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喜宴》這部老電影,你看過嗎
而在電影里我最記憶猶新的一個人卻是女藝術家葳葳,她是一個為了追逐藝術敢於一個人在海外流浪的女子,她為了一張綠卡答應偉同參與喜宴這場精心設計的騙局,可是卻在明知對方性取向的前提下義無反顧的愛上了這個本不該愛的男人,甚至懷上了他的孩子。她是個堅強而又深情的好女人,從一開始的角色扮演到後來的假戲真做她把一個女人對丈夫的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只可惜她連一個嫉妒同性的機會都沒有,她沒錢沒有家人她無可奈何卻又無法改變現狀,所以她只有背對著偉同哭泣,即使是在選擇在打掉孩子的路上她也只能流著兩行清淚,可是當眼淚拭去過後她卻依然選擇做一個年輕的母親。站在女人的立場我同情她,我在想如果偉同的性取向正常那該有多好,只可惜現實永遠比想像要殘酷許多。
偉同的父親是電影起伏的一條主線,他戎馬一生可是面對兒子的同性取向他也只能用結尾的一句我看,我聽,我了解無奈草草收場,這變成了他和賽門(偉同的同性愛人)兩個人保留的秘密。最特別的是李安在最後特意設計了一個偉同父親經過安檢時舉起雙手的情節,這個畫面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但是卻辛辣的影射出舊文化在遭遇新文化時所能做的就是毫無保留的舉起雙手。
最後一場在看到三個年輕人目送老兩口互相攙扶離開的背影時,我內心有一種說不上的情緒在捅著心臟某處最柔軟的地方,我感到人到老年時的力不從心,我想起自己的父母,又擔心自己有一天會站在他們站的位置上目送自己父母的背影,那種景象哪怕多想一次我都會感到又像是被尖刀掠過一次。
李安唯一的一次露臉還是一句「這就是五千年中國被壓抑的性解放」,他的話固然沒錯,可是當性發展到今天,我才忽然覺得原來最初的壓抑未必不是一種美好。影片前半部分的鋪排也許會讓人覺得它埋藏的火葯引子足夠去炸毀一座囚禁個體幾千年的倫理建制,其間叫人咀嚼玩味的問號俯拾皆是。但李安在如此紛繁復雜的問題面前所顯示的,不是去肯定或顛覆任何道德價值觀的思想銳度,而是其氣定神閑的敘事能力。
『貳』 「喜宴」:李安這部披著熱鬧外衣的影片,卻看得讓人「透心涼」!
「喜宴」:李安的冷暖交織之作
金融毒舌女微信公眾號揭示了一部看似熱鬧實則引人深思的電影——李安的「喜宴」。這部1993年的作品在柏林電影節上榮獲金熊獎,盡管表面是一場華人家庭的婚宴喜劇,卻隱藏著復雜的情感糾葛與文化沖突。
故事圍繞著主人公高偉同,一個在美國經營房地產的台灣人,他與同性戀人塞門為應對家人期待的子嗣而編織了一場假結婚的謊言。然而,電影的轉折點在於一場真實的懷孕和一系列謊言的暴露。盡管有看似和諧的中國式處世哲學,但謊言背後是每個角色的自私與妥協。
父母的「裝聾作啞」是他們對於兒子秘密的自我欺騙,而威威的綠卡夢和賽門的退出,都反映出各取所需的選擇。影片揭示了東西方文化在家庭觀念上的差異,以及在妥協中尋找「圓滿」結局的普遍性。盡管有淚水和傷痛,但結局仍以皆大歡喜收場,映射出中國式中庸之道。
李安通過「喜宴」,並非批判或贊美,而是呈現了生活中的放棄與妥協,是五千年傳統文化影響下的深刻洞察。毒毒認為,這部影片揭示的是生活常態,而非單一的主題。在中國,類似的家庭沖突可能並不鮮見,而這部電影讓觀眾反思自己的選擇和妥協。
毒毒,這位熱衷電影的金融界人士,鼓勵大家關注她的微信公眾號「金融毒舌女」,一起探討更多影片背後的深意。電影,有時候不僅僅是娛樂,更是一面反映生活的鏡子。
微信號:jinrongshenv
微信公眾號:金融毒舌女
點擊關注,讓我們一起在光影中找尋生活的滋味!
『叄』 有什麼記錄中國人在美國的電影
《喜宴》
本片是李安首次揚威國際影壇之作,曾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及金馬獎最佳影片。影片的最大特色是以中國人特有的家庭倫理觀點和中庸觀念來處理同性戀問題,使這個幾乎令所有家庭困擾的社會問題在影片中得以用一種喜劇的方式解決。這種處理方式和看待同性戀的理念,是東方式的,甚至可以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找到類似的觀點。但這個故事卻又是在最繁華最現代的都市——紐約發生的,古典和現代在這里交匯,新舊觀念在這里沖突後又包容。李安在娓娓道來的故事中,把一個傳統中國家庭面對現代社會現代觀念的困惑、無奈以及寬容傳遞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