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微影 » 年味微电影
扩展阅读
火车杀人案国产电影 2024-12-22 19:37:59

年味微电影

发布时间: 2021-05-28 22:38:37

微电影排行榜

2013年上半年微电影排行榜名单
1.鹤无双[2](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奖作品)
2.预见(香港心短片比赛得奖作品)
3.男艺伎回忆录(筷子兄弟微电影)
4.x(小三上位激情肉搏)
5.我是传奇(80后的那些记忆,游戏人生微电影)
6.谁动了我的马赛克(恶搞315维权)
7.推背(恶搞泰囧经典桥段)
8.二十块钱de故事(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
9.我爸(中国式父爱到底怎么了?)
10.父亲的手(感人父爱)
11.心灵之境(王家卫芝华士微电影)
12.我是陈鸥我为自己代言(聚美优品励志微电影)
13.雷锋侠2(热血青春颂歌)
14.无味皂(饥渴妖娆少妇出轨)
15.一见钟情(爱了就勇敢点)
16.18岁的勇气(阿信携手黄姵嘉真情演绎)

㈡ 微电影幸福的味道影评

豆瓣上有很多的,你可以看看

㈢ 《微电影》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1.具体点出题目中“年声”二字;鞭炮声为人们所熟知,贴近生活,亲切自然;由眼前的年声,引出下文由此消失的年声;从叙述入手,为下文抒发感受、发表议论做铺垫。
2.大年夜燃烧鞭炮前的“踩岁”声,大年初一卖金鱼的吆喝声。 因为这两种声音都带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寄托着人们图吉利等精神方面的向往(或美好愿望),寓意丰富。
3.声音清冽清爽,音律优美动人。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过年习俗的地方特色;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气氛;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4.过年,既要有年味,又要有年声;不仅要有(富足的)物质生活,更要有(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做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5.借“消失的年声”,表达出作者对传统习俗的怀念,对消失的传统习俗的遗憾和惋惜;对民族文化当前处境的担忧,对人们能拥有新的过年文化的期盼。

㈣ 《开心消消乐》春节微电影的故事引发热议,你也有“嘴硬心软”的爸妈吗

我也有嘴硬心软的爸妈。

有人说和老人的相处,要像对待远房亲戚一样,不远不近,太近了,可能会让老人有一种依赖,就减少了他自己的活动和安排,要让老人相对独立一些,这样对他的身体健康也是有好处的,周末年节要和老人在一起相聚,让他们在心理上感觉一种充实和幸福。

㈤ 讲述高三的微电影或剧情

《高三》是由周浩执导,王锦春等人主演的一部纪录片。于2005年11月在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讲述了高三同学们忙碌却又十分充实还收获了友情与师生之间最深厚的情谊的故事。

《青春派》由湖北黄冈广电数字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湖北远东卓越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出品,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2013年8月暑期档在中国上映。该片讲述了一群90后青少年的青春生活,年轻的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欢笑有伤痛,有付出有收获,有疯狂更有感动。经历过难熬的时光,成长就在前方等待着拥抱他们。

六集纪录片《高考》选取深具代表性的不同社会横断面,记录个人故事、观照社会热点,从多个侧面走近并记录2014年高考,为我们留下这个时代意味深长的社会现实记忆。

㈥ 成都味道微电影主题曲叫什么

许嵩 - 亲情式的爱情
作词:许嵩 作曲:许嵩
新月 湖畔 电影 西餐 那些夜晚
熟悉的桥段
冲动变平淡
上班 下班 买菜 做饭 最后洗碗
琐碎的牵绊
滋长不满
相爱的时候总笑谈
爱情多简单
你走了以后

才算尝透了心酸
我有多想多想多想看一眼
你最后那天在我身边
那熟悉的脸
我有多想多想再陪你几年
所有心愿为你实现
抱住你
放弃这世界
上班 下班 买菜 做饭 最后洗碗
琐碎的牵绊
滋长不满
相爱的时候总笑谈
爱情多简单
你走了以后
才算尝透了心酸
我有多想多想多想看一眼
你最后那天在我身边
那熟悉的脸
我有多想多想再陪你几年
所有心愿为你实现
抱住你
放弃这世界
曾经以为不爱了
感觉太淡了
血溶于水后看不见红色
其实该在的一直都在的
我有多想多想多想看一眼
你最后那天在我身边
那熟悉的脸
我有多想多想再陪你几年
所有心愿为你实现
抱住你
放弃这世界

㈦ 幸福的味道微电影好看吗

网络电影厂微电影联盟出品的微电影《幸福的味道》,从近500部报名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本届Vcare公益映像节“十佳公益短片奖”!目前正在优酷、土豆、爱奇艺、PPS等各大视频网站上线热映,点击量已逾240万

㈧ 急求微电影《回家过年清单》的影评

张元的名字知道很久了,但他的电影从来没看过,因为他一直在拍的都是“地下电影”,我在的这个城市里,能看到这样的电影的机会并不多。昨天,终于第一次看了他的电影,而且是有幸在央视看的,《过年回家》,也算是转到地上的标志吧。

就我所看到的有限的国产影片来说,《过年回家》的确不俗,一开始就非常从容简洁,没有多余的镜头,灰暗的色调,封闭的构图,分隔的画框,节制的镜头运动和适度的距离,将一个七十年代普通的工人家庭托了出来,就像那个时代我身边的每个家庭一样。特殊家庭环境所塑造的富于心计的乖张女孩,也是那样熟悉。我一下子就感到了张元镜头的力量,他的简练、直接。这是我喜欢的风格。在接下来监狱的部分中,他直接表现的虽然不多,但那种纪录片风格的叙述,仍然是可以让人领略到一些个中气氛的。比如一墙之隔,一边是城市的公车站,一边是女囚们排队上操,整齐地喊着“认罪伏法,重新做人”。直到陶兰被奖励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我的观影过程一直充满了期待,我想,我或许会看到一个与世隔绝十七年的囚徒跨出这道高墙后,将怎样期待,怎样彷徨,怎样接续这十七年的空白人生,或者怎样心碎,怎样彻底地绝望。

可是自打陶兰的脚落在了十七年不曾踩过的地上,特别是当那个漂亮的女警察出现,主动提出送她回家后,后面的故事忽然全都变味了。这个一脸稚气和正气的漂亮女警察还有一颗更善良的心,她的善意关怀、先人后己和在大街上“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一番说教,让我以为这会是一部关于爱心和奉献的电影。应该说,张元的镜头仍然很有表现力,余华设计的细节也是非常的感人甚至煽情,但正因为这样的力量和感情,我的观看才变得越来越难受:他们为什么就不能看到陶兰的痛处呢?上公共车时,陶兰竟然因为不敢挤人而始终上不了车,下车后站在马路中央,身前身后是飞驰的车流,背景是时髦内衣的巨幅广告牌,陶兰的无助和失措,让我多么心焦和难过,不自禁地担心着她将在新的家里、新的世界如何自处、如何生活。可是这些镜头很快便被煽情的小伎俩代替了:女警察给妈妈打电话,要把年夜无私地奉献给一个找家的犯人(是“学员”而非“犯人”);在小吃摊上,女警察说她也有父母、妹妹,她和父亲的感情也有不谐,这和陶兰多么相像呀,可是她的叙述让我们和陶兰知道,亲情原本是多么温暖感人;还有那个开三轮车给丈母娘送年货的好心小伙,他本不为丈母娘所容的婚姻已慢慢地被认可、接纳了。这样,当终于回到了陶兰的家,虽然气氛异常压抑,几个演员内敛而有张力的出色表演会搞得我鼻子不由得有些发酸,但我知道,这必将是个关于亲情、爱和宽恕的电影了,陶兰一定会找到家的,用不着我瞎操心,只要和电视机前的人一起等着被煽就行了。

但我这颗固执的木头脑袋仍禁不住要问自己:在我的周围,这个人们看到的冷漠多于爱情的世界上,这样的爱、奉献、宽恕真的就那么容易吗?因为张元告诉我们的并不是有血缘关系的父女间的小芥蒂,并不是平常日子的女警察的一段轻松家访。在我的生活中,故事会这么简单?陶兰真的能回家吗?她真能接续上这十七年的空白人生吗?我忘不了马路中央陶兰张惶的脸。我宁愿相信陶兰并没有回家,她不过回的是张元的家;甚至我还希望,那也不是张元真正要回的,那不是他的本意,只不过是他的妥协——可是有一富典型艺术家相的张元应该知道,艺术决不是妥协的产物,妥协是政客的游戏,而如果要讨好的话,那他真的就沦为可怜的戏子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

看完电影,郁闷睡去,一夜无话,城市下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早晨在雪中去上班,看见铁路售票厅里熙熙攘攘,挤满了等着买票的人,又到回家过年的时候了。有家可回真是一种幸福。我知道,他们中的许多人和我一样,其实并没有这种欣喜,仅仅离家数年,物异人非,家乡早已只是记忆中的家乡了。而在这个落脚的城市,却始终得不到他者和自己的认同,直把他乡作故乡,末了,到底是一个无根的漂泊者。年关的时候,只是远望着城市的烟火,独对自己的寂寞。
希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