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電影的特點有好萊塢製作模式嗎
印度寶萊塢電影的特點有:1、包含大量的印度式歌舞橋底;2、營造華麗的氣氛,多以慶典為主,拍攝場景大多為棚內景;3、各種不同的民族特色夾雜在電影片段中。4、一些電影有誇張的特效製作。但沒有好萊塢的製作模式。
Ⅱ 印度電影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近年來,印度題材的電影在好萊塢的紅火局面讓「印度」上升為新世紀世界電影的一個重量級關鍵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斬獲奧斯卡,好萊塢的一線電影里也總少不了印度面孔,可是這些榮譽的光環遮蔽了印度本土電影更為繁榮的事實。
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首次被引入中國的《流浪者》,到七十年代的《大篷車》,再到2003年的《印度往事》,多數中國觀眾對印度電影或許只留有片段式的印象。
直到2011年《三傻大鬧寶萊塢》在中國風靡,很多人驚詫於印度本土電影的突飛猛進,產生「神兵天降」的錯覺。
作為重要的電影出產地區,印度的電影產量是世界之冠,寶萊塢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之一,擁有數億觀眾。
始於19世紀末,發展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的印度電影以強烈的戲劇感、精到的電影敘事技巧、奪人耳目的聲畫語言、超群到偶爾雷人的想像力,以及面對全球化市場仍堅持的對信仰和傳統文化的守望,堪稱世界電影中的一朵奇葩,它用自己獨有的姿態,認真講述著印度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描繪著他們眼中的大千世界。
不如跳舞:「馬薩拉」的狂歡
印度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不同語言的族群對母語電影有很殷切的需求,從而推動了電影業的發展。但不論講著何種語言,歌舞作為印度人世代沿襲的生活方式,是他們共同的語言,印度電影中極具民族特色的歌舞是本土市場制勝的關鍵,也是快速撩撥起海外觀眾興致的法寶。
一部典型的寶萊塢影片至少要有五六段華麗歌舞,而且是大團圓結局。這種標簽化的寶萊塢大片也被稱為「馬薩拉」電影。「馬薩拉」是印地語中「混合香料」之意,「馬薩拉」電影就是將愛情、動作、歌舞、喜劇元素和大團圓結局糅合在一起,其獨特敘事模式也被稱為「馬薩拉模式」。
「馬薩拉模式」中,印度電影的歌舞,已經演化成為與語言同樣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度百分之八十的人信奉印度教,電影中的歌舞首先滿足的是宗教需求。
印度電影歌舞中,最主流的是印度古典舞。今天印度古典舞的表演模式是由描述性舞蹈和純舞兩種主要的形式完美組合而成。其中,表演成分極重的描述性舞蹈,就是印度教的各種神話傳說和符合教義的道德規范的說教式表演。印度教最核心的神有三位:大梵天、毗濕奴和濕婆。
濕婆創造了舞蹈,濕婆的舞蹈叫「坦達瓦」,意思是陽剛的。但表演者多為女性,所以印度古典舞可以用「百煉鋼化成繞指柔」來形容,濕婆最典型的一個形象是雙手合抱、左腳右抬的姿勢,在幾乎所有的印度電影中,都可以看見女主角懷著各種心情,秀出這樣的舞姿,向印度教的神明致以敬意。
印度電影《流浪者》是最早被引進中國的印度電影,1955年在中國公映,上世紀70年代末再次上映引發轟動,片中的《拉茲之歌》、《麗達之歌》等插曲都深受中國觀眾的喜愛,引起十年浩劫之後中國人的共鳴。
同時期引入中國的另一部印度電影《大篷車》中印度著名舞女阿魯娜·伊拉尼精湛的舞蹈表演,以及著名歌唱家拉塔優美的歌唱,也成為那一輩人共同的時代記憶。
《寶萊塢生死戀》是體現印度電影歌舞巔峰水準的一部力作,它撩人心弦的艷情恰到好處地闡釋了印度歌舞的精妙,既富有視覺的沖擊,又挑逗著觀眾的熱情。印度電影中的歌舞承擔了敘事和抒情的雙重職能,傳達著希望與光明的訴求,營造出亦真亦幻的美感。
隨著時代的發展,印度電影的歌舞形式也在探索創新。考慮到男性在古典舞表現上的局限性,以及年輕觀眾的審美趣味,傳統的古典舞蹈開始與現代舞蹈的元素融合,《印度往事》就是一個成功範例。
而《機器人之戀》中既有最新潮的歐美電子音樂,又有熱辣綺麗的印度民族風情,既沒有因為要堅守傳統而拒絕外來的優秀元素,也沒有一味「崇洋」而丟掉本土優勢,實現了民族特色與世界潮流的良性互動。
敘事的勝利:傳統戲劇元素+逆天想像力
一部電影的時長如果超過三個小時,絕對是挑戰觀眾耐受力的極限;動輒就超極限,還想讓你看得不知疲倦,恐怕只有印度電影敢這么干。
愛情、友情、家族使命、宿命、道德等普世價值觀是印度電影中常見的母題。愛的糾纏與幻滅,英雄的落難與崛起,騙局與復仇,規則與叛離……極端化的情節設置在大開大合的激烈震盪中迂迴、反轉、對抗、升華,這是印度傳統戲劇的基本公式,再佐以空間的跳躍、蒙太奇的運用、敘事結構的轉換等電影手段,營造出極富視覺沖擊力的奇觀。你可以說這樣的手法很俗、草根特色濃郁,但是能夠把「俗」的模式運用到極致,讓你見所未見,也算另闢蹊徑了。
愛情,永遠是印度電影里最賣座的主題。與《寶萊塢生死戀》這樣虐心又苦情的戲碼比起來,那些賺足中國觀眾眼淚的韓劇都弱爆了。
《寶萊塢生死戀》生生把一段「青梅竹、兩小無」的愛情講成了一部史詩,階級的對立、貧富的懸殊、命運的無常,讓故事的張力不斷膨脹,原本深愛的一對璧人至死未能重逢的殘酷情節打破人們對寶萊塢大團圓結局的期待,形成愛情悲劇的強烈感染力,是新世紀初寶萊塢愛情片的經典範例。
印度電影能夠迅速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電影工業的整體發展,其中包括了3D和數字動畫建模等實用技術,而這一切表現手段都服務於創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當愛情片的各種模式都被觀眾熟諳於心,跨物種的愛戀勢在必行。
關照現實:本土特色接軌國際潮流
印度電影所堅持的核心——民族和本土,一方面為印度電影文化築起牢不可破的文化壁壘,另一方面又是接軌全球主流電影市場的絕佳切入點。
近年來,印度電影與時俱進,借鑒全球市場成功商業片的經驗,直面社會現實,無論是種族問題、宗教問題,抑或其他社會矛盾,都成為印度電影關注的對象。
例如控訴種姓制度的《寶萊塢生死戀》,反思教育體制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地球上的星星》,反對種族歧視的《我的名字叫可汗》、《紐約》,反抗殖民統治的《印度往事》、《芭薩提的顏色》,以及包容不同信仰的《阿卡巴大帝》等等,都在混合了印度的宗教信仰、家庭倫理觀、民風禮儀的基礎之上,體現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對體制建設的反省。
印度現實題材的電影以多樣化的表現風格與國際主流類型片打成一片,席捲國際票房,其中,《印度往事》獲得2002年奧斯卡提名,《芭薩提的顏色》獲2006年全球印度電影獎的8項大獎,2009年《三傻大鬧寶萊塢》的海外票房占總票房的一半。叫好又叫座的局面證明了印度電影商業運作模式的成功,也實現了印度電影的價值觀傳遞和文化輸出。
不可否認,印度電影正經歷著它的黃金年代,無論在工業生產還是市場領域,印度電影都已經創造了屬於這個時代的奇跡。
印度電影持久地滿足著本土觀眾獨樹一幟的視聽品位,兼容並蓄又不斷刺激和培養著海外觀眾對印度電影的審美接受。
也許,我們可以從中借鑒利於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裨益之處,也可以從印度電影載歌載舞的笑淚人生中體驗他們對生活的熱忱與誠意,感受他們面對生存命題的擔當與勇氣。
Ⅲ 為什麼要在印度電影的譯名中加上「寶萊塢」
寶萊塢只是以孟買為中心的電影工業的稱號...只是印度電影的一部分(印度也有著其他電影中心 ) 但是由於超強實力近年來用來代指整個印度電影產業
印度電影本來就是主打國內市場 因為國內市場龐大觀眾眾多 所以從前的印度電影根本不用考慮國際市場 但是隨著大製作的出現成本的提高 印度電影開始走向世界 所以寶萊塢的名頭近些年是越叫越響
在印度電影片名中加寶萊塢 可能就和寶萊塢越來越大的影響力有關 想去突出這個民族特色吧...
其實都是國內翻譯的 很多印度電影原來的印地語名字或者英語名字都和寶萊塢無關的...寶萊塢生死戀直接翻譯是 德烏達斯...三傻大鬧寶萊塢直接翻譯 就是 三個傻瓜 寶萊塢機器人之戀直接翻譯就是機器人..(而且這個片子准確說不是寶萊塢電影 產自南印度..)
個人不贊同在片名里加寶萊塢的做法...很俗也偏離了片名原來的意義...
Ⅳ 求一部好萊塢電影,女主角是印度的貌似,男主角美國的
電話情緣/The Other End Off The Line (2008)
內容簡介:一個在印度電話中心工作的女孩通過電話線與在洛杉磯的男孩陷入了熱戀,於是她決定去洛杉磯找他.在那裡卻發生.....
Ⅳ 印度電影為什麼要「唱歌跳舞」
說起印度電影很多人都看過吧,印度電影素有東方好萊塢之稱。
印度電影有兩大特色:會模仿,會唱跳!
還記得2016年《摔跤吧!爸爸》在中國上映前,廣電總局特地刪減了21分鍾。
倒不是因為「少兒不宜」的鏡頭,而是電影實在是太長了,廣電總局一刀,把那些影響觀眾觀影體驗的歌舞片段,就給剪掉一部分。
所以印度電影里邊的「歌舞」對於印度人來說才是重中之重,如果你去去過印度看電影,你會發現印度觀眾們在看電影時總是會不自覺地唱起來或者跳起來。
Ⅵ 有那些好看的印度電影
三傻消彎大鬧寶萊塢
三傻大鬧寶萊塢(3 idiots),印度寶萊塢電影,由拉肆橋臘庫馬·希拉尼導演,由阿米爾·汗、馬德哈萬及沙爾曼·喬什主演,是根據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改編而成。講述了三位主人翁法蘭、拉杜與蘭喬的故事,他們是皇家工程學院的學生,三人共居一室並結為好友。在以嚴格著稱的學院里,蘭喬是個非常與眾不同的學生,他不死記硬背,甚至還公然頂撞校長「病毒」,質疑他的教學方法的故事。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是英國導演丹尼·博伊爾所執導的電影,於2008年上映,是根據印度作家維卡斯·史瓦盧普(Vikas Swarup)的作品《Q&A》所改編的。這部電影有著好萊塢式的流暢的敘事,懸念從生,驚心動魄的講故事的方法,有美國式故事的浪漫和光明,童話氣質,有史詩片式的大格局,有歐洲電影的人文關懷,有丹尼·保爾式裂滑的在影像和思想方面的鋒銳和透徹。在第66屆美國電影金球獎上,《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異軍突起成為當晚最大的贏家,獲得了最佳劇情類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原創電影音樂四項大獎。
就看過這兩部關於印度的電影,都挺好看的
Ⅶ 有哪些好看的印度電影
今年《摔跤吧爸爸》的大熱使人們又把目光移到印度電影上,事實上,印度的確有不少好電影值得一看。
1.阿米爾汗的片子大家已不再陌生,如《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外星醉漢與地球神》、《地球上的星星》等等,除此之外我還要推薦一部《孟買日記》,這部由阿米爾汗主演、他的妻子編導的片子是一部細膩、純粹的文藝片,適合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看完。
2.《印式英語》,這部好萊塢標准化作品由印度女神希里黛玉主演,劇情演技俱佳,希里女神雖不再年輕但風華不減。
3.《午餐盒》,講述一位即將退休的孤獨的中年男人和一位純粹的家庭主婦之間的含蓄的感情,沒有唱跳,安安靜靜,一部文藝簡單的好萊塢標准化作品。
4.《孟買之音》,是印度電影工業百年(1913~2013)紀念作品,由四個故事構成,真摯動人,結尾的彩蛋幾乎所有寶萊塢大咖都有加入哦!
5.《孟買之戀》(2015),這是一部講述同性之愛的作品,挑戰了印度將同性戀入罪的惡法,劇情流暢自然,毫無刻意之處,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