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一部講述1979年美越戰爭時期的電影 嗯 我知道有不少~拜託幫幫忙啦
是《全金屬外殼》,斯坦利 庫布里克1987年導演的,或叫《烈血焚城》,影片結尾時有越南女兵在廢墟里伏擊美軍的情節。
這樣的電影還是很多的,一下可能不能說完,有待補充!
拯救大兵瑞恩--戰爭真的很殘酷!
勇者行動--最接近真實的一部特種兵電影!
兵臨城下--二戰期間,兩名頂級狙擊手的較量!
黑鷹墜落--這個不用多說了吧···
魔鬼女大兵--講述一個女兵在特種部隊訓練營的真實寫照!
太陽之淚--被譽為「一部真正的男人像個男人的影片」神秘的海豹突擊隊前往奈及利亞的叢林執行營救任務!
突襲--本片講述了一支特警部隊和一幫躲在15層高樓的毒販之間的一場攻堅戰!
幽靈行動阿爾法--這是一部短片,只有20分鍾,但是相信我,它會讓你欲罷不能!
颶風營救--一名退休的老特工,如何利用每一絲信息找到被綁架的女兒!
特工紹特--安吉麗娜朱莉主演,女特工哦!
就先暫時介紹這些,排名不分先後,都是經典,望採納哦!
Ⅲ 女兵連殺豬追著豬跑,求劇名
呵呵,這個片子本人N年前看過,介紹如下: 《老無所依》是一部2007年美國電影,由著名導演組合科恩兄弟編劇和執導,改編自科馬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同名小說。劇情描述在1980年代的德州西部,因為邪惡入侵了平靜城鎮,導致一場貓捉老鼠的五人追逐。是一部全新風格時裝西部電影。《老無所依》獲得相當高度的評價,獲得4項奧斯卡金像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改編劇本、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導演。同時也獲得3項英國影藝學院獎,兩項金球獎。此片在香港由洲立影片發行(香港)有限公司發行。 中文名 老無所依 外文名 No Country for Old Men 其它譯名 險路勿近、二百萬奪命奇案 出品公司 派拉蒙 製片地區 美國 導 演 喬爾·科恩、伊桑·科恩 編 劇 科恩兄弟 / 考麥克·麥卡錫 類 型 驚悚,冒險,犯罪,劇情 主 演 湯米·李·瓊斯,哈維爾·巴登,喬什·布洛林 片 長 122分鍾 上映時間 2007年11月21日 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色 彩 彩色 美國西部新墨西哥州,老牛仔Moss(Josh Brolin 飾)在獵殺羚羊時偶然發現幾具屍體,一個深受重傷即將渴死的人,一車廂海洛因和高達200萬的現金——很明顯,這是黑幫火拚同歸於盡的結果。Moss決定將現金占為己有,以此改變自己的生活。可能是出於仁慈在向妻子卡拉·吉恩(凱莉·麥克唐納飾)告別後Moss深夜提著一桶水又回到了交易地點,不想卻因此惹禍上身,陷入了逃亡的險境。冷血殺手安東·奇古爾(哈維爾·巴登飾)、老警長埃德·貝爾(湯米·李·瓊斯飾)、墨西哥人都在找尋他的蹤跡…… 演員表 Sheriff Ed Tom Bell 湯米·李·瓊斯Tommy Lee Jones ---- ---- Anton Chigurh 哈維爾·巴登Javier Bardem ---- ---- Llewelyn Moss 喬什·布洛林Josh Brolin ---- ---- Carson Wells 伍迪·哈里森Woody Harrelson ---- ---- Carla Jean Moss 凱莉·麥克唐納Kelly Macdonald ---- ---- Deputy Wendell 加瑞特·迪拉胡特Garret Dillahunt ---- ---- Loretta Bell 泰絲·哈珀Tess Harper ---- ---- Ellis 巴里·柯賓Barry Corbin ---- ---- Man who hires Wells 斯蒂芬·魯特Stephen Root ---- ---- Sheriff Roscoe Giddens Rodger Boyce ---- ---- Carla Jean's Mother 貝絲·格蘭特Beth Grant ---- ---- Poolside Woman Ana Reeder ---- ---- Sheriff Bell's Secretary Kit Gwin ---- ---- Strangled Deputy Zack Hopkins ---- ---- Man in Ford Chip Love ---- ---- 'Agua' Man Eardo Antonio Garcia ---- ---- Gas Station Proprietor Gene Jones ---- ---- 'Managerial' Victim #1 Myk Watford ---- ---- 精彩影評 導演用了大半的時間講述獵人和殺人魔的周旋,獵人一如傳統西部片里有勇有謀有性格的牛仔,殺人魔則冷酷精明而無處不在,如果在數次交鋒後,道高一尺磨高一丈,在最後一分鍾牛仔險中求勝,半死不活渾身染血的回到妻子身邊,這會是一個經典的西部片。僅僅憑導演對鏡頭和敘事的掌控:拘留室內殺人魔勒死[ 全文 ] —— 豆瓣中國 | 2008-02-24 如果牛仔與殺人魔想實打實的交鋒的話,兩人實力半斤八兩,但是牛仔其實輸在人性上,他要錢,要保護妻子,所以殺人魔能威脅控制他。反觀殺人魔,他沒有人性,連「惡」的人性也沒有,不貪財不好色,甚至沒有萬能的弗洛伊德式的童年創傷性經驗,沒感情有原則,原則就是殺人,有著上帝一樣天然的不可抗拒不 —— 豆瓣中國 | 2010-02-22 人為財死。就這還奧斯卡最佳影片呢,不知道是評委口味怪還是我口味怪。 「這個世界,生活,人本身,都是荒誕的。不要白費心智去猜,去理論,因為無可猜,無可理論。事情並不一定要因為一個理由而發生,發生之後並不一定要達到什麼目的。」 —— 豆瓣中國 | 2010-03-08 影片賞析 影片的結局有點出乎意料,也給了觀眾一個具有挑釁意味的深思,《老無所依》的背景是已演變為可容納更多暴力和無視法律的現代美國。賈維爾·巴登用一種狼狽的方式逃脫了湯米李·瓊斯的追捕,在一個完全墮落的世界裡,暴力的元兇至始至終都逍遙法外,黑色氣息從來就是科恩兄弟的拿手絕活,一種殘忍的幽默,絕望也能變成笑聲。 科恩兄弟的作品在《保齡球綁架案》之後明顯減少了血腥和暴力,變得更加輕巧調侃,《逃獄三王》,《真情假愛》和《師奶殺手》都是在巧合與智慧中周旋。《冰血暴》和《保齡》里中國還有一些推理片的影子,而給觀眾更多印象的則是影片中賦予的冷酷和諷刺。幸好,這次科恩兄弟又回歸到了早期的路子上,在恐懼中尋找一種靈感,用暴力來解決所有的懸念。 從斯蒂芬·布塞米到喬治·克魯尼,再到賈維爾.巴登,科恩的男主角不斷在正常和變態之間搖擺,這次就把曾經『深海長眠』的西班牙人變成了一個惡魔,一個毫無理由的冷酷殺人狂。巴登演活了這種從里到外透出的死亡氣息的人物,或者用他自己的話說:「一看就知道他是瘋的,但又算正常,看上去動作很少,有點像『終結者』,但是帶著一顆破碎靈魂的終結者。」 這個有著一頭可笑發型的殺手奇古爾,從一出場就是殺戮:最殘忍的手法勒死警員,拎著充氣瓶一路殺下來,警察偵探店員路人甲幾乎一個都不放過,直到最後自己受重傷逃走,所遇到的男女老幼中,只有一個雜貨店老闆和騎車男孩逃過了毒手(外加一隻烏鴉)。當他極具憤怒要大開殺戒時,只有一個細微的動作能夠透視其內心:把頭扭到一邊,誰也不看。殺與不殺並不是因為仇恨和錢財,而全憑奇古爾無從窺視的內心。毫無道理的殺戮和暴力,更難對抗,也更難追蹤,幾無規律可循,只是加深了殺手的恐怖背影。以至於本來在片中鼎足而立的警官(湯米.李.瓊斯),第一次面對連環謀殺案束手無策,只能倚老賣老的說說冷笑話,成了旁白者,標題里的『Old man』。 《老無所依》雖然是改編馬克·麥卡錫的同名小說,不再是科恩兄弟的原創,但其風格和線索實在是對了兩兄弟的胃口。就和他們的前作《冰血暴》,《保齡球綁架案》一樣,所有的情節都是圍繞著一箱子錢展開。最精彩的段落無疑是小旅館里追蹤槍戰的一幕。在這場戲中,場景,聲效和鏡頭感很容易讓觀眾聯想到《伯頓·芬克》,同樣是走廊內外的反復剪輯,利用聲音來學校整個舞台前後空間,用一種智慧窮盡的恐懼感把氣氛推向高潮,隨著一聲槍響而爆發出來,再跳到另一個追殺場景里。 面對暴力絕對優勢,對決成了一面倒的場面,無論是警察,偵探,還是女朋友,路人甲,在巴登面前小有出場都只有倒斃的命。只有喬什布洛林扮演的莫斯竭盡全力的與之周旋,絞盡腦汁最終還是死於意外。莫斯只是一個想發橫財的普通人,而奇古爾則是揮之不去的『死神』,他的出現伴隨著一種壓抑和審判。科恩兄弟在氣氛的渲染,音效的誇張上爐火純青,巴登的每一個動作都像是一次沸點。莫斯第一次的貪心,搭上了所有人的性命,想回頭都只剩絕望,正應了那句老話「不義之財不可取」。 《老無所依》的超凡之處,正在於它細致拿捏了一種內斂的張力,這是科恩兄弟大師級的手筆。普通導演通常會把一個故事講得酣暢淋漓,恨不得把所有的細節暗示都掛出來讓你看得一清二楚,讓你一次爽翻!但《老無所依》卻沒有,相反它做得很克制,很隱忍,只是點到為止,再不多說。其實「放」誰都會,「收」才是大境界。所以,你會發現科恩兄弟在這部片子里運用了大量的隱喻,甚至是直接的大段省略,而這些內在的學校,隱藏著的劇情,非得你自己悟出來,挖出來,才能體味到其間的妙處。 比如,用同樣的對著電視機喝牛奶的鏡頭,隱喻殺手與老警察之間的微妙學校,其實正像是硬幣的正反兩個面,你中有我年輕時的影子,以此更能表現出,老警察感慨後生可畏,老無所依的那種蒼涼感。再比如,牛仔的突然斃命並非殺手所為,而是被一夥墨西哥人所殺,除了死在泳池中的女人、以及牛仔之外,倒在門口的傢伙正是給老婦人提過箱子的那個墨西哥人。而這樣也能解釋為什麼殺手會重新出現在案發現場,因為他要取走那箱錢,而且也只有他知道牛仔的藏錢方式,所以才發生了與老警察幾乎撞見,而又從窗戶逃走的場面。 黑色幽默總是在人生的轉折點上立次存照,幾秒間就在生死之間走了一遭,科恩兄弟依然在用『對未來的不可知』來證明世界的殘酷。影片中的諷刺也有點宿命性,命運違背了觀影經驗,選擇了巴登。在車禍之後,重傷的殺手依然可以逃離警察的追捕。雖然逃的狼狽,很有些角色對換的喜劇效果,但也寓意著暴力才是美國唯一的生存方式。 《老無所依》的結局 遼闊,只有天空下寂靜大地上看不到盡頭的公路;荒蕪,灼熱的陽光下枯黃的植物在微風中晃動;寂靜,遙遠的邊陲只有黑雲下奔跑的麋鹿,這是德州和墨西哥邊境特有的景象,這里有著最長的高速公路、黑暗夜空中最明亮的星星,是人口最稀少的地區。 當年輕的警長押著囚犯正在興致勃勃地自言自語時,死亡已在他毫無戒備的自信中向他靠近,他本該意識到,他身後是個殺人魔王,他一個人的掙扎和叫喊在巨大的曠野里,無人回應。 這是電影《老無所依》一開始十幾分鍾為我們展現的場景,立刻將我們帶入西部這樣一個連鳥都會感覺寂寞的荒野中,在大自然的浩瀚中將人的那點自信徹底剝離,特別是獨自走在那無垠的曠野中,每邁一步都顯得如此艱難,帶起的沙土隨風揚起,灼熱、乾燥、空氣凝固、一片死寂,這沉靜淹沒了一切,消弱了法力,我們隨著牛仔摩斯的視線和腳步靜靜地走遍了剛剛發生槍戰毒品交易現場,那場面是慘烈的,但死亡意味著沉寂,甚至連狗都不放過的場面一定是異常激烈戰斗,只有一個司機用盡最後一點力氣向摩斯求救:「水」,摩斯冷靜地搜遍現場憑借多年牛仔的經驗「要是你停下來,看著你的回頭路,你將會射中我,但是如果你停下,你就會在陰暗處」拎走一箱錢,從此開始了最終沒逃過一劫的追殺。 影片沒有想像中的暴力,但卻通過冷血殺手齊格的殺人武器高壓槍首先震撼了觀眾的眼球,也迷惑了那一個個死在高壓槍下的每一個人;信號接收器看似很小其實也是個殺人武器,當紅燈越閃越快時,也就是另一個人死亡的時刻。 殺手齊格:被請來尋找被摩斯拿走的貨款,卻背叛僱主的人,他讓我們見證了什麼是冷血殺手,特別是他瞪著透著凶光的雙眼從嗓子眼裡發出這句沉悶但又不容遲疑的:「猜吧,這是我所能做到的最慈善的一步了」 一出口,那些無辜的人只有疑惑片刻的機會,而後一分鍾就命喪黃泉了,他從不手軟,手段不僅高超而且智慧超群,正向警長湯姆描述的那樣:「我覺得他不象瘋子,他更象幽靈,他殺了旅館服務員、隔天後又回到老鷹旅館殺了一名退休的上校,案發後還能現場閑庭信步,這是誰能做的出來,誰又能斗得過他呢?」 當不見了一大筆錢的一方派出殺手卡爾森(伍迪哈里森)刺殺他時,還以為會有一場激戰,可是沒有,當卡爾森回到旅館等待他的同樣是那桿高壓槍,而且這一次更殘酷,面對面,齊格:「你不知道接下來要發生什麼,你就認命吧,這樣你更有尊嚴」,當卡爾森的一句:「去死吧你」,自己就倒下了。 卡爾森曾經對摩斯說:「即使你把錢還給了他,他還是照樣殺你,因為你給他添麻煩了,他是個怪人或者說他有自己的一套原則,至於金錢和毒品以至於一切事物之上的原則,他不像你,也不像我」,他說對了,卡爾森是為錢所以他先走了。 牛仔摩斯:象所有西部片一樣,這里是男人的世界,「他如狂風般到來,卻像微風般消失,他必須做他應該做的事」,這里,沒有過去西部英雄式的硬漢,卻有著同樣荒蠻的西部伴隨平淡的生活,牛仔摩斯就是這樣一個人,沒有太多的奢望,過著再普通不過的生活,所以當他拎起那錢箱時,甚至都沒有一點猶豫,然而他是善良的,如果不是他良心譴責半夜拿起一瓶水「去彌補一件愚蠢到家的事」而返回槍殺現場,但回來之後卻又被來找貨款的人發現,而決定逃亡,或許他的結果是等著史格用信號發射裝置直接找上門來,而正是這善良讓他輸給了史格,當史格站在門外時,摩斯仍心存疑慮,沒有對門開槍,不想殺死對方,只希望逃跑或不被發現; 警官湯姆,也許在這荒蠻的西部呆的太久了,看到歲月刻在他臉上痕跡和那一臉的疲憊,就感覺他不是齊格的對手了,他總是比齊格晚到一步,只能看著整個事件不可控地發展下去,當阻止不了齊格轉而極力挽救摩斯的努力徹底失敗時,他沮喪到極點,當他看望父親老戰友的時候看著窗外無邊無際荒野說到:「我覺得力不從心了,我總是在想,等我在老一點,總有一天上帝會眷顧我,但是它沒有」 片中的追殺源於那一箱錢和毒品,也暗示了人類貪婪本性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摩斯在向妻子卡拉告別的時候說:「如果我回不來,告訴媽媽我愛她」,卡拉一臉困惑地說「你媽媽已經死了」,摩斯看似幽默地說「那我自己告訴她」,其實是在暗喻摩斯踏上了一條不歸路;從摩斯返回槍戰現場開始的追殺,在游過格蘭河捂著受傷的肩膀坐在高高的岩石旁,他已經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麼了,摩斯這一路都在與死亡搏鬥,影片展現了這一過程,當齊格看著信號接收器追殺到旅館時,兩人在黑暗中門里門外的僵持,那就是生與死的對峙。 有兩個場景令人記憶猶新:當摩斯受傷半夜獨自走在大街上,迎面過來三個年輕人,摩斯用500美元換其中一個人的外套,還要他手裡的啤酒,其中一個問道:「你給中國錢?」而另一個人說:「給他」;影片結尾時,齊格從卡拉家裡出來,遇到了車禍,兩個騎車的男孩被他斷胳膊上的骨頭嚇壞了,當齊格用一百美元換他的襯衫時,其中一個男孩說:「先生,我給你我的襯衫,助人是我的本分,你給的錢實在太多了」,而當齊格走了之後,另外一個男孩要平分這一百美元,因為這「不光是一件襯衫的事」。 人的內在品質只有在關鍵時刻才會有所體現,那個為一瓶啤酒、一件襯衫都要爭的人,誰能相信他們將來不會象摩斯一樣因為錢而踏上逃亡之路呢? 其實,影片中唯有被忽略的人是摩斯的妻子卡拉,在幾個人物中,只有卡拉是完美的,她是沃爾瑪的職員,從未嫌棄過摩斯的平庸,和他過著平淡但和諧的生活,她愛媽媽,愛摩斯,摩斯在她心中是高大的,當湯姆警官找她時,她對摩斯充滿了信心:「他也一樣,他很固執,他能把一切擺平」,但得知摩斯的死訊,她獨自承擔母親去世的悲痛,當她剛剛埋葬了母親回到家裡,一進門,她就看到了那個殺人魔王,雖然她從未見過他,她說:「我一進來看見你就知道你是個瘋子,我很清楚等待我的會是什麼。你根本沒有理由傷害我。」 齊格:「猜吧。」 卡拉:「不!」 齊格:「你丈夫本來可以救你,可他沒有,他利用你去救他自己。」 卡拉:「我很清楚等待我的是什麼,我不會猜得,硬幣決定不了什麼,能做決定的是你。」 她是唯一對殺人魔王說不的人,她貧窮,可她懂得真正的愛;她平凡,可她勇敢;只有她面對槍口面無恐懼。 史格(殺手)最後被撞的車禍說明什麼呢? 很顯然,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情節,傳遞了電影里一直在表達的一個信息,世界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控制,就像那個硬幣一樣.因為摩絲想到去送水,緊接著又被墨西哥人發現。而逃亡才僥幸躲過了史格直接用信號發射裝置找上門來,史格和貝爾喝牛奶的地方,鏡頭一直在拍被風吹動的窗簾,風,一直是作為一種看不到,摸不著的力量,代表了我們每個人的命運。 史格代表的是世界上邪惡的,貪婪的,不好的力量,他們和所有人一樣也會被命運之手戲弄,莫名其妙就出來車禍,可是精彩地在於他還是逃脫了,怎麼逃的?用錢買來的,被收買的小孩甚至馬上開始因為分贓不均開始吵架,這不就是我們的現實嗎? 影片最感人的一幕: 邊境檢查站人員看到摩斯穿著病服問道:「回答我幾個問題:你認為誰能穿過這道門進入美利堅合眾國?你是越南大兵嗎?哪個部隊的?」 摩斯:「第十二步兵團,於66年8月7號至68年7月2號期間服役。」 邊境檢查站:「讓他過去,他需要去商店看看。」 這是兩個曾經在越南同樣灼熱空氣下並肩作戰而幸運返回家園的戰友,從那熱帶叢林里走出來的就是同一戰壕的兄弟,同為越戰老兵,一個恪盡職守,一個偶然走過那個場面卻拐進了通向死亡的胡同。 影片結尾,湯姆和妻子早餐桌聊天,此時湯姆已退休,他再也不用挎著槍去冒生命危險了,他只想和妻子過田園般的生活, 妻子:「你現在有時間做夢了。」 湯姆:「都是些政務,夢見兩次父親,比他還老上20歲,換言之,他是個年輕小夥子,第二個夢好像我倆都回到了過去,我騎在馬背上,在夜裡穿山而過,山間的小道,天很冷,地上還有積雪,他超到了我前面不停地趕路,一句話也沒說,一直在我前面,他身上裹著毯子,低著頭,當他與我擦肩而過時,我看到他舉著火把,我可以從火光中看到火把,然後在夢中,我恍然大悟,他是要走在我的前方,在黑暗與寒冷中,亮起一絲火光,這樣,我就知道無論我何時抵達,他都會在那裡等我。」 《老無所依》帶給我們深深的思考,從影片開始那個年輕警長被扣住脖子後就再也沒有起來到湯姆對父親的老戰友說「槍擊你的那個老傢伙在監獄死了,如果他被放了,你會怎樣?」「安哥拉?我不知道,也許什麼也不做,沒什麼意義,你試圖追回被奪走的事物所耗費的時間,只會讓你失掉更多的現在。」 湯姆的邁克叔叔:「他在自家門口被擊中了,七八個人沖進來,期間他一直想要拿起那把獵槍,他們就坐在馬上眼睜睜地看著他死去,該來的總是要來,它們不會等著你。」 和以往的西部片不同,這里不但沒有浪漫傳奇英雄故事,也沒有騎馬飛奔腰間挎著槍的牛仔,畢竟年代不同了,現代社會人與人的較量不會因為你是警察手中握著槍就能代表正義了,在這里我們更多地看到的是暴力正在以更隱秘更極端從而帶有突發性的殘酷,特別是當你自言自語地表述自己功績時,有一隻手正在伸向你,以此暗喻在恐怖活動日益猖獗的現在,不知何時不知何地爆炸就會發生,而我們在為那些瞬間失去的生命悲傷時又顯得那麼地無能為力;本以為哈里森扮演的殺手卡爾森與齊格之間會有一場激戰,然而它簡單到只看到地下緩慢地流淌的血;當摩斯說我已為他設計好了一切時,甚至以為在某一時刻,齊格會先倒下,特別是湯姆那總是慢一拍的腳步最終使他每天坐在家裡喝茶的結局,還對妻子講了很長的關於內心一直渴望得到父親的庇護的夢,很失落,這不是我期待的結局,但卻是老無所依的結局。 影片以隱蔽的手法將觀眾從一開始就被調動起來的情緒和暗中期待的慘烈甚至如幽靈般潛伏在齊格身上同他一同踏上那條無盡的追殺之路,而我們只看到了結果,除了幾個無辜者死亡的暴力場面,被派出暗殺齊格的卡爾森和摩斯,一個本該更危險的殺手和一個越戰老兵,就那麼輕易地倒下了,讓我們感覺如同被拋到荒野,瞪著恐懼的雙眼等待死亡一步步逼近。 盡管影片的故事是80年代初的西部,在領略了西部的荒蠻、無邊無際的遼闊之後,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其實也像電影里的景象一樣,全球化淡化了國家的界限,每個角落都有像湯姆那樣的警察在年老力衰時無奈地、心有不甘地躲在被遺棄或自我放棄的角落裡獨自悲哀;這個世界如果你不夠堅強就會被一生的平庸折磨致死,至少摩斯在被追殺的路上勇敢地拿起槍,死的還算壯烈;還有類似齊格的強者們,終將在戰場、商場、職場上在輝煌漸漸暗淡時象齊格一樣帶著一身的傷痛悄悄離開,老無所依,這是每個人結局,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 這部影片是奧斯卡歷史上難得的優秀影片,它無處不在考驗著觀眾對細節的觀查能力和對情節的推理能力。從國外的影評來看,影片中被發現的穿幫極少,而且大多無關緊要。從故事情節上看,整部影片邏輯縝密,合理性很強,而且具有非常豐富深遠的寓意。關於這部影片的寓意,很多影評中都有討論,觀眾也有自己的理解。 影片評價 一句話評論 影片像極了科恩兄弟多年前的創作風格,演員的發揮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卻又不會蓋過故事本身,畫面則顯得有點粗糙而且極不友善,不過倒是很貼合主題。 ——IGN 通過畫面,科恩兄弟在無情地擠壓著觀眾的心理承受能力,甚至在逼著人們面對這種黑暗的情感深淵。 ——《滾石》 《老婦殺手》之後,科恩兄弟總算是找對了道路,並通過這部影片,意外地找回了《血迷宮》時期的自己。 ——《傾向性雜志》 《綜藝》評《老無所依》:科恩兄弟最棒的作品 影片《老無所依》給人的感受,有如開弓前的鐵矢,噴薄前的火山,張力驚人;綿綿的憂傷和深刻的人文反思細密地編織在扣人心弦的情節中,配以勁道十足的黑色幽默,實在是文學和電影藝術的又一次完美握手。這是導演科恩兄弟迄今為止最棒的一部電影,一部血腥、沉重但是經典的作品,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它將擁有震天喝彩和狂飆的票房成績 影片的背景設定在1980年,其實故事很老套:一次毒品交易,巨額金錢,有人席捲不義之財溜之大吉,黑道眾人喋血追殺。原著用德州方言寫就,描繪了一幅令人過目難忘的美國西部畫卷。這片土地上的新興暴力力量讓他們19世紀黑道前輩的傳說相形見絀。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會牢牢盯住電影屏幕,無暇旁顧,或許會因不敢看下去而轉開視線。熟知原著的觀眾更會對科恩兄弟的編劇和導演才華感到驚奇:本來沉鬱蒼重的小說竟然能被改編得處處閃現天才機智和黑色幽默的光芒,而原著體現的深切人文關懷卻一點都沒被犧牲。賈維爾·巴爾登(Javier Bardem)的表演活靈活現,塑造了一個個性鮮明的黑道人物齊格(Chigurh),這類形象在近年來的屏幕上已經很少看到。冷血的齊格初看簡直是幽默的絕緣體,他向人問路或是殺人時都是同樣一副波瀾不興的腔調。但科恩兄弟正是藉此來表現體現在這一角色中的黑色幽默。而瓊斯的演技更是沒話說,麥卡錫小說的人物簡直就是用他做的原型。他在片中扮演一位傲骨錚錚的老治安官,對現實非常失望,演繹得非常出色。 這里補充一下,撿到200萬美元的盧埃林,回家後良心發現,輾轉難眠,決定回去送水給卡車上那位失血過多,一直在向他要水的傷者,結果碰上了守在那裡的黑道人馬,從此在劫難逃。裝錢箱子里的跟蹤器也成了故事繼續延續下去的道具,雖然他發現並且甩掉了跟蹤,不過,九死一生,生命力頑強的盧埃林,突然死在與劇情無關的街頭暴徒手中,彷彿是一場上帝玩笑導致的命運。 很建議提問者看看這部電影 個人認為情節很有意
Ⅳ 請問關於戰爭的大片 越多越好 會有追加分 謝啦
戰爭電影
一、《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
該片表面上在講越戰,但在所有著名的戰爭片中,它可備兆能是「升華」程度最高的一部。它可以套用於任何戰爭,甚至廣而言之說它表現任何人生經歷都不為過。影片雖然不乏對戰爭的正面描寫,但它的精髓是刻畫人性中的黑暗,難怪它不是以越戰記錄為藍本,而是改編自英國小說家康拉德的經典名著《黑暗之心》。
影片講述一個瘋狂的美國軍官在柬仿尺租埔寨叢林中建築恐怖王國的故事,馬龍·白蘭度扮演的這名軍官鏡頭不多,台詞和處理均很「虛幻」,彷彿是一種力量,而不是某個人;若再「虛幻」下去,那就要變成《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大家長了。
本片是電影大師科波拉的戰爭史詩片,是他對於戰爭暴力造成人性異化的一種反思。影片巧妙地將現實主義的題材和象徵意義融合在一起,以一名戰士沿河尋找白蘭度的旅程為線索,展開了一種近乎荒誕的「實況記錄」。影片具有一種「大歌劇困此」般的風格,誇張而華美,帶有強烈的表現主義色彩。在飛機上播放瓦格納《女武神》主題音樂的轟炸場面是這種風格的集中體現,也是本片的經典場景之一。
2001年夏,科波拉推出該片的新版本,比原來的版本多了將近一個鍾頭。
二、《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該片中有一個重復出現的細節頗耐人尋味:士兵們把犧牲了的戰友留下的家信重新抄寫一遍,而不讓他的家人看到血跡斑斑的原件。此舉的動機無可指責,但細細想一下,您不覺得原件更珍貴嗎?傳統的二戰片好比是這重新謄寫的家書,已經抹去了血跡和彈孔;而本片給我們看的是原件,因此我們震驚、顫抖,因為我們早已習慣了通過濾鏡觀察戰爭。
當代頭號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在此不僅建立了又一座藝術豐碑,而且奇跡般地將一向無法協調的思想傾向和戲劇元素加以融合。他並沒有貶低二戰的正義性,但他提出了個人生命價值的命題,並在影片中直接討論;他打破常規在片頭大段描寫諾曼底登陸,但人物的塑造並沒有因此被削弱;他的戰爭戲跟非戰爭戲涇渭分明,但影片的整體感非常好。他那超凡的敘事能力為觀眾提供了見「樹」又見「林」的戰爭場面。
這是一部肯定二戰、又宣揚反戰的作品,是一部赤裸裸表現極端暴力、但從骨子裡贊美人性與和平的作品。
三、《野戰排》Platoon (1986)
大導演奧利弗·斯通越戰三部曲的第一部,獲四項奧斯卡大獎。
本片以導演的親身經歷為基礎,全面而真實地反映了越戰的主要一面,即美軍在前線的所作所為。影片的主要戲劇矛盾源於一名講人道的軍官和一名非理性的軍官的沖突,但沒有圖解反戰思想的痕跡。
在人物和事件、思想和藝術的綜合方面,本片沒有偏頗,是一部百分之百的優秀戰爭片。
四、《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這部榮獲七項奧斯卡大獎的英國片有著英國式的嚴謹結構和紳士般的節奏。影片反映二戰期間一群英國士兵在日本戰俘營的故事,雖然沒有什麼正面的刀槍交鋒,但對人物心理的刻畫頗獨具匠心。
影片前半部份:英軍戰俘不畏日本軍官的折磨,支持原則,維護尊嚴;但影片到後半部份,角色似乎發生了轉換:日本軍官從惡魔的外表展現人性的一面,而英國軍官在面對必須炸毀自己興建的橋梁時表現出來的僵硬思維,同樣令人驚訝。
本片可視為是三個軍人的故事,每個人身上既有著民族性,同時也有獨特的個性。日本軍官齊滕大佐外冷內熱,武士道精神尚未完全抿滅他的人性;亞力克·金納斯扮演的英國軍官渾身上下都充滿尊嚴,但似乎有點走火入魔;威廉·霍爾登扮演的美國軍官有點流里流氣,但他應變能力強,關鍵時刻也能明辨是非。
大衛·里恩的作品都講究氣勢,以現代觀念看許多場景都偏拖遢,但跟整體的表現手法很一致。
五、《巴頓將軍》Patton (1970)
一部關於二戰將軍的史詩式傳記片。它把巴頓將軍塑造成一個既高大雄偉、又具體實在的藝術形象,不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點」;不僅功勛垂世,而且「劣跡」昭彰。
影片描寫戰爭史實,但鏡頭幾乎一直對准主角,巧妙地讓人們從巴頓的威力中感受德軍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開場戲——在美國國旗撐滿銀幕的背景下,主人公作了長達五分鍾的開場獨白。這是高難度的反傳統處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
影片的戰爭場面宏偉壯觀:北非沙漠里,遍地砂礫,怪石嶙峋;銀裝素裹的草原,硝煙彌漫,大自然的優美景緻和戰爭的氛圍交織成一幅幅具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畫面。
六、《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30)
這部當年度奧斯卡最佳影片是一部具有濃厚反戰思想的作品,描述一戰期間參軍的一群德國少年兵的經歷。
導演手法細膩、流暢,開創了使用升降機拍攝大場面,把對白、音響和配樂混合錄制的手法。影片結尾處主角捉蝴蝶被子彈擊中的鏡頭,已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
七、《獵鹿人》Deer Hunter (1978)
本片從三名煉鋼工人加入越戰,反映出戰爭對人民生活的破壞。影片明顯地分為戰爭前、戰爭中、戰爭後三個部份,每個部份互為補充,讓人們看到戰爭造成的肉體傷殘固然觸目慘痛,精神傷害卻更為驚心。
影片的主要細節是一個名為「俄國輪盤」的游戲:越南軍人在左輪手槍中只裝一顆子彈,然後要美軍戰俘往自己頭上射擊。但這種殘酷的游戲卻像毒品一樣,吸引了其中一名美軍,以至於他回到後方仍不願返回家鄉,卻自願留在越南從事這種生命賭博。
該片節奏緩慢,敘事鬆散且富有跳躍性,既顯得有大氣,又顯得導演缺乏基本功。本片獲得五項奧斯卡大獎。
八、《最長的一日》The Longest Day (1962)
《拯救大兵瑞恩》之前描寫盟軍登陸諾曼底的經典之作,雲集了眾多當時的超級男明星,陣容之強,在戰爭片中極為罕見。但明星們在此沒有什麼出風頭的機會,因為整部影片以敘事為主,從各個方面(包括美軍、德軍、法國抵抗力量等)全面反映當時的戰局,人物塑造處於從屬地位。
本片被認為是以傳統手法正面表現二戰的蓋棺之作。
九、《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 (1953)
本片榮獲八項奧斯卡大獎,是20世紀拍攝的表現珍珠港事件最出色的影片。
其實影片主要篇幅用在描寫珍珠港前夕夏威夷美軍的生活,對軍界內部黑暗面的揭露非常犀利,如偷情、虐待小兵等均有詳盡披露。
日軍飛機偷襲珍珠港乃本片的壓軸戲,同時也為人物矛盾提供了一個大框架與大和解,尤其是小兵在操場上吹號哀悼戰友的一場戲頗有點睛之妙。
十、《虎!虎!虎!》Tora! Tora! Tora! (1970)
如果您想通過觀看戰爭片,了解某場戰爭的前因後果、戰略戰術,本片是最佳選擇。這部由美國和日本聯合製作的影片,細致地呈現了雙方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每一步,包括外交、軍事和情報的發展。影片在觀點上不偏不倚,極其客觀;在細節上不厭其煩,忠實史實。它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但在人物塑造方面則未下功夫。
「虎!虎!虎!」是日本空軍在轟炸珍珠港時喊出的口號。該片的轟炸場面很壯觀,當然不如新片《珍珠港》充滿電腦特技的45分鍾轟炸戲,畢竟現代科技在表現宏大及難以再現的場面時有著獨特的優勢。您若對《珍珠港》片尾美軍轟炸東京的史實感興趣,有一部1944年出品的影片《東京上空30秒》詳細敘述了這段故事。
特別推薦:《黃金時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1946)
該片不屬於筆者自己定義的狹義戰爭片,因為它描寫的是二戰剛結束後三名美軍士兵返回家鄉的故事。我們藉此機會推薦本片,一則因為它感人淚下,另外,這個題材不多見,要處理得當更是不容易。
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三名士兵從九死一生的戰場,懷著無比的興奮和憧憬,回到故土。但他們面臨的新挑戰,在心理上絕對不亞於戰火的洗禮。一般的公眾印象都停留在英雄凱旋而歸的階段,但他們回到家以後又必需怎樣適應平凡的家庭生活,他們在普通工作崗位上又會有什麼新的挫折?本片把觸角伸向大家視而不見的地方,從炮火散去後的平淡中挖掘出戰爭的創傷和永恆的親情。
本片在二戰結束的次年推出,榮獲七項奧斯卡大獎,其中扮演斷臂軍人的演員是真的殘疾軍人,他除了獲得最佳男配角,還因「把希望和勇氣帶給退伍軍人」得到特別獎
《鍋蓋頭》描寫海灣戰爭美軍狙擊手的故事
《第九突擊隊》俄羅斯最新戰爭片,一隊新兵在阿汗 戰場上上演生存與死亡的悲歌
《大偷襲》05年8月推出,描寫二戰時,美軍營救菲律賓日本集中營戰俘的故事。喜歡看打小鬼子的朋友不能錯過。
《天國王朝》美國電影似乎很少涉及中世紀十字軍東征的題材,這次,我們大英帝國的一個鐵匠,陰差陽錯的來到被基督徒佔領的耶路撒冷,沒享受幾天好生活,就趕上了強大的撒拉丁軍隊的攻擊,漫天的投石車發射的飛彈,瘋狂的彎刀駱駝部隊,我們的鐵匠如何力挽狂瀾呢?
《風語者》又是一部打鬼子的片
《士兵宣言》根據小說改編的越戰影片
《全金屬外殼》庫布里克的經典越戰片,十分精彩
《深入敵後》美飛行員在前南斯拉夫的故事
《無人地帶》波斯尼亞戰爭電影,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桂冠
《兵臨城下》前蘇聯頭號狙擊手與德國狙擊手學校的校長之間會有什麼故事呢?看過就知道。
《珍珠港》精彩特效下美國愛國主義與浪漫激情
《U-571》海戰的經典,無論後來專家找出該片的多少錯誤,可影片的質量與娛樂效應卻一點不差
《核艇風暴》因為錯誤的密碼來電,一場核戰爭幾乎要打響
《K—19寡婦製造者》這艘核動力潛水艇沒有因為指揮官換成哈里森福特而變的吉祥,寡婦製造者真是名副其實。
《獵殺紅色十月》老007蕭恩·康納利搖身一變成為了前蘇聯最先進潛水艇的指揮官,帶領一干將領叛逃蘇聯,發誓要享受資本主義的繁華……
《太陽淚》美國大兵潛入非洲中部去營救國際紅十字會的官員,有點看頭。
《哈特的戰爭》德國集中營裡面發生的一件事,見證了英雄的慷慨悲歌。
《勇敢的心》蘇格蘭的民族英雄在這部電影的形象如此高大,那臨死前的一聲「自由」,震懾人心
《愛國者》與世無爭的美國農場主在兒子被英國遠征軍殺害後,徹底變成了一個屠夫,背景為美國獨立戰爭時期
《四根羽毛》宏大的戰爭巨作,茫茫沙漠,英國殖民者為了保住那「日不落」的光輝旗號,在遙遠的非洲與蘇丹穆斯林作戰浴血撕殺。
老牌經典有:
《橋》
《卡撒布蘭卡》
《巴頓將軍》
《坦克大決戰》
《莫斯科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