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微影 » 善美石家庄微电影大赛
扩展阅读
韩国r级限电影2017 2024-11-05 02:06:10
秋霞电影网北海道 2024-11-05 02:06:09
韩国被鬼上的电影 2024-11-05 01:58:46

善美石家庄微电影大赛

发布时间: 2024-09-02 13:49:02

A. 韩兆简介及详细资料

早年经历

1969年1月15日韩兆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1986年,十七岁的韩兆入伍当兵,1996年被调回河北省武警文工团。

韩兆

演艺穗芹经历

2003年,创作对口相声《肉烂在锅里》,并获得第二届CCTV相声大赛最佳作品一等奖。

韩兆

2004年,韩兆为杨少华、杨议父子创作的春晚相声《贺岁片》受到一致好评,但在最后一轮被淘汰。春节后,杨议找到韩兆,说出了想创作一部反映市民生活的电视剧的想法,韩兆听后觉得很有创意,于是马上投入到了剧本的创作中。这部戏就是《杨光的快乐生活》,韩兆也在其中饰演条子一角。

2005年,韩兆与杨议、杨少华、李立君合作了《杨光的快乐生活》第二部。

2006年8月,拍摄《杨光的快乐生活3》,与杨议继续合作。 10月,自编自演电视剧《爱上朱大海》,出演主角善良热心的健身教练朱大海。

2007年6月,与杨议、杨少华、尚华合作《杨光的快乐生活4》。

2008年,接连与杨议合作拍摄了《杨光的快乐生活5》与《杨光的快乐生活6》两部都市喜剧。

2009年,与杨议、杨少华、雪村、买红妹主演《杨光的新生活》。

2010年1月,参加安徽卫视《2010春节喜福会》。 6月,与杨议、尚华、买红妹、李立君联合主演《杨光的爱情故事》。 8月,韩兆在自编、自导的电视剧《喜事连连:剩男相亲记》中出猜厅毕演男主角韩冰,与黄小蕾、马丽、姜超等合作。

2011年,6月在杨议主演的都市谍战轻喜剧《杨光的夏天》饰演条子。9月,拍摄电影《七个隆咚锵咚锵》,出演男主角"韩峰",搭档为女演员张楚焱与郜妍妍。

韩兆

2012年4月,与杨议、魏一合作电影版《杨光的快乐生活》上映。 5月,参演刘洲铭、焦建青导演的电影《左眼不跳财》。 6月,自导自演惊悚喜剧电影《借你俩胆儿》。

2013年5月,在潘长江自导自演的电视剧《男媒婆》中饰演姚双喜。 7月,导演舞台剧《贼在囧途》,8月,自编自导电影《好命先生》,与安以轩、陈小春、杨议等演员合作。 10月,在电视剧《嘿!真不是闹著玩的》中饰演蔡有才的发小马杆。

2015年4月,导演电视剧《大年初一立春》,与潘长江再次合作。9月11日,韩兆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斗地主》上映。

2016年1月,主演惊悚电影《茅山邪道之养尸冢》。3月,与潘长江参加《欢乐喜剧人第二季》,表演小品《洗脚》与《老小孩儿·小小孩儿》。6月,拍摄喜剧《亲兄弟明算账》。同年导演并主演电视剧《大年初一立春》。

2017年1月29日,韩兆执导,潘长江、肖光奕等主演的新农村题材电视剧《双喜盈门》在天津卫视和辽宁卫视黄金档播出。同年导演并主演电视剧《福星盈门》。

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上映时间 剧名 扮演角色 导演 合作演员 2016-05-13 茅山邪道之养伏宏尸冢 邪九 赵禹 李菁 2015-09-11 斗地主 方片 韩兆 刘桦;买红妹;曹随风 2013 左眼不跳财 ---- 刘洲铭 焦建青 倪景阳;郑则仕;王喜 2013-02-26 杨光的快乐生活 条子 杨议 杨议;魏一;杨少华 2012-11-16 借你俩胆儿 韩东 韩兆 潘霜霜;张楚炎;张凯辉 2012-01-25 七个隆咚锵咚锵 韩峰 韩兆 张楚焱;郜妍妍;杨少华

参演电视剧

首播时间 剧名 扮演角色 导演 合作演员 2017 福星盈门 钱龙 韩兆 潘长江 ,张大静 ,邵峰 2017-01-29 双喜盈门 焦不满 韩兆 潘长江,潘阳 2016-02-02 大年初一立春 石五 韩兆 潘长江,倪景阳,张洪杰 2015-02-19 嘿!真不是闹著玩的 马杆 卢卫国 李泽锋;解惠清;殷叶子 2014-01-13 男媒婆 姚双喜 潘长江 刘娟 潘长江;徐熙颜;张庭 2013-10-16 杨光的夏天 条子 杨议 杨议;郜妍妍;薛中锐 2012-04-25 喜事连连:剩男相亲记 韩冰 韩兆 黄小蕾;马丽;姜超 2011-01-19 杨光的爱情故事 条子 杨议 杨议;郜妍妍;买红妹 2010-01-01 杨光的新生活 条子 杨议 杨议;郜妍妍;买红妹 2009-03-18 杨光的快乐生活6 条子 杨议 杨议;王奎荣;郜妍妍 2009-02-22 杨光的快乐生活5 条子 杨议 杨议;杨少华;范明 2007-12-31 杨光的快乐生活4 条子 杨议 杨议;尚华;黄小蕾 2007-02-14 爱上朱大海 朱大海 沈涛 金巧巧;谢娜;徐熙颜 2007-01-01 杨光的快乐生活3 条子 杨议 杨议;李立君;杨少华 2006-01-27 杨光的快乐生活2 条子 杨议 杨议;李立君;杨少华 2004-12-31 杨光的快乐生活 条子 许瑞生 杨议;李立君;杨少华

单曲

发行时间 歌曲名称(歌曲说明) 2012 爱的精彩(《喜事连连:剩男相亲记》主题曲) 2009 鱼对水说(《杨光的快乐生活6》插曲)

综艺节目

播出时间 节目名称 简介 2016-02-03 群英会 《大年初一立春》的访谈 2015-09-10 影视风云路 《斗地主》的访谈 2014-01-21 鲁豫有约 《男媒婆》的访谈 2011-01-27 津夜嘉年华 《杨光的爱情故事》的访谈 2010-01-29 安徽卫视2010年春节喜福会 与好友杨议及其父亲杨少华同为嘉宾 2009-03-20 胡可星感觉 回忆《杨光的快乐生活》的创作历程 2009-02-10 最佳现场 韩兆与杨议的交往经历 2007-06-02 津夜嘉年华 《杨光的快乐生活4》的主演到齐 2006-04-06 胡可星感觉 与李立君一同参加

编导作品

作品类型 作品名称 职务 都市喜剧 大话欢乐游 总编剧 电视剧 多彩人生 总编剧 相声 内烂在锅里 编剧 都市喜剧 杨光的快乐生活 编剧 小品 唐伯虎点秋香 编剧 舞台剧 贼在囧途 总导演 电视剧 喜事连连:剩男相亲记 导演、编剧 综艺节目 梦想剧场 编剧 综艺节目 欢乐中国行 编剧 综艺节目 七天乐 编剧 综艺节目 心连心艺术团 编剧 电影 好命先生 导演、编剧 电影 借你俩胆儿 导演、编剧 电影 七个隆咚锵咚锵 导演、编剧

社会活动

2008年5月,韩兆与杨议、杨少华等人为汶川地震遇难的同胞捐款。

韩兆

2015年2月,到天津宁河县参加"走基层·献爱心·艺术下乡·新春送暖"大型公益活动。

人物评价

韩兆

韩兆塑造人物活灵活现是因为有生活,他自己也经历过许多坎坷,也是从一个草根慢慢发展成为今天的著名

演员。对于表演方面他具有独特的才能,也能慧眼识珠,挑选出最合适的演员。 (腾讯网评)

韩兆专攻喜剧,开创了“巧、灵、快”的喜剧风格。他不拘一格,一直在求新求变。在《好命先生》中,他还在用相对传统的叙事手法,讲述白富美逆袭小保全的故事。到了《斗地主》,他不再囿于传统,转而追求一种形而上的表达。同样是喜剧,他拍出了不一样的味道,给了观众视觉上焕然一新的感觉。(光明网评)

B. 究竟哪个演员最耐看

比较耐看的演员通常有两种类型,第一种就是第一眼看就很惊艳,他的长相从来没有掉过线,无论你看多少次,每一次都还是会被他的长相所给惊艳到。

第二种就是第一次看的时候觉得很寡淡,甚至有一点不好看,但是越往后面看越能感受到他长相的魅力,被他的长相上独特的气质所吸引。综上,以下我来说一下,我认为的这两种类型的代表。

男演员方面:
1、吴亦凡

记得在我初中的时候,第一次看到吴亦凡时简直惊为天人,在组合中身高优越,长相优越、气质不凡,眉宇之间透露出来的剑气,让人感觉就像武侠小说中走出来的角色一样。他的长相很明显的就是一个中国人的长相,但同时又具有欧洲人立体五官的优点,他长相上唯一美中不足的一点可能就是他的嘴,但我却认为即使他的嘴如果去整了容或者是天生就非常的完美,反而可能欠缺了那么一点味道。

但后来看了刘诗诗演的《步步惊心》以后,我才发现虽然她没有欧洲人那样立体的五官,整个脸看起来比较扁平,但是这种清淡的感觉反而非常的耐看,就像一道吃不腻的淡菜一样,有她自己的味道,耐看不是贬义词,耐看和看习惯也不是一个意思,某种程度上来讲,耐看是越看越好看,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多,刘诗诗当之无愧第一名。

C. 270分啊~~~大家帮我找找大作家 夏衍 的研究资料~~谢谢

祖籍河南开封,1900年10月30日生于今浙江杭州彭埠镇严家弄,原名沈乃熙,字端先。

1919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与同学一道发起并创办了当时浙江第一本进步刊物《双十》(第2期改为《浙江新潮》)。

1920年,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外国名著。

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社,首先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的口号,开展无产阶级戏剧活动。

1930年,加入左联,当选为左联执委。

1933年后,任中共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上世纪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辗转到重庆,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等理论专著及《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等。

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国文联第一届全委会委员。

1955年,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及外事工作。

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常务理事。

1979年,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再次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同年,出席中国影协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当选中国影协主席。

1988年,出席第五次全国文代会并致开幕词。

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1995年,在北京医院逝世。

夏衍在充满惊涛骇浪的20世纪中国文坛上奋战70载,以不知疲倦的独特品格、英勇善战的辉煌业绩,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爱戴,成为我国卓越的新文化运动先驱者、文化战线领导人。

在“夏衍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夏衍艰苦拼搏的一生、卓著奉献的功业,有了进一步扩大与加深的理解。这位世纪老人在众多的文化领域不倦地开拓、耕耘,成就斐然,彪炳千秋。



孙家正同志说:“夏衍是中国电影的根。”真乃一语中的。

夏衍对于中国电影发展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

20世纪30年代初期,由于斗争的需要,党组织派夏衍进入文化界,并深入到电影界。遵奉党的“将令”,他全力以赴地投入新的征程,与郑伯奇将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的《电影导演论》、《电影脚本论》翻译介绍到中国,奠定了中国电影重视文学创作与导演运用蒙太奇语言的理论基础。犹如“窃火者”将火种与技艺送到人间。

随后,党组织决定成立以夏衍(化名黄子布)为组长的电影小组,开拓左翼文化阵地。他们在上海各主要报刊陆续开辟了电影副刊,发表大批有分量的电影评论文章;加强了左翼电影队伍的组织工作,形成了一支相当强大的创作力量;大力译介苏联电影创作及理论,由夏衍化名丁谦平翻译刊出苏联有声电影剧本《生路》,这是中国翻译的第一部苏联电影剧本……他们用辛勤的劳动与有力的斗争,促进了1933年左翼电影创作高潮的出现,为中国电影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中,不可磨灭地记载着夏衍的劳绩与奉献。

为了摸索电影创作的规律,他成了电影院里特殊的常客,手持秒表、手电与笔记本,一部电影要看上几遍。用他自己的话说:“先看一个镜头是远景、近景还是特写,然后分析这个镜头为什么这样用,为什么能感人。一个镜头或一段戏完后,用秒表算算几秒钟或几分钟,然后算算一共多少尺长。这样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加以研究,逐渐掌握了电影编剧技巧。”

夏衍创作的第一部电影《狂流》,于1933年3月问世,在上海引起轰动。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中国新电影真正的诞生。它第一次把摄影机对准农村,称得上是中国电影第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同年,他向观众奉献了4部优秀剧作;此后每年均有两部以上影片问世。10余部姿态崭新的电影,以广阔的生活视野、鲜明的主题思想、巧妙的艺术构思,赢得了广大观众,奠定了他在电影界备受尊崇的地位。

《春蚕》是茅盾的力作,夏衍成功地把它搬上银幕,开创了将名著改编为电影的先河。这也是将中国新文艺作品改编为电影的第一次尝试,获得观众、文艺界和鲁迅先生的赞扬。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在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举办的中国电影回顾展上,《春蚕》又受到西方电影同行的赞美。新中国成立后,夏衍又创造性地把《祝福》(鲁迅)、《林家铺子》(茅盾)、《憩园》(巴金)、《我的一家》(陶承)等改编为电影搬上银幕,使之成为我国电影史上的名作,达到电影艺术的高峰而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夏衍写于20世纪50年代的《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是一部电影艺术创作理论的重要著作。里面既有从事电影创作的宝贵经验总结,又有电影艺术领域普遍规律的概括与阐述。欧阳予倩评之曰:“言简而意赅,语近而旨远,对于学习编电影剧本和话剧剧本的人都是很好的路标。”此书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电影工作者案头必备的著作。

新中国成立后主管电影的夏衍,还常常动手为他人修改剧本。许多著名影片的脚本都经他亲笔改过,如《青春之歌》、《五朵金花》、《风暴》、《聂耳》、《白求恩大夫》等。《早春二月》经他修改的地方多达240多处。邓小平同志曾赞之为“电影医生”。

夏衍对于中国电影事业作出的不朽贡献难以尽述。在这位前驱者从事革命文艺工作65周年之际,国务院特授予他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这,就是深受电影界景仰的一代宗师夏衍。



夏衍在戏剧领域呈现出卓尔不群的大家风范。他自上世纪30年代开始戏剧创作至50年代止,20年间发表多幕剧、独幕剧、翻译剧、与友人合作剧等近30部之多,其中《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以其永久的艺术魅力而被认为是他的3部具有经典意义的代表作品。他的剧作对中国话剧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使他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独树一帜的著名剧作家。他的常用名“夏衍”也正是由于其第一部多幕剧《赛金花》的发表、公演与轰动而闻名于世的。

综观夏衍的话剧创作,从思想到艺术确有自己的突出特色。其一,它们是鲜明的政治性、强烈的时代感与娴熟的艺术表现力的有机统一。他的剧作无不环绕着时代、社会与人生展开,但又总是通过艺术的手段加以表现。因其中大部分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故而内容几乎都与抗战有关,无不贯穿着全民抗日的时代氛围。他善于从社会一隅的现实事象中描写旧时代的变质和没落、新时代的诞生和成长。他一方面通过剧中的人物与故事,反映那个令人窒息的黑暗时代;另一方面又寄托无限希望与憧憬。正因如此,他的剧作每每在观众和读者的心头,勾起他们的悲苦与欢欣。著名评论家唐弢先生誉之为“一首首沁人心脾的政治抒情诗”。

其二,夏衍剧作中的主人公,大都是他所熟悉的普通的小人物。他擅长描写一些出身不同、教养不同、性格不同,但同有一颗善良心的人。他常常把这些人物放置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让他们蹉跌、创伤、爱憎、悔恨,最终达到一个可能到达的结局。他笔下着重歌颂的正面人物,也总带有缺点,带有时代与阶级的烙印,因而显得更真实、更自然。描写人物,他以塑造性格、深入发掘内心世界为主要艺术手段。他严格要求自己的人物要有血有肉,要符合生活的逻辑,要真实。他说,只有真实才能令人信服,只有通过人物真实、复杂的思想感情,才能与观众交流,激起共鸣。他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准确再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他以洗练的动作勾勒,深入剖示人物独特的内心感受;他以有机的情境渲染,使人物所处环境构成生活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些独到的手笔,昭示了夏公卓越的艺术功力。

其三,夏衍剧作的艺术结构单纯集中、严谨匀称、意境深远,与他整个艺术风格相统一。他的戏剧情节总是紧紧围绕着主题而发生、发展,很少有旁生的枝蔓,譬如《芳草天涯》。他很注意戏剧结构的起承转合,讲究布局谋篇,例如《上海屋檐下》。有人说他的戏过于平淡,我们恰恰认为这正是他的独特之处,正是他不同于别人的艺术追求。他总是把笔力用于渲染冲淡、深远的意境,从中深入刻画人物精神的振荡、心灵中的搏斗,比如《法西斯细菌》。他的剧作结构技巧自然、合理,不露痕迹,几乎让人觉察不到作家的匠心,仿佛是生活的自然流淌,而这正是夏公与众不同的艺术才华。

夏衍的剧作,对后人显示着悠久的艺术生命力;夏衍富有真知灼见的戏剧观念,对戏剧创作艺术规律的探索与总结,对于后代同样具有长久的启迪作用。



20世纪20年代后期,正是中国最黑暗的时代,夏衍首先以翻译外国理论书籍及文艺作品在上海站稳了脚跟,并以翻译家沈端先的名字为文坛所知。他的第一部译著是法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倍倍尔撰写的《妇女与社会主义》。这是一本最早、最忠实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妇女问题的著作;也是经过他的笔,第一本被介绍到中国的关于妇女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版后在妇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我国早期妇女运动工作者胡子婴写于上世纪80年代的回忆录中曾专门提及过,她们当时组织妇女进步团体时,特地选用此书作为学习教材。此后,夏衍又以不倦的劳动翻译了许多进步文学作品与论著,如芥川龙之介、木村毅、金子洋文的作品等;他选译的《欧洲近代文艺思潮论》、《新兴文学论》等,在进步文化界亦发生过重要作用。由于这方面的显著成绩,1928年成立中国著作者协会时,他被选为9名执行委员之一。

当然,在夏衍翻译事业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对高尔基《母亲》的翻译与传播。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巨著,经过他的笔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对于身处在高压下的中国民众,《母亲》是一线点亮心灯的明光。正因为如此,它成为一部畅销书,一年内重版两次,很快遭到查禁,聪明的书店老板把封面由红色改成绿色,印了第三版,又被通令全国禁止发行。文化名人夏丏尊当面质问国民党元老邵力子,并将书名改为《母》,署名改为“孙光瑞”,“破例来个冒牌”,由开明书店一连出了5版,又遭禁。然而在读者中的强烈影响是无法禁绝的,它总是生命不息地流传着,直至今天。

1936年6月,夏衍发表了被誉为中国报告文学典范的作品《包身工》,并立即获得巨大的社会反响。他是在艰难地、认真地进行大量调查、体验的基础之上,以惊人的透视力,对“包身工”所处的人间地狱作出了精确的判断,得出了深刻的认识,然后运用他特有的冷峻、锐利的笔锋,把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人最底层的生活,血泪斑斑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这样的文字,让人想起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对西欧、北美无产阶级悲惨命运的描绘。作品的末尾指出:“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当年索洛警告过美国人当心每根枕木下横卧着的尸骸,夏衍则在《包身工》中警告这些殖民者当心呻吟着的每一个锭子上的中国冤魂。直到老人家离去前不久还曾说过:“我觉得我的作品中只有《包身工》可以留下来。”这固然是他对自己作品过于苛刻的评价,但也从中透露出对这部传世之作客观价值的重视。

1937年8月,由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总编辑的《救亡日报》在上海创刊,这是他开始新闻记者生涯的时刻,是他走上新的坎坷征程达12年之久的起点。他曾不止一次地表示:“我平生最怕被人叫做什么什么家,只想做一个诚实的新闻记者。”他常幽默地讲,自己只是个业余作者,正业则是新闻工作。从中至少可以让我们感悟到他对新闻战线岗位的重视。是的,12年新闻记者的劳绩,实实在在地体现于约五六百万字的成果。在他自认为“毕生最难忘的12年”、“工作最愉快的12年”中,他几乎每日不停笔,每天至少一两千字。政论、杂文、散文、随笔……各种内容无所不包,古今中外的政治、思想、理论、文化、艺术、科学、人物、社会生活、时事评论、旅游札记……真可谓丰富多彩、文情并茂。廖沫沙同志在为《夏衍杂文随笔集》而作的序文《凌云健笔意纵横》里就此而论曰:“夏衍同志实在是中国文坛上罕见的作家之一。”除去在《救亡日报》等报刊上每日必写的社论、报道、补白等之外,他还有十分擅长的一手绝活:自然科学小品,每每意趣盎然、生机无限。正如廖老指出的:“像夏衍同志这样集中地描画与介绍自然界事物的生长变化,或者以自然科学知识来论人论事,入情入理而又引人入胜,在我国文坛上却还是罕见之作。”于此可用他写于1940年战火频仍的桂林之小文《野草》为佐证,从中很可以看到这位前辈的灵魂。文章写道: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生命开始的一瞬间就带了斗争来的草,才是坚韧的草,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傲然地对那些玻璃棚中养育着的盆花哄笑。”

文如其人。只有他那支笔,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寥寥数百字、讲述了一个涵盖古今、包容宇宙的真理。笔法如此简洁、生动、深刻、透辟,言情言志,惠及友朋。

全国解放后,夏衍自云:“一个当惯了编辑或记者的人,一旦放下了笔,就会像演员不登台一样地感到手痒。”于是又应《新民晚报》之约,开辟了“灯下闲话”专栏,以匡正时弊,扶正祛邪。20世纪60年代,他又应《人民日报》之约,针对大跃进的失误,以笔名黄似在“长短录”总题下,与文友们连续发文总结经验、评价得失。其精妙的文字在读者中流传颇广。

在艺术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没有成为夏衍事业上的包袱或局限。他热爱艺术,但不止于艺术。在他投身革命的一生中,做了许许多多在艺术家看来也许是不屑一顾的组织、说明、动员、劝解、安置、迎送、争取、营救等工作。这是如此具体、细致、困难、艰辛的跋涉,是直接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生活、温暖大地的最宝贵的挚情。“夏公”这个称呼始于何时、出自何人的准确结论尚待考证,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重庆,文艺界朋友们就这样称呼他了,公,是正直无私的意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公,又是对长者、显者的尊称。当时的山城重庆,是大后方政治、文化的中心,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生活困苦,环境险恶,矛盾交错,困难重重。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他,在这个特殊的圈子里工作,获得这样的称呼绝非偶然。据有的老同志回忆,文艺界天生的矛盾多,意气用事多,而夏公以清醒的理智、平和的耐心,常常使面红耳赤的纷争,变作一团和气,他堪称文艺球场上的一位“清道夫”。

夏衍对党有一颗忠诚的心。他童年时家境衰败,在8个兄弟姐妹里最小、也最瘦弱。3岁丧父、全靠寡母辛勤劳作和亲友接济帮助,勉强解决衣食问题。贫穷、窘迫,使他性格内向,不苟言笑,慈母爱怜地称他“洞里猫”。14岁高小毕业,当过染坊学徒;15岁以“品学兼优”被推荐进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染色科读书;19岁卷入五四运动的狂潮,发表抨击封建、守旧舆论的激烈文字,得到陈独秀的赞许;20岁以优异成绩毕业,带着师长们“工业救国”的嘱托,东渡日本求学。在明治专门学校电机科,他读到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洞里猫”的思想深处掀起了波涛,从“工业救国”的“洞”里走出,成为留学生中一名激烈左派。在孙中山先生亲自关怀下,指定李烈钧将军介绍其加入了国民党,但随即为右派所不容。1927年回到上海,在扑面而来的白色恐怖中,共产主义信仰向他展示了真正的风采。他彻底醒悟了,毅然走进被血与火包围着的革命者行列,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找到马克思主义,找到党,他从此坚强而自信。遵照党的思想路线,他一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当璀璨阳光冲破浓重阴霾的时刻到来时,民心大快,万众欢腾!党中央为夏衍平反,恢复名誉,安排他重新工作。他老当益壮,锐气不减当年。他和祖国、人民一起,为崇高的理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中华民族新文化事业再赴征途,又不懈地奋斗了20载寒暑春秋。

85岁高龄时,夏衍写成长达33万言的重要著作《懒寻旧梦录》献给人民。他告诉读者:“我这个人很平凡,但经过我的这个时代,实在太伟大了。”

在他90岁生日之后,他对身后之事作了不同寻常的安排:

他把价值百万元的藏画,统统捐献给浙江省博物馆,条件是:不要奖金,不要奖状。他忘不了,是浙江父老用官费送他去日本求学。

他把稀世珍宝《纳兰成德长卷》捐献给上海博物馆,条件依然如上。他忘不了,是上海这座光荣的城市把他引上斗争的舞台。

他把价值连城的珍贵集邮无偿地捐献给国家。

他把自己的全部藏书捐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

……

他还有什么可捐献的?字画、长卷、集邮、藏书,再珍贵也是有价的;而他对祖国、对事业的一腔热血、满怀忠诚却是无可估价的!

夏公以95岁高寿离世而去了;但他的精神必将永存!

于今,夏衍的才干、智慧、意志、人格,他那光芒夺目的人文精神已汇入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博大海洋之中;同时,他又以现代人的至高品格丰富了这一巨大的文化海洋。
1 胡星亮;论夏衍话剧与民族戏曲传统[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李娜;;试论夏衍杂文的散文笔法[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李骏;试析中西电影改编[J];理论界;2004年05期
4 魏福惠;论夏衍现实主义戏剧观的主要特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何散芬;论夏衍戏剧的语言特色[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白杰;;《野玫瑰》批判与话语权力之争[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原小平;;曹禺话剧的影视改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祝晓风;;对“现代性”与“民族性”的探究[J];文学前沿;2002年02期
9 海阔;;大众传媒与宗法社会[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原小平;;现代名著改编中的形式转换问题[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宇宏;曹禺戏剧文体话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王国英;权力·话语·政治文化[D];浙江大学;2008年
3 张高杰;中国现代作家日记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吕树梅;新中国乡村电影创作中的理想化倾向[D];复旦大学;2007年
5 池水涌;中国苏州弹词与朝鲜盘索里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成艳军;《阿Q正传》改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何筠;郭启宏历史剧人物形象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3 张保国;夏衍办报实践与办报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4 金真徽;小说到电影——中国现当代文学转化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5 赵敏;英文影片的语言特征及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幸生;文学作品与科学面面观[J];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2 阮幸生;文学作品与文化的关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毛正天;论文学作品中的议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4 阮幸生;文学作品与自然[J];当代文坛;1998年05期
5 佐佐木守 ,丛林春;如何改编文学作品?[J];当代电视;1988年03期
6 沙沙;泥牛入海之后——推荐《一个文学青年的期待》[J];阅读与写作;2001年08期
7 颜纯钧;文本的自在和文学作品的非自在[J];当代文坛;1988年01期
8 于蒙;青春文学需要更多的自省和自觉[J];中国图书评论;2005年06期
9 ;文学作品[J];Women of China(中文海外版);2005年03期
10 林文艺;文学作品——剧本翻译的探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啸龙;;论文学作品的“多义性”[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2 夏鲁明;;文学作品姓名翻译的探讨、反思与借鉴——以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 Blood Prince的两个中译本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梅韵;;歌颂、暴露与文学作品的倾向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4 李霞;夏青;;论对小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A];图书馆理论与实践[C];2002年
5 方志远;;从现存版籍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地域分布——明代市民文学研究之二[A];明史研究第6辑[C];1999年
6 夏鲁明;;文学作品姓名翻译的探讨、反思与借鉴——以《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两个中译本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郑玉秀;;文学的长城:唐朝以长城为背景的反战文学作品[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8 施光亨;李明;;文学作品与中高级汉语教材[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9 尚春光;;主体的转移与功能的反作用——近年小说语言比喻转异现象探讨[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10 花超;;中日女性文学作品中承载的社会功能之比较——以《小姐你早》与《乐谱帐》的景物描写为中心[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尚栩;近八成法国人不喜欢获奖文学作品[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记者 乌云图雅;《海·宝音阿日毕吉夫新闻文学作品》研讨会举行[N];锡林郭勒日报;2009年
3 袁险峰 中共广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为新时代而歌 为新广安而赋[N];广安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石鑫;一批反映民族团结文学作品出炉[N];阿克苏日报;2009年
5 秦闻;三部文学作品入选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N];文艺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颜婧;犍为文学作品集体亮相[N];四川日报;2009年
7 闽闻;福建省“南国风”海峡西岸题材文学作品大赛揭晓[N];文艺报;2008年
8 李岚清;学习夏衍,为建设中国先进文化而奋斗[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9 本报评论员;不忍卒读“狗咬人”新闻[N];深圳特区报;2009年
10 王艳;钱塘江的儿子[N];浙江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炜炜;老舍与语文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帕孜来提·努热合买提;维吾尔现当代作家祖农·哈迪尔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3 倪文波;崔致远文学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吴从祥;唐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6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7 刘阳;困境中的突围[D];浙江大学;2006年
8 杨俊;批判电影《武训传》运动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邹建;法国电影新浪潮与中国电影新生代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孟岩;泰中动作电影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燕;论电影艺术接受的审美规律[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2 田岩;文学作品中英汉恭维赞赏语比较[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3 万美芳;中学历史教学中对文学作品的运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唐万山;论中学生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姚成丽;论夏衍话剧的散文化结构[D];山东大学;2007年
6 吴霜;文学作品中文化信息翻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朱学锋;理解 对话 融合[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司慧慧;暴力影像的诗意狂欢[D];郑州大学;2006年
9 吴德玲;新课标下初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