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铁道游击队》是何时拍摄的
《铁道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
故事片(黑白)。上海电影制片厂1956年摄制。
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由刘洪为大队长 、李正为政委的铁道游击队,活跃于 山东临城、枣庄一带铁路线上。他们 破坏敌人的运输交通,牵制敌人的兵 力,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屡建奇功, 当地百姓称之为“飞虎队”。日本侵 略军小林部队及其特务队长冈村视飞 虎队为心腹之患,千方百计进行围剿 。刘洪在战斗中负伤,得到寡妇芳林 嫂精心照料,两人产生爱情。不久, 日军前来偷袭,刘洪、李正指挥有方 ,大败冈村特务队。日军恼羞成怒, 四出烧杀,肆意报复。被激怒的刘洪 欲在微山湖上与日军正面对阵,幸李 正赶来劝阻,将队伍撤至微山湖,飞 虎队实力得以保存,但李正却因此负 伤。飞虎队休整后,力量壮大,在与 冈村特务队激战中,全歼敌人。可是 芳林嫂在执行侦察任务时却遭敌兵逮 捕。不久,抗战胜利,李正伤愈归队 ,率队赴临城阻遏国民党军队北上, 救出了芳林嫂,并迫使小林残部投降 。 编剧: 刘知侠(根据所作同名小说 改编) 导演: 赵明 摄影: 冯四知 美术: 张汉臣 作曲: 吕其明 扮演者 剧中人 扮演者 剧中人 曹会渠 刘 洪 秦 怡 芳林嫂 李 正 冯 奇 王 强 冯 笑 小 坡 邓 楠 鲁 汉 仲星火 彭 亮 陈 述 冈 村 郑 敏 小 林 石 灵 敌营长
⑵ 电影插曲的中国的电影插曲
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闲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为影片配制了一首由孙瑜作词、孙成壁作曲的电影歌曲《寻兄词》,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首电影插曲。
经典电影插曲目录熬包相会1953影《草原上的人们》插曲 《草原牧歌》1953年 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插曲 《缅桂花开十里香》1955年 电影《神秘的旅伴》主题歌 《让我们荡起双桨》1955年 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 《草原晨曲》1956年 电影《钢城曙光》主题歌 《我的祖国》1956年 电影《上甘岭》插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1956年 电影《铁道游击队》主题歌《小燕子》1957年 电影护士日记》插曲 《九九艳阳天》1957年 电影《柳堡的故事》插曲 《共产儿童团团歌》1958年 电影《红孩子》插曲 《人说山西好风光》《幸福不会从天降》1959年 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插曲 《蝴蝶泉边》1959年 电影《五朵金花》插曲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1961年 电影《英雄小八路》主题歌《洪湖水浪打浪》1961年 电影《洪湖赤卫队》插曲 《娘子军连歌》1962年 电影《红色娘子军》插曲 《心想唱歌就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 《世上哪见树缠藤》《采茶山歌》1962年 电影《刘三姐》插曲《送别》1962年 电影《怒潮》插曲 《谁不说咱家乡好》1963年 电影《红日》插曲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1963年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歌 《怀念战友》1963年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 《唱支山歌给党听》1963年 电影《雷锋》插曲 《学习雷锋好榜样》1963年 电影《雷锋》插曲 《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1964年 电影《阿诗玛》插曲《英雄赞歌》1964年 电影《英雄儿女》插曲 《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1965年 电影《地道战》插曲 《大江东去浪淘沙》1966年 电影《大浪淘沙》插曲《满怀深情望北京》1974年 电影《创业》主题歌 《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1974年 电影《青松岭》主题歌 《红星歌》1974年 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 《映山红》《闪闪的红星》主题歌 《红星照我去战斗》《闪闪的红星》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1975年 电影《海霞》主题歌 《西沙,我可爱的家乡》1976年 电影《南海风云》插曲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1978年 电影《黑三角》插曲《莫让年华付水流》1979年 电影《莫让年华付水流》插曲 《雁南飞》1979年 电影《归心似箭》主题歌 《我爱你,中国》1979年 电影《海外赤子》插曲 《我们的明天比蜜甜》1979年 电影《甜蜜的事业》主题歌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1979年 电影《甜蜜的事业》插曲 《绒花》1979年 电影《小花》插曲 《妹妹找哥泪花流》1979年 电影《小花》插曲《大海啊,故乡》1979年 电影《大海在呼唤《知音》1979年 电影《知音》插曲 《啊,故乡》1979年 电影《庐山恋》插曲 周威词 吕其明曲《驼铃》北影1980年 电影《戴手铐的“旅客”》插曲 《少林,少林》1980年 电影《少林寺》插曲 《牧羊曲》1980年 电影《少林寺》插曲
⑶ 早期中国彩色电影
中国电影诞生于1895年,次年即被输入。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事业获得发展。1979年10月邓小平代表党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艺路线基本是正确的,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纠正了过去提出的“文艺服从政治 、文艺从属政治”的偏颇提法 ,重申执行双百方针。1977年电影生产开始复苏,1980~1984年平均年产量达120部左右,每年观众人次平均在250亿左右,中国电影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戏曲片京剧《定军山》,内有《请缨》《舞刀》等片断,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无声片,长约半小时。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1913年在上海拍摄,无声片,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联合导演。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摄制。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是20世纪30年代由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它在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由华艺影片公司出品。费穆导演,主演梅兰芳,著名摄影师黄绍芬为摄影指导,李生伟任摄影师。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故事片是《桥》,编剧于敏,导演王滨,东北电影制片厂1949年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7年拍的《祝福》(鲁迅著,夏衍改编,桑弧导演),北京电视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故事片是1959年拍的《老兵新传》,编剧李准,导演沈浮,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宽银幕故事片是1962年拍的《魔术师的奇遇》,编剧:王栋、陈恭敏、桑弧、,导演桑弧,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舞台纪录片是1954年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编剧:徐进、桑弧,导演桑弧,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遮幅式宽银幕故事片是1977年拍的《青春》,李云官、王炼编剧,谢晋导演。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译制片是《团的儿子》,原译名《小英雄》,杨范、陈涓翻译翻译,周彦译制导演,上海电影制片厂1950年译制。
中国与外国合拍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8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朗斯公司合摄的《风筝》,导演王家乙、罗歇·比果。
1948年,为了消除这种语言上的障碍,经东北电影制片厂(后长春电影制片厂)与苏联影片输出公司驻东北代表处协商,由该公司提供一部影片交由东影厂试验译制成汉语。这就是中国的第一部译制片《普通一兵》。
郁闷 关于你后面问的qingse电影的问题 万恶的网络不让我发上来,你留个QQ吧 我传给你好了
⑷ 五十年代国产电影中有哪些经典
推荐以下32部新中国电影,时间跨度从1950年到1959年,包括28部故事片和4部戏曲片:
《白毛女》1950年
《我这一辈子》1950年
《南征北战》1952年
《渡江侦察记》1954年
《梁山伯与祝英台》1954年(越剧)
《董存瑞》1955年
《平原游击队》1955年
《神秘的旅伴》1955年
《天仙配》1955年(黄梅戏)
《上甘岭》1956年
《铁道游击队》1956年
《新局长到来之前》1956年
《祝福》1956年
《刘巧儿》1956年(评剧)
《羊城暗哨》1957年
《柳堡的故事》1957年
《女篮5号》1957年
《护士日记》1957年
《永不消失的电波》1958年
《党的女儿》1958年
《英雄虎胆》1958年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1959年
《五朵金花》1959年
《战火中的青春》1959年
《林家铺子》1959年
《海鹰》1959年
《万水千山》1959年
《聂耳》1959年
《林则徐》1959年
《老兵新传》1959年
《青春之歌》1959年
《女驸马》1959年(黄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