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歐美大片 » 外國的軍人訓練感人的電影
擴展閱讀
美國電影大地驚雷片尾曲 2025-02-20 13:30:23

外國的軍人訓練感人的電影

發布時間: 2025-02-17 10:43:06

① 一部電影講的是有一群來自各國的士兵參加集訓,其中有中國的,期間遇到中國的閱兵式,他們就在部隊中看

《沖出亞馬遜》中的兩位中國特種兵王暉、胡小龍的主要原型就是王亞林和扈華國。兩人均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部隊偵察系
1999年,中國首次應邀參加了有美國、義大利及委內瑞拉等國特種兵參加的特殊集訓班。
1999年6月,中國軍方接到委內瑞拉國防部關於我國派員參加特種訓練的邀請。經過嚴格的游泳、射擊、器械、體能選拔和英語考核,來自中國王牌特種部隊——中國空降兵的扈華國、王亞林浮出水面。他們同是26歲,同是空降兵部隊的偵察兵中尉。1999年8月20日至11月20日,他們參加了在委內瑞拉輕騎兵學校舉行的第8屆國際反游擊戰特種集訓。3個月,來自美國、義大利、中國和委內瑞拉的31名學員淘汰了12名,但首次出現在那裡的五星紅旗始終沒有落下。扈華國和王亞林成為這次集訓中僅有的兩名完成殘酷訓練的外籍軍人。

② 各個國家在一所軍校訓練,每個國家派出兩名戰士,去訓練。接受不了的,國旗降落,遣送回國這部電影叫什麼名

中文片名
《沖出亞馬遜》
外文片名
《Charging Out Amazon》
影片類型
動作
片長
102分鍾
國家/地區
中國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彩
彩色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Director
宋業明 Yeming Song
編劇 Writer
趙峻防
王戈洪 Gehong Wang
製片人 閔耀章
李樹臣
攝 影 董亞春
演員 Actor
侯勇 Yong Hou
穆立新 Lixin Mu
勞倫
湯姆·巴特勒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八一電影製片廠 August 1st Film Studio [中國]
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 CCTV Movie Channel [中國]
上映日期
中國
China
2002年7月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版本一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反映兩名中國鋼鐵戰士超越極限為國爭光事跡。講述了我軍兩名特種兵中尉王暉、胡小龍在赴美洲亞馬遜流域的「獵人學校」訓練期間,戰勝各國強手,為國家和軍隊爭光並消滅了隱藏在叢林中的販毒集團的感人故事。
版本二
1999年8月,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畔國際軍事組織舉辦的「獵人學校」開學典禮上,來自世界各國軍隊的特種兵,以特殊方式進行入學報到。隊列中年輕的中國特種兵王暉和胡小龍與各國學員一樣親手升起了自己的國旗。校長羅斯將軍宣布:任何人在訓練中經受不住考驗,超過48小時將被除名,並降下本國國旗。
在以嚴厲著稱的教官「鱷魚」的指揮下,學員們開始了嚴格的近乎殘酷的訓練。兩天後,就有兩名學員被淘汰了,兩面參訓國的國旗被降下。但訓練強度仍在加大,「鱷魚」的訓練方式、手法也更加兇狠。
兩名中國學員能不能順利通過最後的「考驗」,他們是以怎樣的勇敢和頑強去迎接種種「考驗」的,這些「考驗」都包括哪些內容?請從影片中尋找答案。
[編輯本段]相關評論
《沖出亞馬遜》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拍攝的一部現代軍事動作片。盡管故事發生在拉美洲,但是受各種條件限制,《沖出亞馬遜》攝制組不能真去那兒拍攝。外景地最後定在具有亞馬遜地帶特點的海南三亞地區:具有同樣炎熱的氣候和艱苦的環境。 影片《沖出亞馬遜》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拍攝時也極力追求真實。片中除了扮演王暉的侯勇是軍人外,其他的幾位主演都不是軍人。外籍演員中有不少還是在校留學生。由於這部片子反映的是特種兵的訓練生活,演員除了要有普通軍人的素質外,還得具備特種兵的特點。因此拍攝時需要完成許多本該用特技或替身處理的驚險動作:如攀網牆、鑽鐵絲網、登峭壁、飛機跳水等。對演員而言確實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沖出亞馬遜》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拍攝的一部現代軍事動作片。亞馬遜是南美洲委內瑞拉的一條古老河流。聯合國相中了這里惡劣的氣候和艱苦的環境,創辦了國際特種兵訓練中心,代號"獵人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某軍特種兵大隊兩名年輕的中尉王亞林、扈華國,參加國際軍事組織舉辦的「獵人學校」的反游擊訓練中,經歷了近乎泯滅人性的殘酷考驗,圓滿完成了38個科目的訓練任務,最終榮獲了「國際反游擊戰隊員」榮譽勛章。
影片《沖出亞馬遜》拍攝時極力追求真實。片中除了扮演王暉的候勇是軍人外,其他的幾位主演都不是軍人。外籍演員中有不少還是在校留學生。由於這部片子反映的是特種兵的訓練生活,演員除了要有普通軍人的素質外,還得具備特種兵的特點。因此拍攝時需要完成許多本該用特技或替身處理的驚險動作:如攀網牆、鑽鐵絲網、登峭壁、飛機跳水等。對演員而言確實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飛機跳水」那場戲,劇組請來了20名海軍陸戰隊員協助拍攝。這些隊員的平時訓練的是平台跳水,與拍攝時從正在飛行的飛機上跳截然不同,跳水之前,由於水對飛機的吸力過大,隊員們都流出鼻血,而且下海近兩米深後才能上游。可他們毫無懼色,個個英勇。這也給了演員們極大鼓舞。為保證拍攝順利,在草地上試跳時,演員們十分認真,勇敢。實拍時,在導演及翻譯的不斷鼓勵下,他們未帶任何保險,雖然心裡害怕、戰戰兢兢,有些外藉演員嘴裡嘰里哇啦地不知說些什麼,但表演卻非常自然,勇敢地從20多米高的空中一個接一個地往海里跳。
片中精彩的「人鱷大戰」一定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實際上,除了三個鱷魚標本外,其餘的全是真鱷魚。拍攝前,劇組做了大量的准備工作。首先將外景定在三亞地區的紅樹林里,那兒有一條彎彎的小河。道具師去當地鱷魚養殖場租了兩大箱鱷魚,可是通往大海的小河會讓鱷魚逃跑。怎麼辦呢?正當道具師一籌莫展時,還是養殖場的同志出了個好主意:把鱷魚的嘴用透明膠布纏死,再用鐵絲將它們的腳拴連在一起,然後道具師在遠處的水裡拉著鐵絲,這樣既能防止鱷魚吃人,也能防止它們逃跑了。
突然鱷魚張開大嘴,在准備吃掉美國學員的千鈞一發之際,王暉拔出匕首,對著鱷魚一口氣扎了若干刀,頓時,小河紅彤彤一片,兇殘的鱷魚也不能動彈了,觀眾在驚心動魄之時,決不會想到這只不過是道具師手動擒來的雕蟲小技而已:在鱷魚標本上藏了幾個血袋。
早期軍事題材的影片
八一電影製片廠文學部研究室主任張東:軍事題材電影,從五、六十年代(以來)一直是一種非常受觀眾歡迎的類型,當時大部分人都喜歡看「打仗的」,「反特的」,「驚險的」跟軍事有關的影片。影片有深厚的生活底蘊,就像很多作者,很多藝術家從戰爭年代走過來,對那些戰場上的事情非常了解,對那些部隊中的人物也都非常了解。他們在拍片中把這些東西非常好的揉在影片里,大家就覺得非常的真實,看著很有意思。
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明振江:很多觀眾都熟悉蘇聯衛國戰爭時的影片,比如像《解放》就很轟動,《解放》一共放映8個半小時,我們的《大決戰》,遼沈、淮海、平津加在一起11個半小時,無論從放映的長度,規模,參拍部隊動用的兵力,武器裝備,都大大超過前蘇聯的《解放》,那時候三大戰役連起來看,一點不比《解放》遜色。
《沖出亞馬遜》
八一電影製片廠故事片部導演室導演宋業明:從策劃這部影片,當時廠領導抓了這個題材以後,就是必須要出新。
八一電影製片廠文學部劇本編輯室編劇王戈洪:反映特種兵生活的影片,本身就比較少,反應部隊現實的東西本來就少,特種兵是這種部隊里的精英就更少,所以本身就覺得這個題材本身就比較吸引人。沒有局限在軍營里邊,來搞訓練,而是走出去的,它本身這個事情就是他走出國門去的那個地方又在亞馬遜這種流域,又是叢林、大山啊,反正就是那種異域的風光吧,覺得它整個就比較吸引人。
八一電影製片廠文學部劇本編輯室編劇趙峻防:它是一個動作片、情節片,實際上它結合了很多種影片的特點,各種元素它都有了。所以我在一次談劇本創作的時候,生活原型為影片創作提供了可視性比較強,要講三性統一,它這裡面,思想性沒問題,它這個藝術性,它的可視性在裡面它都有。所以當時得這是我們創作影片的一個很好的題材。這次在大學生電影節上,把它歸類為軍事動作片,因為覺得它沖擊力很強;如果你把它歸類成情節片,它裡面也有懸念,也有部分情節。實際上所有這些東西都為了一個好看的電影元素。
當代軍事題材影片的發展
明振江:題材的劃分往往就是按照不同的工業題材、農村題材、軍事生活部隊題材這樣的去劃分,但是世界上劃分題材不是這樣,它劃分為驚險片、愛情片、警匪片、動作片這種劃分,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東西,有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就是走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軍事電影的創作的道路,學習借鑒外國好的做法和經驗。
八一電影製片廠文學部研究室一級編輯宋業明:現在觀眾不是一味的來聽你敘述一個故事,他是找到一種感覺,有的是美術的,有的是音樂,有的是各個方面這種欣賞,欣賞層次很高。
明振江:因為八一廠的作品,最終還要走到市場上,接受觀眾的檢驗。所以能不能贏得觀眾,贏得市場,實現雙贏,在服務部隊廣大官兵的前提下,來服務全國的電影觀眾,這也是我們追求的最大的一個目標。
周政保:從上座來看,戰爭片要拍好了,總是有很多人看的,所以要講到中國的戰爭片能不能拍出自己的優勢,我覺得是可以的。
趙峻防:世界進入了今天,我們中國軍隊怎麼樣?像江主席講的,能不能打得贏?現在我們中國的觀眾,中國的青年或者大學生,或者中國老百姓,他也很關心這個問題。
王戈洪:他同時也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他的那種思想情感,他的生活方式、觀念、理念吧,它應該是跟現代社會同步的。所以我想除了訓練,和表現他的奉獻、吃苦精神之外,也可以找到一些這種跟現代社會比較和拍的,能夠引起除了士兵以外,更廣大群體共鳴的一些點。
軍事影片的發展
張東:現在沒有那種戰場了,沒有那種大場面,沒有火光熊熊的這種情況下,軍事片靠什麼吸引觀眾?靠人物,靠性格非常鮮明的軍人形象,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軍人形象,每一個時代有不同的英雄。
宋業明:盡管現在的軍人沒有打仗,但是軍人有一個共同的東西,大家畢竟從過去的題材到現在的題材,還是希望一種英雄的東西體現在影片中。之所以有軍人的存在,也就是社會畢竟還意味著他是一個較量的一個點。
明振江:在電影的觀念上也要創新,這種穿新我們在不論是題材選擇上,或者主題的開掘上,還是人物的塑造上,還是表現手法上,都應該追求新,追求跟世界上接軌。這樣做的目的,還是弘揚我軍的革命英雄主義、愛國主義的精神,塑造當代軍人的形象。用一切藝術手段,用一切方法來展示這樣一個目的。
張東:在遠離了戰爭年代以後,有一種更人性化的更有普遍意義的一種人文關懷的東西,讓觀眾特別受感動。並不是告訴你,這仗怎麼打的,誰勝了,誰負了,只不過在這種戰爭的背景下,個人是怎樣在這個環境中生存的,這是很重要的一些東西。
[編輯本段]獲獎紀錄
·本片榮獲第2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獎。

推薦幾部關於運動員或者軍人訓練的電影,要國外的

運動員-
《光輝歲月/難忘泰坦》
《卡特教練》
《光榮之路》
《成事在人》
《一球成名1 / 2 / 3》
《伯爾尼的奇跡》

軍人-
《海防最前線》

④ 記得有一部反映軍人為了閱兵刻苦訓練的電影

《大閱兵》,陳凱歌導演,張藝謀攝影,演員:王學圻 孫淳 吳若甫。該片獲加拿大第11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獎、義大利第5屆都靈青年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

故事的情節很簡單,發生的背景也很清楚,以1984年的大閱兵為背景,講述了一群軍人為了祖國的榮譽和光輝形象而進行異常艱苦的訓練。

1984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上的受閱大軍,由352人組成的一個方隊,在同一秒里一齊邁步,一齊甩臂,一齊高呼的壯觀場面,令人激動!為了天安門前這一秒鍾,有多少人為之付出了代價!解放軍某部的體檢室,正在進行受閱士兵體檢工作。教員孫放拿著一疊表格,士兵們正興奮地等待教員最後的口試和通過。黎明時分,十幾輛滿載全副武裝士兵的卡車,駛向空軍某基地,一個地處偏僻、空曠又略帶荒涼的機場。352名戰士站成一個方隊,教員孫放嚴厲的表情和不可抗拒的話音,意味著艱苦的訓練生活開始了,他們邁出了走向天安門的第一步。呂純是個倔強、有抱負的戰士。參軍、上軍校、干一番大事業是他的理想。可日復一日單調、枯燥、艱苦的訓練和教員的嚴厲,使他無法理解,他准備離隊。一切在緊張地進行。小戰士劉國強發燒40度仍站在隊伍里;郝小園母親病故,歸途中又返回方隊;老戰士江俊彪為盡快達到訓練標准,每夜用背包帶捆住自己的羅圈套腿,白天拖著紅腫的雙腿,照樣和大家在原野上奔跑。望著這些堅強不屈的戰友,呂純明白了。這是一場和平時期的"戰爭",這就是精神--一個民族的精神!根據閱兵要求,方隊在合練之前要淘汰一批隊員。孫放經過反復思考,決定讓吃盡辛苦的親密戰友江俊彪離隊。李偉成這個當兵十五年的老連長,跟大家磨破了四雙皮鞋走完了9993公里的訓練路程。為了避免在天安門前受檢閱時舊病復發,他放棄了上北京的機會,放棄了受檢閱的榮譽,讓預備隊員郝小園接替了他的位置,自己悄然離去。閱兵前夕,戰士們面對庄嚴的軍旗簽名宣誓,離隊戰友首先在軍旗上簽上了他們的名字。耀眼的軍旗升起來了。無數戰士的名字像是寫下了各自不同的艱辛、快樂和希望。10月1日,空降兵方隊走上了天安門廣場……

⑤ 《沖出亞馬遜》講了什麼


隨著霧鍾的響起,一位外國軍人流下了悔恨的淚水,因為他失去了鬥志,拋下了個人與民族的尊嚴,辱沒了國旗。目睹這一情景,兩名中國軍人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著,他們凝視著國旗,兩只手緊緊握在一起,從王暉的嘴裡蹦出了幾個堅定有力的字眼:「在這里,你和我就是中國

⑥ 跨國軍訓是哪部電影

侯勇老師早起作品《沖出亞馬孫》,侯勇在裡面主演的人物原型叫做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