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产电影 » 中国纪实电影
扩展阅读
2017反恐电影豆瓣 2024-10-19 08:41:00
欧美僵尸电影复活 2024-10-19 08:40:21
最强的僵尸电影国语 2024-10-19 08:39:27

中国纪实电影

发布时间: 2021-05-26 08:06:25

1. 超级精彩的纪录片《中国》备受关注,这部影片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震撼

12月7日晚,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国》在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开播。《中国》是由湖南卫视、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湖南卫视、北京伯璟联合拍摄。

从已播出的四集来看,主创团队在呈现形式上是下了功夫的,画面构图不错,社彩调和非常成功,道具和场景尽量还原时代,多采用长镜头、大景深,拍出了电影的质感。该片采用当下的语言风格、认知体系、遣词造句来讲述历史,更邀请到了北京人艺、国家话剧院的老戏骨,通过演绎的方式将当时的历史深入浅出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在视觉表现方面,该片融汇戏剧舞台的假定性和象征性手法,建立起鲜明、自成一系的美学风格。

2. 为什么中国纪录片优秀,电影却很差

尽管纪录片也往往具备娱乐性,但内容根本是在于探讨或观察一样事物的客观存在,而常规的电影,则为创作者思考出来的内容主观的表达出来纪录片本身的创作内容,例如文案或选题,虽然有赖于剧组们的思考与引导,但拍摄的内容往往是既定于世界之中,需要的是特殊的环境,当拥有这些环境后,创作者可以相对好的去发挥。例如拍摄野生动物的纪录片,剧组的目的是在加入叙事让观众看的有味道之余,更好的呈现他们抓拍的内容,观众则可以通过这部分来满足观感上的需求。这也就导致拍摄纪录片往往不是门槛必然高,而是拍摄的内容对故事性的要求降低,更重要的是纪实内容本身的价值,而不是这些拍摄素材串联到一起后的故事性。

电影方面则无可避免是人为创作下模拟的特殊环境,讲人讲事物,讲的再好都要有一个逻辑合理的故事让观众满足,这一点上纪录片则不需要考虑,因为纪录片拍的不是故事,拍的是事实,他们的任务在于呈现。而拍电影则必须从头开始考虑故事,创造假的角色,然后再利用复杂的技巧去将整个场景重现,在重现的过程里,也就无可避免遇到技术不足,往往会为人诟病。因为电影的商业性质远比纪录片要浓厚,拍摄本身也依赖大量不同工种技术人员参与创作,也就导致许多人靠这个吃饭,大量人入行总会有参差不齐的时候,所以没法保证电影拍摄质量一定有保证。

这就是很多时候,电影拍的烂根本没法看的原因,创作组在虚构的过程里出了问题。纪录片如果拍的不好,却也展现了他们在镜头前捕捉的内容,让人感到新奇或意外,因为每次看到不同的东西,我们都知道这是真实的,或者基于真实的情况的重现,所以对于技术上的不足,通常并不是最大的减分项,反倒是能带来如同电影里上帝视角的新技术,却可添加更多精彩。例如拍摄地下生物或超近景时的各种方法,都是技术上的革新带来的新体验,同类的视角在电影上很难满足观众,因为观众知道这只是表现方式,看的内容始终是虚构的,故而制作方要在制作的细节上下手。

纪录片方面,例如某些美国剪辑风格,我是非常看不上的,尤其是国家地理、探索频道与动物星球这些节目经常购买的纪录片,背后大概都有相熟的剪辑师,这个年代他们的剪辑风格过于“着急”,缺乏足够的沉淀,甚至有一些完全讲不上什么美感。或许摄影师本身拍的素材就不够好,但我想也不至于如此糟糕,还有的拍摄风格干脆就让人无法接受,总是喜欢人物采访,而不是聚焦内容本身,没完没了的加插一个独立拍摄的人物心理,看这些节目,如果不是内容有趣(但被剪的很零碎且有限),那么可以说得上是一种折磨。相反,BBC和美国一些更高端的纪录片,剪辑上就堪称完美,越是大制作就越是如此,这种逻辑也是当然的。

不过在一些很日常的创作力,英国方面的剪辑能让你感到精致的内容,可以让观众有效吸收内容,不会浪费大量时间对话在无用的互相称赞上。有许多国内纪录片就犯了美国纪录片常见的毛病,但好在我觉得现在还不算常见,可以直接引导主题,剪除无效内容的纪录片,在国内还是很少的。

3. 中国十大必看纪录片分别是哪些好看么

《舌尖上的中国》

首先声明一下:本人把《舌尖上的中国》看了不下10遍,请不要吃惊,因为这个记录片拍的太完美了。它将美食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让简简单单的美食,赋予了充实的神韵。

《走遍中国:食在八方》走遍中国美食篇大合集

《味道中国》CCTV全三集合集

《火辣辣的湘菜》纪实频道7集全

好了,上述这么多的美食纪录片,足以让你大饱眼福了,自己去找,慢慢欣赏吧

4. 中国的破案纪实系列电视剧都有哪些

中国的破案纪实系列电视剧有济南7.9大案侦破纪实,中国刑侦一号案,12.1枪杀大案,9.18大案侦破纪实,大案侦破警示录,九一常德大案侦破纪实。

1、济南7.9大案侦破纪实。本剧以山东济南天桥区公安公局刑警大队全体警员侦破一个带黑社会性质的犯团伙,并最终使全部罪犯落进法网的真实案件为主要情节而编成。

2、中国刑侦一号案。陈国军执导,丁勇岱、余小雪、卫晓茼等主演的电视剧。该剧讲述了白宝山原本拥有一个正常的家庭,却因为一念之差堕入了罪恶的深渊。

3、12.1枪杀大案。是由刘惠宁导演,刘惠宁,王大治,马冀等主演的内地电视剧,共20集。

4、9.18大案侦破纪实。9·18大案纪实是由陈胜利导演,沈航,未知等主演的中国大陆电视剧,共8集。

5、大案侦破警示录。是中国内地系列大案侦破电视纪实片。本片导演刘行军、林超群。主要演员黄照官、吴启益。共29集,每集25分钟。

5. 中国第一部纪实电影是什么

--《陵水》-中国首部新纪实电影----
-改编自云胜同名纪志《陵水》
导演/编辑:云胜
自由岛传媒出品
主演:阿淼/阿佳/小A/阿霸/阿宝/阿广/黄河/杨静/
陈立/天伦/小使/谭振孝/阿问/AMATA/孝儒/
阿牙/阿忠/周吉聪/阿竹/周周/阿雪
主题曲:《忘了多久》/大嘴音乐
插 曲:《陵水》二部曲/大嘴音乐
插 曲:《开始晴朗》组乐/AMATA
插 曲:《幻梦与现实》组乐/周吉聪
封面照相:小A
特别鸣谢:
海南省陵水县飞扬美术吉他画室
海南省陵水县陵水中学
海南省陵水县民族中学
海南省陵水县中山小学
海南省陵水县金蝶阁宾馆
海南省陵水县光坡中学
海南省陵水县演村村委会
海南省陵水县新建路酸粉摊
海南省陵水县龙王庙
===================================================

部分导演口述(一):

签名改成“纪实电影《陵水》开机。”其实不是这样,《陵水》这个片子,不想叫成纪实电影。BAT说那就说成“原声影像”,我说不要有“影像”这样的字。大

嘴说那就“片子”,叫有个片子,应改成“有个片子《陵水》开机。”我觉得“片子”还不错,听起来就是“骗子”,比较真实。《陵水》讲述什么?这是早上

开会时,潮和大叔一直问。好吧,《陵水》讲述另一个陵水。

我想“陵水”也是没有本性的,不同的时代给予她不同的面貌,现在的面貌,是现在那个样子。他们说陵水也有本性,那就是纯朴或者是安静。可是我要对你们

说,这样子你只不过是突然对一个女人说你很美,皮肤多白。这些句子存在于你们的某次对话中,就这样子了。
陵水这个女人,有时是一个成熟的老女人,有时便像我一样,幼稚得童真起来,我不知道她长什么样子,我也不知道她的过去,更没有兴趣知道她的未来,可以

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要分析她的现在。她就是她,我没想为了写她而了解她,我想告诉人们一个女人,就去说这个女人的所有出来,是这样的吗?
陵水这个女人,有时就像我一样,乱来。
人们总是会忘掉他们说过的话。
这是新的《陵水》线条,我和周老师在去东华看烧烤地点时被景物提醒的。那些人一直在我耳边说着话,我几乎没有听清他们说什么,偶尔我可以听到一些信息

,都是家常的事,是他们关心的事。可是他们并不真的很关心那些事。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关心什么,可能有时候是家人,可能有时候是自己,可能有时候都不是

,是别的东西。
陵水有正常的晚上,漆黑但不乌黑。夜里我们去菜市场,已经打不到一个人影了,吓得我们赶快跑回来。
直到小A裸奔向深绿色的大海,我受了伤的左右腿才失去一些疼痛的感觉。我也是几近裸着下半身回到陵城。我的大腿的伤口被海水浸泡后,也有了盐意,与浓烈

的知觉。阿忠说:你感受到大海了吗?大海里面的东西太多了,他把底裤拉穿到胸部处。小A在另一个大石头上裸晒,自言自语。
“那些人真是太猛了。”阿忠。礁石远处开过一只小渔船。
“那边有人放摩托车。”小A。
“那边还有一辆2400。”小A。
阿忠拍下我和小A一两张,又朝大海拍了拍,啪啪啪。
本来我们是要去陵水角,我们迷了路,到大墩村时就不知道怎么走下去,于是瞎走,直到看见大海。“竟然拍到了影子,妈的。”阿忠还在练习拍照,我和小A在

晒太阳,另一块沙滩上有一些垃圾,里面也有衣物洗涤液的包装瓶。

===========================================================
部分导演口述(二):

谭老师的老同学朋友每天早晨都到河堤煅炼。谭老师在回来的路上,讲了几个他见义勇为的故事。我们和父亲去旧糖厂后面的新水利渠拍摄,到了那里,车子陷

在田边的小沟里,弄了半天才回来。我们还在第二次约定好的时间去万宁找大嘴拿《陵水》的配乐,那个曲子就叫《陵水》。大嘴问行不行,我听了一遍,说还

行。回到陵水后,周老师第二天也听了这个曲子,说和陵水不大合衬。我说不是这样的,这种感觉适合极了。大嘴的曲子总是和我对上味。《陵水》有先进先进

的重组模式带,带有充满新鲜味的土香。
我去了一小部分地方,听那些人说了平常的话,用家常饭的稳定的眼神,转移我的注意力,我开始观察大家的神态,真有许多人在微笑。过去了的事情,就是历

史,历史只是错位的,它的存在价值在于它被后人定义了,它本来就是无序的,却要印上时间的烙印,叫新的一年。谭老师唱东方红,我在旁边不敢吱声,阴晴

阴晴的天空,谭老师屋顶的彩旗时而又高高飘扬。
我用飞信短AMATA:
“做为一个做音乐的人,不管是不是什么音乐师,都应该是一个勤奋的人。他总要有一个要去勤奋拍一东西的点。”
严格地说,说话总要有大大小小的一点意义,哪怕是胡口说的话,说话是很有玩法的,你自然想你说得轻松一些,轻松间又可以带出点什么东西来。
我真愿意晚上躺在床上,拿起来机子往外拍,都可以拍下那些脑子里的东西。我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一些废掉的制作过程上,因为这些,都是可有可

无的。
陵水一直没有降温,晴朗的天气,像温暖的初夏。赶集买年货的人,各自照顾手里的东西,把钱都放在隐蔽的地方,两只手可以拎非常多的货物,有煤灯,有几

斤红衣糖果,有小牌子的衣服,有新鲜的午饭有煮了吃的海鱼。
我就是试着在猛烈的事件中构出仅有的安静来。
这全是我单纯的想法,可是这是我的意愿,会随着它们发生在我周围的事件中。习惯地紧张起来,直到发生出来安静,安静变得可以,可能,可信服。
小A和阿忠和小二在小A的家里搬床做清洁。春节始近,行人如冰,冰洁在安静的现代柏油街道。
“人们需要安静,因为他们一直在动。动物需要安静,因为它们一直安静。”我把这样的信息发给小A,小二和小斌。还有小直。小A不回我信息,小二好像也没

有回,小斌也没有回,小直回我说:“我很不安静。”
说话就说得准确些,一句话一个意思,也简单一些,能简单再简单一点。
我选中的主角,是一个线头,他所牵引出来的,才是让人兴奋的。我们清晨天还没有亮就出发去的拍摄,路上没有多少要走的路,一出门便是,乱拍一通。
我还是倾心于玩镜头里的古怪的人们的情趣,不管那些是什么样的画面,重复也好,麻烦也好,或者是假装出来的样子,因为它们过得了我的眼睛,我喜欢这样

子的感觉。
我的方法是快速,奏效,不近人情的。我的方式是不经多想的,是简单要求的,是被人误解的,是与人格格不入的。我焦急在等待,那种状态的降临。那是一种

什么状态,偶尔在梦里遇到过。现在剩一些躯壳,里面全是成堆的麻,乱七八糟。
人群是密集的,是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的。因为这样而形成的盲目是无助的,是没有办法克制的。就是跳出来变得精明了也是伤痕一身,随时倒下。
我的儿子叫陈维为,开始我想叫他陈真,家里人都跳出来反对,父亲取了十几个名字,其中有一个陈维为,我就挑了这个,我的儿子就叫了陈维为。
《陵水》在形式上,我终于表现到了最极端的没有特点,像浅灰的麻袋,像放在书桌里的一张白纸。小A过来帮忙给素材命名,一会儿就离开了,我睡着了,睡醒

后我就病了,我的肚子痛。白天做了一些剪辑的事,晚上就打麻将来换一换心情,输了不少钱。
在内容上,我更随意些,遇上下雨,我才停下来,看雨。大自然现象天天有,与我大不相干;他们的事天天有,与我不大相干;

6. 纪录片的中国纪录片

中国纪录片的历史是从西方国家的摄影师来中国拍新闻片开始的。19世纪末,外国摄影师拍摄了义和团和八国联军,同时又拍摄了纪录当时中国社会生活风貌的影片。以后在20世纪初拍摄了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大出丧等新闻片。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除日本摄影师拍摄了《辛亥鳞爪录》外,中国摄影师朱连奎等也拍摄了反映武昌起义的《武汉战争》,稍后一些,又拍摄了反映二次革命的《上海战争》。1918年前后,商务印书馆拍摄了一些以时事和风景为内容的纪录短片:《欧战祝胜游行》、《第五次远东运动会》以及《南京名胜》、《西湖风景》等。1924年前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孙中山十分重视纪录片的拍摄。他以大元帅的名义下令有关方面给予电影摄影师黎民伟工作上的方便。黎民伟这个时期拍摄了《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记》等新闻片和纪录片,并在孙中山逝世后,利用已拍的材料汇编为《勋业千秋》。在这个时期,苏联摄影师布留姆等人也在中国拍摄了《伟大的飞行与中国国内战争》、《1927年的上海》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电影工作者走出摄影棚,用手提摄影机拍摄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新闻纪录片,并从实际工作中培养起一批专业的新闻纪录电影工作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所属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所属的中央电影摄影场以及西北影业公司等先后摄制了《抗战特辑》、《抗战实录》等新闻杂志片,纪录片则有《芦沟桥事变》、《空军战绩》、《松沪前线》、《湘北大捷》、《民族万岁》和《华北是我们的》等,也给中国新闻纪录电影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
1953年7月,在北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摄制新闻片和纪录片的专业机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其它电影厂也拍摄一定数量的纪录像片。新闻纪录电影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都有很大提高,并在少数民族中培养了创作人员,摄制了大量新闻片和长短纪录片。如《百万雄师下江南》、《新中国的诞生》、《红旗漫卷西风》、《抗美援朝》、《中国民族大团结》、《伟大的土地改革》、《早春》、《百万农奴站起来》、《黄河巨变》、《非洲之角》、《在激流中》、《征服世界最高峰》、《先驱者之歌》、《莫让年华付水流》、《我们看到的日本》等,其中有些曾在国内外获奖。中国第一部彩色舞台纪录片是1953年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70年代以后,电视在全国迅速发展和普及,为新闻纪录电影的播映提供了更及时的手段,开拓了更广阔的领域,新闻纪录电影除继续在影院放映外,也大量进入了电视屏幕。
在此期间,台湾国民党系统的“中制”、“台制”和民营的公司等也拍摄了一些新闻纪录像片。较有影响的有《传统小镇──美浓》、《国剧艺术》和《龙的传人》等。香港的某些电影企业也拍摄过一些反映中国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纪录片如《惨痛的战争》等。 新纪录电影是1990年代存在于体制之外的“边缘纪录片”(不包括通过国家电视台体制内运作,以栏目的形式存在,代表着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力和视角的电视纪录片),是建立在对传统 政 论 风格纪录片的一种反动而产生的新运动。
新纪录电影运动开始是以“地 下”、民间的形式和往国外电影节送展的方式推动,是通过VCD、DVD、酒吧放映等“自动、自由”的传播方式在民间广为开展的。
新纪录电影运动产生于1980年代末期,以散兵游勇的状态兴起或者说它的萌发完全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曾在昆明电视台工作过的吴文光凭着朦胧的感觉拿起 了摄影机,对准他周围的“盲流艺术家”,便有了《流浪北京》的诞生。尤其片子的拍摄横跨了80年代末的政 治事 件 ,而格外引人注意。同时吴文光的行为也暗示 了这种独 立 制 作 人存在的可能。
段锦川的《八廓南街16号》,康健宁的《阴阳》,杨天乙的《老头》,朱传明的《北京弹匠》,雎安奇的《北京的风 很大》,杜海滨的《铁路沿线》,王芬的《不快乐的不止一个》,赵亮的《纸飞机》等等,这些纪录片在短短几年内不断涌现并在国内外名目繁多的纪录片奖项中得 奖。其中有好多制作人都是第一次拍纪录片,而且不是专门的纪录片工作者。这些新纪录片人的出现,似乎标志着一个“业余影像时代”的到来。和1990年代早 期的“新纪录片运动”不同的是,当时的纪录片工作者,无论是吴文光、段锦川还是蒋樾等人,大都有在电视台工作的背景,他们是苦于不能在传统体制内进行真实 的表达,才选择了独立制片的道路。而当下年轻的纪录片创作者们则多半不在专业影视从业人员之列,他们或者是还在电影学院读书的学生(如朱传明与杜海滨,拍 片那时尚未毕业),或者是流浪北京的青年,甚至是像杨天乙那样原本对影视制作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他们用来创作的器材,除了雎安奇使用了16毫米摄影机和总 共20分钟的过期黑白胶片,显得稍微“职业化”一点,其他人则是靠数码DV甚至超8家用摄像机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虽然从专业的角度而言,他们的作品都不同 程度地存在着视听方面的缺陷,但这些新纪录片人却以影片内容的真实性与原创力震动了国际影坛。这些奖项不仅仅是对这几位纪录片导演的褒奖,更重要的是,它 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一个普通人可以通过他的才华、毅力、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简陋的摄影器材,成为一位“真正”的纪录片导演。而且他们关注的对象大多都是日 常生活中的个体,像王芬把摄影机对准了自己的父母(暂且不管这样做带来的某些伦理问题),“新纪录片运动”似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壮大,仿佛出现了一种类似 于全民健身运动似的“业余影像时代”的狂欢。

7. 中国有哪些较好的纪录片(尽可能详细点…谢谢)

文明初始 西周东周 寻找失落的年表 春秋战国 三星堆文化 曾侯乙墓 2.秦汉魏晋卷 秦人崛起 铁血军团 一统天下 短暂的帝国 两汉三国 金缕玉衣 魏晋风度 云冈龙门 3.隋唐宋元 发现虞弘墓 盛唐气象 大唐遗风 五代与辽文化 汴京梦华 锦绣江南 西夏王朝 党项变迁 元朝风韵 4.明清近代[上] 定鼎北京 大明势渐 康乾盛世 山庄秘史 文化之劫 清末铁路 5.明清近代(下) 庚子国变(5集) 晨鼓暮钟 风雨变革 少年中国《世纪中国》……《中国史话》《大国崛起》也有……

8. 《中国十大必看纪录片》是什么纪录片

《请为我投票》、《英和白》、《高三》、《算命》、《老唐头》、《河西走廊》、《故宫100》、《布衣中国》、《我从汉朝来》、《汉字五千年》。以上10部纪录片深刻的反应了事物的发展和文化内涵,值得深思。

9、《我从汉朝来》: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得名。本片以独特的视角“汉画像石”作为核心线索,三年间寻访百余处历史遗迹,用影像复原了画像石记述的历史事件。

10、《汉字五千年》:用讲故事的方式,借助32个富有代表性的汉字,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人以及历史充分展示出来,生动描绘了一幅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卷。看完才明白,汉字的博大精深是其它任何文字不可比拟的。

9. 中国十大纪录片《生门》带给你怎样的震撼

《生门》将镜头深入产房,真实记录了4位孕妇诞下新生命的过程,展现了复杂的人生百态。


10. 为什么中国缺少纪实电影人物传记

中国传记类电影不突出主要原因是,后人塑造历史人物时不具有批判精神,“中国的传记类电影一般有两大类别,英雄人物和领袖人物,带有鲜明个性,饱受争议的人物却很少见。”就是因为国内传记电影题材的制约,人物被严重“神化”,歌功颂德的赞美之声充斥整部影片,因而无法将真实立体、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