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rican Beauty (1999) <美国丽人>是一幅美国风情画,它包含的很多社会问题都是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症结.诸如拜金主义造成的精神压力,生活的单调乏味,个人的挫败感,性,毒品,暴力等等等等.感同身受的美国观众会处处与影片的细节产生共鸣.在这里,我们把它看作一部特殊的情色电影,着重考察影片在描写不伦关系时的独特视角 也许是<美国丽人>的各个方面都更加切合了当代美国人的生活实践和审美胃口,该片在美国本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夹道欢呼,无论是影评人还是观众都如获至宝一般争先恐后的挤入电影院.虽然该片只在全美的429家影院放映,但其两周之内的票房总收入已排名第五,其轰动效应恐怕只有<女巫布莱尔>可以相提并论.除此之外,该片更是在各大电影节(尤其是美国大大小小的影评人协会)上风光无限,披荆斩棘,一举囊括了五十余项评选中的一百多个奖项.诸如2000年奥斯卡的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等桂冠已经足以说明: "美国丽人",乃是又一个"长眠不觉晓"的美国梦 Forrest Gump (1994) 影片以智商仅75的阿甘(汤姆汉克斯饰)来观看世界,透过他单纯的思想以及善良的个性,描绘出美国50年代至90年代的历史,虽然40年间,美国历史有巨大的变化,但是弱智的阿甘突破智能的限制,以一贯的诚实以及天生的直觉行动,反倒开辟了一片天地,正如“天生我才必有用”。阿甘虽然是一个弱智,但他几乎代表了这个社会所缺少的所有的美德:诚实守信,做事认真,勇敢无畏,重情轻财。影片主人公阿甘,二次大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阿甘先天弱智,但上帝又赐予他一双疾步如飞的飞毛腿和一副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的头脑。小镇上的人都对阿甘另眼相待,只有两位女性关心、爱护着他。母亲给予他伟大的母爱,青梅竹马的玩伴珍妮则以纯真的少女情怀暖着他的心。在她们的爱护下,阿甘长大了。带着对珍妮至死不渝的爱恋,踏上了极不平凡的人生旅程。阿甘经历了整整三十几年间美国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参与谱写了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美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篇章。他与当时几位叱咤风云的著名政治人物会过面,其中包括三位美国总统: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还教“猫王”学跳舞。他既是一位越战英雄,又是一位反战英雄。在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中,他瓦解了一场一触即发的大规模种族冲突,他甚至在无意中逼使潜入水门大厦的窃贼落入法网,最终导致尼克松垮台。作为乒乓外交的使者,他还到中国参加过乒乓比赛。透过 Forrest Gump的眼里看到的是另一个世界,人生有如巧克力盒子,你永远不知道你将会得到什么。本片在1995年度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剪辑,最佳视觉效果等六项大奖。值得一提的是,阿甘与许多历史人物见面以及片头片尾的飘落的羽毛,都是电脑特技的杰作。 Million Dollar Baby (2004) 這部既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卻惹來一批右翼時評家和影評家的撻伐,指責〈登峰造擊〉鼓吹協助自殺和安樂死。一些殘障團體受到他們的煽動,坐著輪椅到電影院門口示威抗議,一名時評家甚至為這部影片戴上「左翼」的帽子。儘管克林伊斯威特是共和黨,政治立場中間偏右,但右翼評論家卻不放過他,要他道歉認錯。數十年前以〈荒野大鏢客〉一片成名的硬漢,對這批無理取鬧的右翼評論家,嗤之以鼻。 美國社會充斥自以為「替天行道」的文化保守主義者,他們對電影、歌曲、藝術、小說和戲劇等通俗文化,戴著有色眼鏡去檢查、過濾,肩負著文化警察的任務。冷戰時代,有兩種人擔任文化警察,一是聯邦調查局幹員,二是右翼評論家,他們在盲目反共和、麻木恐共的無知下,一天到晚懷疑共產黨滲透美國的通俗文化,連披頭歌手約翰.藍儂亦遭聯調局監視和竊聽。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各中翘楚,展示了一个真实又迷幻的美国梦。一群小伙伴在美国的成长经历,夹杂着背叛与忠诚,冷静与躁动,结尾的出人意料加强了整片的娱乐性和客观性。加之导演特别处理的叙事方式,使人们不得不沉寂在上个世纪三十四年代中的美国社会的现实之中。 Boyz N Tha Hood
㈡ 小提琴家莫札特是怎样死的/
天才作曲家莫扎特由于英年早逝,加之当时人为的因素,弄的莫扎特死因扑朔 迷离,人们在欣赏他的美妙作品的同时,常为他的早逝而惋惜,同时对他的死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几百年来人们一直没有停止对莫扎特死亡之谜的探索,就目前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莫扎特死亡原因已达100多种,近来随着莫扎特家族遗骨的发现,莫扎特死亡之谜有望在2006年-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为广大的崇拜者揭开迷底…… 从莫扎特生命的升华之日起,离开我们这个星球已经213年零二个月,用他的生辰来计算就是249年零8天,明年的1月27日是他的250诞辰纪念日,为了纪念他奥地利把2006年定为莫扎特年,就是根据他的诞辰来确定的,这是我们所知道的第二个莫扎特年(上次莫扎特年在1991年)。我们所说的伟大的莫扎特,应该首先想到他是来自德国奥格斯堡的列奥波德.莫扎特和来自奥地利的圣.格尔根的安娜.玛丽娅的完美结合的产物,当然安娜.玛丽娅的祖籍也是德国,在德国沃尔夫冈湖边一个叫圣沃尔夫冈的小镇,从莫扎特父母的遗传基因来看,莫扎特可谓是一个日尔曼血统中的皎皎者,这样说绝没有任何纳粹崇拜的意思。然后在列奥波德发起的一个伟大的莫扎特之旅中,小莫扎特在这个社会的大学校中,风餐露宿作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成为全人类崇拜的偶像,什么是偶像,English世界中偶像就是God(上帝),Baal(古代迦南人信奉的司生生化育之神),对于这样一个全人类的文化偶像我们的神经往往过于兴奋,过于麻木过于神经质,很多的莫扎特研究也进入了一个误区,好像偶像就是神圣的完美无缺的,好在今天这样的局面正在改变…… 在莫扎特的生前身后荣是世上罕见的,为了求职他拜访一个又一个贵族时虽然到处碰壁,但他终究是以一个神童的名义在世界上留有大名赫赫,并成就了一代伟业,成为了辉煌的古典音乐时代的当之无愧的举旗人。所以今天到欧洲朝拜的人络绎不绝,人到欧洲都一定要到萨尔茨堡看看;更有好事者还要沿着莫扎特曾经旅行的路线,踏寻莫扎特当年的足迹。从音乐文化名人中来看,莫扎特的崇拜者都可以排成长长的一列纵队,多少人穷经酷首为的是研究莫扎特的每一个成长的经历或细节为乐趣,并引以为荣,所以从神童出现让世人瞩目开始,对于莫扎特的研究就从未停止过,并且方兴未艾,莫扎特的同时代的人,以及他的嗣后和他的妻子康斯坦策,后来的莫扎特研究专家丹麦外交官奥尔格.尼古拉斯.内森,他于莫扎特死后18年迎娶了莫扎特的遗孀康斯坦策,而且内森作为莫扎特身后见证人和莫扎特研究专家,撰写了世界上第二部莫扎特传记。(第一部在1798年出版),在他身后更是研究家层出不穷:德国的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日本的海老泽敏,中国的傅雷、钱仁康、赵鑫珊等等都有独到的研究随着莫扎特诞辰250年即将到来,莫扎特的研究更加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可以说莫扎特是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早在莫扎特逝世200周年纪念时,一篇题为《<安魂曲>为谁安魂》的文章登载在1991年12月30日《参考消息》上,文章是一批好莱坞学者侦探考证的,他们是以罗宾斯.兰登和理查德.蒙德尔为代表的。文章列举了最新研究成果十项,他们叫做是莫扎特的鲜为人知的10件事。10件事大体上是这样的:1.莫扎特去世时并非穷困潦倒。2.莫扎特并不是一位被人遗忘的悲剧性人物;3.莫扎特并没有被安葬在穷人的墓地里;4.据记载,莫扎特死于“伤寒”,不过更可能是链球菌感染。5.有关莫扎特被人毒害的谣言迅速传开并且被流传下来;6.据莫扎特家属说,是莫扎特自己首先提出中毒说法的;7.早期的传记(1798年)认为,莫扎特相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为自己创作了《安魂曲》;8.来约他写《安魂曲》的“穿灰衣人”确有其人;9.有关莫扎特把完成《安魂曲》的工作交给苏斯迈尔的故事,好像是康斯坦策添枝加叶编出来的;10。萨列里没有参与《安魂曲》的任何工作。这里我最最重视的就是第一个问题,他和历史的的说法大相径庭, 就当今的莫扎特死因研究来讲,由于普希金在萨列里死后第7年,1830年就写出了悲剧《莫扎特和萨列里》,又过了67年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又创作了同名歌剧,而以英国剧作家彼得.谢弗的话剧《阿玛丢斯》为蓝本,由好莱坞导演米洛斯.福尔曼导演1984年拍摄的电影《莫扎特》就比任何时候都肯定地明确了萨列里的凶手身份。 据1992年《文汇报》上的一篇文章(杨伟民文)《莫扎特的死因和他的入葬》中说事实和的普希金的悲剧《莫扎特和萨列里》和英国剧作家彼得.谢弗的话剧《阿玛丢斯》的故事恰恰相反,萨列里是先发疯而后才宣布自己毒死莫扎特的。当时报纸曾作过如下报道:“我们无限敬仰的萨列里完全丧失了理智。他在弥留之际喃喃呓语中,认为自己是莫扎特早死的罪人。有谁会相信这一派胡言,除了那个疯老头自己……”在贝多芬的用来交谈的便条本上,也清楚的发现“纯属无稽之谈”的评语。 有人说莫扎特死的蹊跷,一定是有人暗害了莫扎特,这样就带着这样的眼睛来研究,结果找了很多的实证来证实莫扎特的死因,我就看了这样的一个剪报文献,因为年代太久,又忘记了写上日期,好像是1992年左右的资料,剪报上说的是在英国的南部海滨城市布赖顿举行的音乐节上,由莫扎特的崇拜者--250多位音乐家和法律家组成的“莫扎特死因法庭”根据音乐史和浩繁的史料,初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莫扎特是遭谋杀致死的。至于凶手是谁,却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其一认为凶手是莫扎特的情妇之夫--维也纳宫廷大臣豪弗梅尔特;其二认为是宫廷乐师安东尼奥.萨列里,据说此人嫉妒心极重;其三认为是莫扎特的弟子苏斯迈尔。在这三人之中,人们认为豪弗梅尔特的嫌疑最大,理由是此人在莫扎特下葬之日,用剃刀先杀其妻,然后割喉自杀。 天才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12月5日在35岁时逝世。在这之后的200多年间,人们在欣赏他的美妙作品的同时,常为他英年早逝而惋惜,对于他死因的猜测也一直持续不断,看法五花八门,其中包括脑出血、斑疹伤寒甚至被人毒死等等。不仅自认颇有福尔摩斯才能的业余分析家常发奇想,而且业务精湛的医学专家也不甘寂寞,都有各自的理论。 2004年,在美国巴尔的摩举行的第六届美国临床病理会议上,针对莫扎特死因的论文不少。不过,这些结论可不是根据一些蛛丝马迹的线索得出的,而是专业味十足地研究莫扎特发病史人士的成果。其中,一名叫费茨格拉德的女博士的观点引人注目。她认为:莫扎特死于风湿热。 莫扎特于1756年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小时候就显示出过人的音乐天赋,年轻时不断有天才作品问世,声名显赫。但是,正当他的事业发展如日中天时,他却在1791年11月20日突然病倒。他高烧,全身疼痛不堪,手臂和大腿严重肿胀。此时,莫扎特还是非常清醒,但是,病痛使这位喜爱音乐的人,竟然承受不了鸟的叫声,让人将鸟笼搬出屋外。一周以后,莫扎特开始呕吐和腹泻,全身浮肿,以至连平时穿的衣服都嫌小。1791年12月5日,这位天才的音乐家终于撒手人寰,摆脱了痛苦。 根据这样的病情发展,费茨格拉德博士认为,“莫扎特显然死于风湿热”。风湿热是一种由细菌引发的疾病,现在由于抗菌素技术的发展,这种病已极易治疗,但是,在200多年前,它是不治之症。费茨格拉德博士认为,可以将肺病和斑疹伤寒从莫扎特死因中排除,因为莫扎特没有这些疾病的典型症状。而风湿热导致了莫扎特的心脏功能衰退,全身浮肿,而且莫扎特突然厌烦鸟叫,也是风湿热病人的一个典型症状,任何一点动静都使病人烦躁不安。 美国西雅图一家医学研究中心的简�6�1希斯奇曼医生近日指出,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当时很有可能是吃了被旋毛虫病菌感染而且未煮熟的猪肉。 综上所述,从很多的研究成果来看,一些研究者还在莫扎特死亡之迷的误区中徘徊,因为我们是在研究莫扎特的死亡,而非其他人的死亡,就我们掌握的历史资料来看,莫扎特的尸体已经找不到了,那么很多人的研究成果是从何而来的,只能是根据一些历史资料来推断,所以这样的推断看来是没有根据的。200多年已经过去,常言又说“死无对证”,关于莫扎特的死因似乎也是见仁见智,很难得到一致的说法。就像上述的关于莫扎特死亡的猜测和判断一直就为停止过,而且越来越多,就美国Discovery公司的最新研究成果,莫扎特死因的各种结论目前累计已经有100多个! 近来,莫扎特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性进展,考古学家近日发现了一些被认为是莫扎特亲属的遗骨。科学家近日将对这些遗骨和国际莫扎特基金会保存的头骨进行DNA测试,从而解开已有100年历史的莫扎特头骨之谜。这次DNA测试工作的发起人、奥地利国家电视台科学专栏女记者比格尔�6�1泽兹舒纳说,考古学家上星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发现了一个被认为是莫扎特家属的坟墓,内有数具尸骨。因为此前有人声称持有莫扎特头骨。专门研究德国和奥地利名人骸骨的法医病理学家赫伯特·乌尔里希博士说,基金会收藏的莫扎特头骨肯定是假的。“我于1999年检查了那个头骨的石膏模型。头骨的所有特征显示,它是个女人的头骨。问题在于,没有人能够真正确定。因为莫扎特是草草下葬的,没过多久就没有人知道他的墓究竟在哪儿了。要想找到答案,唯一的办法就是DNA测试。” 就我们今天所占用的资料中的研究成果看,它们大多是停留在经验阶段,距离科学的实证阶段的最后成果还有一点距离,但看得出来,正在向这个目标步步逼近,随着莫扎特家族遗骨的DNA检测,莫扎特死因之谜揭开迷底的日子不会太遥远了,即使是揭开了迷底,那么莫扎特仍然是个永远说不完的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