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产电影 » 七八十年代国产喜到老电影大全
扩展阅读
印度电影奴立主题歌评论 2025-04-05 21:51:47
经典老电影兄弟反目成仇 2025-04-05 21:40:28

七八十年代国产喜到老电影大全

发布时间: 2025-04-05 21:32:27

A. 七八十年的国产喜剧片,农村题材的都有哪些

1,《月亮湾的笑声》,上映时间:1981年。

《月亮湾的笑声》是徐苏灵执导的喜剧片,张雁、仲星火等出演,于198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讲述了老实本分的农民江冒富在十年动乱时期几起几落的坎坷经历,以及拔乱反正后农村生活的新气象。

2,《甜蜜的事业》,上映时间:1979年。

《甜蜜的事业》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谢添执导的喜剧影片,由马琳、凌元、李秀明、李连生主演,于1979年上映。该片讲述了农村妇女唐二婶在田大妈的帮助下,摒弃落后的传统观念,树立计划生育、男女平等的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故事。

3,《小小得月楼》,上映时间:1983年。

《小小得月楼》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卢萍执导的一部苏州话的喜剧电影,是由毛永明,陆辰生,顾芗,叶霞珍等主演,于1983年上映。影片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初期,苏州的一群青年开办饭店“小小得月楼”的故事。

4,《瞧这一家子》,上映时间:1979年。

《瞧这一家子》是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王好为执导,陈佩斯、陈强等主演的喜剧片,于1979年上映。影片讲述了毛纺厂车间主任老胡,女儿嘉英是车间的挡车工,与车间的修理工郁林相恋,儿子嘉奇是文工团演员,一次他和大阮,张岚逛公园时,奋不顾身去救根本没落水的孩子。

5,《二子开店》,上映时间:1987年。

《二子开店》是王秉林执导的喜剧电影,由陈强、陈佩斯主演,于1987年6月13日在中国上映。该片是喜剧系列片《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第二部,讲述了待业青年二子和朋友们自谋职业,开办个体旅店的故事。

B. 有哪些很不错的上世纪70,80,90,年代的老电影

1970年代国产经典老电影,包含丰富题材与深刻内涵:

《艳阳天》、《金光大道》、《熊迹》、《东港谍影》、《难忘的战斗》、《黑三角》、《创业》、《婚礼》、《斗鲨》、《女交通员》、《南海长城》、《南海风云》、《黑面人》、《白莲花》、《青春》、《生活的颤音》、《奴隶的女儿》、《祖国啊!母亲》、《蒙根花》、《苦恼人的笑》、《春苗》、《甜蜜的事业》、《不是为了爱情》、《小花》、《十月风云》、《火红的年代》、《闪闪的红星》、《侦察兵》、《保密局的枪声》、《烽火少年》、《瞧这一家子》、《大河奔流》、《小字辈》、《第二个春天》、《蓝天防线》、《瞬间》、《啊!摇篮》、《车轮滚滚》、《青松岭》、《红牡丹》、《从奴隶到将军》、《泪痕》等。

1980年代国产经典老电影,涵盖历史、情感、动作、喜剧等多个类型:

《大渡河》、《四渡赤水》、《牧马人》、《人到中年》、《咱们的牛百岁》、《知音》、《苦果》、《庐山恋》、《海之恋》、《没有航标的河流》、《南昌起义》、《西安事变》、《特高课在行动》、《十天》、《四个小伙伴》、《元帅之死》、《神行太保》、《元帅与士兵》、《开枪,为他送行》、《祁连山的回声》、《天山行》、《悠悠故人情》、《人生》、《黑炮事件》、《武林志》、《少林寺》、《武当》、《密令截击》、《破袭战》、《血战台儿庄》、《风雨下钟山》、《陈毅市长》、《雅马哈鱼档》、《路边吉他队》、《小城春秋》、《开国大典》、《末代皇后与皇妃》、《街上流行红裙子》、《赤橙黄绿青蓝紫》、《锅碗瓢盆交响曲》、《夕照街》、《世界奇案的最后线索》、《红高粱》、《碰海人》、《少年犯》、《骆驼祥子》、《城南旧事》、《他俩和她俩》、《美丽的囚徒》、《湘西剿匪记》、《高山下的花环》、《东陵大盗》、《刑场上的婚礼》、《百色起义》、《拂晓前的爆炸》、《佩剑将军》、《巍巍昆仑》、《非常大总统》、《笔中情》、《胭脂》、《杜十娘》、《雾都茫茫》、《爱情啊,你姓什么》、《嘿,哥们儿》、《道是无情胜有情》、《战争子午线》、《喋血黑谷》、《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神秘的大佛》、《五号机要员》、《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都市里的村庄》、《快乐的单身汉》、《大桥下面》、《绞索下的交易》、《今夜星光灿烂》、《秋瑾》、《阿Q正传》、《青春万岁》、《京都球侠》、《芙蓉镇》、《屠城血证》、《血,总是热的》、《邻居》、《子夜》、《日出》、《雷雨》、《茶馆》、《寒夜》、《黄土地》等。

1990年代国产经典电影,展现多元文化与社会变迁:

《焦裕禄》、《大决战三部曲》、《大转折》系列、《大进军》系列、《父与子》、《二子开店》、《傻帽经理》、《红河谷》、《离开雷锋的日子》、《红樱桃》、《三毛从军记》、《绝境逢生》、《巧奔妙逃》、《决战之后》、《重庆谈判》、《站住罗,别趴下》、《背靠背,脸对脸》、《圣保罗医院之谜》、《拂晓枪声》、《横空出世》、《孝子贤孙伺候着》、《甲方乙方》、《阳光灿烂的日子》、《上一当》、《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炮兵少校》、《七七事变》、《秦颂》、《双旗镇刀客》、《鸦片战争》等。

C. 80年代26部经典电影,随便想起一部都令你感慨无限

八十年代的中国出产了多部电影,至今令人难以忘怀,成为一代人永不磨灭的记忆。本文盘点了26部经典电影剧照,带大家一起重温那一段美好的电影岁月。
1. 《好事多磨》经典剧照
,1980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龚雪、郭凯敏主演。
在这部电影中,两位主要演员的表演很本色很真实很生活,非常成功。影片上映以后,票房是当时全国第三位,龚雪也因此红透了半边天,收到很多观众来信。
《好事多磨》龚雪 郭凯敏
2. 《庐山恋》经典剧照
,1980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张瑜、郭凯敏主演。
在这部电影中,寄托着整整一代人的爱情旗帜与情怀,是我国电影史上一个永远的传奇,不仅展现了庐山的秀丽风光,同时也表达了当时我国青年纯洁而含蓄的情感向往,被誉为新中国“纯美”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
影片曾获得第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4届电影百花奖。
《庐山恋》张瑜 郭凯敏
3. 《亲缘》经典剧照
,1981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徐敏、刘冬主演。
这部影片的画面淡雅、清新、柔美,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影片使人们感受到这种虽然是思念、哀愁、分离之情,却极为强烈地冲击着心灵,不禁使人从内心迸发出这样的呼唤:祖国,母亲,同是炎黄子孙。
《亲缘》徐敏 刘冬
4. 《他们在相爱》经典剧照
,1981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达式常、肖雄主演。
影片讲述了一个时代过去后的人群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怀抱着对未来的期许,终于得到了幸福。影片中的演员们,是如此的美丽动人和纯真,让人记忆犹新。
《他们在相爱》郭旭新、达式常、徐玉顺、肖雄
5. 《孔雀公主》经典剧照
,1982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唐国强、李秀明主演。
这是一部抒情的具有浓郁民族特点的神话故事片,诗意的画面反映了傣族人民独特的生活习俗,深情含蓄地刻画了公主优美的形象。
影片的特技分量很重,变幻多端的画面非常吸引人。
《孔雀公主》唐国强 李秀明
6. 《诱捕之后》经典剧照
,1982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姜黎黎、梁同裕主演。
这部电影以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很深。“你生如闪电,逝如火花,待红叶遍地,魂游天涯”,影片中的这句话令人永生不忘。
《诱捕之后》姜黎黎、梁同裕
7. 《三家巷》经典剧照
,1982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孙启新、叶雅谊主演。
影片的故事情节清新自然,以男女的婚恋为线索,社会变革做内核,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
《三家巷》孙启新 叶雅宜
8. 《笔中情》经典剧照
,1982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王薇、赵静、朱碧云、张闽主演。
这是一部彩色古装轻喜剧影片,在当时一经公映便好评如潮。
在影片中,不论布景还是服装,都非常贴近剧情,演员的演技也是炉火纯青。时隔多年,再次重温此影片,仍倍感亲切。
《笔中情》张薇 朱碧云 张闽 赵静
9. 《牧马人》经典剧照
,1982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朱时茂、丛姗主演。
这部电影很有味道,当时上映之后口碑一片大好,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算得上上乘作品,今天的年轻人应该认真地欣赏一下这部影片。
《牧马人》朱时茂 丛姗
10. 《骆驼祥子》经典剧照
,1982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张丰毅、斯琴高娃主演。
影片讲述了祥子作为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人力车夫,历经三起三落,他秉着“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哪天就实现了呢”的信念,为之拼命努力着。
《骆驼祥子》张丰毅 斯琴高娃
11. 《赤橙黄绿青蓝紫》经典剧照
,1982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姜黎黎、方舒主演。
这是一部20世纪80年代典型的主旋律电影,通过几个不同性格的年轻人之间的爱情、友谊、信念的冲突,告诉人们只有投入到时代改革的洪流中,人生才有意义。
《赤橙黄绿青蓝紫》方舒、姜黎黎
12. 《傲蕾·一兰》经典剧照
,这部电影拍摄于1978年,张玉红、仲星火、童芷苓等主演,是上影厂在1979年作为向国庆30周年献礼的一部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十七世纪中叶,达斡尔族女英雄傲蕾·一兰率领自己的部落,联合我国各民族,与入侵的俄寇血战到底的英勇故事。
《傲蕾 一兰》张玉红
13. 《苦恋》、又名《太阳和人》经典剧照
,1980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刘文治、黄梅莹主演。
该电影讲述了从国外归来的著名画家凌晨光的艺术、斗争生涯,着重表现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和酷爱,犹如一个苦苦的恋人。
《苦恋》刘文治 黄梅莹
14. 《白莲花》经典剧照
,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由吴海燕主演
影片讲述的是江湖女侠白莲花在党的教育下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最后陷入敌人包围宁死不屈而壮烈牺牲的故事。
这部由吴海燕主演的电影可能不似同年张瑜的《庐山恋》那般大的影响,但它生动的人物、丰富的情节也足以称之为经典。
《白莲花》吴海燕
15. 《杜十娘》经典剧照
,1981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潘虹、佟瑞敏主演的古装爱情片。
这个电影改编自冯梦龙所著的《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讲述了京城名妓杜十娘痴恋书生李甲,随其从良,不料李甲始乱终弃,杜十娘怒斥负心人后投江自尽的故事。
这是中国大陆的电影人第一次把杜十娘的故事改编成剧情片,上映时影片的拷贝量达到了全国第一。
《杜十娘》潘虹
16. 《红牡丹》经典剧照
,198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片,姜黎黎、孙树林领衔主演。
“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啊,牡丹!众香国里最壮观”
这是电影《红牡丹》的主题曲《牡丹之歌》,由乔羽作词,吕远、唐诃作曲,蒋大为演唱。直到今天,当《牡丹之歌》的旋律响起来时,许多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脑海里,常常会闪过电影中那个身着披风,手执长鞭,策马疾行的江湖侠女红牡丹的飒爽英姿。
《红牡丹》姜黎黎
17. 《神秘的大佛》经典剧照
,1981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出品的一部悬疑、惊险、动作故事片。刘晓庆、张顺胜、管宗祥、葛存壮等联袂主演
该片讲述了解放前夕,在四川乐山,以海能法师、梦婕和归国华侨司徒俊为代表的一批爱国志士保护佛财的故事。
这部影片当时的拍摄成本只有十几万元人民币,但它却创下上亿元的票房收入(当时电影票的票价是1毛5一张)。引起了巨大轰动
《神秘的大佛》刘晓庆
18. 《小花》经典剧照
,197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由香港导演张执导,唐国强,刘晓庆,陈冲,葛存壮、白莉等主演。
这是一部“妹妹找哥的感人故事,两首震撼人心的歌曲,三张动人的面孔”
《小花》是几代人心中难以复制的经典,是国产片中的一朵绚丽之花。它不仅获得了文化部优秀影片奖,还获得了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演员、最佳摄影、最佳音乐多项奖。
《小花》唐国强、陈冲
19. 《城南旧事》经典剧照
,由吴贻弓执导,拍摄于1982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沈洁 张丰毅 张闽 郑振瑶主演
影片改编自林海音的同名自传体小说,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京为背景,用三段故事讲述三种离别,主人公英子因为这些离别渐渐长大。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这是贯穿电影《城南旧事》始终的旋律,每当音乐响起,就意味着离别。
《城南旧事》张闽
20. 《胭脂》经典剧照
,1980年浙江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古装片片,由吴佩蓉、金沙联合执导,朱碧云、张志明主演。
故事片《胭脂》,是改革开放后大陆和香港合拍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电影。
1980年《胭脂》在全国公映时,电影拷贝发行量位居全国,超过了当时由张瑜和郭凯敏主演的热门电影《庐山恋》。
《胭脂》朱碧云
21. 《邮缘》经典剧照
,1983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桑弧执导,郭凯敏、陈燕华主演的爱情喜剧。
影片以集邮为媒介,描写了青年工人丁大森与邮递员周芹一段饶有情趣的故事。
《邮缘》郭凯敏、陈燕华
22. 《知音》经典剧照
,1981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历史传奇故事片,由华而实编剧,谢铁骊、陈怀皑、巴鸿执导,王心刚、张瑜、英若诚主演。
影片描写了民国初年,护国儒将蔡锷在风尘女子小凤仙的掩护下,冲破袁世凯的监控,回滇兴师讨袁的故事。
王心刚、张瑜演绎的蔡锷小凤仙,通过一曲《知音》,从拔剑四顾、知音难觅的怅惘,到灯火阑珊、高山流水的欣喜,拨动过无数观众的心弦。
《知音》张瑜
23.
《奸细》经典剧照
,198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由郝光执导,唐汤民、周丽娜、宋春丽主演
《奸细》周丽娜
24. 《春苗》经典剧照
,197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出品,是由谢晋、颜碧丽、梁廷铎执导,李秀明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讲述了江南某大队妇女队长田春苗的故事。
这部电影为宣传中国百万赤脚医生,搞好农村卫生事业起到过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而影片中的女主角——赤脚医生田春苗,曾是广大赤脚医生的代名词。
《春苗》达式常、李秀明
25. 《丫丫》经典剧照
,197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由孙羽导演,宋晓英、栾福仁等主演。
影片讲述了从小被卖为奴隶的藏族姑娘丫丫与年轻木匠洛桑相爱却又受到身份限制,痛苦分离,后来成立丫丫兵站。反映了自强不息的农奴在解放军带领下与旧势力作斗争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宋晓英则凭借着《丫丫》中的“丫丫”(母女两个角色)与《苦难的心》中的罗玉薇获得了长影第二届“小百花奖”优秀女主角。
《丫丫》宋晓英
26. 《最后八个人》经典剧照
,1980年上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迟志强、许瑞萍主演。
影片讲述的是我东北抗日联军某部警卫团长白云龙率领刚刚突围出来的七个人,在茫茫林海,皑皑雪原中艰难地行进,寻求突围的故事。

D. 十部八十年代乡村电影, 部部是经典成了标杆

一、《甜蜜的事业》,上映于1979年,北影厂出品,豆瓣评分7.2
这是一部朴实的电影。也是一部给人感觉非常美好的农村题材的影片。
影片的导演是谢添。这是一个很有想法的电影工作者。1979年,他想拍一部农村题材的电影,反映当时的农村风貌和人们的思想变化。为了拍好这部电影,谢添不断进行调查访问,发现在当时的农村,“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依然普遍,于是就选择了这个切入点。
那时的电影工作者,从不会“闭门造车”,而都会深入生活,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吸取养分。
所以《甜蜜的事业》才会那么生活化,才会那么接地气。然后谢添又通过轻松幽默的表达方式,将所要传递的思想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情节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如今回头看,这仍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导演的创作态度认真严谨,但表现手法却大胆活泼。谢添在影片中对“蒙太奇”手段进行了新的尝试,其中慢镜头的运用和“男追女”的桥段,都令观众耳目一新。
演员们的表演也很成功,扮演唐二婶的马琳,虽是豫剧演员出身,但在镜头前的表现却自然流畅,细腻传神的表演令人叫好。
而李秀明扮演的唐招娣,和李连生扮演的田五宝,都是那么的纯真美好。尤其是李秀明,那比阳光更灿烂的笑容,使她迅速成为了更多观众心中的女神。
《甜蜜的事业》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两首动人的插曲至今广为流传,五宝追招娣的镜头,以及那条飘逸的红纱巾,也成为我们脑海中,难以忘记的画面。
还有那个时代的人,多么淳朴啊,每个人呈现出一种积极乐观、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多么令人羡慕啊。
目前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是7.2分,明显是给少了。
二、《喜盈门》,上映于1981年,上影厂出品,豆瓣评分8.2
1980年,各家电影厂开始主抓农村片。这期间拍摄出了大量农村题材的好电影。《喜盈门》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各位有所不知的是,这部电影的编剧和导演,都是“新手”。编剧辛显令是第一次写电影剧本,而导演赵焕章也是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我想,也许正因为都是“新手”的缘故,所以他们在创作期间,就格外认真,从剧本创作,到演员选择,再到布景设计,全都做到贴近生活,突显真实。
他们都想竭尽所能,为观众呈现一部充满喜庆氛围的农村题材的好电影。
影片上映后,赵焕章心情忐忑。他专门拿了个小本,来记录观众观影时笑的次数。结果,越到乡下,观众们笑的次数就越多。尤其到了乡村,一部片长100分钟的电影,村民们竟笑了170多次。这下,赵焕章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他心想,这部电影,算是成了。
一个心里装着观众的创作者,他的电影,又怎会没人看呢?
《喜盈门》最终凭借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语言、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幽默风格以及充满乡土气息的音乐,而获得了第五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和第二届金鸡奖荣誉奖。杨绍榈获得了金鸡奖最佳音乐奖。
此后,赵焕章又执导了《咱们的牛百岁》、《咱们的退伍兵》等众多农村题材的好影片,不仅获奖无数,而且观众都爱看。
如今,这部电影豆瓣评分8.2分。
它无疑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就包括现在的年轻人,偶尔翻看这部电影,也仍是赞不绝口。
对影片所表现出来的真诚态度,对导演的手法,对王玉梅、于绍康、温玉娟、王书勤、张亮、马晓伟、洪学敏等演员的表演,也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部上映于40多年前的农村片,为何如此受欢迎?我觉得这是现在的电影工作者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
三、《月亮湾的笑声》,上映于1981年,上影厂出品,豆瓣评分7.6
《月亮湾的笑声》无疑也是1981年上映的一部优秀的农村题材的好电影。
它好在哪儿?好就好在
“很实在”。
导演的手法很实在,演员的表演很实在。影片中所表现的内容,也都是在农民身边发生过的事,所以大家看这部电影时,都感觉很亲切。
影片通过农民江冒富在不同时期的几次不同遭遇,热情讴歌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影片以轻喜剧的形式呈现。尽管创作者们在某些细节的处理上进行了适度夸张,然而因为全部素材都来源于生活,所以还是让大家感觉到无比真实生动。
影片另一个成功之处,在于演员的选择。
尤其是张雁和仲星火两位老演员,简直将农民形象给“演活了”。
在这里我们重点说一下张雁这位演员。这是一位朴实的演员,低调的艺术家。他来自乡村,对农村生活想到熟悉和了解。然而为了演好江冒富这个角色,他还是再次进入农村,住到老乡家,去感受和体会人物在真实环境下的心理状态。而在表演中,他也摒弃许多技巧,而是从生活出发,真实再现人物的情感。
片中有好几场戏,都令我们难以忘记,如冒富大叔听训时的诚惶诚恐,如他砍树时的悲愤和绝望,都被张雁通过传神的表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达到了与观众产生共鸣的效果。
而张雁质朴的外形,略带憨厚的性格,也为他塑造江冒富这个角色,提供了帮助。以至于当他带妆出现在拍摄现场时,许多当地的村民,都以为他是一位真正的老农呢。
仲星火演过许多农村戏,《李双双》就是其中的一部。他所塑造的喜旺哥,已经成为一个经典的银幕形象。按理说演农村人,对于他来说,是他手到擒来的事情。然而在《月亮湾的笑声》中,他却以严谨的创作态度,演绎了一个与喜旺哥截然不同的农民形象。他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将庆亮这个眼界窄、骨头软的“墙头草”,塑造得活灵活现,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1982年举办的第二届金鸡奖评选中,张雁因在《月亮湾的笑声》中的出色表演,而荣获了最佳男主角的称号。他的照片还登上了当年《大众电影》杂志的封面。这对于一个长得貌不惊人的演员来说,显然是一件非常难得是事情。
因为《月亮湾的笑声》的成功,上影厂于1984年又拍摄了《月亮湾的风波》,由中叔皇担任导演,张雁、仲星火担任主演,同样很受欢迎。目前的豆瓣评分也是7.6分。
四、《飞来的女婿》,上映于1982年,上影厂出品,豆瓣评分7.6
1982年我国也出品了众多优秀的农村题材的电影,如《陈奂生上城》、《山道弯弯》等都很不错。然而没想到的是,豆瓣评分最高的,竟然是并不怎么十分出名的《飞来的女婿》。
这部电影同样由上影厂出品。与《喜盈门》和《月亮湾的笑声》相比,它没有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力,但为啥观众都爱看?雅清觉得,它一定有它独到的地方。
首先它具有浓郁的喜剧氛围。但它并没像《乡村爱情》等影视剧那样,依靠夸张的不协调的肢体动作,和装疯卖傻来吸引观众、制造笑点,而是通过巧合、夸张、误会等艺术手段,使得剧情既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合理、完整的故事,是大家喜欢它的一大原因。
另外演员们的表演,也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陈述作为上影厂的老戏骨,一向是以塑造反派角色而著称的。然而这一次,他却扮演了一位老农民的形象。无论从外形、气质还是表演方式,都与《渡江侦察记》中的敌参谋长,截然不同。体现了一个专业演员的可塑性。
还有李玲君、高淬、吴云芳几位女演员,也将各种的角色扮演得活灵活现。尤其是在刘家喝喜茶时,你来我往的那场戏,简直就跟生活中一模一样。
同时,很多观众还因为这部电影记住了陈鸿梅。她在影片中扮演女主角小兰,表演很是自然生动,没有漂亮女演员大多都很矫揉造作的习惯和毛病。总之,
影片的总体风格就是朴实、自然,给人的感觉,耳目一新。
五、《咱们的牛百岁》,上映于1983年,上影厂出品,豆瓣评分7.6
又一部上影厂的作品。不得不说,在80年代,上影厂制作的优秀农村题材的电影,实在是太多了。
导演依然是赵焕章。他显然是拍摄农村题材的大咖,我觉得在这方面,连谢晋也比不了,更别说张艺谋、陈凯歌等后辈了。跟之前拍过的《喜盈门》相比,这部《咱们的牛百岁》,镜头运用更为成熟,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活。演员们的表演,还是一如既往地贴近生活,极具烟火气。
这部电影的原作者袁学强也是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对身边发生的事很熟悉,写出来的东西也都有根据。导演赵焕章因为拍摄了《喜盈门》,所以积累了创作农村题材电影的经验,并将其运用到了《咱们的牛百岁》中,再次获得成功。
直到现在,影片中的许多细节都令我们记忆犹新。如懒汉田福砸锅、菊花和秋霜对骂、还有牛百岁劝说天胜时的苦口婆心等,都像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一样。
这部电影上映后,同样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那么它好在哪儿?
首先影片的风格充满乡土气息,浓郁的乡村风扑面。
而来不像现在的影视剧,大多脱离现实生活太远。
其次人物形象性格鲜明,
虽然是群戏,但每个角色都有记忆点,能让观众迅速牢记。
另外演员的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
王馥荔、陈裕德和丁一,在里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只是现在,像这么朴实细腻又生动鲜活的农村电影,哪里还看得到哦。
六、《乡音》,上映于1983年,珠影厂出品,豆瓣评分7.5
胡炳榴是另外一位拍摄农村题材影片的大咖。可惜他已经去世了。
胡炳榴从4岁到14岁,都是在农村长大的,所以他对乡村田园充满感情。因此他后来所拍摄的《乡情》、《乡音》和《乡民》等,才会那么生动、灵动,充满深情。观众也都爱看。
《乡音》是胡炳榴执导的“田园系列”的第二部,上映于1983年。在这之前,他所执导的《乡情》已经获得巨大成功,影片获得了一系列大奖。然后胡炳榴再接再厉,拍摄出了这部《乡音》。
电影表现的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人物关系也很简单,也没有特别强烈的矛盾冲突,但为啥观众还是很喜欢?我想,原因有二,一个是我们感受到了胡炳榴那真诚的态度,和对作品投入的真挚情感。一个是,通过电影,让我们对一些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这部电影拍得无比细腻,温情如水的故事,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达到了震撼人心的目的。
另外演员们的表演也很生动。扮演女主角陶春的张伟欣,为了让自己在气质上更贴近农妇,而专门到农村去生活了一段时间。而扮演明汉的陈锐,在开拍之前,就到油榨坊去体验过生活。在实拍时,他为了更像农民,抓起机油和泥土就往身上抹。这样的创作精神,在现在的演员队伍,已经非常少见了。
1984年,金鸡奖评选,该片获得最佳故事影片奖。而影片中所流淌的乡村韵味,至今都令观众为之陶醉。
七、《生财有道》,上映于1983年,北影厂出品,豆瓣评分7.9
这又是一部谢添执导的作品。所谓“大师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谢添果然出手不凡。60年代他拍出过《锦上添花》,70年代拍出过《甜蜜的事业》,80年代又拍出了《生财有道》这样的老少皆宜的农村影片。
其实当时正是众多农村题材的电影层出不穷的时期,为何谢添的这部《生财有道》能够脱颖而出?
雅清觉得,
一、故事很工整。
用欢喜冤家作为切入点,将新思想新观念融入到一个个细小的故事中,又有趣又好玩,又合情合理,让观众不由自主地笑,又不知不觉地接受“大道理”,很巧妙。
二、谢添的功力。
他总能将农村的那种家长里短的小事儿,拍得生动质朴有趣。他用镜头和剪辑的手法营造喜剧效果的手段,实在高明。
三、演员的表演。
那可真是“锦上添花”啊。
有人说,可以将《生财有道》看做是《锦上添花》的续集。我想,这主要是因为,《锦上添花》的主演赵子岳和凌元,又都出现到了《生财有道》中。另外再加上陈强,更加“笑料百出”。那可真是“喜上加喜”啊。
几位老戏骨的表演实在精彩,赵子岳和陈强碰撞在一起的化学反应也很奇妙,似乎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无数的笑料。陈强将一个固执的父亲形象塑造得太鲜活了。而看到年轻时的蔡明时,大家也觉得眼前一亮。
不得不说,1983年,那可真是农村电影的高峰期啊。可是现在,怎么农村电影就不见了呢?
八、《人生》,上映于1984,西影厂出品,豆瓣评分8.4
80年代中期,吴天明携《人生》这部电影横空出世。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西北黄土高坡的天空是那么湛蓝辽远,让我们看到了西北汉子是那么淳朴善良,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真实而自然流动的美。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吴天明那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和他对《人生》这部作品所倾注的深厚情感。
这部电影上映后,荣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奖、最佳最佳女演员奖,荣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荣获新时期十年电影奖最佳故事片奖。观众好评如潮。
太多人从这部影片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就像高加林一样,苦苦挣扎在梦想和现实之间。
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吴天明曾经随原著作者路遥,两次深入到陕北体验生活。开拍之前,他又带着主演周里京和吴玉芳等到陕北去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认真观察,使得演员们终于找到了角色所应该有的感觉,使他们在塑造人物时,就更加“胸有成竹”。
我在这里想要说的是,
也正是因为吴天明等艺术家这样严肃认在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所以才能拍出像《人生》这样的好作品。
直到现在,它仍被年轻的观众奉为经典。豆瓣8.4的高分,就是最好的说明。
当然吴天明那过人的才华,也通过这部电影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故事,还是人物形象,还是场景的设置,全都那么朴实、自然,展现得从容不迫。他那种将所有的风土人情、人文风俗、人生哲理全都游刃有余地呈现到银幕之上的气度,可不是每个导演所能达到的。所以说《人生》不仅是中国最好的农村电影之一,更是中国最好的电影之一。
九、《笨人王老大》,上映于1987年,北影厂出品,豆瓣评分8.8
在时间过去了30多年后,这部电影终于得到了更多观众的认可。这是一件好事情。也说明,
真正的好作品,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总会被人发现的。
后来,有年轻的网友问,是不是因为电影的片名太“土”,所以当年没人注意这部佳作?我想也许会有这个原因在里面。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已经很少有观众再走进影院看电影了。所以对于好电影的遗漏,也是有的。
是的,《笨人王老大》的确是一部被众多人所忽视的好电影。好在哪里呢?
好在朴实无华,好在剧情合理,好在演员表演真实,好在影片的内容,能够与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影片一开始,基调是轻快的,然而越到后面,就越是压抑。因为特殊时期到来了,颠倒黑白的日子里,一切都变了。王老大这个老实、本分又勤劳的男人,日子越过越穷不说,还倒欠了生产队几十块钱。最终为了能让孩子穿上件厚衣服,他迎着风雪去砍柴,不慎坠入山谷摔死了。
许多人看这部电影,眼泪都一直在眼眶里打转。用喜剧的形式来讲述悲剧的故事,其实是最能打动人的。另外,这部电影很写实,同时内容发人深省。我觉得电影除了寓教于乐之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记录历史。显然《笨人王老大》做到了这一点。
十、《芙蓉镇》,上映1987年,上影厂出品,豆瓣评分9.2
有人说,《芙蓉镇》这部电影,对于新中国的电影史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一部不朽佳作。
导演谢晋通过电影语言,生动地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中国农村的社会风俗画,奏响了一曲凄美婉转的山野民谣。他将古华笔下的文字变成了画面,使小说中的人物,一个个地鲜活于银幕之上。
谢晋作为艺术创作上十分老练和成熟的大导演,他希望能将这部《芙蓉镇》拍成一部既有教育意义,又有娱乐效果,同时还具有警示功能的“大作品”。而显然,他做到了这一点。
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个愿望,他可以说费尽心血。单是寻找合适的外景地,就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行走了一万多里的路程。最终选定了湖南的王村,作为“芙蓉镇”的外景地。
而对于演员的要求,他更加“严苛”,要求所有演员包括刘晓庆这样的大明星在内,一律都要体验生活。而这样的结果是,所有演员出现在镜头前时,就已经变成了剧中人物的状态。刘晓庆在片中所呈现的熟练地舀豆腐的动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练就是。
《芙蓉镇》成了谢晋的又一部力作,成了标杆。
而每一部成功作品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创作者们太多的付出和辛劳。而现在的编导们,如果都拿出这样精益求精的态度来,又何愁作品不优秀呢?

E. 十部八十年代乡村电影,部部是经典成了标杆

一、《甜蜜的事业》,1979年上映,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豆瓣评分7.2。导演谢添以其独到的视角,通过描绘农村生活,展现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思想的变化。
二、《喜盈门》,1981年上映,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豆瓣评分8.2。由编剧辛显令和导演赵焕章共同打造,虽然两人都是首次尝试电影工作,但作品充满生活气息,深受观众喜爱。
三、《月亮湾的笑声》,1981年上映,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豆瓣评分7.6。导演手法和演员表演都十分真实,影片内容取材于农民生活,让人倍感亲切。
四、《飞来的女婿》,1982年上映,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豆瓣评分7.6。影片具有浓郁的喜剧氛围,演员表演生动自然,令人耳目一新。
五、《咱们的牛百岁》,1983年上映,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豆瓣评分7.6。导演赵焕章在处理农村题材上经验丰富,影片风格充满乡土气息,人物形象鲜活。
六、《乡音》,1983年上映,珠江电影制片厂出品,豆瓣评分7.5。导演胡炳榴对乡村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感,影片细腻温情,引人深思。
七、《生财有道》,1983年上映,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豆瓣评分7.9。导演谢添运用喜剧元素讲述农村故事,演员表演精彩,令人捧腹。
八、《人生》,1984年上映,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豆瓣评分8.4。导演吴天明深入体验生活,将西北农村的美丽和淳朴展现得淋漓尽致。
九、《笨人王老大》,1987年上映,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豆瓣评分8.8。影片以喜剧形式讲述悲剧故事,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引人共鸣。
十、《芙蓉镇》,1987年上映,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豆瓣评分9.2。导演谢晋将小说《芙蓉镇》改编成电影,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变迁和社会风貌,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