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49年新中国第一部电影是
1949年新中国第一部电影是《桥》,这部电影由王滨导演,编剧于敏,于洋、吕班、江浩等主演,后来演反派成就颇高的老演员陈强少见地塑造了相当正面的工人形象。
故事发生在1947年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为了配合人民解放军全面进攻,某铁路工厂接受了修复松花江铁桥的任务。在缺乏钢铁、炼钢炉损坏等严重困难下,厂长发动共产党员、积极分子,组织广大工人日以继夜地修复了炼钢炉,制出桥座和铆钉,在松花江解冻前修复了大桥,支援了解放战争。影片通过老梁和老侯头两个工人形像的塑造,表现了工人阶级拥护共产党、战胜困难支援解放战争的热忱,歌颂了他们崭新的劳动态度和巨大的创造力。
这部影片在画面的构图,故事的发展,人物的表现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一种健康有力、朴素、明朗的风格,成为中国电影事业上的一座新桥梁。《桥》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占了5个第一:第一部故事片;第一部“写工农兵,给工农兵看”的人民电影;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为主人公的电影;第一部体现执政党知识分子政策的电影;第一部“反现代的现代性电影”。
虽然《桥》首映时间在1949年5月初,新中国还未成立,但这部电影依旧稳坐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把交椅”,在当时,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为主人公的电影,意义重大。
70年前,拍摄条件艰苦得难以想象,而电影人们不畏艰辛的精神也和影片中所表现的主题高度契合。当时剧组里的摄影、美工都是新手,设备也十分落后,甚至灯光照明采用的还是大号的钨丝灯。为了表现“钢水四溅”的热火朝天场面,摄影师和好几个工作人员身上沾了火星而真的烧起来,只能拿湿棉衣捂着拍完了整场戏都没有停机。当这一部电影完成时,导演王滨激动得泪流满面。
新中国成立之初直到“文革”开始的这段时间,在中国电影史上被称为“十七年电影”时期,这个时期的电影大多有着浓重的政治宣传意味。《桥》在这方面也是严格打样。片中人物的脸谱化符号化设置能够看出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宣传功效,党员一定是起带头作用的,一定是抱病坚持工作的;工人阶级一定是充满先进力量的;知识分子是思想保守的,但最终一定会被工人阶级的力量和聪明才智所教育,最终心悦诚服加入革命队伍的。影片中也有许多如今看来会忍俊不禁的可爱之处,比如片中为了“镇住”化钢炉,工人们在炉皮上写了四个大字“你敢拉稀”。
《桥》在建国初期,为工业题材的“人民电影”确立了一个基本范式,不同于此前电影传入中国四十多年来的各类型的艺术创作,用阶级属性来重塑人物性格,将主题政策化、故事公式化、人物类型化的这种新范式很快成为后来大多数同类题材电影效仿的“模板”。《桥》之后,从1949年到1955年的六年间,三大国营厂一共生产了包括《光芒万丈》《高歌猛进》《女司机》《走向新中国》《伟大的起点》《无穷的潜力》《英雄司机》《在前进的道路上》等工业题材影片,基本都是按这个路数来的。
㈡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哪部电影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桥》,东北电影制片厂1949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拍出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编剧于敏,导演王滨。
这部影片以饱满的热情,塑造了梁日升、老侯头这样的新中国工人形象,和以厂长为代表的领导干部形象。第一次以工人阶级为主角出现在银幕上,这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2)新中国1949年王滨执导的电影扩展阅读:
内容梗概
1947年冬,东北某铁路工厂为支持前线,接受了制造抢修松花江铁桥桥座和铆钉的任务。当时工厂条件很差,总工程师对完成任务缺乏信心,少数工人也存在着雇佣思想。
工人梁日升在修复炼钢炉时试验成功用耐火砖代替白云石的办法。之后,经充分发动群众,克服了一系列困难,终于完成了生产任务。工人们又响应了上级的号召,参加了修桥工作,使大桥及时修复通车。
剧本反映了成为国家主人的工人阶级在管理工厂中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说明了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是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㈢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设置的电影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49年东北电影制片厂设置的电影:《桥》。
简介:
《桥》是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剧情片,由王滨执导,王家乙、吕班、江浩、陈强等出演,于1949年上映。
该片讲述了东北某铁路工厂的工人们克服一系列困难完成抢修松花江铁桥的任务,为的胜利做出贡献的故事。
(3)新中国1949年王滨执导的电影扩展阅读:
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1949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拍出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
《桥》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它是由我建立的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因此可以说是新中国出品的第一部长故事片,也是第一部“写工农兵,给工农兵看”的电影;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为主人公的电影;第一部体现知识分子的电影;第一部“反现代的现代性电影”。
《桥》是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第一部长故事片。也是新中国电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不寻常的位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片的首创意义在于第一次在银幕上正面描写了中国工人阶级为缔造新中国而进行的劳动和斗争,塑造了新中国主人公的崭新形象。剧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头大公无私、勇于创造,具有新时代工人阶级的特点。该片艺术上追求在平易中见真实、于朴素中显亲切的创格。刻画人物、表现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
㈣ 新中国第一部电影和电视剧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摄制的第一部故事片,1949年王滨导演的《桥》是新中国成立后摄制的第一部故事片,也是第一次在银幕上正面塑造中国工人阶级崇高形象。
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现为中央电视台),建于1958年5月1日,同年6月15日,该台播出了我国第一部直播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这是中国电视剧的发端。
㈤ 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49年的什么电影
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49年的《桥》。该片讲述了东北某铁路工厂的工人们克服一系列困难完成抢修松花江铁桥任务的故事。
《桥》是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第一部长故事片。也是新中国电影的奠基之作。它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不寻常的位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桥》由王滨执导,王家乙、吕班、江浩、陈强等出演,于1949年上映。
剧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头大公无私、勇于创造,具有新时代工人阶级的特点。该片艺术上追求在平易中见真实、于朴素中显亲切的创作风格。刻画人物、表现生活多用白描式的手法。
在于敏访谈录中,讲述了《桥》的写作经历。为创作该剧,于敏于1947年冬到哈尔滨机车车辆厂体验生活,下厂呆了两个月,写一个月,共三个月就交上了剧本。
剧本很快通过了。《桥》拍出以后,反映很强烈,第一部影片,又是写工人的,不管写得怎样,它是个新的东西,所以当时起的作用不小,到处是掌声,上海工人看了电影之后还游行庆祝。
这部影片在画面的构图,故事的发展,人物的表现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一种健康有力、朴素、明朗的风格,成为中国电影事业上的一座新桥梁。
当时影片创作的灵感来自于哈尔滨机车车辆厂,而演员们在开拍前去哈尔滨三十六棚铁路工厂体验生活,导演要求演员们必须和工人“打成一片”。如此体验生活继而创作的传统在整个国营制片厂时代几乎是铁打不动的定律。
当时,拍摄条件艰苦得难以想象,而电影人们不畏艰辛的精神也和影片中所表现的主题高度契合。当时剧组里的摄影、美工都是新手,设备也十分落后,甚至灯光照明采用的还是大号的钨丝灯。
为了表现“钢水四溅”的热火朝天场面,摄影师和好几个工作人员身上沾了火星而真的烧起来,只能拿湿棉衣捂着拍完了整场戏都没有停机。当这一部电影完成时,导演王滨激动得泪流满面。
㈥ 鐜嬫花鎵у肩殑鎴戝浗绗涓閮ㄧ數褰辨槸鐜嬫花鎵у肩殑鎴戝浗绗涓閮ㄧ數褰辨槸鍝涓閮
1銆佺帇婊ㄦ墽瀵肩殑鎴戝浗绗涓閮ㄧ數褰辨槸銆婃ˉ銆嬨
2銆併婃ˉ銆嬫槸涓滃寳鐢靛奖鍒剁墖鍘傛媿鎽勭殑鍓ф儏鐗,鐢辩帇婊ㄦ墽瀵,鐜嬪朵箼銆佸悤鐝銆佹睙娴┿侀檲寮虹瓑鍑烘紨,浜1949骞翠笂鏄犮
3銆佺帇婊锛1912骞3鏈12鏃モ1960骞1鏈17鏃ワ級锛屽師鍚嶇帇缁嶆澃锛屽嚭鐢熶簬灞变笢鏄岄倯鍘垮忓簵鏉戯紝涓鍥藉唴鍦板兼紨銆佺紪鍓с佹紨鍛樸1931骞达紝鐢卞叾鍙傛紨鐨勫墽鎯呯數褰便婃晠瀹鏂版ㄣ嬩笂鏄犮1935骞达紝鑷缂栬嚜瀵煎墽鎯呯數褰便婃捣钁銆嬶紝褰辩墖鍗磋鐢靛奖妫鏌ユ満鍏冲垹鍓銆1940骞达紝鎵у兼浌绂虹殑鍥涘箷璇濆墽銆婃棩鍑恒嬨1942骞达紝涓庢按鍗庤仈鍚堟墽瀵艰嫃鑱旈潻鍛借瘽鍓с婂甫鏋鐨勪汉銆嬨1944骞达紝鍙備笌姝屽墽銆婄櫧姣涘コ銆嬬殑闆嗕綋鍒涗綔銆佹紨鍑哄拰瀵兼紨宸ヤ綔銆1949骞达紝鎵у煎墽鎯呯數褰便婃ˉ銆嬨1950骞达紝涓庢按鍗庡悎浣滄墽瀵煎墽鎯呯數褰便婄櫧姣涘コ銆嬶紝璇ョ墖鑾峰緱绗6灞婃嵎鍏嬫柉娲涗紣鍏嬪崱缃楃淮鍙戝埄鍥介檯鐢靛奖鑺傜壒鍒鑽h獕濂栥佷腑鍥芥枃鍖栭儴浼樼褰辩墖涓绛夊栥1955骞达紝涓庢堡鏅撲腹鑱斿悎鎵у煎墽鎯呯數褰便婃掓捣杞婚獞銆嬨1959骞达紝涓庤儭鑻忓叡鍚屾媴浠诲墽鎯呯數褰便婃崲浜嗕汉闂淬嬬殑缂栧墽銆1960骞1鏈17鏃ワ紝鐜嬫花鐥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