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微影 » 二战老电影切喉完整篇正在播放
扩展阅读
中国一部关于老虎的电影 2024-11-03 00:28:26
流浪地球中国电影工业 2024-11-03 00:25:52

二战老电影切喉完整篇正在播放

发布时间: 2024-09-10 15:47:30

❶ 德国的一部电影

片名
《放牛班的春天》(原名:Les Choristes)

更多中文片名
歌声伴我心

唱诗班男孩

更多外文片名
Choristes, Les

Chorists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Kinder des Monsieur Mathieu, Die .....(Germany)

The Chorus .....(USA)

The Choir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The Choir Boys

导演
Christophe Barratier

主演
杰拉尔·朱诺Gérard Jugnot .....Clément Mathieu

狄迪尔·弗拉蒙Didier Flamand .....Pépinot alte

雅克·贝汉Jacques Perrin .....Pierre Morhange alte

尚-巴提 。莫里耶Jean-Baptiste Maunier
影片类型
剧情 / 音乐

片长
96 分钟

国家/地区
法国 德国 瑞士

发行公司
嘉拉蒂影业公司 Galatée Films(法国)

米拉麦克斯公司 Miramax(美国

上映日期
2004年3月17日

对白语言
法语

色彩
彩色

混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 DTS

评级
Rated PG-13 for some language/sexual references and violence.

级别
Singapore:PG Argentina:Atp Australia:M Iceland:16 USA:PG-13 UK:12A Germany:6 Switzerland:7 Switzerland:10 Finland:K-7 Netherlands:MG6

制作成本
5,500,000 (estimated)

演职员表

导演
Christophe Barratier

编剧
Georges Chaperot .....(1945 story La Cage aux rossingols) &
René Wheeler .....(1945 story La Cage aux rossingols)
René Wheeler .....(1945 screenplay La Cage aux rossingols) &
Noël-Noël .....(1945 screenplay La Cage aux rossingols)
Christophe Barratier .....(screen story)
Christophe Barratier .....(screenplay) &
Philippe Lopes-Curval .....(screenplay)

演员
杰拉尔·朱诺 Gérard Jugnot .....Clément Mathieu
狄迪尔·弗拉蒙 Didier Flamand .....Pépinot alte
雅克·贝汉 Jacques Perrin .....Pierre Morhange alte
弗朗西斯·贝尔兰德 François Berléand .....Rachin
凯德·麦拉德 Kad Merad .....Chabert
Jean-Paul Bonnaire .....La Père Maxence
玛丽·布奈尔 Marie Bunel .....Violette Morhange
尚-巴堤·莫里耶 Jean-Baptiste Maunier .....Pierre Morhange
Maxence Perrin .....Pépinot
Grégory Gatignol .....Mondain
Thomas Blumenthal .....Corbin
Cyril Bernicot .....Le Querrec
Simon Fargeot .....Boniface
Théol Carré-Cassaigne .....Leclerc
Philippe Du Janerand .....Monsieur Langlois
Carole Weiss .....La Comtesse
Erick Desmarestz .....Le Docteur Dervaux
Paul Chariéras .....Régent
Armen Godel .....Le médecin
Monique Ditisheim .....Le mère Marie
Steve Gadler .....Assistant Pierre Morhange
Fabrice Dubusset .....Carpentier
Marielle Coullon .....Madame Rachin
Michel Caccia .....(uncredited)

制作人
Arthur Cohn .....procer
Léonard Glowinski .....associate procer
杰拉尔·朱诺 Gérard Jugnot .....associate procer
Romain Le Grand .....associate procer
Nicolas Mauvernay .....procer
雅克·贝汉 Jacques Perrin .....procer
Ruth Waldburger .....associate procer

剧情

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Pierre Morhange,雅克·佩兰饰)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戴迪亚·费拉蒙饰)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Clement Mathieu,杰勒德·尊诺饰)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Francois Berleand饰)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

克莱门特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安琦(Jean·Baptiste Maunier饰),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Pierre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同时他也与皮埃尔的母亲产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幕后

主创简介

该部电影的制片人雅克·贝汉,出生于1941年7月13日,1957年从影,之后成为欧洲著名的男演员。1966年,他获得威尼斯影展最佳演员。1975年,他制作的《特殊地带》荣获法国影院大奖,同年他出品了《胜利欢歌》并再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从1988年开始,他的目光转向了自然界,并出品了《猴族》。

在1994年到2001年,雅克·贝汉以“天、地、人”三部曲———《迁徙的鸟》、《微观世界》、《喜马拉雅》震惊世界影坛,获奖连连。

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中,和雅克·贝汉一起合作的都是他的老搭档。本片也是克里斯·巴哈蒂一鸣惊人的导演处女作。具有正统音乐教育背景的他,曾与老搭档雅克·贝汉共同制作《微观世界》、《喜马拉雅》和《迁徙的鸟》等叫好又叫座的影片。巴哈蒂涉足影界之前,曾担任10年以上的音乐制作人,这使他在本片中对音乐的把握炉火纯青。

《放牛班的春天》的电影音乐由法国电影、电影音乐家BrunoCoulais担纲,Coulais曾先后以“天、地、人”三部曲入围凯撒奖最佳电影音乐奖,并获奖,其作品包括:让-雷诺主演的《赤色追缉令》、卡特林娜-德娜芙主演的《对不起,爱上你》、德帕迪约主演的1998年版《基督山伯爵》、2001年惊险片《夺命解码》等影片。

该片主演热拉尔·朱诺是法国影坛最优秀的男演员之一、在法国具有很强的票房号召力、2004年法国总统希拉克授予其“荣誉骑士”称号。而影片中桀骜不驯的小男高音——尚巴堤·莫里耶,拥有清新明亮的天籁嗓音,试镜时即一鸣惊人,被评论家誉为“歌声宛如天籁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花絮

·创作灵感来源于关夜莺的笼子Cage aux rossignols, La (1945)。

·2004年,该片在法国是票房冠军,对外公布的数字是超过八百六十万。

穿帮镜头

·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当拉辛和他的家人离去,他走进汽车的时候,可以在车窗玻璃上看到工作人员的倒影。

评论

一位评论家为该片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这也创造了法国电影新概念——阳光情感电影。这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好电影成为了本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

“我唱,你唱,他唱……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如一声响雷,让法国合唱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地繁荣起来,时至今日,共汇集起几十万各个年龄段的合唱业余爱好者。”这是法国本土的一篇评论。

精彩对白

[Arriving at the school, Mathieu sees a small boy waiting by the gate]

Clément Mathieu: What are you doing?

马修:你在干什么?

Pépinot enfant: I'm waiting for Saturday. My father is coming to collect me.

小孩:我正在等着星期六。我的父亲会来这里接我。

Clément Mathieu: But it's not Saturday today.

马修:但是今天不是星期六。

佩皮诺的执着等待是有道理的,马修被解雇那天,正是一个星期六。
--------------------------------------------------------------------------------

Chabert: Action. Reaction.

夏伯特:动作,反应。

--------------------------------------------------------------------------------

Clément Mathieu: You see evil everywhere.

马修:你看见罪恶无处不在。

Chabert: Here? Yes.

夏伯特:这里?是的。

--------------------------------------------------------------------------------

[Chabert is dragging a boy off for punishment] (夏伯特正托着一个孩子即将惩罚他)

Clément Mathieu: What are you doing?

马修:你在干什么?

Chabert: He stole my watch. From my room.

夏伯特:他偷了我的手表。从我的房间。

Clément Mathieu: Where are you taking him?

马修:你要把他带到哪里去?

Chabert: Dungeon.

夏伯特:地牢。

Clément Mathieu: Wait!

马修:等等!

Chabert: Why?

夏伯特:为什么?

[Chabert and the boy disappear into the school] (夏伯特和男孩消失在学校)

Clément Mathieu: He's my only baritone.

马修:他是我的唯一的男中音。
---------------------------------------------------------------------------------------------

马修:我想向着全世界呐喊,可谁又会听到呢?没人知道我的存在
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从镜子里看到了真实的自己。
---------------------------------------------------------------------------------------------

音乐
《Concerto pour deux voix》, 即“双童声协奏曲”,男声JB Maunier(Jean-Baptiste Maunier)为“放牛班的春天”里的小男主角,女声Clémence Saint-Preux为原曲作家的女儿。全曲没有一句歌词,只是两个曼妙的童声在音乐的衬托下穿梭游离的,这种形式不失为展现最真切天籁歌喉的最佳方式,一切歌词的修饰都是多余的。原曲是由音乐家Saint-Preux所作的“Concerto for one voice”,如今改编成童声合唱,Clemence & Jean-Baptiste Maunier把美妙的童声演绎的淋漓尽致。

❷ 电影达人进~求推荐~要求内详~~高分悬赏~~

1.八面埋伏(不是十面埋伏!)
故事:离加利福尼亚海岸不远的一个小岛上,联邦调查局正在进行代号“八面埋伏”的心理分析训练。七个年轻特工跟着两个老特工上岛受训,任务是捕捉代号 “木偶师”的虚拟杀手。从他们上岛开始,意外连续发生。他们终于认识到,岛上有一个真正的连环杀手,这人已经周密安排,要杀掉他们。
2.蝴蝶效应
是讲穿越的...
一男的回到过去想要通过改正以前的错误来拯救现在的女友结果却越来越糟...
反正很经典就是了...
3.死神来了 系列
是讲本来没死的人后来要死的故事,很有名,相信你有所了解的...
4.时空过客
在电厂大火中大难不死的灾难记者离群索居两年,重作冯妇回到一家小报社工作,却意外发现许多重大灾难的档案照片里都有一个长相奇特的黑衣男子。美艳的档案研究员协助他调查,于是他阻止了一场空难、阻止一列地下铁列车翻覆、并且试图阻止装满一万多人的体育馆失火----他的儿子在里面看球赛。同时,两个从未来过来的人试图阻止他阻止这一切的灾难...
5.恐怖蜡像馆 自己去找影评
6.德州电锯杀人狂 同上
打字累死了,懒得讲了...

忽然想起来还有 七宗罪,爆经典,不得不推荐...

还有这个帖子
http://cache.tianya.cn/pub/c/funinfo/1/1091906.63.shtml
希望有你没看过的...

❸ 求一部美国经典老电影~

中文译名:美国往事
港台译名:义薄云天/四海兄弟
更多片名:C'era una volta in America
导 演:瑟吉欧·莱昂 (Sergio Leone)
主 演: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
詹姆斯·伍兹James Woods
珍妮弗·康纳利Jennifer Connelly
乔·派西Joe Pesci
丹尼·艾洛Danny Aiello
威廉·弗西斯William Forsythe
伊丽莎白·麦戈文Elizabeth McGovern
塔斯黛·韦尔德Tuesday Weld
发行公司:华纳(Warner Bros.)
影片类型:犯罪(Crime) 剧情(Drama)
级 别:R
片长:229分钟
国家/地区:美国 意大利
对白语言:英语 法语 意大利语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混音:单声道
评级:Rated R for strong violence, sexual content, language and some drug use. (edited version)
级别:
Hong Kong:III Finland:K-18 Finland:K-16 Germany:16 Netherlands:12 Sweden:15 Brazil:14 USA:R Canada:R Canada:13+ Australia:MA France:-12 Ireland:18 Japan:R-15 Norway:18 Spain:18 UK:18 West Germany:18 Australia:R South Korea:18 Italy:VM14 France:-16 Netherlands:16 Singapore:M18 New Zealand:R16
制作成本:$ 30,00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Regency Entertainment (USA) Inc.
拍摄日期:1982年6月14日 - 1983年4月22日
首映日期:1984年6月1日
摄制格式:35 mm
洗印格式:35 mm
[编辑本段]获奖情况
本片获1985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导演提名。
[编辑本段]影片剧情
以拍摄意大利西部片成名的意大利籍导演瑟吉欧·莱昂,带领观众横跨四十余年,以纽约的犹太社区为背景,叙述四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童年玩伴之间纠葛的恩怨情仇。
金奖影帝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饰演面条,是四位主要人物中的主角,本片以艾隆索与其伙伴的犯罪生涯为主轴,是一部描写友谊与对立、忠诚和背叛等人性冲突的黑帮史诗电影,时代背景跨越经济大恐慌、禁酒令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美国史上的重要大事。
演技派演员詹姆斯·伍兹(James Woods)也在片中出饰一角;本片当年曾入围金球奖最佳导演,而曾为多部脍炙人口的电影配乐,堪称意大利国宝级大师的埃尼奥·莫里康(Ennio Morricone)也以本片获得金球奖的最佳原著音乐提名,埃尼奥·莫里康以忧伤怀旧的配乐,将观众带回多年前纽约的犹太人区,重温昔日风情。
这是瑟吉欧·莱昂内“美国三部曲”之一,是意大利人眼中的20-60年代的美国形象。导演一改好莱坞传统西片的格局,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美国黑社会人出生入死的人物形象。
二十年代的美国,绰号“面条”的纽约少年和几个同龄朋友一起认识了聪明狡黠的麦克斯。他们开始从事走私活动。不久,面条在一场械斗中杀伤人命,被关进监牢。
若干年后面条被释放出狱,当年的小伙伴们已经变成了成熟健壮的青年。在麦克斯的带领下,他们重操旧业,开始了一系列的抢劫、盗窃、敲诈活动。随着犯罪活动的不断深入,麦克斯似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竟然把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也列入了行动目标。有过铁窗经验的的面条不忍眼看好友走向毁灭,偷偷打电话报警,想逼迫麦克斯收手。警察与面条的朋友展开激烈枪战,麦克斯等人全部被杀。面条在极端的悔恨与痛苦之下,离开了自己生长的地方,离开了心爱的姑娘,远走他乡。
几十年后,几近垂暮的面条潦倒回乡,意外发现原来当年的一切都是麦克斯的精心策划。他借面条和警察之手除去伙伴,自己则金蝉脱壳,吞没了团伙的巨款,改头换面之后跻身政界,成为上层社会的名流。麦克斯恳求面条杀死自己,幻想以此赎回自己的罪孽,被面条所拒绝。麦克斯走投无路之下跳进垃圾粉碎机自杀。
[编辑本段]幕后制作
这是一部描写友谊与对立、忠诚和背叛等人性冲突的黑帮史诗电影,以拍摄意大利西部片成名的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昂内执导,是莱昂内“美国三部曲”之一,是意大利人眼中的20-60年代的美国形象。导演一改好莱坞传统西片的格局,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美国黑社会人出生入死的人物形象。影片颇有气势,暴力的描绘有一种诗意。时间跨越40年,从经济大萧条、禁酒令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重大事件均作为背景。影片只选取原作中的几个人物和几件事件,采用典型的好莱坞叙事结构。所不同的是,影片的时空结构处理颇有特色,通过主人公面条的回忆将故事逐渐展开,故事始终在面条和麦克斯之间一种理还乱的债务纠葛中进行。本片获1984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配乐、最佳服饰设计两项奥斯卡金像奖,1985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导演提名。
[编辑本段]精彩影评
美国往事:生命的乡愁,时间的灰烬
多少海洋消失在沙中
多少沙子在石头中苦苦祈祷
多少时间在贝壳
歌唱的角里哭泣掉
多少鱼群珍珠般的眼睛里
放弃了生命
多少清晨的珊瑚里的号角
多少水晶中星星的影子
多少笑的种子在鸥鸟的喉间
多少思乡的游丝在夜间群星的轨道穿梭
多少肥沃的土壤
为了这个字的根:
你——
在一切砰然作响的
秘密的帷幕之后
你—— ——内利·萨克斯
我的记忆已经模糊.比如,当我第一次站在家里的凳子上,点起脚尖,偷偷翻检藏录像带的柜子,那是什么时候?比如,当我第一次学会摆弄松下L15录像机,那是什么时候?再比如,当我的父亲指着一盘贴着《美国往事》标签的录像带说"整个人生都在里面",那又是什么时候?
何止记忆,连我的眼睛,都开始模糊.
那盘录像带还在,但L15已经放不出声音.带子里的人都说外语,只是偶尔有一个听不出年龄的阿姨突兀的冒出声来讲解剧情,说"面条"什么的,后来知道这东西叫"内参".
我把从里面看到的东西当成了自己的童年,这奇怪就像高中那会儿把《阳光灿烂的日子》当成自己的少年.
不同的是,看美国往事的时候才几岁啊,我就觉得我老了.
友谊
"You see, I have a story too, Mr. Bailey. I had a friend once. A dear friend. I turned him in to save his life. He died. But he wanted it that way. Things went bad for my friend, and they went bad for me too. "——Noodles
没有哪部电影把友谊的忠诚与背叛写的如此沧海桑田.
一切都无法言说.
除了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彼此沉默着看到过去,仿佛面对远古的海洋,埋藏着人类最深沉的情感.
救赎
"现在时辰到了,你们让你们回复了的天性忏悔,让眼泪的滚油煎净了的,让悲恸的雷霆震醒了的天性忏悔,默默的忏悔,悠久的忏悔,沉彻的忏悔,像冷峭的星光照落在一个寂寞的山谷,像一个黑衣的尼僧匍伏在一座金漆的神龛前."
Noodles:自我逃避
如影片的首尾所暗示,他的一生就像鸦片,是场幻梦.
他一直在逃,却始终被过去追杀,被影子缠绕.
鸦片馆里无人接听的电话铃声,让他想起向警居的告密,这告密把三个朋友送向了死亡;仇人的追杀,让他坐上离开家乡的列车,这列车把他送向了35年的逃亡;"贝利"部长的请柬,让他看到掩盖过去的面纱,这面纱几乎欺骗了他的一生;即使Max的出现使真相大白,他也仍然不愿承认35年前的一幕是场戏,仍然不愿承认眼前就是夺走他一切的曾经的挚友,他悲怆到欺骗自己.
最后,年迈的Noodles仿佛又回到35年前的鸦片馆,他躺在床上,静静的等待那无人接听的电话铃声,但电话没有响.于是他面对镜头,露出了笑容.一切的悔愧和伤痛,被幻梦洗清.
幻象消灭是人生里命定的悲剧......转瞬间,或许,便已敛息了最后的焰舌,只留存有限的余烬与残灰,在未灭的余温里自伤与自慰."
Max:自我了断
他就像一轮信仰燃烧的太阳,周围聚集着被他的光辉照亮的行星.他注定要惊天动地,但如果毁灭在劫难逃,他会选择耀眼的爆炸,让整个星系陪他灭亡.
他的野心使他不顾一切,抢劫联邦储备银行是他的梦想;他不会像父亲一样死在疯人院,他向往结局的辉煌.当Noodles对他说"You're really crazy"他愤怒到痛苦,于是在闪着辉光的海滩上来回踱步,那宿命的步伐里倾泻出无尽的孤独.
他猛烈的报复Noodles的背叛."When you've been betrayed by a friend you hit back."
但当"末日审判"来临,他又只能指望Noodles亲手解决自己的生命.那将证明他偿还了一个朋友一生的债.他甚至拿出那块怀表(那友谊的信物和见证!),布满皱纹的眼角祈求着"让我的心灵在平静中死去",然而当Noodles回答"I haven't had a gun in my hands for many, many years. My eyes aren't what they used to be, even with the glasses. My hands shake. And I wouldn't want to miss.",他知道他将无法获得救赎. 于是他绝望如心死般的,消失在粉碎垃圾的卡车里
爱情
"虽然岁月在这个广大人间不息的成毁一切,在任何人事上都有新的和旧的交替,但间或也有例外,就是属于个人的青春美丽的常驻......那些陌生的熟悉的远远近近的男子因她那青春而来的一点痴处,一点鲁莽处,一点从淡淡的友谊而引起的忧郁或沉默,一点从微笑或一瞥里新生的爱,都好好保存,毫无损失."
35年之后,Noodles在戏院后台的化妆间里见到了Deborah.她一点一点的卸装,我们惊奇的看到她的样貌仍然青春美丽,岁月的风蚀没有在她身上刻下任何痕迹.也许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Noodles眼中的又一个幻象,一个在他心中永远不会老去的女神.如同Deborah在舞台上饰演的埃及艳后Cleopatra,"age cannot wither her".
就像Max,Deborah永远热烈的追求梦想.她清楚的感知着自己想要的一切同时矛盾的预见到这种选择的结果.当他们还是少年,她读了一首诗给他:"My beloved... will always be a two-bit punk, so he'll never be my beloved. What a shame.";当他们都已成年,她温存的对他说"you're the only person I ever cared about,""but tomorrow i'll go to ollywood".
这种左右为难使她总是对Noodles欲拒还迎并最终任由理智战胜了情感.当他从厕所的墙眼里偷看她跳舞,她会背过身去脱掉衣服,到出门时才提醒哥哥厕所里有"蟑螂"(那是年幼时的詹妮佛·康纳利);当他趁聚居区里的人们做礼拜时跟踪她回家,她会故意留门,嘴上却说"要有人留下来看店以防小偷";当他一言不发的坐在车里送她离去,她会温柔的送上亲吻但又拒绝进一步发生关系;即使在他强暴她之后,她也只是把火车窗帘半拉下来,看到他出现才缓缓的掩上.
在这里,Noodles的性格悲剧再一次毁掉了他的爱情.他总是在朋友和女人之间难以取舍摇摆不定(Deborah:"Run,Noodles,your mom's calling you.");而当他在分别前的最后一刻意识到Deborah将永远离去时,长久以来积压在心底的苦闷和欲望便只能如兽性爆发,以强暴的方式占有Deborah的美丽和青春.
35年之后,Noodles在戏院后台的化妆间里见到了Deborah.她一点一点的卸装,问他为什么还来看她.他说第一个原因是想看看她当年拒绝自己去当演员是不是明智,他说"Yes,you did,you're terrific." 但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她成了Max的女人。
时间
本片导演Leone曾经指出闪回结构在《美国往事》中的核心地位:"because time is one of the leading characters in the film - this film is about memory, nostalgia and death."
可见,与其说《美国往事》是《教父》的同宗兄弟,不如说它是《公民凯恩》的旁室嫡孙.
比如那块从醉汉身上偷来的怀表,不仅见证了友谊的生与灭,而且暗示着Noodles和Max的一生都活在不属于自己的时间里.
比如1968年胖子和面条重逢时的对话.Moe: "What have you done all this time?" Noodles : "Going to bed earlier".这不仅比喻Noodles像普鲁斯特的小说人物一样丢失了时间,而且说明他的现在就是过去的不断苏醒.
再比如片中一处史诗化的细节:用背景画面中布鲁克林桥的兴起象征Noodles的成长,当大桥还在打桩的时候,他是个青春期的少年;当大桥完工的时候,他成了一个帮派的领袖;当35年后大桥周围布满了高速公路的时候,他和大桥一样变得老态龙钟,世界抛弃了他们.
"电影使我们有机会在无法看到的那个世界中努力塑造,而叙事本身也是在重新结构时间,那些时间带给我们的美感似乎无法言表......在日常生活中,时间使人与人之间形成穿插关系,使事与事之间形成穿插关系.导演便是要在安排这样的安插中显示才华......他俯身检起了一跟柴火,但经过漫长的时间,又告诉我们这只是一根火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觉到了时间的存在."
梦想

Noodles有他的梦想,Max有他的梦想,Deborah也有她的梦想.
然而当每个人的梦想都跌得粉碎,我们知道,这是——美国梦的失去.
本片融汇了相当多的时代特征——20年代:满眼的深褐色,犹太人的店铺,住民,马,篷车,蛋糕,衣服,腐败的警察;禁酒令;混杂着温和和暴力的社会;废弃的海港,仓库,褪色的招牌;地下酒吧和鸦片馆,巨大的装潢艺术的餐厅;60年代:作背景音乐的Beatles,声音古怪的嬉皮士,揭露腐败和丑闻的电视节目......
在60年代,有肯尼迪总统在达拉斯的遇刺,有日益高涨的民权运动,有一浪高过一浪的反战呼声,一时间所有虚伪的美国神话都被打破,浮出表面的只有血腥和肮脏的真相.在《美国往事》中,我们看到协会,法律,政策甚至宗教团体是如何迅速变脸以求适者生存的.如同Conway对Max所说,现在的混混一夜之间包揽的生意比他在过去两年里谈成的还多.
1968年,Leone拍摄了《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West),深刻揭示了隐藏在美国历史后面的推动力:"make believe it didn't happen"
《美国往事》是Leone审视美国三部曲的终结篇.前两部是《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和《Duck, You Sucker!》(法文标题意为Once Upon A Time The Revolution).三部曲分别从西部世界,墨西哥革命和外国移民的角度阐述导演对美国的反思.而《美国往事》的真正主题即是梦想的破灭.与之相似的是卡夫卡在小说《亚美利加》(Amerika)中同样以欧洲移民(Karl Rossman)的视角反映理想的颠倒/曲解和失去.不同的是,Leone似乎对梦想的痊愈和失而复得不报任何希望.
Noodles,一个在现实中敏感的怀想过去的角色,是浪漫主义理想的典型代表.相似的,我们可以参考Allen在1979年的《曼哈顿》中饰演的Isaac Davis.两个故事不仅都发生在曼哈顿,而且均呈现了角色对已建立起来的表面事物的对抗.因此二者也都可以理解为作者对同时期文化的拒绝,一种主人公试图把自己的感知强加给"理想曼哈顿"的努力.同时,两部电影还各自呈现了独具魅力的布鲁克林桥:一个是烟雾弥漫下的黑与白,一个是在兴衰起落中映衬出的逝去的童年.最后,两部电影又都表现出在颓废中的价值观的保存——即使美国的转变使这种道德坚持越来越失去价值,以致其他人都已宣称和它的断绝.
自我的映像
"镜子"在本片中饰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即:揭示人物的本质.
第一处:车站.出逃的Noodles站在镜子面前,然后,变成了35年后的自己.此时的背景音乐是Lennon和 McCartney的《Yesterday》,但抹去了歌词,只有隐约的"yesterday","suddenly"提示我们记忆的模糊,容颜的改变,逝去的青春,和无尽的乡愁.凝视中他似乎记起了50年前Deborah的话:"Look at yourself in the mirror, Noodles."
第二处:即50年前Noodles在街头看到的镜子,那时的他伤感但带着希望.除此之外,年轻和年迈的 Noodles遭受着同样的打击----面对残酷的现实,面对Deborah永不可及/高高在上的美.
第三处:化妆间.Noodles和Deborah进行着35年前未完的谈话.她坐在大大的化妆镜前,他远远的站在一边,镜子中有两张爱人的脸.她的依然青春美丽,他的已然衰老疲倦.她在心底原谅了他.但他们一句话也说不出.
要理解Noodles这个角色,我们要时时记住"镜子"的提示:Noodles始终背负着沉重的自我映像.一个从小就被Deborah言行伤害的令自己讨厌的身体形象,一种长久不曾改变的精神的焦虑和困扰.虽然后来同Eve(一个纯真的女人)的关系使他有所抒解,但最后同Deborah的见面再次加深了这种由于无法企及的距离而造成的深深的自卑.
但化妆间的"镜子"也同样使Deborah重新审视自己.她看上去永不凋谢的美被一层化妆品的假面覆盖.当她一点一点的卸装,一个像Noodles一样脆弱和痛苦的普通人便代替了"女神".
所谓的胜利者和失败者,仅仅一步之遥(如同Max的结局).
庄生晓梦谁先觉——感伤的黑帮情歌《美国往事》来自reiger
基于立足点的不同,如同放大镜与显微镜的关系,如果说史诗式的《教父三部曲》道尽了浩瀚的黑帮血泪,那么《美国往事》就好像是一群黑帮小混打拼江湖的奋斗生涯记录片。《教父系列》的视野更为广阔,《美国往事》的下笔却更为细腻……
暴力美学尚未被定义以前,黑帮美学已经被这二部经典完美地诠释。《美国往事》继承了《教父系列》利用穿插回忆片段的叙述方式展开剧情,关于剧情我不想多讲,已经有出色的影评加以阐述,以下提供几个链接:
http://blog.sina.com.cn/myblog/article/article_print.php?blog_id=4a3984d4010004wv
http://www.moview.cn/rearwin/YP/200508/61637_2.html
http://www.moview.cn/rearwin/YP/200507/60189.html
看了几位网友的评说,发现自己原来看片的时候遗留了几个关键点,比如布鲁克林大桥的变迁印证了主角面条(德尼罗饰演)的成长历程,又比如迈克斯跳进垃圾车自杀以后,大街上驶过几辆载满狂欢的年轻男女的轿车,当时我还以为那是偶然经过的,看了网友的影评,才知道那是面条回想当年酒禁解除以后的狂欢情景,导演用了一种混淆虚实的拍摄手法,把两个不同时间的场面巧妙地结合,面条远去的青春迎面驶来,在他来不及回头细看的时候,青春已经消失在茫茫的黑夜之中……
当然,某些网友看了不下十遍,我才刚刚看过一遍,那自然是遗漏了细节的,这正是一部值得反复体味的经典所具备的精粹,每次看都有新发现……
不得不提此剧的灵魂一幕:童年的面条在厕所挖了个砖洞偷看仓库里头的少女黛博拉翩翩起舞的情景。珍妮佛•康纳莉原来又是一个少年期就达到演技巅峰的例子,她那种稚气中隐藏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就已经预示着这个女孩会成长为一个深谋远虑的女人,面粉仓库里的面粉在黛博拉轻柔娇小的舞步摆动下,四处飞扬,似雪非雪,像雾非雾,画面凝聚着一种游离于现实与虚幻之间的朦胧,仿如仙子的女孩,激荡着情窦初开的面条的心,面条那双不断转动的眼睛,注视着那个仿如舞台的地方,原来他从一开始恋上黛博拉,就已经是以一个观众的身份,看着属于她在属于她的舞台上起舞,这个暗示最终成为他俩一生最大的讽刺。当小黛博拉发现了面条,把他唤到身边,跟他读圣经的时候,是他们最纯洁的爱情印象确立的时候,当面条想轻吻那个仿如仙女的少女的时候,迈克斯的出现打断了这个纯洁的初吻……面条在选择面前,还是优先选择了朋友,而放弃了爱情。这个场景也暗示了迈克斯与黛博拉将成为面条终生的羁绊,迈克斯老是利用他,同时夺走本属于他的一切,包括那个认错人的狂乱的情妇。而面条从失去初吻的一刻开始,就永远地失去了黛博拉。如果当时他不顾迈克斯,选择了黛博拉,会否可以改变这个过早地理智考虑问题的女孩的一生呢?面条,包括我们观众,永远也找不到答案了。
有了前面足够的铺垫,出狱后的德尼罗强暴黛博拉的剧情竟然显得合情合理,这个女人太自私了,德尼罗再次希望追求失落的爱情的时候,她竟然连一丝温存的机会都不给他, 你既然早就不对你们之间的爱情抱有希望,那为何你又要见他呢?无论是出于报复还是为了永久地占有这个男人(我比较认同是后者),黛博拉的行为都显示初足够的可耻与自私,这个女子的自私的丑恶程度,比德尼罗强暴她的恶行,还要丑恶百倍。黛博拉既然选择追逐事业,那么就永远也不应该跟面条见面,她明明知道面条爱她是如此深切,难道仅仅是因为聚旧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这不像是一个久经江湖的事业型女人应有的不理智的表现。这个场景表达的意味,个人认为较多是导演的倾向问题,他倾向表达男性在得不到的爱情的时候,那种无法挽回的痛苦,于是,黛博拉处于这个独特的表达需要的位置,为作品的主题服务,这里带有某种程度的不真实性,如果仅仅是黛博拉出于女性天生的摇摆不定的性格而暂时出现性格上的软化,等清醒的时候,又毅然离开面条,那么她遭到强暴的结果,只能说明男人与女人终究原来是来至不同星球的动物,无法沟通,这是否导演要表达的意思呢?那段强暴戏是我所见最能被容忍的,以前我一直是极度反感男人用暴力夺取女人的行为。面条所面对的那种痛苦,正如某网友所言,作为女性观众,相信是很难以理解的。
除了爱情的痛苦,友情的痛苦更加让人窝心,在抢劫银行家的时候,饥渴的情妇发情地要求匪徒强暴她,善于控制情欲迈克斯没有动容,因为他不会在作案的时候受其他事干扰,而面条却不顾一切地发泄,直到迈克斯提醒他该离开的时候才清醒,这又是二人性格的对比。后来那情妇重新遇到他们那伙强盗,迈克斯玩了一个游戏,让情妇猜当时那个是与她鱼水之欢的男人,结果情妇误以为迈克斯是当时的对象,面条不以为然,因为他根本对这个女人无兴趣,这里占有替代的暗示又反复出现了。面条为了拯救迈克斯,于是向警察局报案,但给迈克斯识破了,于是,面条一直以为他害死了兄弟们,背负了30多年的愧疚与孤独,到头来发现给迈克斯欺骗了,迈克斯非但没有死,还夺走了他黛博拉。黛博拉第二次与面条重逢的时候,她在不断抹去脸上的妆,直到不知是泪水模糊了妆粉,还是妆粉模糊了泪水,厚厚的妆粉下,掩饰着她脆弱而真实的情感……
罪恶的黑帮生活葬送了他们的一生,连最初他们保护的活跃在劳工界的工会积极分子,最终也过
上了权钱交易的生活,成为新时代的上层阶级……
迈克斯最终希望死在面条的手下,以求得心灵最后的救赎,但面条拒绝了他。面条一一句悲沧的“我们浪费了一生。”,彻底地为这段“美国往事”作了最后的总结。
影片最后,面条那被烟幕模糊了的扭曲的微笑,为这段感伤的黑帮情歌添上最后的休止符。
这竟然是我所看过的最痛苦的电影……
[编辑本段]关于电影
《美国往事》并不是一部风格明显的类型片,虽然它从30和70年代鼎盛的黑帮片中获取了影片的故事背景(此片的小说原作者哈利·格瑞也的确是个真正的前帮派分子),黑帮电影仅仅只是提供了一个故事载体而已。影片主人公面条并不象一个传统黑帮电影中黑帮人物,他更像一个屈从于环境和直觉的平凡之人,同时也为此付出了一生的代价来寻求最终的救赎。事实上导演赛尔乔·莱翁内(Sergio Leone)是非常细心地对这部影片进行了挑选和斟酌,这也是为何他身为意大利人,却把此片的人物设置在犹太黑帮的背景之下。大部分美国黑帮电影讲述的都是意大利裔帮派或者爱尔兰裔帮派,但曾经在禁酒时期空前活跃的犹太帮派却很少有电影提及。
《美国往事》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部纯粹的作者电影,它承载的是导演赛尔乔·莱翁内所有的“美国情结”(赛尔乔·莱翁内本人并非在美国出生且未在美国长期生活过),他所要讲述的并非是一个逻辑完整的传统故事,而是他本人对他一生所钟爱的美国历史、文化与精神的一次纯粹自我的表达。因为他对于大洋彼岸的理解并非像科波拉这样在街边成长起来的意裔美国人,而是通过银幕上的美国电影所获得和积累的,所以他才会拍摄一部带着非美国气质的美国题材的电影来完成自己一生所求证的事物。
[编辑本段]导演介绍
Sergio Leone,1921年生于罗马,默片导演Vincenzo Leone的儿子.以创造"意大利西部片"(spaghetti westerns)而闻名.1964年拍摄《A Fistful of Dollars》,由当时名不见经传的Clint Eastwood出演.第二部《A Few Dollars More》和第三部《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仍由Eastwood主演,且角色均无姓名,因此被视作三部曲.
至此,Leone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如Morricone的谱曲(作曲Ennio Morricone是Leone的小学同学,从《a fistful of dollars》开始合作的御用作曲家),戏剧性的镜头移动,以及角色眼部的极近特写.
1968年Leone拍出风格迥异的经典之作《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这标志着Leone艺术生涯的一次飞跃.该片场面缓慢,优美而震撼,是一次向老西部朴素诚实精神的完美致敬.
在此之后的《Duck, You Sucker》被人称作"萨帕塔的西部"("Zapata Western",萨帕塔,1877-1919, 墨西哥的革命家、土地改革运动领袖,农民起义军的指挥者);此类型的另一代表作是马龙白兰度出演的《Burn!》,但场景设置在18世纪初叶的南美岛屿.
1984年,Leone拍摄了他的第二部杰作(也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影片长近4小时,在美国发行时遭到十分恶劣的删减.这是Leone所有作品中情节最好的一部,节奏不急不徐,完美紧凑.永远在我的十佳之列.
sergio Leone卒于1989年.

❹ 老电影推荐 好看的老电影推荐

1、《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1965年。

电影简介:这可能是影史上最受欢迎的歌舞片,有趣的故事,悦耳的歌曲,活泼的孩子,温馨的人情,天真无邪的笑料,这些元素当时令它打破了影史最高卖座纪录,而且还拿到了5座奥斯卡奖杯。和片中的那个家庭一样,人们在庸常的生活中突然遭遇了一个女人。她让原本死气沉沉的家庭充满欢声笑语,她用天籁般的歌喉唱出一首首传世经典:《音乐之声》、《雪绒花》、《哆来咪》……这是人们对天伦之乐的幻想,这是一个女人照亮的凡尘俗世。

2、《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年。

电影简介:本片根据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契尔的长篇畅销小说《飘》改编而成,在1939年第十二届奥斯卡奖中一举夺得八项金像奖,轰动美国影坛,这部耗资巨大、场影豪华、战争场面宏大逼真的历史巨片,以它令人称道的艺术成就为美国电影史上一部经典作品,令人百看不厌。影片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南方两个庄园的兴衰历程以及几个人物之间的爱情波折。美丽任性的庄园主之女郝思嘉小姐,高傲自信、青春夺人。在一次酒会上赢得了青年浪子白瑞德的青睐。而郝思嘉的心却为另一位庄园公子卫希礼所占据,卫与表妹媚兰情意相投,已结连理。战争的爆发使郝思嘉二度成为寡妇并最终与白瑞德结合,但对卫希礼的爱之梦却依然没有破灭,直至唯一爱女骑马身亡,白瑞德在绝望中离她而去,这位美国南方姑娘在历经战争和生活磨难后,才终于明白了自己的真正所爱。

3、《金色池塘》(On Golden Pond)1981年。

电影简介:由欧内斯特.汤普森编剧的本片,描述退休的老教授与老伴在新英伦湖畔的度假屋中度假,在平静的日子里却面临年老的各种危机。他的女儿刚离了婚,正处于徘徊的心境。一向关系不佳的两父女,终于因为十三岁的孙子跟祖父母同居了一段日子而解开了各种心结。影片以人情味方式探讨老年问题及代沟,片中风景美丽,演员亦非常卖力。但导演马克.瑞戴尔的手法不乏滥情之处,并未真正面对问题。本片曾获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项金像奖,使凯瑟琳.赫本成为影史上唯一的四届金像奖影后,亨利.方达也在病床上如愿地获得了他渴望已久的奥斯卡奖。

❺ 帝银事件完整版

申明一点:这篇文章相当血腥恐怖,心理素质不好的千万不要看,别留下什么心理阴影。
日本历史上最离奇的帝银事件迷案:老头下毒杀死12人抢走银行巨款
1948年帝银事件发生,日本帝国银行被抢劫,12人离奇死亡。这是日本历史上最奇怪的杀人案件,也是一起顶级高智商犯罪。凶手究竟有没有被捉住,至今也不能肯定。听萨沙说一说吧。
1948年1月26日下午3点多,日本东京都丰岛区帝国银行椎名町支店,正准备关门。
战争结束2年多,日本市面上还很萧条。在美国援助下,日本好不容易脱离了1946年饿死人的可怕时期,经济仍然混乱。
黑市的米价,比配给米价高出7倍。可见,日本的物资还是奇缺,连最基本的粮食供应也很困难。
这一时期,日本的失业率非常高。1948年虽没有1945年的上千万人失业,也保持着大量复原就失业的军人团体。这些男人被迫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往往要忍受老板的各种刁难和谩骂。
家庭主妇被迫走出去工作,光靠男人根本活不下去。一些年轻女孩甚至做起了接待美军的皮肉生意,单纯做服务员连吃饭都困难。
大家都没有钱,银行的生意并不好。
当这个50岁左右男人推门进来的时候,副行长吉田武次郎挺奇怪的:怎么这么迟还有人存钱?
吉田武次郎44岁,在银行已经工作了10多年。
根据日本的传统,一旦进入大企业工作,基本就会干到退休。吉田武次郎对于工作是很认真的,缺点是能力有限,只能做一些按部就班的事情。
所以,他44岁还是副行长。
工作不怎么样,吉田武次郎的身体却挺好。
他是一个长跑爱好者。除了阴雨天以外,他每天都要去跑步锻炼,平时基本不生病。
银行共有20人,当天包括行长在内的7个人没有来,有的是生病,有的是有事。
市面上不景气,银行的工作也不多,剩余的13个人就足以维持业务了。
快到下班时间,47岁银行杂工滝沢辰雄的妻子,带着19岁的女儿和8岁的儿子赶来,准备和丈夫一同回家。
这样一来,银行只有1个顾客,却有16个员工和家属。
吉田武次郎客气的询问顾客“您有什么事情?”
这个顾客穿着整齐西装和长款风衣,头发略有花白,脸上有两处老人斑。
很让人瞩目的是,他带着“东京都防疫班”红袖章。
顾客非常有礼貌的向吉田武次郎鞠躬,递上自己的名片。
吉田武次郎接过名片,上面写着“厚生省厚生部**医学博士”:我要见行长。
日本的厚生省,大体相当于中国的民政部。
吉田武次郎很奇怪:对不起,先生,行长因为腹疼今天没有上班,这里由我负责。您有什么事?
博士:打扰了,非常抱歉吗,我是为了公事而来的。政府最近发现,附近有4个居民感染了传染性非常强的痢疾。目前这4个人已经被紧急隔离,其中1人说今天曾经来过贵银行。这种痢疾是非常可怕的传染病,很容易致死。我们接到驻日盟军司令部的命令,要求来这里分发预防痢疾的专门药物,稍后消毒组也会赶来消毒。
吉田武次郎顿时吓了一跳:这么严重啊?会有危险吗?
博士:只要吃药就没有危险。今天在银行内的所有职员,都必须吃预防药。
吉田武次郎:那顾客怎么办?
博士:顾客人数太多,稍后再说吧。银行里面似乎还有孩子,请全部吃药。这种药,越早服用效果越好。
吉田武次郎有些慌张,向职员们说了这件事。
自然,一些银行职员有些怀疑。其实,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预防痢疾的药物,只有治疗痢疾的药物,也就是抗生素。
然而,谁会用这种事情开玩笑呢?这个博士衣着体面,文质彬彬,一看就是很有身份的人,怎么可能跑到银行来胡闹呢?
于是,银行职员和家属一共16人站成一排,准备吃药了。
博士拿出随身携带的医药箱,取出一大一小两个药瓶和一个滴管。
博士解释:这种药要分为2次服用。第一种先吃,第二种要1分钟后再吃。第一种药物吃下去以后会有一股怪味,可能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这是正常现象,不要奇怪。另外,药物会对牙齿有一定的破坏,大家要直接将药水吞入喉咙,不要含在嘴中。
博士亲自表演,先从第一个药瓶中,用滴管取出大约5cc的药水,滴入自己的一个杯子中,一口气喝掉。
相隔一分钟以后,他又同同样方法,喝了另一杯药水。
银行已经临时关门,14个职员和2个家属,都被分发了2小杯药水。
这16个人先后喝下了第一杯,开始等待一分钟。
在等待的时候,一些职员就感觉有些不舒服。
吉田武次郎后来回忆:感觉喉咙像着火一样,心脏也突然跳动的厉害。
22岁的职员村田正子回忆:就像从不喝酒的人,突然喝了一大杯烈性威士忌,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吉田武次郎立即询问是怎么回事,博士解释:正常的药物反应,过一会就好了。
随后,他们16人又喝下了第二杯药水。
职员村田正子喝下第二杯药水以后,觉得嘴里面有股类似于苦杏仁的味道,就大声提出“想去厨房漱漱口”。
博士似乎很不高兴,也没有反对。
吉田武次郎也觉得不舒服,跟在村田的后面。
村田正子走向厨房,很快觉得意识模糊起来,人像是喝醉了一样,手脚发软。
突然,他听到后面砰的一声响。村田回头一看,是副行长吉田武次郎倒在地上,额头跌破了,鲜血留下来。
村田正子本能的觉得情况不对,可惜已经迟了。
他的头部巨疼,浑身像要爆炸一样,根本发不出声音来。
万幸的是,村田非常健壮。他是一个业余篮球高手,还曾加过东京的多个比赛。
强健年轻的身体,让他扶着墙,沿着走廊向侧面小门走了十几步,随后不知不觉的倒在地上。人类都是有本能的求生欲,村田正子用最后的力气,坚持爬行了七八米,爬到了大街上。
正巧有两个女中学生路过,看到村田正子的样子就尖叫起来。
村田正子已经看不清人了,只是喃喃地说“救我!救我!”。
这两个女学生毕竟也是经历过二战大轰炸的,也没有被吓得不知所措。她们立即跑到不远的派出所报警,警察立即赶到。
现场是非常恐怖的,16个人横七竖八躺在银行里,其中11人包括那个8岁的小男孩,都已经没有呼吸。
死者无一不是面目扭曲,显然死前有过很大的痛苦。
只有5个最强壮的男人,还有一些呼吸。
警察立即在街上拦车,将他们紧急送到医院。
路上又有1人死去,最终只有4人被送到圣玛丽医院。
有意思的是,圣玛丽医院的抢救非常及时。
日本投降的时候,不少日本军人和平民选择服用氰化物自杀。圣玛丽医院收治了很多这样的自杀者,有丰富的经验。
主治医生闻了闻4个人嘴里的苦杏仁气味,立即判断是氰化物中毒。
他们迅速采用有效的方法抢救,12小时后4个人先后脱离危险,包括吉田武次郎和村田正子。
自然,他们虽然没死,脑部和心脏都有受损,终身被这些疾病困扰。
死者名单如下:
竹内舍次郎 49岁
渡辺义康 44岁
西村英彦 39岁
白井正一 29岁
秋山雅子23岁
内田琇子 23岁
沢田芳夫 22岁
加藤照子 16岁
滝沢辰雄 47岁
滝沢りゅう 49岁
滝沢隆子19岁
滝沢吉弘 8岁。
这是非常严重的案件,警方立即封锁现场。
银行员工不是死了,就是在抢救,2天后警方才查清楚丢失的东西:共有16万3410日元现金和1张1万7450日元的支票被拿走。这是很大一笔数额,相当于今天七八十万人民币。
警方紧急在全国银行调查支票,还是迟了一步。
案发后第二天下午14点30分,一个化名为后藤丰治的家伙,在安田银行(现富士银行)板桥分行,将支票取走。
这人留下的地址是板桥3-3661,然而并没有这样的地址,人名也是假的。
根据安田银行代理分行行长的回忆,兑换支票的人是小个子,身高大约1米60左右,带着黑框眼镜,年龄大概50岁。
这个男人举止一点也不惊慌,说话很有礼貌,行长并没有任何怀疑。
根据行长的描述,警方画出了模拟画像。
这个画像交给幸存的4个人辨认,证明就是给他们服药的那个中年人。
至于服用的药物,很快也鉴定出来了。
根据东京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的联合解剖,确认了受害者均死于氰化物中毒,就是第一次服用的药水。
而第二次服用的药水,其实就是水。
这个案件,让日本警方震惊了。
案件发生的次日1月27日,东京都警察厅迅速成立了专案小组,由刑事部部长藤田次郎担任组长。藤田次郎却感到极为头疼,认为凶手是个非常难对付的家伙。
为什么呢?
全世界每年都有很多银行劫案,基本都是至少三四个歹徒,舞刀弄枪的明抢。
从没听说过,区区一个人通过下毒抢银行!
更况且,想要下毒抢银行获得成功,难度是非常大的。
当时东京的警方首席验尸官,认为这个凶手的水平非常高,全日本都罕见。
氰化物确实可以杀死人,但投毒的剂量非常关键。
如果剂量较小,发作的时间就很慢,往往超过15分钟甚至30分钟。此时就算毒性发作,人也未必会死,一些人可以支持30分钟到1个小时,足够进行抢救了。
由于发作的时间长,有些人很快会有反应,有些人则慢一些。
显然,只要有人先出现反应,银行职员就会醒悟,毕竟他们不是笨蛋。这样一来,凶手只能逃走,抢劫自然就失败了。
不过,如果剂量较大,也是不行的。
想要用氰化物快速杀死一个人,必须是大剂量。可是大剂量究竟多大,也是非常讲究的。
如果剂量很大,就会导致服毒者迅速出现心脏骤停而死亡,甚至少于一分钟,致死就像闪电一样。
更重要的是,成年人和儿童发作的时间会不同,健壮者和体弱者也不同。
那么,如果凶手直接使用大剂量的毒药,那么职员8岁的儿子因身体弱,发作的时间可能非常迅速,甚至不到成年人的一半。
而银行里面有16个人,是陆续服药。
那么,后面人可能还没有来得及服药,前面的体弱者或者是儿童就已经毒发倒地了。
剩下的人就算再蠢,也停止服药将这个凶手抓住,抢劫还是会失败。
所以,凶手必须保证剂量适中。
也就是包括孩子在内的所有人,服药以后必须坚持约2分钟时间再发作(职员们服下第二瓶的水后1分钟),保证所有人都把药吃下去。
一旦发作,还需要保证在一二分钟内将人放倒在地。
如果这个时间超过一二分钟,中毒者就有可能会发现不对,挣扎跑到街上呼救。
地处闹市的银行并不大,从内部走到街上也就需要1分钟而已。
如果不是业余运动员村田正子,生命力特别顽抗,竟然拼死爬到了大街上。
此时银行已经临时关门,等到被外面发现出事,这16个人肯定全部被毒死,不会有人幸存。
这样一来,凶手不但可以从容抢劫,还顺利的杀人灭口,没有留下任何证据。
所以,这个凶手手法高超,还对于氰化物的计算非常精准,甚至精确到分钟。
东京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的专家们表示,连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
他们虽然是对毒物颇有研究的医生,却只是研究如何去救人,不可能研究如何杀人。
不要说全日本,就算全世界医生,也没有这个本事。
这个凶手下毒的水平极高,超越了整个日本医学界。
而且,这个下毒的家伙,做事有条不紊,非常有计划。
吉田回忆,凶手递给的名片,他顺手放在桌子上。警察在现场却没有找到名片,应该是被凶手取走了。
在杀死了十多人后,他仍然不忘记一张名片(肯定也是假名片),说明此人很沉稳、做事细致。
另外,根据现场痕迹分析,在职员纷纷倒下以后,凶手在现场逗留了十五分钟左右。
他拿走了出纳员桌上的18万日元,却并没有进入银行柜台里面,拿走行长桌上的41万日元现金以及保险柜里面的35万现金。
即便凶手不知道保险柜是否上锁,为什么不进去拿走行长桌上的41万现金呢?
对于这点,警方百思不得其解。
警察深入调查后,惊讶发现案件并不是这么简单。
在案发之前仅仅1周,竟然有过类似的案件。
1948年1月19日,三菱银行中井分行快要关门的时候,也来了一个中年男人。
他递上了“厚生省技官医学博士兼东京都防疫课山口二郎”名片,随后宣称刚刚有一位患有传染性痢疾的病人来存钱,职员们需要服用药物消毒。
三菱银行的小川行长,在战时做过宪兵。他对这个人的说法有些怀疑,就开始盘问他。
中年男人说病人是60多岁的老头子,然而三菱银行全天只接待过3位老人,全部都是老太太。
小川行长觉得有问题,就说要打电话去厚生省确认一下。中年男人顿时发了脾气,指责小川胡乱猜测,延误防疫。
随后,这个人在地上撒了一些透明的药水(应该就是水),就找借口离开了。
小川行长认为此人可能是搞错了银行,毕竟三菱银行在东京有很多支行。他没有在意,只是向上级简单的汇报了一下。
帝国银行出了事以后,小川行长才知道情况不对,紧急将名片交给警方。
可惜,山口二郎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是一张假名片。
而小川行长对于中年男人外形的描述,同帝银事件的凶手几乎一样,看来就是一个人。
这边安田银行荏原分行也报案,在3个月前他们银行也有类似的事情。
1947年10月14日下午3点左右,有个中年男人来到银行,同样递上“厚生技官医学博士 松井蔚”的名片,用同一个套路骗职员们服下两种药物。
行长渡边忠吾比较精明,立即派1个职员去附近的派出所了解情况。
派出所回答当地根本就没有类似疫情,随后派了警员饭田来银行,询问这个“松井蔚”医生是不是来恶作剧。
被警员饭田堵在银行以后,“松井蔚”并不慌张。他反而大声呵斥饭田糊涂,还说厚生省马上就会派吉普车(消毒组)来消毒,如果贻误防疫都要由警员负责。
这种情况下,警察和银行职员们都被唬住了。毕竟,不太可能有人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同帝银事件受害者一样,他们纷纷服下两种药物。不过,警员饭田并没有服药,他没有和所谓的病人接触过!
也许就是这一点救了大家,“松井蔚”只是给职员喝了两瓶没有毒性的水。
随后,他借口查询“消毒组”怎么还不来,消失在人群中。
银行职员等了很久,也没有等来吉普车。
他们打电话去厚生省辗转询问,后者回答根本没有这种事。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银行认为此人是故意来捣乱取乐的无聊者,也没有当回事。
帝国银行事件后,安田银行急忙将名片上交。
不过,渡边行长和饭田警员对于凶手的外形描述,同帝银事件有些区别。
前两个事件的凶手,脸上都有明显的2块老人斑。
但这次行长和警员并没有看到老人斑,不能确定是同一个人。
这也是极度让人费解的事情
即便如此,警方终于有了突破。
警方拿到松井蔚的名片后,立即喜出望外:这不是假名片。
日文中的“蔚”并不是常见字,制作名牌必须特殊定制,花费较高。
如果凶手只是做假名片,就没必要如此麻烦。
果然,松井蔚医生确有其人,是厚生技官医学博士。
可惜,此人身高1米78,在日本人中算是很高的个子。他的外形同凶手有着巨大差别,显然不是同一个人。
3个案件发生时,松井蔚医生都是在仙台一家医院上班。每天都要同很多人接触,足可以证明他根本不在东京。
有意思的是,松井蔚自称是个有着超强大脑的人,以记忆力超群著称。他说自己看过的诗歌,只要看一篇就能背诵出来,多年后也不会忘记。
知道这件事后,松井蔚主动配合警方进行调查。他回忆,在1947年下半年,他一共印制了100张名片,主要散发给一些刚认识、有一定地位的人。
目前还有6张没有发出去,依靠松井蔚的超强大脑,其余94张全部可以回忆给了谁。
根据松井蔚写出的名单,警方一一拜访了94个人。
其中有62个人拿出了名片,有32人则拿不出。其中24人可以证明名片已经被丢入垃圾处理掉了(大部分都是撕碎了),只有8人不能证明名片去向。
而警方认为,其中1个叫做平泽贞通的56岁北海道画家,同模拟画像高度相似。
松井蔚回忆,他是在一艘渡船上遇到平泽贞通,双方谈了很久,互相交换了名片。
平泽贞通却拿不出名片,说自己的钱包在东京都三河岛车站被偷走,名片丢失了。
在让多名当事人辨认照片后,警方1948年8月21日,在他的老家小樽市逮捕了平泽贞通。
不过,平泽贞通并不认罪。
在搜查中,警方发现很多疑点。
首先,警方很快发现平泽贞通涉嫌4起银行诈骗案件,证据确凿。
利用自己画家的才能,平泽贞通从黑市上高价买到一些空白的支票,然而模仿一些大公司负责人的签名,去银行提钱。他先后犯罪4次,没有被识破。
只是,平泽贞通不敢填写太大的金额,骗到的钱并不多。
在帝银事件之后二三天内,平泽贞通和他妻子的账户上,确实突然出现了17万日元的巨款。
平泽贞通无法解释巨款的来源,多年后则解释为画春宫画的所得,却没有任何证据。
同时,平泽贞通是北海道人,案发时他却在东京。在案发当天,他就急匆匆的回到了北海道,确实有一定的嫌疑。
这起案件中,共有48个人看到过凶手。
奇怪的是,早在1947年那一起案件的目击者,多说“长得不很像”或者“记不清了”。
后2起案子中,却有18名目击者表示:凶手相貌同平泽贞通很相似。
被捕后1个月后,平泽贞通9月23日承认是凶手,并且交代了作案的手段。
不过,12月20日在东京地方裁判所判决时,他又翻供。
由于案情恶劣,涉嫌3起谋杀,害死了2人,平泽贞通连续2次被判处死刑。
这边,平泽贞通连续3次上诉,自称有诈骗行为却从没有杀过人。平泽贞通还在监狱中2次试图自杀,一次是割腕,一次是撞墙。第一次割腕的时候,他用血在墙壁上写下了“冤枉”的字样。
同时,警方反复侦查,没有发现平泽贞通有接触、使用氰化物的能力和渠道。
由于案件还有所疑问,死刑也就一直没有执行。
1987年5月10日,95岁的平泽在八王子医疗监狱内因病去世,此时距离死刑判决已过去30年。
直到今天,此案件也是日本最离奇的案件之一。
在平泽贞通病死后15天,曾经办理过该案的警官伴繁雄发声了。
在电视上,伴繁雄介绍了案件情况和自己的推测。
他认为平泽贞通压根没有学过医,怎么可能会如此精确的计算氰化物的剂量?
平泽贞通要么就是冤枉的,要么他只是奉命行事的喽啰,背后有操纵他的人。
根据作案手段来看,高度怀疑操纵者是一个日本前陆军军官,尤其是731部队成员。
对于这个观点,参与过调查的另一个警官成智英雄,也表示认可。
多年后,成智英雄揭露了一些当年的秘密。
一些警官很早就认为:平泽贞通很没有做过案,根本就是731部队成员自己干的。
在整个日本,包括毒物学家在内的所有人,不可能去研究毒药如何杀死人的剂量和方法。
相反,只有731部队才有这个本事。。
战后,731部队的成员由于日美的交易,得以被赦免,却无法享受军人待遇。
少数731部队成员转型为医生,绝大部分却只会杀人不会谋生,很快陷入穷困潦倒的地步。
到了这种绝境,可能有一些731部队的成员,用自己的杀人技能以抢银行维持生计。
成智英雄还指出:松井蔚有可能说了假话,所谓超强大脑都是无稽之谈。
松井蔚隐瞒了自己的历史。在二战中,松井蔚自称是作为军医参战,其实是参加了在印尼的“南方军防疫给水部”。这支部队是细菌战部队,大部分成员来自著名的满洲731部队。
战后松井蔚以医术高超,得以加入厚生省充当医生,从不对别人说自己战争期间的历史。
松井蔚还是个很擅长交友的人,同很多战友关系密切。
那么,这些人到底对氰化物是否了解呢?
警察曾去拜访了原陆军第9化学兵器研究所的伴繁雄少佐(战后致力于揭露战时日本陆军研究和使用化学武器的罪行,曾著有《陆军登户研究所之真相》一书)。在得到保密的许诺下,伴繁雄少佐介绍以往曾经同731部队的战时合作。其中之一,就是研究氰化物致死试验。
这个实验的内容很多,包括氰化物毒气、水剂、粉末等各项研究,尤其重视致死和致残的剂量。
当时其他列强都是采用猴子、猩猩之类的动物进行研究,结果都不可靠。
而731部队采用的是活人,研究的数据是全世界最为精准的。
伴繁雄少佐还指出,这次事件中的氰化物并非常见的氰化钾。氰化钾如果采用大剂量,只需要1分钟就会发作,非常迅速。想要通过控制剂量,让不同体质的人服药后过二三分钟才发作且一旦发作就迅速死亡,氰化钾是绝对办不到的。
帝银事件中的氰化物,应该是一种叫做“丙酮氰醇”的东西。
“丙酮氰醇”被服用以后,需要过约3分钟才会分解为剧毒致死的氰化物。服用者会在一二分钟内失去意识或者死亡。
而这3分钟的时间,足够忽悠银行所有职员服下药物,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一旦服用以后,凶手只要设法再拖延一到二分钟(骗职员们等待一分钟喝水),对方就会迅速毒发而死,根本来不及呼救。
这种武器是731部队研究成功,期间用了很多条人命,随后交给第9化学兵器研究所,
兵器研究所的任务是,利用它制作成暗杀用的武器。这种武器非常致命,却让下毒者有约2到3分钟时间离开危险现场,很适合特工使用。
可惜,“丙酮氰醇”生不逢时。当时是1941年底,一二个个月太平洋大战爆发。双方用上百军队、飞机大炮、航母坦克拼命,这种暗杀武器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所以,“丙酮氰醇”被兵器研究所中止研究,样品全部销毁。兵器研究所的人不会制造“丙酮氰醇”,也无法使用。唯一可能制造且使用的,就是原来731部队的那群家伙。
警方根据这个线索,调查了外形和年龄比较接近的50多个家伙(都是松井蔚的战友)。只有51岁的前大佐诹访敬三郎,没有不在场证明。而且,他同模拟画像也比较相似,不过脸上并没有老人斑。
就在此时,上面突然下令停止侦查,已经可以确定平泽贞通就是凶手。
很多日本人认为,政府可能已经知道是谁做的案子,却怕把731部队再次暴露到公众视野。这会导致更大的丑闻,就抓了平泽贞通迅速定罪。
平泽贞通可能只是诹访敬三郎的爪牙,负责执行的喽啰。
因平泽贞通是个银行诈骗犯,对银行相当了解,诹访敬三郎就派他去杀人。
而之前两起未遂案件,1947年第一起的作案者,可能就是诹访敬三郎本人。
他陷入经济困境,急需要搞钱。没想到动手的时候,行长竟然直接喊来了警察,让他只能放弃作案、逃走。
同时,自己的样子被警方看到,诹访敬三郎也就不敢再亲自动手。他就找到平泽贞通,告诉他方法,提供了毒药,让他下手。
随后两起,都是平泽贞通所为。第一起因行长警惕,没有能够下手。短短一周后,平泽贞通又下手做了第二起,获得了成功,杀死了12个人。
由于诹访敬三郎细致的制定了计划,平泽贞通只是照着执行,大体没有犯错。
不过,同杀人成性的恶魔诹访敬三郎不同,平泽贞通只是个诈骗犯,从没有害死过人。
此次见到银行内十多人横死在地,平泽贞通还是比较慌张的。他根据计划拿走了名片,慌乱中却只是拿走了柜台上的钱。他没有敢于进入到处都是尸体的银行内,找到另外的几十万元巨款。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平泽贞通不举报诹访敬三郎?
他不敢。
大家都知道,731部队在日本还是较为秘密的事情,那个时候政府没有给予公开承认。
平泽贞通去举报,他倒不是怕诹访敬三郎,而是怕整个731部队的成员都会设法报复。
他还有妻子和儿女,一旦沦入这些杀人魔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他只敢为自己叫屈,却不敢揭发,最终老死在监狱里。
一种说法是,平泽贞通甚至可能根本就同这件事无关。
这边,诹访敬三郎以精神病学专家的身份善终,70年代还出版了多本专著。
至于诹访敬三郎,究竟是不是凶手或者是幕后的主使者?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了。
这起杀人案的真相,同731很多罪行一样,永远不为人知。

❻ 20分悬赏 求电影经典对白

以下是周星弛的经典对白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给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大话西游]

点评:这句台词在现在的情况只能用脍灸人口一词来形容了。同时,他又被发展成各种版本,或同一版本用上各种不同的方言。只是不知在生活中能用到这句话的几率是多少。星爷在同一部电影里把这句话说了两遍,第一遍时至尊宝的表情夸张的沉痛,效果却极为搞笑,第二次再说时至尊宝的已经变的非常平静,我们却已平静不了。

●“根本就没有什么食神,或者说,人人都是食神。”[食神]

点评:就像周星弛回答记者的话:“根本就没有什么周星弛时代。”史蒂芬周不学无术时骗得“食神”的称号,真正艺成悟道之后,却发现这一切都是虚妄。周星弛会有这么多的人喜欢他,正是因为他是一位平民英雄,没有莫测高深。正如佛陀所谓:人人皆可以成佛。

●“古有关云长全神贯注下象棋刮骨疗毒,今有我零零漆聚精会神看A片挖骨取弹头。”[国产零零漆]

点评:反正关羽的地位就是人们千余年来不断神化出来的,今天星爷跟他开个玩笑,也算是维护生态平衡。周星弛是个能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的人,其实调侃神圣的东西不过是一种幽默的手法,也不必因此就给星爷冠以什么高深的派别。不过,一切假装庄严的东西也都可以在笑声里解构。看这段情节时的体会是哭笑不得,因为一边想要狂笑,一边又要落泪。

●“准确的说,我是一个演员。”[喜剧之王]

点评:如果你也坚持过什么东西,那你就会感动。星爷这种精神真是惊天地泣鬼神。想来即使他曾经扮演宋兵甲乙丙丁时,他也一样要求自己有思想有灵魂吧?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不管是尹天仇,还是周星弛,他在人生舞台的投入都注定了他后来的成成。

●“只要你说我行,就算全天下的人都说我不行,我也不在乎!”[大内密探零零发]

点评:没见过哪部电影表现的夫妻感情可以有[大内密探零零发]这样动人的情致,而最出彩的地方当是成功地描写了一段婚外恋。发嫂的温柔贤淑与李若彤的妖媚入骨都是夸张了的艺术形象,同是婚外恋题材的[一声叹息]与之相比恐怕要逊色多了。当零零发念出这句台词的时候,我真的被感动了,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我养你啊!”[喜剧之王]

柳飘飘拿了钞票硬币手表存折和那本[演员的自我修养],道了谢,又回复了职业面目,走出尹天仇的家。尹天仇追出门来,喊出这样一句话。情深意重,感人肺腑,套用某人的一句话就是,“不知道哪个女人可以抵挡住这样的表白”。别说你不感动,那你不是太顺了,就是真的没心没肺。

●“原来那个女孩子在我心里留下了一滴眼泪,我完全可以感受到当时他是多么的伤心。”[大话西游]

点评:我以为这是全片中最感人的一句台词。虽已蓦然回首,却是物是人非。虽然就在咫尺,却不能伸出手去抱个满怀。紫霞仙子也已不是神仙,她以前不知道,现在才知道,原来爱一个人是那么的痛苦。

●“秉夫人,小人本住在,苏州的城边,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谁知那唐伯虎,他蛮横不留情,勾结官府目无天,占我大屋夺我田,我爷爷跟他来翻脸,反被他一棍来打扁,我奶奶骂他欺善民,反被他捉进了唐府,强奸了一百遍,一百遍。最后她悬梁自尽遗恨人间。他还将我父子,逐出了家园,流浪到江边。我为求养老爹,惟有独自行乞在庙前,谁知那唐伯虎,他实在太阴险,知道此情形,竟派人来暗算,将我父子狂殴在市前,小人身壮健,残命得留全,可怜老父他魂归天,此恨更难添。我为求葬老爹,惟有卖身为奴自作贱,一边勤赚钱,一边读书篇,发誓把功名显,手刃仇人意志坚,从此唐寅诗集伴身边,我牢记此仇不共戴天。”[唐伯虎点秋香]

点评:选这句台词进来全是因为周星弛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般的口才。在筷子敲碗的伴奏下把这段话念将出来。跳跃的节奏再加上激昂的打击乐,难怪夫人和四香都要意乱神迷。星爷说,思考是有意思的,逗人笑也是有意思的。有时间你就干点有意思的事儿去吧。

《一本漫画闯天涯》星驰大唱:“你老爸怀孕了~~~~~恭喜恭喜!”

《龙凤茶楼》星驰:“哇!你火气那么大,要不要我今晚给你下下火啊?”

《咖喱辣椒》(1) 柏安妮:你们警方多久来扫荡一次呢?星驰:哦~~基本上每个月都有,平均28天就来一次。(2) 洋妞把星驰打番在地,骑到星驰身上,星驰拔出枪对着她大喊:“现在两支枪对着你,你想我开哪支啊?”

《鹿鼎记》韦小宝:喂~~~~你缩到哪里去啦?韦小宝:我靠,差点被他一棍子打中!韦小宝:原来你的也有那么大啊?我还以为只有我有呢。韦小宝:奸好了,不要杀啊。

《神龙教》韦小宝:赌债肉偿行不行?建宁公主叫韦小宝扮乌龟。韦小宝:现在是送你去出嫁啊,扮乌龟。拿去用吧。(给建宁一根香蕉)龙儿:经过昨晚,我才发现原来你有那么多长处。韦小宝:我全身就只有一个长处。

《一本漫画闯天涯》星驰大唱:“你老爸怀孕了~~~~~恭喜恭喜!”

《龙凤茶楼》星驰:“哇!你火气那么大,要不要我今晚给你下下火啊?”

《咖喱辣椒》(1) 柏安妮:你们警方多久来扫荡一次呢?星驰:哦~~基本上每个月都有,平均28天就来一次。(2) 洋妞把星驰打番在地,骑到星驰身上,星驰拔出枪对着她大喊:“现在两支枪对着你,你想我开哪支啊?”

《鹿鼎记》韦小宝:喂~~~~你缩到哪里去啦?韦小宝:我靠,差点被他一棍子打中!韦小宝:原来你的也有那么大啊?我还以为只有我有呢。韦小宝:奸好了,不要杀啊。

《神龙教》韦小宝:赌债肉偿行不行?建宁公主叫韦小宝扮乌龟。韦小宝:现在是送你去出嫁啊,扮乌龟。拿去用吧。(给建宁一根香蕉)龙儿:经过昨晚,我才发现原来你有那么多长处。韦小宝:我全身就只有一个长处。

日常用语

很多人都喜欢《大话西游》,有很多台词也是朗朗上口。不过你是不是真的是一个“大话迷”, 就要看你是不是符合下边的要求了。真正的“大话迷”说话可是这样的欧。不过我还没这么高的境界 早上起来照镜子喊:“猪啊!” 看到一条小狗要叫它“旺财” 见到蟑螂或碗里的苍蝇要大喊:“小强! 听见别人对你说话要说:“收到!” 问人名字:“你妈贵姓?” 当同寝室的人看上一个女孩时说:“帮主,品位太差了吧?” 向一个女生表现倾慕之情时说:“那我们大家立刻开始这段感情吧!” 同时还要说:“小姐,不可否认我长得很丑,可是我很温柔,而且永远不会说谎。” 有认威胁你时说:“饶命啊英雄!” 看到别人打架,劝架时说:“喂喂喂!大家不要生气,生气会犯了嗔戒的!” 当别人管你借东西时说:“你想要啊?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 天热睡不着觉时说:“长夜漫漫,无心睡眠。” 跟别人夸自己学校时说:“这里虽说不上山明水秀,可是也别有一番风味。” 当佩服别人时说:“我kao!i服了you!” 但在路上听见有人打招呼时说:“跟我说话吗?不是跟我说的吧?认错人啦!” 给别人看一件东西时说:“你不信?look!” 当听不懂别人说的是什么时说:“我明白了,你神经病!” 当考试不如别人时说:“论智慧跟武功呢,我一直比他高一点点,就是因为多了个累赘他才会高我一点点!” 女朋友问你为什么喜欢她时说:“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当被抛弃时对别人说:“感情破裂了。” 对人谈失恋的感觉说:“可惜快乐永远是短暂的,换来的只是无穷无尽的痛苦跟长叹!” 看到同寝室的人乱倒垃圾时说:“你也真调皮呀!我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乱扔东西是不对的!” 喝多了的时候说:“哎哎,你给我点时间,我吐啊吐啊就习惯了!” 考试不及格时说:“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 看到别人考试也没及格要说:“师弟,你也中招啦!”“怎么?难道你跟他有一腿?!!(注意,腿这个字必须用一种特殊的声音读出) 不能听正版的“only you”,会翻倒。 天气转阴:“打雷啦,下雨,收衣服啦!”或者“好大的棉花糖!! 别人请你帮他带东西:“你要让我拿点信物给他看, 你有什么项链啊,首饰啊,金银珠宝啊,月光宝盒啊什么的……” 别人批评你:谁说的?我只是把视力集中在一点,以改变我以往对事物的看法!!跟人打架:我是女人哎,跟我玩真的

不跟别人讲道德的话

先来看看周星驰在电影中与他的老搭档吴孟达的一段对白吧(这里是凭看这部电影的印象所记,不一定十分准确):

周星驰所饰的苏乞儿(这角色后来是乞丐,最初可是富家子弟)正在与人打架,做将军的父亲(吴孟达)带着侍卫赶来了。

吴孟达:“儿子,谁欺负你了?” 周星驰:“是我在欺负别人!” 吴孟达:“那他家有没有钱、有没有地位,够不够资格让你欺负啊?”……

周星驰:“老爹,我要上京考武状元。”吴孟达(兴奋地):“儿子!我们苏察哈尔家等你这句话等了整整20年了! 周星驰:“错了,我是为一个女人。” 吴孟达:“好!为女死为女亡,为女去考状元郎!英雄!敢问是谁家女子?” 周星驰:“怡红院如霜姑娘。” 吴孟达:“啊?!妓?!!” 周星驰:“有何不妥?” 吴孟达:“敢爱人之所不敢爱,品味与众不同,老爹我佩服你!”

❼ 求美国二战电影,讲述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的。PS:是电影,不是纪录片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骗局
———美国在日本投原子弹的骗局
编著者:龙生
一 困惑与疑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将近60年了,那场战争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
难,特别是反法西斯国家人民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但是,作为当时主要的法西斯国家的日本每当提到那场战争的时候,主要都是提到
他们在那场战争中所受到的伤害和很少提到对他国造成的巨大灾难,最重要的原因是
他们有一个很好的理由———日本是第一个受到核武器,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受到
核武器攻击的国家。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的原子弹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伤
害,最后导致约30万人的死亡。
日本就是借助这两颗原子弹的“威力”来装饰自己“受害者”的面目,每年的8月6日
和9日,分别在广岛和长崎都有纪念活动,所谓揭开伤口,教育下一代。
但是,从1995年以来,世界各地,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
历史学家和科学家,以及原来的政治家和军人,经过单独或是联合研究,发现美国在
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历史记载存在许多的疑问,无论是在文字还是图象资料上都有诸多
的困惑。主要问题是:
一, 由于B-29飞机的航程有限,原子弹的投放飞机的起飞地点选在距离日本较近的
提尼安岛的美国空军基地上,从美国本土运送两颗原子弹到提尼安岛上的步骤是先运
送到夏威夷,然后在运送到提尼安岛,由于当时飞机的航程和安全性的限制,这两步
过程使用的只能是军舰,这两段路却有很大的危险性,因为虽然日本海军在美军的打
击下几乎已经没有了战斗力,但是,日本海军却仍然相当数量的潜艇,即使在战争末
期这些潜艇仍然偷袭美军的军舰,即运送原子弹的军舰随时有可能被日本潜艇偷袭,
美国怎么会冒那么大的风险用军舰运送原子弹?
二, 当时美国制造出的第一批原子弹只有三颗,其中一颗已经在1945年7月16日的
新墨西哥州的原子弹实验厂实验,美国怎么敢用仅剩的两颗原子弹去攻击实际上已经
没有任何还手之力的日本,而且还是以平民为主的城市呢?而且,美国在未来几个月
内不要可能马上在造出原子弹,美国难道没有想到会有可能出现的有、突然事件吗?
三, 当时,主要的原子物理的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费米甚至是奥本海默本人都极
力反对使用这种威力过大的武器。美国政府难道一点也不尊重这些为他们研制核武器
以后还得依赖的科学家的意见吗?
四, 电影和照片资料的问题。有很多人看过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后的电影和照
片资料,但是,你只要有少许的常识和一些思考,你就回发现这些电影和照片资料中
有着诸多的问题。原子弹爆炸过后谁有能力在强烈的核辐射区进行摄影或摄像,日本
当时没有任何一种防辐射的装备。即使是少得可怜的电影资料还是有问题,你会发现
一些“幸存者”在爆炸后从废墟中出来后排成行走路,似乎是经过训练的。另外,能
在核武器的爆炸中幸存这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事。
五, “幸存者”的迷惑。从战争结束到今天,从未发现过一个可以直接证明在广岛
和长崎有过原子弹爆炸的人。有些“幸存者”只看到有大火产生,另一些“幸存者”
以自己所谓“受到辐射烧伤的”伤痕,实际上只是火烧伤的痕迹。没有一个日本人能
自身经历的的证据证明在广岛和长崎曾爆炸过原子弹。
六, 数字的困惑。当时由于日本的个大城市都受到美国飞机的整天狂轰滥炸,大多
数市民都跑到乡下躲避,广岛和长崎也是如此,实际上,据一个在广岛的日本老人介
绍,1945年3月以后,在广岛市的市民已经不足五万人了。当他在四月离开广岛到乡下
时,广岛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当然长崎也是如此,而日本政府最后却称两颗原子弹
最后造成近30万人死亡,着实在令人费解。
七, 科学证据。美国和德国科学家在广岛和长崎两地进行了土样品的秘密采集,拿
回国后经化验发现这些土的土质与普通土几乎没有区别,辐射计量并非超常。根本无
法与在核实验基地所采集的土样品的辐射剂量相比。实际上,在受到严重辐射的土地
上在几百年内不可能可以生长植物,人在该地区生活也相当危险,这与今天广岛的事
实相悖。这更使人们困惑。
八, 最有力的证据。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运用巨型计算机的有限元分析
法,对在新墨西哥州、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的电影图象资料进行分析后,其结果
令他们大吃一惊——三份图象是同一颗原子弹的,也就是三份电影资料是在同一颗原
子弹爆炸的不同角度拍摄的,当然应该是在新墨西哥州爆炸的那颗原子弹.
种种令人不解的疑问和新的发现令许多科学家(特别是核物理学家)和历史学家十分
困惑,但是,由于这种关于核武器的事件的极其特殊性以及对事实的谨慎态度,另外很多
科学家和历史学家都是独立研究,使这种疑问没有通过新闻媒体公布于众.
二 事实与真相
但是,仍然有许多的学术人士要求知道事实真相,从1995年开始,他们通过些秘密的
方式与美国政府交涉,要求美国政府解密一些文件.然而却没有得到任何答复.有些美国
政府官员说这是些”疯子的行为”.
但是,1999年末,一位参加过“曼哈顿计划”的科学家和一位当年美军的上级军官却
联合披露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历史——美国从来没有在日本本土投放过原子弹,在广岛
和长崎投放原子弹的事件是一场骗局,那只是美军进行的一场非同寻常的信息站和心
理站,一次非常成功的“软战争”。
由于这个消息是在十分保密的情况下披露的,而且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压制和否定,
最后甚至对这两位科学家和军官进行了软禁,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姓名,因此只有
极少数科学家和历史学家知道了历史的真相。
纸终究包不住火的,这些消息终究会公布于众,只是时间的问题。
以下就是历史的事实与真相。
这个信息与心理战被称为“曼哈顿2”计划。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实验爆炸成功。这颗原
子弹的威力之大甚至超出了科学家、工程师和军方人士的预料。大多数的科学家也预
料到了这种武器的存在将直接威胁到人类,这其中包括爱因斯坦和“原子弹之父”奥
本海默本人。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完全结束。虽然在欧洲战场上,战争的火焰已经熄
灭,但是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日本帝国还在利用四处环海的地理优势进行垂死挣
扎。美军的飞机虽然对日本本土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使日本的许多工业城市(包括
东京、大阪)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而且人员伤亡十分惨重,但是,日本却没有
任何要投降的迹象,而且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准备在本土与盟军决一死站。盟军在1945
年6月份已经着手计划在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的登陆战,参加的盟军士兵大约为40万,
其中以美军为主。美军却非常担心这次登陆行动,日本已全民皆兵,这次行动必将会
造成盟军严重的伤亡。
但是原子弹研制成功后,美军便似乎发现了有新的希望。因为对日本使用原子弹会
对日本造成巨大的伤亡,并且还有巨大的心理作用,可以达到逼迫日本投降的目的。
那样就不再需要冒险进行大规模的强行登陆行动以及有可能在日本进行大规模的战
争。这大概能避免约10万盟军的死亡。
因此,美国军方极力要求对日本本土进行原子弹轰炸,以达到逼迫日本投降的目
的,这当中为首的美国军方人士是麦克阿瑟将军。
但是,许多科学家以及一些军方人士却反对使用原子弹。因为他们清楚原子弹的威
力给平民带来巨大的伤害以及在爆炸后的辐射给土地的影响。
当然,他们也承认在日本进行登陆战将带来巨大的代价。因此,许多科学家和军方
人士建议对日本政府施加巨大政治压力使其投降。不过这种想法可以说是很幼稚的,
因为当时日本已经受到了世界的孤立和进攻,没有什么所谓“更大的压力”。因此军
方人士甚至是美国总统杜鲁门本人也赞成对日本本土使用原子弹。即使这有巨大的风
险。
主张使用与主张不使用的两种观点进行了长达十几天的争辩,却仍然没有结果,但
是,因为在战争中拥有强大的力量和总统的支持,主张使用原子弹占了上峰。甚至已
经开始着手原子弹轰炸计划。
其实军方本身也有严重的顾虑。特别是运输问题和投放问题。因为新墨西哥州的原
子弹是定点引爆,从未实验过飞机投放,因此用飞机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弹的计划就
有其不确定性。况且,美国当时只有两颗仅剩的原子弹,万一有特别情况发生怎么
办,而美国在几个月内不可能生产出第二批原子弹。
这时候,却有一个不知名的下层军官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方案。
因为在诺曼底登陆前,盟军在英国沿岸和欧洲大陆沿岸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信息
迷惑战,使德军不知道盟军最后登陆的地点是在诺曼底,没有重兵部署在诺曼底,诺
曼底登陆时盟军没有受到有力抵抗,从而确保了登陆的成功。从1944年中到1945年
初,德军的V—1和V—2导弹曾给伦敦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盟军同样是用信
息迷惑的方法使德军把伦敦的定位目标偏移了40公里,从而避免了更大的损失。这次
两次成功的信息战都运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当然,其中盟军的间谍
人员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这个下层军官由此想到是否能再次使用信息迷惑战来迫使日本投降呢?即用假信息的
方法让全日本相信美军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弹,给日本国民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震撼,
造成恐慌,丧失其斗志。迫使日本政府投降。
这个方案提出时,受到了大量的讥笑和嘲讽。有些人甚至说他是美国军方内的白
痴。但是,当使用与不使用原子弹的争论没有结果时,科学家和军方人士又想到了这
个方案。并且经过一系列研究讨论和可行性分析,认为这个方法是完全可行的。因为
当时的日本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孤岛,与外界联系的途径已经很少,而且日本的通讯
已经被美军完全监听。各个地区的通讯的损害程度也相当大,可以说,美军完全有能
力控制日本各地间的通讯和消息以及新闻系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军已经控
制了日本的喉舌而日本只剩下耳朵了。美军有能力向日本政府和国民发布大量的虚假
恐吓消息而日本却难以辨别其真伪,绝大多数的日本人会认为是真实的消息。
经过充分的探讨和论证,大多数科学家接受了这个建议,军方人士最后也勉强同意
这个计划,但是,军方与科学家达成的协议是,如果计划失败,那么最后还是会使用
原子弹。
1945年7月28日,这个前所未有的信息战计划开始制定,被命名为“曼哈顿2”计划。
研究组对“攻击”的城市进行了相当严格的筛选,在六个候选城市(大阪,京都,札
晃,小仓,广岛,长崎)经过反复严密的论证、比较,最后选定了两个城市作为“攻
击”目标,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广岛和长崎,因为广岛和长崎距离东京比较远,在通
讯被基本切断的情况下信息来源极少,而且,长崎和广岛实际上已经由于美国的狂轰
滥炸而被孤立。把广岛和长崎作为信息迷惑战的目标应该是最合适的了。
1945年7月31日,“曼哈顿2”行动全面展开,大量的科学家、技术人员以及大批的
先进设备被运往关岛和提尼安岛。美军大量的军舰开始驶向日本海域。其中有很多的
装备大量电子设备的信息战军舰。
对于这次行动,美国当然没有必胜的把握。因此美军同时在研究原子弹的投放计
划。
1945年8月5日,大量的美国军舰已经在广岛外海域部署完毕。信息战即将开始。
1945年8月6日清晨,一架B—29轰炸机在提尼安岛起飞,当然,它所携带的不是原
子弹,而是几颗美军的新型炸弹—凝固汽油弹,这种炸弹威力与原子弹相比简直不值
一提,杀伤半径不到100米,没有任何辐射。
8月6日早上,这架B—29到达了广岛上空并投下了几颗凝固汽油弹,凝固汽油弹爆
炸后引起了些大火,因为广岛仍有较多的木制建筑。但是引起的伤亡不是很严重。大
概只有不到三百人丧生。
飞机上报告了炸弹已经投下炸弹。
随后“曼哈顿2”行动全面展开。美军马上用电子干扰的方法切断了广岛与外界的无
线电联系。并伪装为日本在广岛的机构向日本全国各地发送无线电消息,用日语向日
本政府和国民求救,“广岛被一颗巨型炸弹轰炸,威力极大”,同时,美军在日本的
间谍网也开始工作(这些间谍大多数是美籍华人)。特别是把信息传给日本的几个特
别重要的物理学家,因为这些人会认为这种巨型炸弹是原子弹,只有这些日本科学家
真正知道原子弹的威力,从而能对军方和政府建议投降。
可以说“曼哈顿2“行动是比较成功的,在技术上没有任何漏洞。广岛与东京、大阪
以及京都的通讯被中断,就连广播也因为美军的电波干扰而无法接听。甚至广岛市内
的人也不知道广岛“被原子弹轰炸了”。但是由于没有确实的资料,只有大量的消
息,虽然日本人相信广岛被轰炸了,但是只认为是一颗非常大的常规炸弹,知道美军
的假消息“广岛已经被毁灭”通过其控制的信息网发送到日本各地,日本人才被这一
消息惊吓住了。当然,仍然有很多日本人不相信“广岛被毁灭”的消息,甚至有些距
离广岛不远的地方的人知道这是个假消息,但是他们却不清楚为什么他们的政府会发
出这样的消息,他们对此只能无奈。不过令美军哭笑不得的是,因为他们对日本通信
系统的破坏性打击,日本很多地方,特别是在离大城市较远的地区却没有收到他们发
出的消息,因此日本并没有想象中的“陷于一片混乱”。
一些日本的物理学家也对美军使用“核裂变弹”怀疑,因为他们不相信美国拥有核裂
变武器。但是日本最有名的核物理学家之一西名吉尾却知道美国已经完全有可能掌握
了原子弹,他相信日本已经遭受到美国的原子武器的攻击,对此他忧心忡忡。
正当“曼哈顿2”行动还在进行时,6日晚,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全世界发布了令人吃
惊的消息,美军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并向人们介绍了这种最新武器的强大威力,
“相当于1.5万吨TNT”,“广岛已经消失了,”这个消息迅速的传到世界各地,包括
传到日本以及所占领的地区。世界一片沸腾,很少人知道这颗“原子弹”是信息战的
结果。
但是,日本在这时却没有显露出任何将要投降的迹象,这令美国军方十分恼火,甚
至着手准备使用真正的原子弹轰炸日本。这当然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是
正常现象,应该实行第二步计划。
1945年8月9日,日本还被一片恐怖笼罩时,又一颗“原子弹”在日本爆炸了——
美军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的信息迷惑,这次更加猛烈,因为长崎已经被美军的军舰给
完全封锁了,联人与人的直接通讯的条件都没有,美军又给日本各地传送信息“长崎
被原子弹轰炸”,“长崎消失了”。日本国民真正的开始陷入混乱局面。
当晚,美国总统杜鲁门又向外界宣布美军在日本长崎投下了一颗原子弹,这次,他
向大家展示了更令人吃惊的新闻——在长崎和广岛原子弹爆炸电影资料,当然,实际
上是在新墨西哥州爆炸的原子弹的电影资料,只是角度不同,另外还有美军用模型制
作的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轰炸后的电影资料,在黑白电影中很难分辨真假。
电影资料被展示后,全世界为之震惊,各大报都在头版刊登了原子弹爆炸的照片和
广岛、长崎被“毁灭”的照片。
日本国内已经陷入完全混乱。
同时,几位原子科学家,包括阿尔瓦雷斯、阿格纽、罗伯特*瑟伯尔等人通过他们的
日本朋友给日本政府了一封信,信中详细的讲述了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并劝日本政府
马上投降。
1945年8月11日,日本通过第三国向美国政府表示了投降意愿,不过是有条件投
降。美军也知道了这场信息战实际取得了成功。但是不接受日本的“有条件投降”方
案,要求日本马上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3日,美军对日本下达了最后通牒,若不马上投降,将在东京投放原子
弹。 当然,这颗将是一颗真正的原子弹。
1945年8月14日,日本表示将接受波茨坦公告,即将投降。
1945年8月15 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这次信息迷惑战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胜利了。
三 结局与尾声
“曼哈顿2”行动实际上已经取得了成功。但是,这个计划一直被严格的保密。联参
加行动的绝大多数军人也不知道他们行动的全部过程。他们只知道把信息传到日本各
地,他们也认为美军在日本投下了原子弹。美军的信息迷惑甚至迷惑了大多数美军,
实际上是迷惑了全世界。
日本投降以后,美军完全而且是单独的占领了日本,并且控制了日本的新闻和通讯
等信息机构,完全控制了日本官方。日本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广岛和长崎仍然存在,甚
至是平安无事。而知道真相的人却没法传送消息,如果那时你是说广岛和长崎平安无
事的话,肯定被认为是疯子。
几个月后,在美军的操纵下,日本政府公布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造成共30万人死
亡。
为了防止日本和德国的军国主义复活,主要是为了威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美国没有
公布事件真相。美国销毁了所有“曼哈顿2”计划资料,从而无法再让人知道事实和真
相。
日本政府也对此有过怀疑,但是因为美国的压力和自身利益,没有追究下去。
战后不久,日本政府发现这了“两颗原子弹”却有巨大的利用价值,可以掩盖日本
“害人国”的地位,突出其“被害国”的地位,所以日本不愿再怀疑那两颗“原子
弹”。现在,每年的8月6日和9日,在日本广岛和长崎,都有纪念活动,纪念从未有过
的原子弹爆炸,在两地还有纪念馆,以突出日本在历史上的“被害”,但是却从未反
省自己对亚洲和世界各国人民犯下的罪行。
历史上就认可了美军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弹的谎言。
历史是公正的,今天,这段谎言被揭穿了。历史虽然已经过去,那么,我们在今天
该说些什么?
作者:龙生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建议:(一)看完后尽可能多的把这篇文章贴到全国和世界个公告牌和论坛上。
(二)有心者,希望能翻译成为各国文字,贴到世界的论坛。让全世界人知道
事实与真相。
谢谢。
---------------------------------------------------------------------
2001 中山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