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禁忌電影《白虎》,真敢拍
印度片,首先第一印象肯定是說著說著台詞,演著演著劇情,突然就來一段鐺鐺嗆的音樂,左搖右擺的尬舞,即使那些很有名的寶萊塢電影,也離不開這些元素。
但如果印度片不尬舞,你還習慣嗎?我可不僅習慣,簡直很開心,之前偶爾看印度片,一到尬舞環節就選擇快進。
不過最近看了一部禁忌題材的印度片,這一次,不僅沒什麼尬舞,而且還敢觸碰印度最黑暗/禁忌的一面——階級壓迫,真的是好敢拍,好好看!
這是一部改編電影, 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這部原著曾獲得過《紐約時報》暢銷書和 2008 年曼布克獎。
白虎,罕見的珍稀物種,意喻同輩中的佼佼者。
男主巴拉姆,讀書時就因為比較聰明,學習成績也好,可以說是他們這一輩人中的白虎。然而,在印度,有高貴種姓和低賤種姓之別,有人天生就是貴族,有人則只能從事低賤的工作,不管你學習成績如何以及如何聰明,巴拉姆就是屬於低種姓人,所以,還沒畢業就被家族中的長輩,她的祖母送去當一名學工。
因為 社會 地位低,當他看到父親因為肺結核,沒有得到治療去世後,他發誓要改變自己可能同樣會跟父親一樣的人生!
所以他想方設法,通過自己的聰明和手段,成為為高貴種姓主人阿肖克的司機,但這個時候,他還是有奴性的,他希望是主人最得寵的第一奴隸。然而,在某一次,主人自己開車撞死人後,逼迫自己簽下認罪書,以此威脅他幫其毀屍滅跡。
這一次的事件,讓巴拉姆看清了事實,在高種姓貴族的眼裡,他們這些人,永遠不值一提,永遠賤如螻蟻,所以,他有一次載著老闆阿肖克去談生意,車上放著大量現金的時候,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殺死了老闆,拿走了現金,並逃到其他地方,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從此他過上了有錢人的生活,但他的姓氏卻無法改變,那些根深蒂固的種族階級卻依舊存在,而他又會不會變成另一個他原來的主人呢?
這部電影好看的地方在於,它真實又細膩地還原那個在文明 社會 里,依然存在的階級觀念,資本剝削!巴爾納木天生是一個奴隸和僕人,一開始他完全接受自己的命運,只想當一個忠心的僕人,到後來是如何一點點地覺醒,從不甘心轉化成最後地復仇,然而他的復仇,跟主人的剝削一樣是罪惡的。
影片是通過巴拉姆的自述來展開劇情的,從中看來,他肯定是犯罪了,但最後有沒有受到制裁,影片沒說,反而用了一種開放式的結果,讓觀眾去裁決。它最主要的初衷,還是要討論印度 社會 的種姓階級,現實存在的意義。
文明平等,不是口號,更不是通過表面形式就能做到的。而印度的封建 社會 ,並沒有隨著所謂的文明,就被消滅,而是變成了血腥的資本 社會 而已!放眼其他國家,難道不也一樣嗎?
資本家通過先天優勢,不斷擴張,侵蝕的永遠是那些 社會 最底層人士的資源,這個時候,不禁想起最近正如火如荼的社區團購,難道這不也是資本家在菜農碗里搶飯吃嗎?
⑵ 一個外國電影剛開頭他開車的時候給撞死了一個人,誰知道是那部電影呀
恐怖片么?是這個吧`《identity》我記得開頭有撞死人的鏡頭
中文名稱:殺人游戲
英文名稱:Identity
◆ 類 型:恐怖(Horror) 神秘(Mystery) 驚悚(Thriller) 犯罪(Crime)
編 劇:Michael Cooney
◆ 國家地區:USA ◆ 語 言:English
◆ 發行公司:哥倫比亞(Columbia) ◆ 首映日期:2003年4月25日
◆ 製作公司:哥倫比亞(Columbia) ◆ 製作成本:$28 + $24 (單位:百萬美元)
◆ 首映票房:$16,225,263.00 (單位:美元)
◆ MPAA定級:R 級 ◆ 全美票房:$52,159,536.00 (單位:美元)
◆ 片 長:87 分鍾 ◆ 海外票房:暫無
◆ 官方網站:http://www.sonypictures.com/movies/identity/
10名旅客遇上沙漠風暴,迫不得已住進公路旁一間破舊汽車旅館內,隨即他們發現身邊的人一個個被兇手幹掉,由於旅館已經被封死,確定兇手就藏身在他們之中.....
[十個人,一個接一個的被殺……]
一個漆黑的夜晚,一片無邊無際的沙漠荒原,一場肆虐的暴風雨,將矗立在其中的一座汽車旅館,與外界完全隔離。道路,不通;通訊,中斷。
而十個此前相互完全不了解的陌生人,被迫聚集在這個搖搖欲墜的破旅館中,等待著越來越深的恐懼降臨:十個人,正在一個接一個被有計劃的謀殺……在死神面前,他們恐懼、顫抖,人人陷入瘋狂的猜測中,理性正在慢慢遠離。這十個人是誰呢?
1號,主人公艾德(約翰·庫薩克飾)。過去是個警察,現在為女演員開私家車;
2號,卡羅琳,是個名氣與影響力都走下坡路的女明星;
3號,拉里。汽車旅館經理,被許多顧客呢稱為「貝斯」,他似乎潛藏著很多秘密;
4號,巴黎斯,拉斯維加斯來的妓女;
5號、6號,一對麻煩夫妻基妮(克里·杜瓦爾飾)和路易斯;
7號、8號,警探羅德斯(雷·里奧塔飾)和他押送的犯人羅伯特(傑克·布希飾)
9號、10號、10號半,約克一家,夫妻和他們的孩子,因為一起車輛小事故而被陷此地。
[「殺人者」的身份]
影片原名為身份「Idendity」,意在暗示殺人者身份的不可知。但是它的劇情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前段時間坊間非常流行的殺人游戲:燈光昏暗的屋子裡,一夥人圍坐在桌前,他們當中誰是潛伏著的殺手?
本片最大的賣點之一,就是這個充滿懸念的故事情節。而吸引製作商、發行商的,也是這種「阿加莎·克里斯蒂」風格的謀殺案。本片的監制凱茜·康拉德(Cathy Konrad)和導演詹姆斯·曼高德是業界的夫妻檔,康拉德曾監制過著名的恐怖片《驚聲尖叫》系列,兩人從曼高德的第二部片子、全明星陣容的《警察帝國》(Cop Land)起開始合作,其他作品還包括最近因盜竊案麻煩纏身的薇諾娜·瑞德主演的《失魂少女》(Girl, Interrupted)和甜姐梅格·瑞恩主演的《隔世情緣》(Kate & Leopold)。
康拉德先讀到了《殺人游戲》的劇本,即刻被深深吸引,不過她認為這個故事更適合拍成那種小規模的獨立製作電影,理想的導演人選當然是詹姆斯·曼高德,但曼高德此前一直都只執導自己的劇本,他會同意嗎?康拉德嘗試性的把本子交給曼高德,而當聽到他說「這么好的故事,如果你敢讓別人當導演,我會跟你急」的時候,康拉德的心裡頓時踏實了下來,事情就這么決定了。
曼高德表示這部片子讓他聯想起那些經典的老片如《馬爾他之鷹》和希區柯克的《救生艇》,那種混合了過去、現在、現實與夢魘於一體的表現手法。另外一個吸引他的地方在於,他可以將「眾多角色扔進一個狹小的『瓶子』裡面,看他們如何互相作用。」
影片的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的演員陣容,約翰·庫薩克、雷·里奧塔、阿曼達·皮特、克麗·杜瓦爾、阿爾弗萊德·莫里納,個個都是響當當的名字,同時因為主要故事情節均發生在一所封閉的汽車旅館中,演員的表現至關重要。關鍵性角色艾德的扮演者約翰·庫薩克大家應該很熟悉了,他出生演藝世家,父親里查德·庫薩克和姐姐瓊·庫薩克都是著名演員,庫薩克曾與伍迪·艾倫合作過《子彈橫飛百老匯》,和伊斯特伍德合作過《午夜善惡園》,還有斯派克·瓊斯那部詭異的《傀儡人生》,似乎有庫薩克參與的片子總是會有那麼一點與眾不同的吸引你的地方。
談到這次演出《殺人游戲》,庫薩克說,除了能與其他九位各具特色的演員一起合作這點很有趣外,影片具有的與他以往表演經歷相反的風格也令他覺得很新鮮,「一般的片子多半是人物帶動劇情,而《殺人游戲》里,情節已經足夠抓人,我覺得人物就好像棋盤上的棋子,全然被牽著走,這個體驗太難得了。」
約翰·霍克斯,扮演十個人中最神秘的汽車旅館經理拉里,他是個多產的專演配角的性格演員,就是那種你可能已經在無數的片子里見過他但卻仍然叫不出名字的人,這樣的人天生適合從事殺手、間諜一類的職業……哦,糟糕,我是不是透露的太多了?
[狹小的「鬧鬼」房間]
大多數影片都要有50個以上的場景,而本片只有一個,沙漠中的旅館。所以布景師馬克努力將這個唯一的場景布置出多個層次來。內景選在索尼公司第27號外場地,也是該公司第二大的布景地。參照加州的Palmdale市以東的一處真實沙漠旅館的外景而建。布景師們用了8周的時間來搭建布景,因為影片需要營造暴風雨的效果,所以這個布景的地板必須防水、排水性能要好。在這個大的旅館之下,是一層巨大橡膠做成的防雨地板。而旅館更是採用了建造游泳池的材料,壓力噴漿。
製造暴雨的,是機器噴槍,裡面的水事先加熱到適當溫度,以保護演員。但是整個拍攝過程中,大雨足足「下了」40天40夜,而演員中只有艾德一個角色是穿雨衣的。
[倍受看好的影片]
現在這段時間好像流行場景不多、憑借情節和演員製作懸疑的影片。投資不會太大,而效果會非常的好。無論是影評者還是觀眾,都充滿好奇。前不久有科林·法瑞爾的《狙擊電話亭》,現在則是《殺人游戲》。
觀看此類影片,就好像是閱讀一本有聲有色的偵探小說。可以滿足你的好奇心,可以滿足你當偵探的干癮,而且又省下翻書的苦惱,只要你包袱抖得好。因此本片的受歡迎,應該是可以預期的。
⑶ 韓國驚悚懸疑電影:一個警察誤以為自己開車撞死人掩蓋自己罪行,劇情有:把手機落在棺材裡,被警察追殺
《走到盡頭》李善均演的。
⑷ 誰能幫我寫一篇關於電影《後天》的影評,大約500字左右。急!好了後請發到以下郵箱:[email protected]
後天:災難片的素質教育樣板
-= 賣座電影的構成 =-
冰雪覆蓋的南極在管弦樂舒緩的氛圍中出現,隨科考隊地質勘測而來的冰層裂縫真實地表現因地氣變化,而使得冰層由堅固的橫向構造重新結晶為豎向冰碴。質量的變化是第一步,影片用6分鍾完成了這短暫但充分的序章,爾後無疑是封閉式的討論,權威嗤之以鼻,世界各處出現災難的徵兆,以及大范圍的恐慌,而這都只是在為鋪天蓋地的特效場面做鋪墊。故而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對災難片而言特效所佔的分量舉足輕重,而說理的成分無論是確有其事或荒謬不堪,都僅僅是次要的過場,並不對此類影片的票房和口碑起到決定性作用,換句話來說,08年肥皂災難片《海神號》和虛張聲勢的《水嘯霧都》以及國產輕喜劇式的山寨災難片《超強台風》若果真就搬到檯面上和這部04年的前輩做個比較,實在並沒有去電影院看的必要,雖然我並不情願承認,但一方面災難片整體水平的滑坡確然令人感覺乏味,創意或者表現力都乏善可陳,另一方面現如今確實能夠吸引觀眾,令其失去理智第一時間排隊買票,並在全球范圍內掀起觀影狂潮的作品大概真的無一例外,都過分仰仗後期的魔力,強大的電腦特技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更是錦上添花的利器。而其他作品的賣點不外乎劍走偏鋒,非常暴力,極端色情,泛政治化,社會問題,以及這些元素都沾一點但實際上是靠吃青春飯的美少年以及半老徐娘撐檯面的院線偶像劇,而只有走向略顯老少咸宜且墨守成規僅在傳統框定下做技術性變革的劇情片,可以偕同特效巨制一並進攻國內市場,當然還有大量的閹割片聊以慰藉。
其實在前期就做好一刀不剪的設定在哪個國家都是明智之舉,限映對製片方是巨大的災難,這意味著少賺一票,甚至血本無歸,光靠DVD全片發行即便贈送再多花絮、導評、衍生品也是無濟於事的,盜版的方式多種多樣,我們總可以找到免費且質優的渠道以及無私的盟友有意無意對抗電影工業中的奉獻者、藝術家以及大量商人。而如何令影片在各種迥異的國家政策下暢通無阻,確然是少數人篤信並掌握的技術,為了達到收支平衡進而海賺一筆,越少出格的元素越好,越遵循敘事的規律與技巧越好,越避免得罪人越好。那麼選擇全球皆準的環境問題總比設置某一種族某一國家某一個人作為假想敵聰明得多,更何況全球性的災難又能讓出鏡的國加多一些,這對海外票房很重要,務必再挑幾個一線明星,實在不行略微過氣的也無妨,省下的出場費可以給特效組留足發揮空間,這無疑是劃算的,順便捎上幾個連續劇出身的關系戶,再加上好萊塢越來越雷同的配樂與作曲家,聲光色效就都有了,如果還有金牌編劇與精明的製片人加盟,那還有什麼能夠阻擋一部商業電影的成功?
-= 電影敘事的規律 =-
關鍵人物總會遇到來自不同環境的阻力,工作壓力,家庭矛盾,身份認同的危機,乃至個人生理或者心理方面的缺陷。電影敘事也有同樣的規律,這一點也不比小說或戲劇的技巧單薄,只是太像生活本身所演繹的伎倆,所以不易察覺。還原敘事的動機,想說什麼便直呼其名是最下策,雖然最為常見,但也最不用動腦,時常出現在日本超現實主義喜劇中,而通過客觀現象、支線情節發展及次要角色的反應來表現主線、主角才是編劇在劇本上、導演在調度上所作的功力。
雖然已經在以往的影視作品中屢見不鮮,但影片18分鍾時飛機遭遇氣流突襲時所造成的恐慌,並非來自主角的判斷,或者說觀眾所能感受到的突發事件是通過其他角色或半開玩笑,或鄭重其事的行為反差表現出來的,這么處理的最大好處是更客觀,是較為淺顯的暗示,也是一種觀察的方式,如何表現事態確實惡劣?讓專家現身說法,在飛機上誰是專家?專家是不是必須慷慨激昂地來段演說?影片並沒有像《空軍一號》或《鍋蓋頭》那樣赤裸裸地說實話,而是通過在天上飛了一輩子的空姐對這種局面的驚慌反應,告訴觀眾狀況確實不尋常,可貴之處正是這種驚慌仍舊被安排得符合角色的身份,適度的手忙腳亂,逼真的故作矜持,合理的人人自危,甚至精確到習慣性拉上艙間門簾時顧不上歸置嚴實,哆嗦著緊著去扣安全帶,這一幕讓我印象十分深刻,導演並沒有讓某個毛頭小子突然睿智或者大義凜然,那顯然需要另外通過一連串事件展現,得到觀眾認可,才不會顯得突兀。所以直到57分時他還狼狽的泡在水裡,一路逃亡,而51分之前長達6六分鍾的街頭調度則充分體現了導演的掌控能力,不僅將各色人等的混亂表演安排得井井有條,還不忘通過一連串配角的驚恐表現為大難臨頭做鋪墊,這使得接下來翻滾而來的滔天巨浪有了先聲奪人的效果,這時少年面對災難所表現出的瞠目結舌、手足無措或許比義正言辭、英勇救人高級得多。
敘事,基本上等同於角色的成長,也是敘事希望揭示的下文。當然這只是說常規影片,渾然天成的怪雞電影,深不見底痛不欲生的哲理片,自作多情的爛片,還有大多數渾欲不勝簪的國產片理應除外,對,那不叫電影,都是滿滿的信仰,充滿了破罐破摔的大無畏精神。
-= 心理承受的外延 =-
回過頭看《後天》,《水嘯霧都》之類沒有自知之明的片方所使用的什麼全面趕超《後天》特效的宣傳語純屬扯淡,那種巨浪的壓迫感令人身臨其境,倘若在影院的大屏幕前,也必然造價不菲;而08年的這部空得其名的災難片似乎只是截取了海神號某些沒頂的船內片段,同一橋段早在80年代就在使用(甚至還出現在09年2月份的低成本和諧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里邊),明顯缺少誠意,即便是作為翻拍片在向原作致敬,但仍舊形跡可疑,若干非典型性對白唇槍舌劍後,鳥瞰一個全景就結束了,其餘場面接近於鄰居沒關水龍頭,匪夷所思,真實感當然也趕不上馬爾地夫的實況錄像。那種悲天憫人的情愫也完全沒有爆發出來,整個災難片的小宇宙像是在冰箱里放了一晚的肉湯,都成凍了,只會隨一陣陣倦意打晃。
一部電影首先要決定輸出的終端是什麼,在不同的媒介播放會對畫面中所表現的內容細致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手機、PSP、電視、電影院、購物廣場,屏幕越大對細節的表現力越強,對視覺的沖擊力也越大,觀眾的心理承受能力則受到更為嚴峻的挑戰。四周是翻滾的環繞立體聲,一片黑暗中沸反盈天的巨幅災難畫面撲面而來,汪洋大海如正弦曲線起起落落,配樂中的號聲與鼓的節奏同樣令人綳緊神經。我是一個畏水的傢伙,08年廣東洪澇令我心有餘悸,連日暴雨為狂風掀至水平方向,空氣中都是水汽,濃似大霧,可見度堪比北京最放肆的沙塵暴,站在街區,看著斗大的雨點砸向水泥地,摻雜著對水的恐懼,自覺震耳欲聾,因排水不善,深深淺淺都要沒過腳踝,泥淖早已換做渾濁,隱隱只覺得泡在水裡的腳冰冷,而看不到的水下或許有很多未知的生物。
我很少看恐怖片、災難片之類,更不會窮追不舍某個系列,《電鋸驚魂》是個例外。美國的恐怖片幾乎已經和血漿片劃上等號,所以日本心理驚悚概念的移植才會嚇壞老美,這些年的恐怖片發展已經不光沿襲《鬼玩人》之類莫名其妙的惡靈附身路線,各式殺人狂系列早已告一段落,僵屍片也已經頗具喜感,探討更為豐富的人類活動與罪案邏輯顯然是除吸血鬼血統外,時下最為熱門的思路之一,《電鋸驚魂》便是典型,結合懸疑、罪案、機關暗算,以及豐富的道德說法,幾乎樹立了恐怖片的新標准,而出色的光感、剪輯和音效均為影片製造了絕佳的氣氛,但即便如此仍舊面臨著陷入俗套的危機,拍到第五部,如果算上《死寂》,統一製作班底已然有了六部影響風格與邏輯大相徑庭的作品,在觀眾審美疲勞的前提下,片方除了擺出更為殘忍、血腥、極端的手法虐殺角色,是否還有更好的出路?
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漸變強,曾令人昏厥的早期恐怖電影現如今只能令人犯困,08年甚至出現了《REC》和《柯洛弗檔案》兩部採用第一人稱視角拍攝的驚悚片,試圖用這種從電子游戲借鑒來的扮演方式增強影片的帶入感。但毫無疑問,很快大家都會適應,變得乏味,到那時恐怖片將以什麼極端的方式出現,真的不敢想像。到電影院觀看恐怖片當然是最刺激的方式,強迫性和沖擊感之外,聲音的殺傷力遠勝於畫面,那是一種帶有主觀色彩的暗示,即便你看到了畫面,真正嚇到你的是與你預期所不相吻合的那部分。膽小的也不用害怕,諸位有生之年應該是無法在中國內地影院看到那麼刺激的作品的。
作為災難片,《後天》畢竟和恐怖電影不同,不需要那麼多機關算盡的嚇人段落,在敘事上將更貼近傳統影片,所設計的場面通常是人們真正害怕真正假想過的,而曾有過相似體驗的人對此將會有強烈的恐懼與排斥,所以會感覺震撼,也正因為如此,拙劣的災難片才是徹頭徹尾的災難。我之所以選擇這些和水有關的災難片,其原因也只是我本身對此有著敬畏,所以此類影片在視覺上是否成功,完全取決於編導和演員是否真的了解和尊重我這類人內心真正的恐懼。
災難片的特技和影響品質真的很重要,這也是《赤壁·下》的痛處之一。
-= 情感段落的戲份 =-
從48分開始特效席捲而來,氣勢恢宏,災難場面充滿了誠意。這和講究科技含量的罪案、間諜、科幻題材相似,總要圍繞主題展現該類型所需要的元素,無疑這樣才是取悅類型片觀眾的關鍵,觀眾希望看到的就是科幻片中驚人的背景想像力與酷炫無比的超能力、間諜片中極端精密的高科技裝備及有組織無紀律的陰謀論、罪案片中令人發指的犯罪伎倆和事出有因正邪難分的滄桑正道,但凡類型片毫無疑問應該在這些方面多下筆墨,和愛情片不同,那些略顯肉麻的情感段落只能是或多或少成為點綴,這令英雄人物的形象更加親切,同時也可暴露其具備平凡人所應有的缺點從而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形象豐滿,真實可信(顯然,愛國主義經典影片並不這么認為)。
支線情節如何表現誠意?當第一主角無可挑剔或者由過氣影星扮演時,給年輕人以成長的指導,令其克服自身及外界的困擾成為主角的好幫手,從而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或者在續集中成為偶像;當影片乏善可陳或主題眾所周知時,製造話題感,讓次要編劇有施展才華的機會;當院線責令片方縮短時長以配合場次數量使利益最大化時,提供可行的剪輯方案,也就是說無論在支線怎麼下剪子都不影響主線和支線的發展,即便只剩下黑暗中的一句台詞:「我在用我的體溫為你取暖。」或者「Come on, baby.」觀眾也能夠領略究竟發生了什麼,人物關系和沒發生時必然有著微妙的差異,而這恰好可以滿足影評人的需要,開始漫無邊際的閑扯以騙取關注和稿費。
在嚴肅的影片也要懂得詼諧,冷了怎麼辦,燒書取暖,什麼不能燒捨不得因為那是他的精神底線,什麼可以燒因為當人類到了緊要關頭法律和稅務的大部頭真的狗屁不是,關注這些令人會心一笑的佐料是觀眾茶餘飯後的談資,也足以說明製作班底是心懷喜悅在做電影,這是他們的心血,使群體智慧的結晶,即便在大方向上是要言聽計從的,但是各個部門總有發揮自我想像力為影片錦上添花的機會,每一絲一毫極富創造力的點子都會推動影片成為經典,走向殿堂。電影工業在這方面所作出的榜樣值得大多數企業學習,這也是企業文化在中國舉步維艱的原因之一。
支線情節,或者說用以呼應並影響主線的細節描寫,不可或缺,它不僅僅可以防止角度過於單一,反襯主要人物,爭取少數派話語權,塑造偏執但卻獨一無二的小人物形象。在支線情節中你會發現更多真諦,也是導演完成不同敘事的試驗田。當主線安排了過多情感時,支線便顯得更為理性、更為市儈、更為心直口快,相反主線有的是大義,支線理應反應人性的真善美,生活的美好,細節的質地。總的來說,或許事隔多年甚至記不清是哪部影片,仍能夠清晰地保有對某一觸動你的細節的全部印象。
這兩年從中等製作到民間自發,多線敘事有了個小高潮,也看得到結束,多線敘事並不等於耍個性、劍走偏鋒,適當的蒙太奇在常規敘事當中可謂技不壓身,並能製造出節奏感、宿命感,令故事發展更扣人心弦,尤其在臨近決定性的瞬間時,便尤為引人入勝。
《後天》在5年前所製造出的視覺盛宴至今是災難片中的翹楚,這不單是話題和特效所成就的殊榮,結合影片在劇作、科學、表演、敘事、細節各方面所表現出的綜合素質,實在出色,在遠離20世紀90年代的這些年,能夠摒棄浮躁拍攝出這么認真,高水準,媲美《極度恐慌》《龍卷風》的災難片,令人由衷敬佩。
⑸ 以前看過的一個殺人恐怖外國電影,就是講一群年輕人好像在晚上狂歡之後,下著雨的時候撞死了一個人。
出自影片《我知道去年夏天你幹了什麼》,百分百准確。
http://ke..com/link?url=nLVXiAv__U_eFFXMDi0PVDOhb8BT8q
⑹ 韓國一部電影開頭講述男主角誤以為自己撞死了人,然後積力掩蓋這個事實,
中文名 走到盡頭
外文名 끝까지 간다 / A Hard Day
製片地區 韓國
導 演 金成勛
編 劇 金成允,金成勛,李海俊
類 型 懸疑,犯罪,動作
主 演 李善均,趙鎮雄
片 長 111分鍾
上映時間 2014年5月29日(韓)
⑺ 一部美國大片類似《死亡飛車》大體上是說開車撞死人得分的電影叫什麼名字多年前看過,有誰記得
片名:【死亡車神】,又名 死亡飛車2000,1975年的電影
⑻ 如何深度解析電影《無姓之人》
故事一開始看的時候有點頭暈,不過我實在太喜歡這部電影了。多看幾次好像也就慢慢看出我的味道了。現在就說說我對這部電影的解析吧。其實真的很簡單,就像在接近結束的時候,那個老人對年輕時候的是的一樣,這一切在只是一個神奇的小孩的imagination.。我們這樣來看吧,我們承認這個小孩真的很神奇,在一些關鍵的時候總會發動其特殊技能: 輪回轉生。哈哈,瞎掰的一個詞。他面臨著選擇,他很害怕不知怎麼辦,在那一瞬間大腦高速轉動,描繪了他以後可能的生活.。在這里,我想說的是,在這樣的想像中,每一個主人公Nemo,都會做著其他人生的夢,這也是一開始困惑我的地方,或許電影難以理解的就是在這里。其實有一個簡單的解釋,就是,小男孩的大腦並不是像超級計算機那樣,並行運算是很難的,所以出現了意識串線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