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音乐会》的问题
刚开始配合不好的原因因为这些人已经30年都没有进行正式演出了。你可以注意到安德烈是从葬礼的乐队,吉普赛人的营地还有AV的配音室里把这些人找出来的。这些人一开始来巴黎抱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尤其是那Victor父子基本上是来做生意的(拿着一箱鱼子酱)。直到看到那对犹太父子的短信说“回来为了蕾雅”他们才出现。因此一上来各种走音不合拍,但是由于曲目是D大调协奏曲所以有大段的小提琴独奏,这些人听到安娜的演奏想起了当年的蕾雅因此找回了当初的感觉,我想这是影片想传达的吧。其实,最后演奏的桥段不应该作为电影情节的一部分来看待,而是应该作为电影叙述完整性的一种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演出。在这一段落中,导演将之前的悬念进一步揭开,同时点明了这些人以后的命运完成整个剧戏剧冲突展现的高潮,并在高潮中结束,个人觉得这种安排非常精彩。另外再赞一下本片中各种元素的精巧安排。你可以发现安德烈的最大努力就是想出了代替莫斯科交响乐团到巴黎演出这一个点子。其余的所有事情基本上是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办成的。去找伽利略夫座领队,人家之所以答应是为了在巴黎共产党党代会上讲话。护照是吉普赛人办的,赞助是碰巧参加婚礼(应该是当婚礼的群众演员,虽然没有明说)碰上天然气大佬拉到的。巴黎方面之所以答应是因为他们财政紧张。这种机缘巧合的出现都是因为这些人早已放弃了音乐道路。但影片最后这群早已放弃音乐的人凭借着这样的机缘又重新找回了当初丢掉的梦想。个人认为这是最后的桥段最感人肺腑的地方,也是为什么伽利略夫最后感慨神真的存在。
再说一点,其实在最后的演奏中有三处试图表现这一种“神迹”,第一处是借伽利略夫之口直接表述的,第二处是巴黎剧院院长亲吻他的那个助理,这是一种戏谑的神奇,最后一处是Victor在演出结束之后说了一句“Amen”他是犹太人,实际上他说的并不是阿门,而是犹太教的祷告方式。
最后再说一点,感觉犹太教从头被黑到尾啊,前面萨沙就告诉Victor巴黎到处都是犹太教堂,还把红衣主教葬礼给黑了。你看Victor他儿子交摩西,是旧约里拯救人们的大神(犹太教不承认新约),这次去巴黎也是摩西想出了买手机的点子,不但救了他老爹,也成为这些人能再次演出的关键,实际上这个摩西短短几次出场讲故事的各个节点的逻辑链条串联到一起了。
B. 广播电影交响乐团音乐会简介
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是中国最古老的国家级优秀乐团之一,成立于1949年,为超过两千部电影、电视及纪录片、专题片录制音乐。自成立以来,乐团访问过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众多国际艺术家合作,推动了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国际文化交流。乐团的前身是新影乐团,最初隶属于北京电影制片厂,为新中国重要纪录史片配乐。在张宁和担任首席指挥的创业阶段,乐团首次将电影音乐搬上音乐会舞台。随着乐团的发展,1953年改属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56年更名为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乐团,即新影乐团,并参加“全国第一届音乐周”演出,受到中央领导接见。乐团还与北京舞蹈学校合作,成为我国最早演奏舞剧音乐的乐团。50年代,乐团创作了《喜洋洋》、《紫竹调》、《马兰花开》等民乐合奏曲,至今流传海内外。在60年代,电影乐团定期举办星期音乐会,邀请如韩中杰、姚关荣等著名指挥家演出。1985年,乐团更名为中国电影乐团,并在2003年与原中国广播交响乐团整合重组,成立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每年演出上百场音乐会。六十年来,乐团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节日、纪念会和艺术交流的演出,不仅录制了大量电影、电视剧音乐,还录制了唱片、磁带、CD等。作为国内影响力广泛的乐团,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与国内外众多著名艺术家合作,演出交响音乐会、歌剧、芭蕾舞剧等中外经典作品。近年来,乐团创作了多台观众喜闻乐见的大屏幕视听电影音乐会及轻音乐会等多种形式的音乐会。在乐团工作过的著名音乐家有张宁和、曹鹏、吕其明、冯光涛、姚关荣、王立平、卞祖善、刘明源、汤良德、王范地、夏仁根、项斯华、范上娥、陈佐湟等,同时也培养了年轻的指挥家如范焘、张列、李凌等,为弘扬中外交响乐经典作品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