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希區柯克是什麼
希區柯克在生前就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導演。
本片根據史蒂芬·雷貝洛出版於1998年的同名紀實文學改編。
記錄了希區柯克(安東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飾)為《精神病患者》的拍攝所付出的種種努力。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他與妻子阿爾瑪(海倫·米倫 Helen Mirren 飾)的關系也變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此後《精神病患者》成為了希區柯克經典代表作之一,該片講述了女演員珍妮特·李(斯嘉麗·約翰遜 Scarlett Johansson)扮演的女秘書Marion,在捲走了老闆的錢之後逃到一家偏僻的汽車旅館,結果被由安東尼·珀金斯(詹姆斯·達西 James D』Arcy 飾)演的有精神分裂症的旅店老闆Norman殘忍殺死。她在片中驚恐尖叫的場景已經成為電影史上最讓人難以忘記的畫面之一,她也因此獲得了當年金球獎和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的提名。
鏈接: https://pan..com/s/1SdjvZKbzKrkVZnU2ctK1LQ
2. 誰有像犯罪心理,心理罪類似的電視劇電影,推薦一下
1,《完美案件》
《完美案件》是呵成影視重金打造的懸疑推理類網路劇,區別於普通的懸疑驚悚劇,這是一部以硬推理為核心的偵探類懸疑劇,主要講述世界上有那麼一群人,不以愛情、金錢、權利等世俗所理解的動機,純粹是為了證明個人的智力,能力,以製造沒有破綻的案件為目標,蔑視生命,殘忍犯罪,即所謂的完美案件,他們最終能得逞嗎?
3. 關於「偷窺」的電影評論(要原創的)
關於「偷窺」的幾部電影
1. 《偷窺》、《與她在一起》和《楚門的世界》
《偷窺》(Sliver)又名:《銀色獵物》,導演:菲利普·諾耶斯 (Phillip Noyce)。本片是性感女星莎朗·斯通(Sharon Stone)繼《本能》後又一部情色恐怖片(十八禁),1993年上映後在美國影壇上引起了不少的注目和爭議。人們所爭論的並不是莎朗·斯通在鏡頭里的大膽和暴露(她的作風大家早已習慣,而且很美國電影都少不了對人「性」地「探求」),而是電影的主題——偷窺。因為這涉及到每一個人都很敏感的隱私問題。
對一個人生活起居的偷窺,幾乎可以讓我們了解到他/她外在的一切,甚至能夠從其生活習慣和愛好中洞察到他/她的一些思想。兵法有雲:知彼知己則百戰不殆。齊克偷窺到了卡利在浴缸里的那一幕,他知道卡利是寂寞的,所以當他們獨處一室的時候,他才會略帶挑逗且大膽地對她動手動腳。而卡利在齊克的監視下,就像一個被關在籠子里溫馴的小貓,完全地被齊克所征服和控制。
屢屢地征服讓齊克獲得了一種近乎放肆的優越感,這一點從餐廳里齊克對卡利猥褻地挑逗就足以說明。當一切的試探結束後,齊克公開了自己在密室里的秘密。他很自信地以為自己能夠控制住卡利的思想,使她乖乖地跟自己一起「欣賞」他所謂的「肥皂劇」。卡利開始很抵住這種偷窺的行為,可漸漸地她喜歡上了那種知道別人的秘密後所帶來的優越感和滿足感。然而自己其實也是被偷窺者,這又讓她感到恐懼和不安。夾在偷窺與被偷窺之間是很矛盾的一件事——盡管知道被偷窺的感覺很不是滋味,但又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偷窺別人的隱私。
相對於卡利的矛盾來講,齊克似乎顯得很是坦然。他不但喜歡偷窺別人的隱私,還很高興自己的某種隱私被別人看見——當他跟卡利纏綿的時候,卡利說怕被別人看見,而齊克卻說:別人偷窺我們跟我們偷窺別人是一樣的。這正是我在《偷窺時代》里所講的「被偷窺者的優越感」。其實在齊克的思想里,他已經把對女人的征服看做是他過人的一種能力,他這么做其實是在向別人展示自己的能力,所以他當然不會拒絕被別人偷窺。
《與她在一起》(導演:埃里克·尼古拉斯)中以偷窺者身上攜帶的攝像頭為電影鏡頭的敘述方式很特別,顯得很有真實感。起初我還以為這是哪個偷窺狂的偷拍視頻,看了很久才敢確定這是一部電影。坦白地說,這種近似偷拍的拍攝方式,的確讓像我這樣的偷窺愛好者過足了癮,所以在這里要特別推薦給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們。《與她在一起》並不屬於驚悚懸疑片的范疇,它比驚悚懸疑片更為厲害的地方是近似真實的「偷拍」鏡頭——電影開頭那段「偷拍」比基尼的鏡頭就可能是真正的偷拍,怪不得我覺得怎麼這么眼熟啊!
跟把偷窺與懸疑式的謀殺混在一起不同的是,《與她在一起》講述的是一段脆弱的愛戀。道格暗戀艾米,為了更加接近和了解艾米,他偷偷地在艾米的公寓里裝了針孔攝像頭。於是道格如願以償地了解了艾米的一切,包括她的日常生活、生活習慣和業余愛好,當然還有她漂亮的身體。道格在逐漸獲得艾米的好感並展開有計劃的追求同時,卻遭到了艾米的前男友麥克的阻礙和她的閨中密友珍的懷疑。但他不顧一切地破壞了艾米與前男友的復合,還殺掉了珍。道格不惜一切地製造機會去幫助艾米,以此來取得對方的芳心。
可以看得出來,道格對艾米的愛是深刻的,甚至可以說是愛得太過於瘋狂,達到了讓人覺得變態的地步。而人們之所以覺得道格是變態,是因為他追求女孩子的方式不是送花或者約會,而是偷窺。其實,「暗戀」是一種很微妙的感情,她很神秘也很刺激,因為想要了解和接近對方,所以暗戀者就會有種想偷窺的心理。世界上靠緣分走在一起的情侶很少很少,多數人的愛情都是靠自己「爭取」得來的。然而,道格爭取愛情的方式未免有點太過火了。
《楚門的世界》里導演彼得·威爾(Peter Weir)把偷窺行為發展到了及至。楚門被電視網路公司收養,在製作人兼導演基斯督的精心策劃下,他被安排在一個專門為他而搭建的巨大攝影棚內。攝影棚里除了他以外,其他的所有人都只不過是電視公司僱用來的演員。生活中的人們跟他相處融洽,每一天他都過得很快樂和很美好。然而在他生活的周圍卻有著上千台針孔攝影機對他的生活進行全天24小時的拍攝,然後向世界幾十個國家的觀眾現場轉播。於是全球人們都見證了楚門二十幾年的生活和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學會走路,第一次初戀,第一次接吻,第一次......
在人們都熱烈地抗議偷窺行為侵犯個人隱私的時候,導演在《楚門的世界》里用一種縱容的方式讓觀眾來重新思考偷窺這一話題。
偷窺很大程度上都只是很個人的事,可一旦被媒體在商業用途上傳播了以後,很快就形成了一種偷窺產業。而這種產業的利潤空間是很大的,像電影里那個電台播出的「楚門的世界」這個節目,光收視率就達到了好幾億,再加上廣告費那就更不得了了!還有最近的央視節目主持人段暄的走光,就因為媒體的火速傳播而鬧得熱火朝天沸沸揚揚。在這里,媒體似乎扮演著日本歌舞伎町里拉皮條的角色,在他們的作用下,很多心裡想「嫖」可是又找不到門路的人都紛紛進入了那個聲色場所。
然而,應該反思的不僅僅是「拉皮條」的媒體,更應該反思的是我們自己。人們為什麼熱衷於偷窺,我想其中的一個時代因素是這樣:隨著生活節奏的加速,人們的情緒日益變得浮躁,隨之而來的是審美上的疲勞。而文字似乎已經完全喪失了它過去獨有的魅力,全社會顯然已經進入了一個讀圖時代。這是很多人寧可看影視劇而不願意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的至關原因。然而相對於讀書來講,圖片或者畫面所表達出來的東西並不是人人都可以看懂看透的。於是,在沒有多少審美意識的情況下,人們就只好跟著「感覺」走了,而那些越是接近人類本「性」的東西,自然越受到關注和歡迎。
2. 《後窗》和《後窗驚魂》
在電影中,偷窺與謀殺的結合是一件很激動人心的事情。它不僅喚起了人們內心裡的偷窺欲,還帶著一個使人興奮的字眼:謀殺。但我認為這兩部電影的主題並不專注在偷窺上,它們只不過是為犯罪片找到了另一個誘人的敘述角度而已。
《後窗》是一部很老的電影(1954年8月公映),它由電影懸念大師希區柯克(Hicthcock)導演。無論是從故事的情節發展還是電影的敘述形式來看,《後窗驚魂》都只能算是對《後窗》大同小異地模仿。但如果要選擇的話,我會推薦大家看《後窗驚魂》。從技術上來講,後者比希區柯克時代的攝影技術要先進,像圖象的解析度和清晰度都比前輩的要好很多。而且後者比前者也夠「驚魂」(個人看法),導演在道具的運用上更完善更有驚心動魄之感。例如,殺人犯的密室以及裡面的殺人工具和令人恐懼的頭顱和屍體。
總而言之,《後窗驚魂》比《後窗》多的僅僅是技術上的東西,甚至《後窗》在偷窺的刻畫上比《後窗驚魂》要深刻細膩得多,而它在電影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磨滅的。
3. 《全民公敵》和《竊聽風暴》
這兩部影片為我們展示了另一類型的偷窺者——國家安全局。他們可以動用比常人先進千百倍的尖端技術(相對而言),對它的公民進行全方位的監視。導演用電影的方式向政府提出了質疑,同時也讓我們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到底應不應該為了政客們所說的「國家安全」,而放棄自己可以保留的隱私?
在學校里,我們都被灌輸著這樣的思想:集體的意志高於一切,個人主義必須服從於集體的意志。如此說來,個人的隱私在國家安全這個大的利益面前,也就失去了它本應該獲得的權益,而變成了微不足道的損害。然而,如果受到侵害的人是你自己的話,那麼你還會如此理直氣壯地說出那番政治口號么?我們是否已經意識到,在片面強調集體意志的同時,已經侵犯了某些少數人應該獲得的權益。
所以,我個人認為:即便是國家以安全利益為由,也不能侵犯公民在法律上的隱私權,甚至如電影里那樣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