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电影《水形物语》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
《水形物语》的故事发生在1963年,讲述的哑女艾尔莎和半人半鱼的生物The AssetS之间的爱情故事,那些在现实中看似无法实现的爱情,在《水形物语》里得以实现了,诠释的爱情故事有着童话般的浪漫,无论你有多孤独,依然会遇到爱情。
Ⅱ 好演员好演技能否拯救俗套剧本
我最近这几年不喜欢看电视机和电影,究其原因是因为电视机和电影几乎都是千篇一律,而且剧本的水平极其之差,今天看到网络π里面的问题:好演员好演技能否拯救俗套剧本?我就勉强的来说一下中国的电视剧和电影吧,当然我个人的一些见解,不能说明什么具体的事情,只算做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希望抛砖引玉而已。
所以我认为,中国电视剧和电影,缺少的不少剧本,也不是演员,更不是所谓的好剧本和好演员。而是中国演艺圈缺少实实在在做艺术的人,缺少真正到老百姓的生活中感受的人,没有这样的敬业者,怎么可能出好剧本,怎么可能有好演员呢!
Ⅲ 《美国行动》五味掺杂的观后感
《美国制造》又名《美国行动》原名: American Made
观后感
这部电影也完美的诠释了我们中国社会文化的一句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整个电影的剧情更像是在讲述主角一步一步的走向深渊的故事,我也觉得这部电影应该叫《美洲炮灰》。
看完整部电影后觉得,主角都是被抓住了把柄,被威胁被利用,夹在中间不得不与CIA、毒枭、军队以多重身份做不法的勾当,完事的最后还被出卖和暗杀……甚至,主角在最后的自录镜头前说的那句话:“还不能讨价还价”。让我印象非常的深刻,我真无法形容那种感到怪怪又无法说清的滋味。或者就像是被强X了,还不能大声喊和反抗,还要装做是很享受很迎合、主动解锁更多姿势的样子。文雅一点的说,就像有一种人生是:身体和灵魂本就不属于自己,只不过是某个时代运转时的一小部分之一,也是随着时间的消失而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其中有无意义也无须重要与否。简而言之:命运。
当然,主角的贪婪也成就了他自己,电影中主角也自述了非法得来的资产就有……全部加起来一共是:一亿一千六百万美元和40磅黄金(36.4斤),问题是,那可是在80年代啊,美元不是一般的值钱。就算是摆在如今,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小老百姓来说,也是“地府数字”啊!当然,无论在哪个时代,‘鸟为食亡人为财死’都是自古与未来不变的真理,人性使然,没有对错!!不贪婪就没有成就,有所成就必然贪婪,都是人之常情,所以才有故事与事故的发生!!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主角的原型我也查阅了一些资料,如果说是主角一人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贩毒集团,这显然是对他不公平的。一个集团的壮大发展,离不开市场的需求度,两者成正比关系。如果没有市场需求,主角运输再多的毒品也并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那么成就世界上最大的贩毒集团是谁,答案就显而易见了。所以,我觉得导演是否想要借此讽刺当时某政府的……,如果管理妥当而没有失职,又何来世界上最大的贩毒集团一说?早就扼杀在摇篮里了。
整部电影中,在很多细节上的喜剧效果表现得很棒,幽默、滑稽、讽刺……甚至某部分剧情的背景音乐的搭配上也充满喜感,如:威廉退尔进行曲、胜利、欢乐颂交响曲……以及家里到处随手都能找到钱、钱多得要埋到地底下、主角一家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上飞机前晒一下雪白的屁股……小两口一边开飞机一边“办事”(真的是城会玩)……等等众多喜剧元素在里面,体现出了走向巅峰,成为人生赢家的喜感来。话说,我也羡慕这样的生活啊!!
但在剧中让我觉得有一点讽刺和矛盾的是,主角明知道偷的行为是不对的,当他在教育他妻子的弟弟偷钱的时候,他自己干的勾当在本质上也是偷,偷偷把毒品带进美国,偷偷把军火带到反叛军手里,偷偷把反叛军带进美国训练……皆是瞒天过海与见不得光之事。所以,这让我觉得主角至少他对别人有知有明,而对他自己却没有。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是否导演是想借此来讽刺某些人群呢?!因为我真的很难去理解:干着非法勾当的人要求别人要正义凛然的走正道。
整部电影的讽刺情结也很多,如某某门事件、某些机构和组织所从事的事和行为等,上至国际,下至小地方。从侧面也都说明那个年代的一大堆矛盾、问题、不为人知、打着某些旗帜却干着背道而驰的事等等……让我也从中有了不少的认知和收获,虽然那些都是电影上的剧情,但那些并不是无中生有,讽刺的来源是现实,更是映射现实,现实生活中也并不是不存在那些……
在传统价值观上来说,主角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罪犯,从事着非法的空中走私毒品活动。但我看到的是,主角更多的是想获得更多的钱,都是为了让家里的人过上质量更好的生活。如果说,原本主角一家生活就是富裕的,那肯定没有后面一系列和接二连三四五六的事情发生了。当然,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如果。所以,在剧中主角被迫选择的道路并不符合大众和法律、道德的价值观,所以一步错,步步错,越陷越深甚至被同化了还乐享其中,或者说他当时并没有选择的余地,要么干,要么Dead或坐牢。同时也赶上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挣大钱,虽然不合法但正好也没有选择的余地。
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也是一种悲喜交加、五味掺杂,让我既感到遗憾和惋惜,又充满同情,同情那种无奈感,也更充满各种矛盾与不解,可又有接近现实的感觉。究竟主角所做的一切是好是坏?全好不尽,全坏不然!还是善或恶?善不及恶不过。究竟一切的一切是为了什么?但想想似乎为了什么都已经不重要了,只不过是炮灰演绎了一场历史!我们人人都终将会成为历史的炮灰,要么留下光辉的一笔,要么什么也没有……
至于主角阿汤哥,在这部电影中,不再是全能的出现和存在,打破了以往碟中谍系列给观众高大上007、各种秀逆天技能的形象,而是彻头彻尾的把一个普通人演绎出了味道和鲜活。看到了这样的阿汤哥,真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同时,也让我觉得阿汤哥的演技实力不是一般的强。
最后,这部电影让我有了不错的体验和见识,以及心理冲击与震撼,又是一部不错的力作电影。
Ⅳ 好电影与烂电影到底差在哪里
好电影与烂电影的不同在于一部好的电影会有一个核心的表达点。能给带动观众的情感,而不是对电影画面的享受。在看完电影后,观众并不是看完就结束了。其后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回味无穷的。其实真真的烂电影意义上来讲,不仅是没有感情的输出,还包括画面的粗糙,剧情的杂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烂电影。
其实有些电影的画面用心了,剧情不过关。这种电影只能介意好和烂之间。一说到好电影和烂电影的差距,人们第一想到的大多是制作,观众印象里的好电影大多都耗资巨大,制作精良,烂电影往往都是粗糙烂制。但是在当下的电影市场里,高投资的烂片也不在少数。
比如刚刚下映没多久的《变形金刚5》,当初叫座又叫好的经典系列,现如今评分仅仅有4.8分。影片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炫酷的变形金刚,都能让你感受到经费的燃烧,光是电影中变形金刚每个部件的绘制,就得耗费数十个小时,更别说需要配置多高的电脑才能让他们在影片中流畅的动起来了。耗费了如此之大的人力物力,但这就能把它归为好电影吗?
当然不能,剧情无聊,电影冗长,一个小时以后变形金刚噼里啪啦的打斗不仅不会让你觉得兴奋,反而像安眠曲一样让人觉得昏昏入睡,当你终于挨到电影结束之后,除了大黄蜂、擎天柱这些在第一部你就知道的名字,其他的好像也想不起来什么了。
而当年成本只有三百万的《疯狂的石头》,却取得了三千万的票房。由于资金实在太过紧张,以至于整部电影只能采用数码拍摄,连胶片都没有留下。但这部电影捧红了导演,捧红了一票实力派的演员,提名获奖无数,几乎成了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般的一部喜剧电影。
可见,一部优秀的电影和投入的金钱没有关系,但一定和导演与演员真心付出的心血成正比。别把观众当成傻子,多用些心思去揣摩剧情结构,台词布景,远比没头没脑地投入金钱做些观众已经看腻的特效更有意义。
正本清源,电影作品的差别在于创作团队。
电影本身就是造梦,观众去看就想入梦。
观众想当“真”的去看,创作团队就得当“真”的去拍。有代入感的才是好电影,但凡做比成样的肯定是烂片。
如果主创们不用心、不认真,不认为自己拍的是“真”的故事,观众就会出戏。我认为让观众出戏的电影都是不及格的。
电影产业绝对高风险,电影创作应是一帮高智商的人玩儿的游戏,阿猫阿狗玩得不伦不类的视频,就不该让它进影院。如果资本非要这样做,只有活该的死去。
慢工出细活,急功近利不适合电影创作。
从态度上讲,中国电影尚处于追求娱乐的小学阶段,创新加娱乐才是导演制的初中阶段,进入文化范畴的才是制片人制的高中阶段。
从内容上讲,中国电影尚处于耳鼻喉外科,欧美玩儿的才是心脏脾内科。知耻而后勇,自以为是只会固步自封,只有虚心学习,方可努力追上!
极端提示:这一切都和资本无关,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儿,看看生产出来的那些烂片儿,不觉得丢人吗?
第一、故事表达
我们知道电影是多种信息的综合载体,包括文学,摄影,光学,声音等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于故事的表达,故事的表达有很多种叙事顺序,当然同一部剧本,不同的导演不同的表达方法,不同的叙事方法,当然会带来不同观感的电影。好的电影会因为导演的脑洞而变得更加丰富,好水平独特的导演的在电影的表达上便让观众觉得有些难以适应。
第二、摄影技法
我们看电影时长被剧中的动作及打斗镜头所震撼,我们知道的摄影的方法有:推拉摇移跟等,这些镜头的合理创意搭配,才成就了一点震撼的电影画面,才能给我们带来更好地观影体验。
第三、电影音效
作为电影的一项重要组成成分,特定的音效及背景音乐能够更好的为电影加分,从而使观众更好的被带入戏中,更好的感受电影的艺术与氛围。
第四、电影特效
这个问题,可谓是老生长谈的话题了,不过随着我国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电影特效技术上也有很大的提升,大家都知道电影特效都给更好的体现剧情的需要,实现一些非现实场景的画面。
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电影是图片、声音的结合体,可谓老少咸宜,通俗易懂,解读成本相对较低,娱乐性较强,与书籍、广播相比较,更容易获得受众的青睐。在麦克卢汉看来,与电视这种冷媒介相比,电影作为一种热媒介具有“高清晰度”。
绝大多数受众通过电影这一媒介接受信息的初衷仅是娱乐而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赋予电影更多的职责,开始要求电影容纳更多的内涵,就像我们喜欢谈论这部改变国家的电影――《熔炉》,更喜欢批判没有内涵,流于表面的烂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