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电影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电影的特点:
特点一:电影市场爆发式增长贺岁档失利导致票房饮恨300亿
特点二:华语名导大崩盘新生代逆势崛起
特点三:明星“改朝换代”黄渤加冕“喜剧之王”
特点四:互联网公司来袭电影行业上演“生化危机”
影视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过去电影行业主要是由中影、华谊、博纳、星美等六大电影公司主导,但是如今格局突变,网络、阿里巴巴、腾讯来势汹汹。
参考资料:中国报告大厅材料。
② 中国电影的特征是什么
英雄化
③ 这是什么中国电影
《记忆大师》,由陈正道执导,任鹏担任编剧,黄渤、徐静蕾、段奕宏、杨子姗、许玮甯联合主演。影片讲述了江丰因手术失误载入一段杀 人 犯的记忆,进而引发了一连串错综复杂的惊险故事。
④ 中国十大电影是什么~~
《看车人的七月》
《武训传》
《北国江南》
《早春二月》
《抓壮丁》
《舞台姐妹》
《苦恋》
《芙蓉镇》
《蓝风筝 》
《邮差 》
《爸爸》
《小武 》
《赵先生》
《十七岁的单车》
⑤ 中国电影什么与中国电影金鸡奖
中国电影华表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并称为中国电影三大奖项。其奖杯采用的是北京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造型。中国电影金鸡奖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电影奖项,创办于1981年,是中国大陆电影界权威、专业的电影奖。
与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并称“华语电影三大奖”。与中国电影华表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并称“中国电影三大奖”。与大众电影百花奖合称“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5)中国电影是什么扩展阅读:
金鸡奖评奖创始于中国农历鸡年(1981年),故定名为中国电影金鸡奖,以金鸡啼晓激励电影工作者为中国社会主义电影事业的兴旺发达而奋发努力。 又因为安徽怀宁洪铺镇有“金鸡碑”。“金鸡碑”为戏神碑立于清雍正八年。是中国研究戏剧史的活化石,全国仅存两座。
1984年7月,怀宁县文物普查中发现。“金鸡碑”位于洪镇乡学堂村。碑高1.1米,宽0.75米,白色石料刻成。碑的正文为金鸡社令直之神位,正文两侧冠日、月二字。上款庚戌岁冬月吉旦众生祀奉,下款为立碑人本社、信官、信士、生员杨文堂等25人姓名。
⑥ 中国电影有什么特点
可以诚恳的告诉您,中国电影一般都是复古的,大部分都是在以前的基础上发展来的,而国外都是像未来发展,弄出大量科幻片!希望楼主采纳
⑦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1、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段,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2、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
1922年 ,张石川与郑正秋 、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 ,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
拓展资料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但它又具有独自的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法语:Montage)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⑧ 中国的第一部国产电影是什么
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
有声电影有“腊盘发声”和“片上发声”两种技术。前者是将声音刻录在唱盘上,放映时与影片同步播放,为电影配音;这也是世界上有声电影最初问世时采用的方法。诞生于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美国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后者则是今天普遍应用的在胶片上录制声音的技术。由于成本和技术水平的原因,《歌女红牡丹》采用的是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腊盘发声方法,因而,它实际上应该称作是中国第一部“腊盘发声”的有声片。
《歌女红牡丹》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主演蝴蝶等。影片描写女歌手红牡丹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后,不仅备受凌辱,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当丈夫卖掉女儿,又因失手杀人入狱后,红牡丹却忍辱负重,恪尽妇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影片描述了戏曲艺人的生活悲欢,也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身心的*。除了对白之外,片中利用“有声”的优势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4段京剧片段(由梅兰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轰动效应。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以歌唱家生活为题材如出一辙。影片于1930年中旬开拍,前后经过5次试验,至年底拍竣,耗资12万元旧币,1931年1月在明星大戏院试映,3月15日于新光大戏院正式公映。影片公映时盛况空前,并在全国各大城市引起了轰动,发行到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但严格地说,《歌女红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声片”,因其只注意了对话的有声,而忽略了周围环境的音响效果,所以看起来只有人说话或唱戏时有声,其它周围事物都是静悄悄的。这当然也是初期有声电影的通病。
与这部影片同时开拍的另一部有声片是“友联”公司摄制的《虞美人》。它同样采用腊盘发声技术,描写了一对儿戏剧演员演出《霸王别姬》一剧的幕前幕后。两部影片在技术上稍有不同。《歌女红牡丹》是影片拍完后让演员看着画面对口型配音,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后期配音。《虞美人》则是先把声音录好唱片,然后演员在现场按照放出来的声音表演。两者相比,各有千秋。《虞美人》稍晚于《歌女红牡丹》,于1931年5月上演。
腊盘发声的有声片在技术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胶片一旦发生局部断毁,其后的剧情就难以再和声音相吻合,甚至会出现银幕上男人在张口,扩音器里传出来的却是女声的笑剧。因而,在这两部影片上演的当年,一些电影公司也开始试制“片上发声”的有声片。它们是由大中国和暨南两家公司合制的《雨过天青》和天一公司拍摄的《歌场春色》。这两部影片都是租用国外的设备,并由外国人参与协助制作完成的。首先完成的《雨过天青》于1931年6 月3日在虹口大戏院试映。由于该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设备,并赴日本拍摄,不久后即遭到观众的抵制。1933年,亨生影片公司用自己研制的录音设备拍摄了《春潮》一片,成为中国第一部用国产录音设备制作的片上发声的有声电影。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在有声电影问世后,许多电影公司仍然在继续摄制无声片,这形成了中国早期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长期并存的特殊现象。直至1936年,无声片才终于停止拍摄,中国电影从无声向有声的转变得以彻底完成。
第一部引起轰动的国产故事片
1922年,中国电影的先驱者之一张石川联合郑正秋、周剑云等人在上海成立了明星影片公司,这是二三十年代中国最有成就的电影公司之一。
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片正剧《孤儿救祖记》,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王汉伦、郑小秋等主演。影片描写一个富翁杨寿昌在儿子死后,怀疑儿媳不贞,将其赶出家门。儿媳余蔚如忍辱负重,将儿子养大成人,送入杨寿昌所办的学校读书。一天,当年陷害儿媳的侄子密谋害死杨寿昌,夺其家产,被孙子余璞挺身相救,于是*大白,一家人终于团聚。
编剧郑正秋是我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其电影观念也秉承着中国文艺观的传统,认为电影应担负起改良社会,教化民风这一重要使命,因而他编剧的电影强调道德教化,关注现实问题,注重社会的内涵,被称为“社会片”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这部影片是郑正秋电影观念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他创作的第一部“社会片”。影片的主题是“教孝”、“惩恶”、“劝学”、“扬善”和宣传社会改良;片中的人物也被归结为善与恶的代表,尤其儿媳余蔚如的“贤妻良母”形象是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理念的标志。
在《孤儿救祖记》问世之前,已诞生十几年的中国电影正陷于低谷之中。这部影片除了在故事内容上摆脱了早期电影对西方电影例如滑稽片等的因袭摹仿,包含着浓厚的民族情感、民族观念外,艺术上也摆脱了文明戏式的舞台化表演风格,力求形象、情景的生活化和真实性,同时注重故事性和情节的引人入胜,这使得影片在当时的确不同凡响,非常契合观众的口味。
影片于1923年12月28日在上海公映。据记载,它成为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国产片,其在当时的声誉和影响超过了所有的外国片。影片公映之后,“未二日,声誉已传遍海上,莫不以一睹为快”。以后又在上海、南京、汉口、天津等地连映六七个月,“营业之盛,首屈一指;舆论之佳,亦一时无两。”《孤儿救祖记》的成功,不但使成立不久的明星公司获得了生机,并在此后成为二三十年代中国最重要的制片机构之一,而且直接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此后数年间,国产制片业迅速崛起,据统计,1922-1926年间,全国各地先后开办的电影公司有175家,单上海一地就有145家。众多电影公司的出现,自然导致了电影产量激增,国产电影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中国电影借此开始走出低谷,进入自己的第一个空前繁荣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余蔚如的扮演者王汉伦(1903-1978)。她是中国第一代女影星之一,当时为一外资企业的英文打字员。影片在开拍之前四处寻找女演员无着,经同事中一位明星公司的股东介绍,王汉伦前往应试,颇得张石川的满意,从此进入影坛。影片的成功不但使她成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女演员,也成为享誉一时的中国第一位悲剧明星。
中国第一部长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侠、古装片等商业电影的逐渐兴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气,连续推出该片的续集,到1931年止,共拍摄了18集,由此它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长系列片。
《火烧红莲寺》取材于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郑小秋、夏佩珍等主演。影片表现在湖南乡村械斗复仇的背景中,浏阳县把头陆风阳之子陆小青学得高超武艺,返乡中误入妖魔潜伏的红莲古寺,后在众多武林高手及官兵的救助下,方得冲出魔窟,救出被囚禁的总督及被残害的良家妇女,并将红莲寺一把火烧掉。
这部影片是在20年代后半期商业电影开始在中国兴盛的背景下问世的。其时,古装片和武侠片成为商业电影的主要潮流。《火烧红莲寺》在武侠电影中加入了大量武林高手以“异技”斗法及半人半魔的神怪内容,成为“武侠神怪片”的开创者。例如影片的核心为“昆仑派”和“崆峒派”之间的法术争斗,这使影片从以往武侠片拍摄武打场面转向了注重以大量的特技镜头和机关布景来表现武林高手们的“飞剑白光”、“遁地逃走”等仙门妖术,同时并穿插有半裸的女人,半人半神的怪物,动作性强,又很热闹。
《火烧红莲寺》的成功带动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热及神怪片热,许多公司纷纷效仿,其中以“火烧”为题材的影片就层出不穷,如《火烧平阳城》、《火烧七星楼》、《火烧青龙寺》等。无论是从技术积累的角度,还是从题材拓展的角度来看,“武侠”两字自此片后便成了中国电影军械库中的常规兵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从此在剑光侠影中长大。
《火烧红莲寺》是中国大型系列电影的开山之作。这种依托于商业电影的系列片也在当时成为一种热潮。稍后于这部影片问世的系列片还有《乾隆游江南》(9集),《荒江女侠》(13集)。
⑨ 中国电影和美国电影有什么区别
作为一名普通的观看者,不论是在电影院、电视抑或电脑上看电影,我们不难发现外国电影往往比中国电影更能吸引人。直观的讲从票房上外国片更胜一筹,从观众反应和世界电影排名上看中国国产片也不如外国。那么中外电影的差异和差距究竟是什么呢?就这个问题我们成立了研究性学习小组并展开了讨论和调查。我们谈论中外电影的差距,不仅为了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和水平,同时也想为国产的电影能够在世界上独领风骚提出自己的建议。经过讨论,我们决定按照电影的类型来分工调查中外电影的差异和差距。例如,组员宫一丹调查中外恐怖片的差异和差距时总结出四点来:第一国内外恐怖片的文化背景不同,经常看恐怖片的人不难发现,亚洲恐怖片的恐怖效果、节奏和恐怖效果出现之前的包袱都是大同小异的,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故事的来源不同,国外的恐怖片很多故事来源于圣经,例如吸血鬼,撒旦等,国内的恐怖片很多来源于民间传说,例如聊斋,僵尸等,还会融入一些因果循环,善恶有报,邪不胜正的佛学思想,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到文化背景对其故事来源有很大影响。第二就是国内外恐怖片的故事情节和其恐怖效果之间的联系不同,这点也许很多仔细观看恐怖片的人们也会发现,大多数国内的故事情节是与其恐怖的节奏相辅相成的,但是在观看一部国内恐怖电影时,如若只看其中一段恐怖情节,其恐怖效果绝对远不及在了解其故事情节的前提下看来得更强烈,比较有趣的是国外的恐怖情节在不了解其整个故事梗概的前提下观看也一样会达到惊心动魄的效果,可以这样说前者和故事情节是相辅相成,而后者则是比较独立的。第三国外电影在描述恐怖效果时经常用到写实的手法,我们经常会看到血淋淋的,血肉模糊,面目全非的镜头在国外电影里出现,此时的电影背景音乐对它的渲染显的就不那么重要了,让人看过后觉得太真实,太恶心。国内则不同,经常是以诡异的气氛,以及随情节富有变化玄妙的背景音乐来渲染恐怖效果,让你的心不由自主的陷入情节当中,并且悬在半空中,久久不能平静。第四 中国人信奉一切皆有因果,一切事情必有原因,一切果皆由因而起。如果今世遇到鬼怪缠身,一般是前世的冤孽,只要鬼怪解决了前世恩仇,今世心愿,最终他们将回到他们原来应该在的地方。而我们关注的重点就是因的讲述。至于发生在哪里,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