚精會神、課後的談論,晚上就著昏暗燈光的練習。教室、操場、海邊、陽台都留下了他們努力的身影,那些努力的背影真的很美,結果他們成功了。期末考試人人及格,還有兩個同學獲得了全年級第一,得到了優秀生的獎章。影片的最後是他們長大後的樣子,他們徹底走出了貧民窟,開啟了一段美好的人生。

「有志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的這幅對聯是這些孩子的真實寫照,我同樣把這幅對聯送給所有的孩子們,希望你們能像影片中的他們學習,你們有著優越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你們只要願意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並持續努力,你們的未來會更加美好,我們一起加油吧!

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

「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教育工作者對這句話一定不會陌生,但真正去踐行的又有幾個?看完影片,我覺得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應該去反思。

影片中的奈娜老師就不用說了,她自始自終堅持這個真理,用盡方法來教育每一個孩子,她成功了。影片中的另一位老師,他都是帶9a班的學霸,一直看不起9f班的學渣,甚至想盡辦法要把他們趕出校門,可最後他還是良心發現,主動承認了錯誤,把優秀獎章頒發給奈娜老師。

這個情節也是讓我印象深刻的,都說「亡羊補牢,未為晚矣「!作為教育者,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錯誤發生,我希望我們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永遠記住」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這句話。

影片已落下帷幕,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學習之路,教育之路都不是一帆風順,學生、父母、老師在負重前行的同時都要及時反思,及時調整,願我們一起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篇三
《嗝嗝老師》這部電影是一部勵志感人校園電影,大家看過了嗎?下面是我帶來的嗝嗝老師 觀後感 :
為別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須放出光芒——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

人生在世,都肩負著一定的責任。

工人要做好工,農民要種好地,

學生要讀好書,軍人要衛好國,

老師……

當然,這部片子還可以從很多其他的角度去欣賞和剖析,可以給我們很多個維度的教育啟發。聯想到現在社會上常說的「中國不缺『大師』,但缺老師」這句意味深長的話語,我突然明白了嗝嗝老師身上有好些需要我們學習的職業素養及閃光點。

每當我注視孩子,腦海中常有這樣一幅畫面:天使將一顆小小的種子放在老師的手中,通過澆水、施肥、陽光、雨露以及精心的呵護和引導,種子慢慢長大,直至枝葉繁茂。教師的責任心不是在轟轟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普通、細微甚至瑣碎中體現。自從2014年踏入了幼教行業,我就深知這個職業的特殊性,許多工作很難進行准確量化評價,因而責任心便成為影響工作最重要的因素。強烈的責任心會促使我熱忱地、自覺地、積極地、認真地投入工作。回顧之前和現在,幼兒園里也是會有不少「特別」的孩子,有著專屬於他們的獨特之處。

嗝嗝老師給了我啟發:發現每個孩子的天賦,教育他們做小小改變。當她接受9F這個全校最差的班級,被孩子們戲弄、嘲笑並試圖趕走她的時候,你看不到她臉上任何沮喪的情緒,看到的都是對孩子們充滿希望的眼神。她把平民窟的這些孩子都看成是靈性的、有各自天賦的、不可思議的孩子,她通過一隻小小的粉筆在黑板上的細小改變來隱喻孩子們要改變自己。一隻粉筆在黑板上畫直線發出刺耳的聲音,當你掰掉粉筆發硬的筆頭,再去畫直線時,那刺耳的聲音就馬上消失了。它告訴我們只要稍做改變,事情就會有所改觀,這就是「為什麼」和「為什麼不」的區別。

在後勤的崗位上,我堅信沒有平凡的工作,只有平凡的態度。我經常和大姐大叔說:讓我們調整好心態,帶著愛去工作,用感恩的心去工作,在工作中體會樂趣。一個人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他的工作行為,決定了他對待工作是盡心盡力還是敷術了事,是安於現狀還是積極進取。你可以選擇維持"勉強說得過去"的工作狀態,也可以選擇卓越的工作狀態,這就取決於內心有無繼續的進取心。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影片中曾經的最差班級,成為了聖蒂克學校的驕傲,兩名學生獲得學校勛章,這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是平民窟的孩子,在嗝嗝老師寓教於樂的教育下,孩子們找回了自信,發揮出了巨大的不可思議的潛能。後勤人員一般年齡較大,思想有時候會落後於大家,很多時候他們對事情的看法和做法都猶如孩子般天真簡單,從這里,我也深深地體會到鈞嵐老師經常說的:「每一個孩子(大叔、大姐)都是不可思議的,都是無可限量」的含義了。

只要你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奇跡就會發生!我們也要有螞蟻築高牆的精神!就像我們的電工大叔,確實配得上「能人巧匠」這一稱號,走進我們的幼兒園處處能夠感受到梁師傅的「走心」。如果一件事真的想要做,一定能找到一個方法,如果不想要做,借口一定能找到千千萬。

寬容是一種美德,包容是一種胸懷。奈娜老師對孩子們、同事和家人的寬容這正是她身上的閃光點。我曾看到一位老人的一首詩,他稱贊:寬容是鳶藍的大海,納百川而清澈明凈。學會寬容能使自己保持一種恬淡的心態,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整日為些閑言碎語、磕磕碰碰的事情郁悶、惱火、生氣,總去找人訴說,與對方辯解,甚至總想變本加厲地去報復,這樣會貽誤自己的事業,失去更多更美好的東西。

生活讓人學會了寬容。寬容了別人,不為雞毛蒜皮的事去計較,等於善待了自已。它能使自己的生活變得輕松、快樂。經歷過風和雨,才能領悟到人生的苦和樂,才知道人生中應該忘記什麼,記憶什麼,放棄什麼,學會什麼,那樣才是舉重若輕。

奈娜老師的閃光點之二是她的創新基因。她不像大多數老師那樣照搬教案,讓學生局限在教室中、浸泡在題海戰術中,相反她堅信「生活即教育」,通過將生活中的常見場景引進到教學中,通過一堂堂別開生面的「生活中的數課」「生活中的物理課」「生活中的化學課」,打開了這些社會底層孩子們走進知識殿堂的心門。此外,她如何因勢利導學生的興趣轉移也是令人叫絕的。舉個栗子,有個學生很有計算天賦,但卻將這個小聰明用於了小賭上(可以賺些錢補貼家用),嗝嗝老師既沒有批評他,也沒有對他置之不理,相反用一番話點醒了這個夢中人「你可以在合法的情況下去『賭博』,你可以去股市掌控數據,做一個股市銀行家」,結果既挽救了一個可能的「失足少年」,也為社會培養了一個未來之才。這就是教育的力量,點醒、點亮和點燃孩子!

我想職業需要熱愛,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對教育,對幼兒園的熱愛是一種內驅力,驅動我們努力學習,刻苦鑽研業務,隨時注意研究孩子行為(後勤工作),自覺地盡職盡責。熱愛還需和樂趣結伴同行。二幼的每一位教職工如果都熱愛幼兒園,熱愛崗位,熱愛幼兒,便會把自己的艱辛與美好的未來,與人類的憧憬聯系在一起,感受到辛勞的價值、為師的自豪和工作的樂趣。對本職工作深沉的熱愛會使教師勞而無怨,苦中作樂。保持對工作愉悅、專注的態度,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以高度的責任心,去創造高水平的工作和高質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