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部關於美國橄欖球明星的電影,是個黑人胖子,身世坎坷,印象很深刻,但忘記了片名....
是不是奧斯卡的那個 弱點啊
電影《弱點》
劇情簡介
根據邁克爾·劉易斯的作品《弱點:比賽進程》而改編的電影,影片講述了今年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首批被選球員邁克爾·奧赫的不凡經歷,他是一個孤兒,在領養家庭長大,在從事體育職業之前,他度過了一段從理想到現實的艱難過程。
基本信息
譯名: 弱點/溫情橄欖球/攻其不備《弱點》電影海報英文片名:The Blind Side 上映時間:2009年11月20日 國家/地區:美國 類別:傳記/劇情/體育 語言:英語 IMDB評分: 7.7/10 37,947 votes 片長:2小時 8分 30秒 區域:歐美 出發行:華納Warner Bros. Pictures 分級:美國PG-13 導演: 約翰·李·漢柯克John Lee Hancock 編劇:約翰·李·漢柯克John Lee Hancock 主演:桑德拉·布洛克Sandra Bullock 蒂姆·麥格勞Tim McGraw 凱西·貝茨Kathy Bates 昆頓·亞倫Quinton Aaron 麗麗·柯林斯Lily Collins
詳細劇情
窗明幾凈、精緻餐點、其樂融融,對於住在田納西州的圖伊一家,這樣溫馨的生活彷彿是與生俱來的事情。妻子莉安(桑德拉·布洛克)溫柔賢惠,丈夫西恩(蒂姆·麥格勞)事業有成,還有一雙聽話乖巧的兒女,更在杯觥交錯中深受上流社會歡迎。如果不是那天下午的意外,如果不是莉安心思細膩,他們或許還是像原來一樣活在自己完美無缺的世界中。 那是一個高大壯碩、皮膚黝黑的孩子,面無表情的臉上,掩不住些許苦愁的滋味。明明天氣陰冷,他卻穿著單薄的T恤和短褲,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不管他看起來高大得多麼讓人戒備,他只是個16歲的孩子,和自己兒子同校的孩子。更別提這個名叫邁克爾·奧赫(昆頓·亞倫)的孩子從小就成了孤兒,輾轉於無數收養家庭之間,在9年裡上過11個學校,連小學一年級也能留級一年!莉安又有什麼理由不收留他呢?從領進家門暫住一宿到提供衣食住所視為己出,甚至專門為他請來了私人家教蘇小姐(凱西·貝茨),奧赫第一次從圖伊一家身上感覺到了家的溫暖。 除了無微不至的照顧,因為圖伊夫婦的鼓勵,奧赫決定善用自己的天賦,加入學校的橄欖球隊。在賽場上,他就像一堵銅牆鐵壁,沒人能夠突破他的防線。很快,奧赫就成為了橄欖球場上的風雲人物,不僅為所在的中學贏得了區域冠軍,還吸引了眾多大學球隊星探的注意,願意為他提供全額獎學金。可是,對於平均成績只有0.6分,IQ僅在低智邊緣的奧赫,要想順利踏上橄欖球之路,眼前還橫亘著諸多障礙……
『貳』 好萊塢巨星威爾·史密斯,竟把一對兒女養得「男不男,女不女」
提起「史皇」威爾·史密斯,在好萊塢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從《當幸福來敲門》中的勵志推銷員到《我是傳奇》中的智慧病毒學家,他塑造了無數經典形象,口碑爆表,一度單集片酬突破1億美元。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劇照,戲里戲外都是父子
然而,這樣一位成功的演員背後,卻在子女教育問題上遭遇了不少的遺憾與質疑。
1.威爾·史密斯女兒:我和哥哥都遭到黑人社區排斥
最近,在由威爾·史密斯女兒、妻子和岳母同台主持的對話欄目Red Table Talk(《紅桌會》)中,女兒薇洛談及自己和哥哥在黑人社區的狀態,有點尷尬:我們不被認可和接受。
按理說明星子女大都因著父母的光環更容易受到重視,為何史皇的孩子卻遭到如此冷遇呢?
這得從兄妹倆「前衛」的性別意識說起。
賈登、薇洛兄妹
威爾·史密斯的兒子賈登在8歲的時候便首次接觸熒幕,與他爹合作了《當幸福來敲門》。那時的他天真可愛,演技自然,吸粉了不少觀眾。
可隨著年齡的增加,賈登在自由的家庭教育環境中畫風漸漸變得「詭異」起來。
12歲那年,賈登便與童星出道的Madison Pettis確定了戀愛關系,之後幾任女友都是圈內有顏有才的美妞。
當網友們還在吃瓜賈登與女星們的緋聞過於密集時,賈登冷不丁地宣布出櫃,大膽示愛名不見經傳的說唱男歌手Tyler。
盡管Tyler從未正面回應賈登的這份愛,賈登卻念念不忘,窮追不舍,抓住一切機會示愛。
Tyler今年拿了格萊美之後,賈登大肆炫耀自己「男友」獲獎
此外,賈登的裙裝也格外引人注目。
從18歲開始,他便迷上了穿裙子,一言不合便短裙出境,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全看心情」。
2016年,賈登成功跨界 時尚 圈,第一次接拍LV的廣告。
當他穿著閃亮亮的小裙子與3位女模特一起凹造型的時候,大家才頓悟:他代言的是LV女裝。
有段時間,賈登還嘗試了滿口金牙、粉色寸頭等怪異的造型,被網友封為「毀容式」長大的星二代。
反觀威爾史密斯的女兒薇洛,畫風卻與哥哥截然相反。
2012年的時候,薇洛剃了個光頭,像個瀟灑帥氣的男孩。
她坦言:這是反抗的最佳方式,我覺得自己更自由了。
在與母親、外婆共同主持的節目《紅桌會》中,當時只有18歲的薇洛更是大膽挑明自己的性向:
我愛男人,也愛女人,我很想嘗試同時跟一男一女同時生活。
在關於性別和性向的諸多討論中,薇洛不僅主張淡化性別的界限,還推崇多邊戀,力挺「一夫多妻」制。
兩兄妹張揚的個性和出格的性別認知,雖然在威爾·史密斯那裡得到了祝福與支持,但大眾並不買賬,紛紛吐槽:男不男,女不女,太奇葩了。
據悉,賈登和薇洛都是在家庭學校接受的教育,沒有經歷過常規學校的集體生活。
忙於工作的史密斯夫婦真正陪伴孩子的時間並不多,常常將孩子託付給他人代管。
優越的家庭條件和散漫的生活狀態讓兩兄妹愈發「自我」,特立獨行。
威爾·史密斯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後悔沒有送兒子去學校。
不知道影帝史密斯的後悔里,是否也包含了對孩子們性別選擇的焦慮。
2.無性別教育在好萊塢成風:只有這樣才能做自己?
其實,在好萊塢,像賈登與薇洛這樣淡化性別、大膽做自己的星二代並不在少數。
很多明星們奉行「無性別 育兒 」的理念,試圖打破固有的性別角色限制,讓孩子們充分自由地選擇想成為的性別身份。
安吉麗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的女兒夏伊洛,在很小的時候便酷愛男裝,希望家人能稱呼自己為「約翰」。
她的這一想法不僅沒有遭到家人的反對,還得到了母親朱莉的大力支持。
而今,14歲的夏伊洛已經出落成了帥氣的「小夥子」,頗有皮特當年的風范。
在《速度與激情8》中飾演女反派的理查茲·塞隆,先後收養了2名南非嬰兒,其中養子傑克遜在3歲的時候便告訴理查茲:「我不是男孩。」
理查茲為了尊重的兒子的選擇,不僅同意他留長發、穿短裙和高跟鞋,還主動將他轉學到中性學校,盡可能滿足賈登做女孩的需求。
在NBA,湖人「魔術師」的兒子EJ也曾因為跨性別審美和穿搭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
從黑絲襪到透視裝,這位身高近2米的小哥每一次亮相都「驚為天人」。
EJ從小便喜歡粉色衣服和漂亮包包,20歲時跟父母坦白自己是同性戀,甚至考慮過做變性手術。
面對這樣一個不走尋常路的兒子,約翰遜很是包容:哪怕全世界都歧視我兒子,我依然愛他。
魔術師一家三口
星二代們在性別選擇上的大膽奔放,與明星父母們的前衛與寬容分不開。
然而,當這股打著自由、平等的無性別 育兒 風潮被過度強調之後,一些操作就令人看不懂了。
歌後阿黛爾為了貫徹無性別 育兒 的理念,執意給尚且年幼的兒子留長發。
在得知兒子喜歡《冰雪奇緣》中的安娜公主之後,她又自作主張地讓兒子穿安娜同款公主裙逛迪士尼。
在孩子尚未對性別產生明確認知的時期,若父母給予了錯誤的指導與暗示,孩子在性別選擇上很可能出現重大的誤判。
盡管無性別 育兒 的出發點是基於對孩子選擇的尊重,但淡化性別就真的等同於性別平等和做自己嗎?
這股風潮背後引發的教育爭議從未停止過。
3.從加拿大無性別嬰兒到瑞典無性別幼兒園:是多元價值還是性別干擾?
隨著時代的進步, 社會 對個體性別選擇的包容度越來越大,臉書上的性別選項不再只有傳統的「男」和「女」,而是多達56種類別,用戶若還找不到合適的選擇,甚至可以額外「自定義」編輯補充。
倡導性別平等的專家認為淡化性別的界線,能很好地消除 社會 對於性別的刻板印象,讓個體獲得更多自由選擇的機會。
但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豈能完全割裂開來?刻意的淡化豈不是讓孩童在性別認知上也產生了不小的干擾和阻礙?
2017年,加拿大誕生了第一位無性別的寶寶,其身份認證卡的性別一欄僅留下了個「U」字,表示「未確定」。
原來,孩子的母親多蒂是一位雙性人,她自己在性別認同上經歷了很多的煎熬,擔心孩子將來也會遭遇類似的痛苦,索性將性別一欄空著,等孩子長大後自己做決定:
「我養育 Searyl 的方式就是這樣,我在等他們有自我感覺和掌握詞彙意義之後,明確地告訴我自己是誰。
他們對我來說就是一個 baby,我會給他們所有的愛和支持讓他們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跳脫男孩或女孩的身份桎梏。」
加拿大第一位無性別嬰兒
然而在加拿大發起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有58%的受訪民眾反對這一做法。
加拿大當地的專家也直言:性別不應成為一種意識形態,而是反映一種生物學事實,人類需要性別來彼此識別。
近年來,在不少主張平權的人士那裡,模糊性別界限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消除性別歧視、追求個體自由的必然之選。
真的有如此奇效嗎?
在瑞典,無性別的平權理念甚至推行到了幼兒園的教育中。
一所名為「埃加利亞」的幼兒園力求在教學中減少性別差異,實現性別中立。
在這所幼兒園里,老師不會給孩子們講王子和公主的故事,芭比娃娃和卡車模型混放在一起,各類活動都鼓勵大家一起參加,不強調「男孩子該勇敢」「女孩子要愛干凈」……
老師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讓孩子們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性別,減少偏見。
令人擔憂的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很容易讓孩子忽視男女生理上的區別,一旦普及性教育,又意味著「無性別」所做的努力會功虧一簣。
倘若在孩子的教育中刻意淡化男女性別上的差異,迴避性教育,其帶來的負面後果是遠大於其積極作用的。
前美國體操隊隊醫勞倫斯·納塞爾曾利用職務之便,假借治療之名,猥褻性侵數百名女運動員,其中最小的受害者僅有6歲。
在東窗事發之前,除了迫於威脅不敢站出來指控的運動員外,不少年紀尚小的女運動員,在遭遇隊醫黑手時,並未意識到對方行為的不妥。
性教育在任何階段都至關重要,相比於模糊男女性別之間的界限,男女有別的通識教育似乎更加迫切被需要。
此前網上曾曝出一則新聞:來自單親家庭的12歲女孩小文,因經常與媽媽當面換衣服、洗澡而誤以為這樣的行為和洗臉、刷牙一樣,無需避諱。
結果在一次與同學的外出露營中,當著三個男孩的面換衣服,慘遭性侵。
如果大范圍推行無性別教育,很多男女之間的界線要如何去淡化與模糊呢?男女有別,在解放天性、追求平權之前,是否要率先考慮一下個體的自我保護?
自然界在萌生人類的時候劃分了男女,自有它存在的道理。
在追求男女平等這條漫漫抗爭路上,一定得憑借無性別理念來消除歧視嗎?
誰又能肯定,淡化性別的自由浪潮之下沒有裹藏著對性別認知的干擾?
如果賈登與薇洛只是無名小輩,他們的性別選擇不過是個人私事,但當他們被冠以威爾·史密斯家族的光環時,其舉止便不可小視,青少年們盲目跟風亦未可知。
正所謂,彼之蜜糖,吾之砒霜。星二代們所享有的成長方式並不一定適用於 社會 大眾。
也許,在做真實的自己與性別認定之間並沒有必然的沖突,只不過有人打著淡化性別的幌子,為自己的放縱行方便罷了。
好的教育不僅要尊重個體的選擇,更要符合 社會 發展的規律。
男女平等,也許達成觀念上的統一,遠比在性別流動或性別認定上做文章來得實在,來得長久。
作者 | 余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