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产电影 » 九十年代香港电影衰落的原因
扩展阅读
电影网岩 2024-12-10 09:37:48

九十年代香港电影衰落的原因

发布时间: 2024-12-10 09:42:07

香港电影为什么衰落了

老导演不思转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电影进入颠峰时期。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无论从影片的数量、类型还是质量上都达到较高水准。这时的香港电影界更是能人辈出、实力当道!!!香港电影此时到达颠峰,享有“东方好莱坞”之美誉。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香港电影一落千丈,不仅影片数量年年递减,佳片更是屈指可数。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急剧滑落?原因在哪里,有人说是经济问题,也有人说是后继无人的问题,还有人说是好莱坞的冲击的问题等。

当然,内地这几年发展快也是值得肯定的。我们这些土老冒憋足了气,奋力顶内地票房。呵呵,不过从最近几部叫座不叫好的电影看我们,大家看的是热闹而不是按需所求的看电影

⑵ 香港电影是如何从鼎盛期走向衰败的

香港电影至于如何从鼎盛走向没落,最主要的症结还是在于没有成功的转型跟上时代的发展。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香港电影在80年代初期是非常辉煌的一个时期。那个时候的电影都是非常经典的。不仅捧红了很多当代明星,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浪潮。在黄金时段当时的港片,一年的创作量都在上千部,可以说每天都会有新的香港电影诞生。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各种盗版的存在现象非常多。这样香港电影出现了信任方面的危机感。很多观众对影片的质量存在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同时再加上内地电影的崛起,从而也影响了香港电影在内地的正常发展。所以从现在的各大电影,既然来说都很少看见香港电影的出没。到这里也是挺觉得惋惜的,不过时代就是这样,需要各行各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完善和加强。

⑶ 香港电影没落的原因有哪些

柠檬从小就喜欢看香港电影,因为个人比较喜欢看警匪片、动作片。《英雄本色》《古惑仔》《我是谁》这些电影都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佳作,但从92年开始港片的影响力已经被国外影片替代。

香港电影之所以没落,很重要的原因是传统的警匪片和动作片没有大突破,没有更加新颖的东西,所以很多观众都被国外警匪片和动作片中的特效所吸引。

另外,很多大牌明星都在隐退或者转到幕后,没有能够真正在荧屏上独当一面的新人演员,时间一长,制作方只能转方向。

其次,制作方不想投入更多的技术力量改变香港电影的落后状态只能被淘汰。

⑷ 香港电影为什么没落了,是什么原因

香港电影没落的原因是大环境改变了,时代变化了

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没有什么好电影,美国大片也过不来,自然香港电影就高大上。如今每年网络剧这么多,中国大片也不少,美国大片都可以通过网络看到,香港电影自然也就没那么吸引眼球了。

当时的香港电影除了本土市场还有东南亚市场,因为当年韩国电影没有起来,日本市场也比较开放,东南亚市场也可以进入,尤其是台湾,所以香港电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但是随着台湾片商对港片越来越不满,王晶曾说过台湾片商曾花3000万买了周星驰的济公台湾版权,但却亏的底朝天,台湾片商联合起来要求政府放开好莱坞市场,韩国文化崛起,泰国电影崛起,这样所有国家都开始保护国内市场,所以香港电影也就慢慢没落。

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香港电影制片业十分发达,享有“东方好莱坞”之称,也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早在19世纪末电影技术开始传入香港,香港的整个电影是领先整个东南亚的,大概从70年代中到90年代初中,造就了其“黄金时代”,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70年代“嘉禾电影”开始兴起,也一跃成为香港电影盛世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公司之一,与邵氏逐鹿香江几乎一度成为香港电影代表,先后栽培过李小龙、成龙、李连杰、梅艳芳、张曼玉等巨星。

周润发、任达华、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梁家辉、吕良伟、刘青云、甄子丹等等,皆出于“TVB”的训练班,他们中大多数起初活跃于电视剧中,80年代中后期开始转向影坛。

30年过去了,这批在当时的年轻人都变成了当今中国电影事业的基石,已逝去的香港电影黄金时代,银幕上光彩夺目的男女演员们,像一座停了摆的钟,让人常涌起地老天荒的感慨。

如果说,整个九十年代,是一张发黄了的电影海报,那么,她们的容颜都是天然纯真的,演技都是靠一点点磨练出来的,所以在黄金时代的香港电影,才会出现那么多让人一生难忘的经典镜头和画面。

⑸ 王晶: 港片没落始于周星驰《济公》大赔钱, 流失台湾市场导致崩盘

曾经的香港影坛被誉为是东方好莱坞,但94之后港片在传统票房市场就全线溃败了,到了97基本上只有香港那点票房了。一个市场不足以养活一部电影,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很多电影从业人员失业的原因,如此恶性循环加剧了香港电影的没落。90年代中期成龙,周润发,李连杰等巨星远赴好莱坞发展寻求出路,后来电影业实在撑不下去了连向华强都退出影坛了。

巅峰时期的港片是能跟好莱坞大片抗衡的,如八九十年代李连杰成龙的电影在全亚洲各国地区市场就能辗压一大堆美国片,到90年代中期都还能与之对抗。王晶曾一针见血点出香港电影没落溃败的原因:“我个人很了解,基本就是台湾市场的崩溃,引致香港市场的没落,因为台湾市场的疯狂。

王晶继续说到:以至从90年开始,香港的电影已经吃得太肥腻了,大家接受了那种能够台湾给的成本已经够拍完一部戏,其他的市场都是赚的”所以每个人都在乱开一通。

台湾当时最疯狂的时候五条院线,所以香港也必须有五条院线来拍足够的片来供应台湾的五条院线,然后可是这种泡沫终于有一天会爆破的,直到王英祥用三千万卖周星驰的《济公》然后大赔钱之后,台湾的那些片商就终于醒觉到这是不行的。

周星驰《济公》当年台湾票房惨败,台北仅收到1548万新台币,全台按2倍推算也就3000多万。这个成绩片商分账到账可没多少钱,王英详用3000万新台币买该片亏惨了。95之前港片在台湾的票房成绩还不错,但那几位巨星的片子卖价很高,当影片票房一般的时候台湾片商就会亏钱,后来台湾片商集体向香港片商抵制要设定一个“天花板”。

王晶继续解读,然后大家就联合跟香港的所有片商说:“我们要设一个天花板”就是最多是多少钱,好像当时是想定在1750万,然后很多人过去了,因为他们算过,觉得台湾这些片商是纸老虎,他们的存货只能支持三个月,如果大家联手他们三个月后就没有片放了。

但是算错了,他们回来之后,那些台湾院商就联合起来,向新闻局要求开放美国片,以前的美国片在台湾每一部只能进八个拷贝,后来台湾新闻局就同意了,你就可以进来一百个拷贝都行,一下子就把整个港片的市场就冲破冲崩了。

而且当时以为呢,所有院商都觉得电影频道好赚,他们反正买了那么多片,自己都做电视台了,都在电影频道放自己的片就想赚两遍。可是呢就越来越恶性竞争,差不多那边片一下,那边就上了,甚至于你上了一个礼拜,第二周已经在它的电影频道上,慢慢就变成观众就不来看了。所以在两三年之内很多个台湾院商就倒下了,然后再加上香港的盗版,三件事加起来,整体地把香港的电影打垮了。

王晶这个解读一针见血,当时台湾是香港市场以外最大票房市场,对于很多港片来说就靠台湾市场收票房减轻票房压力。当年能做到全亚洲市场通吃的只有2人,一个是成龙,另外一个就是李连杰。周星驰周润发当年也很火,但这两位主要还是靠港台市场收票房,日韩,东南亚市场不入流。

香港片商太贪得无厌遭到台湾院商的抵制,完全开放美国片后港片份额一下子就被吃掉了。90年代中期以后只有成龙票房还维持在巅峰,其他港片票房几乎都片扑街了,失守台湾市场导致港片崩盘,这个观点很到位一针见血。当年要是有台湾市场做后盾港片也不至于那么快泡沫破灭,香港电影人低估了台湾片商,当然台湾片方商也是贪得无厌最后让美国人渔翁得利。

王晶揭秘:港片没落始于周星驰《济公》大赔钱后,遭到台湾院商的联合抵制,而香港片商不愿意让步,最后流失台湾市场导致香港电影崩盘。如今20多年过去了,港片复苏遥遥无期,错失台湾市场,日韩东南亚等市场又被淘汰出局,现在就看能不能抓住内地市场机遇了,这是港片崛起最后的机会。

⑹ 为什么说香港电影没落了呢

第一个就是时代不一样了啊。97年之前,香港是在英国的统治之下,97年以后,香港回归了,成为了中华大家庭的一员了。这个时候的香港电影也开始跟我们的国家的政治经济密切相关了,很多人觉得香港电影已经没落了,主要是因为香港的动作电影、搞笑电影、英雄电影的市场已经饱和了,加上了新的时代,香港人感觉跟之前不一样了,所以才会有没落的感觉。



实际上,香港的电影还是一如既往的优秀,只是大家的审美观点发生了变化,让人觉得香港电影不好了而已,这个是假象。你喜欢现在的香港电影吗?

⑺ 九十年代以后港产片为什么会衰落

其实80年代时港产片的票房收入已经在减少。但当时台湾资金的注入,还能支撑一段时间。但随着美国大片的涌进,台湾资金的枯竭,香港影业收入减半,三级电影减少了太多。2003年的时候,经济低迷,又遇到非典,张国荣、梅艳芳相继去世

⑻ 香港九十年代电影的片源同欧美比怎么这么差

应该说,一个是成本问题,香港90年代的电影,很多是限于成本,所以采取的摄影器材质量影响了画面。
再一个,香港当年很多的小电影,很多是独立制作或者小公司凑合着拍着的,所以对于画面要求很低,拍不出什么好玩意。
还有一个,你可能看到的是盗版,就算是香港的电影可能与欧美的有差距,但很多时候,很多电影的质量也是有保证的,画面不至于差得不可接受。
再一个,现在很多香港电影也出了画面修复版,但多数是以DVD形式出售的,网上不容易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