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流浪者的劇情簡介
印度上流社會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貢納特信奉的是這樣一種哲學:「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種以血緣關系來判斷一個人德行的謬論害了不少好人。法官拉貢納特根據「罪犯的兒子必定追隨其父」的荒謬理論,錯判強盜的兒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獄後被迫成了強盜,決心對法官進行報復,拉貢納特果然中計,趕走了懷孕的妻子,拉茲跟著母親在貧困中長大,扎卡又威脅引誘拉茲做了賊。拉茲在飽經流浪和偷竊生活後,遇上童年好友麗達,二人真摯相愛,拉茲痛恨自己的偷竊墮落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勞動謀生。但是,扎卡在繼續逼迫他,而當他面對親生父親時,父親的荒謬理論更使他前途無望……
《流浪者》是印度現代電影人的一部力作,創作背景是印度現代社會在廢除種姓制以後暗烙在人民身體的階級印記。片中主人公拉茲的母親懷著身孕,在一個雨夜裡被出身望族的丈夫踢到門外,只因腹內的孩子來歷有些可疑(母親曾在初孕時被一個名字叫扎卡的小偷劫持過)。母親再三哭訴自己的清白,可是沒有用,拉茲父親家族不能容忍自己家族名聲被人所辱。於是,拉茲和他母親成了犧牲品。拉茲和母親象狗一樣被趕出家門,開始他們一生的苦難生活。拉茲和母親住在貧民窟里相依為命,在學校里認識了美麗的同桌麗達,她不象別的同學一樣瞧不起窮苦的拉茲,經常把自己的好東西拿給拉茲吃,她喜歡拉茲的聰明善良,兩小無猜的他們成了好朋友。這時拉茲還不知道,她的養父,就是自己的親生父親。拉茲長大了,家庭的貧困使他不可避免地輟學。他的身邊再也沒有讀書聲,再也沒有美麗的麗達陪伴。他被流氓頭子扎卡收為弟子,教會一身高超的偷盜本領,拉茲還是不知道,扎卡選中他,是為了對他的父親實行報復,拉茲的父親是個法官,曾經對扎卡判過重刑,在法庭上法官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法官的兒子永遠是法官,賊的兒子永遠是賊」扎卡當年劫持拉茲的母親是這報復的第一步,他的目的是讓法官的兒子變成象他一樣萬惡不赦的賊。他成功了,拉茲成了賊,而且是手段高超的賊。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拉茲和麗達再度相逢,拉茲偷了麗達的錢包,翻看錢物時才發現他和麗達兒時的合影。他裝做見義勇為者,把錢包又還給麗達。這時的麗達,更加甜美可愛,並且已經是大學法律系學生,就要畢業了。拉茲對麗達表明身份,麗達看著眼前英俊的男人,想起兒時善良朴實的拉茲,心裡掀起漣漪。拉茲和麗達相愛了,一千次的月下相約,一千次地山盟海誓。當麗達在月光下唱起那首令人心醉的月亮之歌時,拉茲卻在自己的家裡犯下殺人重罪。強盜扎卡被警察追趕誤闖到拉茲家中,拉茲的母親認出這個人就是當年劫持過自己的扎卡,她怒不可遏地要去向警察告發,扎卡要殺掉拉茲的母親,這時,拉茲從外面回來,看到扎卡威脅自己的母親,一怒之下,手刃惡魔扎卡。法庭上拉茲的辯護律師是麗達,麗達為自己的愛人和正義在法庭上和自己的養父大法官唇槍舌劍,法官以一個出生在貧民窟里的人不會有高尚的人格為論點拒絕判拉茲自衛誤殺。當大法官再次祭起「法官的兒子永遠是法官賊的兒子永遠是賊」這句話時,拉茲的母親來到法庭,法庭上,拉茲母親告訴大法官,拉茲就是他的親生兒子,大法官心靈受到巨大撞擊,全場嘩然唏噓一片。最後的審判還沒有降臨,拉茲的父親良心發現,來看望兒子。宣判結果出來了,由於麗達的辯護,拉茲減輕刑罰判處3年監禁,麗達來探監,與拉茲互訴愛意,表示會等待拉茲,拉茲將母親的項鏈送給麗達作為信物,希望又在眼前,有情人終成眷屬。。。
B. 神劇到!10部高能的印度復仇神片~
討還血債:《討還血債》講述了一位少年耿嘎的故事。幼年時,他的父親因被舅舅殺害,母親被迫離家。耿嘎長大後,決心為父報仇,歷經艱辛,最終以血債血還的結局,展現了善惡終有報的真理。片中,耿嘎以其高大英俊的外表和堅定的意志,最終贏得了勝利。
烈火恩仇:印度經典復仇電影《烈火恩仇》講述了男主角沙卡被黑幫老大收養,卻受到不公正待遇。在被強迫結婚後,沙卡開始了復仇之路,以超越奧運全能選手的身手和堅韌的生命力,最終戰勝了惡勢力。影片中,沙卡的身手和生命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未知死亡:《未知死亡》是一部將愛情、喜劇、悲劇、暴力、恐怖、懸疑以及動作等多種元素完美融合的商業大片。影片講述了女主角卡爾帕謝蒂和男主角桑傑辛哈尼亞的愛情故事,以及男主角的復仇之路。影片中,男主角強壯的肌肉、前後成功的造型反差、童話式的浪漫愛情故事、復仇時的快感以及異域風情的歌舞,吸引了眾多觀眾。
血洗鱷魚仇:《血洗鱷魚仇》是一部關於復仇的經典老片,講述了一個印度婦女為了為自己的家人復仇的故事。影片以完美的結局,讓惡人受到懲罰,好人的冤情得以昭展,表達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對丑惡靈魂的厭惡。此片也是80年代印度較有影響的娛樂片之一。
我最醜陋的真相:《我最醜陋的真相》講述了一位頂級女模Diya與選美冠軍Lingesan相戀,並被商人陷害的故事。Lingesan之後如何向這些社會高層復仇的故事,影片展現了Lingesan的復仇之路,以及對社會不公平現象的批判。
功夫小蠅:《功夫小蠅》講述了一個被謀殺致死的男人重生為一隻家蠅,進而為他的慘死尋求報復的故事。電影特效下的蒼蠅成為主角,其肢體靈活動作流暢,電影中有許多精彩的越障、飛行等鏡頭,展現了印度電影的創意和趣味性。
幻影車神:魔盜激情:《幻影車神:魔盜激情》講述了一個在馬戲團長大的飛車高手,為了給被銀行家逼死的父親報仇,多次盜取大筆現金,最終引爆銀行大廈,使得黑心銀行家破產的故事。影片劇情緊湊,令人血脈僨張,是《幻影車神》系列最成功的作品。
奴里:《奴里》講述了美麗女孩奴里因被財主侵害而自殺,其未婚夫約瑟夫查明真相後為其復仇的故事。影片宣揚了忠貞不渝的愛情主題,主題歌旋律優美感情真摯,配上亮麗動人的舞姿,令人難忘。
復仇的火焰:《復仇的火焰》是一部西部題材的影片,警官塔古爾在執法時與強盜頭子格伯爾結怨,格伯爾越獄後殺了塔古兒一家。塔古爾找到了傑耶和維魯,邀請他們加入自己的復仇隊伍。影片中,傑耶漸漸愛上了善良的拉塔,與此同時,邪惡的格博爾綁架了維魯的戀人柏森娣。
無所不能:《無所不能》講述了盲人配音師羅漢與盲人女孩蘇普麗雅的愛情故事。影片圍繞男主羅漢展開,展現了一位盲人為了愛人而開啟的絕望復仇故事,同時也展示了弱勢群體遭遇的不公。
C. 印度經典電影《流浪者》
《流浪者》是一部經典的印度電影,公映後曾轟動一時,獲得了1953年戛納電影節大獎。《流浪者》是印度現代電影人的一部力作,創作背景是印度現代社會在廢除種姓制後暗烙在人民身體的階級印記。
主要劇情是:印度上流社會中很有名望的大法官拉貢納特,信奉這樣一種哲學:「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即以血緣關系來判斷一個人德行的謬論。法官拉貢納特根據「罪犯的兒子必定追隨其父」的荒謬理論,錯判強盜的兒子扎卡有罪,扎卡越獄後被迫成了強盜,決心通過擄走法官的妻子進行報復。拉貢納特果然中計,認為妻子腹內的孩子來歷有些可疑,並將妻子趕出家門,致使妻子在大街上生了拉茲。拉茲跟著母親在貧困中長大,扎卡又威脅引誘拉茲做了賊。拉茲在飽經流浪和偷竊生活後,重遇童年好友麗達,二人真摯相愛。拉茲痛恨自己的偷竊墮落生活,渴望以自己的勞動謀生。但是,扎卡繼續逼迫他,工廠辭退他,親生父親的荒謬理論更使他前途無望,所有的一切都使他絕望。最後,拉茲為救母親,殺死了強盜扎卡。當拉茲因企圖謀殺拉貢納特,父子出現在法庭上,麗達為拉茲辯護時,揭示了事情真相,法官的良心受到了譴責,法官荒謬的理論也不攻自破。
影片《流浪者》主要是通過插敘的方式,以法庭審判拉茲謀殺為開始和結束,拉茲的辯護律師麗達向世人講述了拉茲可憐的身世和坎坷的經歷。影片非常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拉茲擺脫罪惡的環境和據說是其父母遺傳下來的影響的過程,以及法官父親和為他所遺棄而成為流浪者的兒子之間尖銳的沖突,向世人證明了:人的性格和習慣是受客觀環境和主觀因素所影響的,並不是父母遺傳下來的;生活中的好的影響也是可以使一個所謂的潛在的罪犯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同時,影片還深刻地批判了「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一荒謬的「血統論」,辛辣地抨擊了當時印度社會的黑暗和等級制度,歌頌了純潔的愛情和人道主義。而且,事實上整個影片都是圍繞批判「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一謬論展開的。
影片中的人物刻畫比較突出,人物心理描寫很細致,能讓觀眾抓住影片中人物的特點,很好地引發觀眾的共鳴、激起觀眾的義憤。影片《流浪者》中刻畫了幾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有內心善良卻為生活所迫而做賊的拉茲,美麗高貴、忠於愛情、能言善辯的律師麗達,善良的母親里列,一生信奉「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卻到最後才醒悟的法官拉貢納特,可惡的強盜扎卡。再加上演員成功的表演,使得這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頓時出現在觀眾的腦海中,並停留了下來。其中,法官拉貢納特「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一定是賊」的謬論給人印象很深,讓人深感氣憤,最後對這一謬論淋漓盡致的批判也大快人心。
影片《流浪者》也有印度電影常有的特徵:關於愛情和苦難,而且很感人。一個被所謂「上流社會」家庭所遺棄的男孩子的命運,博得了觀眾無限的激動與同情。拉茲的生活本來可以很幸福,拉茲的命運本來可以很順利。但是,由於他的父親信奉「賊的兒子一定是賊」的謬論,將扎卡判成罪人、逼成強盜,使得扎卡為報復他父親而綁架了他母親,最終也改變他和他母親的命運,使得他們陷於貧困。當拉茲重遇童年好友麗達,並與麗達真摯相愛時,本來觀眾是高興的。然而,又是他固執的父親,使得他的幸福落空了,並面臨著被判死刑。雖然如此,麗達還是不離不棄,並為他辯護,也使得他父親醒悟了。拉茲和他母親的遭遇使觀眾流出了同情的眼淚,那麼拉茲和麗達的愛情則使觀眾倍感安慰和真心祝福。
影片《流浪者》還一個很大的特徵——很多印度民間歌舞,也正是這一特徵讓它被很多觀眾記住了,給人的印象是:印度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國度。影片《流浪者》的成功與它成功的配樂是分不開的,音樂能夠很好地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渲染烘托氣氛、表現畫面難以表達的意思、為故事的發展做鋪墊,還能感染觀眾的情緒、引起觀眾的共鳴。
例如:影片開始時,在法庭上,拉貢納特和麗達的出場,都配有強烈而緊張的音樂,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並將他倆聯系起來;當麗達和拉茲相認之後,麗達的歌舞和音樂給人非常愉悅的感覺,表現了麗達的喜悅和高興;還有麗達和拉茲在沙灘約會時的歌曲和音樂,很好的表現了人物當時的心情;還有麗達生日宴會上的歌舞,很有感染力;等等。影片《流浪者》中的音樂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歡快的音樂能感染觀眾的情緒,讓觀眾也沉浸其中並有隨著音樂起舞的沖動;同樣,那悲傷地音樂也使觀眾為劇中人物傷心、感嘆。
雖然,影片《流浪者》是一部反映印度社會黑暗面的老電影,但是在今天也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時刻提醒著我們不要為陳舊的觀念所束縛,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影片《流浪者》中的故事嚴謹、插曲動聽、製作質朴、影像親切,在內容和拍攝上都比較好,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老電影。
「流浪者」是由拉茲·卡普爾1951年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影片。拉茲·卡普爾扮演男主人公拉茲,他的父親印度著名演員普里特維在片中扮演拉茲的父親—法官拉貢納特,拉茲·卡普爾的三弟薩西也參加了演出,扮演童年時代的拉茲,當時他才9歲。女主角麗達則由印度最著名女星納爾吉司·杜特扮演。該片堪稱印度影片經典之作。
《流浪者》(Awara)
編導: 拉茲·卡普爾
主演 :拉茲·卡普爾,納爾吉司·杜特,普里·特維拉茲
上映 :1955年中國上映
譯制 :長春電影譯制廠
配音:
小拉茲:蘇庭石
小麗達:張桂蘭
拉茲:從連文
麗達:向雋殊
拉貢納特:白景晟
D. 《誤殺1》結局是什麼
結局是李維傑最終選擇自首。
《誤殺》原版是一部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講述的是一個父親為了成為兇手的母親和女兒,和檢察官和警察局鬥智斗勇後順利脫罪的懸疑電影。因為被殺害的檢查局的兒子涉及到當時印度的一些教育和制度問題,一經上映就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印度版的結局最後男主是成功騙過眾人,逃脫了法律的制裁,但在中國版中,肖央飾演的父親卻在最後關頭自首了。
電影彩蛋
電影《誤殺》還在影片之後拍攝了彩蛋,彩蛋的結尾和電影的開頭相呼應,男主角成功越獄,卻被警察局長設局,最後以同樣手法,困死在棺材裡,為兒子報了仇。
這個結局雖然灰暗,但似乎是更說得通的一種解釋,即便很多影迷會不喜歡這樣虐心的劇情,但根據劇情的發展來看,這似乎是最合情理的。
E. 印度八十年代的老電影~
暈,不是《流浪者》那就是巴基斯坦電影《人世間》。因為巴基斯坦人的穿著和印度人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