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微影 » 画老电影海报的人
扩展阅读
在线观看惊魂记电影 2024-11-22 10:16:08
美电影燃烧在线观看 2024-11-22 10:09:29
黄克功案件在线电影 2024-11-22 10:03:49

画老电影海报的人

发布时间: 2024-11-22 06:02:30

㈠ 电影海报设计师黄海作品-《第一炉香》海报获好评他为何受大导演们青睐

海报对于电影有多重要?他画一张要100万

在国内影视业有这么一句话:一张好的电影海报价值2000万票房。

电影海报构成了人们对电影的第一印象,这对于作品的宣传有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人会为了一张海报而去为一部电影买单。

国内有这么一位顶级电影海报设计师:他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而且工期长,给出的作品不再返工,并且开价100万起。

但很多大导演仍愿意花时间等他的作品,观众甚至会为了他的海报,走进影院去看一部烂片。

这个设计师叫做

黄海

,福建人,毕业于厦门大学设计系。

在黄海之前,我国电影业对于电影海报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片方主要还是停留在用明星吸引观众的阶段——

一张张大脸往海报上堆砌,根本谈不上审美。

2015年

《寻龙诀》

的海报就是典型的例子。

什么,你说看着有点眼熟?我也这么觉得。

黄海在意识到喜欢堆砌明星头像这一问题后,决定打破这一惯性思维。

在他的海报里,电影本身的故事才是重点,明星的脸只是电影的一小部分而已。所以他为《寻龙诀》设计的先导海报是这样的——

自从2007年开始设计电影海报,黄海就是在做减法——刨去无用的边角料,挖出电影的内核。

他最感谢的是姜文,因为他的第一款作品就是姜文导演的

《太阳照常升起》

,这也奠定了他往后的设计风格。

当时姜文对海报的要求简单粗暴:看感觉,不拍写真,素材就从电影里找。在否决掉了几百个设计后,黄海的作品被姜文一眼相中。

这款海报在戛纳电影节上“一炮而红”:大红色的背景,赤脚的女人,挂在树枝上的绣花鞋,故事一下子就出来了。

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独特的意境令所有人印象深刻,他又接连给这部片子设计了另外几款海报,一下子就扬威国际。

之后黄海的海报开始更多中国风的尝试。

他总是会先仔细研读剧本,从剧照中挑选人物和素材,然后到拍摄现场体验,细致捕捉人物的情感,把中国传统元素作为视觉语言运用到海报设计中。

2014年黄海受邀为许鞍华导演的

《黄金时代》

设计海报,他给出这样一幅作品:

一位知识青年装扮的女性站在凌乱滴落墨汁中的一角,墨汁洒落的痕迹毫无规律,肆意铺开,暗喻女主生逢乱世却又安静平和的姿态。

动与静的结合体现了时代背景和人物的矛盾与冲突。女主顽强伫立纸上,就如小人物置身大时代的洪流之中。

女作家萧红的故事历历在目,也预示了一生的飘零。

之后黄海还设计了五个国际版本,总共用了半年多时间。向来对细节严苛的导演许鞍华看到海报后,说了一句“好”,再无修改。

黄海对于水墨、书法的运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既不喧宾夺主又能画龙点睛。

在张艺谋

《影》

的海报设计中,他只用了黑白两种颜色,把墨汁的黑和宣纸的白提炼出来,形成海报基调。

整部影片围绕替身与真身展开,两者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就像太极八卦的形状——相互融合又永远分立。

“影”字运用行书,笔法苍劲飘逸,尤其最后一笔时断时续的走笔和收笔时的间断,给人以艰涩的感觉,恰好暗示了“影子”的性格特点。

在为王家卫

《一代宗师》

设计的美国版海报中,黄海用了中国传统的拱门元素。

门内两个人对立而站,摆出了武术的步态和拳法——拱门、武术、长袍,是动与静的完美平衡与诠释,是朦胧细腻的情谊表达,也有绵长的历史感。

既展现了一代宗师叶问的风采,又极具镜头感和文艺感。这些都与王家卫的个人风格相当契合。

在动画电影的海报设计上,黄海也展现了超高的水平。

《大鱼海棠》

的海报就用了饱和度很高的颜色,通过线条、层次、颜色的变化,描绘出了一副色彩瑰丽,想象奇幻的画卷。

一条线条流畅的红色大鱼在中央,少女触摸着鱼嘴,画的是两者奇妙的相遇。

红色与青色的交织,是海洋和火焰的交融,包括展翅的凤凰都有浓郁的东方美学特征,也开启了观众对一场神秘梦境的想象。

在为数码修复版

《龙猫》

设计的中国版海报中,小梅和小月欢快地奔跑在龙猫毛茸茸的肚皮上,整个风格温暖而治愈。

这张海报一问世便在日本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度还登上了热搜,大家盛赞该海报的设计丝毫不逊于原版。

在日本电影

《小偷家族》

中国版海报中,黄海以浮世绘风格,结合影片经典一幕加入了一把雨伞,形成“家”的感觉。

在具有强烈美感之外,也将电影所传达的关于家庭的理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导演是枝裕和看完后,大加赞赏这种委婉含蓄的东方美。

在英国某电影杂志评选的2018年全球最佳海报中,《龙猫》和《小偷家族》均入选前20名。

包括2016年大火的纪录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的一系列海报也是黄海设计的。

其中一张,他选取了“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的局部作为海报的背景色,在碎裂的瓷片中加入了一个色调统一的人物侧影。

不仅使人物和器物融合为一,也细致地展现了工匠日常的修复工作。将“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的主题完美传达出来。

黄海还帮陈凯歌的

《道士下山》

设计过一款非常吸睛的预告海报。

当时这张水墨风的海报一出,让人觉得高级感十足,大家对电影的期待高了不少。

无奈最后的正式版海报,导演还是选择了明星扎堆的版本,也算不负烂片之名了。

也是,没有明星谁会去看这部电影?故事?陈凯歌已经不会讲故事很久了。

一张优秀的电影海报,所承载的是一部电影背后所传达出最真挚的情感和意境,不是简单的堆人头。

是在充分引导电影商业性的同时,又能将东方的美学发扬光大。也难怪那么多人说:

基本上都是电影配不上他的海报。

最后再来欣赏几张大师的作品。

《第一炉香》海报获好评他为何受大导演们青睐?

黄海为《第一炉香》绘制的海报

7月20日,在许鞍华导演荣膺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之际,她备受瞩目的新作《第一炉香》释出一张全新海报。“惊艳”、“别致”、“独具匠心”等词汇一时之间涌入评论区。这张海报的创作者,正是中国著名设计师——黄海。这也是他继电影《黄金时代》后再一次为许鞍华的作品量身绘制海报。

画面中,一对女性的纤手占据视觉中心,其中一只染红指甲、佩戴金饰,另一只则稍显朴实无华,对比鲜明。这恰与张爱玲在原著中对“姑母梁太太”与女主角“葛薇龙”二人形象的描述如出一辙。

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司徒协赠予梁太太和葛薇龙一人一只“三寸来阔的金刚石手镯”。黄海便抓住这一点,将其作为点睛之笔妙用在海报中,让一副看似精巧绝伦的镯子,化为桎梏姑侄二人的镣铐。

马思纯和俞飞鸿在片中分饰“葛薇龙”与“梁太太”

“黄海”究竟有何魅力?为何如此多大导演甘愿排队等候与他合作?其实,答案都藏在他的作品中。

用作品传情

在正式与电影相识之前,黄海跑过新闻、做过广告,这些看似与海报设计鲜有关联的工作,却潜移默化地为他打开了创意的大门。2007年,黄海创作了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张电影海报,从此与电影结下不解之缘。

这部影片,正是大名鼎鼎的

《太阳照常升起》

,

姜文

的代表作。

《太阳照常升起》海报

姜文对海报的要求“简单粗暴”:只看感觉,不拍***,素材从影片里找。在被这位“挑剔的客户”否定了几百个创意后,黄海终于找到了突破点。最终,他用一双绣花鞋、一个女人,牵出了整个故事。

这张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东方红,让《太阳照常升起》在戛纳市场一经亮相便引起强烈反响,也令黄海在业界崭露头角。

经此一战而结缘,姜文放心地将自己后面几部作品都交由黄海“处置”,《让子弹飞》的双重曝光视效、《邪不压正》的剑气如风之势,均出自他之手。

另类的“甲方”除了姜文,王家卫也要算一个。在绘制《一代宗师》美国版海报前,王家卫只字未提,仅发来一张婆娑树影图供其参考。

《一代宗师》美国版海报

黄海便借由这虚实相生的影像,将叶问与宫二狭路相逢的刻骨铭心定格其中。拱门之内,人影和树影交织,功夫和情意相缠,明与暗,动与静,一切情愫尽在不言中。在和王家卫的这场高手过招中,黄海并未逊色半分。

不过,真正让黄海开始走进大众视野的,还是许鞍华。2014年,许鞍华作品《黄金时代》的海报一经问世,便立刻“垄断”观众的视线。

笔锋犀利,字字如刀,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作家们惺惺相惜,以笔为援。另一款“泼墨”版海报中,汤唯饰演的萧红静立纸上,孑然一身,周身墨迹斑驳,一幅“身世浮沉雨打萍”的画卷由此跃然于眼前。

海报诞生之时,导演许鞍华口中的一个“好”字,既是对黄海实力的认可,也为二人此后的合作埋下伏笔,亦成就了如今这张韵味无穷的《第一炉香》。

凭借《黄金时代》名声大噪后,邀约不断的黄海又先后为乌尔善的《寻龙诀》、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贾樟柯的《江湖儿女》、张艺谋的《影》等知名影片操刀设计海报。

《寻龙诀》(左)与《影》(右)

2018年,是枝裕和凭借《小偷家族》摘得戛纳金棕榈后,便请黄海为其设计中文版海报。黄海虽善用国风,却也不舍得打破日式美学的这份宁静。他选用电影中一家人在海边嬉戏逐浪的经典场景作为主要表现内容,并以日本浮世绘版画中的海浪图样打底。

这一幕是片中“奶奶”的主观视角,虽然她未曾在海报中现身,但黄海却贴心地用她的一只手为一家五口撑起大伞,在为家人搭建起一方小小庇护所的同时,又预示了“伞虽能遮风挡雨,却难挡生活巨浪”的现实。

今年年初,贾樟柯执导的新作《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发布两张海报。一张,正看为海,倒看为山,另一张,将笔化作照亮黑夜的灯塔,黄海的奇思妙想再度引来连连赞叹。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海报

其实,不止电影海报,黄海近年来为人所熟知的设计作品还包括2019年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视觉以及今年清明节他为电影频道创作的系列主题海报。

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视觉海报

以往国内电影节海报带给大众的印象多是中规中矩,而去年的上影节,黄海别出心裁地将《大闹天宫》这部自带“上海”和“电影”属性的经典之作运用到海报中。他将齐天大圣请到“C位”,两只小猴举着红缨枪将水帘徐徐拉开,数字“22”也化身为孙悟空的紧箍咒,巧妙融入画面,每一处巧思都紧扣着上影节“创生万象,幕后为王”的主题。

黄海为电影频道创作清明系列主题海报

今年清明节,黄海受邀为电影频道特别创作一组主题海报,以表哀思。在象征哀悼的烛光下,一株幼苗正在余辉中悄然生长,日月同辉,生生不息;在“万里长空且为众魂舞”这句掷地有声的悼念词中,鸽子衔来一枝迎春花,既是报春,也预示着我们即将走出疫情笼罩的阴霾,迎接万象更新之时。

稳扎稳打的同时,又能出奇制胜,黄海的每一次尝试,都令他的羽翼日益丰满,也让大众再也无法忽视这位深藏功与名的幕后匠人。

以巧思取胜

如今,“黄海出品,必属精品”俨然成为国内外电影市场中一句响当当的口号,外界也为他贴上了“中国最贵海报设计师”“张艺谋姜文贾樟柯御用”等金字标签。

在这个名字被大众以“精品”冠名的今时今日,似乎很少有人去深究其背后的原因。那么,“黄海出品”是如何为电影锦上添花的呢?

黄海为奥斯卡佳作《绿皮书》制作海报

海报,不仅是影片呈递给观众的第一张名片,更是帮助电影营销的重要工具。当被制作完成后的正式海报展示在电影院、公交车站、社交平台上,它所具有的意义已不再局限于审美层面,而是吸引和带动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为影片消费。

有人说,黄海的一张海报标价100万,但是仅凭这张海报,却能为电影带来2000万的票房收益。

许多导演也正是看中了他的“物超所值”。陈可辛找到黄海为《夺冠》(原名:《中国女排》)制作海报,相较于一般海报而言,《夺冠》的难度在于,如何把近十位女排队员合理安放在画面之中,并避免堆砌感。

《夺冠》正式海报

于是,便有了影片的这张正式海报。影像定格在女排队员们鱼跃、拦网、扣球等赛场拼搏的精彩瞬间。黄海将主角居左安置,身着红色队服的女排姑娘们与右侧醒目的金色“夺冠”在画面中“和谐相处”,这股溢出屏幕的热血沸腾实在难令观众不期待。

相似的巧思同样在《撞死了一只羊》的海报中有所体现。画面中人物虽多,却被黄海运用自然光线加以巧妙区分,光影明暗对比间营造出立体感,影射着片中人性的冷与暖。视觉上的油画质感配以地道的藏语片名,一部凝结了神秘藏式美学风格的影片便立刻浮现在脑海中了。

《撞死了一只羊》正式海报

海报一经发布,就吸引了不少影迷迫不及待地表示要去影院一探究竟。电影的最终票房成绩虽难与大制作商业片抗衡,但黄海的这张海报着实出了不少力。

而与正式海报不同,预告海报则更看重如何勾起观众对电影的兴趣,早在《夺冠》之前,陈可辛的另一部新片《李娜》的预告海报绘制工作也被交到了黄海的手中。

《李娜》概念海报

特写镜头下的网球场抢先占据视线,对角线构图增强了画面的延伸感,李娜挥拍的身躯虽小,却在场上留下庞大的倒影。主题、人物、场景一个不少,没有繁杂的赘述,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这部传记电影的雏形。

但常在河边走,也难免会嵝。当由黄海操刀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终极海报释出时,就招致了不少争议。“为什么人物一定要呈V字型排列”“表情不行,配色也不够高级”。

同样,在黄海为姜文影片打造的众多版本海报中,《邪不压正》的正式海报稍显逊色,被认为“主角光环太过严重”“像在复刻《精武英雄》”,故而反响平平。

对于作品的得失,黄海表示,每一次与电影的相遇,都能不断挑战自己,如果海报不进化,是很难更好地为创作者服务的。

在黄海心目中,海报就是电影的嫁衣。

他说:“归结下来,电影海报是为电影做嫁衣,把创作者的心血‘嫁’给观众,所有特殊性都源自电影的特殊性,每部戏都不一样。”在黄海的作品里,我们始终能够读出一个“懂”字,他总能恰如其分地领会到电影所传达的精神,并从中提炼出最具有影片气质的元素,加以利用和展现。

设计师黄海为河南做海报,你对这个完成的海报有何看法?

黄海是谁?看到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这样想。如果你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我相信他所设计的电影海报你一定有所印象。

1976年出生于福建的黄海,黄海自小热爱绘画。从厦门大学美术系毕业后,他在电视台跑了三年社会新闻。2002年,黄海进入奥美广告公司。五年后,他加入远山广告,历任首席设计师、美术总监和创意总监。2012年,黄海创立竹也文化。

黄海现在可以说是稳坐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的头把交椅,除了动画电影外,黄海更多是接实拍电影海报设计的工作,例如张艺谋《影》,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姜文《邪不压正》,贾樟柯《江湖儿女》,徐峥《我不是药神》等等。他的海报设计也帮助中国电影在海外电影节上大放光彩。,因此有“中国电影海报设计第一人”的名号。将中国电影海报拉升至世界顶尖水平。他设计的海报不仅备受王家卫、姜文等著名导演青睐,也被更多人列为收藏目标。

而他最近又发布了最新的作品是给河南设计三幅蕴含城市深厚文化底蕴的海报——《御行天下》、《天地生长》、《歌赋中华》三张艺术海报展示了河南深长久远的历史氛围。以农耕文明为代表的麦穗作为统一元素贯彻其中,描绘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生生不息”河南面貌。黄海提取了青铜、甲骨、漆器等具代表性的传统元素为基础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文化的视觉盛宴。

这种以红色为主色调,上面人物的载歌载舞是在粮食之上,阐述关于“土地、粮食、传承”的故事。漆器质感的破碎也体现历史的久远。

这张海报以青铜色为主色调,以浮雕体现出祖先生活的场景,十分生动。

这一张同样是在庄稼上生活,而背景则是甲骨文,可以说是十分优美了。

㈡ 最伟大的海报设计大师丨比尔·戈尔德

2018年5月20日,电影海报设计师 比尔·戈尔德 因阿尔茨海默病并发症病逝于美国的格林威治医院,享年97岁。

1921年出生的戈尔德从小就喜欢电影和画画,由于纽约的普拉特学院学习插图和设计的原因,20岁毕业之后戈尔德便进入了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的海报部门工作。

在他长达70 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戈尔德设计了超过 2000 幅的电影海报作品。

希区柯克、库布里克、伊斯特伍德 ,很多著名导演的电影海报也出自他的手笔。

从1942年的 《胜利之歌》 (他的第一张电影海报)到2011年的 《胡佛》 (他的最后一张作品),可以说他的设计生涯见证了好莱坞大半个电影历史的发展。

作为电影宣传的一部分,很少有人在意是谁设计了那一张张令人难忘的海报。

但是一张优秀的海报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浓缩电影的精华,它不仅仅一张贴在墙上的画纸,而是成为了电影体验的一部分。

对于设计理念,他是这么解释的:

“我本能地知道电影海报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看了米高梅、派拉蒙和所有公司所做的一切,我从来都不喜欢我看到的任何东西。我总是发现他们会展示了三个演员的脑袋,这就是他们要用的所有概念。当我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就想:我不想只做一个有三个正脸的概念,我想要的是一个故事。”

有时当你看完一部难忘的电影,

很多年后,也许你已经把剧情忘得一干二净了,而一张精彩的电影海报就能让你想起一切。

《卡萨布兰卡》、《电话谋杀案》、《发条橙》、《驱魔人》、《不可饶恕》、《窈窕淑女》 ,很难相信原来这些伟大的电影背后竟有着如此不可思议的联系。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海报设计师。

这些海报风格各异,形式多样,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这些海报都体现了戈尔德对电影本身的理解和尊重。

为了缅怀这位逝去的大师,我们将从比尔·戈尔德一生众多的经典设计中挑选 10幅海报 欣赏,不知道有没有你钟爱的电影。

《夺魂索》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游龙戏凤》

导演:劳伦斯·奥利弗

《雌雄大盗》

导演:阿瑟·佩恩

《铁窗喋血》

导演:斯图尔特·罗森博格

《发条橙》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007之最高机密》

导演:约翰·格兰

《卡萨布兰卡》

导演:迈克尔·柯蒂兹

《驱魔人》

导演:威廉·弗莱德金

《骗中骗》

导演:乔治·罗伊·希尔

《神秘河》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电影讲述了吉米、戴夫和西恩三个好朋友的故事。戴夫10岁因遭受性虐待变得与别人越来越疏离,三人各奔东西,之后却因为吉米的女儿遭杀害而重新有了联系,却意外发现所有证据的矛头都指向了戴夫。

为了寻找设计的灵感,戈尔德还专门在波士顿呆了一个月,拍摄了很多照片。 最终的海报呈现了三个主要人物在水中的倒影,这暗示着几个人混乱的生活的关系 。

它也同时呼应了电影中的一句对话, “我们在这里埋葬我们的罪孽。我们把它们洗干净。”

电影评论家李奥纳德·马丁曾将戈尔德设计的海报评价为

“这些海报的设计像它们所要推广的电影一样个性化。我无法分辨出比尔·戈尔德的风格--这事实上是一种褒奖,因为他不会试图用一种视觉思维方式去解读不同的电影,而是为不同种类的电影发展出与之匹配的设计风格。”

㈢ 冯小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冯小刚是一个怎样的人?从电影说开话冯小刚,按说冯小刚出生在北京,有部队大院的背景但是又因父母离异,冯小刚是北京的思想有高人一等,京爷的范。但是从小又没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因此,思想上寻找不出冯小刚那种对人的关爱与慈祥。中国人常说:言为心声。


以上应该就是冯小刚,就是说外表高调,内心冷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一亩三分地,能把我怎么滴?通过无崔永元的文斗(十问)实在不敢苟同。不问到吧,十问反而让大家明白冯小刚导演不过如此?缺少道义与正道,无知与强词夺理。

你们觉得他是怎样的人呢?

㈣ 他自称画画工,却用手绘打动了一个时代,被称为香港电影海报之父

所有的热爱,都有意义,都要坚持到底

-1-

提起阮大勇,可能你们都还很陌生,

但是作为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一代人,下面这些电影,相信你们并不陌生

《猛龙过江》海外版海报

《天才与白痴》海报

《A计划》海报

《龙的传人》海报

成龙、周星驰、洪金宝、曾志伟都指定他画海报,在香港电影工业黄金时代的绝大部分宣传海报,皆出自阮大勇之手。

在娱乐有限的时期,他让电影充满期待。

-2-

阮大勇是浙江人,1941年出生在浙江慈溪, 他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正是他擅长画画的父 ,耳濡目染之下,阮大勇从小就是班级上画画最好的人物。

虽然如此,但在物资匮乏缺乏安全感的时代,他的父亲却始终认为,画画是没有前途的。

所以阮大勇一直没有老师,但是他就喜欢研究各种人物的神情动作,这个习惯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变。

正是这个习惯,给他拿捏人物打下了基础,

“要画好一个人,不但要用眼用手,更要用脑用心”

他曾开玩笑地说,自己不是爱画画,而是爱画喜欢的人,

只有真心喜欢这个人,才能画得惟妙惟肖。

▲阮大勇喜欢将图纸钉在铁门上,站得笔直作画,因为这样才能精准地把握人物比例,不会画歪或者失控,这个习惯一直到他现年70有余还在保持。

解放初期,阮大勇从上海徐汇中学初中毕业之后,就随着父亲举家搬迁到了香港

步入社会之后为寻一口饭吃,他先是在荃湾的纱厂工作,后来升职去绘制生产图表,为了少写几张复写纸,练出了强劲的笔风,

后来又进了永华片场的美术部负责粉饰布景,后来又去了布匹公司,专门做行货油画,随后又漂到外企朗文出版社给教科书画插图……

从1966年到1975年,阮大勇在广告公司呆了9年,从草稿员做到了美术主任。

-3-

1975年,他遇到生命中的另一个贵人,许冠文和许冠杰兄弟

当时一位同事告诉他许氏兄弟正为新片《天才与白痴》征集宣传画稿。

凭借着从小好画人物及多年打工经验中的美术功底,大勇由此画下第一张电影海报,没想到一下就被选中,张贴于各大影院。

▲当年他拿去投稿的原稿。

《天才与白痴》的海报遍挂各大戏院门前院后,阮大勇觉得做电影海报这条路也许可行。

他得知许氏兄弟正要拍新片《半斤八两》,于是找了朋友带他进嘉禾的片场,拿着《天才与白痴》的海报,自荐要再帮他们画新片的海报。

许冠杰一口答应,于是有了第二次合作,在当时一瓶可乐卖3毛钱的年代,这张海报为他带来$2,700收入。

由于连续两部许氏兄弟电影大卖,海报形象更深受欢迎,阮大勇也因而闯出名堂,很多电影公司纷纷邀请他绘制电影海报。

这时期,他绘制了洪金宝的《五福星》系列、四款李小龙电影的海外版海报,成龙的《A计划》和《飞龙猛将》,以及周星驰的《龙的传人》和《新精武门》等等。

当时整个电影业界都觉得, 由他画海报的电影一定卖得好。

-4-

阮大勇的画画风格,四个字形容——鬼马精灵。

他不喜欢墨守成规的事物,黄金比例,白滑芳容都不是他所追求的,他钟爱有缺陷的脸,

他善于把人物加以夸张,却从不失精准。

画面兼具中西视觉美学的效果,精致鬼马,亦庄亦谐,搭配上吸睛的字体,没进剧院就已被逗笑。

《飞龙猛将》电影海报

-4-

阮大勇有着那个时代老一辈人共有的低调踏实的性子,接受各种访问,他总是自嘲自己“胸无大志”,

一百分的事情通常只做八十分,日日常餐都无所谓,

他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大师,只是谦逊自称“画画工”,但对于自己的创作从来都是一百二十分认真负责。

他的确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只要能够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了。

▲为了画好李小龙的神态,他反反复复地研究,就连肌肉的微小变化也不放过,最终成了公认画李小龙最传神的人。

-5-

17年内,他创作超过200张海报,

张张都是艺术品,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90年代初,阮大勇一家移居新西兰,

没有再跟旧时一起合作过的电影制作人们有过联系

66岁的时候老伴去世,年近古稀又罹患抑郁症,性情变得难测,整晚整晚睡不着,也吃不下东西,古稀之年,他将自己的偶像李可染生前刻印在印章上的一句话奉为自己的座右铭: “七十始知己无知。”

人生活到七十年,才真正体会到天地之大,道理之深,

自己所经历的所懂得的东西都只是皮毛而已,人也随之变得阔达,

他又执起了曾经被他放置一时的画笔, 当画画只凭兴趣,它又再一次成为阮大勇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想他最初的期望一样让他欢喜。

▲近年阮大勇在新西兰所作的作品。

如今,绘画已经从纸上走到电脑屏幕,很多电影海报都是通过手绘板绘制,并在游戏,插画,漫画等领域占据大半江山。

各种眼花缭乱的电影海报不断冲击着观众的眼睛

阮大勇独树一帜的海报画在这个时期看,反而显得更加真实。

返朴归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前两年,由于被太多人问及阮大勇的海报,许冠文的儿子许思维开始逐渐了解这位曾对电影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并为其拍了一部纪录片《海报师》。

这部上映不久的片子已经入选香港国际电影节、新加坡华语电影节、西班牙维克电影节等。

港人被尘封的电影记忆又被翻了出来,也吸引了大批的年轻“文艺青年”群体。

已经太久没有体会过一个人一支笔便是一个世界所带来的欢喜和感动。

怀念他们始终忠于自己,只做好自己热爱的事情就足够满足的热忱和纯粹。

在这浮躁的时代,似乎显得更加 弥足珍贵。

本文为觉匠原创,转载请联系公号:juej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