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蔣經國的蘇聯妻子結局如何
最近很多人對這個蔣經國的夫人比較感興趣,那麼這個蔣經國的夫人到底是誰呢?話說還是一位這個蘇聯人呢?那麼蔣經國蘇聯妻子最後的結局又是什麼呢?又和蔣經國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對於這些問題感興趣的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研究看看。
2004年12月15日,在台北榮總醫院,一位形容枯槁、白發蒼蒼的老婦人躺在病床上,她已經被慢阻肺折磨得痛苦不堪了,彌留之際,一向沉默寡言的她掙扎著問醫生:我死了之後,可不可以和我先生葬在一起?
一句話,聞聽之人無不動容落淚。
而這位老人,便是蔣經國之遺孀蔣方良。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她相繼送走了丈夫蔣經國以及三個兒子,在這家令她肝腸寸斷數次的醫院中,她也走完了人生最後的旅程。
蔣方良半生沉默,從不多言,丈夫蔣經國在世時,她也從來沒有以總統夫人的身份出現在公共場合,更沒有發表過任何公開言論。她很寂靜,寂靜到人們幾乎都忘記了她的存在。
悲哀的是,當她逝世的消息一傳出,台灣各黨派人士紛紛趕到醫院致悼,就連身在國外的政要,也委託他人表示哀悼之情。深居簡出數十年的蔣方良,最終還是未能逃脫被政客利用的命令。
蔣方良的小兒子蔣孝勇生前曾經說過:我的母親是個苦命的女人。如果要問她究竟有多苦,其長媳曾這樣回答:她內心的痛苦到什麼程度,那你要再多四十歲才能明白。
蔣方良是個地地道道的名字,但擁有蔣方良這個名字的主人,卻是個不折不扣的俄羅斯人。在她來到中國之前,她一直使用的是她的原名:芬娜·伊巴提娃·瓦赫列娃。
1916年,芬娜出生於俄羅斯的葉卡捷琳堡,自幼失去雙親,和姐姐相依為命。原本就談不上幸福的童年,在十月革命之後,竟變得更加悲慘。由於祖上是貴族,因此家產基本被沒收,芬娜也被一個鐵路工人收做養女。
16歲時,為了討生活,芬娜來到了一家重型機械廠工作。在這個整日機器轟鳴、人人表情呆滯、麻木地重復著同樣工作以換取微薄收入的地方,芬娜怎麼也想不到,她竟然在這里遇到了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那個人。
而這個人,便是蔣介石的長子蔣經國。
1925年,好不容易徵得父親同意的蔣經國隻身來到了嚮往已久的蘇聯,因為當時蘇聯共產黨剛剛在莫斯科辦起了一所孫逸仙大學,目的就是大量招收中國留學生到此研習馬列主義。就讀於孫逸仙大學的蔣經國很快便樹立了內心的信仰,決定投身共產主義事業。
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黨與蘇聯的關系隨之惡化,蔣經國公開聲明與父親政見不同,從此竟斷了聯系。此後,由於與托洛斯基來往過密,剛好撞到了蘇聯清洗托派分子的槍口上,蔣經國被流放寒冷之地西伯利亞。
改造結束之後,蔣經國又被分配到了烏拉爾重型機械廠工作。於是,這最不可能遇見的兩個人距離越來越近。
而關於蔣經國與芬娜相識,一直也流傳著許多版本。
有一種說法是,他們的相識基於最能打動人心的英雄救美。
一天晚上,加班到很晚的蔣經國困意十足地趕回宿舍休息,路上遇到一位彪形大漢,把一個當地女子逼到角落中,像是要行非禮之事。蔣經國看到後,急忙上去制止,可是彪形大漢看到常人體格的蔣經國,很是不以為意,絲毫沒有要退卻的意思。
見到對方如此挑釁,蔣經國幾乎是奮力相搏,幾拳就把大漢打倒在地,救下了蜷縮在角落中瑟瑟發抖的年輕女子。這個女子,就是芬娜。而年輕的芬娜,也因此對這個名叫尼古拉的中國青年一見傾心。
另一種說法則剛好相反,說蔣經國和芬娜的相識完全緣於一場美女救英雄。
那是早在蔣經國被流放西伯利亞的途中,又冷又餓,終於因為高燒病倒在一個名叫塔哈的小站上。這個小站已經很久不通車了,站台斑駁,工作時廢棄,平時鮮有人來。而此時,在工人技術學校上學的芬娜剛剛放假回家,途經塔哈小站,覺得雪太大了,打算避一避再走。
芬娜一走進那廢棄的燒水房,她便看到一個衣著襤褸的人躺在地上,像是已經昏死過去。芬娜見後急忙張羅著燒了熱水給他喝下去,待到對方蘇醒的時候,她又把自己包里的黑麵包分給他吃。
就這樣,年輕的蔣經國邂逅了年輕的芬娜,並深深感激這救命之恩。
緣分似乎是天註定的,幾年之後,他們竟重逢於烏拉爾重型機械廠。不用說,兩人很快便墜入了愛河。也是在交往中,芬娜才慢慢得知了蔣經國的中國北京,原來在那個風雲際會的中國,蔣經國的父親堪稱亂世梟雄。可是,蔣經國卻不大願意提起自己的父親,就算偶爾說起來,表情也是淡淡的,就像在講述別人家的事情一般。但每每說到母親獨守在老家的大宅里時,蔣經國的眼圈都是紅的,可見蔣經國與母親的感情更深厚一些。
比起蔣經國,芬娜的家庭就平凡多了,雖然父母早逝讓她過早地告別了童年的歡愉,可日子過得辛酸也簡朴的她卻也不知道政治為何物,更不知道父子反目是怎樣一種揪心的抉擇。
身在異鄉,因為國共不和而成為人質的蔣經國生活一直不輕松,拋開被流放的痛苦不說,他的生活是非常不自由的,因為其背後總會有眼睛一直盯著他。且他也知道,他的一言一行,每天的生活都會被記錄在小本子上,秘密地出現在斯大林的辦公桌,可他無力改變現狀,只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去。
而這個時候出現的愛情,對於他而言,就是他冰冷世界中唯一的溫暖。
1935年,芬娜披上潔白的頭紗,挽著蔣經國的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此時他們的結合,完全是一對平凡夫妻的平凡選擇,你情我願,相愛至深。可是,選擇嫁給一個註定與政治脫不了干係的男人,芬娜此後需要承受的東西卻超出了她的想像。
婚後不久,他們有了愛的結晶。不到一年,大兒子蔣孝文出世。這時,他們的家庭生活看起來美滿,但其實十分不平靜。由於蔣經國一直是一個在政治上被懷疑的人,因此他的工作也大起大落,到了最後甚至連一份養家的工作也沒有了。
蔣經國失業近六個月,在這半年裡,一家三口只能依靠芬娜微薄的工資度日,襁褓的嬰兒蔣孝文還在嗷嗷待哺,女兒蔣孝章又隨即出世,這日子是何等的艱難。
不久後,國內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國共關系進入蜜月期。這時,蔣經國給斯大林寫了一封信,信中措辭激烈,要求斯大林立刻放他回中國去。同一時間,蔣介石也派人找到了蔣經國,他也十分希望兒子可以回到中國,但卻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蔣經國必須放棄自己的政治信仰。
一方面是對故土的強烈思念,一方面是放棄信仰。蔣經國左右思考之後,終於做出了抉擇,無論如何,他也要回國。
後來,蔣經國也收到了斯大林的回信,斯大林同意了他的要求。這樣,蔣經國便要攜家帶口一起回國了。興奮的他終於舒展了多年緊蹙的眉頭,收拾東西的時候禁不住哼起了兒時學會的小調。
可比起蔣經國的興奮,芬娜的情緒卻有些復雜。蔣經國的榮歸故里,於她而言便是要遠離故土,去到陌生的地方,聽自己從未聽過的語言,適應陌生的一切。此去經年,她甚至不敢想,自己什麼時候還能回來。
高興的蔣經國並沒有注意到芬娜的情緒,因為他需要考慮的東西很多。曾經在給母親的信上,他曾信誓旦旦地說,只要回到中國,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去拜見母親。可是現在他很清楚,在父親的斡旋下他才得以回國,不管出於政治需要還是情感需要,他都必須先去給父親認錯。
1937年4月,蔣經國、芬娜以及他們的兒子、女兒終於回到上海,安頓好自後,蔣經國便准備去向父親負荊請罪。蔣介石原本是很希望見到兒子,可真當兒子回來了,他反而拿腔拿調了起來,總是梗著兒子曾在報上罵過自己的事不肯釋懷。因此,蔣經國幾次申請,都沒和蔣介石見上面,但蔣介石放出話來,讓兒子先去杭州拜見從未謀面的母親宋美齡。
這是蔣介石為宋美齡爭取在這個家說一不二的女主人地位的策略,經歷了太多坎坷生活的蔣經國又怎麼會看不出來呢?為了大局考慮,他非常配合蔣介石,跪拜了媽媽宋美齡。
宋美齡也是微笑著認下了大兒子。而那年,蔣介石在馮玉祥的勸說下,火也消得差不多了,戲已做足,蔣介石終於原諒了蔣經國。
可是,對於蔣經國帶回來的這位俄羅斯媳婦,蔣介石卻不大買帳,雖然蔣經國提前寄回來過一張黑白照片,但面對真人,蔣介石一百個不喜歡,尤其是厭惡芬娜的出身和國籍,遂蔣介石開始挑剔起外國人根本不懂中國禮數。
但比起蔣介石,蔣經國的母親毛福梅對芬娜的態度就好多了。毛福梅不僅給芬娜起了蔣方良這個中國名字,還為他們重新置辦了一場婚禮。
大婚之後,蔣經國一家便留在老家陪伴母親,夫婦二人住在武嶺門蔣介石專門為他們准備的小洋房中。這是一段難得輕松的時光,沒有了政治陰雲,沒有爾虞我詐,蔣經國感受著母親積蓄了十二年的疼愛,毛福梅也享受著天倫之樂。而芬娜呢,她也在努力地學習中國話,想要迅速地融入環境中。
這一段時間,是蔣介石留給兒子修心養性的時間。而這短暫的休息期,也成為了芬娜此後歲月中,最美好的回憶。
有人曾說,抗戰八年,是蔣經國最神秘的八年,他的行蹤如迷如幻,首先一個抓不到他蹤影的,就是他的夫人芬娜。雖然他們已經有了家,有了孩子,但芬娜一直一頭霧水,不知丈夫所蹤。
其實,這個時候蔣經國已經有了新歡了。一個名為章亞若的女子闖進了他的生活,為他沉悶苦楚的政壇生涯注入了新鮮的力量。可以說,章亞若的善解人意和美貌多才,都是芬娜所沒有的,盡管芬娜用盡一切努力讓自己成為一位合格的中國婦女,但男人的心要走時,不是這個女人有多好,就能留住的。
起初,章亞若和蔣經國的地下情還掩飾得很好,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時候,雙方彼此間的柔情便暴露出來了,明白人一眼就知道他們之間的關系不尋常,但礙於蔣經國的身份,誰也不會說什麼,更不會有人去芬娜那裡告狀了。
何況,芬娜也從來沒有跟蔣經國出現在公開的場合,丈夫的世界,她無法知道,也不想知道,她的心似乎還一直停留在蘇聯時期,停留在他們初戀的美好時代。
蔣經國也是為了保護章亞若,竟然以最危險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為由,讓章亞若去家中擔任兒子蔣孝文的英語老師,順帶教芬娜書寫中文,並教授她戲曲知識。
就這樣,情人章亞若以家庭教師的身份堂而皇之地走進了蔣經國和芬娜的家,坐在他們一起吃飯的餐桌上,享受芬娜為她端過來的咖啡,且和他們的兒子打成一片。善良淳樸的芬娜從未疑心過章亞若的身份,她一直善待這位老師,而且努力學習章亞若教授的知識。
同一時間,蔣經國也在父親蔣介石那裡做工作,他告訴了父親自己的想法,希望可以和芬娜離婚,娶章亞若為妻。但蔣介石拒絕了。
這一切,都是在芬娜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而單純的芬娜也不會想到,這個曾允諾自己終身的丈夫已經起了拋棄她的心思。她更不知道,這個始終忠誠於斯的男人,已經和別的女人有了孩子。
如若事情就這么發展下去,蔣方良可能真的會面臨被休掉的危險,因為在桂林的章亞若很爭氣地給蔣經國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喜不自禁的蔣經國更堅定了要給章亞若一個名分的決心。
幸好,殺伐果斷的蔣介石出手了,為了保障蔣家的名譽,為了兒子的政治前途,他不能讓章亞若這么一個女人成為攔路虎。在他秘密授意陳立夫後的幾天,章亞若在桂林莫名其妙地死了。
而關於她的死因,也幾乎成了未解之謎,到底是不是陳立夫派特務暗殺的呢?這誰也不知道。但佳人已逝,蔣經國即使再憤怒也無法爆發,只得默默承受著這種驟失愛人的痛苦。
隨著抗戰進入尾聲,蔣經國也慢慢從悲痛之中走了出來。1945年,他和芬娜的次子蔣孝武出生了。有一個孩子的到來,讓芬娜越發地投入到對孩子的照顧中去,這一年,他們搬到了杭州,蔣經國則滿中國奔走,很少在家中逗留,大部分時候,芬娜都是守著孩子度過的。
1949年,國民黨退守台灣,芬娜也選擇跟丈夫一起到了台灣生活。初到這里的時候,芬娜非常不適應台灣潮濕悶熱的天氣,尤其到了盛夏,更熱得要命。這時的蔣經國也沒有多大的權勢,工作也不繁忙,所以也能抽出更多的時間陪陪家人。
可惜好景不長,蔣經國又開始不愛回家了。
原來,到了台灣不久之後,蔣經國便迷上了一位名叫顧正秋的梨園名伶。顧正秋是梅蘭芳的得意弟子,姿容出眾,來到台灣之後非常走紅,蔣經國第一次看到她,便喜歡上了,時常去捧場。
這一來二去,兩個人便悄悄走到了一起。蔣經國是一個容易為女人頭腦發熱的人,這一次,他又動了娶顧正秋的心,先是去說服宋美齡,後又直接為此面見蔣介石。
可那個時候,戲子是多麼低等的職業,民間有言婊子無情,戲子無義,像蔣家這樣的大家族,怎麼可能接納一個戲子呢?何況,芬娜並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她已經穩穩地贏得了公公婆婆的贊譽,老兩口自然都幫著芬娜說話。
一陣熱血過後,蔣經國便也不再提要休妻另娶的話,這段風波才算過去了,但此事在心知肚明的芬娜心中,卻是碗大的一個傷疤,她唯有選擇把所有委屈都吞進肚子里,才能保得家庭和睦。
隨著蔣經國的官越當越大,芬娜則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丈夫的政事她不敢過問,也不知道從何問起,而私生活,就更無法過問了,她唯有把丈夫的飲食起居照顧妥當,盡到做妻子的責任。夫妻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少,有時候一頓飯下來,兩人都不發一語。
芬娜性情恬淡,也沒有什麼野心和慾望,就連愛好都很少,平時喜歡做的兩件事情,就是和朋友打打麻將,去球場打打高爾夫。其實所謂朋友,也都是蔣經國同事的太太們,聚在一堆閑話家常還可以,談到交心,那是完全沒有的。
但即便這樣,蔣經國還是不高興。在他擔任行政院長的時候,有一天臨出門前,他淡淡地對芬娜說道:我不希望人家跟我講,『哎,連院長夫人也經常打麻將』。因了這句話,芬娜此生再未上過牌桌。那些時常相邀打麻將的人,也漸漸淡了來往。
至於打高爾夫球的嗜好,有一次蔣經國因為她乘坐新的座車去打球斥責了她一頓,她便也徹底放棄了高爾夫。
芬娜就是這樣,她不願意丈夫因為同一件事情有第二次的不高興,更不願意丈夫為了她去開先例或者走後門,她無欲無求地活著,把自己的需求降到最低,把自己的愛藏得很深,卑微如塵埃。這大概和她的性格以及宗教信仰有關,芬娜出生於典型的東正教家庭,而東正教的精神尤其注重家庭價值,這也使得她堅定地依附在丈夫身邊,即使再苦,再卑微,也從無抱怨。
但不抱怨不代表不心痛,長期壓抑,無法排遣,終究是要憋出病來的。
起初,沒人意識到蔣方良病了,只是家中傭人覺得她的行為有些奇怪,樓上樓下地走來走去,沒什麼目的,翻箱倒櫃地也不知道要找什麼東西。問她吧,不答話,用人腳不點地地跟著收拾,可也趕不上她破壞的速度,寓所被她弄得凌亂不堪。
有一天,芬娜居然一絲不掛地在寓所中開始了裸奔。
從樓上跑到樓下,兜了一圈,又噔噔噔地跑上了樓。伺候他們幾十年的管家阿寶姐嚇壞了,趕緊抓了一件大褂滿屋子追,試圖給蔣方良披上蔽體。
這時候蔣經國才意識到,芬娜可能精神出現了一些問題,盡管沒有攻擊行為,但這樣的裸奔著實難堪,他即刻打電話讓人請榮總醫院精神科的大夫上門為妻子診治。
經過醫生初步診斷,確認芬娜是得了精神躁鬱症,照目前的狀況看,她雖然對別人沒有什麼攻擊性,但也許會出現自殘的情況,需要人二十四小時看護著,輔以葯物治療,當然最重要的是放鬆心情,勞逸結合,這樣慢慢才會康復。
從此,阿寶姐變成了芬娜的貼身隨從,每時每刻都陪著芬娜監測她的病情發展,並定時督促她吃葯以控制病情。在阿寶姐的悉心照料下,芬娜漸漸好了起來,而她們二人的感情,也早已從主僕變成了姐妹。
蔣經國日漸位高權重,芬娜卻越來越孤獨,為數不多的朋友也因為長時間不聯系而疏遠了,子女也逐漸長大,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像從前那樣依賴母親了。芬娜的生活中,大部分時候只有阿寶姐做伴。
雖然她是名正言順的蔣夫人,但芬娜自己並不喜歡這個稱呼,在她心目中,蔣夫人已經成為了宋美齡的專屬,而宋美齡是她的婆婆,和婆婆搶稱呼,這在中國傳統禮儀中是不被允許的。有一次,她到婦聯去參加了一個藝術品展覽,第二天便見諸報端,對她的稱呼正是蔣夫人。
芬娜看到報紙後,即刻打電話給報社的負責人,吩咐他們以後不要用這個稱呼。
這件事情以後,芬娜覺得,拋頭露面讓媒體胡亂報道會影響到蔣經國的事業,也可能給家庭帶來麻煩,因此,她幾乎回絕了所有需要公開露面的場合邀約,對於外界而言,她是一個神秘的官太太,同時,也是一個幾乎沒有什麼聲音也沒有社會地位的官太太。
1978年5月,蔣經國就任台灣總統,芬娜成了名符其實的第一夫人,然而,這位第一夫人卻和宋美齡形成了兩個極端,她就像一個矮小的蘑菇,縮在宋美齡那樣的蒼天大樹之下,毫無光芒,也永遠不可能有輝煌的時候。公眾能夠見到她的機會不外乎兩種場合,要麼是和蔣經國一起到機場接送國際友人,要麼就是在選舉大會的現場。即便露臉了,她也幾乎不發言,很多媒體甚至都沒有聽過芬娜的聲音。
1988年,蔣經國在榮總醫院病逝,這對於芬娜來說是莫大的打擊,幾十年的共同生活,蔣經國就是她的天,而如今,這片天塌了,而她卻還在惶恐地活著。
她很想念丈夫,經常到丈夫的房間去,把桌椅板凳擦拭得纖塵不染,摸摸這個,看看那個,她覺得,丈夫還沒有走遠,那熟悉的氣息還縈繞在這個房間中,如果房間凌亂,丈夫會不高興的。
一年後,還未從喪夫之痛的陰影中緩過神來的芬娜再度遭遇打擊,她的大兒子蔣孝文也病逝了,芬娜的精神幾近崩潰。
悲劇遠遠未結束,五年之後,她最後一個兒子,時年四十八歲的蔣孝勇也離開了人世。白發人送黑發人,這幾年間,芬娜似乎不斷重復經歷著人世間最凄涼的場景。
現在,能送走的黑發人都已經送走了,終於,她沒有了眼淚,只剩下空洞的眼睛,長久地注視著桌上的那張全家福。
哀莫大於心死,這在芬娜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盡管遠在美國的女兒蔣孝章牽腸掛肚,經常回來探望,但已然無法緩解芬娜心中的痛楚,這種孤獨冰冷長久存在,早已沁皮蝕骨,毫無轉機,她成為了台灣最孤獨的女人。
到了2004年,芬娜終於走完了她人生的旅程,在榮總醫院的病床上停止了呼吸。她的一生,更像是一部無聲電影,跌宕起伏,孤獨沉寂。人們能記得的,只是她一張又一張隨著歲月變遷慢慢改變著樣貌的照片,卻從沒有人知道她的心情。她把個人的形象留在了海平面上,卻把內心情感藏在了深海之下。
因此,每個人所見到的芬娜,不過是冰山的一角。
『貳』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
悔埋看完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1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永恆不變而又滿懷自豪的話題——祖國。祖國為我們帶來希望、帶來溫暖、帶來勇氣、帶來信念,她用博大的胸襟包容我們,包容我們的命運和生活。祖國就像一位慈母,照顧著我們的一切。
孟郊寫下的千古名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它不僅用於形容母親對我們的愛,也可以用於慈母般的祖國對我們的關懷。而我們,處於不同時代的中國人民,也在用自己的行動回報著祖國母親——從1949年開國大典上自動升旗裝置的數次測試,到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原子彈在中國大地炸響,中國女排的力壓勁敵奪取三連冠、香港順利回歸祖國、奧運會在北京勝利召開,到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故事、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備飛飛行員的故事…。一次次的蛻變答派,造就了一次次不斷成長的中國人民,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黑色的眼睛,深藏著滿懷的希望;黃色的皮膚,流淌著大地的血液。如今,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了,祖國母親走過了風風雨雨的七十年。在這七十年裡,中國人民不斷向前邁步,用七十年時間完成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上百年的發展歷程。多年的奮斗換來的必定是美好的生活,這是所有中國人民所堅信的。無論身在國內還是海外,中國人民都心繫祖國,他們為祖國所貢獻的一切,我相信都是有價值的。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贊歌。」正如歌中所唱,中國人是永遠心繫家鄉的。抬頭看到天空高懸的一輪明月,熟悉的旋律又在耳邊清前賀回盪。「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託……」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2
國慶節期間,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一共講了七個故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個「前夜」。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工程師林志遠在開國大典前夜,為了確保毛主席第一次使用電動升旗萬無一失,他在辦公室的院里按比例縮小、還原天安門廣場的旗桿、電線線路,終於在10月1日凌晨三點升旗實驗終於要成功了,可是意外還是發生了,阻斷球斷裂掉了。他的助手又爬到房頂,拿著大喇叭向全城的老百姓捐助稀有金屬。剛開始,沒有一個人來,林志遠工程師都失去信心了,就在下一秒,一個兩個三個,一大群人擁到了院子里,手裡拿著各種東西,讓他們看有用沒。終於東西集齊了,他們趕緊放到爐子里煉成水,澆築在阻斷球里。然後又趕緊拿著電焊槍,來到天安門廣場,爬上旗桿,換上新弄好的阻斷球。終於在早上六點驗收前,搞完了。
在下午三點的開國大典上,林志遠工程師站在主席身後,輕輕的對主席說:「主席,您輕輕的一擰,就可以了」。在看此時,國旗在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中,緩緩升起,國歌停,國旗正好到頂。沒有出現意外!此時我的淚水,就像雨水般落了下來!
故事結尾,林志遠工程師走出天安門城樓,想著剛才的一幕,興奮的跳了起來!
這就是新中國的工程師,強烈的責任心趨使他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3
在北京奧運會期間,一個平凡的計程車司機將一張好不容易獲得的珍貴的奧運開幕式門票送給了一個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父親的小男孩。這位平凡、普通的計程車司機,雖然沒有做出什麼偉大的功績,但他用一顆純朴的善心,盡己所能幫助孩子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你看,當小男孩正失望地說:「我的父親建造了鳥巢,但卻在汶川地震中去世了。我……我真想代替他去看看鳥巢。」小男孩說話時,他眼泛淚光,將門票遞給小男孩,輕輕地說:「去看看吧!」這一刻,男孩兒的眼神里充滿了喜悅與激動。
這眼神,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時常能看到。我們班裡有一個小女孩,她學習成績很差,也沒有幾個朋友,每天孤零零的坐在最後一排,像一個隱形人,得不到大家的任何關注。而有一次,正當她獨坐在角落裡低著頭時,老師走進來,大聲公布了一件事:「學校有一個英語比賽,劉思同,我記得你英語還不錯,去試試吧!」她聽後,一下子抬起了頭,眼睛緊盯著老師,眼神里有悄然湧起的喜悅,有一絲不易察覺的震驚,還有,走出落寞復歸明亮的光。是老師對她的愛,對她的鼓勵與幫助,讓她日益黯淡的內心又重新燃起了希望的花火。
再看《我和我的租國》中的這個片段,我的感觸更深了。電影中的計程車司機發自內心的一個善舉,讓失望的男孩又有了快樂。是啊,生活中老師的一句鼓勵,同學的一個擁抱,陌生人的一次關心,何嘗不會讓我們的內心重見希望,感到溫暖吶!
但願我們在生活中都能懷著一顆善心去溫暖他人。對這個世界、對身邊的人、對素不相識的過客:少一些批評,多一些贊美;少一點挖苦,多一些安慰;少一點冷漠,多一些關愛。像計程車司機一樣,用平凡的善與愛照亮希望。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4
這世上,有一種純潔的、至高無上的情感,叫愛國;有一個溫暖的詞語叫祖國。看了《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我的內心湧起一股熱烈的情感,久久不能平靜。
隨著人流,我走出大廳,腦海里卻仍回放著那一幅幅壯烈的,驚心動魄的場景,那一個個細微的,感動人心的故事。影片由幾個小故事組成。《前夜》講述的是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前夜,自動升旗 方案設計師林治遠,在廣場封閉的情況下,排查自動升旗裝置問題的故事。還有《遇見》,是研究原子彈的人員,隱姓埋名,賭上了一生,甚至最後連名字都沒能留下……
還記得《前夜》里的一個情節,人們在深夜舉著火把,燈籠,拿著家裡可能有用的東西去捐給林治遠做電動升旗的阻斷裝置,我還記憶猶新:那是一片漆黑的夜,人流舉著燈火,從小巷的四面八方涌來,捧著一顆赤熱的愛國之心,拿著一件件金屬物品,爭著捐助。一條長長的,燈火通紅的隊伍,映紅了天空,與朝陽的曙光融合在一起,溫暖照亮了心……
強大祖國的背後,是多少人揮灑血淚,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時間,賭上自己的一生才換來的啊!在這片名為 中國的土地上,流趟著五千年文明血脈,建立過數十個王朝,有過多少光輝的歷史;這群名叫華夏兒女的蓬勃的生命,用辛勤的勞動,堅強的守護,建立保衛了他們的祖國。他們,用這雙手,用勤勞,用智慧,讓 中國一步步地站起來,強起來。
祖國,我為你的強大而驕傲,我為你的崛起而自豪!我會懷著一顆熱烈赤誠的心,為你的復興而不懈奮斗!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5
最近比較火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上映,這是屬於愛國教育題材類的,我也慕名而去。這部電影一共有六件事,也就是說整部片都是由它們組成的,這里我就講一下最為讓我感動的部分吧。
第一部分,故事發生在1949年9月31日到10月1日的天安門附近。在開國大典的前一天,由黃渤飾演的工程師負責電動升旗裝置,但是很多人不看好他,就事先准備了人工備用方案。於是這個工程師立志要完成這個任務。大典前夜他和徒弟一起進行最後的測試,並號召周邊的鄰居貢獻材料。期間還停了電,最後是借了一台發電機才得了的。但是因為停電浪費了許多時間,所以他們所剩的時間不多了,必須馬上完成試驗。但是阻斷球恰好斷了,原因是材質太脆,所以他們要找到可以將它融成鋼的材料。然後徒弟就將整條街的人全喊過來,這才解決了。這時,天快亮了,也意味著大典時間快到了,工程師當機立斷,帶著一「簇」人沖進了廣場,自己手套皮帶,腳掛鐵鉤,硬是爬上了旗桿,焊上了新阻斷球。我認為,這是電影的核心,因為它展示的不僅僅是一個工程師的追求與志向,更是中國人的目標——熱愛祖國。再一個就是,他們為什麼能成功升起國旗?其實,在他們試驗時就已經公布了答案:他們要綢——他們給綢;他們要鋼——他們給材料;他們要電——他們給電。
不言而知,因為團結。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6
70年,多少個讓人落淚的瞬間;70年,又有多少個英雄為祖國復興大業的理想而奮斗……而《我和我的祖國》講述的就是這樣幾個故事。
影片分為七個部分,分別為《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和《護航》。它們分別講述了不同時期、不同人物的大事件。開國大典、香港回歸、北京夏奧會……七個導演用不同的方式詮釋了輝煌下的辛酸、楚苦,讓人感同身受,真正體會到那些默默無聞的人們的付出與成就。
七個部分中,我最喜歡的莫屬《奪冠》了。它以上世紀80年代在上海小胡同里觀看中國女排與美國女排的奧運決賽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冬冬為讓街坊鄰居看電視,放棄了自己對心愛的女孩最後的表白機會的故事。最後,冬冬哭了,大家都以為他是喜悅的哭,可誰又知道呢?他流的是悲傷、惋惜和快樂交雜於一起的淚。後來的後來,在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上,冬冬和她心愛的女孩相遇了!伴隨著他們重逢的喜悅,又有一個歷史時刻到來了∶中國女排奪冠了!看到這里,我也不禁濕了眼眶。是啊!"女排精神〃來之不易,而愛國情懷卻又是多麼可貴。我們長大以後定要報效祖國,感謝祖國的哺育之恩!
70年已悄然逝去,而往後的歲月里,我們要努力奮斗,為國爭光。記住一句話∶祖國是你的家鄉,她離不開你,你也離不開她!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7
我跟著媽媽,看了《我和我的祖國》。
它裡面講的是七個故事,七個故事的題目分別是:前夜,相遇,女排,回歸,白晝流星,護航,奧運會。」第一個故事講的是開國大典的前夜,第二個講到的是咱們中國第一原子彈爆炸,第三個故事是中國女排奪冠,第四個故事是香港回歸中國,五個故事講的是兩個雙胞胎遇見白晝流星,第六個故事是一名名叫呂瀟然的女飛行員為國慶祝周年慶時為飛機編隊護航,第七個故事講的是中國第一次在北京辦奧運會。
在這七個故事裡邊,我最喜歡的就是第一個故事。第一個故事裡面的主角叫做林志遠是黃渤扮演的,就是負責電動旗桿可以順利的讓國旗升到頂上,負責人問他們做的怎麼樣的時候,林志遠說:「我不能確定國旗能順利的升下去。」馬上要到檢測的時候了,國旗突然卷進了電動旗桿里。需要快速的把國旗拔下來,要把隔離球焊接到旗桿上。在這里只有林志遠會焊接,可是林志遠恐高。但他還是為了開國大典能順利進行爬了上去,並且把隔離球焊接了上去。他還要站在毛主席的身後,保證毛主席能夠順利地按下按鈕讓國旗升上去。說他這樣為了祖國開國大典,勇於奉獻的精神,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淚流滿面。國旗順利的升上去之後,開國大典結束後,林志遠開心的跳了起來。可能電動旗桿成功了。
《我和我的祖國》前幾天才上映豆瓣評分竟然高達了九點多分,時長一共三個小時。講的故事都非常的好看,如果你感興趣就去看看吧。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8
當我回看《我和我的祖國》這部影片時,第一個故事情節不時地在我腦海中回轉,讓我心潮澎湃。
故事中林治遠小組接到了要把國旗於1949年10月1日凌晨六點鍾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工作任務時,心情激動不已。他們在製造國旗時,由於第一次試驗失敗,林治遠失魂落魄。熱心的鄰居們送來了做阻斷球的材料,他看到之後滿心欣慰,自信之火再次被點燃。
當他來到廣場要爬上旗桿的時候,心裡充滿了恐懼。可他想:我也是祖國的一份子,我一定要爬上去。由於心中有著這樣的信念,所以他毅然爬到了頂端。六點時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響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來了,此情此景,讓他們淚目。
看完這一幕,我感受到林治遠小組非常熱愛祖國。在製造國旗時,他們一刻都不停歇;在試驗升旗失敗時,他們也堅決不放棄;在林治遠爬到旗桿中端害怕時,他克服心裡障礙勇往頂端……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他們心中有國!他們愛國!
我們的祖國歷史悠久,從被外國侵略者淪為殖民地,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歷盡無數艱難險阻,如今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璀璨耀眼。每當我看著冉冉升起的國旗,我為自己身為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愛國,不能只是口頭上說說,而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中。作為一名小學生,雖然我們不能做出偉大的舉措,但是我們可以愛護好我們的紅領巾和國旗,愛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從我們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從現在開始,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
親愛的祖國,我愛您!祝願您永遠美麗富強!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9
今天是20xx年10月7日,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假期的最後一天,媽媽帶著我和姐姐一起看了《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
電影中《前夜》這個篇章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講述了工程師林治遠為了在開國大典時保證電動升旗裝置系統萬無一失,在廣場不可入內的情況下,做了一個比例小1/3的模型。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測試,終於把升旗時間和國歌對好了,但在最後一次測試時,固定國旗的旗桿阻斷金屬球珠壞了,他們需要重新做一個球珠,但是已經沒有做球珠的材料了,只好用廣播向鄉親們借。然而沒有人回應……就在他們快絕望的時候,一個老大爺走了過來說:「同志,你看我這煙管可以嗎?」接著後面又有一大群人走過來……最後還差一種材料時,一個清華大學的教授捐出了他們實驗室里唯一的一塊材料,三種材料湊齊了,他們打造出了新球珠,拿著工具向廣場飛奔。最終林治遠克服恐高,頂著寒風換上了新的球珠,保證了開國大典的順利進行。在當時材料稀有的年代,能拿出自己家的「寶貝」,那得怎樣一種情懷啊?我相信那是對祖國的愛!林治遠克服恐高,我想心中沒有愛,也做不到。
同樣還有《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每一篇章都有打動我的點。電影的最後,影片中再次響起了熟悉的歌聲——《我和我的祖國》。
這七個故事見證了祖國七十周年,在這七十年中,我們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情。我深知:要珍惜現在的幸福,要銘記祖國的歷史,為祖國的未來努力!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10
第一個是《前夜》,急需鉻鎳這些金屬的時候,深更半夜,百姓們都帶著各自的東西趕來支援,有個抱著孩子的婦女有一句台詞說「這是我家孩子的長命鎖,從小就帶著的」,就是這樣一句話帶出了十足的天真與美好,他們都是普通老百姓,不知道自己手中的東西到底有沒有用,但他們仍然願意奉獻願意團結願意一起為明天努力。
第二個是《相遇》,很多人說這一部分在整部電影中相對單調,一開始我也是這樣覺得,直到有一個鏡頭出現,那一場里,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消息傳來,大街上人潮洶涌,高遠和方敏被人群隔開了,方敏雖然一直望著高遠,但還是被裹在慶賀的人群中不斷向前,而高遠望著方敏站在了原地,鏡頭每次到高遠總有一面紅旗拂過。忽然就看懂了這一篇的意義,每一次相遇就是在等待下一次別離,高遠雖止步於此,至死藉藉無名,但紅旗知道他的貢獻,他留下的東西會保護著這個國家,是他送給他所愛之人最好的告別禮。
第三個是《回歸》,《東方之珠》的音樂起的時候潸然淚下,香港啊香港,你是終於歸家的遊子,154年滄海桑田,不變的是接你回家的'諾言,這一夜大雨瓢潑蒼天有淚,潤澤六百萬樹紫荊花。微博上有一張護旗手與五星紅旗的圖,我看久了眼睛竟有些濕潤,夜空中紅旗飛揚,香江之風,入我心懷。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11
今年的國慶,我看了一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這是我看過的最感人的一部電影。它分為7個小篇章:《前夜》、《回歸》、《奪冠》、《相遇》、《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
《前夜》講的是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前一夜發生的故事,在天安門廣場已經封鎖的情況下,負責天安門廣場電動旗桿設計的工程師林治遠正在飛速趕來,因為他在反復測試的最後關頭又遇到了最大的困難,不僅旗子被卷了進去,固定旗子的旗桿金屬球珠也壞了,必須重新製作一個新的換上去。而林治遠恐高,可當時在場的只有他懂焊接技術,為了確保開國大典的萬無一失他克服了恐高,爬上旗桿換好了金屬球珠,讓第二天的開國大典得以順利進行。
每一個故事講述一個歷史瞬間,而每一個歷史瞬間都令人感動。《回歸》講述的是經歷了100多年,香港終於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奪冠》講述的是中國女排永不言棄的精神;《相遇》講述的是無名英雄高遠為科研事業而奉獻青春和生命的故事;《北京你好》講述的是北京計程車司機張北京和四川一小男孩之間為了一張奧運會開幕式門票而發生的故事;《護航》中的女飛行員,想在閱兵式中表演可當了替補,在隊友飛機故障讓她上時,她的選擇是排除故障後仍然把機會讓給了隊友,而自己飛回了指揮部;《白晝流星》講述的是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場面。
看完電影,我問自己,在這和平年代不需要犧牲,那我們該做什麼樣的貢獻呢?對於我們來說,該怎樣愛國呢?其實,我想愛國並不是一定要為國爭多少光,做出多大的貢獻,只要我們做好自己,學好知識、掌握本領,在祖國需要我們時挺身而出,也是一種愛國!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12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在溫暖的歌聲中,《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終於開始了。在看電影之前,很多朋友告訴我媽媽,《奪冠》中的主角小男孩東東和我長得很像,於是我特別期待他的出現。
看完了熱血沸騰的《前夜》和感人至深的《相遇》,冬冬出場了,他是一個濃眉大眼的男孩子,和我還真有幾分相似。為了讓大家看到女排比賽,他把家裡的電視機架在桌子上,飛快地跑上樓梯,麻利地翻過窗戶,三步並作兩步地沖上房頂平台,雙手緊緊地扶住天線,不斷調整天線。「沒了,沒了!」、「好了,好了,冬冬不要動!」下面的叫喊聲此起彼伏,冬冬雙手緊抓天線主桿,大豆般的汗水從額頭上掉下來。突然,下面響起了噼里啪啦的掌聲。「進球啦,10比2!」人群中一片歡呼。這是,他最要好的朋友小美就要離開了,他還給小美准備了禮物,於是他以獵豹的速度跑下樓想和她道別。可是當他看見人們著急萬分的時候,他還是轉過頭,向房頂跑去,來到樓頂,他騰空躍起把窗簾勾在衣服上抓住天線,好像超人一般。終於,「超人」堅持到了最後, 中國隊不負眾望,以三局全勝的好成績贏得了比賽。大家紛紛拍掌祝賀,把冬冬拋向空中。可冬冬卻很難過,因為他錯過了和小美的道別。而30年後,他們又見面了,但這一次一個是 中國乒乓球總教練,另一個是海外物理學家,都成了對 中國有用的人。
有國才有家,冬冬這么小都懂得愛國,為了大家看比賽,失去了和好朋友告別的機會,電影中的其他六個故事也都講了主人公用自己的平凡造就了祖國的不平凡,我也要向他們那樣,認真做好自己的該做的事情,堅持到底,不懈努力。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13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的70周年,影院上映了一部名為《我和我的祖國》的電影,整部電影分成了七個與祖國相關的故事。現在,我給大家說說幾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吧。
《前夜》里的主角是林治遠,在開國大典的前一天,他正在為電動升旗桿的設備問題找解決的方案。他想為天安門廣場的電動升旗設備做最後的排查。可是,因為天安門廣場戒備森嚴,任何人都不能進入其中。所以,他只好和助手在院子里做了一個只有原來國旗三分之一比例的替換裝置。
當時,紅布非常緊缺,林治遠他們沒有紅布來做國旗,便只好請鄉親們捐獻紅布。所幸,一位阿姨拿著一匹紅布走過來說:「這是村裡僅剩的紅布了,給你們吧!」這下,紅旗的材料有了,可是他們又發現阻斷球珠壞了,必須要在球珠里加入三種稀有金屬,才能讓鐵變成鋼。於是,他們又請鄉親們將自己家中的物品捐出來,從燉鍋到收音機,無奇不有!正在這時,一個清華大學的教授擠到前面來,說:「我是清華大學的一位老師,這是我們化學實驗室僅剩的一種稀有金屬,你們拿去用吧!」。最後,在鄉親們和林治遠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國第一面國旗在國歌和人們的注視中緩緩升起。
在《相遇》這段故事裡,講述了一個原子彈工作人員不怕輻射的危害阻止了即將發生的緊急事故。《白晝流星》則講述了兩個草原失足的孩子在看到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場面後,便萌生起了新的希望。
這部電影里教給了我一個道理:祖國今天的繁榮昌盛是由千千萬萬先輩的犧牲換來的,我要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14
每一個人物,都能折射出祖國的繁榮富強,更反應出人民對祖國母親、對中華大地熱烈的熱愛,這是看完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給我留下的感慨。
這部電影試述了七個故事。分別是開國大典、原子彈工程、女排奪冠、香港回歸、北京奧運會開幕、神舟五號返回及抗日紀念閱兵的七個故事。
故事情節扣人心弦,一波三折。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演員黃渤主演的故事——《前夜》。他飾演的林治遠是開國大典上電動升旗項目的負責人,可在開國大典前夜,他仍舊無法保證項目成功,且天安門廣場全面封鎖。在這十萬火急的情況下,他克服重重困難,終於獲得了成功。這個故事多麼深刻啊!主人翁為了這個項目的成功,做了一個多月的工作。這是他驚人毅力的表現,而在他背後默默支撐著他的,不過是他作為一個中國人民,對於開國大典同樣的迫切渴望,是他作為祖國一份子奉獻出一份力量的決心。特別是當他爬上二十多米的旗桿時,最觸動人心。他明明有恐高症,在面對自我內心的脆弱時,他的信念幫助他戰勝了困難,這樣的一個林治遠,正是我心中的偶像!
祖國日漸強大,也離不開那些我們陌生的,但與電影主角同樣的人。無論是什麼崗位,人們都懷揣著一顆愛祖國的心,在這片土地上奔波,也想要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我們也時刻准備著為共產主任事業做貢獻。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15
我和我的祖國,每當聽到這段熟悉的歌曲後,我總能想到那些為祖國為人民做出奉獻的人,這不,在國慶假期就有一部與他們有關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
影片分為了以下幾個部分,雖然事件不同。但都表示出了一樣的愛國情懷。
前夜
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不知有多少人永生不忘,記憶猶新,但你們知道那在當時拉風的電鈕升旗,背後有多少人的默默付出嗎?那個讓五星紅旗成功升到旗桿頂端的人叫林志遠。距開國大典還有一天,為防止國民黨奸細混入開國大典之中,天安門廣場執行了全面封鎖。但對國旗的檢測還尚未完成,林志遠將升旗系統按比例進行了縮小,進行實驗,本以為會成功,終於還是出現了問題,在經歷了種種困難之後,他們獲得了稀有金屬,並製造出了一個新的阻斷球。因為只有林志遠會焊接,所以只有他能完成這個工作,在克服了恐高的情況下,他終於成功了守住了中在在世界上的地位。
相遇
那個年代,是中華民族堀起的年代,那個年代,同樣是充滿了離別與消失的年代。他是核武器研究與製作的一員,他為中國的原子彈研究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為此與家人,愛人斷開了聯系,他為此付出了生命,他的名字是高遠。當核武器爆發出巨響的那一刻,預示著中國的掘起不可阻擋,他倒下了,倒在了人民的歡呼之中。
古今中外,有多少古詩佳句是寫的祖國,陸游的王帥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多麼的悲傷,岳飛的黃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雖充滿豪情壯志,但這些都不是完整的中國。
讓我們在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中不斷體會祖國的越發強盛與繁榮富強吧!
『叄』 怎麼評價電影《天生一對》
《天生一對》主要講了兩個小女孩,她們在夏令營相識,似乎是天意,她們具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後來他們發現,她們倆個就是雙胞胎。在此之前,他們的父母離異,其中一個跟著爸爸,另一個跟著她媽媽生活。
『肆』 一部外國老電影內容為老婆給人奸殺了老公也進了監獄後來為報仇想逃獄片名叫什
有點像肖申克的救贖,但是你所敘述的不大一致。故事發生在1947年,銀行家安迪被指控槍殺了妻子及其情人,安迪被判無期徒刑,這意味著他將在肖恩克監獄中渡過餘生。
瑞德1927年因謀殺罪被判無期徙刑,數次假釋都未獲成功。他成為了肖恩克監獄中的「權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錢,他幾乎有辦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香煙,糖果,酒,甚至是大麻。每當有新囚犯來的時候,大家就賭誰會在第一個夜晚哭泣。瑞德認為弱不禁風、書生氣時足的安迪一定會哭,結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輸掉了兩包煙。但同時也使瑞德對他另眼相看。
好長時間以來,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觸,在大家報怨的同時,他在院子里很悠閑地散步,就像在公園里一樣。一個月後,安迪請瑞德幫他搞的第一件東西是一把小的鶴嘴鋤,他的解釋是他想雕刻一些小東西以消磨時光,並說他自己想辦法逃過獄方的例行檢查。不久,瑞德就玩上了安迪刻的國際象棋。之後,安迪又搞了一幅麗塔.海華絲的巨幅海報貼在了牢房的牆上。
一次,安迪和另幾個犯人外出勞動,他無意間聽到監獄官在講有關上稅的事。安迪說他有辦法可以使監獄官合法地免去這一大筆稅金,做為交換,他為十幾個犯人朋友每人爭得了兩瓶Tiger啤酒。喝著啤酒,瑞德說多年來,他又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由的感覺。
由於安迪精通財務制度方面的知識,很快使他擺脫了獄中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其它變態囚犯的騷擾。不久,聲名遠揚的安迪開始為越來越多的獄警處理稅務問題,甚至孩子的升學問題也來向他請教。同時安迪也逐步成為肖恩克監獄長沃登洗黑錢的重要工具。由於安迪不停地寫信給州長,終於為監獄申請到了一小筆錢用於監獄圖書館的建設。監獄生活非常平談,總要自己找一些事情來做。安迪聽說瑞德原來很喜歡吹口琴,就買了一把送給他。夜深人靜之後,可以聽到悠揚而輕微的口琴聲回盪在監獄里。
一個年輕犯人的到來打破了安迪平靜的獄中生活:這個犯人以前在另一所監獄服刑時聽到過安迪的案子,他知道誰是真凶!但當安迪向監獄長提出要求重新審理此案時,卻遭到了拒絕,並受到了單獨禁閉兩個月的嚴重懲罰。而為了防止安迪獲釋,監獄長卻設計害死了知情人!
面對殘酷的現實,安迪變得很消沉。有一天,他對瑞德說:「如果有一天,你可以獲得假釋,一定要到某個地方替我完成一個心願。那是我第一次和妻子約會的地方,把那裡一棵大橡樹下的一個盒子挖出來。到時你就知道是什麼了。」當天夜裡,風雨交加,雷聲大作,已得到靈魂救贖的安迪越獄成功。
原來二十年來,安迪每天都在用那把小鶴嘴鋤挖洞,然後用海報將洞口遮住。安迪出獄後,領走了部分監獄長存的黑錢,並告發了監獄長貪污受賄的真相。監獄長在自己存小賬本的保險櫃里見到的是安迪留下的一本聖經,第一頁寫到「得救之道,就在其中」,另外聖經里邊還有個挖空的部分,用來藏挖洞的鶴嘴鋤。
瑞德獲釋了,他在橡樹下找到了一盒現金,兩個老朋友終於在墨西哥陽光明媚的海濱重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