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产电影 » 新中国第一部长电影1949年是什么电影
扩展阅读
巴巴电影网爸爸电影网 2025-01-10 16:58:37
要看日本电影下载 2025-01-10 16:58:26
自拍露脸在线电影网 2025-01-10 16:42:39

新中国第一部长电影1949年是什么电影

发布时间: 2024-11-29 05:52:27

A.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设置的电影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桥》。

《桥》作为新中国的第一部长故事片,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部电影以工人阶级作为主角,讲述了铁路工人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桥梁修复的故事。它不仅展示了新中国工人阶级的英勇奋斗精神,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建设和发展的热切期望。

详细来说,《桥》以生动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火热实践。影片中的主人公们,面对困难不退缩,团结一心,用智慧和汗水共同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种精神,正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真实写照。

此外,《桥》的成功拍摄和上映,也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它不仅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篇之作,更是中国电影从战争年代的宣传工具,转变为和平建设时期的文化艺术产品的重要转折点。这部电影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B. 1949年新中国第一部电影是

1949年新中国第一部电影是《桥》,这部电影由王滨导演,编剧于敏,于洋、吕班、江浩等主演,后来演反派成就颇高的老演员陈强少见地塑造了相当正面的工人形象。
故事发生在1947年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为了配合人民解放军全面进攻,某铁路工厂接受了修复松花江铁桥的任务。在缺乏钢铁、炼钢炉损坏等严重困难下,厂长发动共产党员、积极分子,组织广大工人日以继夜地修复了炼钢炉,制出桥座和铆钉,在松花江解冻前修复了大桥,支援了解放战争。影片通过老梁和老侯头两个工人形像的塑造,表现了工人阶级拥护共产党、战胜困难支援解放战争的热忱,歌颂了他们崭新的劳动态度和巨大的创造力。
这部影片在画面的构图,故事的发展,人物的表现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一种健康有力、朴素、明朗的风格,成为中国电影事业上的一座新桥梁。《桥》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占了5个第一:第一部故事片;第一部“写工农兵,给工农兵看”的人民电影;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为主人公的电影;第一部体现执政党知识分子政策的电影;第一部“反现代的现代性电影”。
虽然《桥》首映时间在1949年5月初,新中国还未成立,但这部电影依旧稳坐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把交椅”,在当时,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为主人公的电影,意义重大。
70年前,拍摄条件艰苦得难以想象,而电影人们不畏艰辛的精神也和影片中所表现的主题高度契合。当时剧组里的摄影、美工都是新手,设备也十分落后,甚至灯光照明采用的还是大号的钨丝灯。为了表现“钢水四溅”的热火朝天场面,摄影师和好几个工作人员身上沾了火星而真的烧起来,只能拿湿棉衣捂着拍完了整场戏都没有停机。当这一部电影完成时,导演王滨激动得泪流满面。
新中国成立之初直到“文革”开始的这段时间,在中国电影史上被称为“十七年电影”时期,这个时期的电影大多有着浓重的政治宣传意味。《桥》在这方面也是严格打样。片中人物的脸谱化符号化设置能够看出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宣传功效,党员一定是起带头作用的,一定是抱病坚持工作的;工人阶级一定是充满先进力量的;知识分子是思想保守的,但最终一定会被工人阶级的力量和聪明才智所教育,最终心悦诚服加入革命队伍的。影片中也有许多如今看来会忍俊不禁的可爱之处,比如片中为了“镇住”化钢炉,工人们在炉皮上写了四个大字“你敢拉稀”。
《桥》在建国初期,为工业题材的“人民电影”确立了一个基本范式,不同于此前电影传入中国四十多年来的各类型的艺术创作,用阶级属性来重塑人物性格,将主题政策化、故事公式化、人物类型化的这种新范式很快成为后来大多数同类题材电影效仿的“模板”。《桥》之后,从1949年到1955年的六年间,三大国营厂一共生产了包括《光芒万丈》《高歌猛进》《女司机》《走向新中国》《伟大的起点》《无穷的潜力》《英雄司机》《在前进的道路上》等工业题材影片,基本都是按这个路数来的。

C.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49年的哪一部电影

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49年的《桥》。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派出文化干部前往东北接管伪“满洲映画协会”(日本侵略中国后在东北建立的电影制片厂),1946年10月,在“满映”的原址上成立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49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东影拍出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

(3)新中国第一部长电影1949年是什么电影扩展阅读

《桥》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不寻常的位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片的首创意义在于第一次在银幕上正面描写了中国工人阶级为缔造新中国而进行的劳动和斗争,塑造了新中国主人公的崭新形象。

剧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头大公无私、勇于创造,具有新时代工人阶级的特点。该片艺术上追求在平易中见真实、于朴素中显亲切的创作风格。

刻画人物、表现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这种朴素的具有纪录风格的创作方法,开启了新中国电影质朴自然、接近生活的创作新风。对于新中国初期的电影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

D.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49年的哪一部电影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49年的《桥》。

《桥》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标志着新中国电影的长篇叙事能力的起步。这部电影不仅在技术上展现了当时中国电影制作的较高水平,更在内容上承载了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和人民心声的反映。

详细来说,《桥》讲述了东北某铁路工厂为支援解放战争,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修复松花江铁桥的故事。影片通过工人阶级的智慧和努力,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这部电影在叙事上采用了较为传统的线性结构,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尤其是工人阶级的英勇形象深入人心。

此外,《桥》在电影语言上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它运用了多种电影手法来增强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如通过镜头的切换和景别的变化来营造紧张的氛围,通过音乐和音效的运用来强化情感的表达。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提升了影片的观赏性,也为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总的来说,《桥》作为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不仅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为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尊敬,成为新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

E. 新中国的第一部长故事片是什么影片

新 中 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49年东 北 电 影 制 片 厂 摄制的电影《桥》
《桥》是东 北 电 影 制 片 厂拍摄的剧情片,由王滨执导,王家乙、吕班、江浩、陈强等出演,于1949年上映。

F.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49年的什么电影

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49年的《桥》。该片讲述了东北某铁路工厂的工人们克服一系列困难完成抢修松花江铁桥任务的故事。

《桥》是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第一部长故事片。也是新中国电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不寻常的位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桥》由王滨执导,王家乙、吕班、江浩、陈强等出演,于1949年上映。

剧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头大公无私、勇于创造,具有新时代工人阶级的特点。该片艺术上追求在平易中见真实、于朴素中显亲切的创作风格。刻画人物、表现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

在于敏访谈录中,讲述了《桥》的写作经历。为创作该剧,于敏于1947年冬到哈尔滨机车车辆厂体验生活,下厂呆了两个月,写一个月,共三个月就交上了剧本。

剧本很快通过了。《桥》拍出以后,反映很强烈,第一部影片,又是写工人的,不管写得怎样,它是个新的东西,所以当时起的作用不小,到处是掌声,上海工人看了电影之后还游行庆祝。

这部影片在画面的构图,故事的发展,人物的表现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一种健康有力、朴素、明朗的风格,成为中国电影事业上的一座新桥梁。

当时影片创作的灵感来自于哈尔滨机车车辆厂,而演员们在开拍前去哈尔滨三十六棚铁路工厂体验生活,导演要求演员们必须和工人“打成一片”。如此体验生活继而创作的传统在整个国营制片厂时代几乎是铁打不动的定律。

当时,拍摄条件艰苦得难以想象,而电影人们不畏艰辛的精神也和影片中所表现的主题高度契合。当时剧组里的摄影、美工都是新手,设备也十分落后,甚至灯光照明采用的还是大号的钨丝灯。

为了表现“钢水四溅”的热火朝天场面,摄影师和好几个工作人员身上沾了火星而真的烧起来,只能拿湿棉衣捂着拍完了整场戏都没有停机。当这一部电影完成时,导演王滨激动得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