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悬疑电影《暴裂无声》有哪些看点
电影《暴裂无声》是一部现实类题材影片,看点包括:其一,剧情设计符合悬疑片特质,拍摄手法独特,制作精良,;其二,所有演员精湛逼真的演技,极具说服力;其三,影片中赤裸裸的折射出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律,其四,影片中细节部分刻画的有意为之,其中包含深刻蕴意,成为影片的点睛之笔。
电影《暴裂无声》果真做到了暴烈无声,影片内容紧致有深意,不仅给足观众悬疑片的氛围,更将人性的缺失展露无遗,看点十足,这样的精良制作,实属难得,非常推荐大家观看。
2. 看完《春娇与志明》有啥感受值得一看吗
看完《春娇与志明》的感受是对自己心爱的人一定不能放弃,要一直坚持下去,才会有好的结果,《春娇与志明》值得一看。
春娇与志明》的视角明显变得宽广,地域上横跨了北京和香港两地,人物上两位各自配备了恋人。你能想到的种种情感状态似乎都能在片中找到对应:初识、暧昧、暗恋、表白、热恋、吃醋、七年之痒、分手、遗憾、重逢,恋爱中和空窗期的诸多滋味如缕涌来。
平凡男女虽没有剧中人那么伶牙利齿和思维活跃,但拒绝长大的惰性和耳软心活的脾性是大多数人都有的。都想在相看两生厌的时候寻求变化,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拔腿而去。都会为新人的美丽多姿而流连,却又怎么也赶不走旧人的影影绰绰。
3. 单击播放破2.1亿,官媒多次点名,《你是我的荣耀》为什么这么厉害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还原度,尊重原著深受书粉和剧粉欢迎。作为一部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改编剧本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既要尊重原著,也要做到严谨能顺利播出。《你是我的荣耀》却克服了改编剧常有的问题,因为这部剧的编剧就是原作者顾漫。原作者当编剧的一个好处就是会竭尽全力地保留剧情最高光的时刻,在原作的基础上,对剧情进行升华。
娱乐圈的大环境还是比较复杂的,表面上温柔的乔晶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她会愿意去相信别人,但是经过多年的磨练和筛选,她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朋友。
4. 如何评价电影版《滚蛋吧,肿瘤君》
8月13日,根据已故80后漫画家熊顿漫画《滚蛋吧肿瘤君》改编的同名电影将在全国上映。该片由白百何、吴彦祖主演,80后导演韩延操刀,主创团队强调,“这是一部有灵魂的商业电影”。
“这部电影的诞生实际上是熊顿的遗愿之一。”导演韩延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熊顿,本名项瑶,作为漫画家、插画师,曾出版过《熟女单身日记》《减肥侠》等多部漫画绘本。2011年8月,熊顿被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俗称“淋巴癌”)患者。2012年2月,她开始以《滚蛋吧肿瘤君,记录与肿瘤抗争的病院日子》为题在天涯发表连载漫画,其幽默而细腻的笔触,让无数网友捧腹又泪奔;同年8月,她的“抗癌”漫画系列被出版成书《滚蛋吧,肿瘤君:我与癌症斗争的一年里》。
2012年11月16日,熊顿因病情恶化离开人世,年仅30岁。
该片编剧、出品人之一,80后小伙儿张维重是第一个联系到熊顿、洽谈漫画《滚蛋吧肿瘤君》影视改编权的人。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2012年2月底,自己正在医院陪护生病的姥爷,闲暇之余,在手机上看到了熊顿的抗癌漫画,瞬间觉得心底“被击中”。他想要见到她,“把漫画变电影”。
彼时的张维重大学毕业刚两年,和家人、小伙伴一起创业开了一家影视传媒公司,公司加上他总共只有4个人,尚无什么作品。他辗转找到熊顿,原本担心“她会不会看不上我这么小的公司”,可一见面,几个年轻人一拍即合。
“有点二、很实在、没城府,说话像机关枪”,这是熊顿给张维重的第一印象。熊顿和张维重聊了很多关于电影的设想,顺利签订了影视改编权协议。除去改编权费用,这个小团队还承诺给熊顿一定比例的票房分红,尽管当时他们都觉得“票房”二字还非常遥远。
但就在今年8月5日,熊顿的父亲出席了电影《滚蛋吧肿瘤君》北京首映礼,并当场宣布,将把自己所得的部分票房收入,用于支持成立“熊顿生命阳光公益基金”,帮助亟需援手的癌症患者。斯人已逝,而精神长存,这让张维重很感慨。
在2012年3月签订影视改编权之后的半年中,张维重及其团队又对熊顿进行了多次采访,“熊顿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故事”。
韩延也对记者证实:“熊顿本人生前是希望能全程参与这部电影的创作的。当时,她的病情本来有好转迹象,她还设想要在电影末尾真人出镜。她还曾经说,等电影上映了,她要再画一部漫画,名字就叫《滚蛋吧导演》……”
韩延和张维重均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在电影筹拍的3年中,剧本曾修改过多次,但不管表达方式如何变化,剧本主线始终未变,“忠实于熊顿的精神”。
韩延认为熊顿是“这个时代需要的精神偶像”。“我们只是想让熊顿的故事激励更多的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更好地活着”。
此前,电影《滚蛋吧肿瘤君》举行了多次看片会,甚至是“粗剪版本看片会”,均反响热烈。
今年4月,尚未加特效、未加后期音效的《滚蛋吧肿瘤君》粗剪版本,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内放映、送审。一位电影局领导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回忆,自己看完后非常兴奋。这位常常审片、泪点很高的领导,对《滚蛋吧肿瘤君》的评价是,“非常令人感动、非常值得推荐”,是国产电影的诚意之作、希望之作。
这也是韩延第一次见到电影局的领导,并经历审片全程。原本紧张忐忑的韩延发现“一切特别顺利”。这位与他把酒畅谈的领导感叹:“熊顿是一个在精神上极具力量的姑娘。这部电影,是把精神健康送给了中国观众。”在价值观多样、人们普遍焦虑的当下,该片所传递的健康心态,无疑能够击中观众的软肋,引发共鸣。
同样在今年4月,《滚蛋吧肿瘤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一场粗剪版试映,参与看片的都是年轻人。放映结束后,韩延被泪奔的观众团团围住,许多人告诉韩延,看完片子,自己开始思考“应该怎样活着”。
这并不出乎韩延的意料。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早在第一次看到剧本时,自己就觉得,“如果能把这个故事呈现在银幕上,那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韩延觉得冥冥之中与熊顿有缘。熊顿去世的日子,正好是韩延的生日。而在电影《滚蛋吧肿瘤君》开机的前一天,韩延的儿子又呱呱坠地。儿子的到来让韩延对生命、对熊顿多了一层厚重的理解。
片中,韩延没有过多地刻画癌症带给熊顿的肉体折磨,他认为“抗癌不是这部影片的重点”,他想强调的是一种面对挫折的乐观态度。“即便没有癌症,熊顿可能也会遇到其他挫折,我相信她也会画出其他抗击挫折的漫画”。
事实上,80后、90后青年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挫折及问题,在影片里都得到了体现,如北漂、失业、失恋、大龄剩女,等等。熊顿本人,就是一位典型的“北漂女”,在北京与朋友租住在合租房里,每天都在为生活奔波着。但她始终不甘于向命运屈服,即使面对绝症,也要笑对每一天。在韩延看来,这才是《滚蛋吧肿瘤君》的社会意义所在。
在拍摄之初,韩延就与两位主演达成了默契:不煽情,只以走心的表演感染观众。很多次,监视器外的韩延都忍不住泪流满面,但他仍然提醒演员:“这里(情绪)可以稍微收一点点……” 曾经有一场戏,从晚上8时开始反复拍摄,一直拍到了第二天天色微亮,只因为演员、导演都想追求最佳的情绪状态。
该片制片人之一李宏瑞也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入戏太深的熊顿扮演者白百何,“直到《滚蛋吧肿瘤君》杀青一个多月后都无法抽离角色,完全沉浸在熊顿的世界里,几乎自己就是熊顿”;而扮演医生的吴彦祖,由于其母亲因癌症离世,自己也曾与母亲一同与病魔抗争,使得他在塑造人物时的情感格外丰沛、真实。就在不久前,吴彦祖还在微博上发文,向熊顿祷告:“希望我们的演绎没有辜负你的故事。”
在韩延看来,青年是《滚蛋吧肿瘤君》的主要受众。作为一部颇为“主旋律”的商业电影,《滚蛋吧肿瘤君》也充分考虑了年轻观众的口味。如,在体现熊顿“脑洞大开”的几场特效戏份中,各种“二次元幻想”层出不穷,甚至连韩剧《来自星星的你》里的经典桥段,也被诙谐再现。“所谓商业元素,我认为,无非是电影语言的通俗化。”韩延对于该片上映后的反响充满信心。
“这部片子的投入在4000万元左右,虽然我本身并不对票房期待,但我当然不希望片方赔钱;从主创的角度讲,我们也相信这样一部让人笑中带泪的正能量作品,不应该赔钱。我们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这部电影,分享熊顿的精神。”韩延说。
据悉,《滚蛋吧肿瘤君》将在全国200多家IMAX影院同步开映,这也是IMAX公司少有的、与中国都市喜剧题材电影的合作。韩延表示,该片还将登陆北美市场,把熊顿的故事带到大洋彼岸。
5. 你看过的最毁三观的电影是哪一部
电影是不是毁三观,每个人的判断都是不同的。只是感觉在电影中采用了夸大的手法,让你惊掉下巴~~~
个人认为,之前看的《宝莱坞机器人之恋 》《侏罗纪公园》都是这个类型的,虽然是科幻一些,恐怖一些,但是剧情发展得太扯淡了,机器人也可做成这样的?头掉了还可以继续转动,也是厉害了·~难道全身都有电池供应??但是这部电影里的女主角确实还是比较漂亮的~~
6. 成功创业者的故事分享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创业活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表现,创业活动强度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潜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成功创业者的 故事 ,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成功创业者的故事篇1:90后 创业故事 —鲍艾乐
两位搭档跟鲍艾乐讲:“如果你不强势,也不可能坐在这里成为三个联合创始人之一。”鲍艾乐不同意他们的措辞:“我只是有不喜欢的就会说出来。”
上线一年之内,拉勾网获得两次融资,估值已经达到1.5亿美元。B轮2500万美元融资完成后,团队没有特意庆祝。“我们开心了一下,就马上投入工作了。公司越大越需要谨慎,融资只是一个新的开始。”鲍艾乐说。
鲍艾乐是拉勾网的联合创始人。她与另两位合伙人——许单单、马德龙一起创办了创业咖啡馆“3W咖啡”,是这三个80后合伙人中唯一的女性。在3W咖啡之后,他们又陆续做了别的项目,拉勾网就是其中之一。目前,他们一共有6个公司,猎头、咖啡、传媒、孵化器、拉勾网和基金。
成为多个公司的合伙人,距离鲍艾乐初 入职 场不到十年。她看似误打误撞却走心用力,害怕迷失、不甘平庸的“野心”让她保持住了心气,用内心反哺 职场 现实。
三个合伙人
鲍艾乐与许单单相识的过程,曾被描述成“在一个腾讯前员工的QQ群里,鲍艾乐两次主动搭讪许单单”。对此,鲍艾乐是有些在意的:“我们都是有些小骄傲的人,真的不是我一再搭讪他。”
事实是,大家在群里认识之后,就再也没联系过。直到许单单发起创办3W咖啡的提议之后,鲍艾乐才主动参与了进来。“是事情选择了人。”鲍艾乐说。
在创业之前,鲍艾乐在搜狐负责 出国 频道;更早时,她在腾讯出国频道、读书频道工作。3W咖啡开始运行之后,100多位股东中的14位组成了执委会参与日常经营,大家用业余时间参与。最终,全职参与进来的只有许单单、马德龙和鲍艾乐。
在3W咖啡,包括之后的系列项目中,三人的分工几乎一脉相承:许单单做过互联网分析师,把握大方向;马德龙主要负责产品;鲍艾乐负责市场、运营等业务拓展和发展外部资源。
“一开始,他们两个说我有点强势。”鲍艾乐说。但后来,两位搭档跟鲍艾乐讲:“如果你不是这样,也不可能坐在这里成为三个联合创始人之一。”这句话让鲍艾乐有些释然,但不同意他们的措辞:“我怎么会是强势呢?我只是有不喜欢的就会说出来。”
采访的会议室外面是拉勾网100多位员工,一个大开间,几乎一眼就能全部望过去。这个办公室在中关村创业大街昊海楼的六楼,3W咖啡也在这条街上。三个月前,拉勾网从3W咖啡的三楼搬到昊海楼。一年之内,拉勾网团队已经从初创时的6人发展到了现在的100多人。
鲍艾乐最初一点也不喜欢创业这件事,总觉得风险多于机会。早在2008年时就有创业公司要拉她加入,那时鲍艾乐24岁,在腾讯干得还很带劲。“就觉得腾讯是个大平台,太看得上这机会了。虽然腾讯是马化腾的,但是那个时候我老觉得腾讯是我的。”而对于创业,她本能地先选择了远观,“不想让自己走到风险的顶点。”
然而2011年,鲍艾乐还是去创业了,而且还是开了看似离钱远、风险大的咖啡馆。当时,鲍艾乐已经觉得工作不开心了。“我没有那种在创造或者在把握什么东西的感觉。”就在她内心开始焦虑并且对自己有了这种不满的时候,听到许单单提出创建3W咖啡的想法,鲍艾乐决定加入,并成为3W咖啡第一批股东中的一位。“创业不是一个多么深思熟虑的重大选择。当初如果不是创业这件事而是别的工作机会来,我可能也选择了。只是正好来的是创业这件事。”
鲍艾乐在3W咖啡兼职做了半年,那时,14位执委会成员逐渐淡出,只有她和许单单、马德龙留了下来。“那时就是觉得创业咖啡馆这件事会有多种可能性。”鲍艾乐说。三个人决定搏一把,试一试把这个濒临倒闭的咖啡馆救活。2011年底,鲍艾乐、马德龙决定辞职全职加入。“他们觉得做咖啡馆需要一个女孩儿,因为女孩儿可能比较心细一点。”鲍艾乐就这样成为3W咖啡的三位创始人之一。
以前在大公司,鲍艾乐租的房子每月4800块钱。全职加入3W咖啡之后,她每月的工资是5000块钱,几乎只够交房租了。于是,她从单独租住的大房子里搬出来,重新租了一个月租2000块钱的群租房。
要把咖啡馆接着办下去,第一件事就是“活着”,同时争取时间找方向。而鲍艾乐负责的部分成为当时3W的核心收入来源──办活动、卖门票是当时3W诸多尝试中唯一赚钱的生计。鲍艾乐那时几乎天天都在组织活动,每场下来能赚个几千块钱。
正当他们每天费尽心思地想怎么拉人流的时候,3W咖啡的服务员却也在不断流失。三个20多岁的年轻人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自己每天很早就来,也不知道干什么,就一直待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走。
2012年上半年,有媒体报道了许单单,但也为他带来了一些质疑,比如有人认为他虚报年薪,质疑他看盗版书。虽然现在看来,这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小插曲,但那时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一天晚上,三个人深夜开车从3W咖啡出来,鲍艾乐坐在车后座上大哭了一场。那次,许单单罕见地给鲍艾乐讲了一个笑话。“其实许单单不适合讲笑话,我们三个里面最适合讲笑话的应该是马德龙,他天性乐天。”鲍艾乐说。
可三个人也有吵僵的时候。鲍艾乐形容自己的个性:“我有不喜欢的就一定要说出来,不会心里想一样,表现出来另外一样。”因为意见分歧,鲍艾乐和马德龙吵到分开坐两张桌子,背对背谁都不理谁;和许单单吵到鲍艾乐觉得自己“情绪几乎失控”。可冷静下来,大家最后总能达成一致。
“3W咖啡最开始有十几个人在操办,到最后只剩下我们三个人在坚持,而且我们三个人也觉得搭档起来还是比较顺利的。争论肯定是有的,但现在已经过了磨合期了。”鲍艾乐说。
在3W咖啡的管理上,三人最终决定,请一个专业的人来打理。于是,他们高薪聘请了前淘宝“双12”的创始人也是互联网行业资深元老来担任咖啡店的CEO,并招纳了酒店管理专业 毕业 的海归来咖啡馆工作。3W咖啡回归咖啡店的定位,逐渐成为互联网圈创业者、投资人交流的场所。
拉勾,个人的野心时代
做3W咖啡时,他们看到了做招聘的可能。在跟很多创业者接触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些创业团队都有一个很大的痛点,就是招人难。想招到质量高的人,他们大多是通过猎头,但是他们又都抱怨猎头很贵。鲍艾乐三人顿时觉得招聘行业是有空间的,于是考虑要怎样系统化地解决这个问题。
这中间,拉勾网拐了一个弯,关系生死。
对拉勾网最初的战略定位,三人都想得比较简单。因为老给朋友介绍人才,他们觉得无非就是把咖啡馆里经手的线下关系迁移到线上而已。LinkedIn的社交关系招聘模式成了他们借鉴的对象,先建立以职业发展为核心的社区,再发展招聘。可做了一个月,发展太慢了,他们觉得社交模式在国内很难走通,可能还没等走到招聘这一步,公司就被耗死了。而且在中国,招聘有很大一部分工作还是在线下完成的。同时,微信、微博已经是很好的社交工具了,拉勾网最初的定位无意中把微信、微博当成竞争对手了。他们决定转换一下思路。
这一转,就转活了。他们首先决定直接做招聘,直奔主题。但招聘领域也并非一片蓝海,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网等都是横亘在拉勾网面前的巨头或新锐,哪一个都比它根基深厚。
拉勾网要怎么做?直接做成工具,把信息当作商品,精准匹配和推送。做什么?专门做互联网方向垂直招聘,先把最熟悉的领域做透。与传统招聘网站不同的是,拉勾网以应聘者为核心设计产品,而不是围着企业的需求转。
鲍艾乐对拉勾网的边界划分非常清晰:“拉勾网目前瞄准的市场目标为年薪在15万~60万的求职群体,他们是目前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基底,占市场绝大部分份额。这一部分,是我们可以取代传统猎头的。但高端人才市场则是拉勾网无法涉足的,还是猎头业的 蛋糕 。”
拉勾网产品设计最大的一个特色是对企业方的系列强制要求:企业在发布职位时必须明确薪酬水平;招聘公司标签中需注明福利待遇以及公司发展阶段和融资状况等;只有求职者自己才能给企业发简历,求职者和企业方一对一直接联系;通过技术手段,要求企业HR必须阅读、回复收到的每一封简历⋯⋯
有了这样的设计,还得有运营中的抵挡诱惑,坚决执行。因为不遵守规则,某电商巨头的招聘信息曾被两次下架过。这些针对求职者的优惠设计,使得拉勾网在一年之内就吸引了100万的用户。而前10万个用户是拉勾网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积累的。
在拉勾网上线后的头三个月,他们整天让各种人转微博,招聘微博被转之后就有人投简历,创业公司招人和反馈的速度都很快。这样一来二去,拉钩网在微博上就逐渐传播开来,慢慢产生了口碑,同时也把3W咖啡之前积累的资源和客户都吸收了进来。一直到A轮,拉勾网花的 广告 费不超过10万块钱。
拉勾网融到B轮的时候,鲍艾乐陡然觉得压力更大了。“今天公司已经大了,如果管理层做一个错误的决定,给公司带来的后果会更严重。所以你必须更加谨慎,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判断和决策要更加准确。”她很庆幸拉勾网在最开始就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选择只做PC端和微信端,而不是选择全平台地做,包括放弃当时正如火如荼的App端。这有助于他们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集中资源,迅速突破。
“我很怕自己迷失掉”
拉勾网刚刚做了一个年终策划,主题叫“野心时代”。鲍艾乐对“野心”这两个字非常欣赏:“野心的含义,首先是这个人要不甘平庸,不管现在身处什么样的境地;第二层意思就是,确信自己能够在更大的舞台上,把一些更好的事情实践出来,敢想敢做。”
鲍艾乐毫不讳言自己是个有“野心”的人。她描述自己很喜欢也很熟悉的一个景象——清晨的早上,太阳即将升起,大街上一片空寂,只有寥寥的几个扫大街的工人。
之前在腾讯、搜狐时,她偶尔加班到清晨,从公司出来,都会经历这样的宁静时刻。“最开始工作的时候,对于在腾讯这样的公司工作还是有一点虚荣心的。”鲍艾乐说。她所指的虚荣心是公司是否够大,品牌是否够响亮。“公司名字一说起来,七大姑八大姨都知道,包括公司前台女生很漂亮,都会让我觉得自豪。”但时间久了,她觉得没新鲜感了。“前台漂不漂亮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她把目光转向自己,希望自己每天都能不一样。“我会去观察所处环境里面最优秀的人是什么样的,促使自己不断地反省和自我迭代。”
她一边敦促自己,渴望成为更好的人,一边时时拿一把尺子衡量自己。这把尺子就是工资和舞台。“我很怕自己迷失掉,这些外在的标杆可以告诉自己今天我几斤几两。同时,我相信在人才市场里,一个人的价值不可能被长期低估。”
她去参加女性创业者的活动时,也会把这种经历和心态分享给现场的职场小姑娘们。“找到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去做到最好。不要自我设限。这个过程中也许会有恐惧、担心,但选择那个最有挑战性的,武功会长得比较快。”
在公司内部,鲍艾乐不会主动给员工讲这些。“我是老板,我怕他们觉得我在自我标榜,在给他们洗脑。有人选择6点钟下班逛街,我也支持,那是个人的选择。”
但在拉勾网的用人上,鲍艾乐仍然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不能说教,就要首先在选择上把关。这也是从教训中 总结 出的 经验 。在拉勾网团队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一度出现的人员招聘问题,鲍艾乐认为是拉勾发展到现在走过的唯一一段弯路。
因为发展太快,急需人才,拉勾网招聘来的员工一度“又多又杂”。那个时候公司连个HR部门都没有,“招聘来了一些跟创业公司气质不相符的员工”。
在拿到B轮融资之后,许单单就曾表示过他的“恐慌”心理:“A轮的时候觉得我们还是个小公司,B轮的时候真的不太小了,但是你会发现竞争比以前更激烈,无数的小对手开始模仿你。这个时候就要要求团队一直保持创业的状态。”
招来的人不适合创业公司,这给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有了中间这一段弯路,拉勾网内部明确了选人的三个标准,鲍艾乐将其概括为:自我驱动、快速执行和结果导向。
鲍艾乐也在给自己定目标。拉勾网现在每周工作6天,她的工作时间也越来越长。另外她不希望这种特别忙乱的生活把自己的灵性消磨掉,所以还是“逼着自己,不管多忙都要看书,希望能够保持一个吸收的状态”。她也发现自己有一个很好的特质,就是能够迅速切换状态并专注进去:“我可以秒切。”
成功创业者的故事篇2:90后自主创业故事
崔嘉齐,郑州嘉利福餐饮 企业管理 有限公司总经理。从最初店面做起,两年创业经历,在扎实的实地考察及市场研究基础上,研发出自己的产品,广受消费者喜爱。公司主要以蜜嘉茶饮·甜点为主,目前有六家连锁饮品加盟店,一家甜点加盟店还有很多流动餐车加盟经营点。在开封许昌周口等地也有饮品奶茶加盟店,这个刚起步的创业公司目前已经把市场做到了整个河南。面对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提问,90后创业者崔嘉齐说“如果失败的太少,那么成功就不会多,一定要敢于尝试,执行力很重要。”在创业的路上,他一直在尝试,一直坚持,我们来分享这位90后创业者崔嘉齐的创业故事。
他的第一桶金是在十一岁。自小就是好学生的崔嘉齐不仅成绩优异,脑袋也十分灵活,是个不折不扣的“活跃分子”。在学校的一次应付上级检查中,从未开设美术课的他们被要求购齐全套的美术用品,由于以往没有这种需求学校也没有卖这些东西的。他们是全封闭学校,全校三个年级,几千名学生,如果联系商家,都从他这里买应该是一笔不小得收入,而且也解决大家的燃眉之急。当时的他不知哪来的勇气,联系全校各班班长统计名单,一切按计划进行的非常顺利,最终的销售额近万元。这次也令他成为学校的“名人”。尝到甜头,崔嘉齐心中萌生了创业念头。
“贵人相助不是运气好,而是天助自助者,机会是等不来的,要自己去创造。”崔嘉齐一直提到了自己的四个恩人,第一个是把自己领进门做现磨豆浆的信阳的付师傅,第二个是在困难时期拉自己一把的郑翔大盘鸡饭店老板郑军伟师傅,第三个是刚刚离开团队的张陆伟,希望他一切顺利。第四个则是现在的合作伙伴唐敬德、邵平园和公司技术总监某大学常教授。贵人相助只是一个说辞,关键是要愿付出、肯努力、勤思考。有了前期积累的经验,也为了证明自己的“不听话”,崔嘉齐信心满满的盘下一家其他品牌的饮品店,自己做了老板,这是他的第一家店。
经过多方面考察,首次创业的崔嘉齐在郑州一所高校附近接手了一家饮品店,由于自己之前学过做豆浆,就计划主营豆浆,把奶茶饮品一类为辅,可是后来因为豆浆不易保鲜,同时又远不如奶茶饮品操作简单,所以最后就决定放弃了豆浆为主的策略,然而当时经营的是其他品牌的加盟店,公司给的原料供货价格较贵,除去工时费、房租以后根本就赚不到钱。既要保证口感又要控制价格,这是一个难题。学习 市场营销 出生的他知道,要生存必须做出特色,走自己的品牌。于是他时常走出去向别人讨教经营策略,也是在这个时候他遇上了给予他技术指导的贵人。
随后他把自己的店面进行重新装修,做起了自己的品牌。由于小店融入90后时尚, 爱好 浪漫的 文化 特点,短短的两个月,就开辟了两家加盟店,这也使得崔嘉齐意识到必须把眼光在放得更远一点。随后他又增添许多花样饮品、甜点、还有张氏香香小吃及老街口香煎豆腐、福世家香饼餐车模式的新增,生意是越做越好,嘉利福餐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就是在这个时候成立的。
在回答创业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这一问题时,90后创业者崔嘉齐说——坚持。
“遇到困难我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体现我们在某一方面的不足,成长就是一个遇到困难,克服困难的过程。创业也是一样,只要愿付出、肯努力、勤思考,成功水到渠成。”在创业过程中,这位90后创业者也遇到了不少困难,采访当天他失落的告诉我们自己的一个合伙人要离开了。他说,管理创业型团队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能是自己步子走的太急,忽视了许多,以后还是要多多 反思 ,多多学习。
成功创业者的故事篇3:府谷90后摄影青年的创业故事
用镜头记录生活,让汗水见证成功。当美好成像的那一瞬间,摄影师的双手肯定是被施了魔法的。要不然,你怎么能看得见美好、时光和幸福呢。下面跟大家分享的是一位90后的创业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光鲜背后的艰辛吧。
近年来,国内有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699万人;2014年,这一数字达727万人;2015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749万人。就在就业人数不断刷出新高的时候,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难就业的救世主,所有人都在鼓励年轻人创业,然而自2009年至2014年国内的创业比例由1%逐渐增长到2.9%左右。截止2015年在政策的鼓励之下,大学生创业才有了异常明显的提升!
然而,就在府谷这片热土上生活的一些年轻人却开始为自己的人生打拼,这其中包括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王超。
王超,90后独立摄影人,自主创业者,毕业之后于2015年3月份成立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光线映象,截止目前,近百场婚礼拍摄的高强度重压工作让这个仅有25岁的男孩看起来沉稳且老练的多。
我这个年纪又是男孩子,所以,除了努力没有别的路可以走。起初学习摄影只是爱好,后来钻进这一行之后发现,这其中的知识值得一个人一生为之而努力,摄影师是学者、是设计师、是旅行达人...你必须时刻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研究摄影技巧、研究每一台机子的功能作用、研究美学、等等,也因此,不管是在大学校园还是暑假,我都在不断的寻找拍摄的机会,哪怕没钱可赚,这成为了我后来走上摄影工作这条路特别珍贵的经历,王超说道!
创业路上不怕吃苦的90后“奋青”
愤青有两种,一种是愤怒的愤,一种是奋斗的奋,显然王超属于后者,工作室承接的所有拍摄事宜都需要自己一个人去完成。绝大多数活动拍摄时间都赶得非常近,头一天晚上拍的片子,第二天早上就必须要,从拍摄到剪辑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所以熬夜成了家常便饭。
“这是近一个月以来,睡得最舒服的一次”10月14日王超在自己的朋友圈这样写道。很难想象一个月没有办法好好休息是一个什么状态,但是在再见到王超的时候,问他,他说:“那个时候在参与拍摄十一那天府谷在线播出的由王向荣老师主演的微电影《爸爸的108张还款单》。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早上7点就要起床,晚上2、3点才能睡觉,奇怪的是那个时候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到片场就兴奋,这是我参与拍摄的第一部微电影,整个团队包括演员、剧本作者、导演再到我的搭档都是非常专业的一个团队,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会不断汲取到新的知识甚至在每一个拍摄会议上都能碰撞出灵感,那种感觉很美好,你能感觉到自己在迅速的成长和进步,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个机会。直到这个剧播出以后,整个人才抽离出来然后马上又投入下一个拍摄工作中,不累可能绝大部分原因是源自你几乎没有喊累的时间,我反而很享受这种状态”
很多人需要在梦想和生活之间做选择,尽管选择这一行之后,我也一直在思考,梦想、事业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不用为之烦恼,因为摄影无疑是我的所有。
所有不同的声音都只会让我更强大
在创业的这条道路上遇到最大的问题从来都不是辛苦,而是不理解甚至是非议。当我决定自己成立工作室的那一天起身边的人包括家人都是反对的,他们觉得创业需要承担太大风险不如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来的实在,事实上,我觉得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不应该有安不安稳这么一说。因此,这些不支持反而让我更加坚定。
记得拍中秋晚会那一次,因为拍东西你要满场飞么去抓镜头,当时我的机位架在舞台侧旁,我是站着的,后面地上坐了一些人,他们有人走上来拍拍我然后破口大骂,意思是挡着他看表演了,我当时跟他道了歉,因为镜头还不完整,所以也没有办法就此把机位移开,然后就听到后面一群人开始大骂。类似这种情况实在太多太多了,你心理不舒服也好,不能接受也罢,都只能自己去消化,没办法,当然时间长了习惯了也就好了~
当然绝大多数客户还是比较尊重的态度,他们会尽力去满足你的所有拍摄需求,这也让我感到非常开心。
毕竟创业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坦然的接受所有在这条路上遇到的好的或者不好的一切,这都是我必须要承担的,王超说道!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太缺乏坚持和行动能力了,但我们在王超的身上看到了难得的坚韧和踏实,正如他说的虽然这世上有千万条路,但是唯一不断努力这一条是最适合年轻人的,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王超能够在自己的努力之下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也鼓励所有年轻人,一定要不断坚持并且努力的做自己!
成功创业者的故事相关 文章 :
1. 3个成功创业者的小故事
2. 创业成功故事
3. 成功创业者的小故事
4. 90后成功创业者的故事
5. 成功创业者的简短故事
7. 《弱点》|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前言:
《弱点》(温情橄榄球)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在我生命低潮时,给了我许多鼓舞和思考。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周都要看一遍。为了更好的解读,这次特地买来了原著。
影片根据迈克尔·刘易斯的原著《弱点:比赛进程》改编,讲述了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明星球员迈克尔·奥赫的不凡经历。影片可选取的视角非常多,最终的落脚点更具深度和现实意义——家庭的力量。这是什么样的力量呢?请往下看。
另外,影片故事动人,情节推动恰到好处,人物形象饱满,性格特点突出。特写镜头的运用更是将人物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关系的变化,人物变得鲜活真实。生活唯一不变的便是变化,带来改变的力量深触人心。
观感是主观意识的输出,带着自己的价值观和经历,以独特的自我视角去解读。而对于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了解,则会拉近我们与影片的距离。
反复观影,可以发现影片有三个背景及文化特点是贯穿始终的:一是社会背景,白人和黑人的对立关系,明显的种族歧视和阶级区分;二是信仰背景,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我们会感动,却难以理解,是源于文化根基的不同;三是美国人对橄榄球的狂热喜爱。这三个背景既相辅相成,也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停转化,推动情节。
One 初来乍到
随着大提琴之歌,小汽车一路走过城市不同的风景。白人和黑人的生活区域就如同他们的肤色一样迥异。转弯看到的美丽风景预示着人生新的启程。
迈克作为黑人中的底层,被学校当成麻烦甩来甩去。他不知道明天在哪里,若有机会就去尝试,即便充满恐慌和惧怕。这种尝试永无止境,或许直到生命的尽头。在温盖特基督学校门前,仰望着圣经的那句话——“With Men This Is Possible, With God All Things Are Possible”(在人不能的,在神却不然),那一刻迈克的心情是复杂的。在人不能的,再神真的不然吗?
一片白花花的世界里,即便没有异样的眼光,黑色也是那么突兀,更何况审视和判断一直都在。值得庆幸的是,因着托尼和教练的援助之手,迈克实现了人生第一次逆袭。原著中托尼一直帮助着迈克,电影剧情稍作改动。一是传达迈克长久以来的生活境况——流转于不同人家的沙发;也是对后续剧情的铺垫。
电影中,教练说:“你们不是因为体育天赋录取他,你们录取他,是因为这么做是正确的。”这句话很动人,不在于说的人机智,而在于听的人因着“或许正确”而给一个破败不堪的人生转变的机会。现在教育领域已被市场经济迷惑,趋向于利益。这句话也是对教育很好的启迪吧。
每天睡在别人家沙发上的迈克的心是紧紧裹着的。套子里的人,像是俄罗斯娃娃,每一层都被精美包裹,却都不是最真实的样子。迈克像一只流浪黑色猎犬,被拾起,被抛弃,再被拾起,再被抛弃。他没有愤怒,没有指责,没有埋怨。习以为常。他是游荡在边缘的人,人们的冷漠将他排斥在生活之外。他是贫穷的人,幸运的是他知道自己何等的贫穷。
生活对迈克公平吗?当老师们在教室抱怨不公平的时候,那所谓的公平又是什么呢?当人们为了利益暂时收养他却又在获得利益后赶走他的时候,爱心又是什么?站在客观立场的指责,总是一针见血。谦卑下来真实持久的关爱却难能可贵。电影结尾的时候,迈克在文章中给出了他自己的回答。我们无法改变他人的态度和看法,即便他们有可能是错的,即便那些错的人掌管着游戏规则,唯有使自己做好我所能做的。为了荣耀,对一些人而言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对另一些人而言却是用生命去博得。
迈克的生命中没有亲密的关系,他渴望吗?答案是肯定的。迈克试图与小女孩儿们建立关系,她们是安全的。但这个巨型洋葱着实有些辣眼睛,一张苦瓜脸让人望而生畏。“微笑,她们就知道你是友善的。”小肖恩给大迈克的第一堂课。小肖恩的坦诚直率与封闭躲避的迈克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也是两人家庭和生命的比照。
当校长谈起迈克父亲去世时,镜头从对焦校长逐渐对焦到迈克,细微的表情,拉近的镜头几乎要直叩迈克的内心,不禁让人探究。迈克表现出的冷漠,是反逻辑的情感,却又情理之中。话语简单,却赤裸的真实。人物的特写,是难以言喻的悲凉,是对遥远记忆的回避。不记得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忘却是远离不得不深陷的是非之地的最好方法。父亲是之余迈克是一种虚幻的存在,只是生活的影子。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人是有父母的孤儿呢?这是家庭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父亲缺席和不负责任影响可怕。一直有人因此不健康地生长着,犯罪甚至丧生。
迈克的快乐很简单。看到小肖恩和母亲一起。有洗衣机可以蹭。数着仅有的硬币,搭上公车。坐在洗衣店里,尝试着自己不会读的书。他努力过着自己所能过的生活,同时的阻碍也是自己。
Two 爱是恒久忍耐
当人们质疑时,当老师们抱怨不公平时,当我看到迈克仍努力生活尝试追赶时。真的戳中心窝。
泥沼中的人即便放弃挣扎,也需要外力的帮助。
感恩节前夜。相遇。看似偶然,却是个特别的日子。
迈克住过许多地方,却没有一个如此豪华。大个子蒙圈和不知所措表情可爱极了。
目送女主上楼后,迈克独自一人看着感恩节一家人的图片,能回忆起来的只有分别的记忆。女主虽然善良,也会有疑惑和不安。有许多人抨击或者质疑。但我喜欢这样的细节,因为真实的你我,也会如此,甚至不及。
感恩节的清晨,此处非久居之地,整理好一切,迈克离开。然而转身之后,却是华丽的蜕变。我始终觉得,巧合从概率学上讲便是奇迹。
起初,迈克对女主的关心并不领情。他有自己的尊严。而自以为是的爱其实是一种伤害。 女主很智慧,虽然强势,却尊重迈克自己的选择。
女主试图帮助迈克的过程,也是走进迈克世界和生活的过程,更是女主自我生命更新的过程。原著中女主形象更为丰富,生活方方面面的细节照顾,是超越了许多生身父母的耐心。一个巨型婴儿,从对生活一无所知,到可以读大学,参与各种中产阶级社交,应对不同的事情。这样真实的成长是需要极大的且持久的耐心和爱心的。
女主走进的不仅是一家黑人服装店,而是走进迈克的生活和世界。这是真正关系的开始。有什么爱能比放下自己走向对方更难得呢。
“想留在这里吗,迈克尔?”
“我哪里也不想去了。”
迈克回望女主时露出温暖的笑容。人物的笑容越发真实走心。人的心最是冷暖自知的。
迈克的微表情很简单,却令人动容。细细地观察,心情是会被带动的。如果能够看到人的心,迈克的心一定是透明的湖蓝色,清澈单纯。
自此,迈克有了自己的床,一个豪华版的“家”。仍记得那段关于迈克房间的对话,触动着女主人的心,她掉下眼泪,却独自流泪。这是迈克经历的人生与女主人自己人生的碰撞。若只是以为迈克只是被帮助者,那么这段关系中的其他因素便超越了爱本身。然而他们如此平等。帮助人的人也会成为被帮助者。
Three 成为家人
故事中每个人都随着生活和对迈克的更深认识一点一点改变。
庆祝迈克参加比赛的晚餐,传递出他人生的痛楚。迈克的表情总是不经意间流露出他真实的内心。表情与现实相反的逻辑一点一点揭开迈克生命的真相。
餐厅里的偶遇,短暂的拥抱。哥哥。意外相见。不知居所。大量的信息冲击着女主一家人,最为触动着柯林斯。习以为常的幸福,也是奢侈。读故事的情节很温馨,虽然柯林斯躲在门后,心却一点点聚拢。
迈克也在变化。小孩子的心最纯净,而他被孩子们所喜爱。柯林斯也抛弃了偏见和惧怕,坐在迈克的身边,公开承认迈克是一家人。迈克为此露出欢颜。
如果说一开始女主是出于热心的心血来潮。但是到买车、买保险、正式收养时,这一切都已经质变了。
夫妻双方的争执,可见女主生命的改变,也让我们看到一个爱妻子的丈夫。对于丈夫而言,妻子已经从一个完全强势自我的人变成了会赞同他人想法的人。这样的改变是极难的。而带来这样改变的正是迈克。因为极其不同的生活境遇,让女主及其家人更多的包容接纳和体会他人。这不是简单地去看一看的慈善,而是融入到骨髓里的生活。一个人生命的改变就是最大的奇迹。这不是自己能够掌控的。不是通过自律、努力、学习就能够实现的。生命不同于知识。我们可以积累知识。生命却只能经历。
女主去探望迈克母亲,彼此坦诚的那一刻。当女主走入混乱的生活区,走进脏乱的房间,坐在迈克母亲旁边,握手安慰一个落魄的母亲。这一刻是跨越了种族歧视,肤色偏见,阶级差异的爱。唯有爱能遮掩一切过犯。
正式领养。成为一家人。
迈克用眼神询问一家人。
“我以为我已经是了。”
我很喜欢迈克的性格,克制,暖心,总是侧面回答得让人动容。
Four 曲折前行
卡车上的Rap和猛烈的撞击,如同它的威力一样推动着生命的进程。
看到卡车样子,女主说“那是我的孩子们”。这是本能的反应。迈克的自责,小肖恩的炫耀,鉴定人的解释。到底是巧合、是幸运、是天赋还是恩典。这不是一个剧本,曾是真实的事件。
训练场中女主说:“那些以往装作关心他的人,最后都消失了。”真实的爱给了迈克保护的力量。
面对对手的攻击侮辱,裁判的不公平判断,迈克仍是友善的。当教练说要像保护儿子一样保护队员的时候,激起了迈克的斗志。这样的爱和维护让迈克不想辜负。
勇气是很难说清楚的东西,是微妙的存在。
比赛胜利了,并且一直胜利了下去。迈克成了英雄,这是属于他的荣耀,更是他荣耀之路的开始。
一切顺利吗?怎么可能。
闺蜜聚会的谈话,充满了嘲笑的优越感,和不断升级挑战的质疑。外界的质疑变渐渐会变成自我的征战。反对的声音随处可见。如果说这部电影很假,是我们不理解黑白分明世界里的战争。不能理解这样坚持到底的价值观。
不仅闺蜜质疑,还有官方调查。充满挑衅。如果这一切真的为了目的,尚且不舒服,若是因为善心,却被百般质疑,需要的就不只是勇气了。
迈克的信任被挑衅,甚至是离间。关系是很脆弱的维系,爱需要在碰撞中不断确认直至坚信不疑。
迈克不在乎自己的成就,选择,他最在乎的是自己是否被真实的爱拥抱。没有欺骗,没有利用,完全接纳,完全包容。这也是你我需要的。
厄休拉勒奎恩在《黑暗的左手》中说:“旅程有终点是好的;但最终来说,重要的是旅程本身。”
家庭与此相似。爱,本身是好的。只是爱的身后隐藏着什么,是值得细细思考的。有时候,自私,虚荣,无知,掌控……都会以爱之名,却行了伤害之实。不是说父母不爱孩子,而是我们对爱懂得太少。我们的教育会传授知识、技能,会教导品德、纪律,却少有关于爱的教导和身教。
孩子的成长是生命的塑造,是一生之久的工程。不是以结果导向分而完成的任务和目标。不能复制,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需要尊重,这是一作为生命体本身应当被赋予的。我心底的期盼,是你我都能享受这样的过程,虽然有时候困难重重。
Five 爱
在橄榄球比赛中,四分卫在接到中锋的开球后,如果选择传球,一般都会侧身,身体偏向一侧,看不到背后的另一侧,称之为盲点。而优秀的进攻左截锋负责保护四分卫。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盲点,而家庭就是保护四分卫最好的地方。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元,就如同人体的细胞一样,一旦家庭出现了问题,人就会出现问题,社会就会许多的隐患,如同癌症一般。相反,一个健康的、温暖的、充满爱的家庭,最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美好和积极的影响。这也是影片所说的家庭的力量——爱,如涓涓细流,碰撞心灵。
这爱是什么样子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圣经里爱的真谛窥得一斑: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自己的收获:
生活里常常会有抱怨、指责、愤怒。不公和苦难,无法避免,只能面对,渐渐也成为宝贵的经历。熬炼肺腑,生命里的渣滓被压榨出来,或许炼成精金,只待发光,即便不成,也百炼成钢。自助者,天助也。
金子发光的那一刻,资源、人脉、荣耀都会迎来。最难的不是拥有这一切,而是让自己能够衬得上这一切。
8.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你好,李焕英》电影观后感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1
大年初二在家人的陪同下,我走进了电影院来观看这部贾玲自导自演的《你好,李焕英》。这是一部有笑有泪的亲情电影,也是贾玲对母亲永远的回忆。
电影的开头是贾晓玲,为了让妈妈自豪一回,便告诉她自己考上了艺校,而实际上她只是考上了成人本科。在宴会上,贾母发现了真正的录取通知书。而在回家的路上,贾母不幸出了车祸。贾晓玲趴在母亲旁痛哭,却在一觉后穿越到1981年。1981年的贾母正值青春年华,亭亭玉立,而贾晓玲也被认错成为贾母表妹。于是他便帮助贾母买厂里第一台电视、参加排球赛、找对象……使出十八般武艺帮妈成为“人生赢家”。而当她看到李焕英在她裤子上缝补的可爱图案时,突然想起贾母是在贾晓玲上学时才学会缝的—她与母亲一起穿越到1981年。
当看到贾晓玲痛苦着跑去找李焕英时,止不住的泪水像关不住闸门的水龙头般,一场车祸唤醒了她深处的柔情,一滴泪水冲刷了她的不解。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看了看右手边同样感动到哽咽的妈妈,突然想起无数个早餐,她为我做早餐时忙碌身影、无数个她陪我“学”到深夜的疲惫身影,无数个她陪我逛商场的无奈身影。张女士脾气十分温和也十分温柔,以至于我早已忘却她也曾是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是最了解我的人,也是真的会心疼我的人。似水的母爱,潺潺流淌,汩汩成溪。
妈妈是第一次当妈妈,却做得很出色,我是第一次当女儿,却什么也没做好。趁早,来得及尽孝。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2
一场车祸唤醒了她深处的柔情,一滴泪水冲刷了她内的不解。
这小品,融了悲剧,亦融了社会各象,还融了爱与温情,不乏遗憾。双开门的冰箱,崭新的绿皮大衣,都只能成为贾玲永远的回忆,对母亲的回忆。
贾母因车祸离世后,贾玲一些原本被封存的记忆,逐渐被想起。儿时的玲儿遇到了“危险”——玩具被抢,她的母亲李焕英便挺身保护女儿,并带她去看电影。如水般,母亲的爱悄无声息地蔓延着,浸润了我的双眼。这袋母爱,多么宝贵而珍重,值得贾玲珍惜。为了让女儿开心,贾母奉献着,倾尽了她的所有去爱这个女孩。
今有贾母爱女,古有岳母刺字。
床前,岳飞向母禀报了自己将要上战场,为国杀敌的消息。岳母嘴角掠过一丝温暖的微笑,她爱子,也爱子的国家,亦愿子为国家献力。岳母这袋母爱,倾注在岳飞背上“精忠报国”几个大字上,带着血的红字,是岳飞受到的母爱。
中有贾母爱女,外有母疼女孝。
海伦·凯勒自幼失明,狂燥不安的她在家里摔打吵闹,哭笑无法自控。她的母亲温柔地按摩着她的头发,她爱女,亦愿女能抛掉枷锁,重新拥抱生活。海伦母亲这袋母爱,倾注在请来沙莉文老师上。开朗活泼的沙莉文,是海伦受到的母亲。
今有贾母爱女,古有孟母三迁。
孟子聪明颖慧,却不分是非美丑,样样模仿。孟母焦虑地皱起眉头,她爱子,亦愿子能学有所成。孟母搬离屠场,搬离墓地,她这袋母爱,倾注在学校旁边的家里。散发书卷气的学堂,是孟子受到的母爱。
似水的母爱,潺潺流淌,汩汩成溪,但应有鱼虾在其中玩乐,这汪水才富有了生机。趁早,来得及孝顺。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3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早已耳闻这部电影总能戳中人的泪点,每一个从影院里出来的人都哭的很凶,止也止不住。大年初二那天,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带着极高的泪点走进了影院。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主人公贾小玲在母亲因为车祸去世后,意外穿越到了1981年,与母亲成为了姐妹,贾小玲费尽心思逗母亲开心,帮助母亲完成心愿。影片在好笑的同时,眼让人不禁泪如雨下。
这部影片实际上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人说贾玲演的太假了,根本没有一点点真情实感。而实际上,这部影片与其说是演出来的,但不如说是把真正的一个事情重新上演了一遍。电影的末尾是贾玲的内心独白:打我记事起,我的母亲就是一个中年妇女的模样但是我就忘记了她也曾经是一个花季少女。这部影片不仅仅是贾玲献给他自己母亲的',更是献给全天下的母亲。观众们在看着贾玲在电影中一次次的撕心裂肺的哭,看着贾玲的母亲在被自己的女儿逗笑后的热泪盈眶,让观众们都看到了有个普通的女儿,对自己同样普通的母亲的孝顺,怀念。贾玲努力的在这次梦中实现了母亲的愿望,而醒来后,却是与母亲的生离死别。
其实电影中贾玲也是一个自卑的孩子,她一直都认为自己非但没有给母亲长脸,反而给母亲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他还感觉自己如果没有出生,那么母亲就会比现在更幸福。在这样的心态下,当他看到厂长的儿子与母亲相亲时,心里便暗暗埋下了一颗将他们撮合在一起的种子,让他们相亲相爱,让母亲的生活更加美好。在这里,已经有很多观众不停的抽泣了。我们同样身为子女,又有多少人像贾玲这样用心使自己的母亲生活更好呢?
电影中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话被人们误以为是这部电影里的梗,但也透露着一些心酸。看着贾玲湿润的眼眶,这是多大的一次让步啊!为了母亲的生活幸福,他希望与母亲再做一次母女,希望来生给自己的母亲好好的挣一回脸。他希望如果这样,母亲就不会因为车祸而离他而去。但是事已至此,她只好做出了一个决定:自己不要出生。
在贾玲穿越回来的同时,他的母亲也穿越了回来。面对女儿一次又一次的逗她开心,她欣然接受,陪女儿走过了自己最后的时光。在看到女儿裤子上的破洞后,为他缝补成一个可爱的卡通图案;在女儿喝醉后,一步步背他走回家;面对厂长儿子的真心,她却依旧与贾玲的父亲相爱,依旧成为贾小玲的负责的母亲。对于女儿,他或许错过了自己一生中的青春时光,但他收获了一个爱他的女儿,值得。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珍惜自己母亲带来的爱,不要忽视它,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再后悔。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4
昨天去看了《唐人街探案3》,今天又看了一部《你好,李焕英》。让人又哭又笑,看似是一部让人爆笑的喜剧片,但结尾的剧情反转,真叫人措手不及,同时又感人至深。
女主人公贾晓玲为了使母亲高兴,自己伪造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却不小心让母亲看到了真的`录取通知书。离大学开学的月子还有一个月,母亲却不幸因车祸离世。这次意外,使贾晓玲意外的穿越到了1981年,她出生前一年,成了一段奇妙经历。
贾晓玲回到1981年后,与正值青春的母亲李焕英相遇,成为了母亲“二姑家的表妹”。李焕英却在私下里照顾贾晓玲,直到贾晓玲发觉自己即将要回到现代的时候,自己牛仔裤上的补丁却成了重要线索:那时候的妈妈根本就不会绣花,为什么能缝出如此精美的图案来?贾晓玲一边痛哭,一边回忆着原来的点点滴滴。其实里面的一些细节都可以证明,当贾晓玲穿越从天上掉上来时,是李焕英用自己的身子挡住了她;贾晓玲喝醉时,母亲李焕英一步一步把她背回家;与厂长儿子沈光林表演二人转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时,坐在台下的李焕英却泪流满面……
这部电影总共120多分钟,前100分钟几乎都是以喜剧的形式来展现,笑点有不少。影片的精华是在最后的二十分钟,气氛突然沉闷了不少。原来李焕英早就知道贾晓玲是她的女儿,只是在暗中默默守护她,李焕英其实也与贾晓玲一同穿越回到了过去。
有些事情失去才会懂得珍惜,贾晓玲在母亲意外去世后,痛心不已。在穿越之后,贾晓玲便更加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光,想方设法使母亲开心起来。若不是这次机会,贾晓玲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我只希望她健康快乐。”这是剧中李焕英对于女儿仅有的一个希望,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有这简单、质朴的愿望。趁现在的机会,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而不成为一生的遗憾。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5
《你好,李焕英》这部作品着实让我心里一颤,这是贾玲缅怀妈妈的小品,前半部分搞笑情节让人笑出眼泪,到后来结尾的剧情大转弯,给观众制造惊喜的同时,让观众深切体会到这种“子欲养亲不在”的惋惜。
不知道贾玲在前面戏剧部分表演中,是怎样强撑着自己的情绪来表演的,真的是一位好演员。与此同时,我也深深感觉到作为一个喜剧演员的不容易,真的是把自己悲伤难过的一面来展现给观众,给观众们带来欢乐。
有的戏剧演员,家人在病房中与死神做着殊死搏斗,但是演员就是演员,还需要在舞台上完全融入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生活中的一面抛之脑后。
曾经我做过一年的微电影编剧,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得写啊写啊写,确认素材,然后写剧本,然后自己把自己的剧本推翻,然后重新写,重新推翻……循环循环没有次数限制得循环,直到剧本得到自己的认可,得到拍摄团队的认可。
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忙碌的一段时间,甚至比高考前的复习还要忙碌,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然后睡到12点,起床简单填饱肚子,又继续写。那段时间我没有时间回家,五一、十一的假期别人忙着在朋友圈里秀恩爱,晒家庭出游的照片,但是我就只能守在电脑前,一杯速溶咖啡,两杯速溶咖啡,三杯速溶咖啡……若干杯速溶咖啡是我每天的精神支柱。
再后来,我因为压力大,很快就是一脸的痘痘,满身的油脂,完全不是最初那个“才貌双全”的我了。后来,我妈妈坚决反对我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于是我就辞职了。
我能深刻体会作为一个喜剧演员的辛苦,自编自导自演,这样的过称有多煎熬很多人体会不到,一个作品诞生,但是观众们看到了没笑,不觉得有趣,那么为这个作品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成为了遗憾。
做编剧,难!
做一个喜剧编剧,更难!
希望我们大家在享受喜剧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多给他们一些尊重,他们真的是把自己所有青春都奉献给了这个舞台,奉献给了观众……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6
吃过饭后,一家人也一起到了电影院买了电影票。
开始的搞笑很真实,却好像没有期待中的那么夸张。
我想,看电影很多时候是需要氛围的。
有些场景其实并没有那么搞笑,电影院里笑声响起,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笑,这就是一种氛围。
晓玲的哭戏很有感染力,哇哇大哭,就像是一个孩子,哭得一点也不做作。没有悲痛欲绝,没有歇斯底里,却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引起人的共鸣。
李焕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的温柔。
无论在什么时候,她都是温柔的。
在女儿考上大学的时候,她很高兴,可是那大笑却不失温柔。
在得知女儿录取通知书作假的时候,她并没有怒不可遏,还是温和地笑着,并没有责怪女儿的意思。
在女儿小时候叫唤她“李焕英”的时候,她没有生气,而是很自然地喊道:“叫什么呢,小王八蛋。”那是带着笑的,还是温柔的样子。
在女儿拉裤兜的时候,她没有谩骂,还说女儿聪明,早早就上学了,年龄比其他人小,拉裤兜也是自然的事情。
还有,她和女儿同时穿越到过去的时候,她都是温柔的。
晓玲从天而降,她一看是女儿,没有丝毫的犹豫便跑上前去接,那是最无私的爱,来不及权衡利弊,来不及顾及轻重。
看到女儿为了使她高兴做的各种努力,她配合女儿的同时,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本来她缝衣服的水平不高,直到女儿长大了,为了不让女儿嫌弃,她私底下苦练缝衣服裤子,渐渐地把手练巧了。
冷特看到李焕英为晓玲缝的裤子上的花纹,夸李焕英手巧。晓玲笑着解释小的时候母亲也不怎么会缝,是后来下苦功夫学的。讲到这里的晓玲意识到算时间的话此时的自己还没有出生。可是李焕英已经能缝好看的图案了。解释只有一种,李焕英也是和她一起穿越过来的。
她洞悉一切,缺默默地看着女儿表演,心里满是疼爱。
剧中有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晓玲坐着大巴准备出去的时候,李焕英拿着热腾腾包子送给女儿趁热吃。外面下着大雪,晓玲不放心母亲,要她坐车回去。李焕英为了不让女儿担心,买了票给她看,在女儿离开后,又偷偷退了票,走在雪地里。
中国父母,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吧,自己省吃俭用,对子女却倾尽全力地去给予最好的。
只是时光不会倒流,人生无法重来,与其在离别之时后悔遗憾,不如把握当下,不负亲人,不负自己的心。
记得父亲说过,在他走后,不必哭泣,若是生前每一天都孝顺,走后又何须哭泣呢?人的一生,本来最终都要归于尘土,在生的时候珍惜每一份感情,不让其浑浑噩噩、匆匆忙忙来不及用心感受地去度过,那便是有意义的人生。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7
今年的大年初一过得有些特别,破天荒地去影院看了一场新上映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去时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是看着看着我不知不觉被影片吸引了、代入了、感染了……
影片是以回忆的方式开始的。从一个九斤多重的女孩儿呱呱坠地到她高中毕业。女孩儿贾晓玲在成长的过程中贪吃,笨拙,经常惹出一些是非,但丝毫没有影响母亲李焕英对自己女儿满满的疼爱。随着贾晓玲的慢慢长大,她逐渐体会到了母亲李焕英对女儿无私的爱,对生活的艰难。为了安慰母亲,她想用一张假录取通知书哄母亲开心,结果弄得啼笑皆非。她虽然令母亲出丑,但母亲并没有过多的指责她,还用自行车驮着女儿回家,此时悲剧骤然降临,发生了车祸,母亲李焕英受重伤,深度昏迷,女儿贾晓玲追悔莫及,泪如雨下,她觉得亏欠母亲的太多、太多。
影片中,贾晓玲带着极大的遗憾,穿越到了1981年,那时母亲李焕英还没有结婚,年轻漂亮,是化肥厂的一名职工。贾晓玲以李焕英表妹的身份,竭尽全力的为李焕英做一些能使她高兴的事情:帮李焕英买电视,艰难地促成排球赛,帮李焕英找对象谈恋爱。这些情节是以喜剧的形式展开的,让观众在被贾晓玲孝心感动的同时,又被一些巧妙安排的情节逗的开怀大笑。
影片的精彩之处在于让你笑着笑着,突然一个点的转折,直击你的内心深处,让你感动的眼泪夺眶而出。
母亲李焕英与父亲贾文田领证后,贾晓玲觉得自己该走了,她坐在马路边,看到母亲为自己缝补的漂亮的补丁,讲述着母亲为自己缝补衣服的过往时,突然领悟到了现在和自己共处的李焕英也是母亲穿越过来的,一直是母亲在陪着她,帮着她完成自己的心愿。贾晓玲哭着、喊着、跑着去寻找自己的母亲,并且不时地回忆着和母亲的温馨日常。影片结束时,我意犹未尽,眼泪还一直流着。不仅仅是我,我还听到了周围观众细细碎碎的抽涕声,足以可见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此时我也感到女儿的用意。
《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融合了贾玲的亲身经历,记载了她对已经去世妈妈的回忆和感情。影片是她用最特别的方式来纪念去世的母亲,表达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心酸。这部影片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告诉众人要珍惜眼前,珍惜身边关爱、关心你的人,爱留人间,不要留有遗憾。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8
今天去电影院观看了《你好,李焕英》这部贾玲导演的电影,这部电影有笑点,也有泪点,许多人都是欢声笑语地进,泪眼婆娑地出,今天看的这部电影,觉得这部电影火爆全国也是有原因的,它很真实,很扎心。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贾晓玲妈妈遭遇了车祸,贾晓玲在医院穿越到了1981年,那时她还未出生,她看见了年少时的母亲,还很快就成了朋友,宛如闺蜜,她想尽办法的想让母亲开心,甚至舍去了自己出生的机会,拼命撮合厂长儿子和他母亲,上演了一幕幕感人又催泪的情景。
其实贾晓玲永远迈不过的一条坎,就是她从未让母亲骄傲过。从小到大,他给母亲带来的是老师无尽的指责和周围家长讥讽的嘲笑,感觉自己很对不起母亲,所以她在穿越的时候不顾一切的想逗母亲开心,甚至撮合厂长儿子和母亲,想让她拥有一个全新的生活,让她有一个次次考年级第一的女儿,让她有一个在好莱坞工作,月薪八万的女儿,让她能在亲朋好友面前炫耀我女儿考上UCLA导演系月薪八万,在好莱坞工作。但是到最后她和母亲互诉衷肠,吐露心声的时候,母亲仅仅是那一句,我希望我的女儿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别无他求。许多人当场泪目,这或许就是母爱的伟大吧,我没给你骄傲,你视我为珍宝,或许和我在一起没有鲜肥之味,没有华丽的衣衫,没有豪华的房屋,你仍然愿意陪我陪到海枯石烂,有人指责我时,母亲会挺身而出,即使我们给母亲惹再大的麻烦,她也会一笑而过。
老话说的好“尽孝在当下”影片中贾晓玲想回报母亲,却无门回报,所以不要总说等我长大了就回报您,从现在点滴做起,关爱身边的人,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