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产电影 » 关于中国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的电影
扩展阅读
小草微电影 2024-11-05 23:04:46
法国电影豆瓣榜 2024-11-05 22:54:06

关于中国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的电影

发布时间: 2021-07-19 02:10:19

㈠ 什么古装电影中女主角掉下山崖遇到一个残废的老头

台湾电影 金粉游龙

㈡ 抗战经典老电影战争片大全有哪些

这是500部老电影战争片,喜欢的话可在B叔电影这个恭种呺里拿,都是特别经典的老电影。

1 抗美援朝老电影《三八线上》1960
2 佩剑将军A
3 佩剑将军B
4 国产反特故事片《英雄虎胆》
5 归心似箭01 1979年
6 归心似箭02 1979年
7 东进序曲1
8 东进序曲2
9 东进序曲3
10 八女投江01 1987
11 八女投江02 1987
12 国产故事片51号兵站下集
13 国产故事片51号兵站中集
14 国产故事片51号兵站上集
15 大浪淘沙021965
16 大浪淘沙011965
17 闪光的箭2
18 闪光的箭1
19 《云雾山中》长影1959年
20 三进山城
21 经典电影《解放大西北》2
22 经曲电影《解放大西北》1
23 山重水复战斗片珍臧版
24 凤凰A
25 凤凰B
26 举起手来
27 天尽头
28 经典抗日片狩猎者高清
29 车轮滚滚A
30 车轮滚滚B
31 南斯拉夫内雷特瓦河战役
32 海上神鹰下1959
33 海上神鹰上1959
34 林则徐上1959
35 林则徐下1959
36 回民支队上1959
37 回民支队下1959
38 战火中的青春1959
39 地下航线上1959
40 粮食1959
41 女交通员下
42 女交通员上
43 电影《鸡毛信》
44 狼牙山五壮士B
45 狼牙山五壮士A
46 56年《上甘岭》下抗
47 56年《上甘岭》上抗
48 朝鲜永生的战士B
49 朝鲜永生的战士A
50 阿尔巴尼亚故事片《海岸风雷》1966上影译制
51 老电影白毛女B1950
52 老电影白毛女A1950
53 老电影三毛流浪记
54 地雷战
55 英雄小八路1961
56 经典电影《海鹰》3
57 经典电影《海鹰》2
58 经典电影《海鹰》1
59 老电影海霞19752
60 老电影海霞19751
61 奇袭
62 三八线上02
63 三八线上01
64 故事片小兵张嗄
65 长空雄鹰下1976
66 长空雄鹰上1976
67 老电影《烽火少年》1975
68 难忘的战斗下
69 难忘的战斗上
70 铁道游击队B
71 铁道游击队A
72 刘胡兰2
73 刘胡兰1
74 春雷下
75 春雷上
76 宁死不屈1969B
77 宁死不屈1969A
78 电影英雄儿女下
79 电影英雄儿女上
80 红色娘子军舞剧
81 大决战第3部平津战役2
82 大决战第3部平津战役1
83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第二部下集54分钟
84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第二部上集83分钟
85 大决战第1部辽沈战役2
86 大决战第1部辽沈战役1
87 小花B
88 小花A
89 林海雪原B
90 林海雪原A
91 大渡河下
92 大渡河上
93 地道战下
94 地道战上
95 烈火中永生下集
96 烈火中永生上集
97 电影《董存瑞》
98 激战无名川B
99 激战无名川A
100 打击侵略者1
101 八一《战上海》1959
102 渡江侦察记1974
103 南征北战1952
104 电影之四十七闪闪的红星2
105 电影之四十七闪闪的红星1
106 鄂尔多斯风暴
107 侦察兵1974
108 老电影《烈火金刚》
109 《独立大队》长春电影制片厂_1964
110 解放战争巨片《渡江侦察记》
111 故事片《黑山阻击战》全
112 51号兵站
113 鸡毛信
114 大渡河
115 董存瑞国产经典老电影1955
116 铁血大动脉上战斗片
117 《铁血大动脉》下集战斗片
118 马蹄声碎01战斗片
119 马蹄声碎02战斗片
120 红英展翅战斗片
121 最后八个人01战斗片
122 最后八个人02战斗片
123 老电影51号兵站战斗片1
124 老电影51号兵站战斗片2
125 冲出亚马逊IICD1战斗片
126 冲出亚马逊IICD2战斗片
127 长空雄鹰1空战片
128 长空雄鹰2
129 烽火列车01战斗片
130 烽火列车02
131 老电影铁甲○○八A
132 老电影铁甲○○八B
133 闪电行动1战斗片
134 闪电行动2战斗片
135 老电影赣水苍茫01战斗片
136 老电影赣水苍茫02战斗片
137 红河激浪全集战斗片
138 红河激浪B
139 《三个俘虏兵》全集战斗片
140 国产战斗片《赵一曼》上集
141 国产战斗片《赵一曼》下集
142 《古刹钟声》1958
143 故事片《狼牙山五壮士》1958
144 黑白故事片黑山阻击战B
145 黑白故事片黑山阻击战A
146 闪闪的红星B
147 闪闪的红星A
148 兵临绝境02
149 兵临绝境01
150 刘胡兰下
151 刘胡兰上
152 彩色故事片风雨下钟山19824
153 彩色故事片风雨下钟山19823
154 彩色故事片风雨下钟山19822
155 彩色故事片风雨下钟山19821
156 地下尖兵上1957年
157 鸡毛信2
158 鸡毛信A
159 烈火真金11959年
160 烈火真金21959年
161 佩剑将军2
162 佩剑将军1
163 英雄虎胆21958年
164 英雄虎胆11958年
165 扶我上战马的人下1983年出品经典老电影
166 甲午风云021962年
167 甲午风云011962年
168 侦察兵02
169 车轮滚滚下
170 保密局的枪声
171 刑场上的婚礼02 1980
172 刑场上的婚礼01 1980
173 红河激浪下
174 红河激浪上
175 羌笛颂下
176 羌笛颂上
177 山乡风云下
178 山乡风云上
179 激战无名川下
180 激战无名川上
181 两个小八路下
182 两个小八路上
183 碧海红波下
184 碧海红波上
185 老电影烈火中永生3(1965)
186 老电影烈火中永生2(1965)
187 老电影烈火中永生1(1965)
188 打击侵略者
189 渡江侦察记下集
190 渡江侦察记上集
191 英雄虎胆
192 勐垅沙下
193 勐垅沙上
194 老电影虎穴追踪2(1956)
195 老电影虎穴追踪1(1956)
196 老电影《怒潮》2
197 老电影《怒潮》1
198 老电影《中华女儿》CD2
199 老电影《中华女儿》CD1
200 从奴隶到将军02
201 老电影突破乌江下
202 老电影突破乌江上
203 老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2
204 老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19581
205 南征北战下
206 南征北战上
207 南征北战2
208 南征北战1
209 故事片《三八线上》1960
210 平原游击队
211 平原游击队下
212 平原游击队上
213 狼牙山五壮士
214 老电影铁道卫士19602
215 老电影铁道卫士19601
216 老电影铁血昆仑关19942
217 老电影铁血昆仑关19941
218 沙漠追匪记02nbsp1959年nbsp黑白
219 沙漠追匪记01nbsp1959年nbsp黑白
220 粮食B
221 粮食A
222 《青春之歌》1(1959)
223 《青春之歌》2(1959)
224 《青春之歌》3(1959)
225 兵临城下
226 女交通员021977年
227 女交通员011977年
228 老电影神偷燕子李三下
229 老电影神偷燕子李三上
230 怒潮上
231 怒潮下
232 黎明前的战斗d
233 黎明前的战斗c
234 黎明前的战斗b
235 黎明前的战斗a
236 命令027
237 老电影《闪闪的红星》B
238 老电影《闪闪的红星》A
239 难忘的战斗
240 回到自己队伍来1949年黑白
241 戈壁恩仇录1988
242 海鹰01nbsp1959年
243 海鹰02nbsp1959年
244 地下尖兵02nbsp1957年nbsp黑白
245 地下尖兵01nbsp1957年nbsp黑白
246 飞虎
247 风暴
248 归心似箭上
249 归心似箭下
250 林则徐02
251 林则徐01
252 刘胡兰
253 回民支队1
254 车轮滚滚011975年
255 冰山上的来客03
256 特殊身份的警官
257 烽火列车
258 武林志
259 春雷19612
260 暴风中的雄鹰b
261 双栖间谍01
262 黑白故事片英雄儿女
263 苦菜花1965年黑白
264 《海上神鹰》下长影1959年
265 《海上神鹰》上长影1959年
266 延河战火
267 渡江侦察记1974年版
268 海上神鹰
269 他们也在战斗
270 延河战火1977
271 经典老片老电影虎穴追踪A
272 铁道卫士1
273 雁鸣湖畔
274 《南岛风云》上上影1955年
275 《南岛风云》下上影1955年
276 伏击战
277 董存瑞上
278 董存瑞下
279 海岸风雷
280 地下游击队
281 老电影春雷下
282 老电影春雷上
283 《青春的脚步》下长影1957年
284 《青春的脚步》上长影1957年
285 老电影解放石家庄19812
286 老电影解放石家庄19811
287 战斗的道路
288 战斗的早晨
289 《无形的战线》1长影1949年
290 《无形的战线》2长影1949年
291 沙家浜下
292 沙家浜上
293 老电影王老五二
294 老电影回民支队2
295 老电影回民支队1
296 小花下集
297 《红河激浪》下北影1963年
298 《红河激浪》上北影1963年
299 激战无名川2
300 前哨下
301 苦菜花1965年
302 三进山城1965
303 甲午风云下1961年
304 甲午风云上1961年
305 解放石家庄
306 非常岁月A
307 非常岁月B
308 平原游击队1974年版
309 老电影lt画魂gtA
310 老电影lt画魂gtB
311 战斗里成长195701
312 战斗里成长195702
313 战斗里成长195703
314 战斗里成长195704
315 烽火少年上
316 烽火少年下
317 陆军见习官上
318 陆军见司官下
319 黑马A_001
320 黑马A_002
321 黑马B_001
322 黑马B_002
323 波斯猫在行动上
324 波斯猫在行动下
325 经曲电影《解放大西北》上
326 经典电影《解放大西北》下
327 少年游击队1
328 少年游击队2
329 英雄小八路1
330 英雄小八路2
331 英雄小八路003
332 英雄小八路4
333 闪闪的红星下
334 老电影战上海195901
335 老电影战上海195902
336 老电影智取华山195301
337 老电影智取华山195302
338 老电影智取华山03
339 老电影智取华山04
340 老电影智取华山05
341 狼牙山五壮士1
342 狼牙山五壮士2
343 《永不消逝的电波》1
344 《永不消逝的电波》2
345 《永不消逝的电波》3
346 《林海雪原》1
347 《林海雪原》2
348 《林海雪原》3
349 铁道游击队1
350 老电影铁道游击队02
351 湖上的斗争195501
352 湖上的斗争195502
353 湘西剿匪记第一部上集
354 湘西剿匪记第一部下集
355 黑炮事件1
356 黑炮事件
357 思想问题上
358 思想问题下
359 女子别动队上
360 女子别动队下
361 祁连山的回声下
362 南海的早晨上
363 南海的早晨下
364 老电影红日196301
365 老电影红日196302
366 老电影红日196303
367 飞越天险A
368 雁红岭下长春1966A
369 《平原游击队》郭振清王恩启杜德夫A1955长影
370 老电影《羌笛颂》1
371 老电影《羌笛颂》2
372 老电影《羌笛颂》3
373 老电影《羌笛颂》4
374 四渡赤水出奇兵
375 大会师
376 侦察兵002
377 粮食1
378 老电影《勐垅沙》01
379 老电影《勐垅沙》02
380 老电影《勐垅沙》03
381 老电影《勐垅沙》04
382 老电影《勐垅沙》05
383 老电影七天七夜19621
384 老电影七天七夜19622
385 老电影七天七夜19623
386 鸡毛信1
387 风流才子
388 国产经典老电影《董存瑞》
389 国产战斗片海鹰全老电影
390 《猛河的黎明》下1955年
391 《猛河的黎明》上1955年
392 国产老电影怒海轻骑全战斗片
393 老电影小花主演陈冲刘晓庆1979年出品
394 国产经典老电影《万水千山》
395 国产故事片党的女儿经典老电影
396 老电影拔哥的故事战斗片
397 国产老电影小花1979
398 老电影红日全珍藏版战斗片
399 老电影延河战火主演李俊海1977年出品
400 国产经典老电影《海鹰1959》
401 为了和平老电影斗争片
402 经典老电影智取华山
403 最后死战最后的空降兵A
404 国产经典战争片上甘岭51
405 国产经典战争片上甘岭52
406 国产经典战争片上甘岭53
407 国产经典战争片上甘岭54
408 国产经典战争片上甘岭55
409 国产经典故事片小兵张嗄A
410 国产经典故事片小兵张嗄B
411 国产经典战争片我的长征A
412 国产经典战争片我的长征B
413 国产经典战争片打击侵略者A
414 国产经典战争片打击侵略者B
415 大捷1
416 大捷2
417 烽火岁月A
418 烽火岁月B
419 烽火岁月C
420 烽火岁月D
421 绝境逢生上
422 绝境逢生下
423 古刹钟声195801
424 古刹钟声195802
425 古刹钟声195803
426 古刹钟声195804
427 粮食01(1959)
428 粮食02(1959)
429 粮食03(1959)
430 粮食04(1959)
431 故事片长城大决战A
432 故事片长城大决战B
433 抗日大片夜袭
434 太行山上A
435 《太行山上》B抗日战争片
436 《太行山上》C抗日战争片
437 地雷战上
438 地雷战下
439 巧奔妙逃1
440 巧奔妙逃2
441 巧奔妙逃3
442 黄河绝恋A
443 黄河绝恋B
444 喋血黑谷11984年
445 喋血黑谷21984年
446 老电影三进山城19651
447 老电影三进山城19652
448 老电影三进山城19653
449 老电影铁道游击队19561
450 老电影铁道游击队19562
451 老电影新儿女英雄传19511
452 老电影新儿女英雄传19512
453 老电影新儿女英雄传19513
454 老电影血战台儿庄19861
455 老电影血战台儿庄19863
456 老电影51号兵站19611
457 老电影51号兵站19612
458 老电影回民支队19591
459 老电影回民支队19592
460 老电影椰林曲19571
461 老电影椰林曲19572
462 抗日战争题材太行山上A
463 抗日战争题材太行山上B
464 中国经典战争片董存瑞上集
465 中国经典战争片董存瑞下集
466 平原游击队01
467 平原游击队02
468 血性山谷上集
469 血性山谷下集
470 七天七夜1
471 七天七夜2
472 车轮滚滚1
473 车轮滚滚2
474 战斗里成长1
475 战斗里成长2
476 抗日战争巨片《百团大战》第一集
477 抗日战争巨片《百团大战》第二集
478 抗日战争巨片《百团大战》第三集
479 抗日战争巨片《百团大战》第四集
480 抗日战争巨片《百团大战》第五集
481 抗日战争巨片《百团大战》第六集
482 抗日战争巨片《百团大战》第七集
483 抗日战争巨片《百团大战》第八集
484 绝境逢生cd_1
485 绝境逢生cd_2
486 缴枪不杀1
487 缴枪不杀2
488 缴枪不杀3
489 缴枪不杀4
490 向我开炮1
491 向我开炮2
492 大决战第2部淮海战役1
493 大决战第2部淮海战役3

㈢ 中国60年代的历史事件及背景

1960年代是一个十分奇特而又重要的时代。

19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向第二次现代化过渡,苏联等国正在进行第一次现代化,中国则刚刚开始第一次现代化。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两大现代化模式都处于深刻转型(或改革)的关键时期,第三世界诸国多数正处于争取独立或确立发展模式阶段。

1960年代,特别是其后期,西方世界在经历战后20多年的发展和繁荣之后,普遍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动荡和发展迟缓。第三世界的迅速崛起震撼了世界,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武装斗争波澜壮阔,捷报频传。美国的侵越战争激起了全世界和平正义力量日益高涨的反战、反帝运动。美国国内的反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反传统运动愈演愈烈。《法国1968:终结与开端》一书中写到:“‘六十年代’是美国人权、新左(派)运动的同义语。”以1968年震动世界的法国学生运动为代表的学生工人运动席卷多数发达国家,主要发达国家里一片激烈的造反之声,激进的造反者甚至已在设想“后资本主义”的新秩序。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西方发达国家1950年代初发端并盛极一时的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右翼保守主义思潮已成强弩之末,后现代主义异军突起,左翼思潮在不长的时间里席卷西方主要国家,西方新左派的影响迅速扩大。西方左翼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1960年代又是社会主义阵营和各国共产党之间的分歧和冲突公开化的时代。由于在如何看待战后资本主义制度、如何认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认识战争与和平等问题上分歧的发展,196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严重的争论以至分裂。在西方国家,由于不满“老左派”一味追随苏联的种种做法,以及认为传统理论缺少解决当时西方现实问题的能力,“新左派”应运而生并不断壮大,在当时的各种社会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960年代,苏联虽经历了领导人的不正常交替,但自1950年代开始的改革仍在继续进行。至1960年代末,改革的力度已大不如前,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勃列日涅夫的“停滞时期”已现端倪。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后,东欧各国不思进取的保守主义上升,改革的进程明显放慢。

1960年代中期,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初期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场面和对巴黎公社精神的召唤使第三世界和西方左翼热血沸腾。

总之,1960年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一个激进的年代,一个激情迸发的年代。它是如此纷乱噪杂,又是如此和谐统一,起码从世界现代化的进程来看。只有对这十年有一个全面、概略的掌握,才能对当时各种事件进行有意义分析;才能知道当时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才能知道什么任务是能向当时的人们提出的,什么是不能的;才能知道1970年代后的许多事情为什么会那样产生和发展。

㈣ 中国建国以后拍摄的所有电影的汇总列表

早期中国电影
(1931年以前)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 ,张石川与郑正秋 、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 ,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 。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
编辑本段左翼电影运动
(1931~1937)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同时,加强了对革命文化的“围剿”。针对这种更为尖锐、复杂的形势,左翼电影工作者进行更加隐蔽的斗争,创作出《渔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响的片目 ,与此同时 ,左翼电影工作者还开辟了新的制片阵地——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桃李劫》、《风云儿女》等优秀影片。这个时期还创作一批优秀电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歌》,《桃李劫》里的《毕业歌》和《风云儿女》里的《义勇军进行曲》等,随着影片的放映,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运动将全国人民爱国运动推向一个新高潮,上海电影界为适应新的形势,建立起电影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国防文学”口号提出后,1936年2月,“国防电影”作为电影创作口号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电影公司拍摄出一批不同题材样式和内容的国防电影,有《生死同心》、《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等影片。
编辑本段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
(1937~1945)
在国民党统治区,1938年,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参加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领导工作,直接地推动了抗战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制片厂在政治部三厅领导下,由阳翰笙担任编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迅速投入抗战电影的摄制及其他工作。先后在武汉、重庆拍摄了《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胜利进行曲》、《青年中国》、《塞上风云》、《还我故乡》、《警魂歌》等表现军民英勇抗战的影片,以及《民族万岁》等新闻纪录片。国民党直接领导的中央电影摄影场和1935年成立于太原的西北影业公司也拍摄了宣传抗日的故事片和新闻纪录片。
香港到1937年6月底为止,成立了南洋、大观等50多家拍摄粤语片的电影公司。随着抗日战争爆发,香港爱国电影工作者拍摄了抗战题材的影片。
从1937年11月中国军队撤离上海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军队进入上海租界为止,上海被称为“孤岛”时期。这一时期,1938年有新华、艺华、国华等私营电影公司拍摄影片。随着新华摄制的影片《木兰从军》上映后的卖座,形成了古装片拍摄浪潮。1941年,时装片取代古装片,新华、艺华、国华、金星等10几家影片公司,出品80多部影片,时装片有60部。万籁鸣、万古蟾(见万氏兄弟)绘制完成的动画片《铁扇公主》是中国第一部较长的动画片。
在日本占领区,日本帝国主义1937年8月21日在长春成立“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简称“满映”)。后在北平(今北京)成立华北电影股份有限公司。1939年于上海成立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将新华等几家影片公司合并,成立中华联合制片有限公司(简称中联)。1943年5月12日将以上电影机构合并 ,成立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影)。中联和华影在4年中拍摄近130部故事片,有宣扬所谓“中日亲善”、“共存共荣”的《春江遗恨》等影片,为迷惑中国观众,也拍摄了不少以恋爱为中心的影片。
在抗日根据地 ,1938年,在八路军总政治部领导下,由延安电影团袁牧之担任编导,吴印咸、徐肖冰、吴本立担任摄影 ,用仅有的两部摄影机拍摄长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2年又完成长纪录片《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以及一些反映当时延安重大社会政治生活的新闻片。还建立一个放映队,在陕甘宁边区、晋绥边区前线一带放映电影。新四军淮北根据地于1942年购得16毫米摄影机 ,拍摄了有关新四军生活的影片素材,1946年剪接完成长纪录片《新四军的部队生活》。
编辑本段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电影
(1945~1949)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宣传部和国防部分别接管了上海、北平、长春、南京等地的电影产业。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一部分革命和爱国的电影工作者进入由中央电影摄影场改组的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各厂,利用国民党的电影基地,拍摄进步影片;另一部分参加进步电影的基本阵地昆仑影业公司,对文华、国泰、大同等民营影片公司也采取团结、支持、争取和协作的方针,使之拍出进步影片。这样,在1946~1949年间拍摄了《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松花江上》、《夜店》、《还乡日记》、《遥远的爱》、《幸福狂想曲》、《小城之春》等优秀影片。这一时期上海共有20多家小电影公司,拍摄了约40部影片,其中大部分渲染谋杀、间谍、侦探、心理变态或描写所谓家庭爱情纠葛等。
在解放区,1946年成立延安电影制片厂 。1947年以该厂部分人员为基础,组成西北电影工学队前往东北。1946年10月在晋察冀军区成立华北电影队。1946年长春解放后,中共中央东北局指派舒群、田方等人接管“满映”。1946年10月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简称东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17辑大型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以及木偶片《皇帝梦》、科教片《预防鼠疫》、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动画片《瓮中捉鳖》、翻译片《普通一兵》。1949年4月,东影迁回长春,1955年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北平、上海解放后,在北平、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下,接管了在北平、上海的国民党制片机构,分别成立北平电影制片厂(后改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1949年4月,成立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担负领导全国电影工作的任务。
编辑本段新中国电影事业
(1949年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50年代初期,上海原各私营电影制片厂联合组建为公私合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于1953年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这样,故事片的生产完全由长春、北京、上海3家国营厂承担。为了培养人才,上海、北京先后成立电影学校,北京的电影学校后成为中国唯一的高等电影专业学府——北京电影学院。与此同时,成立了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筹建了保定电影胶片厂,南京、哈尔滨、上海都建立了电影机械厂,以及八一电影机械厂和北京电影洗印厂等电影工业企业。新中国电影从1949年制作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作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桥》开始,在很短的时间,拍摄了《白毛女》、《钢铁战士》、《上饶集中营》、《新儿女英雄传》、《翠岗红旗》、《我这一辈子》、《腐蚀》等优秀故事片 ,以及新闻纪录片《百万雄师过大江》、《红旗漫卷西风》等。但是,由于在电影创作指导思想方面过分强调电影的政治宣传作用,造成题材单一的倾向。对《武训传》等影片的批判,挫伤了部分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了创作拘谨、产量下降。1953年,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有关领导提出改进领导方法,鼓励艺术家发挥各自长处,从各方面反映革命的历史和现实。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方针,电影局从指导思想、领导、体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取得积极成果,故事片生产由1951年年产10多部逐渐增加到1957年年产40多部,1957年文化部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一次优秀影片评奖 ,奖励了1949~1955年摄制的《南征北战》、《智取华山》、《渡江侦察记》、《鸡毛信》、《董存瑞》、《祝福》、《李时珍》、《神笔》(美术片)、《淡水养鱼》(科教片)等69部优秀影片。1957年,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对一些影片和艺术家也进行了错误的批判。1958年又拍摄了许多报道性宣传大跃进中某些虚假的“新事物”的影片,又一次干扰了电影的创作。不久,中央逐步纠正了大跃进中“左”的错误,周恩来对电影界也提出了注意影片质量的要求,促使中国电影事业在1959年形成一个繁荣时期,拍摄了《林则徐》、《聂耳》、《万水千山》、《青春之歌》、《林家铺子》、《老兵新传》、《五朵金花》等题材风格多样、在思想与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统一的影片。但是不久,在反右倾运动中,电影界又批判所谓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加之三年自然灾害,胶片、器材等严重短缺,电影生产又逐步下降。1961年,文化部和中共中央宣传部重申坚决贯彻双百方针,纠正了违背艺术规律,对文艺创作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干预的“左”的思潮,制定了改善文艺工作和电影工作的一些管理条例。使60年代初期的电影走入正轨,到1965年,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二个电影创作高潮,生产了《甲午风云》、《革命家庭》、《红旗谱》、《舞台姐妹》、《小兵张嘎》、《英雄儿女》、《农奴》、《白求恩大夫》、《早春二月》、《杨门女将》等优秀影片,以及优秀美术片《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与此同时,电影放映单位从1949年的400多个发展到1965年的20363个 。到1965年为止,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共发行1213部长短影片。中国自己的电影工业也已具备相当规模 ,可以生产洗印、录音、摄影、放映机等各种设备、器材,并基本达到自给。但在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电影界百花凋零,万马齐喑。
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事业获得发展。1979年10月邓小平 代表党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艺路线基本是正确的,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纠正了过去提出的“文艺服从政治 、文艺从属政治”的偏颇提法 ,重申执行双百方针。1977年电影生产开始复苏,1980~1984年平均年产量达120部左右,每年观众人次平均在250亿左右,中国电影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其主要特点 :①坚持和发展革命的现实主义道路,坚决执行双百方针,题材广泛,反映生活中各类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天云山传奇》、《喜盈门》、《人到中年》 、《高山下的花环》 、《血,总是热的》、《伤逝》、《骆驼祥子》等影片。②尊重艺术的客观规律,创造出各种真实生动的银幕形象,塑造了各类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义》、《西安事变》、《廖仲恺》等影片对革命领导人进行了多角度的刻画,对蒋介石等历史人物能实事求是地按照历史本来面目表现。③在风格与样式上趋于多样化。由于题材领域的扩展,使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探索自己最适宜的风格、样式,表现最完美的内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编导拍摄了一批有一定实验意义的探索性影片,如《黄土地》、《青春祭》、《良家妇女》、《黑炮事件》、《猎场札撒》、《老井》、《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别姬》等。在电影创作繁荣的同时,电影理论研究也空前活跃,并在相当多的创作人员中发生影响。

㈤ 求中国的老电影,不要战争片!50,60,70,80,90年代都要!

这都是我爸爸妈妈喜欢看的……
《三毛从军记》(应该是那个年代的代表影片了 “三毛流浪记”到“三毛从军记”,“三毛”这个苦孩子的形象更形象也更丰富了,让人在轻松、捧腹中记住了乐观、善良、机敏、幽默、意志坚强的“三毛精神”。)
《有话好好说》
《家有喜事》
《瞧这一家子》:是陈佩斯和他爸爸演的
潘长江的《绝境逢生》
《买买提外传》
《想入非非》
《满意不满意》
《今天我休息》

傻昌经理》(1988)、《父子老爷车》(1990)、《爷俩开歌厅》(1991)、《临时爸爸》(1992)、《赚它一千万》(1992)、《编外丈夫》(1993)、《孝子贤孙侍候着》(1993)
阿满的喜剧 小镇大款》:《多一点天真》(1999)、《夫唱妻和》(1996)、《女人万岁》(1994)、《财迷心窍》(1993)、《香港少爷》(1993)、《新娘》(1993)、《人非草木》(1992)、《提心吊胆》(1992)、《望父成龙》(1992)、《多管闲事》(1991)、《多此一女》(1990)、《面目全非》(1990)、《想入非非》(1990)、《大惊小怪》(1989)、《男女有别》(1988)、《笑出来的眼泪》(1988)、《哭笑不得》(1987)、《温柔的眼镜》(1987)、《小大老传》(1987)、《多情的帽子》(1986)、《风流局长》(1985)、《丈夫的秘密》(1985)、《愁眉笑脸》(1984)、《五号机要员》(1984)、《女大当婚》(1982)

㈥ 哪些有年代感的电影比较好看

中央电视台曾经放过一部《一年又一年》每年一集,将大时代与小人物的情感离合结合的很好,是少有的不说教以情动人的央视放映作品。推荐

㈦ 有部电影关于.中国发明原子弹的.叫什么名字呢!很早了吧

横空出世
出自毛泽东诗词《念奴娇·昆仑》,形容事物突然出现,尤指事物一出现就很有声威或影响。“等待一个世纪:济南甲骨文横空出世”(中国广播网2003/4/8)“金碧世纪花园岁末横空出世”(《粤港信息日报》2003/12/12)“早期的偶像如王晓棠、张瑜,美的干净,凡夫俗子不可触碰;后来的潘虹、陈冲,美是美,可爱也可爱,到底矜贵了些。直到小燕子横空出世老少通吃,才总算有了真正意义的大众偶像。”

电影:
横空出世 (1999)(launch shock to be born)

导 演:陈国星

编 剧:陈怀国 彭继超

主 演:李雪健 李幼斌 高明 陈瑾

上 映:1999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彩色

类 型:剧情

横空出世故事梗概(简介)

故事梗概: 抗美援朝胜利后,在朝鲜战场立下战功的将军冯石被委派一项特殊任务。国外有关新闻报道,一支胜利回国的部队神秘消失,但猜测不出到底是怎么回事。与此同时,从美国归来的科学家陆光达匆匆与妻子告别,各科研机构、各重点大学也挑选大批优秀人才,奔赴西北荒漠,他们即将在那里完成一项震惊世界的使命,建造原子弹发射基地。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相继而来,苏联专家撤走,科技手段落后,物质极度匮乏,三年自然灾害……但这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和战士们凭着顽强的精神,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建成了原子弹发射塔,爆发出举世震惊的东方巨响。 专家点评: 这部影片讲述了我国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奋斗历程,是一部讴歌民族凝聚力和奉献精神的影片。该片不仅重现那个时代的火热生活,而且昭示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永远站在高科技前沿,拥有强大的现代化军事力量才能够不受外侮。

㈧ 20世纪60年代中国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1960年到1970可统称20世纪60年代,中国发生的事情有:

1、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

2、1966-1976文化大革命。

3、1962对印自卫反击战。

4、1969珍宝岛战役。

5、1964原子弹试爆成功。

6、1960年仿制导弹成功。

㈨ 祖国60年变化大搜索资料

建国60年来,交通运输方面有了重大的改观。街道不拥挤了,变得有秩序了。60年前,“开门就是山,抬头就是坡,迈步就是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60年后,水、陆、空构建的立体交通枢纽网络,让我们“条条道路通罗马”。来自市交委的数据显示,自建国以来,我市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公路里程而言,就增长了5.8倍。我市市民的交通安全观虽有改善,但仍需推广。
据了解,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比上年下降15.9%。自2000年以来,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首次回落到9万人以下,共造成89455人死亡,比上年下降9.4%。
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城市马路不仅仅是人和物位置移动的通道,同时也是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的检验场。 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交通知识的教育,每个人也严格按照交规出行。
我国虽然也十分重视交通安全和交通文明,但相比较其他国家做得还远远不够。每天,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自行车、车辆比比皆是。例如,非机动车遇红灯时越线、在车道上逆行、违法载人载物,行人不走人行道、任意跨越护栏、乱穿机动车道等。有的时候我过马路,经常会看见红灯时行人无视信号灯闯红灯,或者绿灯时汽车利用交叉路口时间差不顾过马路的行人加速冲过去等情况。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车辆行经人行横道,遇有交通信号放行行人通过时,必须停车或减速让行;通过没有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时,须注意避让来往行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交通信号的路口还好一些,没有交通信号的路口根本就是一片混乱的景象,车水马龙,互不相让。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中,车辆依法行车,行人依法行路,是交通文明的一部分。另外,交通警察依法管理、文明执法,也是交通文明的另一部分。这两部分同时“展现”在马路上,才能构成完整的交通文明。 1、绚丽多彩的服饰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③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2、日益丰富的饮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①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②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书上112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①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②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
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③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
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达的交通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应该指出学生,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撰写文章《我看城市交通》。提醒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看到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这些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出行的来回行程已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人们的交通观念也大为转变,假日旅游增多,国内游、出国游开始由观光型走向休闲度假型,并且出境旅游变得越来越平民化,选择也越来越多,而且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个性化旅游悄然升温,人们放松心情度假,开始真正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

㈩ 这4部的年代家庭剧,每一部都是经典,有你喜欢的吗

有人喜欢看美剧英剧,也有喜欢韩剧日剧的,当然也少不了港剧。不少人吐槽国产剧怎么怎么不好,可是国产剧也是有许多经典的,只是许多人没发现罢了。今天和大家介绍4部经典国产年带家庭剧,一起看看吧!

《金婚》

这部剧播出后备受观众的好评,关于这部剧的婚姻话题更是成为了当时大家饭后的谈资。虽然这部剧已经收官很长时间了,但是这部剧依然是观众心中经典又好看的家庭剧。

《大江大河》改编自阿耐小说《大江东去》。主要讲述王凯饰演的男主角宋运辉,从家庭成分不好的农村小子,解禁后首批考入大学,进入国营厂改 革。男二号是杨烁饰演的农村企业家雷东宝,和董子建饰演的男三号个体户杨巡。三名男主角在改 革 开放后,抓住历史时代的脉络,各自发展成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