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从跑龙套到两次打败梁朝伟,成为“七料影帝”,张家辉凭什么如此牛
由于张家辉用港普做自我介绍时,张家辉三个字说起来就像“渣渣辉”,这个名字也一下成为了张家辉的代名词。
当然,真实的张家辉可一点都不“渣”。
台下,他是毫无架子的演员,这不,现在不用别人喊,他自己都会用“渣渣辉”调侃自己。
而台上,他却是演技担当、惊艳四座的七料影帝。
其实,张家辉的外形在娱乐圈并不占优势,他个头不高,身形又偏瘦,在盛产帅哥的香港影坛,长相也着实太普通。
但就是这样的张家辉,却已摘得了十座影帝。
他有靠山吗?靠山是谁?
答案是有的,他的全部靠山,是“拼命”。
1
2009年4月19日,第28届香港金像奖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举行颁奖仪式。
当晚,影帝之争十分激烈,梁朝伟、任达华、甄子丹、古天乐、张家辉同时被提名。
最后,张家辉打败了梁朝伟等人,凭借影片《证人》,摘得了自己演绎生涯中的第一个影帝。
从嘉宾席走到领奖台只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但张家辉却走了整整20年。
现在的张家辉,已过天命之年,但他依然还在拿生命在演戏。
许多人会经常问张家辉,你已经满身荣誉了,而且年龄也大了为什么还在拼,张家辉的答案是:
“我的演绎生涯没有巅峰!我会一直跑、一直跑,跑到哪里,哪一天我真的觉得累了,不想演了,哪里就是我得巅峰,哪里就是我的终点!”
看到这里时,内心被张家辉深深地打动。
低谷时,不放弃,巅峰时,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这样的张家辉,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虽然现在的港片已经没有了曾经的“辉煌”,但张家辉的“黄金时代”依然在继续。
6
其实,每次写一个人物,并不是想让大家羡慕他到底有多牛,而是希望我们可以通过他的经历,看到一种希望,学到一种精神。
就像张家辉一样,今天看他是满身光环的“十座影帝”,但曾经他和你我一样,都是社会里的小人物。
在整个追梦的过程中,他但凡有过一丝犹豫,有过一次放弃,他就不会是今时今日的张家辉。
生命注定就是一个从低走高的过程,就像张家辉在博客里写过的一句话:
“你试过在黑夜里的大海游泳吗?接着你慢慢从远处看到一点光。”
其实,人生就是这样,在前行的路途中,我们都会失望、沮丧、孤独和无助,甚至一度怀疑自己。
但迷茫过后,我们都会慢慢地看到那点光,那点足以照亮我们的未来和人生的光。
不管你现在境遇如何,希望在读完张家辉后都可以获得一种力量,以后的日子里,不管是一帆风顺,还是处处是坎,都要为了生命中的那点“光”,一直拼下去。
② “金牌武术指导”元华,陈思诚给10万就来,成龙800万都请不动,为何
谈起中国香港动作片电影中这些出色的角色们,大家的脑海中里大多数闪过的是成龙大哥、洪金宝等那样的“哥哥”品牌形象。她们在港台电影中奉献的精彩纷呈是足够让许多 观众们很长时间不能忘记的。而她们也由于自身的爱岗敬业个人行为获得了全球的关心。
但是中国香港动作片电影中也有很多的跑龙套角色,凭着杰出的表演被大家所熟识。但唯有元华很尤其,成龙以前用800万元的片酬请他出世,他也不曾所动。可电影导演陈思成却只花了十万元就请动了他。
总结针对那样一位有职业道德的艺人,大家大量的是应当给予尊重。元华教师自入行至今,对自身的高规定是一直没有改过的,虽然如今他早已变成了中国香港的冠军武术指导,可是也从没提升过自身的身家。针对那样一位艺人,不清楚大伙儿是不是喜爱呢?
③ 周星驰:1992年前无古人的票房成绩,为何至今无人打破
1962年出生的周星驰,从小就特别喜欢表演,小时候跟妈妈一起出门,看见别人总会害羞地用手遮住脸,这样一个腼腆的男孩子,怎么会想要在那么多人面前表演呢?这是妈妈发出的疑问,也是很多人想问的,只是周星驰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事实证明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80年代后期被称为“周润发年”,只是成绩远远不如周星驰来的耀眼夺目。
85年又被称为“成龙年”,当时他的《警察故事》系列占据了排行榜的冠亚军,并且凭借《警察故事3》还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即使如此,周星驰影片排行占据前五的名次
这是他们所望尘莫及的,因为在当时的强烈对比下,92年的“周星驰年”实力碾压了“成龙年”和“周润发年”,虽然说艺术不是拿来对比的,但是实力如此,想低调点也不允许啊。
周星驰的电影总能给人予深刻的印象,以独特的思维方式,融入自己的电影中,以笑中带泪的方式,深深映入观众的脑海。大多数人在小时候看星爷的片子时,会一笑而过,现在再拿来重温,总会眼含热泪,因为从中看到最初的自己,那个实实在在的小人物。
④ 周星驰和刘德华从哪部电影之后就不合作了,是因为什么
两人合作过的电影不少,以前的《群星会》、《鬼马狂想曲》等都是,最后一部应该是1991年的《整蛊专家》,自那之后两人好像就没有电影合作过了。
而且两人的咖位都那么大,就算有个好剧本也不一定能谈得拢,毕竟谁都不想站另一人身侧吧。
⑤ 港影:香港电影最后的巨星
这个话题颇具争议,也颇确凿。
或许有人要说,港片早已江河日下,哪里还有巨星可没肆告言?
这当然是事实。
黄金年代早已远去,港片蓬勃年代里横空出世的巨星们,在新世纪里,已经英雄迟暮。
港片的未来,更是如履薄冰。
但正因如此,香港电影圈相较内地,有着更激烈的的竞争。
竞争的方向,是演技口碑、票房表现,甚至也还包括人缘,资源就那么多,在市场日益萎缩的态势下,实力不足、商业价值不足的演员,自然会边缘化,要么只能在小制作中打转,要么坐实绿叶的位置,要么就是淡出大荧幕。
所以在这样激烈的环境中,能站上华语影雹塌坛巅峰位置的人,当然就是巨星。
而巨星的概念,也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既不是单纯的以演技排名,也不能是简单粗暴的票房论英雄,这个人需要能 扛起票房的大旗,也需要在演技方面与前列者并驾齐驱,还要有作品的厚度与艺术层面的追逐。
香港电影圈的活跃电影人,其实已经屈指可数。
双周一成一李已经不再活跃,或者他们活跃与否其实已经不再重要,过去的黄金年代里那些足够的辉煌耀眼,可以视作一种功成名就,也就不再此文讨论之列,甄子丹作为动作片单一类型的演员和动作监制身份,也不列其中。
名单呼之欲出。
在此之前,再讲一个关于偶像派和实力派演员的问题。
毫无疑问,通常认为实力派是强于偶像派的。也就是说偶像派是指以颜值才艺取胜的演员,他枯明们吃“青春饭”,一旦年老色衰,就时过境迁、风光不在;而实力派是靠自己的演技实力俘获观众,就象酒一样,会越陈越香。
这个认知当然没有错。
而实力派演员同样优劣同存。缺少话题,难以扛起票房大任,而演技本身是具有一定专业性标准的,有时候也难以被普通观众认同和广泛接受。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偶像派和实力派演员的联合阵容。
但这并非一成不变。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偶像派演员其实有着更广阔的前景。比如当一些被归类为偶像派的演员沉下心,打磨自己的演技,通过一部部作品逐渐绽放光芒,成功地将偶像与实力两者结合,达到某种普遍认同的层面之后,他就是当之无愧的巨星,而这个路径,是实力派演员无法复制和实现的。
话题回落到本篇。
香港电影最后的巨星,是一个名号,却也不仅仅是一个名号。
其实相对那些,在港片蓬勃年代里声名鹊起的巨星来说,在如今这个香港电影光影日渐黯淡的当下,能扛起港片大旗,无论在演技能力、电影口碑及票房表现方面都超出同侪者,巨星这个概念有着更大的意义,因为两者难度截然不同。
而开篇所言话题的争议性,在于他们都还活跃在幕前,前路都还有更多可能,所以虽然题为最后的巨星,但我们探讨的肯定不单指某一个人,而是将这些潜在人选列出,通过作品和演技表现、票房情况以及近年趋势等层面去进行剖析,最终形成推测结论。
还有一个争议点在于,演员本身的粉丝群体认知,比如在粉丝滤镜的视角,每一部影片都值得欣赏,演技每一部都无可挑剔,地位更可能是早就在巨星之列。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我们都尊重他人,所有人同样都有客观品评的权力。
一孔之见,若有疏漏偏颇,欢迎指正。
综合言之,符合本篇上述所列标准的名单出炉。
按资历和年龄排位,依次为——刘德华、梁朝伟、郭富城和古天乐。
舍此四人之外,纯演技著称者、从前表现尚可但近年沉寂者、后劲乏力者皆不在此列。
1961年生,现年59岁。
若纯以星光角度衡量,刘德华长红四十年,稳居华语影星首位。
他的参演作品数量也位居所有华语影星第一,约略估计超过150部,这还是在近年坠马事件之后减少产量的结果。
首先看票房表现。
刘德华截止目前的电影生涯,拿过三次香港电影年冠,此外进入前十榜更是家常便饭。
总体而言,刘德华票房表现非常稳定,但没有打破过香港票房纪录,而在内地票房井喷的这些年,有些徘徊不前,在《扫毒2》拿到13亿票房之前,最高的是《拆弹专家》的4.1亿,这个事情刘德华自己在接受采访时也曾坦言,其他好多人都有超过十亿的电影了,自己多少有些心有不甘。
若论奖项,刘德华三座金像、两座金马影帝,此外还有一个金像男配的奖项,放在整个华语电影,都是极高的荣誉。
但刘德华在表演上有一个劣势,就是在和以演技著称的演员演对手戏的时候,容易被压制,这个问题体现了他自身爆发力不足的弱点,最突出的就是和梁家辉、梁朝伟的对戏,一部《黑金》,一部《无间道》,将这个弱点表露无遗。反观《门徒》、《江湖》、《龙在边缘》等片,却又气场全开,发挥上佳。
所以对刘德华而言,票房奖项作品都在手,早已是准巨星的存在。 唯一的障碍是演技层面的口碑表现,如果比肩第一梯队的一周双梁,他就早已是巨星,都不须讨论,当然就票房而言,还需要在内地影市有更多斩获才行,一部《扫毒2》肯定不够。
1962年生,现年58岁。
出道即以演技著称,不会被任何对手压住表演的光芒。
和刘德华以参演电影数量第一不同,梁朝伟所获奖项位居所有华人影星第一,只是近年来不管在作品还是票房表现上,都开始下滑。
还是先谈票房。
梁朝伟目前为止,拿过三次香港电影年冠,前十次数不详。目前内地最高票房纪录是《捉妖记2》的22亿,但口碑尽失,紧接着《欧洲攻略》仅1.5亿,票房口碑皆输,再结合之前的《摆渡人》赢票房输口碑,这也是说他近些年势头下滑的原因。
在奖项上,一个戛纳,三座金马,五座金像,当真可以傲视整个华语电影圈,再结合其演技面的出神入化,除了近年来状态不佳之外,梁朝伟可谓是几乎没有短板的演员。最近的动态,他应该在调整节奏,接片变得谨慎。
综合而言,其实多纵观整个九十年代,多数演员在票房上都被“双周一成”压制而没法更进一步, 所以梁朝伟若要登顶,需要有更多重量级作品助力。
1965年生,现年55岁。
郭富城其实很早就投身大荧幕,但他的个人专注力其实分为两个阶段,2000年之前的十年,全身心投入四大天王的歌坛争霸,到2000年第三次夺得最受欢迎男歌手奖项之后,才返身主攻影坛,而在主攻影坛之前,已于九八年拿到香港票房年冠。
新浪潮导演严浩,曾形容郭富城为一架名琴,那是2012年拍摄《百年浮城》的时期,这是一种超然的肯定。同年郭富城主演的《寒战》电影爆发,虽然郭富城早在2005、2006连续两年获得金马奖影帝,但直到这个时候人们似乎才惊觉,郭富城居然是一个很好的演员。
郭富城的票房表现应该说相当优异。
历史 上三次夺得香港电影票房年冠,《寒战2》更是迄今为止的香港票房最高纪录,两部《寒战》和一部《无双》连续刷新内地警匪电影票房纪录,内地影市个人担纲主演电影有三部超过十亿,除了《风云之雄霸天下》,这些成绩都集中在最近的十年里。
有人说郭富城选片谨慎,总选择适合自己的剧本参演,但只需要稍加推敲,就知道这个论调完全站不住脚,这十来年里,郭富城和新导演合作的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人,角色类型有非常大的差异和跨越,他需要的是在剧本里有发挥,而不是首先考虑角色适不适合,能不能演。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比如《寒战》、《踏血寻梅》和《无双》,都是导演写好剧本之后,第一时间锁定的不二人选,而与其频繁合作的演员,则是香港影坛巅峰之选,一周双梁。
奖项数量上郭富城逊色于梁刘二人,目前总计两座金马、一座金像影帝,但在香港电影日显凋零的当下,郭富城余勇尚足,还可再追。在表演角度而言,郭富城和刘德华正好相反,属于遇强愈强,爆发力十足的类型,这个状态,未来真的可期。
1970年生,现年50岁。
2000年之前,他电视剧拍得很好,在电影里跑龙套,2000年后主攻大荧幕。
古天乐在香港影坛很象九十年代的刘德华,接片无数,尤其近些年,其片单密度有时候看上去令人发指,甚至比当年的刘德华更甚。
先看票房。
新世纪以来,古天乐没有拿过香港电影年冠,但几乎每年都有电影进入票房榜前十。
而在内地,早在以一亿为标准衡量的时代,和甄子丹并称“文古武甄”,几乎部部破亿,不得不说扛票房的能力极强,近年来票房逐渐走高,累积票房和平均票房都非常可观,目前最高纪录是和刘德华合作的《扫毒2》,反贪系列票房的步步走高也足可证明其号召力,尤其在这么高的出镜曝光率下。
奖项方面古天乐乏善可陈,迄今为止一座金像影帝。
这也暴露出古天乐的短板,过多地在警匪类型中穿梭,过高的拍摄密度,会导致表演模式的固化和缺乏更深层次的角色诠释,这是其最大的弱点, 如果能减少拍片数量,认真揣摩角色,当然就仍有机会,不止是做一个票房巨星。
最后的巨星谁属?
时间会给出答案。
⑥ 巅峰时期告别香港影坛,周润发当年和香港影坛究竟有着怎样的恩怨
其实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恩怨,周润发能够走到当初那一步,他已经非常满足了。其实发哥是一个非常有情怀的人,也足够聪明,不选择继续待下去,是他自己想明白了很多事情,返璞归真,寻找生活新的真谛。周润发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个样子和他小时候的到娱乐圈的摸爬滚打的经历有关,因为很穷,他想试着进入娱乐圈来改变生活,虽然很穷,但对生活充满积极和热情,即使只是跑龙套,他却努力让每一个人都记住,也正是因为他的态度让他拿到了《上海滩》的资源,他演了《上海滩》以后让他名声大噪,可是生活又突然间陷入低谷,这样来来往往的反复,直到后来演了英雄本色才又重新回到巅峰,他之后接连演了很多部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反响都非常好,可是他却在激流的时候选择勇退,虽然有点可惜,但是也是最好的做法,最美的形象留在银幕上就够了,不死缠烂打是发哥最后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