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电影胶片要数字化修复一般怎么做
一部老电影的修复,要经过影片素材整理—清洁—胶转数—画面修复—画面调色—修复—声画合成—修复质量鉴定等。
1、洁片为修复的基础,属于物理修复,需要利用清洁工具手工清除尘埃和污点,污垢严重时还得用上超声波洁片机。紧接着接片需要查看整盘胶片是否存在断开状况,如果有就要用专用胶水粘合。
2、胶转磁和自动修复都是机器完成。先将物理修复完成的胶片利用胶片扫描仪进行2K数字化,再利用软件自动修复,这一步能过滤掉70%到80%的脏点和霉斑。剩余的都得交给人工来修复。
3、所有步骤完成后,需要初审,挑出明显遗留的脏点和黑频缺帧问题。需要重映的影片,需要反复检查十余次,确定无明显硬伤后,在专业审片棚内进行终审,若发现瑕疵,还得返修。
(1)老电影合成技术扩展阅读
胶片会先拿到洗印厂去做清洁和物理修复,然后再拿到我们这做扫描,把胶片扫描成数字的图像及声音文件,然后交付专门的画面修复组,这个组通常人数最多,同时进行声音修复。
接下来调色师对画面进行调色。然后就是声音修复。声音和画面都做好了之后,要做一个声画合成,匹配对位,相当于一个重新剪辑的过程,最后输出成磁带、MV或DCP文件等,这就是修复的整个流程。
2. 老电影修复有哪两种方法
两种方式:“物理修复”和“数字修复”。
老电影都是用胶片拍摄和存档的,可谓是脆弱娇嫩,对保存的温度湿度条件要求极高,一点点灰尘也会影响画面质量,更别提使用不当造成的巨大损伤。所以,老电影普遍是伤痕累累,常见的问题有:脏点、划痕、噪波、零斑、坏帧、闪烁等。
老电影的修复分为“物理修复”和“数字修复”:物理修复就是修复原始胶片,“数字修复”则借助计算机图像修复技术。将胶片转为磁带后,再存储为序列帧文件,就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数字化修复了,这也是电影频道的老片修复方式。
从修复的工艺和效率来说,数字修复听上去似乎比物理修复简单,但要让坐在高清屏幕前的观众有舒适的观影享受,修复工序也十分繁琐细致。
老电影修复的四个条件:耐心、细心、责任心和匠心。
一部老电影的修复,要经过影片素材整理—清洁—胶转数—画面修复—画面调色—修复—声画合成—修复质量鉴定等。
1、洁片为修复的基础,属于物理修复,需要利用清洁工具手工清除尘埃和污点,污垢严重时还得用上超声波洁片机。紧接着接片需要查看整盘胶片是否存在断开状况,如果有就要用专用胶水粘合。
2、胶转磁和自动修复都是机器完成。先将物理修复完成的胶片利用胶片扫描仪进行2K数字化,再利用软件自动修复,这一步能过滤掉70%到80%的脏点和霉斑。剩余的都得交给人工来修复。
3、所有步骤完成后,需要初审,挑出明显遗留的脏点和黑频缺帧问题。需要重映的影片,需要反复检查十余次,确定无明显硬伤后,在专业审片棚内进行终审,若发现瑕疵,还得返修。
3. 爷爷主演的电影怎么合成
爷爷主演的电影合成方法如下。
1、下载并安装“小影”app,打开app后点击“视频剪辑”。
2、选择自己需要用来合并的第一个视频,点击位于屏幕右下角的“添加”按钮,第一个视频添加完成。
3、选择自己需要用来合并的第二个视频。页面跳转之后,同样点击位于屏幕右下角的“添加”按钮,第二个视频也添加完成。
4、第二个视频添加完成后,点击位于屏幕右下角的“下一步”按钮。点击位于屏幕右上角的“保存/上传”按钮。
5、点击位于屏幕中间的“保存到相册”按钮,视频合并完毕。
4. Maya教程合成创建怀旧老电影效果
作者:Andy Halls
第一步:新建一个合成导入你的视频素材。把视频拖到时间线上。新建一个和合成同大小的固态层(快捷键Ctrl+Y)。命名为scratches.
第二步:选中Scratches层,添加Fractal Noise效果按照下图设置参数。
注意:降低噪声数量是通过改变对比度和明度实现的。把Contrast的之增加到250,降低Brightness的值为 -100。如果你想增加划痕的数量,可以增加Brightness和 Contrast的值让它变得更加明显。
第三步:为了使划痕移动起来,可以给它的Offset Turbulence属性打关键帧通过激活它的关键帧开关就好了。按键盘上的END键到时间线的最尾出把Offset Turbulence Y-axis 改成一个很大的负值(比如-10000)。我们使用负值的目的就是为了为了让这些划痕线从屏幕的底部移动到顶部。
第四步:当你对这些划痕线比较满意的时,把它的Mode 改成Add。现在就有那么点老电影效果的意味了,再给它添加一些污垢,这些污垢大多是由于影片贮存不当造成的。这就会产生污点,霉点还有一些对电影有害的东西。
第五步:新建一个和合成大小一样的 Layer,将其颜色变为黑色。给它添加Fractal Noise效果,把Contrast的值增加为350,降低Brightness 的值为-100.降低opacity到50%。
5. 影视特效的演变过程
影视特效的演变过程
影视特效大多能够用到MAYA软件,它是98年进入市场,是跨平台软件,可以在任何操作系统上使用。以下是我整理的影视特效的演变过程,希望大家喜欢!
一、早期电影特效
1895年,电影史上的第一个特技效果出现在《玛丽皇后的处决》中。剧中女主角的斩首镜头是用一种"替换拍摄法"完成的。某个镜头正在拍摄中,他令摄影机停下来,让演员走开,放上道具,再开机,将停机前后的胶片连起来洗印,就造成了人被斩首的特殊效果。这种技术现在自然不出奇,但当时可谓鬼斧神工。
二、CG特效(电脑合成)
1977年的《星球大战》是电影史上的奇迹。因为太空大战等高难度镜头的需要,剧场运用了名为Dykstraflex的运动控制摄影机系统,让摄影机精确重复同样的运动轨迹,方便地合成镜头。飞船的引爆也是一个问题,因为模型实在太小,如果直接爆炸,来得太快,胶片上很难记录下整个过程,所以烟火师想办法一个个单独处理再后期合成。
三、现代电影特效
现代电影特效绝大多数是有蓝屏抠像技术制作而成,其高度发达的数字技术,让那些曾经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人物和场景,都能真实地呈现在镜头前,让人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这也是现代电影最大的魅力!那个让时空交错,场景变幻的“魔术师”便是它了!“抠像”即通道提取,是通过把摄影棚中拍摄的内容与外景拍摄的内中升槐容以通道提取的方式叠加,创建出更加精彩的画面效果。在应用中,蓝屏幕技术是提取通道最主要的手段。它是在拍摄人物或其他前景内容后,利用色度的区别,把单色背景去掉。
拓展: 影视特效处理技术
1、传统特效手法
传统特效手法出现的很早,其中,最简单的是化妆,这也是最为有效的;还有搭景,能够实现特定场景的设置;烟火特效,在早期的电影作品中烟火特效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早期胶片,这也是早期常用的一种特效手段。
2、CG特效手法
CG特效就是所谓的电脑特效,电脑特效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一是传统特效手法已经满足不了电影表现的需求,同时观众对影视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更为新颖、更为强大的特效手法;二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技术要求都能够满足新的特效制作手段得以实现。现在,我们可以将特效手法按照功能来进行分类:
第一,三位特效技术。
在很多电影中都不可缺少三维立体特效技术,烘托角色和设置场景都需要应用到三维特效技术。因此,可以说三位特效技术是电脑特效技术中难度最高,也最难解决的。三维技术的一般流程为:建立模型――确定材质和灯光――形象绑定――动画制作以及最后的渲染。目前三维特效技术的软件主要有:MAYA软件、realflow软件、c4d软件等。
第二,数字绘景技术以及概念设计技术。
影视作品中的很多建筑和背景是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这时就需要影视设计工作人员结合自身的想象力进行数字绘景以及概念的设计,将庞大的舰队、连绵的山脉以及恢弘的宫殿呈现到观众眼前。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概念设计,在经济空前发达、文化空前灿烂的今天,人们笑笑的卖友想象力是无穷的,对影视作品也是十分挑剔的,所以概念设计工作的好差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影视作品的受欢迎程度。
第三,合成特效技术。
中国人对于合成特效技术并不陌生,在很多武侠作品中,我们所看到的飞来飞去的大侠都是由合成特效技术来实现的。一般来说,合成特效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将演员各类动作(打斗、飞跃等)和天空进行分开拍摄,演员需要利用钢丝绳在蓝幕或者绿幕中完成拍摄,最后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去掉蓝幕和钢丝绳,之后再合成上必要的天空场景,这样就给观众带来在空中打斗的效果,给人真实感。
综上所述,在影视产业空前发达的今天,计算机软件技术、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必然也还会不断发展,影视制作就更离不开特效处理。尽管我国在特效制作和处理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基本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在未来,影视特效处理技术也将向人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将特效理念融入到影视作品中。
;6. 20—60年代的电影主要用了哪些特效
根据网络资料
中国电影特效50年代处于萌芽阶段 60年代处于自主研发阶段
50年代 萌芽
1950年,根据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的指令,在东北、北京和上海电影制片厂分别设立了特效部门,由东北电影制片厂负责对各厂选派的特效人员进行基础知识的专业培训和实习。195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了工种齐全的特效科。1955年 《天仙配》首次研制并运用了“分色合成”的特效工艺。1956年 《沙漠里的战斗》中首次应用了空间像逐格放映合成摄影工艺,黑白电影开始有了越来越新奇的画面。
60年代 自主研发
上世纪60年代中国电影特效发展迅速,各家制片厂都在研发技术。1960年,为拍摄《宝莲灯》开发出了分裂遮光器的特效摄影术,这一技术之后又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进一步完善。1963年,《红日》和《水手长的故事》大规模地使用了模型摄影、动态配景接景等合成摄影,以假代真拍摄了大量有坦克和飞机的战争场面。60年代初期,北影特效部门制成我国第一套国产红外线幕活动遮片合成摄影系统,并首次在影片《游园惊梦》中成功应用。
70年代 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