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微影 » 黑白片老电影
扩展阅读
望乡日本电影图片 2024-11-02 10:11:39
苏联二战电影国语全 2024-11-02 10:06:31
免费观看美国大电影app 2024-11-02 09:57:39

黑白片老电影

发布时间: 2021-05-18 11:19:27

『壹』 抗战黑白老电影

《赵一曼》、《狼牙山五壮士》、《小兵张嘎》、《鸡毛信》、《地道战》、《地雷战》、《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铁道游击队》、《回民支队》、《平原游击队》、《平原枪声》、《西安事变》、《破袭战》、《烈火金钢》、《血战台儿庄》、《血性山谷》、《七七事变》、《关东大侠》、《步入辉煌》、《剑吼长城东》、《燃烧的港湾》、《飞虎队》(以上是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将在8月“抗战史诗”影片展播月里展播的系列,都是老电影,大部分是黑白的)

四大争议影片:
《鬼子来了》制度争议 《西安事变》学术争议

《紫日》故事的争议 《紫蝴蝶》态度的争议

五大人间惨剧:
《南京大屠杀》 《黑太阳731》 《屠城血证》

《清凉寺的钟声》 《地狱究竟有几层》

六大浴血挽歌:
《血战台儿庄》:徐州会战的破釜沉舟

《七七事变》:京津沦陷的风云突变

《八百壮士》:淞沪会战的惨烈悲怆

《浴血太行》:敌后战场的斗智斗勇

《步入辉煌》:东北抗联的孤军奋战

《狼牙山五壮士》:反扫荡中的永垂不朽

七大游击战:
《地道战》 《地雷战》 《烈火金钢》 《小兵张嘎》

《铁道游击队》 《平原游击队》 《敌后武工队》

八大汉奸:
汤司令:《地道战》 王柬芝:《苦菜花》

胡传魁:《沙家浜》 胖翻译官:《小兵张嘎》

张金龙:《新儿女英雄传》 王连举:《红灯记》

何志武:《烈火金刚》 翻译官:《鬼子来了》

九大鬼子:
龟田 松井 山田 中野 花屋 鸠山 岗村 小林 猪头

十大英雄:
李向阳-《平原游击队》 刘洪-《铁道游击队》

高传宝-《地道战》 赵虎-《地雷战》

张嘎-《小兵张嘎》 赵一曼-《赵一曼》

白求恩-《白求恩大夫》 吉鸿昌-《吉鸿昌》

杨靖宇-《白山黑水》 马本斋-《回民支队》

--------------------------------------------------------------------------------

抗战题材近期新片:

梁家辉主演《太行山上》 纪录电影《为了胜利》

3D动画《小兵张嘎》 故事片《我的母亲赵一曼》
港台明星纷纷加盟抗战影片:
《逐日英雄》云南开机 朱茵首演抗战英雄

杨紫琼和周润发出演抗战影片《苦海逃生》

《太行山上》梁家辉扮独臂将军 8月中银幕亮相

电影下载地址(战争):
http://lib.verycd.com/movie/war/

推荐网上观看:

土豆网:
www.tudou.com
优酷网:
www.youku.com

『贰』 一部黑白片老电影,只记得部分情节,求片名

彩色电影《电话谋杀案》。

『叁』 找一部红军黑白片老电影

[编辑本段]同名电影 1954 中国

基本信息

电影片名
鸡毛信
外文名称 The Letter With Feathers
影片类型
战争
片长
70分钟
国家/地区
中国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
黑白
混音
单声道
制作公司
上海电影制片厂 Shanghai Film Studios [中国]
年份
1954年

演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石挥 Hui Shi
原著
华山 Hua Shan
编剧 Writer
张骏祥 Junxiang Zhang
演员 Actor
舒适 Shu Shi.....爸爸
蔡元元 Cai Yuanyuan .....海娃
李保罗 Li Baoluo .....农会干部
曹铎 Cao Duo .....民兵小队长
李镛 Yong Li .....民兵小王
蒋锐 Rui Jiang .....张连长
冯笑 Xiao Feng .....小刘
刘非 Fei Liu .....一排长
周伯勋 Boxun Zhou .....猫眼司令
陈风 .....日哨兵
程之 Zhi Cheng .....歪嘴
于明德 Mingde Yu .....黑狗甲
王岚 Lan Wang .....黑狗乙
摄影 Cinematography
罗从周 Congzhou Luo
剪辑 Film Editing
陈曦 Xi Chen
录音 Sound recordist
黄力加 Lijia Huang
作曲
黄贻钧
副导演/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谢晋 Xie Jin

剧情介绍

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父亲老赵是民兵中队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儿童团团长。一天,父亲得到鬼子要进山抢粮的消息,便让海娃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
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不料途中遭遇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将信藏在了头羊的大尾巴下面。鬼子们抢了海娃的羊,还逼迫他带路去龙门村。
晚上,海娃乘敌人熟睡时,取信逃跑。途中,信一度失而复得,但海娃却再次被敌人抓住。机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敌人引入歧途,至此,敌人才知中计,拔枪打伤海娃的手。千钧一发的时刻,八路军赶来搭救,全歼了敌兵。海娃完成送信任务后晕倒了,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提供的情报,炸毁了敌人的炮楼,并活捉了猫眼司令。
海娃醒来时谁在暖坑上,上面有糖果和饼干。海娃问张连长缴枪没,墙角堆放着好些枪。于是海娃对连长说他要一把枪。

影片评价

新中国儿童电影的经典之作!
影片《鸡毛信》是著名电影艺术家张骏祥根据华山同名小说改编的,是新中国首部正面反映我国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敌斗争的儿童影片。鸡毛信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军民创造的一种传递紧急情报的特殊邮件,信封上粘有鸡毛,以示十万火急。影片以海娃送鸡毛信作为全片的主要线索,结构单纯,情节曲折,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正是在曲折跌宕的惊险情境中,影片以生动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贞顽强、机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海娃的艺术形象。影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注重儿童情趣。片头字幕像一本连环画.一页一页揭过,使少年儿童观众像翻看连环画一样亲切。每一片断的开头,也模仿连环画的说明写上字幕,对背景、环境、人物心情做出说明,用生动诙谐的旁白道出,强烈地抓住了少年儿童观众的注意力。扮演海娃的蔡元元也因此成为了新中国电影史上一颗耀眼的童星。

幕后故事摄制故事

如果说20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的儿童电影,60年代的《小兵张嘎》走向了难以超越的高峰,那么其发端则是50年代中诞生的《鸡毛信》。
一部电影,在看过许多年以后,依然留在你脑海中的那个镜头,肯定是最有艺术价值的。
一个放羊娃站在山顶,手持红缨枪,两眼望着平川。山顶上立着一棵树,太阳照着,四处静静的。旁白声起:“小海娃是儿童团长,天天拿着红缨枪,一边放羊,一边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的敌人的距离。”电影镜头渐渐拉远:站在“消息树”下,可以看见平川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河,还能看到平川上撒着不少芝麻粒大的黑点,那是日本鬼子的炮楼。镜头再次拉回山顶,旁白:“这是个通风报信的‘消息树’。只要鬼子一露头,海娃就把这消息树拉倒,后山腰的狗娃跟桂妞,看见消息树倒了,就会把稻草人拉倒。村子里的人立刻就知道,鬼子要进山了。”
忽然,平川上那个圪土达里爬出一长溜黑点子。海娃揉了揉眼睛,清清楚楚地看到,那黑点子像无数蚂蚁,朝龙门山爬来了。不好,鬼子又出动了!四周山上的“消息树”一棵接一棵地倒下了,海娃赶紧把龙门村的“消息树”一拉。狗娃和桂妞这边,稻草人也倒下了。顿时,龙门村里响起了钟声,钟声越来越紧,人们背着粮食、包袱,赶着牛羊,都急忙往山沟里跑,民兵们也集合了,拿着武器上了山。
这是电影《鸡毛信》对“消息树”的一段经典演绎。关于抗日斗争,这组镜头给了未经过战争的孩子们最直观不过的感性认识。
与同时期其他题材的中国电影一样,上个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儿童电影,为了适应中国当时的社会形势和政治气候,使孩子们本该充满快乐的童年生活也背上了重担。尽管那时的儿童影片在风格样式的探索方面留下了较多空白,但令人欣慰的是,从《鸡毛信》开始,中国电影工作者的探索,也为那个年代的电影史留下了许多可圈可点的经典之作。单是片头连环画式的构思,在那个缺少视觉冲击的年代,就足以让小观众们精神为之一振。《鸡毛信》剧组于1952年9月中旬接受任务,经过四次修改,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的曲折拍摄,终于在1954年“六一”儿童节,把这部新中国儿童影片红色经典的开山之作呈现给了全国的小朋友,后来还赴埃及、美国等地放映。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我国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对敌斗争的儿童影片,《鸡毛信》于1955年获英国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成为新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
如果说20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的儿童电影,60年代的《小兵张嘎》走向了难以超越的高峰,那么其发端则是50年代诞生的这部《鸡毛信》。
200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也是电影《鸡毛信》的制片主任顾也鲁90岁诞辰。刚庆祝完90大寿,顾老在上海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顾也鲁是从一名牛奶推销员成长为集演、导、制片于一身的著名演艺界人士,1951年,热爱新中国的他和已故导演石挥一起从香港回到内地。
石挥是20世纪40~50年代杰出的影、剧双栖演员、导演,被誉为“话剧皇帝”。1953年筹拍这部儿童片的初衷,是为向国庆献礼。为了拍出精品,石挥“恶补”了许多反映老区农民生活的书籍。顾也鲁说:“他是个‘夜神仙’,写分镜剧本都在晚上。我和他谈拍摄计划,常常要在半夜12点以后去他家聊。12点以前,他在‘啃戏’,跟朋友谈艺术;或与女友约会,打打扑克,劳逸结合,松弛一下。”“石挥很能吃苦。拍外景时,常常在祠堂里打地铺,在北京拍戏的时候我们还睡过草地。在艺术上,他决不马虎。比如拍收割高粱,他要真割一大片庄稼。在拍摄反扫荡时,他要到老百姓家真开枪,我怕得很,不过艺术上还是听他的。戏拍完后摄制组已经回上海了,石挥要再去北京山区搭碉堡补拍镜头,我不同意。我们两人争吵到制片处长吴仞之那里,最后因考虑到摄制资金有限,还是在上海搭景,我只好对他抱歉了。”然而,就在这次补拍中,石挥受伤了。在闸北,空弹片把他的腿打伤了。
顾也鲁说,石挥是他最欣赏的男演员,石挥常跟他讲的那句“生活上不怕苦,艺术上我负责”,也让他铭记在心间。
虎头虎脑的弟弟比哥哥更有小英雄的气质,导演就让哥俩换了角色;30只羊坐着那个年代还很稀罕的火车,随剧组到了南方
“海娃”可以说是中国电影里塑造最成功的一个小英雄。他曾经害怕,曾经哭泣,曾经一筹莫展,也曾经因疏忽大意而丢失信件。但这不仅没有让人感到他的软弱和愚笨,而是更真实可信地让观众感到对敌斗争的严酷和人物所承受的重负,也让观众同海娃一起在他所经受的锻炼中感受成长过程。
扮演“海娃”的蔡元元祖籍安徽,出生于一个演艺世家。在父亲的影响下,蔡元元和哥哥蔡安安,从小就开始接触表演艺术。
1952年,电影《鸡毛信》的导演在挑演员时,同时看中了兄弟俩。导演石挥和副导演谢晋起初让哥哥蔡安安演剧中的主角——机智勇敢的少年英雄海娃,让弟弟蔡元元演海娃的小伙伴狗娃。为此,兄弟俩还到京郊农村体验生活,练了几个月的放羊。可开拍后,导演发现虎头虎脑的弟弟比眉清目秀的哥哥更接近小英雄的气质,就临时让哥俩换了角色。于是,由于成功地扮演了海娃,年仅10岁的蔡元元从此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童星。37年后,兄弟俩在澳门成立了蔡氏兄弟影业公司,填补了澳门电影电视制作业方面的空白。
影片的拍摄地主要有三个地方:北京、湖南和上海。在北京拍摄,还动用了毛泽东的警卫。顾也鲁回忆:“毛主席的警卫也演解放军,也演鬼子,多少人记不起来了。”
雨季,是拍摄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在北京没拍几天,就下起了大雪。“影片要拍夏、秋季节的戏,但当时已下过两次雪,积雪未化,我发动解放军和全摄制组扫雪,但也只能拍些中、近景。副导演谢晋提议到湖南去拍,那里还是青山绿水的景象。我同意了。”顾也鲁回忆说。但到了湖南,却又遇上雨季,天天下雨。因为要赶在1953年内放映,所以演员们每天早上一早起来就化好装,等雨稍微小一点就抢拍。“蔡元元老问我,顾叔叔,你眼睛瞎了没有,天还在下雨,为什么叫我们化装?”
天气的恶劣还能克服,但新的烦恼又产生了。
看过《鸡毛信》的观众都知道,整部影片中“出镜率”最高的,除了“海娃”,就是羊群,特别是那只担负着特殊任务、生死命运牵动人心的老羊。到了南方,一时半会儿很难找到羊,怎么办?剧组决定把羊带去。就这样,30只羊坐着那个年代还很稀罕的火车,随剧组到了南方。“在湖南,每到一个地方拍戏,派出所就派出警力保护羊群。”有人说,“特别保护”是因为北方的绵羊到了湖南水土不服。顾老解释说,其实是因为当时湖南有很多老虎,还吃人。请派出所保护羊,主要是怕羊被老虎吃掉。“刚到湖南,我就在派出所看到有一个棺材,里面躺着老虎咬死的砍柴农民。不是有句话叫‘羊入虎口’吗?我不能把羊送给老虎。当地到处看到老虎的爪印,我挺担心,所以请派出所来保护。”顾老回忆说,每个地方,派出所派出一个小分队的警力。不过,老虎倒是一直没来。“这个戏共花了多少钱,具体记不太清,大概30多万吧。现在一部片子至少要几百万啊!”顾也鲁说。

故人故地

“信没有信封,有固定的折法,紧急的信在中间插上鸡毛,叫鸡毛信。”
鸡毛信,消息树,影片中这些让今天的孩子们看来新奇、好玩的东西,是抗日军民的特殊发明。
2005年3月29日,新华社记者在山西定襄的上零山村见到了1940年日军化学战的幸存者、79岁的张申元老人。他说,自从日本人来放过毒以后,村子的南、北两个山上的树上都插有红旗,有人轮流放哨。这就是“消息树”。“我15岁那年参加了民兵,主要任务就是放哨、埋地雷。晚上我们把地雷埋到日本人进出的必经之路,早上再取出来,怕把自己人炸伤。白天放哨的时候,如果山顶树上的红旗倒了,就意味着日本人来了。晚上也是轮流值班,两个人一班,一炷香换一班。晚上哨兵要是发现敌人来了,就扔手榴弹,来得及的话就敲钟通知村民。我们村里有游击队,但没有跟日本人面对面打过仗,因为力量太薄弱了,主要是保卫村民的安全。”
像古时的烽火狼烟一样,抗日战争中的“消息树”是一道预警,是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自卫的武器。
影片中的鸡毛信是一封长方形的、有信封的信,信口插着三根鸡毛。当海娃从父亲手里接过这封特殊的信时,这个镜头便走进了千万名小观众成长的记忆。但除了当年的小“海娃”们,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鸡毛信”至今也还是个“秘密”。
抗战中的村儿童团长、阜平县辛庄村77岁的王专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时说:“信没有信封,有固定的折法,紧急的信在中间插上鸡毛,叫鸡毛信。”他还向记者演示了一遍折信的方法,折完后上端留出一个长段,可写收信人名字,下端叠在一起,可以插鸡毛。
2005年4月27日,新华社记者在天津见到了当年传送过鸡毛信的小通讯员雁秀峰。雁老13岁开始送信,“我送的鸡毛信没有信封,那时候也不需要信封,要不没法藏。折成三角形,抓在手里。这样如果遇到敌人,就假装玩耍摔倒往土里一藏,信太大了不好藏。”
与这些“海娃”们不同的是,狼牙山五壮士的指导员——91岁高龄的蔡展鹏老人,则是一位“鸡毛信”的收信人。今年4月22日,蔡老在保定向新华社记者回忆了他所收到的“海娃”们送来的鸡毛信。“信上如果没有鸡毛,就表示是平信;插一根鸡毛,表示‘急’;插两根鸡毛,表示‘特急’;插三根鸡毛,就表示‘十万火急’。”
看来,影片中小海娃送的信,确实是一封“十万火急”的信。
送情报路遇鬼子,海笑闯进一户正在办丧事的人家求助;他跟着大家哭得死去活来,眼泪鼻涕一大把,几乎将点燃的纸钱都浇熄了。日本鬼子没有看出半点破绽,只好灰溜溜地离开
这部电影是千百万在烽火中成长的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写照。在整个抗战期间,究竟有多少“海娃”、有多少“王二小”,今天已很难考证。
79岁的著名作家海笑,当年就是一个小情报员。他在看了《鸡毛信》之后说:“海娃这个形象比较可信。”海笑本名杨忠,参加新四军后改名为“海啸”。抗战胜利,举国欢腾,他又改名为“海笑”。2005年4月,海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讲述了自己“海娃”式的童年生活。
以下是海笑自述:
1942年,海笑的家乡南通被日本人占领。海笑尽管那时才是个14岁的初中生,但整天想着参加新四军,把鬼子赶出中国。“可是,驻在杨家园的新四军嫌我小,不肯收我。”海笑回忆道。
当时,海笑的姐姐早已参军,在南通市金沙区做民运和情报工作。一天夜里,姐姐突然把熟睡的海笑叫醒,严肃地说:“弟弟,现在有一个不穿军装、不拿枪、不拿刀的革命任务,但同样是新四军的一个小战士,这事,你愿意不愿意去做?”
海笑兴奋得从床上跳起来,连说“愿意”。这样,身高不足1.5米的海笑,成为了一名与姐姐单线联系的小情报员。
一般情况下,姐姐每10天回来一次,海笑就把自己在附近打听到的日伪军的人数、装备、鬼子队长和翻译长得什么样、他们下乡干了些什么、地方上哪些人当了汉奸等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姐姐。
情报员工作处处充满危险。一天,小海笑去6里路外的小姨娘家玩,了解到村里有一个人投敌当了汉奸。他问清这人的姓名、年龄、模样,偷偷地记在一张纸上,然后揣上这张纸往回赶,准备告诉姐姐。
当海笑走到鬼头街,正想转弯向南走时,忽然看见100米开外走来一队举着“膏药旗”、枪上插着刺刀的日本鬼子。因为身上藏着那张纸条,海笑的心怦怦乱跳。不够沉着又缺乏经验的他掉转身快步疾走,日本鬼子发现了这个情况,立即叫喊着追赶过来。海笑赶忙钻进玉米田里,把纸条埋在地里,做了个记号后,拔脚便奔跑向前。碰见一户正在办丧事的人家,他便一头扎进去求助。
这户人家全都在哭哭啼啼,忽见海笑闯了进来,知道情况紧急。一个大妈立即找来一件白色的孝袍让他穿上,又戴上白帽,穿上孝鞋,叫他跪在灵堂前磕头烧香燃纸钱。大妈嘱咐海笑,说海笑是她的小儿子,同时嘱咐家人一番。
刚刚安排妥当,4个日本鬼子就搜索过来了。鬼子四处寻找,连躺在停尸板上的死人也不放过。“这时一家人都在放声大哭,我也早已镇静下来,跟着大家哭得死去活来,眼泪鼻涕一大把,几乎将点燃的纸钱都浇熄了。日本鬼子没有看出半点破绽,只好灰溜溜地离开。”回忆起那一幕,海笑至今心有余悸。
那名汉奸最终被新四军锄奸队员除掉了。而这次经验教训使海笑懂得,情报要强记,尽量不要携带嫌疑物品;即使遇到突发事故,也一定要沉着应战。
1943年秋,到鬼子据点了解情况的海笑,碰上了一个叛徒。叛徒知道海笑的姐姐是新四军,但不知道海笑已经是小情报员,拦住海笑说:“不要走,跟我去吃饭。”海笑不得不跟着走。在鬼子的宪兵司令部,叛徒告诉鬼子:“这个小孩的姐姐是新四军。”见海笑只是小孩,鬼子不太重视,对海笑说:“赶快回去叫姐姐来自首,姐姐不来,下次捉住,要死啦死啦的。”就在审讯时,海笑还发现了另一个情报——一个木笼里关着四五位新四军女战士。
海笑假装答应鬼子,连连点头说:“我知道了。”鬼子便把他放出来了。
这第二次死里逃生之后,区里研究决定,不能再让他做情报员了。从此,海笑就告别了小“海娃”的生活。
[编辑本段]所获奖项
1955年英国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
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故事片三等奖。
1980年全国第二次(1954—1979)儿童文艺奖故事片一等奖 。
[编辑本段]【真实故事】
抗战爆发仅一年余,中国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均落入日军魔掌中。这样一来,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海上通道也被日军完全堵死。当时,海外华侨大量捐款捐物,筹集了大批国内急需物资。国民政府也拿出极为珍贵的外汇从西方购买了大量的汽车、石油、军火等,一起堆放在越南的海防港。海防港是滇越铁路的起点,当时,很多抗战物资及内迁的机就是从这条铁路,经海防港运到昆明的。但是从安全、实际的角度考虑,滇越铁路也随时有被日军封锁之威胁,中国还是应当在地处大后方的云南建设一条通往印度洋的交通线。后证明,这一考虑是颇具战略眼光的。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完全封锁中国的国际通道,不断地向越南的法国殖民当局施加压力,要求在境内停运中国政府的物资。1940年9月25日,日军在海防登陆之后,完全截断了中越之间的交通运输线。
滇缅公路的修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1937年8月,时任云南省主席的龙云向蒋介石提出《建设缅公路和滇缅铁路的计划》,建议各修筑一条从昆明出发,经云南西部到缅甸北部,最后直通度洋的铁路和公路。蒋介石当即表示同意,并下令交通部、铁道部研究办理。11月初,经国民政府员同云南省政府协商,最后确定了滇缅公路由昆明经下关、保山、龙陵、芒市、畹町出国,然后在缅甸的腊戍与缅甸的中央铁路接通、直通仰光这一路线。滇缅公路的路线确定后,国民政府又专门委派外交部及云南省政府有关人员作为特使前往缅,与缅甸的英国殖民政府洽谈在缅甸修路事宜。双方商定,由云南省政府主持修筑下关经保山至畹町的公路;缅甸方面负责修筑腊戍至畹町的公路。随后,本着“地方负责,中央补助”的原则由行政院拨款200万元给云南,限期一年竣工。但是,龙云却主观地认为滇缅公路可在三个内修通。因此,他严令公路沿线地方当局必须在1937年底以前开工建设,限期三个月之内先建成一条可以勉强通车的简易公路。当时,龙陵县长王锡光收到省政府的紧急命令,封套上赫然贴着一根鸡毛。另还有一个木,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副闪着寒光的手铐。省政府下令:“分配该县路段,务必在期限内完成。逾期未完成者,县长自带手铐,来昆受处。”黄恒蛟是一位研究云南交通史的专家,他在研究中曾发现了一则这样的故事:
那个时候军令如山倒,龙云下命令的时候,叫很多县的县长来挂帅分段修路。王锡光是云南甸西龙陵县的县长,要统领周围的县来修这条路,当时龙云下命令送给他一副手铐、一根鸡毛。我们中国话鸡毛信就是很严紧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不能完成命令就用手铐带走你,就是军法处置。王锡光接到这个命令后,就要求他周围这些县都派人来参加这些事。当时又不可能有什待遇、什么报酬之类的,就有些懈怠。那么这个王县长就到周围的县去哭,痛哭流涕的办法去感染他们希望他们派人,不然将来我就是军法处置的对象,这个哭的效果还不好,怎么办?他就拔出手枪来,对周围的县长说,你是派还是不派,如果你不派,我这个路修不好,我也是死罪,你不派我把你打死了。你派不派,我都是死。这样子才把周围的人吓坏了,不干不行,就派人来修路了。修的过程当中,生活极端艰苦,条件也很恶劣,有的人多少有些懈怠了,他就用鞭子打,急的要死。这段路修了以后,他的眼睛也瞎了一只。后来,他写了一首长诗,他说,我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你们,我对不起你们,逼着你们来修路了,但是为了卫这个国家,也是为了保卫大家的安全。
龙云下令三个月竣工的命令,显然仅是这位彝族英豪一贯争强好胜、以“争”为荣、勇敢尚战作风的一种体现,事实上是无法完成的。首先,这是一条艰苦卓绝的道路,特别是西段下关至畹町河是新修路段,要翻越横断山脉纵谷地带的怒山、高黎贡山,还要跨越漾濞江、胜备江、沧江、怒江等大川,不但高山急流很多,而且海拔起伏极大,最高处海拔达2600多米,最低处却仅有600米左右,工程十分艰巨。除此之外,缺乏受过训练的技术人员这一问题也很突出。滇缅公路的总工程处只好对流落到昆明的一些有文化的年轻人进行紧急培训。

『肆』 求一部黑白电影老片!

迅雷下载:
A
http://lhhc.noip.cn:9189/F:/dy/zg/黑白故事片:七十二家房客A1963.rmvb
B
http://lhhc.eicp.net:9184/F:/dy/zg/黑白故事片:七十二家房客B1963.rmvb

老片子想从网上下难度系数很高呀,不如去买张碟,去淘淘还是能淘到的

『伍』 有谁知道这部影片的名字黑白老片!

恐惧的代价,法国电影。

英文名: Salaire de la peur, Le

中文名: 恐惧的代价

别 名: 恐惧的报酬 | 九死一生

导 演: ( 亨利-乔治·克鲁佐 Henri-Georges Clouzot )

主 演: (依芙·蒙坦德 Yves Montand) ( Charles Vanel) ( Folco Lulli) ( Peter van Eyck) ( Véra Clouzot) ( William Tubbs)

马利奥是混迹在这市井之间的一名闲汉,他与小酒馆招待琳达是交好的情人。和琳达一样,班巴原本也为酒馆老板工作,可是他失业了。马里奥与胖子吕吉住在一起,吕吉是个水泥搬运工,医生告诉他,他的肺里进了水泥,时日不多了。马里奥、班巴和吕吉三个男主人公就这样出现在影片里。另外一个是落魄商人若,若乘飞机来到这里,虽然衣着考究,但实际上已经是濒临潦倒。四个男人,没有什么雷同,唯一一样的是他们都需要钱。无疑,在这个闭塞的荒凉之地,每个人都想离开,首要的矛盾是出去的路途遥遥,他们的贫困成了最为凶猛的拦路虎。于是,真正的大幕才宣告拉开。石油公司地处深山的油井起了大火,扑灭这场火必须用到硝化甘油。难题是硝化甘油是一种极易爆炸的危险品,碰撞颠簸都是致命的威胁。马里奥与若,班巴和吕吉各开一辆车上路了。死亡似乎就在眼前,恐惧也就随之而来。每个人,在手握方向盘那一刻都背上了巨大的心理包袱。对于生命来说,恐惧即地狱……
S·O·C公司的油井煤气发生了爆炸。为了尽快扑灭大火,必须把900升硝化甘油运送到那里。这是极其危险的任务,卡车没有任何安全设备,也没有校正缓冲器,只要稍有一点颠簸,或者受点热,人和车子就会化为乌有。如果派公司的司机,肯定会遭到工会的坚决反对。心狠手毒的公司老板奥勃里昂不顾其他人的反对,决定雇佣镇上的流浪汉。因为他们没有工会,没有家,如果被炸死也不会有人找麻烦。
闪亮的晨星犹如细碎的流沙铺在青色的天宇。应征者若、马里奥、班巴和吕伊吉在奥勃里昂的监督下,穿上S·0·C公司的司机服。
若和马里奥驾驶着十吨的“居比特”先出发了。若驾驶着车谨慎地注视着前方,大口大口地吸着气,似乎很不安,额上冒着汗珠。突然发动机出现了跳动情况,若惶恐地趴在驾驶盘上,眼中充满泪水。他开始恶心,不住地呕吐,很明显这是由于恐惧引起的。
班巴和吕吉驾驶的“道奇”车很快追了上来,把慢吞吞的“居比特”甩得远远的。过了家禽饲养场,是一段将近二十英里的瓦楞状路面。车子只有以四十英里的时速行驶,才能保持稳定。道奇车由于加了杂油无法加速,差点被赶上来的“居比特”撞上。
窗外一片荒凉,人烟稀少,凶残的秃鹫在天上懒洋洋地盘旋,接连不断的黑色木头十字架叫人毛骨悚然。
一会儿,远处传来山摇地动的爆炸声。山脊上空升起一团蘑菇状的烟云,天空被染得通红。当若和马里奥赶到时才发现,那里有一个火山口一样大的泥塘,里面全是浓稠的黑色液体,边上爆裂的油管,一阵阵地往外溢出发臭的石油。“道奇”车轮的印迹一直延伸到塘边才突然消失,显然他们掉进这个坑里发生了爆炸。
若和马里奥越来越感觉到危险的邻近,通过一个破旧的木桥时,若意外受伤。当马里奥驾驶着卡车,终于在夜幕降临时赶到了S·0·C公司井架起火的地方时,奄奄一息的若死去了。
油井的火最终被扑灭了。马里奥拿着自己的报酬,驾驶着“居比特”车踏上了归途。四个人中死去了三个,他是个幸运儿。想到马上就要和女友琳达见面了,他心里充满了幸福感。他乐滋滋地扭开仪表板上的收音机,里面播放着华尔兹曲调《美丽的蓝色达尼贝》。马里奥非常快活地哼唱着,他的手随着华尔兹的节奏转动方向盘。崎岖的山路在他眼里渐渐地旋转舞蹈。卡车忽东忽西,忽左忽右地飘着。突然,他的脸骤然变色。他猛地抓住方向盘,但为时已晚,卡车避开护墙后,又撞上去,冲下了万丈悬崖。飞扬的尘埃中,死去的马里奥睁着眼愤怒地望着天空,血淋淋的手里还攥着一张准备回家的地铁车票。
位于南美洲的一家石油公司因为大火焚烧油井,急需硝化甘油来灭火。以伊夫·蒙当为首的三名亡命之徒,在丛林区驾驶两辆装有硝化甘油的卡车作长途运送。由于震动剧烈会随时引爆车上的危险品,因此这段旅程危机四伏,步步惊心。他们历尽艰难险阻,两人先后丧生,最后只有一人获得成功。但他在取得酬金,兴高采烈回去时,途中也死于翻车。

『陆』 跪求所有的经典黑白老电影

1905 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拍摄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1909 美国人布拉斯基在上海成立亚细亚影片公司,并派梁少坡到香港拍摄了短片《偷烧鸭》。
1912 郑正秋、张石川拍摄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黎民伟拍摄香港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
(孙中山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溥仪宣布退位,清朝结束)
1922 张石川、郑正秋在上海成立明星影片公司。
1923 明星公司的《孤儿救祖记》引起轰动。
黎民伟在香港成立民新公司。
1925 邵醉翁等兄弟四人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为香港邵氏公司之前身。
黎民伟将民新公司迁至上海。
1926 明星、大中华、百华等六家公司组成扼制天一公司的六合影片营业公司。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1928 明星公司出品的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轰动一时,并连续拍了近二十部续集。
1929 六合公司宣告解体。
1930 联华影片公司成立,创业作品为《故都春梦》和《野草闲花》。
国民政府颁发电影检查法。
1931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公映。
(九.一八事变)
1932 一.二八事变,日机轰炸上海,多家电影公司毁于战火。
1933 上海天一公司于薛觉先在上海拍摄首部粤语电影《白金龙》,引起轰动。
1934 蔡楚生推出《渔光曲》,卖座鼎盛,并于次年成为中国首部国际获奖影片。
吴永刚编导《神女》。
国民政府属下的中央宣传委员会成立中央电影摄影场,简称“中电”。
1935 《风云儿女》在上海首映,影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阮玲玉留下“人言可畏”的遗书,服毒自尽。
1937 袁牧之导演的《马路天使》上映,女主角周璇一鸣惊人。
上海沦陷,上海制片事业陷入停顿。
(卢沟桥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 中制完成《八百壮士》等三部抗战故事片,同年武汉沦陷,中制迁往重庆。
1941 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上映,轰动一时。
(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
1945 日本投降。
1947 《一江春水向东流》上映,卖座鼎盛,产生很大政治影响。
1948 《小城之春》上映。

『柒』 美国喜剧老电影 黑白片

不属于喜剧,名为《 曼哈顿故事》 Tales of Manhattan (1942)

『捌』 求几部好看的国产的黑白电影

1、《小兵张嘎》,改编自作家徐光耀的同名中篇小说。是由润亚影视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北京中亚广告有限公司出品。由徐耿执导,徐兵编剧,谢孟伟,杜雨,张一山,王莎莎、钱哆多联袂主演的一部20集电视连续剧。

2、《八千里路云和月》联华影艺社拍摄的剧情片,由史东山执导,陶金、白杨主演,于1947年2月上映,该片以抗战时期的抗敌演剧队四、九两队的生活为蓝本,讲述女大学生江玲玉毅然参加救亡演剧队,并与青年音乐家高礼彬在艰苦的斗争中相爱,抗战胜利后二人返回上海,生计艰难,却坚决不向黑暗低头的故事。

3、《不拘小节的人》是1956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爱情喜剧片。由吕班执导,白穆、黄婉苏领衔主演。

4、《没有完成的喜剧》讲述了一个病子、一个胖子从上海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参观学习,传经送宝,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李导演请他们参加三个讽刺喜剧的排演。彩排那天,许多人前来观看,大家兴奋地交谈着,惟有批评家“一棒子”紧闭着双眼,专心地待候节目的开始。

5、《孤儿救祖记》讲述了富翁杨寿昌晚年丧子。为占家产,侄子道培与陆守敬狼狈为奸,诬告儿媳余蔚如不贞,致使蔚如扫地出门。数月后,蔚如生下一子,取名余璞。余璞十岁,就读寿昌所建学校。寿昌亦居住于此。祖孙互不相识,然余璞彬彬有礼,胆识过人,颇得寿昌喜爱。

『玖』 求!美国黑白老电影

是这部【回到未来1】吗
【简介】

马丁是一个擅长滑板和喜欢音乐的高中生。他和热衷发明的布朗博士是忘年之交。同时,他还有一个美丽可爱的女友珍妮。但马丁的家庭状况却颇为糟糕。母亲洛莲十分保守死板,而父亲乔治则懦弱无能,常受上司贝夫的欺负。

但布朗博士的一次实验改变了一切。在试验布朗博士发明的时间机器时,博士不幸被恐怖分子杀害,而马丁则在逃命时驾着时间机器从1985年回到了1955年。

马丁遇见了30年前的父亲乔治和一直在欺负乔治的贝夫。由于马丁代替了乔治被洛莲父亲的车撞倒,他还遇上了少女时代的洛莲并被她追求。马丁设法找到了30年前的布朗博士,想出了利用闪电能量回到“未来”的方法。但为了防止自己消失,马丁还得让乔治和洛莲相识并且恋爱。

马丁想方设法让乔治与洛莲接近,但贝夫却总是出来搅局。而马丁与贝夫的一次又一次斗争也使洛莲对他更加迷恋。马丁设计让乔治扮演英雄救美的角色,但贝夫的再次出现却使情况发生了变化。乔治面对贝夫欺侮洛莲的情景,终于鼓起勇气与贝夫作对,并且打倒了贝夫。这使洛莲开始对他倾心。

为了使乔治和洛莲的感情进一步发展,马丁又代替吉它手在晚会上演出。就在马丁快要消失时,乔治终于吻了洛莲,马丁也避免了消失的噩运。而马丁在狂喜之余的热情演奏也对音乐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在祝福了乔治和洛莲之后,马丁匆匆赶紧往钟楼去见布朗博士。他想告诉布朗博士他未来将要被枪杀的事,却被博士拒绝。虽然意外不断发生,但马丁终于成功地利用闪电能量回到了1985年。而博士也因为读了马丁留下的信而采取了预防措施,从恐怖分子的枪下幸免于难。

马丁悄然回到家中。第二天起来,他惊讶地发现家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由于马丁在1955年的努力,使乔治成了一个充满自信的成功者,而贝夫则成了擦车的佣人。马丁终于又见到了珍妮。但就在此时,博士忽然从未来赶了回来。他告诉马丁和珍妮他们的孩子在未来遇上了麻烦。马丁还没来得及从时间旅行中缓过劲来,就又和珍妮一起被拖上了改良后的时间机器飞向未来。

我记得有一个情节是 他有一张全家福照片
他跟他老妈感情越好他里面的姐姐哥哥就会慢慢消失

http://ke..com/view/326702.html?wtp=tt里面有他3部的介绍 如果是的话请给分
不是的话请留个问题补充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