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基辅战役德军指挥将领是谁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龙德施泰特元帅和中央集团军群的博克元帅。
『贰』 乌克兰首都基辅战役是如何开始的
乌克兰首都基辅的战役从1941年7月10日开始打响了。赫鲁晓夫与基尔波诺斯负责保卫基辅。然而,德军的闪电战令苏军措手不及,西乌克兰的重镇一个个地落人德军手中。德军长驱直人,有一个兵团在一周内向前推进了200多公里,进人了别尔吉切夫,另一个兵团则攻占了距基辅大约1劝公里的日米托尔。基辅处于一片危急之中。
『叁』 基辅战役分为哪三个阶段
根据双方的主要作战行动,此役分为旧国界筑垒地域之战(7月5~9日)、乌曼战役与基辅外围作战(7月9日~8月中旬)和基辅地域合围战(8月下旬~9月26日)3个阶段。
『肆』 基辅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
基辅战役异常激烈,从战役一开始,德军就利用优势兵力猛打猛冲,苏军虽居劣势,却异常勇猛,顽强阻击,最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根据希特勒的第35号指令,于9月12日以第1装甲集群主力和第17集团军一部在第4航空队支援下,从第聂伯河左岸克列缅丘格附近登陆场,经卢布内向西北方向推进,以便同第2装甲集群南下部队尽快会合。15日,南北对进的德军第1和第2装甲集群在洛赫维察地域会合,完成了对苏军西南方面军第21、第5、第37和第26集团军的合围。被分割成零星小股的苏军官兵继续英勇奋战。19日,苏军第37集团军奉命放弃基辅,德军第6集团军占领了乌克兰首都基辅。20日,苏军西南方面军司令米•彼•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参谋长等高级将领在突围中阵亡。26日,历时2个半月以上的基辅战役宣告结束。
『伍』 基辅战役分为哪几个阶段
战役从1941年7月5日开始,至9月26日结束。根据双方的主要作战行动,此役分为旧国界筑垒地域之战(7月5~9日)、乌曼战役与基辅外围作战(7月9日~8月中旬)和基辅地域合围战(8月下旬~9月26日)3个阶段。
『陆』 基辅战役苏军有能力突围,为何还是败得很惨
1941年8月底,苏德战场上最大的焦点无疑是发生在基辅的会战,德国元首力排众议坚持从中央集团军群,分兵南下参加合围基辅的战斗。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与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装甲集群,已做好了对苏军西南方面军南北夹击的准备。
然而,苏军早已获悉德军的意图也进行了针对性准备,却以66.5万人被俘的惨剧收场,其中的原因众说纷纭,但苏联统帅的固执和不切合实际的“瞎指挥”,是人们认可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苏军最大的重兵集团被围歼是其一手造成的。
随着战局的恶化,苏联统帅终于松口同意放弃基辅,但仍未允许西南方面军突围。铁木辛哥接到此命令后,十分清楚尽管没有批准突围,但留守的意义不大,他果断下达了突围命令。可悲的是,此时的各部已被打散,无数的苏军已经投降。
就这样,苏军最大的重兵集团因其领导人的偏执而付出了惨重代价。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
『柒』 二战基辅战役德军指挥官
负责进攻基辅的是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
『捌』 基辅战役的点评
基辅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包围战。对德军而言,从战术上来看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杰作,而且获得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从战略上来看,似乎也有很充分的理由,先使南翼不受到敌人反攻的威胁,然后再来进攻莫斯科。但是唯一的弱点就是“时不我予”,尤其是德军对于冬季作战并无充分的准备。
基辅战役后,红军已经没有更多后备力量,为防卫莫斯科,苏联政府调动83个师共800,000人,但只有其中25个师是有足够装备,而且缺乏装甲部队及战机,德国方面,他们有70个师共2,000,000人,接近三分之一是机械化的,这是在战争中最高的比例,进攻莫斯科的台风作战在十月二日开始。
由于在基辅的巨大胜利,在南方的巨大阻碍已经清除,南方集团军继续向顿巴斯进攻,在南方战区的目的已完全达到,不过,向莫斯科的进攻被推迟了四个星期,这在之后的莫斯科战役中已被证明,虽然在战术上取得成功,但基辅战役只能小规模增强德国在战略上的优势,因为其主要目的,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没有达到。
当红军付出巨大的损失时,他们争取了时间防守莫斯科,为同盟国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而且,苏联在这次及其他包围战中得到了教训,在之后的莫斯科战役中,他们避免被德军包围,之后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他们更反而包围了入侵者。 1961年6月21日,107,540名苏联退役士兵因防卫基辅而被颁发奖章。
『玖』 基辅战役苏军战俘下场基辅战役战俘都杀了吗战俘脚
没有都杀,但能活到战后的十不余一
当时按照小胡子的政委命令,政委和犹太人当场枪毙,其他的送到德国的战俘营
当时战俘营基本没考虑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人力,而是让他们自生自灭,死亡率在40%以上
后来部分幸运儿成了劳动力,还有少部分人活了下来
最有莫名的就是卢金中将,活到了战后
『拾』 基辅战役算不算希特勒的杰作
基辅战役不是希特勒打的,是他要求打的,对于这场战役史学界有争论
基辅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包围战。对德军而言,从战术上来看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杰作,而且获得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从战略上来看,似乎也有很充分的理由,先使南翼不受到敌人反攻的威胁,然后再来进攻莫斯科。但是唯一的弱点就是“时不我予”,尤其是德军对于冬季作战并无充分的准备。
基辅战役后,红军已经没有更多后备力量,为防卫莫斯科,苏联政府调动83个师共800,000人,但只有其中25个师是有足够装备,而且缺乏装甲部队及战机,德国方面,他们有70个师共2,000,000人,接近三分之一是机械化的,这是在战争中最高的比例,进攻莫斯科的台风作战在十月二日开始。
由于在基辅的巨大胜利,在南方的巨大阻碍已经清除,南方集团军继续向顿巴斯进攻,在南方战区的目的已完全达到,不过,向莫斯科的进攻被推迟了四个星期,这在之后的莫斯科战役中已被证明,虽然在战术上取得成功,但基辅战役只能小规模增强德国在战略上的优势,因为其主要目的,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没有达到。
当红军付出巨大的损失时,他们争取了时间防守莫斯科,为同盟国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而且,苏联在这次及其他包围战中得到了教训,在之后的莫斯科战役中,他们避免被德军包围,之后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他们更反而包围了入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