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电影上市以来首次亏损,电影业还能撑多久
只要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问题能早日渡过,我国的电影业一定能重振雄风。
受到疫情的影响,中国电影迎来的上市以来的第一次亏损,2021年1月27日,中国电影官方发布公告,2020年亏损4.65亿元至6.75亿元,不得不说中国电影的亏损主要还是因为一场疫情对影视行业的打击,从2020年1月24日~7月20日,所有的电影院停业,照这样下去,我国的电影行业是否还能支撑的下去,只盼望我国的相关医疗人员能早日研发出适合我们中国人体质的疫苗,早日度过疫情这个灾难。
即将迎来春节,对于年轻人来说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带着自己的家人朋友一起走入电影院看自己最爱的电影,与朋友和家人在电影院里欢笑和感动,但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很有可能无法感受这份欢笑和感动。
❷ 万达电影半年净亏损5.81亿,万达电影近半年为何会急剧下滑
万达电影半年净亏损5.81亿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关注,我认为万达电影近半年之所以会出现业绩急剧下滑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跟大环境有关,因为疫情原因,影院时不时停业,很多人也不怎么愿意外出观影;其次是跟万达电影的票价有关,电影票定价太贵;第三就是如今各大视频网站崛起,很多人并不喜欢去影院看电影。接下来我们来详细的讨论一下万达电影业绩急剧下滑的原因。
其实万达电影的亏损,也与视频网站的崛起有关,很多人开始喜欢刷各类短视频,看视频博主拍摄的视频,不喜欢去影院花钱看电影。再加上现在的视频会员非常便宜,很多人宁愿等着电影上线视频网站之后再观看,也不喜欢去影院看了。总而言之,万达电影的亏损,在意料之中,它也应该寻求线上的发展了。
❸ 业内解读:为什么90%的中国电影不赚钱
高军则给行业外的投资方提出建议:你可以不内行,但你一定要尊重内行。 据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年初披露数据显示,2012年国产片亏损比例达到82.5%,而美国过去1500多部电影的平均亏损比例仅为61%。上海电影(集团)公司总裁任仲伦透露,2012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70.73亿元(农村放映不计入),同比增长30.18%,是10年前的18.5倍。然而,当年生产的电影中真正能赚钱的却不足1/10。《赤壁》巨星云集仍难逃亏损厄运,《夜宴》、《投名状》等大片也是亏损的。为什么90%的中国电影不赚钱? 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影视制作系教授斯夸尔介绍,目前每部好莱坞电影的平均制作成本已达7000万美元;据统计,好莱坞七大制片公司平均每部电影制作和广告成本超过1亿美元,其中,美国本土票房占总收入的12%,海外收入占53%、电视授权占8%、付费电视占5%、PPV/VOD点播占10%和DVD占12%。曾提出电影版权投资计划的中科智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也曾对美国1500多部电影进行了财务分析,显示其亏损比例仅为61%,而整个行业的内部投资回报率则高达25%。 本期嘉宾著名影视导演高希希 浙江美浓影视公司总裁郁康淳 新影联院线副总经理高军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季伟 北京艾亿新融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经理李佩森原因一:求量不求质 高希希认为:大部分不赚钱的电影都是因为制作不精良,虽然赚钱的电影往往不一定是制作最好的,但能赚大钱的电影绝对不是制作最滥的。现在的电影过多地往所谓目标观众群靠拢,其实失掉了电影本身独特的风格,这样的电影低估了观众品位。中国电影界跟风之作太多,一味的跟风最终会使电影失去特色,无法让观众喜爱。 郁康淳也认同这一点:中国电影本身的功课还没做好。好电影是凭借优秀的故事和扣人心弦的情节打动人,这是最起码的立足点。中国电影创新不够,大量跟风之作出现的后果是,90%的跟风电影都亏本。 李佩森表示:影片质量差是中国电影不赚钱的主要原因。卡梅隆拍《阿凡达》用了13年时间,而现在一些国产电影拍得就跟拍电视剧那样快。中国电影需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高军指出,数以千万的中国观众看过《阿凡达》后,口味变得极其苛刻。中国电影尝试了3D技术,但出现了不匹配情况。影院大量订购3D设备,导致3D放映设备供不应求,可是影片质量跟不上去。 原因二:赚钱方式过于单一 李佩森认为,盈利渠道少也是原因之一。目前虽然过亿票房的影片层出不穷,不少影片的衍生品市场也可圈可点,但对于中国每年生产的大量影片而言,依然是凄惨冷淡。目前中国电影产业90%的盈利依然来自票房,衍生品及网络版权等收益可以忽略不计,再加上目前网络高清盗版等事件,使得不少电影的票房更是雪上加霜。与好莱坞影片的产值构成相比,中国电影的赚钱方式过于单一,在美国票房收入只占到1/5,但在中国票房收入占到电影产值的90%。事实上,通过票房拿回投资并不容易。 李佩森说:除了院线票房外,DVD、电视转播、广告赞助、网络点播等都是电影的盈利方式;此外,通过电影有机植入特定场景,拉动地方旅游业发展,收取佣金以及通过产品剧情化吸引商业广告,也是不错的盈利方式。从票房到衍生品、到更深层次的品牌化电影资产,逐步深化电影产业价值链条。
❹ 2016十大亏损电影出炉,什么是压垮国产电影的最后一根稻草
016年虽然已经过去,但影视行业的多项年度盘点才刚刚开始,比如,近日新鲜出炉的2016年度电影票房。从各项数字来看,2016年电影市场遇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去年初许下的600亿票房目标远未达成,甚至连年度票房增长率都未能突破5%。日前,有媒体根据去年电影行业的多项数字,总结出了年度亏损最多的几部电影。从这份表格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去年电影市场的亏损数字从数千万到数亿元不等,而其中亦不乏大制作、大导演、重磅明星加盟的影片。何以这些曾经的“票房灵药”惨变“票房毒药”?而除了票房之外,发行、营销渠道是否也应背负亏损的锅?去年票房亏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高成本动画?观众不买账从这些电影中,首当其冲的一类就是以《摇滚藏獒》《小门神》和《精灵王座》为代表的高成本动画电影。这类电影都打着画面精良的旗号,将大把制作费用投入了前期的制作公司。无论是由美国好莱坞团队斥资6000万美金打造的《摇滚藏獒》,还是由7000万人民币支撑了三年漫长制作期的《小门神》,在这些漂亮的投资数字背后都是后期上映时巨大的回本压力。然而,国内观众却似乎并不愿意为这类电影买账。几部高成本动画电影在上映后,无一不是票房低迷,最终惨淡收场。如此低回报率的影片,也就注定了前期高昂的制作费用付诸东流。重金并没有砸出水花,亏损也是在所难免。合拍科幻动作片:披着“洋”皮的国产片而另一类在中国电影市场遇冷的就是中外合拍的科幻动作片了,前文榜单中出现的《勇士之门》和《蒸发太平洋》都属于这一类型。这类电影在投资、演员、上映地区等方面通常是由中外联合,电影类型无一不是故事格局大、后期特效要求高。然而这类中西合璧的产物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显得水土不服,东方元素与西方科幻的结合差强人意、缺乏诚意,观众自然不买账。《勇士之门》预算4800万美元(折合约3.3亿人民币),然而国内上映后票房仅有2283万,净亏损预估超过3.2亿。《蒸发太平洋》票房收益3500万,但和900万美元(折合6000万人民币)的投资相比,也损失了至少3700万。对赌or保底?投资与票房的较量近年来的国产电影市场,出现了“对赌”和“保底”两项新发行策略。“对赌”往往是资本市场的概念,在电影行业里又被称为“保底发行”。所谓“保底发行”,即制片方与发行方在影片上映前签订的一个对赌协议。根据协议,双方确认一个数额,无论影片票房最终是多少,制片方都能提前锁定一笔高额收益,而发行方则在实际票房超出这个数额的部分,优先获得额外收入。不过,保底发行虽然赢面大,但也是具有极高风险的,一旦失败,也需要承担巨额亏损。《梦想合伙人》就是因保底亏损的一部典型代表。该片由一众明星出演,然而上映后却因口碑不佳,最终仅获得票房8100万(投资方分账约3000万)。这样一来,为这部电影花了3亿保底的福建恒业影业就损失了一大笔钱。据悉该片电影投资9000万,预估净亏损6000万。同样因保底而惨遭亏本的还有《叶问3》。该片制作成本和发行等费用共计约3亿,保底票房为10亿,然而最终却仅收获了8亿票房,因此保底失败的快鹿投资集团将承担巨额亏损。此外,《叶问3》上映期间还爆出了虚假排场(锁定座位、幽灵场等)的黑幕,涉及虚假票房3200万。因此《叶问3》到底亏损了多少钱,除了投资方心中有数外,外人恐怕无法算清这笔糊涂账。古装武侠IP:市场尽失,春天不再曾经风靡一时的古装武侠电影,近年来逐渐失去了其在电影市场的地位,《三少爷的剑》票房滑铁卢就是最好的证明。这部由博纳和尔冬升打造,原著为古龙的大IP电影,上映之后却因口碑不佳,最终票房收益不足1亿,净亏损达6300万。而另一部同样命运的是《封神传奇》。这部由中国星主控,博纳、阿里巴巴、爱奇艺等联合投资的影片,虽然众星云集,但无奈观众对这类噱头大却不会讲故事的电影早已失去兴趣,上映后口碑欠佳也是可想而知了。最终电影票房仅以2.84亿草草收场,投资方能获得分成约1.1亿。如果成本按4亿算,净亏损达2.9亿。意外亏损:李安效应失灵、主旋律没市场李安的年度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意外反响不佳,最终以3093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收场。虽然李安这面金字招牌在国内的影响力非同凡响,上映后在豆瓣和时光网的评分分别达到了8.6和8.0,但该片在美国本土的口碑欠佳,IMDb评分只有7.2分,烂番茄新鲜度45%。因此在最终的总票房上,美国市场仅收益174万美元,占总票房的5.6%。海外已经在中国两岸三地、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墨西哥、丹麦、挪威等地上映,票房2919万美元,其中中国内地1.63亿元。另一部反响不佳的影片是去年代表中国参加奥斯卡外语片竞选的历史大片《大唐玄奘》。这部影片在题材上贯彻了中央“一带一路”的主旋律,主演黄晓明也凭这部片连续获了意大利中国电影节和长春电影节两个影帝。然而观众却对这类题材兴趣不大,豆瓣评分仅有5.2,票房也只有3300万,这让投资过亿的中影集团亏损预计达到8800万。贺岁档:口碑票房双扑街眼看2016票房目标无法达成,不少人将目标盯紧了年底的贺岁档,期望能最终发力,让惨淡了一年的票房迎来最后一次爆发。然而即便是祭出了国师张艺谋的大旗,《长城》依然没能让去年的电影大盘起死回生。不仅如此,贺岁档上映的四部大片还尴尬“领衔”了年度票房亏损榜。贺岁档集体亏损的首要原因,就是票房低迷造成的低回报率。以《长城》为例,预算为1.5亿美元(约10亿人民币),如果仅算国内票房,要达到近26亿才能回本。然而目前上映三周,票房才刚刚突破10亿,远未达到预期。《铁道飞虎》也面临同样的窘境。这部主打精美特效制作的动作喜剧,前期投资成本高达2.5亿,加上后期营销、发行等费用,总投资约3亿。虽然微影时代总裁林宁曾信誓旦旦给《铁道飞虎》保底8亿票房,不过目前已上映2周,而且经过了圣诞和元旦两个假期后票房尚不足6亿,日后若要完成这8亿目标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亏损的另一方面原因则是来自电影口碑的集体扑街,无法激发观众贡献票房的意愿。无论是万众期待的《长城》,还是明星云集的《摆渡人》,又或者是成龙领衔一众鲜肉的《铁道飞虎》,上映后豆瓣评分均在5分以下。而唯一一部有口碑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却又因为其题材太过文艺、宣传缺少热度、排片率低等原因,大有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之嫌。因此,《罗曼蒂克消亡史》总投资在1.5亿,最终票房落在1.19亿,亏损高达1亿。综上而言,去年电影市场的大范围亏损与影片类型、天价投资额、保底分账形式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影视行业表面看似风光无限,不断有资本涌入,然而从这些亏损数字背后却也看到了市场的残酷。若单从票房的角度看,观众逐渐回归理性、明星效应不断减弱、恶意炒作难以吸引眼球,因此,相较于五花八门的炒作和营销途径,拍一部真正好看的电影或许才是提升票房的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