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产电影 » 关于十七年中国电影
扩展阅读
9292电影网ova无修 2024-11-15 01:11:14
关于抑郁症的微电影 2024-11-15 01:10:29
港台电影早熟高清 2024-11-15 01:08:36

关于十七年中国电影

发布时间: 2024-11-11 08:59:56

Ⅰ 十七年电影(1949至1966)哪些电影是谢晋的作品

1950
影迷传 (副导演/助理导演)
1951
控诉 (导演)
1954
妇女代表 (副导演/助理导演)
鸡毛信 (副导演/助理导演)
蓝桥会 (导演)
一场风波 (导演)
1955
水乡的春天 (导演)
1957
女篮五号 (编剧/导演)
1958
黄宝妹 (导演)
1961
红色娘子军 (导演)
1962
大李小李和老李 (编剧/导演)
1965
舞台姐妹 (导演/编剧)

Ⅱ 十七年电影四起四落原因

十七年电影四起四落原因是,起是党对电影事业发展方针的正确,落是无论是思想内容方面还是艺术经验方面都认识不足,肯定不够,因此对解放初期私影厂的较好影片也没能给予充分肯定。

第一次发展,建国初期,1946.10.1第一个人民自己的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长影前身)。

1949.4.20北平电影制片厂(北影前身)
1949.11.26上海电影制片厂

1949.4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 标志建国初期电影创作的第一次大发展:1951.3.8 26个大城市同时举行“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革命形势空前高涨,工农兵形象迅速占领银幕。

第二次“起落”出现于“双百”方针提出前后 (1 955 - 1957年)。《祝福》(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萤瑞存》、《平原游击队》、《上甘岭》、《李时珍》等至今仍具有艺术魅力的作品就问世于此时。

本期的电影创作还有个特点,就是电影的题材、风格、样式开始多样化。描写知识分子生活的《护士日记》,革命抒情片《柳堡的故事》以及喜剧片《新局长到来之前》等都出现在这个时期。

第三次也是最富有成果的一次创作高潮,则以1959年建国十周年的献礼片为标志。这年推出了《林则徐》、《林家铺子》、《青春之歌》、《聂耳》、《战火中的青春》、《老兵新传》、《五朵金花》等一大批好影片。作为革命现实主义作品,它们在艺术上也日趋成熟。

第四次起落1963 年至1964 年间,又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小高潮。这两年拍出了《早春二月》这样的艺术精品,同时还有《英雄儿女》、《舞台姐妹》等优秀影片问世。

艺术处处长:

陈波儿,大胆放手培养。
中心问题:如何看待我国30年代以来进步电影的传统问题。

犹豫中国解放前进步电影的现实意义传统法,无论是思想内容方面还是艺术经验方面都认识不足,肯定不够,因此对解放初期私影厂的较好影片也没能给予充分肯定。

Ⅲ 17骞翠腑鍥界數褰辨寚鐨勬槸浠涔堟椂鏈

17骞翠腑鍥界數褰辨寚鐨勬槸1949锛1966骞 銆

1958骞-1960骞达細

1銆佸弽鏄犲巻鍙茬湡瀹烇紝灏嗘椂浠g簿绁炶瀺鍏ラ潻鍛藉巻鍙查樻潗涔嬩腑銆

2銆佸垱浣滄柟娉曚笌鏃朵唬鐩镐竴鑷淬 3銆佸奖鐗囪壓鏈璐ㄩ噺鏅閬嶆彁楂橈紝鏂扮敓鍔涢噺杩呴熸垚闀裤

1958骞-1960骞达細

1銆佺浉褰撲竴浜涘奖鐗囧够鎯宠劚绂荤幇瀹烇紝闈╁懡娴婕涓讳箟鎴愪簡澶栧姞鐨勮〃闈㈢殑涓滆タ銆

2銆佺幇瀹炰富涔夊垱浣滄繁鍖栨柟闈㈠彈鎸锛屽弽鏄犵幇瀹炵敓娲荤殑銆佸挨鍏舵槸鍙嶆槧鐭ヨ瘑鍒嗗瓙鐢熸椿鐨勫奖鐗囪緝灏戙

Ⅳ 谁知道中国十七年电影各个阶段特征和作品

1、革命历史、英雄主义影片(军事题材影片):20世纪五十六年代是英雄模范辈出的时代,也是英雄电影创作的大好时机,宣扬革命英雄主义的“十七年电影”不胜枚举,尤以军事题材居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南征北战》、《中华女儿》、《钢铁战士》、《翠岗红旗》、《风暴》、《老兵新传》(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影片)、《红色娘子军》、《红日》、《燎原》、《霓虹灯下的哨兵》、《上甘甘岭》、《战火中的青春》、《英雄虎胆》、《永不消逝的电波》、《英雄儿女》、《回民支队》、《海鹰》、《战上海》、《东进序曲》、《苦菜花》、《南海潮》等,英雄人物传记则有《雷锋》、《赵一曼〉、《刘胡兰》、《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白求恩大夫》,表现历史人物事迹或历史事件的有《聂耳》、《林则徐》、《甲午风云》等。在战争叙事中融入健康的抒情场景,是“十七年电影”不少军事题材影片至今魅力不衰的“奥秘”。如由新中国第一位女电影导演王苹执导的《柳堡的故事》,以女性的视听语言,述说了一段兵民之间的经历,从而使人们对战争历史的追忆平添出一份浪温和温馨。

2、名著改编的影片:这是“十七年电影”的主流之一,如《祝神速》(鲁迅原著)、《林家铺子》(茅盾原著)、《家》(巴金原著)、《龙须沟》(老舍原著),以及《早春二月》、《青春之歌》、《红旗谱》、《革命家庭》、《暴风骤雨》、《小二黑结婚》、《烈火中永生》、《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其中《林家铺子》是“十七年”诸多名著改编的方式成为银幕经典的创作范例之一。影片传达原中国古典美学神韵,始终是研究者们饶有兴趣的。

3、惊险片:惊险片历来是中国各时期电影创作最精彩的样式之一,是当代中国形态较完备的“类型片”,“十七年电影”自然也不例外,出现了《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秘密图纸》、《跟踪追击》、《铁道游击队》、《羊城暗哨》、《51号兵站》、《国庆十点钟》、《地下尖兵》、《徐秋影案件》、《冰山上来客》等一批作品,与现在大量的惊险动作片不同,“十七年电影”中的惊险片少有追逐和格斗场面,但也出现了少数武术功夫片,如《飞刀华》、《林冲》等。

4、爱情片:这无疑是“十七年电影”中最为优美抒情的一个板块,与当代爱情片相比,更显得细腻、精致、尽管有些“保守”,但十分动人,给人以美好向上的追求。代表作大多以民间传说为题材,以喜剧、悲剧或音乐片的样式出现。比如:集音乐、舞蹈和诗歌于一身的《阿诗码》(杨丽坤主演)当属中国爱情电影的巅峰作品之一;《刘三姐(黄婉秋主演)、《画中人》(李忆兰主演)等也是诗情画意的精品之作。同时,一批现实题材的爱情片大量涌现,如《五朵金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

5、儿童片:“十七年电影”中的儿童形象从不“失真”,既坚强勇敢又天真可爱,其影片甚至吸引了许多的成年人,如:《祖国的花朵》、《小兵张嘎》、《鸡毛信》、《小铃铛》、《英雄小八路》等。

6、体育片:竞技体育的魅力被众人倾倒,体育电影则艺术地再现了运动员的风采,如《女蓝五号》、《水上春秋》、《冰上姐妹》、《女跳水队员》等。

7、喜剧片:“十七年电影”中的喜剧片以轻喜剧和讽刺喜剧居多,演员表演到位,无矫揉造作,幽默诙谐,如《游园惊梦》(侯宝林主演)、《今天我休息》、《乔老爷上轿》、《李双双》、《魔术师的奇遇》(中国第一部立体故事片》、《女理发师》《锦上添花》、《大李、小李和老李》、《球迷》、《满意不满意》、《哥俩好》、《抓壮丁》、《七十二家房客》(“十七年电影”中唯一的内地与香港合白的故事片)等。

8、戏曲片:属中国独有的影片样式。较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上下集)、《红楼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野猪林》、《群英会》、《梁山泊与祝英台》(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牛郎织女》、《天仙配》、《杨门女将》、《铡美案》、《花木兰》、《花为媒》、《刘巧儿》等。其中多部与香港合拍。

9、艺术性纪录片:这也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故事影片样式,是纪录片与故事片结合的产物,其大多产生于“大跃进”时期的1958年至1959年,代表作是由真人真事改编,并由本人扮演的《黄宝妹》。

10、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中国是一个具有56个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意义,除了具有影视人类学的意义(即纪录或表现少数民族的真实生活状况)以外,还可以以其奇观性而具有对非少数民族观念的娱乐性意义。代表作品有《阿诗玛》、《刘三姐》、《农奴》、《达吉和她的父亲》等。其中,反映===========民主进程的《农奴》,以版画式的粗犷、遒劲的光影处理,成为“摄影参与剧作”的一个极佳例证。

11、其他:舞台艺术片《东方红》、动画片《大闹天空》(上下集》等。

Ⅳ 60年代中国电影

60年代中国电影正好处在“十七年”时期,这时的电影政治色彩比较浓,主要有《早春三月》、《小兵张嘎》、《舞台姐妹》、《农奴》、《李双双》、《刘三姐》、《红色娘子军》、《革命家庭》、《红旗谱》、《北国江南》、《英雄儿女》、《霓虹灯下的哨兵》、《阿诗玛》、《林家铺子》等等
66年以后,中国电影几乎全面停滞 全国人民只能看8部革命样板戏,所以几乎没什么电影问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