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歐美大片 » 外國電影鑒賞
擴展閱讀
吳奇隆梁祝電影高清 2025-01-24 02:28:19
最新電影紅樓吧網址 2025-01-24 02:10:20
後山微電影 2025-01-24 02:10:13

外國電影鑒賞

發布時間: 2025-01-23 20:24:27

⑴ 《勇敢的心》:戰爭殘忍無情,對於影片你有哪些鑒賞

曾經有一段時間,蘇格蘭當地人民不得不向英格蘭統治者繳納稅款,以換取「保護」。如果不及時支付這筆錢和這位美麗的女士,英國黑幫將很快摧毀他們的家園和佔領他們的地盤。蘇格蘭歷史上最傑出的人物之一是1272年出生的威廉·沃爾雷斯。威廉·華萊士不可動搖的信念觸動了我的心。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無往不利,甚至死亡。我欽佩威廉·華萊士為自由而奮斗,他的勇敢和珍惜他的女人。

我認為他這顆勇敢的心來自於他的童年,當他看到貴族們為了娛樂而互相投擲棋子時。後來,當一個利物浦人的傷口麻木時,他的內心發出了一聲驚呼:「孩子,明天早上你會醒過來的!」正當他們認為所有的希望都是慾望的時候,威廉·利亞雷斯仍然相信斯卡特蘭會是一個統一的地方,在離那時不遠的地方,他創造了一顆勇敢的心——通過戰爭實現自由。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勇敢無畏,一直嚮往自由,也希望受苦受難的人民能自由。

⑵ 從文學元素鑒賞《魂斷藍橋》。要200字左右。

魂斷藍橋》是一部風靡全球近半個世紀的戰爭體裁愛情故事片。它描繪了發生在滑鐵盧橋上那段凄美絕倫的愛情頌歌。影片雖然沒有氣勢磅礴的場面,沒有色彩斑斕的畫面,沒有撲簌迷離的懸念,但卻以它獨特的視角,純熟的表現技巧向觀眾展現了那近似回憶般朦朧的愛情悲歌。影片情節雖然簡單,但卻有一種凄美的感人力量。畫面雖為黑白,但場景與畫面的處理明了而唯美,使黑白的效果更添悲劇色彩和經典的味道。下面我就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體會與看法。

一、蒙太奇手法的巧妙運用

在這部影片中主要體現了交叉蒙太奇和重復蒙太奇手法的運用。一部電影的經典往往在於它的經典鏡頭、場景給觀眾的深刻印象。而對於《魂斷藍橋》而言,最經典鏡頭莫過於影片的結尾。瑪拉神情恍惚地來到滑鐵盧橋上,獨自倚著欄桿,眼神呆滯。一隊軍用卡車隆隆開來,瑪拉平靜地迎著卡車走去,任憑車燈在臉上照耀……此時,鏡頭在瑪拉的臉和卡車頭之間不停地切換,不需要語言與文字的任何說明,這種交叉蒙太奇手法加上黑白影片獨特的沉重感,構成了緊張的氣氛和強烈的節奏感,使人明確的感覺到了瑪拉的命運。在人群的驚叫聲中,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

另一方面,就是重復蒙太奇手法的運用。在影片中,「吉祥符」先後六次重復出現,它既是瑪拉和羅依的愛情信物,又是瑪拉命運的見證。吉祥符本應有保佑的作用,但它並沒能改變戰爭對男女主人公愛情和命運的摧殘,在瑪拉離去的時候,陪伴身邊的只有那個象牙雕的吉祥符,這種強烈的對比更深化了影片的主題。

二、極富感染力的配樂

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和《過去的好時光》分別為該片的片頭和片尾曲,並且在劇中多次出現。其中《天鵝湖》主要表現主角瑪拉的天生麗質和高貴,在開頭和跳芭蕾舞時均有出現,悠揚的樂聲中透露出絲絲悲悵,也暗示了瑪拉的悲慘結局。而《過去的好時光》在如今本是表達友誼的歌曲,但在本片中卻是以悲傷的格調出現,每逢男女主角分別或出現挫折都作為背景音樂出現。特別是結局,在凄婉的樂曲中,瑪拉帶著悲傷離去了,使得她的不幸命運在此刻更顯震撼。觀眾的情感也在悲慘的聲畫中得到強烈感染。

三、巧妙的情節安排

影片開頭,白發蒼蒼的洛伊來到滑鐵魯橋,手拿護身符憑吊逝去的情人,20年前的那一幕又浮現眼前。一開始影片就以倒序的手法給觀眾埋了傷感的伏筆。隨後,鏡頭慢慢切換到20年前英姿颯爽的洛伊。在橋上,洛伊偶遇美麗的女主角瑪拉,然後向其他愛情故事一樣,他們相識、相愛了,令人看著很欣慰。

可是,幸福並沒能一直持續下去。當洛伊在即將結婚的當天突然收到出征的命令,瑪拉不惜缺席演出趕到車站卻沒能趕上與情人好好道別。返回後,嚴厲的劇團經理還開除了她。影片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從喜到悲逐漸渲染的過渡。

之後,瑪拉的在報刊上看到洛伊的死訊成了她命運的徹底轉折,流落妓女,漂泊生活,即使在車站意外重逢洛伊,卻也因自己的失足而不能和他在一起。至最後,瑪拉結束了生命。然後,伴隨著《過去的好時光》的樂聲,年老洛伊悲傷的眼神又重現幕前。至此,全片情節從悲到喜,到漸悲再到大悲的情感線路便呈現出來。全劇情節不算復雜難懂,卻時時調動著觀眾的情緒。

四、思想的共鳴性

《魂斷藍橋》雖為外國影片,但卻大受全球歡迎,我覺得這與其透露的東方人的許多傳統心理分不開。例如瑪拉淪為妓女後不敢將實情告訴洛伊的母親,只說是已經有了另一個男人。後來瑪拉知道洛伊不嫌棄,也認為自己辜負不起,只能一死求解脫。這種強烈的處女貞操觀念令許多現代的西方人覺得不可思議,然而在中國,影片中那種忠貞不渝的愛情觀卻與傳統的貞潔觀念相吻合。

還有,戰亂中的愛情片有著其感人至深的情感效應,能感動感情細膩的東方人,這也是該片能在東方廣受歡迎的原由。影片中對社會階級也有涉及,對戰爭和社會的深層原因有一定的揭示。而這也與傳統的寓教於影片,反對階級剝削的中國戰爭片有著一定的相似性,易於讓觀眾接受。

五、演員的精湛演技

銀幕上的人物形象,需要通過演員的創造體現出來,而一個演技高超的演員,不但貼合劇本情節與內容的需要,更會將人物個性鮮明地表現出來,表演自然而充滿感染力。這部影片的成功與演員們的精湛演出是分不開的。

女主人公的扮演者費雯麗是一位天才女演員,繼《亂世佳人》之後,又用細膩手法准確表達了瑪拉這個悲劇人物的內心的各種復雜感情,使影片進入一個又一個戲劇性高潮。她那古典美的外貌與精湛絕倫的演技令人嘆服。

而飾演洛伊的美國「英俊小生」羅伯特"泰勒,他的表演真摯動人,塑造了一個痴情男子的形象。那種翩翩君子,溫文爾雅的大將風度也被演繹得淋漓盡致,特別是那簇略顯輕佻的唇上小鬍子,與年輕時洛伊的風流倜儻的性格相當契合。而洛伊年老和年輕時心境與外貌的迥異也令觀眾們驚嘆。

總而言之,《魂斷藍橋》的成功在於能牢牢抓住觀眾的心理特點。無論是情節的設計安排、演員的精湛表演,還是鏡頭、配樂的巧妙運用,都能調動觀眾的情緒,感染著觀眾,讓觀眾產生共鳴,我想這也是這部影片之所以能經久不衰的原因。

⑶ 加勒比海盜電影鑒賞八百字

《加勒比海盜》講述了加勒比海上自由灑脫的海盜傑克追回自己的黑珍珠號過程中的故事,同迪士尼以往的童話風格,這部影片由加入了海盜元素,大力宣揚自由的美好,而嚮往自由的女主人最終頁得到了愛情,同時影片又通過傑克的種種英雄舉措展現了美國電影中常常展現的個人英雄主義。
【影片分析】
古典技法,角色都有固定的觀念定式,符合大眾心理結構,比如官員無能好功,海盜神秘新奇,女主角不受世俗約束,堅持練習品德高尚的窮人青年。 故事 通過相對現實的手法進行表現和推進。電影是模擬夢境的典型。一方面徵用模擬來自現實的資源,另一方面其指向夢境。龜島在圖像中表現為一個實際存在的島,但是它又只是一個挑弄大眾觀者的心理符號或意象。這里龜島到底如何其實是不重要的,它被材料化,服務於敘夢的要求。但是它又需要這樣一個現實底座。
1)第一次出航骷髏金幣的詛咒
叛變者發現他們受到了寶藏中骷髏金幣的詛咒,變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而要解除詛咒則必須回到死亡島,歸還所有的骷髏金幣以及獻出第一個拿走金幣的船員比爾·特納的血,而伊麗莎白把威爾身上的金幣藏起來了。而另一邊,傑克所在的島竟然是走私酒販藏酒的地方,這樣一來他就被走私酒販子帶走,,發誓一定要奪回「黑珍珠號。
2)奪回「黑珍珠號
伊麗莎白意外落入海中,令巴博薩感知了金幣的方位,因此帶領「黑珍珠號」來到小鎮,他誤以為伊麗莎白是比爾·特納的後代,於是強行帶走了伊麗莎白和金幣,奔向死亡島想解除詛咒。此時與伊麗莎白暗生情愫的威爾,堅持要去救伊麗莎白。而傑克則藉此去找回自己的黑珍珠。
3)童話般圓滿結尾
最後詛咒解除了,傑克殺了巴博薩,卻被英國海軍抓住。在即將要被絞刑時,伊麗莎白和威爾救了他。傑克終於回到了「黑珍珠號」上,而伊麗莎白和威爾也有情人終成眷屬。

⑷ 《鋼琴家》電影賞析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75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60屆美國金球獎

55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課程主題:

價值理念:生命、愛、尊嚴

審美發展:藝術、歷史

教學手段:

影片分析——思考討論

課程目標:

1,通過影片了解《鋼琴家》的歷史背景,讓孩子對「生命」、「尊嚴」有深入的理解與熱愛;

2,探究影片的相關主題,提高對電影藝術的理解和鑒賞能力。

影片介紹:

影片根據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Wladyslaw Szpilman)的自傳體小說《死亡城市》改編。施皮爾曼是波蘭一家電台的鋼琴師。二戰即將爆發之時,他們全家被迫被趕進華沙的猶太區。在戰爭的顛沛流離中,家人和親戚最終被納粹殺害,而他本人也受盡種種羞辱和折磨,他僥幸得到一位朋友的幫助,暫時有了藏身之處。戰爭愈加猛烈,朋友不得不拋下他回老家尋得安全的住所養育兒女。此時史標曼惡病纏身,卻還要在搜捕中逃亡。在廢墟的閣樓上他遇見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要求下他彈奏了鋼琴曲。美妙的琴聲令德國軍官萌發了惻隱之心,暗中幫助鋼琴家直到蘇軍對波蘭的解放到來。

導演背景:

波蘭斯基出生在巴黎的猶太人家庭里,當時正值二戰爆發前夕,反猶狂潮盛行。波蘭斯基在早年間跟隨著父母舉家遷回波蘭,隨著二戰的爆發,納粹將猶太人趕進集中營。在波蘭猶太區遭到大清洗的時候,波蘭斯基的父親在天亮前將他叫醒。當時的他只有十歲,父親僥幸撿回了一條命,母親卻沒有能倖免於難,死於奧斯維辛集中營。 他把所有的真實遭遇都寫進了《鋼琴家》這部電影中。

教學重點:

分別從電影主題、故事結構、電影音樂等方面入手,學習解讀分析影片。

思考題:

亞歷山大·阿斯特呂克在《攝影機——自來水筆:新先鋒派的誕生》中寫道:「場面調度不再是展示或表現一場戲的手段,而是一種真正的寫作。電影作者用他的攝影機寫作,猶如文學家用他的筆寫作。」 你在影片中的那個片段,看到了導演用攝影機這只「筆」的寫作方式?如果是你,會怎麼「寫」這一段?

時間:2022年1月16日(周日)8:30--11:00

地點:待定

要求:20家成團

⑸ 《摔跤吧,爸爸》簡要的影視鑒賞

肯·丹西格曾說:「觀眾走進電影院想要的是五種不同的層次:首先是『一個好故事』,敘事清晰是一部受觀眾歡迎的電影所必需的;接著是『類型清晰准確』、『充滿儀式感的風格化』、『充沛的情感歷程』,最後是『峰迴路轉的情節』,這樣才能讓觀眾驚訝和突出記憶點。」在這幾點上,《摔跤吧!爸爸》這部影片都滿足了要求,電影在情節設置上幾乎布滿了沖突點,讓觀眾集中注意力,為了凸顯主題,影片運用了反襯的手法為主人公的摔跤夢增添了重重阻力。其敘事上緊湊不拖沓,有利於讓觀眾體會到故事的真實而產生共鳴。

這部影片採用線性的敘事結構,以父親想要女兒成為一名摔跤手為印度贏取世界金牌並最終獲得成功的故事為主要內容,看似從一開始便知道結尾,但其中設置的情節與沖突巧妙自然,具有真實性,引人入勝。影片從一開始便通過沖突引起開端和後來的情節。第一部分聚集在影片的前45分鍾。而這45分鍾又分為兩部分,第一小部分是前18分鍾,以人物背景、身份、希望和目標以及現實的困難、女兒打男孩作為主要內容,而女兒打男孩更是作為一個故事轉折點將劇情轉向下一個方向,重燃父親的希望。第二小部分是19-45分鍾,講述女兒在真正反抗之前被質疑、訓練遇到的困難等,以及在女兒前往他人婚禮現場時真正爆發反抗的情節。這一段主要表現女兒訓練的痛苦和父親與女兒之間的價值沖突。

首先是第一幕,第3分43秒,年輕時的主人公馬哈維爾在電視機前關注國際的摔跤比賽,並發出感嘆:如果印度的摔跤手在場的話表現也一定會好,只是國家投入太少,人才稀缺。接著黃衣大漢便作為一個製造沖突的人物開啟了與主人公的摔跤對決,引出馬哈維爾摔跤冠軍的身份和其對印度摔跤比賽事業的關心,接著便引出後來的一系列培養女兒作為摔跤手、女兒參賽的情節。而此時整個色調呈黃綠色,顯得氛圍十分陰沉。這種微微泛黃的畫面將帶領著觀眾走入上個時代,形成一種獨特的視覺記憶。基本上,這部影片的前半段都是以這種黃暗的色調為主,體現了當時摔跤手的資源匱乏、訓練環境惡劣以及主人公所在的村莊的貧窮,也從側面反映出主人公對國家摔跤事業的關注、為國家培養摔跤手的熱衷和決心、對摔跤夢的熱忱和嚮往。

對決開始前,電視機播放的摔跤比賽的主持人解說彷彿也成為了主人公與黃衣大漢對決的畫外音,「空氣中火葯味十足」,「一場惡戰即將開始」,同樣是焦灼的賽場和蓄勢待發的雙方,以一種微妙的巧合使得這兩者相得益彰、互相配合,令觀眾聚焦這場對決。

 

接著影片繼續製造沖突:夢想與現實的沖突。馬哈維爾雖然獲得了摔跤的全國冠軍,卻同時也是一個養家糊口的男人,他需要掙錢的工作去養育家人,馬哈維爾便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這也就引起了下一個沖突:子承父業而無子。主人公連續四個孩子都是女孩,這又給主人公提出了問題:放棄?還是堅持?影片大量地使用蒙太奇手法,以第三人的視角敘述馬哈維爾希望得到一個兒子卻又屢屢失敗的故事,隨著一系列片段的拼湊,馬哈維爾從肌肉健壯的摔跤手變成了一個固執略顯頹態的肥胖中年人。

馬哈維爾收起了當年的摔跤照片和金牌,加上鄰居生了男孩的嘲諷,馬哈維爾進入了無聲的悲傷之中。這一段的音樂悲壯而又洪亮,似乎映射著馬哈維爾內心的不甘卻又被現實所擊敗的痛苦,畫面黑暗而模糊,馬哈維爾陷入了道不清的情緒之中。影片中多次利用色調明度的變換表現人物內心。當父親回憶過往輝煌時,色調明亮溫暖,而再回憶起如今困境,畫面一轉變為昏暗的冷調,營造出壓抑痛苦的氛圍,表現人物內心活動的轉變。

下面又開始戲劇性的反轉,兩個女兒收到男生的欺負反而將男生打得落花流水,馬哈維爾彷彿找到了黑暗中的光,他看見了女兒的力量,想要訓練女兒成為摔跤手而完成自己的夢想。此時的背景音樂忽然高揚,有一種豁然開朗、撥雲見日的意味。

接下來從打人事件到父親對女兒開始魔鬼式訓練,再到堂哥也被父親拉入魔鬼式訓練、兩個女兒想要逃脫訓練,影片都使用了連續式蒙太奇手法來體現,減少了不必要的片段,用少量短暫的片段來體現整個事件的發展。還有使用蒙太奇手法的,是兩個女兒對抗父親失敗後,決定坦白不想再訓練,但都被父親駁回;以及後來父親剪掉了兩姐妹的長發——代表女的標志的情節、女兒痛哭流涕的鏡頭,父親也自省是不是做的不妥當,自己到底是不是個合格的父親。這些都通過連續式蒙太奇手法體現,將兩姐妹防抗失敗躍然於熒幕之上。但婚禮上的新娘的一席話讓兩個女兒得知,父親愛她們,是真正地把她們當成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一個做家務的工具或是家庭的負擔。故事便進入了下一個方向。

兩位女兒開始積極訓練,比父親起得更早,不需要催促,沒有反抗,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訓練之中。影片從這里開始,畫面的色彩變得明亮,背景音樂開始歡愉熱情而充滿希望,象徵著女兒和父親開始相互理解,共同為一個目標而努力,整個情節節奏激昂,具有勵志性和向上性。離開前往第一場摔跤比賽時的一幕,車子正好在整個畫面的黃金分割線處,周圍都是金黃的麥田,象徵著前途的光明和夢想之路的璀璨。

後來,大女兒吉塔參加了各類摔跤比賽,從一開始收到官方的質疑、沒有體育方面的資助到後來村莊上的人都以吉塔為豪,吉塔成為了標志性人物,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和稱贊。吉塔從小到大的比賽在影片中幾乎以很短暫的片段一筆帶過,運用拼接的手法,將各個比賽剪輯在一起,觀眾見證了吉塔的成長史,之後直接將長大後的吉塔、老年的馬哈維爾的形象呈現出來,加快故事節奏。這一段整個畫面以明亮的藍色色調呈現,背景音樂激昂似一種勝利者的凱旋之音,象徵著吉塔走向摔跤道路上的正軌,而父親的夢想也離實現更近一步。

之後吉塔和父親有了沖突,吉塔不服父親傳統的摔跤招式,雙方矛盾還未化解,吉塔便奔赴比賽。吉塔參加奧運會時,妹妹巴比塔在參加全國摔跤比賽,這兩個場面也運用了蒙太奇手法。影片將巴比塔和在家看吉塔比賽的父親之間來回剪輯:吉塔在比賽中節節敗退、巴比塔步步為營佔領上風,吉塔落敗、巴比塔獲得全國冠軍。如此的剪輯突出對比了兩個女兒在不同教育方式下的不同結局,一邊是父親的正確指引,一邊是自我鬆懈、自我墮落,這同時也是教育理念的對比,是每個人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更能引起觀眾共鳴。

吉塔屢次失敗,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馬哈維爾內心也十分煎熬,擔心大女兒仍然受到所謂的國家級教練的蒙蔽以及二女兒是否也會步大女兒的後塵。但一通電話便讓父女二人從此和解,相互理解鼓勵,整個片段只有一句「對不起爸爸」和女兒的抽泣,沒有其餘的台詞和動作,數秒的片段便道盡了父女二人各自的苦楚,無需多言,只能意會。色彩基調黯淡無光,背景音樂悲涼綿長,與此情此景相得益彰,表現父女二人的痛苦內心。

    在一切步入正軌之後,吉塔准備代表印度參加世界級摔跤比賽。然而馬哈維爾由於招惹了之前的國家級教練,被暗中設計帶入小黑屋,看不到吉塔的比賽。在這一幕中,吉塔的比賽令人熱血沸騰,背景音樂節奏性強並伴隨著觀眾的呼喊聲,色彩明亮悅目;父親在小黑屋中昏暗無助,只得焦急等待,並且背景並沒有配音樂。這兩幕的對比運用了蒙太奇手法,目的是讓吉塔徹底地獨立戰斗,不再依託父親,獲得一個真正的、自己的摔跤冠軍,父親的缺席暗示著女兒的最終獨立。父親退於次位,讓豐滿羽翼的女兒毫無顧忌地飛翔,打出屬於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成績,不再是之前只有在父親關注下才能獲勝的小鷹了。

在影片中,摔跤比賽的場面通常以「越軸」的手法拍攝,後期剪輯組接這些鏡頭,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現比賽過程。其目的是為了凸顯吉塔的艱辛和不易,也將比賽現場打造成一種「平面舞台」,讓觀眾產生一種心理貼近性,更能夠產生共鳴。

在摔跤比賽最終結束,吉塔以一個漂亮的背摔獲得了世界冠軍時,父親仍然在小黑屋中焦急等待,期望自己的女兒能獲得勝利。直到印度國歌在整個賽場響起時,父親才真正意識到女兒獲得世界冠軍,實現了自己和她共同的理想,頓時淚流滿面。這也是父親在這個片段中唯一有背景音樂的地方,體現了父親對女兒勝利的渴望和對國家的無比熱愛。

父親終於沖出小黑屋後,與女兒相見,無需多言,只有交換金牌的寥寥數幾的動作。這一動作先是女兒將金牌拿給父親,象徵著自己獲得了世界冠軍,為父親實現了理想,為祖國爭光;後來父親又將獎牌交還給女兒,象徵著女兒應得的榮耀,雖然自己付出了心血,但作為父親,最令他自豪的仍然是自己的女兒。這一幕也象徵著前代與後代的交接,父親將自己的心血完全傾注於女兒身上,意味著體育精神不滅,後繼有人。

這部影片不僅僅是一個運動員的勵志傳記,同時也將一種「反歧視」觀念植入了我們的腦海。女性也同樣可以在男性強勢的領域發光發彩,就像影片中父親對女兒所說的那樣:「得了金牌,你就會成為榜眼,你將不再孤單,無數女孩將和你聯合起來,反抗那些歧視女性的人,反抗只能做家務,反抗從小就被訂婚。你的對手不再是某個人,你是在和所有歧視女性的人戰斗!」影片的最後列出了影片拍攝的由來——真實存在的女性摔跤冠軍,為觀眾呈現了女性也能夠打出一片天的畫面,很好地鞏固升華了影片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