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微电影观后感
微电影观后感篇一:微电影《迷路的孩子》观后感
看完微电影《迷路的孩子》,我有一些感受在这里说一说。
感一:感动
感动有两。第一,被大山里孩子们的纯朴善良感动。孩子们从未见过花露水,当秋老师把花露水放在讲台桌上忘记拿走时,孩子们抑制不住好奇心把它拿来一一闻过,一不小心打碎了。他们紧张得不得了,害怕的不行,现实生活已使他们明白留住一位老师不容易。打碎了老师的花露水,在他们眼中无异于是打碎了老师继续留下来的热情。孩子们马上想办法补救,他们能想到的最好办法是凑钱重买一瓶。火根自告奋勇承担了买花露水的重任,却因路途太远在夜晚回来的路上迷了路,回来后还把所有的责任都揽下来。一个小小的孩子,为了把老师挽留下来,他承担了所有的一切。这份纯朴善良和担当,实在令人感动。如果不是同学们当众说明,秋老师不会明白事情的真相,也是因为事先不知道,秋老师在明白时才会特别感动,才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和选择。第二:被秋老师选择留下来感动。秋老师来这里支教的初心,是为了更方便考研。来这里不久便被大山的艰苦打倒了,她巴不得能马上离开。考上研究生是她名正言顺离开的理由,她也如愿以偿考上了。但就在这当口,火根的纯朴打动了她,可爱的孩子们的纯真让她决定留下来。这样的选择意味着责任担当和之前理想的牺牲,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热情,特别是对一个刚大学毕业对未来充满憧憬且对这里的艰苦已有所了解的女大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所以说,秋老师的选择让人感动。
感二:不解
校长指责秋老师的言语举动,我觉得有待商榷。影片里人物的言行举止,反映的是导演想要展示给公众的价值理念。校长的语言行为透露给公众的理念是:支教,应该是纯粹的奉献,不该带有个人的利益目的。能这样当然很好,但真的只能这样吗?如果是,国家就不用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大学生们去支教,通过支教获得相应的优惠。秋老师支教,就是在优惠政策(方便考研)的吸引下去的,这不应受到指责。相反,她响应国家号召去支教,应该得到表扬。要求大学生们支教必须是纯粹的奉献,这要求恐怕也太高了。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哪个不是对未来充满华丽的憧憬?他们的未来景象里也许有过大山里贫瘠的土地上几十个基本没受过教育的野孩子在望穿秋水等待老师来传授知识的场面,但他们肯定没想过这场面与自己有什么关系或者是与自己有什么长久的关系。他们涉世未深,还不可能拥有
纯粹奉献的灵魂高度。再说了,在物质喧嚣甚上的社会中,有多少人能做到纯粹的奉献?为什么他们不能因为支教更方便考研而来支教呢?校长传达出的理念就是不能。笔者认为,大学生们在支教的同时考上研究生,两全其美,有何不可?可是在校长眼中,为什么秋老师不能去考研而且还没有资格当老师?火根去买花露水彻夜没回,秋老师并不知情啊,再说,也不是秋老师要求他那样去做的呀,她如果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不会让孩子们那样做的。知道孩子不见了后,秋老师也是心急如焚到处找,校长怎能说出那样的话?难道在校长眼中,必须是纯粹的扎根山村教学才能受到歌颂?否则就必须受到指责?如果这样,还有哪个大学生敢去支教?校长凭什么能抢走秋老师的录取通知书?连国家都明文规定她可以边支教边考研,这说明通知书是合理合法的呀,是谁赋予校长那样的权利?校长自己扎根于山村小学,为山村教育做贡献,为孩子们操各种心,这值得赞美。但他凭什么要求别人也必须像他一样只能纯粹奉献,而不能在奉献的同时还拥有积极追求其他的做法(影片里校长虽然没有明说,但我觉得言外之意就是这意思)?校长的指责无厘头,校长的要求很霸道。情节安排校长这样的做法实在令我不解。
感三:迷路
影片中直接展示的是火根因买花露水迷路了,间接要表达的是秋老师的心灵迷路了。对于秋老师的心灵迷路之说,我不认同。如果说导演安排校长那样做是为了给秋老师敲响警钟指明方向,可我认为,秋老师并没有迷路,她奔着容易考研的目标去支教,方向明确,无可厚非。虽然后来孩子们的纯朴与善良让她对人生、对教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而改变主意,那也只能说明她对自己的未来进行了第二次选择,同样也是方向明确。并不能就此论断说之前为方便考研来支教就是心灵
的迷路,后来选择留下来就是心灵的正道。她能选择留下来助力山村教育当然值得赞美,她选择去读研也同样值得尊重。如果她读完研后拥有更大的力量来改变山村教育,给山村带来更大的希望,不也是很好吗?或者她毕业后在其他地方为社会做贡献,也是不错的。难道这些就不是心灵的正道吗?选择读研与选择留在山村,焉知哪个对社会的贡献更大?焉知哪个选择更为高尚?校长怎可一棍子打死?其实,真正迷路的是校长,他用自以为是的道德去绑架秋老师,这怎么可以呢?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合法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不受他人干涉。但校长的做法严重干涉了秋老师的选择,强迫了她的思想,可见校长的思想迷路了。山村的教育需要改变,校长的思想同样需要拯救。如果校长的思想不迷途知返,也许会阻断了大学生们的支教路。
以上就是我观影的感受。
微电影观后感篇二: 《心墙》 观后感
看了《心墙》微电影后,视频开头曾有一句史铁生说过的话,“死是一件不必着急的事。”回过头来想想,让我颇有感触,那就是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多么重要。
视频中的曽念芜所经历的一切,虽然过程心酸,但结局也算完美。一个人的一生也就仅仅的几十年,为什么人们要因为不必要的事来浪费生命。话虽如此,但正处于人生有着大好年华的我们,却未必理解深刻。因为我们年轻,所以不知贫苦。因为我们年轻,所以不知苦难。也正是因为我们年轻,所以不知我们所不知的一切。过早的.经历这些,也许会带来你的困扰,但这些只是一时的,当你挺过它之后所收获的,是你无法用金钱所换得的。这是属于我们的财富,我们人生路上所积累的财富。我们就该经历一切,让我们健康成长。试想一下,倘若曽念芜一开始就没有坚持,而是选择结束生命,那该留下多少的遗憾。正是应了那句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从这部电影中我明白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或许有些事情还没有经历,但只要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微电影观后感篇三: 青涩而充满激情的青春
何双兰
进入2014年岁末,非毕业年级的学生经过精心准备,认真编排,师生激情出演,终于在全校师生面前揭开其神秘面纱。复兴中学第二届微电影节拉开序幕,我和其他老师观看了23部由各班学生自己创作的微电影,主要是关于梦想、责任、蜕变、青春等主题。各班有各班的创新,各班有各班的理念。出发点不同,视角不同,给我的感觉也不同!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脸庞,看着他们真诚的笑脸,看着他们前进路上的纠葛、迷茫和苦闷,感受到他们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成长的烦恼,感受他们的艰难的蜕变,情节虽然简单点,但学生们领悟了自己的责任,放飞自己的梦想,对现实的蜕变让他们活力四射。
责任,是一个人必须承担的义务,我们在不同的地方扮演不同的角色,同样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义务,相比之下,孩子们的世界是单纯的,没有成人的油滑和世故,自然容易产生碰撞。
初中部初二1班拍的《职责》还是受到大家的好评。小演员自然本色的表演还是很出彩,无论是演技还是主题无疑是略高一筹的。《职责》讲述的是一位认真负责的班长由于过分严厉,因而得不到大多数同学的理解和支持,同学们的指责和不满溢于言表,班长被迫“下台”,但后来班长积极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并
改正自身的不足,化解了矛盾,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支持。
这个素材很有生活,这是现实中班干部与同学之间矛盾的一个折射,它从初中生的角度写出了孩子们眼里的职责,作为一名班长既要做老师得力的小助手,又要和同学们搞好关系,还要扮演好一个监督的角色,这对于初涉人世的孩子着实不易。孩子们没有成人的那种做事圆滑,也没有成人会说的委婉措辞,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把心理的虚与委蛇,而是实实在在的展露出来,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小演员本色表现真实自然,毫无做作,非常自如地把一个小班长的直率干练与泼辣展现出来,看得很舒服。至于其他孩子的表演也很真实,初中部最好的微电影非《责任》莫属。
欣赏学生们拍的微电影,感觉总体水平高中部要高一些,以各自的视角展示他们对人生的看法,其中 印象较深的是《我的音乐青春梦》和《蜕变》
高一3班《我的音乐青春梦》讲述了一个男孩儿追逐梦想的过程。男主人公从小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尤其是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他从小的梦想就是考上音乐学院。在毫无准备的前提下突然得知父亲失业,如晴天霹雳,妈妈在重压之下也向他提出不让他再学音乐的要求,他失望又气愤地离家出走,曾一度绝望至极,在朋友的开导下才逐渐重拾信心。在老师的策划下,同学们开始准备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梦想。恰逢学校举办“校园歌手大赛”,同学们纷纷鼓励他参加大赛。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他决定参加。获得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奖状的同时他更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经过孩子自己的坚持,家长的努力,终于圆了孩子的梦!
梦想,是人类奋斗的目标,种下一棵梦想的树,用坚韧不变的信念,浇灌养护,终有一天它们将枝繁叶茂。只要你坚持自己的梦想,总有一天会实现。
蜕变,也是微电影的一个主旋律,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追求进步与自己的惰性常常产生矛盾,这些眼高手低的孩子们常常在现实中沉沦,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是人前进的动力,只有经过生活的磨砺才能渐渐成熟,它促使孩子们成长,使他们由内而外的发生变化。
高一8班的《蜕变》讲述了一个不学无术的经常动不动就打架的坏学生,在一次上课时梦到自己高考仅考了100多分后,在惊吓中醒过来,幡然悔悟,从此励志学习,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两年后的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并最后当了校长。虽然情节有点夸张,但他的蜕变告诉了我们有错就要改正,现在努力为时不晚,一个有担当的孩子 ,要知道在这个阶段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也知道花要开在当下,过了花期就有可能再也无法绽放最年轻最美丽的花朵了!
蜕变,过程是残酷的,结局是温暖的,背后,是心灵的成熟,是对人格的升华!蜕变常常伴随着痛苦。树的伤口因流汁才成就了坚硬的疤,鸟儿因不断地试飞、不断地摔跤才实现了它的梦想,
人走过无数次痛苦的经历,成就了坚毅的性格和繁华的人生,人在痛苦的动荡中变得成熟并走向前进;生命就像一次次痛苦的蜕变,在蜕变中走向成长。
总之,这次微电影节给学生们以施展才华的空间,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及表演能力,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生活,也使得学生们明辨是非,知道美丑,在学生生涯里留下深刻的记忆,是一次很好的艺术实践活动。
❷ 《微教育》与电影《千与千寻》有感
电影《千与千寻》是日本国宝巨匠宫崎骏的巅峰杰作,讲述的是千寻和父母误入一个灵异的世界,千寻父母挡不住美食诱惑变异为猪,处于被宰杀的危险境地,在汤婆婆的徒弟小白,锅炉爷爷和小玲姐姐的帮助及她勇敢不懈努力之下,终于解救出了父母,一家人团聚的故事。从小千身上,我们看到了勇敢担当、感恩孝顺、积极善良、坚强有目标,这些优秀品质。
世间所有的爱都是指向团聚,唯有父母之爱是指向别离,别离之前我们该给到孩子什么?
我们希望孩子勇敢担当、感恩孝顺、积极善良
、有目标。那怎么去培养孩子以后能很好的步入社会,所应有的良好品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分享这本书的目的。
人人是老师,事事是教案,处处是学校
微教育无处不在,家长的一个微小的改变,就可以影响孩子一生
“微”字提醒我们,再小的地方都是教育!
作者希望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能感受到教育,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并愿意按自己认同的方式加以改善。
1.究竟什么是微教育呢?微教育如同人体的微循环,看似渺小,却无处不在,细微之处都是教育!
在餐桌上,父母主动为长辈们夹菜,言传身教,这就是微教育。
带孩子出去玩,让孩子将自己的食物分享给回伴,这就是微教育。
鼓励孩子自己主动题决问题,而不是等着父母包办,这就是微教育。
和孩子分享人生观点,“士可杀不可辱”或者“忍辱是一种修养”,这就是微教育。
陪着孩子读一本书,一起探讨书中表达的思想,这就是微教育。
与孩子一起看一部电影,探讨电影的拍摄手法,这就是微教育。
回顾我们的一生,我们有没有发现,对于小时候某位老师的一句表扬,我们记忆犹新?其实,这就是微教育,看似小,却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当我们带着觉察,我们会发现,教育存在于分分秒秒,教育无处不在,教育从一点一滴开始,教育体现在一言一行之中!
2.教育是输入和输出。如果没有往一个容器中倒入水,那如何能够从这个容器中倒出水来?如果倒入的是牛奶或者是脏水,流淌出来的自然不会是清水。有怎样的输入,就会有怎样的输出!初生孩子就好比一个空壶,我们往里面倒上铁观音,出来的就是铁现音,我们往里面倒上白开水,出来的就是白开水。我们在里面倒上咖啡,出来的就是咖啡;我们往里面倒上毒药,出来的就是毒药!
一天,一个朋友给我打来电话,很生气,说她4岁的女儿,因为一点小事情就发脾气,还拿东西砸妈妈,问我怎么办。很多时候,我们都想直接去解决孩子的问题,而忽略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我就问她:“女儿小的时候,你们家里面有谁也很喜欢发脾气?”朋友被这句话问住了,愣了一会儿说:“在孩子0—3岁的时候,我工作很不顺心,经常发脾气,有时候会冲着孩子吼!”我告诉她,这就是问题的根源,因为你给孩子“输入”了坏脾气,所以孩子“吸取”了坏脾气,终究要“输出”坏脾气。作为父母,教育孩子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因为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在对孩子进行输入。不光是父母,孩子接触的一切,爷爷奶奶、电视媒体、餐桌、游乐场等,所有时间、所有地方所有事情,都在对孩子进行“输入”。
所以,如果希望孩子未来能够更好地“输出”成为一个阳光、积极、孝顺、感恩、善良的人,就需要把好“输入”这道关,我们自己要先做好榜样。
3.父母身教无处不在
父母和孩子所有在一起的时间都在做教育。父母的情绪,父母的行为带动孩子的行为,父母的思想引领孩子的思想。
我喜欢邀请家长们来参加讲座,有些家长每次都来,有些家长不愿意来。据调查,不愿意来的原因就是讲座的内容都是自己知道的。当我们认为知道的东西就不用学习的时候,那我们还没有搞明白智慧究竟是什么!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停留在“知道”阶段,因为知道的东西没有用,只有做到的东西才能够带来真正的益处,而做到先要从觉知开始。听讲座、看书等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觉知的过程!
“言传身教”这个词大家一定不陌生,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但是觉察自己日常的行为,我们真的做到身教了吗?我们经常和孩子们说道理,但是我们自己却没有按照道理去践行,
当我们告诉孩子学习很重要的时候,孩子却很少看到父母在学习。
当我们告诉孩子要对别人礼貌的时候,孩子却发现父母会在餐厅里因为上菜慢了些对服务员大呼小叫。
当我们告诉孩子要懂得谦让的时候,孩子却发现父母因为一些小事和别人发生争吵。
当我们痛恨于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孩子却发现父母抱着手机不放。
我曾经见到过一件事情,父亲见自己的孩子回来了,和孩子说:“把门关上,快去写作业,学习很重要。”回过头来,父亲搓着麻将和朋友说:“哥几个,咱们继续来一局,今晚输得有些惨。”
我曾经问一些孩子:“你的愿望是什么?”孩子回答:“快点长大!”继续问:“为什么要快点长大?”“因为长大后,想看电视就可以看电视,想玩游戏就可以玩游戏,想不学习就可以不学习!”
父母说得再多,不如做给孩子看,因为孩子对行为的模仿,远远超过对道理的理解。公益广告片洗脚,片中孩子的妈妈给孩子的奶奶倒水洗脚,孩子看见后也跑去打了一盆水,要给自己的妈妈洗脚,妈妈感动万分!我曾经在敬老院看到一面墙上写着: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所以,教育是一种传承,需要父母用行动来影响孩子的行动!有意思的是,有些父母看了这个公益片,没有反思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而是转过头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看别人家小孩多懂事!”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句一字都是课本,时时刻刻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4.种下一颗好的种子
原生家庭的影响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挥之不去,很多人花了一生的时间也很难让原生家庭的不良印记完全消失。为了孩子的幸福,在他还小的时候,多种些好的种子,就会多给他此生的幸福。
中国有句俗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孩子的好坏和父母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不从基因上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原生家庭。
人一生有两个家庭:一个是自己出生、成长的家庭,即父母的家庭,叫作原生家庭;另一个是进入婚姻生活后所建立的家,叫作新生家庭。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极大,很多影响进人孩子的潜意识层面。原生家庭父母之间的关系,家庭的气氛,传统习惯等对于孩子的发展,及孩子的新生家庭,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注定影响他的一生。
童年经历过的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往往使当事人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影响一生的重大决定。
黄思兰(化名)是一个非常漂亮、品学兼优的女孩子,找对象的时候却总是找条件比自己差很多的男孩子,相处一段时间,又因为很难勉强自己接受而分手。为什么呢?原来,在她6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了。父亲很优秀,却抛弃了她的母亲。母亲独自抚养她,为了养家,不得不做几份工作。有一天晚上,母亲还在工作,她一个人回到家,看到漆黑的房间,打开冰箱,里面什么吃的也没有。那一刻,孤独、凄伤的感受刻骨铭心。从此,她做了一个决定-—绝不要被人抛弃。所以她找对象的时候不敢找和自己一样优秀的男孩子,因为害怕自己被抛弃!
这些潜意识中产生的“隐形的内在誓言”,常在当事人处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时对结果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原生家庭中,童年时期没有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孩子,会归属感不强。 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爱的缺失,不知道动如何去爱对方。女方带大的女孩子特别容易出现这种问题,不知该如何与异性相处。原来这么多年来让自己遭受那么多辛苦、那么多心酸的原因,早就在自己的原生家定中形成。可以这么说,我们成年后的所有的行为,几乎都可以在原生家庭中找到影子,我们作为父母,我们现在的家庭,便是孩子的原生家庭,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收获一个美好的人生,请从自己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中走出来,不断修行,给自己的新生家庭种下一粒粒善的种子,让这个家庭中没有争吵,有的是理解;没有埋怨,有的是鼓励;没有指责,有的是赞美,没有溺爱,有的是原则!
5.谁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先从觉察自己开始,我们所有试图妄想改变别人来迁就自己的方法,只会痛苦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6.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处理好心情,便带着情绪去处理事情,继而又产生更多麻烦的事情,甚至有些无法挽回的悲剧也由此产生!
7.心情第一位,事情第二位!
冲动是魔鬼,人在不理智的情况下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脾气控制不住的时候,离开现场,去数数,从一开始数,心中想象美好的事情,直到情绪平复,再去处理事情。能做到这一点,相信很多坏事都不会发生。
8.不比较,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使命,我们要尊重多样性,不要用一个标准框住了所有人,更不要总是拿自己和他人比较,从而失去本我。
9.静心才能清醒教育。静能够吸引智慧,静能够明辨是非,静能够养心。心清澈了,才能够清醒地教育!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智慧就会来敲门!
10.二八定律和金字塔尖
什么是二八定律?就是社会上20%的人占有社会上80%的财富。这种看上去的不公平恰恰也是一种公平。曾经有个预测:如果将世界上目前的财富进行平均分配,等到20年之后,依然会恢复到20:80的局面。为何?因为贫富只是一个结果罢了,关键出在原因上。成功的人掌握了财富的秘诀,当他们运用这些秘诀的时候,就算没有钱也能挣到钱;而那些不知道挣钱秘诀的人,即使拥有了钱,最后也会变得身无分文!
父母想必都希望孩子可以成为20%的人,希望孩子可以站在金字塔的高处。那我们一起来找寻一下成为20%的人的秘诀,20%的人和80%的人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20%的人在问题中找答案,80%的人在答案中找问题;
20%的人放眼长远,80%的人只顾眼前;
20%的人做简单的事情,80%的人不愿意做简单的事情;
20%的人常常赞美、鼓励,80%的人常常谩骂、批评;
20%的人敢于面对困难,80%的人逃避现实;
20%的人会坚持,80%的人常放弃;
20%的人计划未来,80%的人早上起来才想今天干嘛;
20%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20%的人认为他们应该满足以上的80%,80%的人觉得上面说的我有20%就好。
原因不同,结果自然就不同。这些道理很多人知道,却很少人做到。
所以知道还要做到,做到还要坚持,才能由量变演变成质变!
想过高标准的生活,就要有高标准的要求。这个标准不是苛刻,而是一种高能量的智慧!
按照“二八定律”推断,只有20%的父母能够培养出20%的卓越人才,使他们走向金字塔尖。相信你一定是其中的那一位,只要你可以,知道、做到,并且坚持做!
11.能力究竟是怎么获得的?
如果我们每天喊着提高能力,但是不去挑战问题,我们的能力就不会提升;如果我们面对压力选择逃避,我们的能力就不会提升……所以能力的提升都伴随着压力的突破和问题的解决。
原来我们所有的压力都来自能力不足。
对待压力,我们该怎么办呢?
当我们遇到带给我们压力的事情时,如果我们迎难而上,去找解决的办法,去请教别人,去参加学习,去突破自己……当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就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我们的能力已经和这样的问题相匹配了!
原来一个人的能力是在解决一件又一件事情中提升的。
孩子们也只有自己去解决一件又一件事情,能力才会提升。
我们期待孩子的能力提升,就让孩子从一件件事情开始积累,哪怕有一些压力,也让孩子面对和承担,因为这是能力提升的必经之路!12.心性教育从家务习惯培养开始
13.不着急,超越昨天的自己
14.不嫉妒,祝福别人活好自己
15.成就感是持续学习的推动力
16.帮助他人是高效的学习方法
生活中小的事情可以修炼孩子们的心性,当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断重复做的时候,心性就会得到修炼!看军队训练和武术训练就知道了。都是从整理床铺蹲马步这些简单重复训练开始。
看一个家族的兴败,看三个地方:
第一看:看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
第二看: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
第三看: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
要保持勤劳,勤学,勤运动的好习惯!
教育无处不在,在细微的地方都是教育,让我们在生活中践行微教育,积累微资本,让幸福之花开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
分享今年的目标,
1.晚上10之后不用手机,早睡早起好身体!睡前看点书,读书可以让我们和各种思想碰撞,与他人的生命连接,同时用别人的智慧丰富我们的智慧。
2.坚持练字和瑜伽
3.每天坚持练太极虎背靠山功和站桩,运动是保持健康最好的方式。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而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汪清泉,干净澄澈,不带一丝浊气。
4.适当无为让孩子达到有为,家庭目标清晰,各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5.让孩子多试错多担当,舍得用孩子。
❸ 请问有那些比较好反映孩子与父母思想冲突的的微电影
《不一样的爸爸》
《飞吧,爸爸》
《儿子》
《漂亮妈妈》
《大鱼》
《我的天才宝贝》
《海洋天堂》
《想飞的钢琴少年》
❹ 微电影与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一、微电影适合引入小学教育教学中
小学生在感知、思维、性格等方面有一些不同于中学生和成年人的特点,因此,小学生的教材、教学方法等也有其特色。微电影的“微”特征和互动特性使其更适合引入小学教育教学中。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微电影直观的影视镜头、视听综合更符合小学生的感性认知,更能够让小学生产生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通常不稳定、不持久,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明显,因此,微电影短小精简让学生更乐于接受,能够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内就完成视频的整体“阅读”,从而得到初步的理解。现代社会信息量较大,信息几乎囊括了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种类,而且有效信息的占比很小,影视信息同样如此。微电影在有限的篇幅中选取有效内容,才能让小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接受到更多的知识。
二、微电影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微电影除了观看欣赏,还可以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微电影作品,微电影在小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形成,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但是利用微电影资源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微电影能利用视、听综合形象将学生引入具体写作意境之中,可以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广泛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法可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写作能力。首先,观看微电影作品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学生观看的过程就是观察的过程。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动作、表情等,观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学会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不断提高观察质量。
2.发挥校园微电影德育功能
校园微电影是“学生化”的影视,内容思想接近学生口味,容易引起学生思想共鸣,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到校园微电影节目中,可以实现自我教育。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关心身边同学以及学校一个阶段热点问题,适时开办专题节目,访谈节目,让学生借助微电影平台,开展讨论、辩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如,针对就餐浪费的现象,制作“食堂里的浪费”,节目播出后,学生容易被触目惊心的浪费画面所震动,为自己习以为常的浪费感到羞愧,又如,针对春节以后,部分学生收到的“压岁钱”比较多,个别学生大手大脚乱花“压岁钱”现象,制作“压岁钱大家谈”,通过家长、老师、同学的访谈了解对压岁钱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用学生的眼睛发现身边的问题,借校园微电影平台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实现自我教育。
3.优化学科教学
影视中的一个镜头、一件道具、一句台词、一段音乐,有时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微电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本创作背景;在品德课上,蕴含着正确浅近哲理的微电影故事,常常能成为小学生行为规范的指南;在数学课中,直观、形象的微电影素材则能较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在音乐课中,微电影则可活化音乐作品的内涵,帮助学生把握音乐情感主线,使微电影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微电影与各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4.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策划、制作一部完整的微电影作品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部成功的'微电影也需要经过许多工序,经由许多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初级阶段,通常需要集体讨论的形式来确定制作节目的主题,在讨论中,参与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观点、看法、特长、爱好等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的学生想拍课本剧,有的想拍英语短剧,有的想拍MTV,还有的想拍一部讲述小学生自己故事的纪录片等等。当要做的节目主题已经确定下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进行自由选择,建立各制作小组,根据不同的制作内容会有导演、制片、编剧、剧务、策划、记者、主持人、播音员、配乐等不同的分工。
在这里,无论参与的学生擅长什么,或是对什么感兴趣,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大家合作收集素材,一起对资料进行推敲,确定节目形式与风格,在拍摄现场,边拍摄边沟通,在后期,一起探讨片头、特技、配音、字幕等内容,协同工作。因此,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对于完成一部微电影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别人达成一致,学会分享共同成果。小记者的采访活动,节目的制作、各项栏目的开播,使学生主动交往意识、交往能力、表演能力不断增强,口头表达能力不断提高,随机应变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不断发展。而更多的是使学生在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等方面促进了发展,既磨炼了学生意志,又增长了学生才干。
5.创办微电影主题活动,使校园学习生活充满生机活力
由学校每年定期开展校园影视活动节,并发动学生、老师、家长参与校园微电影、微视频创作。校园影视活动节活动可以设计如下内容:
(1)开展微电影知识宣传、微电影知识讲座。
(2)每人观看一部优秀微电影,学生可以自己观看,也可以和家人一起观看。
(3)征集微电影小故事、小剧本,鼓励学生个人完成创作,也允许学生和家人一起创作一个有趣的体现正能量影响力的小故事或小剧本。
(4)开展优秀微视频展播,将优秀作品按主题统一编辑,加上片头、字幕后在校园展播。
(5)从收集的小故事和小剧本中选择合适内容进加工改编,由学生、家长、老师出演筹划拍摄校园微电影。
6.开办校园微电影沙龙,做正能量的向导
由于知识积累和鉴赏能力的局限,学校适当开展沙龙交流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引导,纠正一些不当的方法和观点。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微电影知识,交流自己体验微电影魅力的心得,交流运用微电影手法创造文明美好童年生活的经验,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正能量。
三、结语
当我们把微电影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去时,校园里将呈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课间你会看到一个个小学生手拿相机、手机、DV在校园里寻找着拍摄的目标;三五成群的学生聚在一起谈论着某部校园微电影的某一场景;作文课上教师定格在某一视频画面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延伸着银幕上的电影故事;电影社团队员们正在讨论筹拍一部新的校园微电影;班会课上学生对着银幕上出现的生活中不良现象的画面进行激烈的讨论;英语课上,学生正为一部模拟的英语短剧剧情进行英语配音。
❺ 家庭教育微电影慌观后感
此片至今仍在回味,感触颇深,同时也深受启发。主要有以下感悟:
给孩子信任,就是在推动孩子朝好的一面发展,就是给孩子一个正面的暗示,就是在促进亲子关系良性化发展。这好比两个人陌生人路遇,谁先向对方微笑,谁就会得到友好的回报。用于家庭教育,用于亲子关系,也是这样。如果给了孩子信任,而孩子还是没有按家长的期望发展,那么,这一个家庭,这个家长,在教育方面,一定是“病”得不轻了,走入的泥沼太深了。
孩子不是盆景,我们不是在雕塑盆景。孩子是成长中的一颗树,树下边,我们施肥,浇水,除虫,甚至剪枝,是家长应做的事,但树上边,树枝怎么分,枝桠怎么长,朝哪个方向伸展,还是不要去限制,要给他自由发展的空间。否则我们是在养“病梅”了。“听话”,是成人加给给孩子的紧箍咒。太听话的孩子,无形中失去了主动发展空间。
赏识是阳光。赏识孩子,孩子就是向日葵,向着阳光的方向生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扮演着什么角色?应该是他的支持者,而不是他的反对者;应该是他的协助者,而不是他的指挥官;应该是的同盟军,而不是他的敌对国。
反省一下自己,感觉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对孩子的教育也有很多欠佳的地方。感谢学校为家长提供了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使我在思想上有了一次深刻的认识。
❻ 儿童必看的教育电影有哪些
儿童必看的教育电影有《仙履奇缘》《地球上的星星》《树上有个好地方》《父子变形记》《龙猫》。
1、《仙履奇缘》由克莱德·吉诺尼米、威尔弗雷德·杰克逊、汉密尔顿·卢斯科执导,艾琳·伍兹、威廉·菲普斯等人配音。该片于1950年2月15日在美国首映。
该片描绘的是一个名叫仙度瑞拉的女孩子,母亲、父亲相继去世,继母和其女儿们对她百般折磨,但因得到了神仙教母的帮助,成功的参加了由国王举办的选妃舞会,并成为王子心爱之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