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问关于1840-1912年中国历史的电影有哪些,多多益善O(∩_∩)O谢谢
1. 《鸦片战争》:这部电影以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背景,讲述了英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性的战争,以及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2. 《甲午海战》:此片以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海战为主题,描绘了清朝海军与日本海军之间的战斗,以及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以1860年的事件为背景,讲述了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并焚毁圆明园的历史悲剧。
4. 《走向共和》:这是一部电视剧,覆盖了从1898年的戊戌变法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整个过程,展现了中国社会由封建向共和转型的复杂历程。
Ⅱ 谁有讲述中国近代史的电视剧或电影
主要是讲鸦片战争以后(近代史开端)的电影 《我的1919》《鸦片战争》《林则徐》《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一代妖后》 《两宫皇太后》《甲午风云》《谭嗣同》《孙中山》<<末代皇帝>>(老外拍的)《滚滚红尘》 《台湾1895》《中天悬剑》《复兴之路》《亮剑》《人间正道是沧桑》 《秘密图纸》 《历史的天空》 《我的团长我的团》 《我的兄弟叫顺溜》 《战北平》 《中国兄弟连》《十三省》《生死相随》《七十七封阵亡通知书》 还有《走向共和》,国内电视剧里面能比较客观演绎近代史的作品,艺术加工的成分相对比较少,可以看一下,你尽量去看完整版本的,该剧在央视公映时动过剪刀,剪掉不少情节,目前该剧已被禁播,可能因为传播孙文思想争议有不少反对者认为该剧过度美化慈禧和李鸿章,对于此二人误国误民的言行轻描淡写。他们认为,此剧甲午之败上为慈禧和李鸿章开脱淡化,反而推之于翁同和和光绪皇帝。 《马关条约》的签订,此剧被认为一味强调日方伊藤博文强势的态度,以及日军进逼山海关的不利战略形势,为慈禧和李鸿章的软弱、自私、为保一己私利而牺牲全国的利益作辩解。 甲午后,李鸿章被认为是报复日本,极力促成中俄密约损害国家主权。 批评者认为,这些自私卖国的作为,《走向共和》一概略过不提,只着墨其忠君爱国、戮力从公的一面。有些学者亦指出,该剧之许多情节,与历史事实多有出入。但也有中国媒体和一些学者认为《走向共和》比较客观持平地表现了慈禧太后、李鸿章、袁世凯等历史人物,不像以往历史剧和教科书过多地从现代的意识型态出发加以批判,而能就这些人物在历史情境中的局限性给予平实的描写,是中国历史剧的一种创新和进步,值得肯定。该片首播后立刻被禁演,随后在全国禁止销售影碟。其他本剧丑化两代帝师翁同和,成为阻碍李鸿章改革者、权奸者。但史实上并非如此,在戊戌变法前,正是翁同和推荐康有为给光绪,后来慈禧便将翁“开缺还籍”。电视剧丑化之嫌,还遭到翁的后人抗议。 康有为当时是非四品以上官员,无法能够与皇帝见面(电视剧中似有一场“康有为舌战群儒”,并先到军机处,受到李鸿章等人的“审问”)。 甲午战争后,孙文曾经想求见李鸿章,并写了一篇文章先呈给李。李鸿章见写的不错就召见他,结果因为他一口广东腔官话听不下去,孙文于是立志革命。在电视剧当中,孙文向李鸿章宣传革命,时间顺序有错误。 在本剧中,孙文起初较为流里流气,一反过去严肃伟人形象,据说这是刻意安排的,要呈现一个孙文的成长过程。 片中突然出现一个光绪的六爷,并拒绝不见慈禧,并未交代清楚。该六爷乃恭亲王奕
Ⅲ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电影
《神州吟》《复兴之路》《南京大屠杀》《大国崛起》《南京条约》 《虎门销烟》
《十月围城》《走向共和》《鸦片战争》《林则徐》《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一代妖后》《两宫皇太后》《甲午风云》《谭嗣同》《孙中山》。
Ⅳ 请推荐一些以中国近代史为题材的电影
《鸦片战争》
《林则徐》
《火烧圆明园》
《垂帘听政》
《一代妖后》
《两宫皇太后》
《甲午风云》
《谭嗣同》
《孙中山》
<<末代皇帝>>(老外拍的)
滚滚红尘
Ⅳ 那些电影能清楚的知道中国近代史
电影:鸦片战争 林则徐 垂帘听政 火烧圆明园 甲午风云 孙中山 知音 开天辟地 南昌起义 八月一日 秋收起义 百色起义 长征 南京大屠杀 屠城血证 南京!南京 太行山上 铁血 重庆谈判 巍巍昆仑 大转折 大决战 大进军 开国大典 铁血大动脉记录片:复兴之路 毛泽东与中国 血肉长城——抗日战争记实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南京大屠杀 屠城血证 南京!南京
Ⅵ 跪求中国近代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越多越好,越全越好,不甚感谢!
《我的1919》《鸦片战争》《林则徐》《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一代妖后》
《两宫皇太后》《甲午风云》《谭嗣同》《孙中山》<<末代皇帝>>(老外拍的)《滚滚红尘》
《台湾1895》《中天悬剑》《复兴之路》《亮剑》《人间正道是沧桑》 《秘密图纸》 《历史的天空》 《我的团长我的团》 《我的兄弟叫顺溜》 《战北平》 《中国兄弟连》《十三省》《生死相随》《七十七封阵亡通知书》
还有《走向共和》,国内电视剧里面能比较客观演绎近代史的作品,艺术加工的成分相对比较少,可以看一下,你尽量去看完整版本的,该剧在央视公映时动过剪刀,剪掉不少情节,目前该剧已被禁播,可能因为传播孙文思想争议有不少反对者认为该剧过度美化慈禧和李鸿章,对于此二人误国误民的言行轻描淡写。他们认为,此剧甲午之败上为慈禧和李鸿章开脱淡化,反而推之于翁同和和光绪皇帝。 《马关条约》的签订,此剧被认为一味强调日方伊藤博文强势的态度,以及日军进逼山海关的不利战略形势,为慈禧和李鸿章的软弱、自私、为保一己私利而牺牲全国的利益作辩解。 甲午后,李鸿章被认为是报复日本,极力促成中俄密约损害国家主权。 批评者认为,这些自私卖国的作为,《走向共和》一概略过不提,只着墨其忠君爱国、戮力从公的一面。有些学者亦指出,该剧之许多情节,与历史事实多有出入。但也有中国媒体和一些学者认为《走向共和》比较客观持平地表现了慈禧太后、李鸿章、袁世凯等历史人物,不像以往历史剧和教科书过多地从现代的意识型态出发加以批判,而能就这些人物在历史情境中的局限性给予平实的描写,是中国历史剧的一种创新和进步,值得肯定。该片首播后立刻被禁演,随后在全国禁止销售影碟。其他本剧丑化两代帝师翁同和,成为阻碍李鸿章改革者、权奸者。但史实上并非如此,在戊戌变法前,正是翁同和推荐康有为给光绪,后来慈禧便将翁“开缺还籍”。电视剧丑化之嫌,还遭到翁的后人抗议。 康有为当时是非四品以上官员,无法能够与皇帝见面(电视剧中似有一场“康有为舌战群儒”,并先到军机处,受到李鸿章等人的“审问”)。 甲午战争后,孙文曾经想求见李鸿章,并写了一篇文章先呈给李。李鸿章见写的不错就召见他,结果因为他一口广东腔官话听不下去,孙文于是立志革命。在电视剧当中,孙文向李鸿章宣传革命,时间顺序有错误。 在本剧中,孙文起初较为流里流气,一反过去严肃伟人形象,据说这是刻意安排的,要呈现一个孙文的成长过程。 片中突然出现一个光绪的六爷,并拒绝不见慈禧,并未交代清楚。该六爷乃恭亲王奕䜣,才干在四哥咸丰皇帝之上,并未继承皇位。起初与慈禧共同扳倒肃顺,后在推行洋务运动时,被慈禧扳倒后两人闹翻。 民国以前的片段大部分按《清史稿》拍摄,没有虚构人物,人物在历史上都存在。但民国后出现一些虚构人物,似虎头蛇尾。 本片十分注重以对比手法叙事,如在甲午海战前,日本天皇为购买“吉野号”而节食,镜头一转,叙述慈禧的“108菜宴”。
Ⅶ 有没有什么电影推荐是讲中国近代史的
近代史是指从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为止,有很多的电影都是讲述近代史的,下面推荐几部有关中国近代史的电影。
第一部《末代皇帝》
林则徐像
该片讲述十九世纪中叶,林则徐奉旨到广州禁烟,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与英国鸦片和贪腐官员进行坚决斗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