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永远的江湖,不变的侠义!《书剑恩仇录》都有哪些看点
书剑作为金庸先生第一部武侠小说,豆瓣7.2分,可以说是经典中经典。更是不下20次被翻拍成电视剧和电影,也都是一代人心中的影视经典。
相对来说,个人更喜欢乔振宇版,因为这一版相对弱化了感情线,而且也是感情上最为坚定的一个,至始至终都最爱霍青桐。并且很好的是把更多的视角放在了主线剧情上,尤其是乔振宇这个绝世美男子,打戏什么的额也是太帅气了吧,这该死的魅力啊!
总之,如果没看过原著建议先看原著,然后一定要看乔振宇版本的电视剧,反差够大,但非常ok!
② 邵氏电影
1958年,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在香港成立,此后30年间,邵氏电影渐渐长成华语影坛的一支奇葩,无论什么时候,提起华语电影,绝对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邵氏电影。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是邵氏电影的黄金期,它在香港影坛处于霸主地位,无人能出其右。要紧的是,它的影响力绝不仅仅局限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邵氏电影的影迷群遍及东南亚一带的华人社区。
[b]昔日辉煌{/b]
邵氏的历史,其实是脉络清晰的: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是邵氏的创业期,代表人物是李翰祥,他的黄梅派影片成为邵氏的主打类型;60年代中期往后,在张彻的极力倡导下,邵氏把武侠片带入了辉煌期,其中,又分成两个支派,一个是张彻力主的新武侠电影;另一个则是楚原,他擅长和古龙合作拍摄那些超现实主义的武侠作品。可惜的是,李翰祥、张彻已经分别于1996年和2002年离我们而去了。
不过,上面说的还只是狭义中的邵氏电影,要说邵氏最早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邵家兄弟1925年在上海成立天一制片厂拍片的时候。
邵氏在80年代中期停止影片的制作,邵氏的光环开始层层隐去,当然,谁也不会否认,邵氏电影是影迷心底一块永远割舍不掉的珍藏,我们期待着它再回来,或者仅仅是老片的修复重新上映,或者是邵氏风格在新时代的发展创新,总之是在等待它再次散射耀眼的光芒。———编者按
李翰祥
黄梅派电影
在邵氏电影中,中国古装片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李翰祥则是拍摄古装风月片的高手。李翰祥在邵氏的创业阶段进入公司,当时他力主拍摄黄梅调电影,选用林黛担任主演拍摄出影片《貂蝉》,影片于1958年上映,随即打破了国语片在香港的票房纪录。这一成功,让邵氏的老板坚定了对李翰祥的信心,在公司的鼓励下,李翰祥随后拍出了《江山美人》,此片在第六届亚洲影展上拿到最佳影片的大奖,李翰祥的黄梅派电影渐渐成为邵氏出品的影片中的一大支。
60年代中之前,黄梅派都是邵氏电影的主流,李翰祥更是当时邵氏的皇牌导演。黄梅派影片的故事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深受东南亚那些身在异乡的华人喜爱。
张彻 胡金铨
新派武侠电影
与李翰祥的风格不同,胡金铨和张彻则以拍摄武侠片闻名,他们的风格被人定义为新派武侠电影,确定这一派的开山之作是胡金铨1966年所拍的《大醉侠》,次年,张彻的《独臂刀》上映,成为第一部票房超过百万的影片,张彻“百万导演”的名号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在张彻的电影中,男性演员才真正赢得了主角的地位。之前的黄梅派作品,男性演员在其中更多地只是起到一个陪衬的作用,张彻则不同,在他的影片中,男主角大多是性格刚烈的侠客,他们个性独立,有自己的一套为人处事的标准,他们最看重的是男人间的情义,儿女情长却往往退居二线,成为影片主线的一个陪衬。
胡金铨与张彻同属于一个时期的导演,同样是新派武侠片的开山鼻祖级别的人物,不过,他和张彻还是有些不同,胡金铨更强调动作在画面上的美感,不像张彻那样追求残酷美和动作的利索和真实,而且,胡金铨塑造的人物不像张彻的人物那么强硬,性格大多比较含蓄。
超现实诡异武侠片
同样是武侠影片,楚原的风格与胡金铨和张彻的都不同,相比之下,胡金铨和张彻更现实一些,楚原则属于超现实主义,这和他拍摄的影片多以古龙的小说为蓝本有关,他的《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都是这类超现实武侠片的代表作。这类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大多风流倜傥、放荡不羁、他们浪迹天涯,时不时还会出现一些不大合乎情理的情节,这也正是古龙小说的特点了。
经常在楚原的影片中出现的演员是狄龙,当年,人们习惯地把楚原、古龙和狄龙三人称为铁三角。
【邵氏文武女头牌】
文:林黛
这个四届亚洲影后,在30岁的年纪上自行结束了生命,留住了辉煌也带给了影迷无限的唏嘘感慨。她出生于1934年,广西人,15岁的时候到香港定居,16岁开始进入演艺圈。她在邵氏期间拍摄的《貂禅》《千娇百媚》《不了情》都为她带来的影后的殊荣(她另外一次当影后是因为在电懋拍的《金莲花》)。1964年,她为情自杀身亡,留下《蓝与黑》和《宝莲灯》两部未完的作品。她的古装扮相特别妩媚,是邵氏风月片盛行时期的头牌女星。
武:郑佩佩
与林黛不同的是,郑佩佩是邵氏的武侠女星,她在邵氏一共拍了23部电影,不算太多,但因为几乎部部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让人感觉她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奉献给了邵氏。她刚刚出道的时候,接拍了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由此而以“侠女”之称闻名。1970年,她息影和丈夫一起到美国生活。当李安拍摄《卧虎藏龙》的时候,身手依旧了得的郑佩佩就成了其中的“碧眼狐狸”。现在,她正在筹拍《大醉侠》的续集。她现在有3个女儿1个儿子,大女儿原丽淇目前正在娱乐圈发展,她希望在《大醉侠》的续集中,原丽淇和她的三女儿原子鏸能和她一起合作。
【他们来自邵氏】
吴思远
吴思远当年是从邵氏南国编导组培训出来的,在他的身上难免带上邵氏的影子。
吴思远素有“香港影坛教父”的称号,他1944年出生于上海,1966年加入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南国实验剧团编导科学习,毕业后留在邵氏公司工作,在场记、副导演这些岗位上都工作过。在离开邵氏之后,他并没有忘记邵氏功夫片的精髓,他后来创办自己的思远影片公司,继续导演《罗马大绑票》、《香港小教父》等功夫片。现在,吴思远除了自己做导演,还发挥自己的社会威望,为整个香港电影的工作大环境而奔走。
吴宇森
像吴思远一样,吴宇森也是从南国实验剧团编导科毕业的,他是张彻的得意门生,张彻在临死前非常希望能见吴宇森一面,只可惜吴宇森最终都没能赶得上。
1946年,吴宇森出生于广东省,4岁时迁往香港居住。他25岁起在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以助理导演的身份开始拍片。不过,他在邵氏的时间并不长,后来陆续加入了嘉禾和新艺城公司。《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纵横四海》、《喋血街头》、《英雄本色Ⅱ》、《辣手神探》等影片都是他的代表作。
吴宇森向好莱坞进军之后,执导了《终极标靶》、《断箭》、《变脸》、《风语者》,把东方的动作片风格带到好莱坞。
重放异彩
邵氏电影于80年代停止制作影片,其电影城也转到电视台下用作拍摄电视剧集之用,邵氏渐渐在华人的电影圈中隐去了昔日的锋芒,但无论如何,没有人怀疑邵氏电影是华人影坛的一块瑰宝。
1999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马来西亚的Usaha Tegas Sdn Bhd财团购买了邵氏760多套电影的版权,随后在借助邵氏资源丰富的片库在香港设立了天映娱乐公司。天映娱乐成立3年来,一直致力于恢复邵氏电影昔日的光彩,先是花巨资通过数码技术修复了电影的旧底片;接着是把这些修复过的作品推向市场,让人们再次看到邵氏的光辉岁月;明年,邵氏与中国星合资近10亿港元的将军澳影城将会竣工,到了那个时候,邵氏会重新签艺员投拍新片。
天映娱乐大打邵氏牌
根据记者的调查了解,天映娱乐分为四大部分:邵氏片库、天映频道、天映制作和天映娱乐音像。在这四大板块中,有三大板块和邵氏电影有着密切联系。
首先自然是邵氏片库这个部分。这个片库的资源就来自1999年被马来西亚财团收购的760套邵氏电影的版权。这些影片被收购之后,天映娱乐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恢复这些影片的影像。此片库为天映娱乐提供了强大的内容支持。天映娱乐的中国首席代表汪之雄先生向记者介绍说:“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这些电影,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公映过的,有些虽然公映过,但却没有电视台取得它们在电视网络上的播放权,对邵氏这些经典的作品,我们一定会很好地加以利用,对于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可能会以35毫米胶片让它们重现银幕,其他的我们也会通过家庭影视产品、收费电视等平台推出,以飨邵氏影迷。”
此外,天映频道和天映娱乐音像也和邵氏电影有着很深的渊源。天映频道是一个收费电影频道,现在,在这个频道中播放的影片绝大部分都直接来源于邵氏片库。天映娱乐音像现在主攻的方向同样也是邵氏电影,汪之雄先生说:“我们将通过VCD、DVD和录像带的形式在市场上发行邵氏电影,我们现在一共有760套邵氏的作品,计划中是每月推出10到20套,预计到2007年,我们手上所有的影片就全部发完了。”
经修复 影片焕然一新
经过岁月的洗礼,邵氏电影在底片上已经渐渐模糊,对天映娱乐来说,他们在成立之后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修复这些褪色的底片。据说,天映娱乐用了最先进的数码器材和技术来修复这些邵氏老片,具体的工作包括色彩调校、清除污迹、修补破损和刮痕等等。
那么,经过修复的邵氏电影的效果怎么样呢,郑佩佩对修复之后的影片效果的评价非常高,她说过去想看自己的电影,只能买到那些枪碟版的录像带,画面极其模糊,有很多画面还不完整,但现在好了,她在看到经过修复的《大醉侠》之后兴奋地说:“修复过的版本,就跟新的一样,连衣服上的颜色都看得很真切,说真的,如果不是看到这个修复过的版本,我已经不记得自己当年穿得是什么颜色的衣服了。”原来,邵氏那时拍的已经是彩色电影了,而不像我们想象中都是黑白的作品。
东南亚观众先有眼福
这样一来,电影迷们就有两个渠道可以欣赏到邵氏的经典影片,一个是收看天映频道,一个是看音像制品。
天映频道从今年3月开始已经在东南亚地区启播,新加坡、汶莱、马来西亚、印尼国家的观众都能收看到这个频道。据说,邵氏老牌演员郑佩佩还会在这个频道主持一个《邵氏大牌档》的访谈节目,她的工作就是访问一些曾经在邵氏工作的人,包括导演、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她已经访问过的人有凌波、金汉、蔡澜等,因为郑佩佩本人曾经是邵氏的红人,所以她做起这样的采访会相对就比较容易,尽管如此,她也透露出一点做这档节目的难处,“因为过去了太长时间,有一些人已经不大愿意再出来了露面了。”不过,郑佩佩说她不会太勉强老同事,她也只是尽量去多访问一些人物,节目本身并没有硬性规定一定要访问多少人,能做多少期“一切都看缘分了”,郑佩佩说。
据汪之雄先生透露,他们已经向中国广电总局申请天映频道在内地落地,但结果还没有出来,“截至9月份,今年内在内地落户的频道申请已经停止,我们已经递交了申请,但我们现在正在等广电总局的批复,还不知道结果怎么样。”
内地观众看碟解馋
虽然内地观众暂时还没有机会在电视上看到邵氏电影,但是却能通过音像制品来弥补这个缺憾。记者从广州鸿翔音像制作有限公司处获悉,天映娱乐已经与该公司达成了协议,鸿翔公司负责以DVD和VCD的形式在中国内地独家发行邵氏影片。
因为邵氏片库的储量极为丰富,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影片同时推出,到底先出什么,后出什么,这其中又有什么样的选择标准呢?对此,汪之雄先生表示:“内地地区的第一批音像制品已经在7月份投放市场,第二批的正在申请当中,基本上我们选片的标准就是每次选一些武打片再选一些言情片,邵氏的电影很多,有好有坏,我们会先发行好的影片。”
我们知道,邵氏电影出有很多杰出的导演,他们的影片都自成一个风格,而且在邵氏发展的不同时期里,邵氏也形成了自己主打的几个风格,比如说黄梅派、新武侠派等等。不知道天映娱乐会不会按照这些导演和派别进行归类而推出音像制品呢,汪之雄回答:“我们暂时还没有这个想法,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推出了100部左右,等到超过150部之后,我们可能会考虑用这种方式。”
【档案资料】罗烈邵氏电影大全!!!
电影名称;首映时间;角色名字:
01:《万花迎春》(1964,02,12)客串舞厅客人
02:《蝴蝶杯》(1965,03,10)石将军
03:《江湖奇侠》(1965,10,01)杜庄
04:《鸳鸯剑侠》(1965,12,22)杜庄
05:《边城三侠》(1966,11,09)燕子青
06:《琴侠恩仇》(1967,04,21)杜英
07:《神剑震江湖》(1967,05,09)郑坤元
08:《儒侠》(1967,09,14)李宗义
09:《七侠五义》(1967,12,05)花蝴蝶花冲
10:《金燕子》(1968,04,04)韩涛
11:《大盗歌王》(1969,02,14)王国继
12:《十二金钱镖》(1969,03,13)乔茂
13:《毒龙潭》(1969,03,27)虞江
14:《飞刀手》(1969,06,18)杨青
15:《铁手无情》(1969,07,01)铁无情
16:《五虎屠龙》(1970,03,26)高侠
17:《江湖三女侠》(1970,08,05)朱天翔
18:《饿狼谷》(1970,10,06)游如龙
19:《龙虎斗》(1970,11,27)北岛
20:《钟馗娘子》(1971,01,22)常春
21:《来如风》(1971,08,25)来如风(雷风)
22:《血洒天牢》(1971,09,24)乐何如
23:《火并》(1971,11,06)独行无影滕奇影
24:《万箭穿心》(1971,12,10)金梁
25:《侠士行》(1971,12,31)范义
26:《天下第一拳》(1972,04,28)赵志豪
27:《群英会》之《胭脂虎》(1972,05,11)庞勋
28:《十四女英豪》(1972,07,27)金国五太子
29:《壁虎》(1972,11,01)陈江
30:《亡命徒》(1972,12,06)廖飞龙
31:《牛鬼蛇神》之《秀才遇见兵》(1973,02,01)客串官兵
32:《毒女》(1973,05,11)洒吧老板(王大哥)
33:《女集中营》(1973,12,21)崔国栋
34:《龙虎会风云》(1973)范天虎
35:《香港式的偷情》之《吃不消》(1973)余安逸
36:《香港73》(1974,4,24)客串警察
37:《天网》(1974,11,28)龙威
38:《女捕快》(1975,06,07)焦炎
39:《降头》(1975,10,02)梁家杰
40:《镖旗飞扬》(1975)凌霄
41:《香港奇案》之《龙虎武师》(1976,01,16)陈中
42:《流星蝴蝶剑》(1976,03,20)韩堂
43:《飞龙斩》(1976,04,24)司马骏
44:《天涯明月刀》(1976,07,10)燕南飞
45:《五毒天罗》(1976,10,28)蛇坛主柳笙
46:《洪熙官》(1977,02,16)白眉道长
47:《白玉老虎》(1977,05,07)唐缺
48:《三少爷的剑》(1977,07,07)韩堂
49:《明月刀雪夜歼仇》(1977,12,22)陆小佳
50:《清宫大刺杀》(1978,01,19)御前侍卫保英
51:《少林三十六房》(1978,02,02)天将军天达
52:《血芙蓉》(1978,03,11)金罡风
53:《十字锁喉手》(1978,06,10)凌豪
54:《倚天屠龙记》(1978,10,19)金毛狮王谢逊
55:《倚天屠龙记大结局》(1978,10,27)金毛狮王谢逊
56:《孔雀王朝》(1979,05,30)欢喜王
57:《少林英雄榜》(1979,07,11)白眉道长
58:《烂头何》(1979,08,04)梁津成梁将军
59:《疯猴》(1979,10,05)段长远
60:《洪文定三破白莲教》(1980,01,01)白莲教主
61:《情侠追风剑》(1980,07,01)冷血五祖之首冷如风
62:《请帖》(1980,10,17)妙手怪丐杨风
63:《魔剑侠情》(1981,01,31)胡疯子胡不归
64:《书剑恩仇录》(1981,07,23)张昭仲
65:《千门八将》(1981,09,03)赌魔胡冠天
66:《目无王法》(1981)孙龙
67:《贼王之王》(1982,02,12)酒里飞刀时必中
68:《幽灵山庄》(1982,05,13)胡斐、轩辕四光
69:《浣花洗剑》(1982,06,17)神火宫主火魔神
70:《人皮灯笼》(1982,07,14)赵春方
71:《如来神掌》(1982,08,20)东岛长鲡毕孤
72:《猎魔者》(1982,12,22)雷泰
73:《男与女》(1983,07,21)拳击教练李强
74:《妖魂》(1983)苦大师
75:《杨过与小龙女》(1983,12,02)欧阳锋
76:《城市之光》(1984,02,02)炒栗子的平哥
77:《布衣神相》(1984,03,22)鬼医蓝心足
78:《魔殿屠龙》(1984,06,19)金毛狮王谢逊
79:《锦衣卫》(1984,10,19)赵无忌
80:《鬼马神偷》(1984)王立达
81:《弟子也疯狂》(1985,01,05)大内侍卫赤炼甲
82:《天官赐福》(1985)纳兰秀吉
③ 电视剧《书剑恩仇录》有很多吗那个是最忠于原著的我想看
76郑少秋版最终与原著!!!
几乎拿原著当剧本
但是武打场面和服装相对现在来讲较差
但是演员演技是掩盖不了的
所以不知道你看不看得下去
十个版本网络里有 我就不贴了
http://ke..com/view/11202.html#6
④ 求70-80-90年代的所以古装武侠电视剧大全
1、《萧十一郎》评分6.9分
这部电影楚原自编自导,狄龙、井莉、刘永、徐少强等主演,阵容上讲都是武侠片的常客,狄井是默契的荧幕情侣,徐少强也是一代云飞扬大侠。狄龙扮演的萧十一郎虽然被胡渣包裹着依然抵挡不住透露着帅气,女一号井莉中规中矩,正如张彻电影中的角色功效,倒是女二号文雪儿比较有特色,邪灵之气是演员本身与生俱来的优势。另外值得说的是元彪也有露脸,只是还是一个跑龙套的。
2、《楚留香之蝙蝠传奇》评分7.1分
1977年楚原拍摄了电影《楚留香》,票房250万,是当年香港电影市场票房榜单第五位。第二年,楚原自然就开拍了这部续集《蝙蝠传奇》。故事承接神水宫后回到中原,为换取解药而发生了一系列的阴谋故事。不过和第一部遵照原著相比,续作改编的比较多。留白变成了实打实的打斗,密室杀人连环套接连上演,值得一看。
3、《三少爷的剑》评分7.2分
古龙原著《三少爷的剑》是1975年创作的,两年后就被搬上了大银幕。不过男主角不再是狄龙,而是尔冬升。年轻时尔冬升就是朝着武打小生的方向发展的,经过几部作品的历练后通过《三少爷的剑》一举成名,对于初当男主角的尔冬升来说是莫大的幸运。另外《三少爷的剑》阵容也很强大,邵氏的大牌几乎都来客串了。狄龙饰演傅红雪、姜大卫饰演慕容金龙、徐少强、岳华、罗烈、樊梅生、谷峰也都在其中。
4、《多情剑客无情剑》评分7.3分
对于大多九零后而言提及小李飞刀李寻欢这个角色,大概都会想到焦恩俊的剧版。焦恩俊是古装美男,塑造李寻欢自然不在话下。不过看了狄龙的小李飞刀一角分外觉得是上天的安排,玉面冠巾,宝蓝色长袍衬托出一个玉树临风的翩翩公子,不笑显贵笑而更迷人。尔冬升的阿飞也完全驾驭得来,如果不是彼时的姜大卫面肥圆润,狄姜双生的组合或许会更般配。
5、《明月刀雪夜歼仇》评分7.5分
这部电影改f编自古龙的《边城浪子》,讲述的是天下第一快刀傅红雪寻仇破案的离奇故事,在楚原奇情武侠片里《明月刀雪夜歼仇》也算是上乘的作品,这也是对传统武侠习武下山报仇的故事的升华,生死迷局贯穿其中,简单点说就是不再是直白的阐述报仇,悬念跌出的剧情让观赏性更足。
6、《天涯明月刀》评分7.5分
印象里《天涯明月刀》应该是楚原改编古龙武侠作品的开山之作,由此片开始、狄龙、楚原和古龙就成为了武侠铁三角。狄龙塑造的傅红雪冰冷如霜,可是就是那么帅,比起原著里苍白冷峻的少侠,年前的狄龙透露着的还是青春的活力。除开狄龙,《天涯明月刀》的选角也都恰如其分的好,还是要夸一夸罗烈,一脸的恶人相貌,张彻中如是,到了楚原作品还是不改。片尾的美臀也让人印象深刻。
7、《白玉老虎》评分7.5分
原著是古龙先生晚期创作的武侠小说,楚原在拍成电影时运用的简单的电影技法,为了将自己猎奇的故事得以说得通,故事本身因而也做了不小的改编。在邵氏改编的24部古龙电影里,《白玉老虎》算是二等水平。重点说一下此片饰演反派的尔冬升,当年也只有楚原的魄力让新人参演,后来尔冬升就成了主角并且凭借《三少爷的剑》走红。
8、《楚留香》评分7.6分
谈及楚留香,估计多半人脱口而出的是香帅代言人郑少秋,毕竟其出演的《楚留香传奇》、《香帅传奇》剧集太经典了。殊不知狄龙的《楚留香》电影同样是经典,温润如玉又带着一丝俏皮,完美的还原了香帅。他出演过《楚留香》、《蝙蝠传奇》、《幽灵山庄》三部曲,其中以1977年的《楚留香》评价最高。
狄龙是拍古龙武侠电影最多的男演员,70年代就有这八部经典,80年代狄龙又拍摄了《魔剑侠情》、《书剑恩仇录》、《楚留香幽灵山庄》等,无不都是至今仍旧被津津乐道的电影。
⑤ 一部电影,让他走进金庸的客厅
文 | 赵玉国
图 | 郭凤岐
物虽无情,却能让人忆起往事,这或许是收藏的另一种意义。
有时候,被束之高阁的陈年旧物会突然被一件事情重新唤醒,那种物在咫尺、人隔天涯的滋味,好不教人感怀。
2018年10月30日,在华人圈中几乎家喻户晓的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金庸像是站在华山之巅的大侠,有的只是仰望与追逐。他,与他笔下的江湖一样,在人们心中早已成为一部传奇。
77岁的郭凤岐先生在听闻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后,只能睹物思人,回忆起他们之间的一段交往。
对于今年77岁的郭凤岐老人来说,金庸曾经在他心中也是这样的。但当他走进金庸家的客厅,开始与这位大侠畅谈“江湖往事”的时候,才渐渐感觉到文字背后的金庸与坐在身边的金庸完全是两码事儿。
故事还要从35年前说起……
“书剑”结缘
1984年初,天津科教电影制片厂打算顺应市场,由科教片厂转型为故事片厂,这就有了后来的天津电影制片厂,郭凤岐那时担任副厂长。
想转型就要推出像样的作品。当时天影厂筹备了《西游记》和《千里跃进大别山》,但均因故搁置。而在上世纪80年代,金庸武侠小说开始风靡内地,尤其是其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更是引得万人争阅。那一时期内地也开始出现了很多 娱乐 电影,武打、恐怖、侦探、科幻……甚至一段时间内电影的类型、题材丰富程度不亚于现在。因此,《书剑恩仇录》走进了天影厂人的视野。
确定了题材,接下来就要得到金庸先生的授权才能真正开始筹备。郭凤岐通过内地电影界的一些关系,联系上了香港扬子江影业有限公司,双方商定合作拍摄《书剑恩仇录》,授权书则由香港方面与金庸沟通。
1987年8月,郭凤岐(中)来到位于香港太平山的金庸(右)家,在客厅中与他聊天。 图左为影片中乾隆帝的扮演者达式常。
金庸得知中国内地要拍摄他的武侠小说,非常重视,也非常支持,授权书很快就寄来到天影厂。“贵厂拟根据拙作《书剑恩仇录》拍摄电影。(还可择其他拙作改编)我自当率力支持。希望此事顺利进行,拍成一部好片。”这部片子也成为中国内地拍摄的第一部金庸武侠剧。
在授权天影厂拍摄电影的同时,金庸还自告奋勇,要为这部电影写剧本提纲。用郭凤岐的话说:“那是求之不得呀。”
“影片计划在1986年春天开机,金庸先生的剧本提纲于1985年4月送到天影厂。但提纲不能作为剧本使用,我临时接过了创作剧本的任务。”郭凤岐在熟读《书剑恩仇录》之后觉得,金庸虽然写的是武侠小说,但内容还是以文戏为主。于是他拟定了“文武兼备,以文为主;情打结合,以情动人”的思路,经过几个月的封闭创作,剧本终于出炉了。
1986年6月“书剑”剧组在扬州瘦西湖拍摄 “西湖花会”一幕。
1989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根据该部影片出版的《书剑恩仇录》连环画。
《书剑恩仇录》电影底片。
该片由香港著名导演许鞍华执导,后来获得了1988年法国巴黎国际妇女电影节特别奖,同年还在香港第七届金像奖中获得十大优秀国语片奖。
客厅畅谈
1987年8月,影片在香港举行首映式,郭凤岐也第一次有机会见到了金庸。
“听说你是南开大学毕业的,扎扎实实学了五年,影片我看过了,剧本写得很好。”在香港太平山金庸别墅的客厅中,郭凤岐首先得到了这位“金大侠”的夸赞。
“他很亲和,很好接近,内敛,学识很广。但与我想像中不同的是,他的文笔这么好,却不善言谈,口才与他的小说相比真是大相径庭。”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聊了很久。从客厅中的新疆风情画到天津杨柳青年画,从南开大学到金庸当年的求学经历,从金庸没去过的东北地区到他的家乡浙江海宁,以及他的家族史,天南海北,侃侃而谈。
“他说话节奏很慢,声调高,交流很顺畅。最主要的是,他很尊重对方的意见,不轻易做出反驳。”交流间隙,郭凤岐也揣摩着金庸的性格,因为他并不是只来做客这么简单,对于这部影片,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与金庸沟通。
1988年9月21日《天津日报》刊登的天津电影制片厂对该部影片的鸣谢公告。
1988年9月20日《天津日报》看到的影片广告。
这部影片在香港放映时,上下集分别被定名为《书剑恩仇录》和《香香公主》。郭凤岐经过考证认为这位“香香公主”另有其人,并不是小说中所写的香妃,这样定名很可能会引来学术界的争议。另外,港版中的很多情节和对白在香港可以制造卖点,但在当时的中国内地却是不合时宜的。所以,郭凤岐提出,内地版要更换一套对白本,而且片名要重新拟定。
在郭凤岐预料之中,金庸对他提出的意见没有反驳,他说:“创作方面,我就不干预了,你做主。我相信你调整后不会离我的小说很远。香港版很不错,内地版就交给你把关了。”不仅如此,金庸还觉得自己没有为这部戏做什么具体工作,只是提供了一个提纲,因此建议影片不要署名。
影片海报
得到了这样的回答,郭凤岐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而在从金庸家去饭店用餐的路上,金庸还特意安排郭凤岐坐上自己的车,继续询问他感兴趣的话题。
很快,经过重新制作的《江南书剑情》和《戈壁恩仇录》两部影片也在内地上映,并成为1987年内地的重点影片。
擦肩而过
我们都知道,金庸本名查良镛。翻阅查家的 历史 能看出,其起家山东,后迁至江西,又从江西分成两支,一支迁到海宁,被称为“南查”;而另一支则迁至宛平,被成为“北查”。而在天津,即有“北查”一脉的传人。
金庸曾在香港的一次活动中说:“我们查家在天津还有一份祖业,叫水西庄。”这座水西庄位于天津南运河畔,占地百亩,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其家族代表人物为查日乾、查为仁等。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将天津水西庄、扬州小玲珑山馆、杭州小山堂并称为清代三大私家园林。
2001年,金庸在天津为水西庄题诗。
1992年,天津市红桥区决定成立“水西庄研究会”。当时有人找到郭凤岐,想通过他联系金庸,希望金庸能在成立仪式时来到现场。郭凤岐随即写信到香港,而当时金庸在英国讲学,他委托《明报》代回了一封信,意思是这次恐怕不能到场,但有机会一定会来看水西庄。这也为后来金庸到天津埋下了伏笔。
2001年夏天,77岁的金庸应南开大学要求来到天津讲学。期间他不仅参观了水西庄旧址,还与天津“北查”后人见面。激动之余,金庸当场题诗一首:“天津水西庄,天下传遗风。前辈繁华事,后人想象中。”在落款“金庸”之后,还特意加上“本名查良镛”五个字,以表达思念前贤、不忘出处之意,说来令人感动。
稍显遗憾的是,郭凤岐当时因故未能参加这次活动,也错过了再次与金庸畅谈的机会。在听闻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后,他也只能睹物思人,看着当时在金庸客厅的合影,回忆起那段让他记忆犹新的往事。
本文选自
2019年第2期《中国收藏》杂志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 志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进入官方微店,赢取读者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