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電影的特點
http://ias.cass.cn/show/show_project_ls.asp?id=94
《當代美國電影藝術》太多了 自己看吧
B. 外國電影的優點
錢都用來做特效,中國錢都用來請明星
C. 美國是憑借什麼優勢條件成為世界電影大國的
語言 美國說的是英語,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無論中國電影多優秀也比不上美國電影的先天優勢。
還有美國電影公司成立時間很早,也就是攝像機和放映機剛出現的時代。就有美國電影公司了,而且都是和強的公司(我的意思是說,很多強的公司他們就要競爭,競爭就有動力。不像中國電影全是坑爹的)
還有美國電影公司不僅研究電影技術,而且早就把觀眾的心理研究透了。
中國電影坑爹之處不僅劇本垃圾(垃圾的劇本不僅坑爹也把好的電影演員坑了),而且演員也垃圾,謝啦黃二愣子之流也敢拍電影(你明白是誰吧!)中國的電影吸引之處在於高成本(低回報)和所謂的大腕(高尚的人士該說我了,有本事我去演哪之類的話了吧~ 哈哈)
言論自由上似乎沒什麼影響,可能導演的顧慮會少些?不知道
D. 動作電影的優點
此類電影著力渲染了電影中的打鬥場面,或赤手空拳,或舞槍弄棒,給人一種視覺上的刺激與快感。動作電影在電影世界中占據著很大一部分分額,亞歐美等地區的電影也都有非常精彩的作品問世。由於地域、歷史、文化等的原因,不同的動作電影雖然都有著「動作電影」這樣的名字,但它們之間也有著各自的特色,不同的動作構成了動作電影的超乎尋常的魅力。
有人把動作電影與武俠電影分開來看,是因為武俠與動作有著內涵的不同,此內涵與中國文化有著密切的關聯,因而武俠電影可稱得上中國特有,而動作電影卻不能。
E. 中國電影與歐美電影的差距在哪優勢又在哪
技術上差距很大,影片製作投入資金也有差距,影片質量也有差距,欣賞水平也有差距,審美角度也有差距,電影市場更加大,
F. 美國好萊塢電影產業的優勢在哪
我覺得美國好萊塢電影產業,它最大的兩個優勢就是第一,它的品牌優勢非常明顯,就是現在全世界的各國基本都清楚,好萊塢電影基本上代表著電影界的就是比較優質的比較好的一個電影招牌,然後就是他們的特效做的非常棒。像美國的很多動作大片或者科幻大片都是通過好萊塢的特別的技術才能夠做出來的,因為國內的話拍不出來那麼科幻的或者動作那麼大的科幻片。
G. 歐美電影的比較
我一般只看歐美電影。不是媚外,只是電影確實和別人差距太大。包括國內包裝的大片,商業太明顯。
H. 中國與外國電影的優缺點
中國的優點是不用看字幕,缺點是電影不好看
外國的缺點是要看字幕,優點是好看的不少
I. 為什麼外國有那麼好的電影
首先電影最先在外國被發明,雖然中國也有皮影戲(這個瞎吐槽了),現在的好萊塢大片是非常捨得投入資金的,視覺效果製作很棒
J. 歐美電影與中國電影的差異(詳細點,作業)
論中國電影和歐美電影的特點與區別
中國電影的特點是:以社會意識形態內涵為指向,注意教育觀念,具有濃重的本土文化色彩.旨意要求直接而明確.道德倫理傳統也是中國電影表述的重要方面.遵守人倫常情構築情感世界和藉助人倫情感來褒貶判斷,成為中國電影常見的情感支撐點.說到底就是三個重,「重道德,重文化,重教育」。這跟中國的傳統文化,國情和政府有直接的關系。
歐美電影的特點是:以個人意識形態內涵為指向,以娛樂性為主的敘事風格。電影的風格注重視覺刺激效果、場面豪華、故事精彩、對話幽默,有時再加上白日夢般的幸福結局或揚善懲惡的道德教訓。以高科技、高投入和商業化的運作方式,靠娛樂性方面的優勢爭取到了大部分觀眾。導致中國電影和歐美電影最大的根本區別在於東西方的思想常規和文化差異。
就像《阿甘正傳》,這部電影實際上是用新的電影技術和敘事方式講述了一個老而又老的美國神話:一個近乎弱智的孩子,只是因為他母親不承認他比別人差,他也就一心一意地按照他母親所教導的生活觀念去生活、去努力奮斗。結果他竟取得了成功。這是典型的平民社會的觀念,即相信任何人都有能力、有機會取得成功,關鍵在於只要你肯努力去做,肯努力奮斗。它所宣揚的個人奮斗的神話,從道德上來講,大概不會有哪個社會認為有不道德的問題。這部片子在美國非常走紅,但是,它進口到中國後,盡管傳媒一再鼓吹,實際上觀眾的反應卻平平。可見,作為一種價值觀念,並不是能夠被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們都認可的。因為在中國傳統的文化環境中,對於一個人成功的期待通常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個人的特殊稟賦,歷史上所記載的歷代成功者,大體上都在於他們具有特殊稟賦,即天命所歸。另一方面則是外在的機遇,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歷史上或傳說中,個人的傳奇般成功,大都歸因於偶然的機遇。明代小說《轉運漢遇巧洞庭紅》可說是最為典型的一個例子:一個人想方設法發財,結果處處碰壁;而當他無意於經營時,財運卻自天而降。總而言之,既無異能又無機遇的普通人就靠著勤奮努力獲取成功,這在一般人看來根本是無稽之談。阿甘式的弱智兒在美國是否真的能夠成功不得而知,但美國人能夠理解和欣賞這種努力,或者說他們認為從道義上講阿甘應當成功。而在中國,傳奇故事中也不乏弱智兒成功的例子。但那基本上是屬於「傻人有傻福」的套路,即傻子由於意外的僥幸而成功。如果說傻子是靠著自己的奮斗而成功的,人們多半會覺得這象是痴人說夢。阿甘的形象在中國很難喚起人們的贊許或認同,《阿甘正傳》在中國不能火爆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這個概念,對歐美地區的人看中國電影存在很大的誤導性。中國在外國人眼裡始終是一個封閉的國家,海外的新聞媒介對中國現狀的描述也有嚴重的偏見。這就是為什麼歐美電影中曾經表現的中國人,總是穿唐裝梳辮子而且顯得滑稽可笑的緣故。包括香港民眾說到內地人也一度擺出紅衛兵的架勢。對中國道德文化的不理解直接影響他們對中國電影的看法和感受,就如他們看陳凱歌的「霸王別姬」,覺得這部電影的節奏過於緩慢,情節錯綜、雜亂,令他們摸不著頭緒。其中所牽涉的諸多歷史、文化以及民族情緒的因素都被他們列於「不可理解」的范疇,甚至一些鏡頭讓他們感到困惑,有時還會反感。對於他們的不理解,我們反過來看,首先,就這部電影而言,它的確涵蓋了太多的內容,尤其是歷史上的一些大的事件,對於許多外國人來講,這些歷史事件即便不是他們聞所未聞的,也與他們所讀到的有差異。再有就是「霸王別姬」是一部藝術感極強的電影,出自一位個性化的導演,陳凱歌在這部影片里放入了自己的情緒,放入了整個民族在某一階段的情緒,又放入了一種被藝術渲染後的情緒。然後再加之一些北平舊日文化色彩濃厚的地道的布景和對白,與有關京劇的諸多段落,對於一個像我們這樣自幼生活在中國,自以為還算比較了解有關我國文化、歷史的人來講,還是只能夠勉強地看懂電影中大部分內容,而在看過二遍、三遍後才衍生共鳴與感觸,那麼我們又如何去期待那些外國人能理解這其中的所有東西呢?中國人有自己獨特的哲學觀,對於生死的概念與其他人有極大差別。對於我們來講不是顯而易見的,但對於外國人來講,他們認為中國電影中將人命的處置過於輕率,甚至不加渲染,而且對於許多影片中的死亡他們都持無予理解的態度。再如張藝謀的「英雄」,一些歐美地區的觀眾看的時候,他們對於殘劍、飛雪這一對情侶互相劍刺對方那一幕所表示出的驚訝。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講,這一舉動可被定為「悲壯、偉大」,然而對於外國人來講,他們卻認為那一對劍客的思維不合邏輯。
我個人看中國電影在於情感的共鳴和思想的觸動,但是中國電影給我的感覺是束縛性比較強烈,相比之下,歐美的電影卻能給人的思想發揮更大的空間自由。像《2001:太空漫遊》,講述了一個充滿自我意識的、混雜了歷史、宗教、寓言等意識形態的神話。開始,發展,終結,新生,人類的全部歷史濃縮在這139分鍾的電影里。奢華的想像和絢爛的視覺沖擊是這部片子的亮點,更重要的是,片里有大量充滿寓意的意象,而黑石、骨頭則是最典型的,像這樣廣闊的思維舞動空間,在中國電影里是無法找到的。
然而,由於中國本土電影比歐美電影更加直接地連通中國觀眾對現實的體驗。像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有話好好說》、《一個也不能少》,黃亞洲的《沒事偷著樂》,黃建新的《站直了別趴下》、《背靠背臉對臉》、《十面埋伏》、《紅燈停綠燈行》等系列影片,以及政治電影《生死抉擇》、戰爭影片《黃河絕戀》、中西文化沖突的影片《刮痧》,還有90年代後期出現的一些新生代青年導演拍攝的影片如《美麗新世界》、《愛情麻辣燙》等,都充分利用了本土現實文化資源,都善於將風雲變幻的社會圖景和對離合悲歡的普通平民命運與通俗電影模式相結合,不僅表達對轉型期現實的體驗,而且也表達人們的生存渴望、意志、智慧和希冀,從而贏得了中國觀眾的喜愛。特別是馮小剛的的電影將本土的文化資源與類型劇的商業策略相結合,創造了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商業電影模式,並且一直成為國產影片的票房中堅。這些都表明,本土現實是歐美電影目前還不可能替代的中國電影的文化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