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國影片 關於御術師的電影我不記得名字了裡面有個類似於和尚的小男孩主角
其他中文片名:最後的氣宗(20張) 《最後的氣宗》 《最後的風之子》 《降世神通 》 《神風終極戰士》香港譯名 導演:M·奈特·沙馬蘭 M. Night Shyamalan 編劇:M·奈特·沙馬蘭 M. Night Shyamalan ....(written by) 主演:諾亞·林格 Noah Ringer ....Aang 戴夫·帕特爾 Dev Patel ....Prince Zuko 妮可拉·佩爾茨 Nicola Peltz ....Katara 影片類型: 動作 / 奇幻 / 家庭 / 冒險 片長: 103 分鍾 國家/地區: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膠片變形寬銀幕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MPAA評級:Rated PG for fantasy action violence. 級別:Singapore:PG / Taiwan:GP / Czech Republic:12 / Netherlands:9 / South Korea:All / 《最後的氣宗》劇照1(17張)USA:PG (certificate #46113) / Canada:PG (Ontario) 製作成本:$150,000,000/estimated 拍攝日期:2009年4月2日 - 攝影機:Arricam LT, Zeiss Master Prime and Angenieux Optimo Lenses Arriflex 235, Zeiss Master Prime and Angenieux Optimo Lenses Arriflex 435 ES, Zeiss Master Prime and Angenieux Optimo Lenses 攝制格式:35 mm .....(Kodak Vision2 250D 5205, Vision3 500T 5219) 洗印格式:D-Cinema ,35 mm .....(anamorphic) (Kodak Vision 23《最後的氣宗》劇照2(17張)83
演員列表
Jackson Rathbone ... Sokka Dev Patel ... Zuko Nicola Peltz ... Katara Cliff Curtis ... Firelord Ozai Noah Ringer ... Aang Seychelle Gabriel ... Princess Yue Shaun Toub ... Uncle Iroh Jessica Andres ... Suki Aasif Mandvi ... Commander Zhao 最後的氣宗電影海報(19張) Dee Bradley Baker ... Appa / Momo (voice) Randall Duk Kim ... Old Man in Temple Ali Khan ... Ancient Firebender Ben Cooke ... Avatar Roku Katharine Houghton ... Gran Gran Keong Sim ... Earthbending Father Rohan Shah ... Young Prince Zuko LA'Tino ... Hero Henchman Francis Guinan ... Master Pakku J.W. Cortes ... Fire Lord Attendant 《最後的氣宗》工作照(7張) Mayank Amin ... Ancient Fire Nation Soldier / Fire Nation Cyberscan 3D Model Jonathan Brunone ... Fire Nation Soldier Sammy Cesare ... Fire Nation Soldier Mohammed J. Ali ... Fire Nation Soldier (uncredited) Frank Apollonio ... Water Tribe Warrior (uncredited) Nabil Awad ... Fire Nation Soldier (uncredited) Michael Baczor ... Water Nation Soldier (uncredited) Chris Bowyer ... Northern Water Tribe Warrior (uncredited)
劇情簡介
水、火、土、氣,乃支配世界的四大元素。操縱這四大元素的四個種族,分別是氣和寺,水善部落,火烈國,土強王國。水善族柔和善良而博愛,火烈國剛強好鬥且野心勃勃,土強國強大穩重但略顯保守,氣族靈活自由且極具幽默。降世神通,是世上唯一一位同時掌握水、土、火、氣最後的氣宗
四種神力之人,他可以自由穿梭於靈界與人界,保護世界的平衡與和諧,並像活佛一樣不斷地轉世,輪流降生到四族中。世世代代以來,因為他的無數次轉世,四個民族一直和諧相處著。然而,火烈國挑起了戰爭!在人們最需要他的時候,降生到氣宗的降世神通突然失蹤。一個世紀過去,兇悍的火烈國幾乎取得了控制整個世界的勝利:氣和寺被毀滅,族中的廟宇被洗劫一空,所有的氣宗僧侶全都被殺害;水善部落被迫害到了滅絕的邊緣,不得不逃到與世隔絕的冰天雪地苟且偷生;只有永不言敗的土強國仍然對火烈國進行著無望的反抗…… 一望無垠的南極雪原上,水部落的卡塔拉(妮可娜·佩爾茲)和哥哥索卡(傑克遜·拉斯博恩)漫步而行。突然,天生異象、冰層爆裂,一個冰封的球形中竟「生」出了個12歲的神秘男孩!更匪夷所思的是,這個名叫安(諾亞·林格)的孩子竟然就是失蹤已久的降世神通!!屍殍遍野的大地死寂一片,一個小小的光頭和尚,又怎能阻止邪惡的火烈國征服世界?最後的氣宗
彈指百年,水深火熱中的人們怕是早已忘記了昔日的救世主傳說,就連強大的神龍,對於安的幡然醒悟也一再感嘆為時已晚。然而,這個曾經強大無比、顯赫四方的氣宗的最後一位傳人,畢竟是使被戰火撕裂的大地恢復平衡的終極希望。在同伴的幫助下,被喚醒體內神力的神通小子,最終與同伴一起踏上拯救人類的道路。與此同時,安的出現也讓稱霸天下的烈火國頗為惴惴不安。由立功心切的烈火國皇子蘇克(戴夫·帕特爾)領軍,火族抱著寧錯殺一百不放過一個的狠辣,誓要將安和他的夥伴們一網打盡 看點: 1.5億預算成本、1.3億巨資宣傳,當然鈔票金額都以美元為單位計算,二愣子也該琢磨出了門道:有此雄厚家底的好萊塢製作必是暑期大片。甭管人家是自作多情還是野心勃勃,差點就和《阿凡達》重名的本片從一開始就打起了種搖錢樹的算盤。定睛一看,它確實有潛力大把砸錢。別的不說,本片的前身——美國尼克國際兒童頻道的同名熱播動畫劇集——每集的平均花銷都是7-9個月的時間和上百萬的金錢。據說,當年為了製作這部架空的東方神話冒險動漫,幕後團隊專門請來了行家武指,使得動漫成品打鬥場面的每一幀都有驚心動魄的效果。 華麗的奇幻特效、頗具氣魄的大場面、別具中國古老神話特色的風情渲染、魔幻史詩的氛圍……如果上述賣座元素都還不足以讓行業大鱷們心癢難耐,那M·奈特·沙馬蘭的大名,則成了難以抗拒的罌粟。誠然,接連兩部電影遭受評論重創的沙馬蘭,已非昔日《第六感》時初生牛犢銳氣逼人的印度阿三。對於外界對他江郎才盡能否繼續光鮮的竊竊私語,老沙的回應是:沒有驚,沒有喜,自有那現成原料送上前。不就是改編佳作、修修補補?不會浣花刺綉,咱難道還不會穿針引線?就算別的不濟,由工業光魔坐鎮護航的視覺特效也能忽悠萬千吶! 不過,比起原作完美糅合東西方韻味的奇門遁甲,改變上銀幕的《最後的氣宗》則多少沾染了沙馬蘭慣常的驚悚調子,偏向了故事的邪惡陰暗面。跆拳道黑帶高手、曾在武術大賽中獲得冠軍的12歲小演員諾亞·林格,通過自薦的功夫短片被相中,化身為「降世神通」。雖然小傢伙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可他不苟言笑的模樣,和角色本來幽默細膩、舉重若輕且情感豐富的設定,實在差之甚遠。 其他: 有人說,它似《火影忍者》,在御術者割據的虛擬世界裡述說著修行勵志的傳奇;有人說,它像宮崎駿神作,無論劇情、個性還是角色塑造,都堪稱動畫製作的教科書典範。不管這些說法有沒有大話或貼金的可能,有一個事實對於《降世神通》的原作動畫可謂板上釘釘:它,就是美利堅出品的亞洲風大雜燴。如果說雜燴這玩意做好了是滿漢全席做差了狗屎一堆,那本片依循的動畫版本極行雲流水的手法,很明顯更傾向於前者。可惜,像大多數劇集電影化的前輩一樣,改編至大銀幕的本片急於求成地拋開了劇集中最讓人喜愛的部分——比如人物個性,比如明朗格調,而是將筆墨著重於炫目的術法中去。毫無疑問,有足夠的真金白銀墊底,它的確有幾分大片氣質。 自信不是錯,可狂妄自負則絕對是大忌。影片甫一出世,其中亞裔正面主角一律由白種人頂替,反派角色卻全被固定成了有色人種的種族歧視嫌疑,便已為看客多次詬病。對此一意孤行的製片方,不但沒有因此有所表示,反倒是自不量力地定下了雞蛋碰石頭的上映計劃:和轟動大片《暮光之城3》正面沖撞。這樣一來,即便是其已和麥當勞達成聯合營銷手段,估計也很難力挽狂瀾。俗話說:「飛得越高,跌得越重。」頗有些走火入魔姿態的本片想要賺回華麗麗的凈損耗,很難!
『貳』 華語十位最頂層的男演員,星爺排第四
華語娛樂圈非常輝煌,從最早的70年代起,一直到現在,下面就來看看華語十位頂級的男星。
10:梁家輝
梁家輝,1958年2月1日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中國香港男演員、歌手。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
2004年第23屆憑《大丈夫》獲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2005年12月,前往南極考察成功而返,成為首位登陸南極的亞洲藝人。2006年憑借《黑社會》獲得第2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2010年,參演由徐克執導的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2013年憑借《寒戰》第四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2014年參演3D版《封神榜》。
9:梁朝偉
梁朝偉(1962年6月27日—),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台山。自小父母離異,家境貧寒。15歲輟學,曾先後當過報童、會計,賣過電器。梁朝偉和妹妹由母親獨自撫養成人。在好友周星馳介紹下,1982年無線電視藝員練習班,成為一名電視演員,1983年畢業於香港無線電視台第11期藝員訓練班。[1]
梁朝偉一開始主持兒童節目《四三零穿梭機》節目。不久轉入話劇組。拍劇集《香城浪子》、《鹿鼎記》、《楊家將》、《新紮師兄》、《倚天屠龍記》、《絕代雙嬌》、《挑戰》、《大運河》、《俠客行》等。等電視連續劇逐漸出名,但他並不挶限於喜劇片,在之後的《悲情城市》(1989)、《喋血街頭》(1990) 等電影的表演中有多面表現。
8:劉德華
劉德華(Andy Lau),1961年9月出生於中國香港,中國知名演員、歌手、詞作人、製片人、電影人,影視歌多棲發展的代表藝人之一。
1982年以全優成績畢業於TVB藝訓班簽約出道,同年憑《獵鷹》走紅,1983年主演《神鵰俠侶》在香港創62點收視紀錄,後因拒簽五年長約被TVB雪藏。1982年初涉影壇,相繼主演《投奔怒海》、《法外情》、《天若有情》、《暗戰》、《無間道》、《盲探》等電影。
1990年憑專輯《可不可以》走紅歌壇,演唱過《忘情水》、《中國人》、《冰雨》等歌曲。1991年創辦電影公司,2005年發起亞洲新星導計劃,其出品電影《香港製造》、《瘋狂的石頭》、《桃姐》等受到關注。2005年成為華語電影傳媒大獎中國電影百年形象大使,2006年獲釜山國際電影節亞洲最有貢獻電影人大獎。演藝事業外,劉德華熱心公益慈善,1994年創立「劉德華慈善基金會」,2000年被評為「世界十大傑出青年」。2015年參演電影《我的特工爺爺》和《解救吾先生》。2016年6月24日,憑借《失孤》獲得第16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
2016年7月1日,劉德華獲頒銅紫荊勛章。
7:李連傑
李連傑,1963年4月26日生於北京,華人新加坡籍電影演員、功夫明星、武術家、慈善家、企業家。
1975年至1979年連續五年獲全國武術全能冠軍,1982年主演電影《少林寺》使其知名度提升,1991年後的《黃飛鴻》系列成績不俗,塑造出了方世玉、張三豐、霍元甲、陳真、令狐沖等經典角色。1997年後到美國好萊塢發展,期間主演了《致命羅密歐》、《龍之吻》、《敢死隊》1、2、3等多部大片。
2013年獲得」中華武術30年最具武術影響力人物 「稱號
6:周潤發
周潤發(Chow Yun fat),1955年5月18日出生於香港南丫島,籍貫:廣東開平。中國影視演員、攝影家,國家一級演員。
1974年畢業於TVB藝員訓練班,主演了《網中人》《狂潮》、《上海灘》等20餘部劇集。1976年初涉影壇,在80年代憑《英雄本色》、《賭神》等電影在香港電影鼎盛時期開啟了槍戰片、賭片等類型片先河,成為香港「暴力美學」風格電影的代表人物。90年代與成龍、周星馳並稱為「雙周一成」。1995年遠赴好萊塢發展。主演了《安娜與國王》、《卧虎藏龍》等多部不同風格的電影,曾兩次擔任奧斯卡頒獎嘉賓。1999年在洛杉磯中國城「中央廣場」留下手印,2000年獲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特別成就獎,2004年憑《喋血雙雄》等影片中塑造的槍手形象成為全美最多人收藏其DVD的男演員前三名 。2005年被香港網民評為「經典電視劇小生」第一名;2007年獲美國AZN電視台 「亞洲卓越獎頒獎禮」終身成就獎 。
此外,周潤發還熱衷於公益事業,2000年被美國《時代》周刊選為七位「地球名人英雄」之一, 2003年獲頒特區政府銀紫荊星章,同年, 其奮斗歷程被寫入香港啟思出版社出版的中學一年級語文課本 。成為首位被列入中學教科書的演藝界人士。
5:成龍
成龍,1954年4月7日生於香港中西區,祖籍安徽蕪湖,國家一級演員,大中華區影壇和國際功夫影星。他擅長功夫片,電影的諧趣風格及袁和平設計的活潑靈巧兼具雜耍性的武術動作,其主演的電影全球總票房已經超過200億元。
1960年進入中國戲劇學校學習戲曲,以武師身份進身電影圈。1978年成龍拍《蛇形刁手》和《醉拳》走紅。1994年,主演的電影《紅番區》在美國公映後大受歡迎,使其成功打入好萊塢。1997年香港回歸,江澤民在宴會上敬酒時稱成龍為「大哥」,從此「大哥」的稱呼成為了成龍的代名詞。2006年入選《福布斯》雜志評出的「十大慈善之星」。2007年,成龍被韓國民眾選為代表「中國大人物」之一,僅次於毛澤東、鄧小平,高居第3名。2012年8月24日 《紐約時報》評選出史上20位最偉大動作巨星,成龍榮登第一位。2013年,成龍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2014年,成龍再次當選為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成龍與周潤發、周星馳、並稱「雙周一成」。
2016年8月30日,成龍獲奧斯卡終身成就榮譽獎,系首位獲獎華人。
4: 周星馳(Stephen Chow),1962年6月22日生於中國香港,華語喜劇演員、導演、編劇、監制、製片人、出品人。
因其獨特「無厘頭」(毫無邏輯)的個人演繹方式;透過他的喜劇影視作品,並被香港及海外的廣泛華人接受,聲名甚至遠達北美地區。其代表影視作品有《唐伯虎點秋香》、《大話西遊》、《國產凌凌漆》、《食神》、《喜劇之王》、《逃學威龍》等。2003年當選《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並獲選成為「亞洲英雄」的封面人物。2004年《功夫》創下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華語電影票房紀錄,並被《時代周刊》評為「2005年十大佳片之一」。
2013年執導的《西遊降魔篇》創華語片新記錄,成為全球最賣座的華語電影;同年當選廣東省政協委員。
2015年執導的科幻電影《美人魚》;因《功夫》上映十周年,數字修復版《功夫3D》於2015年1月15日重登大銀幕。
3:張國榮
張國榮(Leslie Cheung,1956年9月12日-2003年4月1日),本名張發宗,大中華地區歌壇和影壇巨星,出身於香港的著名歌手、演員、唱片及電影監制、大中華地區擁有廣泛的影響力、演藝圈多棲發展最成功的代表之一,是1980年代香港樂壇的天皇巨星之一。曾擔任唱片監制、演唱會藝術總監和排舞師、配樂、電影編劇、電影導演和電影監制。
1978年開始參演電視劇,在《我家的女人》中展現細膩的表演風格。80年代後期將事業重心移至影壇,成功詮釋了寧采臣、旭仔、程蝶衣、歐陽鋒等不同類型的角色。1991年憑借《阿飛正傳》當選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1993年主演的《霸王別姬》是中國電影史上首部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電影,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 ,他亦憑此片受到國際影壇的廣泛關注,獲得日本影評人大獎最佳男主角獎以及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特別貢獻獎。1993年擔任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1998年成為首位擔任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的亞洲男演員 ;2005年入選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2010年入選美國CNN評出的「史上最偉大的25位亞洲演員」。
2003年4月1日晚上6時43分,張國榮抑鬱症發作從香港文華東方酒店二十四樓墜樓,緊急送往瑪麗醫院,經醫生檢驗入院前已死亡(18時45分),瑪麗醫院於19點06分宣告搶救無效,終年46歲。
2:許冠傑
許冠傑1948年9月6日出生於廣州,香港歌手、演員、音樂人,音樂創作人,在香港樂壇被尊稱為「歌神」、「香港流行音樂祖師」和「廣東歌鼻祖」。主演的電影《鬼馬雙星》票房破了香港電影的最高記錄。電影《半斤八兩》位列上世紀百大港片第二位。電影「最佳拍檔」系列是香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系列電影。
1:李小龍
李小龍(Bruce Jun Fan Lee,)原名李振藩,1940年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祖籍中國廣東順德均安鎮。他是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UFC開創者、MMA之父、武術宗師、功夫片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首位華人演員。
1962年李小龍開辦「振藩國術館」,1967年自創截拳道,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香港逝世享年33歲。1979年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補拍版《死亡游戲》的開映日6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7月8日為錯誤翻譯)。1993年美國發行李小龍逝世20周年紀念鈔票,好萊塢名人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同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1998年11月,獲中國武術協會頒發「武術電影巨星獎」。1999年《時代周刊》列出20世紀英雄與偶像人物名單,李小龍與英國已故王妃黛安娜、美國總統肯尼迪等一同上榜。 由香港七家電子傳媒聯合舉辦的「世紀娛樂風雲人物選舉」,李小龍榮登「娛樂風雲人物榜」首位。2000年,美國政府宣布發行一套《李小龍誕辰60周年紀念郵票》,這是繼瑪麗蓮·夢露和007後第三位獲此殊榮的藝人,也是華人第一人。2003年美國《黑帶》雜志推出李小龍逝世30周年紀念專輯「李小龍對美國武術界的恆久影響」。2008年11月,全球最大的李小龍紀念館於在其祖籍順德均安鎮開幕,總用地面積3.7萬平方米。
『叄』 李小龍和托尼賈厲害
李小龍檔案
1940.11.27--1973.7.20
原名:李振藩
英文名:布魯斯·李(Bruce Lee)
生肖:龍
出生地:美國舊金山唐人街
原籍:廣東南海
身高:5尺7.5寸
體重:140磅(64公斤)
五大名作:
《唐山大兄》(The Big Boss)(1971年)、
《精武門》(Fist of Fury)(1972年)、
《猛龍過江》(The Way of the Dragon)(1972年)、
《龍爭虎鬥》(Enter the Dragon)(1973年)、
《死亡游戲》(Game of Death)(1973年)
李小龍生平年表
◎1940年
11月27日十月二十七日生於美國舊金山,取名振藩(洋名Bruce)乳名(細鳳),族名源鑫,共五兄弟姊妹,他排行第二。父為粵劇四大名丑之一的李海泉,母為何東爵士之弟何甘堂之女何愛瑜。
◎1946年
參與演出第一部電影《富貴浮雲》,正式在電影中擔任重要角色,更與父親李海泉合演。
◎1948年
首用藝名「李小龍」在《細路祥》片中演出,自該年起在香港參演二十二出粵語片,除《細路祥》外還有《雷雨》、《人海孤鴻》等的表現最為突出。曾用過的藝名有「李龍」、「小李海泉」、「李小龍」。
◎1955年
該年夏天拜詠春宗師葉問門下習武。
◎1957年
奪香港校際拳擊賽冠軍。
◎1958年
進入聖芳濟書院讀高中,同年奪得「全港恰恰舞公開大賽」冠軍,並參與電影《人海孤鴻》演出。
◎1959年
5月定居美國。9月入讀愛迪生技術學校,白天上課,晚上於周路比餐當侍應換取食宿,開始半工讀生涯。
◎1960年
12月畢業於愛迪生技術學校。
◎1961年
5月以優異成績考入華盛頓州立大學,主修哲學。
◎1962年
4月在西雅圖唐人街開設第一間「振藩國術館」。
◎1963年
出版《基本中國拳法》及創立截拳道拳法。
◎1964年
8月參加加州的『國際空手道錦標賽'作表演嘉賓,同月12日與蓮達(Linda Emery)在西雅圖結婚。
◎1965年
兒子李國豪(Brandon Lee)於2月1日出世,七日後(即2月8日)父親李海泉病逝。
◎1966年
6月參演福斯公司的電視劇《青峰俠》助手加藤一角,一舉成名,開始私人教授好來塢名人如史提夫,麥昆及羅曼-波蘭斯基。在洛杉磯唐人街開設第四間「振藩國術館」。
5月出席華盛頓的「全國空手道錦標賽」作表演嘉賓。
6月出紐約的「全美空手道公開賽」作表演嘉賓。
◎1967年
8月把自己的武術定名為「截拳道」(Jeet Kuen Do簡稱:JKD)。
◎1969年
4月19日女兒李香凝(Shannon Lee)出世。
4月接受香港無線電視《歡樂今宵》及麗的電視《金玉滿堂》的采訪並表演。
◎1970年
因脊背受重傷,卧床四個月,傷愈後仍須服用止痛葯。
◎1971年
為香港嘉禾主演《唐山大兄》,票房收310萬港幣破香港紀錄。
主演《精武門》,以及自編、自導、自演《猛龍過江》,均刷新香港票房紀錄。
9月開拍《死亡游戲》
11月獲國際武術權威雜志《黑帶》列為「世界七大武術名家之一」。
◎1972年
憑《精武門》一片獲金馬獎「最佳技藝獎」;該片同時獲劇情片殊榮。
2月停拍《死亡游戲》,接拍嘉禾與華納公司合資的《龍爭虎門》。
◎1973年
7月20日晚在影星丁佩家中暈倒送院不治身亡,享年32歲零8個月。
◎1979年
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死亡游戲》的開映日,即7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
◎1980年
獲日本《朝日新聞》選為「七十年代代表人物」。
◎1986年
獲德國漢堡大學選為「最被歐洲人認識的亞洲人」。
◎1993年
美國好萊塢名人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
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1997年
在李小龍遺孀蓮達及女兒李香凝主催下,振藩截拳道總會於美國成立。
◎1998年
11月獲中國武術協會頒發「武術電影巨星獎」。
獲《時代雜志》評為「二十世紀的英雄與偶像」,是唯一入選的華人。
獲美國演藝同業公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1999年
美國政府計劃於2000年發行李小龍紀念郵票。
托尼賈
托尼賈的個人經歷和李小龍非常相似,有著扎實的功夫根基。他從小就拜著名泰拳教練博拉利特加為師,學習正宗的泰拳。而李小龍也是從小師從詠春高手葉問。
扎實的實戰功夫基礎對動作演員來說,的確是不可多得的優勢。托尼賈能夠連續完成兩個360度旋風踢,是常規鏡頭下速度最快的腿法。影片中他的橫掃踢、正蹬腿和虎尾腿像泰拳教科書一樣標准,又快又狠。泰拳獨特的膝肘進攻,更是被他展現得淋漓盡致。而且托尼的表演完全不是銀幕功夫,而是真正的實戰功夫。泰拳被稱為「鐵膝鋼腿」泰拳比賽中常出現踢斷手臂甚至重傷的情況。為了在拍攝中不傷及別的演員,托尼特意訓練了很長時間學習在不減弱速度的情況下控制力量。
托尼扎實的實戰功夫基礎不僅體現在格鬥中,還體現在他驚人的彈跳力上。他能輕松地跳過高1.5米,寬2米的汽車,就是成龍看了恐怕也會自嘆不如。托尼解釋說,泰拳手為了在5回合的比賽中始終保持充沛的體力和具有強大殺傷力的進攻必須每天進行大量的跑、跳訓練。他的「凌波微步」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托尼在銀幕上精湛的動作表演,全部來自嚴格的泰拳訓練。泰拳一貫以「魔鬼訓練」而著稱。托尼正是從這種訓練中走出來的。泰拳不像武術那樣要掌握十八般兵器和復雜的套路但每種技術都要千錘百煉,以發揮最大的殺傷力。當托尼還是孩子的時候,就已經和其他夢想成為拳王的孩子一起,在簡陋的拳館里練習踢打沙袋和跑步了。
泰拳傳統的體能訓練方法是負沙包跑步、爬山和蛙跳。拳手在訓練前都要將大小不一的沙包纏在腿上和腰上,以增加負重。這樣長期訓練,就會獲得強大的力量和耐力。雖然這在中國也是經典的武術訓練方法,但實踐者很少。而在泰國則是每個拳師的必修課。托尼在進行泰拳訓練時每天都要在身上捆上20公斤沙包跑3000米,蛙跳400米。難怪他有銀幕上那樣敏捷的身手和過人的體力。
橫掃踢是泰拳殺傷力最大的武器。拳手為了練出如刀似斧的掃腿,除了踢擊沙袋以外還要經常踢擊樹干,以增加掃腿的穿透力。雖然很多武術界人士指責這種練法不夠科學,但它的有效性早已被泰拳手極高的擊倒率所證實。托尼每天都要在香蕉樹上完成400次以上的掃腿訓練。他在銀幕上那霸氣十足的掃腿正是這樣練成的。他經常用掃腿直接擊倒對手,當然這有表演的成分。但是如果他像在拳台上那樣用掃腿全力擊打,對手恐怕就不僅僅是被擊倒的問題了。托尼能用掃腿踢斷15厘米周長的木棍,其殺傷力可見一斑。
膝法是泰拳貼身近戰的主要武器。拳手能向各種角度發出膝撞,有時用雙手勾住對手頸部用膝猛撞對手頭部,有時騰空躍起猛擊,威力驚人。影片中托尼僅用一膝就將比自己強壯得多的對手擊昏就是膝法殺傷力的真實體現。托尼有一隻重100多公斤的大沙袋。這只沙袋除了用來練習掃腿以外,主要就是為膝撞准備的。他常常能一記膝擊將沙袋撞得擺動到45度角。如果血肉之軀挨上這樣一擊,後果可想而知。功夫明星李連傑也曾拜託尼為師,主要就是一他學習這無堅不摧的膝法。
典型的泰拳高手,特別是輕量級拳手,總是一幅瘦小結實的形象。托尼小時候也很清瘦,他認為這並不影響自己的拳腳力度,因為長期的泰拳訓練使他能將自己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而那些比他強壯得多的人在格鬥時卻往往只能發揮30%的力量。但作為動作明星,體格形象也非常重要。而且現代泰拳越來越重視借用力量訓練方法提高攻擊的殺傷力。因此,近年來托尼越來越多地使用杠鈴和力量訓練器械。現在他能用200公斤的重量練習深蹲,負重40公斤做仰卧起坐。他喜歡讓人用拳頭捶打自己腹部,炫耀他那磐石般的腹肌。他還讓人用木棍全力抽打自己的雙腿,顯示他那強壯的腿部和驚人的抗擊打能力。結果總是擊打者累得氣喘吁吁,而托尼卻安然無恙。
由於有扎實的泰拳基礎,銀幕上的各種格鬥對托尼來說都是小菜一碟。但要成為功夫明星並不這樣簡單。有高超的功夫未必就能成為功夫明星。很多格鬥高手,如黃楊李,賓尼和「超腿」瓦萊斯雖然在功夫上大大超過現時當紅的功夫明星們,但也只能淪為配角或反派。功夫明星必須有自己特有的能吸引觀眾的東西。托尼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沒有李小龍那犀利的叫聲,沒有成龍的幽默和李連傑的英俊。如果他想在演藝界走得更遠,必須在功夫以外樹立另外一塊「招牌」。
托尼最崇拜的偶像是一代泰拳宗師、「腿王」亞批勒。他一直想成為像亞批勒那樣偉大和受人尊敬的人,他也想盡自己所能將泰拳發揚光大。但他沒有選擇成為一名職業拳手,而是要成為一位泰拳動作明星。李小龍的經驗表明,動作明星往往具有比職業拳手更大的號召力。托尼在演藝界還有另一位偶像,那就是成龍。托尼認為,憑借自己的身體條件,完全可以創造出自己獨特的「特技」風格。《拳霸》中他靈巧地一躍穿過鐵圈,就是對這種風格的嘗試。托尼希望能在自己的影片中展現更多的依靠體能和技巧,而不是依靠膽量的高難度動作。如果他能夠成功,就能在動作影片中建立一種新的風格。
目前,托尼的身價已經達到200萬美元。國際著名導演盧克•貝松已經正式邀請他在自己執導的功夫片中擔任主角。這位功夫新星正在像當年的李小龍一樣,用銀幕闡釋自己對功夫的理解。
以上是復制來的資料
另外告訴你一點消息,就是托尼賈總是在拍片的時候踢傷或者打傷人,而李小龍的這個問題似乎是不存在,由此可見,李小龍對功夫的造詣更深(收發自如是某境界的第一步,而在此境界,力量的問題可以基本忽略)。
至於拍戲,李小龍先生無疑是功夫片的鼻祖,這個是不爭的事實,成龍大哥是嘉禾選的李小龍接班人,連傑哥是看了李小龍的電影才練的功夫,丹哥(甄子丹)的第一偶像也是李小龍,而事實上,目前著名的世界第一武術指導袁和平先生也這樣評價李小龍「李小龍不得了(豎起大姆指)。他是一代奇才,外國人認識中國功夫是從他開始的,他是個不得了的人才,而且自成一派。」
所以,托尼賈不論是功夫和拍片,想要超越這座武術家的、功夫片的巔峰、世界功夫片的首座里程碑基本是不可能的,而且除了民族感情以外,李小龍在世界影迷、功夫迷心目中所佔的位置也是無可取代的,所以說托尼賈雖然功夫了得,雖然前途錦綉,不過和偉大先賢李小龍先生比,只不過是一位追隨者
『肆』 記憶香港:那些我們耳熟能祥的香港影視大咖
1、李小龍
華仔在兩岸三地綜合影響力巨大,上至六七十的老奶奶、下至十多歲的孩童沒有不知道劉德華的,80年代我們在猶豫劉德華和周潤發誰演得好,90年代我們在糾結劉德華和張學友誰唱得好,2000年的時候我們在猜測劉德華和梁朝偉誰能當影帝,10年代我們又開始爭論周傑倫和劉德華誰是第一,這完全說明了劉德華在大陸的影響力。
劉德華無論在歌壇還是影壇,都是當之無愧的「常青樹」,《忘情水》、《練習》、《中國人》等歌曲傳遍大江南北,《天下無賊》、《無間道》等經典電影流傳至今,各種大獎拿到手軟,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評為「獲獎最多的香港男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