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音樂之聲》的簡介
sound of music
音樂之聲
年輕的修女瑪麗亞,生性活潑,愛好唱歌。她經常溜出修道院,在美麗的大自然里盡情地歌唱。
一天,她又在野外嬉遊,歌唱,竟忘了時間,等她想起回修道院做日常功課,已經太晚了。
瑪麗亞一回修道院,便連忙向院長承認錯誤,但院長卻通知她必須離開修道院。因為院長剛和院里幾個年長的嬤嬤們商議,認為活潑好動的瑪麗亞不適宜在規矩嚴格的修道院里當修女,院里安排瑪麗亞到一個名叫特拉普的上校家去當家庭教師。
特拉普是奧地利帝國退役的海軍軍官,妻子已去世多年,留下了七個孩子。瑪麗亞來到特拉普的別墅,特拉普態度生硬地接見了她,告訴她:"你已是第十二任家庭教師,以前的十一位家庭教師都沒呆長。"他要求教師對孩子們嚴加管教,要有嚴格的紀律。"至於游戲,那是不必考慮的。"
孩子們被召集起來和新教師見面,最大的是十六歲的姑娘莉澤爾,最小的是五歲的女孩格雷特。孩子們不喜歡家庭教師,專與新來的教師惡作劇。瑪麗亞同樣也遭到了惡作劇:她的口袋裡被孩子們偷偷放迸了一隻癩蛤蟆,把她嚇了一大跳。吃晚飯時,她的坐椅上又被放了一隻刺人的松球,疼得她忍不住叫出了聲。盡管如此,善良的瑪麗亞與以往幾任女教師不同,她沒有向特拉普告發孩子們對她的戲弄。她感到,孩子們失去了母愛,嚴厲的父親又不大與他們親近,性格得不到正常發展,不能怪罪他們。
瑪麗亞原諒孩子們,並對孩子們說了自己的心情:"你們一定體諒到……我剛來這的不安心情,多麼的不想被當作外人看待。你們體貼入微使我一到就感到溫暖……幸福和愉快。"瑪麗亞的以誠相待的態度,換來了孩子們的信任,孩子們感動得哭了起來。
特拉普接了一份由年輕的郵遞員魯夫送來的電報,是守寡的施耐德男爵夫人打來的。特拉普看了後對孩子們說:我明天一早去維也納,男爵夫人正等著我。
女管家悄悄地告訴瑪麗亞,特拉普自從妻子逝世後,對孩子們很冷淡,漠不關心,不許孩子們說笑歡唱。維也納此行是為了娶有錢的男爵夫人,這位新夫人不知將怎樣對待孩子。
瑪麗亞真誠地希望孩子們從此會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一位慈愛的新媽媽。瑪麗亞很喜歡這些孩子,她教育孩子們,與孩子們玩耍,還為孩子們設計衣服。她與孩子們的感情越來越親近。
大女兒莉澤爾和郵遞員魯夫關系密切。一天,她和魯夫溜達到深更半夜,翻牆回家,被瑪麗亞發現。莉澤爾怕瑪麗亞將此事告訴自己的父親,瑪麗亞的真誠消除了她的擔心。瑪麗亞只是提醒莉澤爾換洗弄臟了的衣服,並親熱地邀她坐在床邊談心。深夜雷雨隆隆,孩子們嚇得跑進瑪麗亞的房間。瑪麗亞叫大家別害怕,要孩子們盡量去想美好的東西,別在意雷聲轟鳴。孩子們的注意力被轉移了,連問女教師什麼才是美好的東西,瑪麗亞用優美的歌聲,輕輕地唱了起來:
白色的小馬,鬆脆的蘋果酥,
門鈴、車鈴,小牛排加面條。
月夜飛翔的野鵝,
這些是我喜愛的東西。
穿著藍綢滾邊白衣服的小姑娘。
落在我鼻子和睫毛上的小雪片。
白茫茫的冬天變成了春天。
這些是我喜愛的東西。
孩子們興奮起來,圍著瑪麗亞你一句,我一語,把雷聲忘了。特拉普被歌聲和話語聲驚動,也來到了瑪麗亞的屋子裡。他很不高興地警告女教師:這家裡第一條就是紀律。
特拉普到維也納去了。瑪麗亞帶著孩子們到郊外遊玩。
瑪麗亞熱愛美好的生活,她沒有遵守特拉普的乏味生硬的規矩。她邊玩邊教孩子們唱歌。孩子們在嚴厲的家規限制下,根本不會唱歌。瑪麗亞便從最簡單最基本的doe,ray,me開始教:
doe是鹿,是一頭鹿,
ray是金色陽光,
me是我,是我自己,
far是奔向遠方,
sen是穿針引線,
la跟在後面走,
cea喝茶加點心。
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學著、唱著,郊遊的馬車載著歡樂的孩子們,將歌聲一路灑在田野,灑在山谷。
幾天後特拉普帶著男爵夫人回來了。孩子們不喜歡這位未來的新媽媽。因為她太一本正經,對他們一點不溫柔,他們寧可和瑪麗亞在一起。可是,特拉普卻不習慣瑪麗亞的教育方法,他要瑪麗亞重回修道院。他把瑪麗亞找來談話,說明了自己的意思。正在這時,窗外傳來了孩子們純潔的歌聲:
群山洋溢著音樂之聲,
群山有唱不完的歌兒。
群山把音樂之聲充滿我的心房,
我的心要把聽到的歌兒歡唱。
歌聲,溫暖了特拉普久已冷卻的心田,喚醒了他久已忘卻的對青春的記憶,他不知不覺地加入孩子們的歌唱:
每當我的心感到寂寞,我要到山裡去。
我又會聽到過去聽到過的歌兒,
我的心會充滿音樂之聲。
我又會放聲歌唱。
瑪麗亞和孩子們驚喜地發現,原來冷漠的特拉普也能唱得這么好,這么熱情。而特拉普的感情,也在歌聲中溶化,他發現瑪麗亞是個多麼好的姑娘。他留下了瑪麗亞。
特拉普與瑪麗亞的關系日益親密,冷清了多年的房子里,現在出現了歌聲、歡笑乃至愛情。這一切,被男爵夫人覺察。為了維護自己的女主人地位,她親自找瑪麗亞談話,要她中斷與特拉普的愛情,並要她主動要求回修道院。
善良的瑪麗亞順從了,她離開了孩子們,離開了特拉普,回修道院去了。就在這時,德國法西斯的魔爪正伸進奧地利。
瑪麗亞不在,歡樂的家庭立刻冷清下來。孩子們不能沒有瑪麗亞,他們集體到修道院去,要求瑪麗亞回去。為了孩子們,瑪麗亞回來了。但是,她表示不願破壞男爵夫人的婚姻:"祝你一切幸福……孩子說你們要結婚了。"
特拉普深深愛上了瑪麗亞,他終於拒絕了男爵夫人,向瑪麗亞表示了愛情。瑪麗亞幸福地同意了。
瑪麗亞和特拉普結婚了。正當他們沉浸在蜜月之中,黑影也隨之而來。希特勒佔領當局強迫特拉普參加法西斯政權。正直的特拉普不願出賣氣節,但他知道自己如不就範,法西斯不會放過他,怎麼辦?
瑪麗亞正和孩子們准備參加音樂節比賽。特拉普決定以此為機會,逃出去。
音樂會上,瑪麗亞、特拉普和孩子們以深情的歌聲向祖國、親人告別。
音樂節的評獎儀式正在進行,特拉普全家悄悄地從後台逃走,躲到了修道院。不想投靠了法西斯的魯夫帶著納粹軍人追來了。孩子們大氣不敢出,終於躲過了搜尋。
正當一家准備轉移地方時,被留下的魯夫發覺,魯夫以手槍威迫他們,幸好兩個嬤嬤趕來,從背後打死了魯夫。
瑪麗亞、特拉普和孩子們終於安全越過了國境線,唱著歌,走向希望的未來。
❷ 歐美電影。
勁歌飛揚 錄取通知書 躍動青春 歌舞青春(你應該看過) 搖滾夏利營
絕對是你要的類型
❸ 我想找一部影片,是外國的,
1、《音樂之聲》是由美國音樂劇 的泰斗 Richard Rodgers 和 Oscar Hammerstein II 根據瑪麗亞·馮·特拉普(Maria Von Trapp)的自傳:《馮·特拉普家的歌手們》(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改寫而成的。
《音樂之聲》於1959年11月16日在百老匯的魯德-方特恩劇院(Lunt-Fontanne Theatre)公演,成為五十年代百老匯公演時間第二長的音樂劇。但是是1965年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拍的電影版《音樂之聲》使它登上了世界舞台,受到全世界各個國家數百萬觀眾的喜愛。 人類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細回味的藝術佳作
好萊塢音樂歌舞片中經典中的經典
電影史上絕妙的神來之筆
基本資料
【片名】The Sound of Music
【譯名】音樂之聲
【年代】1965
【國家】美國
【片長】174 Mins
【類別】音樂片
【語言】英文/普通話
【字幕】外掛中文
【評分】7.8/10 (19,087 votes)
【鏈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059742/
【格式】RMVB
【尺寸】720 X 320
【大小】3CD--624MB
【導演】羅伯特·懷斯(Robert Wise)
【主演】朱莉·安德魯斯(Julie Andrews)
克里斯托弗·普拉默爾(Christopher Plummer)
【簡介】
22歲的瑪利亞是一個薩爾斯堡修道院里的志願修女,但是,她活潑好動和熱愛自然的性格卻總是讓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煩。修女院里的阿比斯院長覺得她這樣的活潑的性格不適合僧侶生活,於是,當她接到馮·特拉普上校家尋求看護的請求,她決定讓瑪麗亞去,也藉此讓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瑪麗亞到達馮·特拉普家,發現他是一個有七個孩子的鰥夫,長期的海軍生活和亡妻的悲傷使他對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樣嚴格。很快,瑪麗亞就明白了以前那些看護離開的原因,原來是孩子們得不到父親的關愛,總是用捉弄看護來吸引父親的注意。
上校要求瑪麗亞也像他一樣嚴格,但是瑪麗亞沒有聽從,而是用她天生的溫柔和善良贏得了孩子們的友好。趁上校不在的時候,她用窗簾給每個孩子逢制了游戲服裝,帶領他們到市場遊玩,在美麗的阿爾卑斯山上野餐,還教會了他們唱歌。孩子們原有的拘禁和憂郁漸漸地被音樂和笑聲代替了。
不久上校回家了,還帶回了孩子們喜歡的麥克叔叔和孩子們不甚喜歡的,上校的女朋友,男爵夫人。上校對瑪麗亞的做法十分不滿,可是當他聽到孩子們為男爵夫人唱歌的時候十分感動,因為瑪麗亞把從他亡妻之後家裡就不再有的音樂又帶了回來。瑪麗亞還和孩子們一起准備了一場木偶戲,上校為瑪麗亞可以感染他人的熱情所吸引了。
幾天之後,上校和男爵夫人一起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舞會,孩子們在舞會中也有歌唱表演。在舞會中,瑪麗亞給孩子們示範奧地利的民間舞蹈「漣恩德拉」 (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過來和瑪麗亞共舞,舞蹈最後他們互視對方,他們之間的愛意一目瞭然。這些,都被男爵夫人看在眼內,當晚,她勸瑪麗亞回修道院。瑪麗亞恐怕自己對上校的感情會越限越深,於是,她悄悄地離開了。
瑪麗亞走了之後,男爵夫人用盡辦法討孩子們的歡心都沒有成效,當孩子們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結婚的消息後,他們更加難過。他們到修道院找瑪麗亞卻沒能見到她。瑪麗亞向阿比斯院長坦白了她對上校的愛情和對生活的不知所措,阿比斯院長告訴她她要骨氣勇氣,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愛。於是,瑪麗亞回到馮·特拉普家裡。瑪麗亞回來之後,男爵夫人發現她已經無法挽回瑪麗亞和上校之間的感情,她主動退出了婚約,上校和瑪麗亞互訴衷腸,很快地,他們就結婚了。
可惜,他們的生活並沒有從此就永遠幸福快樂。當他們還在度蜜月的時候,德國納粹佔領了奧地利,當他們趕回薩爾茲堡,發現到處已經是納粹旗幟橫行了。他們不在的時候,負責照顧孩子們的麥克叔叔幫他們注冊參加了薩爾茲堡音樂節(Salzburg Festival)。上校一回到家裡,就接到了納粹發來的電報,要他立即到納粹海軍報導。一向痛恨納粹的上校決定帶領全家人離開奧地利。當他們晚上離開別墅的時候,被早就躲在門外監視他們的納粹攔住了,於是上校解釋說他們離開是為了參加希爾斯伯格節演出,並拿出節目單作為證據。在納粹的陪同下,他們來到了會場,演出了孩子們准備好的歌曲。在這時,上校和瑪麗亞演唱了「雪融花」,歌曲里對祖國奧地利的熱愛之情濃郁深厚,不顧旁邊持槍的納粹守衛,在場的觀眾也跟著上校一起唱完了「雪融花」。
演出之後,趁著頒獎的時候上校一家人逃離的演出現場,納粹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們的幫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後面,躲過納粹的追蹤,然後他們翻過阿爾卑斯山,離開了奧地利。
電影<<音樂之聲>>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
特拉普男爵生於1880年4月4日,扎拉(Zara),當時還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父親是海軍上校,他也想獻身海軍事業,所以參加了皇家海軍學院。當他還是一個年輕的海軍上校時,就被任命為U6潛艇的指揮。一戰時,一艘法軍潛艇被特拉普的潛艇擊沉。1918年,國王約瑟夫一世提升他為海軍少校。戰爭結束後,奧地利失去了海岸線,不再需要海軍。特拉普上校不僅失去了職位,還在1924年失去了他的妻子,留給他7個孩子照顧。
瑪麗婭生於1905年1月25日。在她大約兩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她的表姑成了她的養母,她們住在維也納郊區的一個小房子里。她受到了嚴格的教育,上完三年高中後,進入了四年的國立師范學院。瑪麗婭原來是社會主義者和無神論者,但是在大學期間,一位著名的神父開始給她布教,改變了瑪麗婭的生活和信仰。瑪麗婭加入了薩爾茨堡的修女山修道院,成為一個修女。修道院決定讓瑪麗婭離開一年,到特拉普男爵家作女家庭教師,照顧他的一個患風濕熱的女兒。
一年後,孩子們要求他們的父親設法留住瑪麗婭,他們甚至建議他應該娶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歡我!男爵回答說。於是孩子們自己去問瑪麗婭。因為瑪麗婭說,是,我喜歡他。他們訂婚了。她再也沒回修道院作修女,於1927年11月26日嫁給了男爵。 特拉普一家又新添了兩個女兒。
1935年,瓦茲內神父走入了他們的生活。他使音樂成為他們一家的愛好。他們自然清新的嗓音和純美的歌聲使他們在1935年的薩爾茨堡音樂戲劇節上獲得了合唱比賽第一名。他們曾在大蕭條時期失去了所有的錢財,此後他們被邀請做歐洲巡迴演唱會。
1938年,希特勒入侵奧地利,特拉普寧可丟掉物質財產,也要留住尊嚴。他們離開了薩爾茨堡市郊的別墅和一切財產,前往美國。
1938年9月,他們到達紐約。途中第10個孩子出生了。瓦茲內神父也和他們同行到美國,在他的指導下,唱歌成了他們的職業,特拉普家庭合唱隊漸漸揚名。 二戰後,特拉普一家建立了一個音樂慈善組織:特拉普家庭奧地利救濟社,為祖國奧地利發送了無數食品和衣物。
1941年,特拉普在費爾蒙特的一個鄉村裡買了一個大農場,這兒和他們思念的奧地利薩爾茨堡的風光相似。他們給他們的房子取名為「一顆丹心」。
1947年5月30日,特拉普去世,被安葬在房子後院的家庭墓地里。當他們結束了20多年、30多個國家的演唱生涯時,他們把他們的奧地利式大木屋改成了客店。可惜1980年12月,它被一場大火燒毀。他們立即決定重建。特拉普家新木屋的設計很現代,但仍保留了以前的味道。 1987年3月28日瑪麗婭去世了,被安葬在墓地里他的丈夫旁邊。
本片在當年成為打破了影史上最高賣座紀錄的歌舞片,這部經典巨作曾獲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音樂、最佳音響、最佳影片剪輯五項大獎。被譯成3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國上映,片中美妙的音樂至今仍廣為傳唱。影片的譯名在各地大相徑庭:在中國香港,它被譯成《仙樂飄飄處處聞》;台灣地區譯名則是《真善美》;在葡萄牙,是《心靈深處的音樂》;西班牙譯成《笑與淚》;阿根廷的譯名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在德國,它的名字是《我的歌,我的夢》…… 譯名不同,音樂卻同樣動聽,人們對它的喜愛可見一斑。
❹ 要幾部像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的電影
像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畢業生》、《非常公寓》、《教室別戀》、《朗讀者》
1、《陽光燦爛的日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是1993年出品、1995上映的一部電影,本片是姜文導演的處女作,由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改編。主要演員有夏雨、寧靜、陶虹、耿樂等。
該片的背景是文革時的北京,一群生活在部隊大院里匿的孩子,在耀眼的陽光與遍地的紅旗中間,渡過自己的青春。意識流的故事裡,有愛情和性的沖動,有幼稚和失敗的革命精神,也有成長的故事。
❺ 一些好看的外國電影
暮光之城系列、傲慢與偏見(2005)、成長教育、加勒比海盜系列、情人節、朱莉與朱麗婭的美味關系、無間道風雲、夏洛特的網、捉迷藏、鋼木蘭、諾丁山、刺殺希特勒、媽媽咪呀、拯救大兵瑞恩、陽光小美女、姐姐的守護者、澳大利亞(澳洲亂世情)、可愛的骨頭、通天塔、無良雜軍、弱點、珍愛、在雲端、時間旅行者的妻子、大偵探福爾摩斯
❻ 以外國孩子唱歌為主題的電影有什麼
中文名:《音樂之聲》
英文名:The Sound of Music
出品國:美國
導演:羅伯特·懷斯
主演:朱莉·安德魯斯、克里斯托弗·普拉莫
上映年份:1965年
本片根據在奧地利發生的真人真事而改編。描寫在1938年,年輕的見習修女瑪利亞到退役的海軍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師,上校幾年前妻子死了,教育孩子的方法也不得法,瑪利亞喜歡循循誘導,以童心對童心,讓孩子們充分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性情,孩子們對她象母親一樣,上校也決定娶她為妻。這時,德國吞並了奧地利,上校拒絕為納粹服役,並且在一次民歌大賽中帶領全家越過阿爾卑斯山,逃脫納粹的魔掌。 片中的插曲「再見」、「雪絨花」、「音樂之聲」、「哆來咪」膾炙人口,流傳到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