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奉俊昊的《寄生虫》为什么能拿下奥斯卡
今年电影界,最受人瞩目的就是韩国导演奉俊昊和他的作品《寄生虫》,在拿下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后,一路高奏凯歌,最终摘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奉俊昊和《寄生虫》能以非英语电影的身份在奥斯卡大放异彩,其实有三个原因:首先,奉俊昊一直在尝试东西方文化融合;其次,奥斯卡的开放性转向;最后,《寄生虫》引领电影的未来潮流。
奉俊昊的文化融合尝试在《寄生虫》荣获最佳影片时,奥斯卡颁奖现场的观众全体起立呐喊助威,可见电影人多么喜爱《寄生虫》。能获得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赞同,体现了奉俊昊一直以来尝试用电影进行文化融合的成功。《寄生虫》其实不能算奉俊昊最好的作品。如果熟悉奉俊昊的作品,会发现《寄生虫》并不特殊,这部电影只不过是奉俊昊一直以来创作核心的再次展现。
奉俊昊之前的作品:《杀人回忆》以杀人案为故事主线,展现韩国特殊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汉江怪物》通过暴露环境污染,表现某种情况禅让下自私自利的社会面貌;《母亲》用悬疑片的方式,将弱势群体的生存处境搬到大荧幕上。一直到《寄生虫》,用象征性手法将豪宅与陋巷、富贵与贫贱一一对比,再利用“气味”的隐喻,折射出人性的明与暗。
奉俊昊最擅长的电影形式,是从一个小故事入手,讲述尖锐的社会问题,这种“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做法,正是好莱坞评审们喜欢的风格,正中他们的口味,换句话说,奉俊昊摒弃了以往亚洲电影较为含蓄的表现手法,大胆地用西方的表达方式展现电影精神,使得中西方文化在电影荧幕上初步融合,这是他赢得好莱坞青睐的重要原因。
另外,亚洲电影工业有自己的文化风格,奉俊昊没有一味固守自己的亚洲身份,他积极靠拢美国电影文化风格,强化了自己的叙事节奏,使电影的表达更直接,也更具冲击性,这种跨文化融合的尝试,帮助他获得了好莱坞的认可。
其实,早在《寄生虫》之前,奉俊昊已经功成名就,但当年他曾以不次于《寄生虫》质量的《母亲》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之时,却惨遭淘汰。今时不同往日,好莱坞对他的态度变化,除了他在电影上的造诣更加精进之外,还在于奥斯卡的开放性转向。
奥斯卡的开放性转向实事求是地说,以前的好莱坞对非英语电影存在一定的偏见,虽然很多非美国裔电影工作者,如《罗马》的导演阿方索·卡隆,《荒野猎人》的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都是墨西哥人,近年来也都在奥斯卡上获得肯定,但与其说他们的作品是“墨西哥制造”,不如说是地道的英语电影,毋庸讳言,如果他们拍摄本国故事,恐怕成就不会如此高。
《寄生虫》之所以创造了奥斯卡的新历史,不仅因为它是一部由非美国资金投资的电影,也是一部非英语的电影。《寄生虫》不发生在美国,不用英语讲述,它的被认可,冲破了以往美国电影工业以美国为中心,以英语为基础的电影模式,反映了现在奥斯卡的开放性转变。
近些年来,包括去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等一大批影片,全都将电影焦点放在某些非传统美国主题上,力图表现五彩斑斓的“非美国世界”,借着这股潮流,亚洲电影不再受到排挤,逐渐走入好莱坞核心圈,甚至还成了电影主流。
奥斯卡价值观的开放,为奉俊昊和《寄生虫》的成功提供了客观条件。当然,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就无所谓国界之分,好的电影之所以优秀,在于其总是能成为引领潮流的先行者,这也是《寄生虫》能成功的第三个原因。
《寄生虫》关注的社会问题,并非只发生在韩国,实际上发生在地球的各个角落,换句话说,电影所瞄准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我们知道,普遍性来自各种特殊现象,是从个别中抽出的一般,能用电影讲述普遍性问题,需要导演具有极强的洞察力和表现手段,《寄生虫》的出现,其实可以说开创了未来电影的新潮流。
《寄生虫》以最通俗浅显的方式,打动了奥斯卡评委们挑剔的心。《寄生虫》没有采用故作深沉的文艺片套路,也没有故意放缓节奏以体现气定神闲,相反,它用商业片的节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抽象故事。
《寄生虫》让美国电贺敬局影人赫然发现,韩国电影工业已经如此先进,完全可以熟练地运用镜头语言述说犀利的社会现实。奉俊昊似乎以一己之力,扭转了亚洲电影和西方电影的强弱态势,与其说奉俊昊需要得到奥斯卡的认可,不如说奥斯卡通过奉俊昊看到了电影发展的一个可能走向。
其实,亚洲电影对美国的影响早已存在,比如大导演昆汀·塔伦迪诺就明显受到了早年邵氏电影的熏陶,他的电影带有浓浓的东方叙事色彩。在之前,奥斯卡不愿早早承认亚洲电影的地位,现在奉俊昊和《寄生虫》的出现,让奥斯卡最终认可了亚洲电影的杰出。
换句话说,《寄生虫》的成功,打破了西方在电影话语权上的垄断地位,它让奥斯卡明白,能够引领电影内容变革的电影人,并不一定来自美国的电影工业。对于奉俊昊和《寄生虫》的杰出,奥斯卡心服口服,这是韩国导演和他的作为被授予奥斯卡奖的第三个原因。
《寄生虫》的成功《寄生虫》的大获全胜,不仅表现了亚洲电影、韩国电影的卓越实力,同时,它用自己的方式宣告了未来电影的一个可能走向,即使用商业片的节奏,讲述抽象化的思考。好莱坞将最佳电影奖颁给《寄生虫》,也是想表达一种态度:电影并不一定要用脱离大众审美的方式展现深邃的人文价值,或许快节奏的叙事和生猛直接的镜头语言,更能体现电影的艺术价值。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本无语言、国界和表现手法的门户之见,长久以来形成的商业片与艺术片水火不容的局面,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安排。对好莱坞以及奥斯卡来说,可能早就想打破以往的痼疾沉珂,但苦于没有机会,《寄生虫》的出现,给了他们一个合适的理由,未来的电影,恐怕要因为《寄生虫》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