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微影 » 破洪州常香玉老电影
扩展阅读
和美国派电影类似的电影 2024-12-23 14:55:11
电影网低俗小说 2024-12-23 14:48:04

破洪州常香玉老电影

发布时间: 2021-05-27 20:01:45

㈠ 常香玉的老公是‘常杏区声公当过计厶官人他当过什么官

陈宪章(1917.?.?——2000.07.09),豫剧编导,郑州人。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丈夫。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剧协理事,香玉杯艺术奖基金会副会长;曾任香玉剧校校长、香玉剧社副社长、河南豫剧院剧目组组长、河南省豫剧一团(承包)团长等职。
陈宪章 从事戏剧工作几十年,是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长期的合作者
,曾共同创办香玉剧校和香玉剧社,同时又是常香玉评论文艺的撰稿人,对“常派”(香玉)艺术的形成,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这些剧目,已成为“常派”艺术的代表作。其中《花木兰》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和演出二等奖,《大祭桩》参加河南省首届戏剧观摩会演,获演出一等奖,剧本二等奖。他对捐献“香玉剧社号”飞机和香玉杯艺术奖的设立及基金的筹集等,均起了重要作用。
陈宪章还参与了不少剧目的导演和创作改编如《花木兰》、《拷红》、《白蛇传》、《大祭桩》、《破洪州》、《五世请缨》、《跪韩铺》、《司马貌告状》、《冰山春水》、《柳河湾》等。

㈡ 常香玉电视剧资源

电影九月十日才在美国公映,九月三十在香港公映,得过个把月才有资源

㈢ 老豫剧电影常香玉白蛇传全场,有没有,

压缩包已经上传到网络网盘了,

在你的提问里可以看得到附件

点击下载就可以下载或转存自己网盘里了,下载后直接解压就可以了,

不需要解压密码的。

如果感觉好请采纳为【满意答案】


如果使用手机查看网页,有可能看不到附件,请要用电脑查看下


经典豫剧剧名

1、穆桂英挂帅

讲的是北宋年间杨家将的事,唱的是报国忠君的大戏,那一年,杨家将屡次击溃辽军,保住了大宋朝的大好河山,天下太平二十余载。怎奈昏君无道,听信奸佞谗言,佘太君携子孙辞官河东,这一去就是二十余年。

不久,辽东安王起兵造反,率军侵犯边关,边关告急,佘太君听说后,曾派杨洪去探军情。虽然此时的天波府没有兵权,辞官回乡,但是佘太君一直心系国家。杨洪回来之后,禀报军情,佘太君听说后心里非常担心,不知道是何人领兵作战。

于是把杨宗保,穆桂英等人召集起来商讨如何应对,众人商议之后,决定派遣文广、金花进入汴京城内打探。文广、金花进入汴京城内,正看见张贴皇榜,校场比武点兵,两人商量后便进入了校场。这时候主持点兵工作的正是坚持王强,他有自己的小算盘,想要他的儿子王伦做将军。

2、对花枪

讲的是隋朝末年,罗艺少年时,进京赴考,途中病在姜家集,被姜桂芝父亲救回家中,并让女儿姜桂芝向罗艺传授姜家花枪,二人一同练习花枪,彼此爱慕,由姜父做主,结为夫妻,一年后,罗艺再次赴京应试时姜桂芝已身怀有孕。

离别后,音讯难通,姜桂芝父母亡故,携子离开家乡,流落在龙口村,隋朝战乱四起,罗艺投奔瓦岗寨,又娶秦氏,生子罗成。四十年后,瓦岗寨史大奈,责于秦氏和儿子罗成,又怕在众人面前有失自己长者尊严。

3、花木兰

讲的是北朝时番邦犯境,边关告急。花木兰的父亲列名征兵军帖。木兰虑及老父体弱,弟弟年幼,思之再三,决定女扮男装,冒弟弟木力之名,代父从军。木兰辞别双亲,披星戴月,快马加鞭,奔赴边关。

途中,她还结识了几个朋友,全是应征入伍的战士,相伴同行。他们在接近前线时,忽闻战鼓齐鸣,杀声震天,魏军正与敌兵交战,突力子等三人夹战魏军贺元帅,木兰一马当先,杀退敌人。从此,她便得到贺元帅的赏识。

戎马倥偬,十二年过去,身经百战的木兰已晋升为将军。某夜,木兰外出巡营,忽听群鸟飞鸣,她料想必是敌兵前来偷袭,惊起宿鸟。便禀告元帅,建议四面埋伏,智擒敌酋。果然,敌军中计,突力子被擒。

元帅拟为木兰封官进爵,并把爱女许与将军。木兰不慕官爵,更不能与元帅之女成婚,只求赐与千里马,回故乡探亲。木兰返回桑梓,脱去战时袍,换上旧时装。朝廷册封木兰为尚书郎,元帅率领众将,抬着礼物,亲临花家,请见花木力将军。

木兰出堂,相见之下,元帅惊讶不已。于是,木兰细述从军经过,元帅盛赞木兰不愧是一位巾帼英雄。

4、三上轿

讲的是明万历中期,首相张居正之子张秉仁见同窗李通妻崔氏貌美,心怀不良,邀李赴宴,将其毒死。李父鸣官,知府黄成玉畏张之势,断崔氏为张妾。

崔氏先索压轿银三千两以养公婆。再约事三件,一请知府为媒,二要新人房中免去灯火,三要张秉仁披麻载孝为李送葬。张皆从之。

将上轿,不忍离公婆,幼子;上而复下者凡三,最后决别而去。夜入洞房刺杀张秉仁遂自刎身亡。《三上轿》正是崔秀英怀揣利刃,哭别李桐灵堂、公婆、娇儿的场面。抓住“三哭三别”的刚烈不屈,唱腔表演愈发悲壮感人。

5、桃花庵

豫剧《桃花庵》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传统剧目,许多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都曾演唱过此剧。其中,尤以桑振君大师的演唱别具一格。该剧充分体现了桑派艺术“口伶齿利,字乖音巧”的演唱风格和闪、滑、抢、离的演唱技巧,成为桑派的优秀代表剧目之一。

讲的是一段跨越十六年时间的悲欢离合故事。九尽春回之时,窦氏登门楼思念自己十余年前离家的丈夫张才,恰逢知府苏昆之子宝玉经过门前,窦氏因其酷似丈夫张才,便把他认为义子。时光荏苒。

四年后的一天,贫婆王桑氏长街叫卖衣衫,窦氏认出此衫乃是张才之物,一再逼问,王桑氏道出实情。原来旧衣来自虎丘山桃花庵女道姑陈妙善处。窦氏遂与小郎以烧香为名前往桃花庵中。在庵中,窦氏探问妙善,妙善极力隐瞒。

窦氏又设计与妙善结为金兰,将她请至家中。在窦氏的旁敲侧击、一再追问下,妙善只得道出当年隐情。原来十余年前,张才虎丘逛会偶遇妙善,两情相悦,在桃花庵内成就鱼水之欢。不料三月后,张才染病身亡,妙善也身怀有孕。

产下男婴。妙善托贫婆王桑氏将男婴送与他人,并且用张才的外衣包裹着婴儿。道出实情后,窦氏与妙善尽弃前嫌,两人又从王桑氏口中得知,知府之子便是当年她转送的男婴,也就是四年前窦氏认下的义子宝玉。此刻,宝玉高中状元。

窦氏与妙善到苏府认子,苏夫人不允。三人争执起来。宝玉深明大义,生养之恩皆不敢忘,于是一子认下三母,一家团圆,皆大欢喜。由于几位主要演员的唱功和表演功底十分深厚,嗓音清脆、明亮、甜润、俏丽,且随着剧情时而婉转、时而高亢。

时而紧张,时而松缓,或如泣如诉,或如珠玉落盘,清脆分明,掷地有声。尤其是苗文华扮演的窦氏,扮相俊美,举致优雅,持重大方,风格委婉俏丽,一亮相便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叫好。

她的演唱委婉细腻、字乖韵巧,以情传声,声情并茂,使观众能随着剧情的跌宕起伏而引起共鸣。再加上剧情的辗转起伏,丝丝入扣,深深吸引着观众,精彩之处不时爆发阵阵掌声。

㈤ 常香玉的具体资料

常香玉(1923年9月15日-2004年6月1日),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豫剧表演艺术家。

常香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等职。

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

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主要成就:

豫剧常派创始人

豫剧六大名旦之一

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

中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

常香玉 是著名的豫剧艺术大师。“戏比天大”是她从艺数十年最常说的一句话。9岁学戏,81岁溘然长逝。

从艺整整72年,她饱尝了旧社会民间艺人的辛酸,经历了抗美援朝炮火的洗礼,十年动乱期间被勒令禁止唱戏、受到批斗,改革开放后又重放艺术的光彩。

在从艺的大半个世纪里她始终以对党、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生命不息演唱不止,践行了一位人民艺术家的神圣职责,在中国整个文化艺术界堪为表率。


(5)破洪州常香玉老电影扩展阅读:

1951年,28岁的豫剧艺人常香玉,向正在朝鲜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一架战斗机。这架“香玉剧社号”米格-15战斗机,作为历史的见证,如今存放在北京郊区的中国航空博物馆里。

1951年6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一条来自朝鲜前线的消息: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高地遭受百余架敌机狂轰滥炸,全连战士壮烈牺牲,举国震惊。

常香玉事后回忆说,听到这个消息后,她一夜没睡,一大早就忍不住对丈夫陈宪章说:“我们武器装备落后,志愿军在朝鲜打得太艰苦了,咱们捐架飞机,中不中?中咱就干。”陈宪章说:“中,干吧!”。

但常香玉只是西安城里“香玉剧社”的社长,手里并没有多少钱。剧社里有师傅对她说“你别做梦了,你这就是痴人说梦,你连一架机关枪都不一定捐得了,你还捐飞机大炮呢”。

但性格倔强的常香玉说:“我们进行义演,有人看戏这不就有钱了吗?咱们半年不行就一年,一年不行就两年,不信完不成。”1952年2月,“香玉剧社”圆满完成了捐献飞机义演,共演出178场,观众31.23万人,演出的主要剧目16个,其中以《花木兰》一剧演出场次最多,最受群众欢迎。

义演捐款达到15.2亿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4000多万元人民币。常香玉捐献飞机一事,也释放出巨大的明星效应,一时成为全国关注的事件。众多姑娘把自己嫁妆都捐了出来,有的老人把一生的积蓄献了出来。据资料显示,到1952年6月,全国人民总计共捐款55650.37万元,可购战斗机3710架。

㈥ 常香玉都有哪些作品呀

《拷红》《白蛇传》《花木兰》《破洪州》《大祭桩》《五世请缨》

㈦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的全体演职员通过义演募集资金,为抗美援朝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

豫剧《花木兰》是当时的主要剧目,该剧是1951年常香玉为抗美援朝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进行义演时的主要剧目。在1952年10月全国首届戏曲观摩演出中,常香玉演出此剧获荣誉奖。1953年4月香玉剧社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演出。1956年10月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
常香玉:是戏曲界公认的豫剧大师。1938年获得“豫剧皇后”之誉。1948年创办香玉剧校,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后改建为香玉剧社。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损献“香玉剧团社号”战斗机一架。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以《花木兰》一剧获荣誉奖。1987年12月,她设立“香玉杯艺术奖”以奖励河南地方戏曲的优秀人才。代表作《花木兰》、《拷红》、《断桥》、《大祭桩》等。
戏的背景是:《花木兰》是常香玉的爱人陈宪章编写的,两口子为了抗美援朝捐献一架战斗机陈宪章先写报告后又决定排一出爱国主义题材剧目巡回演出,用演出的利润买一架飞机捐献给国家,《花木兰》就是在时侯有陈宪章一边写一边改终于排演了优秀剧目《花木兰》为了捐献飞机他们的剧社在全国各地整整跑了两年,为捐献飞机整整攒了15亿人民币旧币。还不清楚去看详情《常香玉和陈宪章》

㈧ 桑振君与常香玉谁的艺术水平更高

遥想一年前,我们曾经期望用镜头来记录一代宗师的风采,制作一个系列。走访了许多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他们大多身体状况不佳不能前来。常老当时正在北京住院,她最终答应前来,或许许多人还记得那期节目中她的神采飞扬,以及那件把她映照的分外灿烂的桃红色的衬衫。其实,那时她的身体状况已经很不乐观,所有的剧组成员都知道,常老做客节目一方面是为了不让几次三番邀请她的编导为难,同时也为了把生命中最后的美好留给观众,传授她的人生经验。四个小时的录制,老人丝毫没有露出半点疲惫感,几次提醒老人停下来歇歇,老人都不愿麻烦大家,耽误时间。那晚,老人犹如在舞台,精神饱满,回忆了71年的演艺生涯以及伴随其中的激情与浪漫。我们和老人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缘,也深深地为她的人格魅力所感动,祈祷她能够平安。
2004年的元旦,当我们正在为元旦特别节目“温暖2003”筹备忙碌寻找嘉宾的时候,我们又一次想到了常老。上次节目之后,她一直在北京治疗,据说老人家每天还在练功,真正达到了“曲不离口”的境界。再次见面,常老已经远没有半年前那般精神,但是她依然欣然答应要参与节目,与大家共享“温暖”。录制的前一天,她的病情突变,身体的状况容不得老人家再次颠簸与长时间地座谈。于是面对面的梦想搁浅。但是我们依然拍摄了老人在家中养病的画面,她的言语中依然是奋力坚持和从容不改。
两次相聚,老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再次翻看影像,我们依然会泪留满面,不仅仅是因为感动,还因为一种跨年龄的情感,我们体味到了她的可亲与可爱。但是她已经悄然离去,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再次打开记忆的闸门,来翻看她的艺术之旅,领悟她的人生经验。
九岁入行 执著一生
常香玉出生于一个艺人家庭,9岁随生父张福仙搭班学戏,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八九岁的时候正是出嫁做童养媳的年龄,为了躲避旧社会女人的悲惨命运,父亲选择让她进入戏曲行当。但是,在旧社会唱戏被归为三教九流之列,演戏的人也被侮辱地称为“戏子”意为下贱。常香玉却对豫剧乐此不疲,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强烈的热爱。她说父亲是她的启蒙老师,常派唱腔就是父亲为自己改制的,他的教育原则是“戏是苦虫,不打不成”,“成”了的常香玉赞赏父亲的卓识和远见。
10岁登台,13岁主演6部《西厢》,那时的常香玉已经名满开封,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时候我就有身价了,一个月就能挣八块大洋了。”但是,她决不向权贵和恶势力低头。她举了个例子,一次,有个帮头娶小老婆,要她去唱堂会。没办法只能去,在现场唱的是一出悲剧《孔雀东南飞》,流氓大怒,要动手打她,她跳到桌子上,把手里的两枚戒指吞到肚子里用自杀来表示愤怒,进行抵抗,幸好后来被抢救。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19岁那年的一场新戏表演中,陈宪章与常香玉邂逅。演出结束后,大家纷纷发表意见。陈宪章见解独特且颇具幽默感,常香玉对这个才华横溢的青年有了好感。但是,此时的陈宪章已经有了家室,相见只能恨晚。但是,常香玉并不介意陈宪章的身份,陈宪章也按奈不住内心的喜欢,于是两人开始了恋爱。常老羞涩地讲述两人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情景,他以给她剪指甲为由牵了她的手,谁知道这一牵就是一生。
两人的婚姻受到了常香玉父母以及各方面的阻碍,但是常香玉却坚持自己的选择。婚前,常香玉与陈宪章约法三章,一是她不嫁当官的人,二是不给别人当小老婆,三是不能因为她是个唱戏的就看不起她。陈宪章一一答应,与前妻离婚,并且解甲归田,专心为常香玉的事业奔波,甚至包揽了整个家务。同时,他开始教妻子识字读书,为妻子写作剧本,《花木兰》为其中最著名的代表。
几年前,陈老去世。子女们回忆父亲重病住院的日子说,那是他们见过的世间最动人的爱情。那段时间,常老每天都要去医院陪伴老伴,每每离别他们总是用深深的吻来表白内心的怜爱与不舍。老伴去世许久她还常常会念叨:“你爸那么聪明的一个人,他怎么就不发明一种药,让我们俩同时一天死?”陈老先生在弥留之际也交待子女要照顾好母亲,那是他走后最大的担忧。
子承母业艰难与遗憾
常老在节目中感叹自己此生有两大遗憾,一是没能够尽所能照顾家庭,照顾孩子和丈夫,女儿也在节目中说母亲让他们感觉陌生;其二是子女没能够将常派豫剧传承下去,而眼看着自己就要面对生命的尽头和艺术的尽头。小女儿在母亲看来是天生唱戏的料,但是她偏偏不喜欢,于是采用了逃避的战术,逃避到了国外。为此,母女产生很多矛盾和不解。如今,女儿归来,已经为人母的小女感悟到:“母亲从九岁开始做的事情是她的生命,继承她的事业比为她端茶倒水更能够让她温暖。”金发碧眼的小孙女在现场唱了一出《花木兰》,颇有姥姥的强调和神采。女儿用实际行动来解除母亲的遗憾和担忧,但是无人能够完整地传承常派唱腔依旧是她的遗憾。
先天下之忧而忧
每每到国家危难的时候常香玉总是能够挺身而出,捐钱捐物。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她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称。如今,这一事迹已被小学课本收录,文章的名称为《“香玉剧社”号飞机》。去年非典时期,她又拿出几万积蓄捐给医务工作者,表达她的“急国家之所急”的热情。但是,身边熟悉的人都知道,常老一生以清苦的生活为伴,没有享受过物质上的极大丰富。她的衣服都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旧衣服。她的学生也说,老师家里至今都是石灰墙,刷的绿漆,水泥地面。冬天的时候,就吃白菜、萝卜。即便是已经仙逝,也告诫子女身后事从简,不要惊动更多的人。
与最爱的人团圆
老人一生“戏比天大”,致力于豫剧事业,留下了诸多经典:《花木兰》、《拷红》、《白蛇传》、《断桥》、《大祭桩》、《破洪州》、《五世请缨》和现代戏《漳河湾》、《母亲》、《人欢马叫》、《红灯记》、《杜鹃山》、《柳河湾》。戏幕合上,老人悄悄离开,悲伤之余我们默默地为她祝福,因为那将是她与恋恋不舍的爱人的重逢…… 文/周敏

㈨ 常香玉弟子

http://ke..com/view/21906.htm(她的 资料)

http://ke..com/view/21906.htm(弟子)
http://yule.sohu.com/20050520/n225639708.shtml(弟子)

小香玉原名陈百玲,出生在河南郑州的一个豫剧世家。1982年,17岁的陈百玲因出演《花木兰》一夜成名。常香玉夫妇发现陈百玲是一个唱豫剧的好苗子,于是为陈百玲正式改名为“小香玉”,收其做了亲传弟子。常香玉把陈百玲接到自己家来住着,在大师的密切指导下,小香玉的名气越来越大,演艺事业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