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微影 » 劳联老电影
扩展阅读
日本电影吻戏视频大全 2025-02-11 11:49:48
结婚起点韩国电影 2025-02-11 11:49:37
美国电影触不可及下载 2025-02-11 11:39:46

劳联老电影

发布时间: 2025-02-10 12:48:27

❶ 20世纪人类全纪录的目录

科技&巫幻
前言
第一章哲学
哲学家的探索
1900年弗洛伊德主义的诞生
1900年狂人尼采与世长辞
1927年海德格尔挑战思维模式
1950年人类精神的探索者
1957年巴尔特与符号学
1984年性哲学家——福柯
1980年列侬最后的冥思
流派与主义
1909年未来主义一派狂言
1916年工具主义教育法
1948牟新理性主义冲动
1957年乔姆斯基句法
1962年结构人类学问世
1907年生命力与性联想
1909年到处在谈精神分析
1951年媒介大师的“胡思乱想”
1953年维特根斯坦的天书
1968年《唐璜之训》大弄玄虚
论争
1903年英国:“野”女人呼唤平等
1912年荣格挑战弗洛伊德
1943年关于被恐吓的心理报告
1948年《男人的性行为》吓坏人
1949年女人作为第二性
1961年“枪管里面出健康”
1963年平庸罪恶论反响激烈
1967年意在言外,似是而非
1987年“M婴儿”之争
1987年灵魂闭塞的文明
第二章思想
思想与文明
1904年韦伯带来新争论
1905年爱因斯坦与狭义相对论
1910年数学作为哲学模型
1918年文明的宿命轨迹
女权主义
1920年女权主义大胜利
1928年女性开始研究女性
1963年让女人走出厨房和卧室
1970年女人不做性的囚犯
1972年妻子的妻子
流行思潮
1920年性学家的“淫秽出版物”
1923年发生认识论奠基
1924年一个律师的三寸不烂之舌
1946年“亲切的”儿童心理学问
1986年社会混题的关注者
第三章文学
倾听大师
1901年托马斯·曼初出茅庐
1902年康拉德探索《黑暗的心》
1902年烟囱堵塞害死左拉
1904年“我好久没有喝香槟了”
1904年一个盲女大学生的诞生
1906年“思想性戏剧”之父去世
1910年文坛双星陨落
1925年卡夫卡:一个局外人的焦虑
1928年哈代展示悲情世界
1929年一个南方天才在冒升
1931年批评家威尔逊崭露头角
1942年加缪一夜成名
1944年博尔赫斯踏足文坛
1953年托马斯醉死街头
1954年戈尔丁讲述残酷寓言
1974年索尔仁尼琴被逐出国
1979年昆德拉对抗遗忘
1979年卡尔维诺跻身名家之列
流派与风格
1903年完美文体结构的产生
1913年意识流巨著的开篇
1915年毛姆与后自然主义
1918年清算维多利亚之风
1918年美国自传新模式
1920年“揭露派”揭开美国小城的面纱
1921年美国文坛流行黑色
1922年先锋派的新刺激
1927年无政府主义的颂歌
1940年“神学小说”的极品
1943年存在主义者的反抗
1946年意象主义的新荣耀
1953年“哈莱姆”文学发新芽
1954年智慧生物与嬉皮士文化
1955年“垮掉一代”在《嚎叫》
1955年新小说《窥视者》
1957年“垮掉之旅”开始上路
1978年意第绪文字的殊荣
1922年意识流小说引起惶惑
1926年“迷惘的一代”亮相
经典阅读
1900年乡下小女人的肉欲呼唤
1901年英国孤儿的奇妙童话
1902年福尔摩斯死而复生
1903年挡不住的原始魅力
1913年恋母情结的典范之作
1920年大侦探波洛来了
1924年《印度之旅》咏叹调
1925年美国梦破灭了吗
1926年“小熊维尼”走红
1928年黑色喜剧赢得掌声
1929年《西线无战事》轰动一时
1931年一头“文明”的小象
1933年马尔罗的宿命小说
1939年《愤怒的葡萄》一纸风行
1940年《土生子》震撼人心
1943年飞行童话——《小王子》
1948年《裸者与死者》引起轰动
1949年国家恐怖主义预言
1951年孤独的少年形象
1952年一律黑色的《隐形人》
1953年间谍“007”之父
1955年“肮脏小说”《洛莉塔》
1961年《第22条军规》
1963年《冷战间谍》无处不在
1970年性畅销书
1920年美娇娘的俏皮话
1929年女人历来来是贫穷的
1951年长腿女人与威士忌
诗的吟诵
1909年泰戈尔饮誉世界
1915年低吟浅唱话战争
1917年命运女神的沉思
1918年诗人阿波里奈尔故去
1923年关于死亡的吟唱
1925年庞德创作古怪《诗章》
1930年诗人奥登的登台
1931年赛珍珠谱写“中国史诗”
1935年怪异诗人史蒂文斯
1949年美国诗人的自然礼赞
1980年波兰语诗歌的荣光
1923年爱在爱中满足了
艺术与生活
1920年失落的纯真
1921年在肉欲旋涡中的女人
1929年望乡
1930年悬念留给读者
1930年自由之桥
1931年这里的文坛静悄悄
1932年人类未来的黑色预言
1932年黄昏后,少年的消遣
1932年英雄颂歌震耳欲聋
1933年名女人的自我披露
1936年旧时美国南方各州的再现
1943年女性个人主义赞歌
1946年南部传奇
1951年琼斯的残酷战争史诗
1958年“非洲碎片”异彩闪烁
1959年《铁皮鼓》声中是寓言
1959年自白者之王
1960年“兔子”跑上文坛
1961年个性讽刺者
1963年厄勒复兴期
1966年在法庭上审判异己文人
1969年“反犹太的犹太人”
1973年一颗文学火箭
诺贝尔奖的荣耀
1919年神与魔鬼相融合
1923年叶芝获诺贝尔奖
1926年鞭挞精神堕落者
1964年贝娄与“心之罪过”
1967年魔幻现实主义走向世界
1971年聂鲁达终获迟来之奖
1986年诺贝尔青睐黑人作家
1988年埃及作家拿到诺贝尔奖
1990年帕斯获诺贝尔奖
1958年帕斯捷尔纳克不肯领奖
第四章宗教
教皇的更替
1907年教皇挥舞“有力的一拳”
1933年希特勒讨好神父们
1978年一年里三换教皇
1979年主教回国
1981年教皇遇刺
改革与争议
1902年神学走向贫民大众
1923年“我一它一你”的调和
1932年神学再次革命
1949年一个老处女的思索
1951年德国新教徒的反思
1962年梵蒂冈跨入20世纪
1968年解放天主教义
1991年英国国教的新血液
1993年“圣战”此起彼伏
宗教逸事
1926年往昔的宗教
1930年天主教徒的计划生育
1942年基督教的捍卫者
1943年宗教政治家
1946年美国“圣人”
1950年传教士成为传媒明星
1950年治疗心灵是赚钱生意
1952年最畅销的书
1955年基督徒调解者
1968年天主教与避孕
1974年女牧师
1988年裹尸布的年代
1953年上帝把一切都搞得一团糟
炼金时代
前言
第一章垄断与掠夺
经济巨人的崛起与沉没
1901年摩根组建钢铁托拉斯
1902年“殖民地钻石王”病故
1907年石油巨头合并
1913年超级富人慷慨解囊
1913年美国人的“香蕉国”
1916年美国购买了三个小岛
1916年美国最富有的女人
1924年IBM雄起
1928年詹尼尼的意大利银行
1928年克莱斯勒跻身巨人行列
1929年世界上最大的商业银行
1933年老板总是对的
1945年约翰逊建立出版王国
1955年麦当劳引来了加盟人
1957年货币,货币,还是货币
1958年怎样医治“富足社会”
1962年零售之王
1980年世界级传媒大亨
1982年贝尔公司分裂
1987年倒霉的公司收购交易
1988年丑陋的“世纪交易”
1989年“典当之王”覆灭
1991年厚颜无耻的报业巨子
1991年封闭国际商业银行
来自底层的抗争
1900年缝纫工人联合起来
1905年“中间派”贴上标签
1916年8小时工作日
1916年关于童工的《基廷-欧文法案》
1917年镇压产业工人联盟
1926年400万人大罢工
1941年平等的工作权
1965年农场工人联合起来
1980年波兰团结工会合法化
1981年PATCO被取缔
1981年团结工会昙花一现
新经济足迹
1921年列宁转向务实经济
1929年前苏联“高压工业化”全面启动
1952年中国“五年计划”实施
1958年中国“大跃进”运动热火朝天
第二章繁荣与秩序
金融风暴袭击全球
1907年华尔街金融风暴
1908年金融灾难
1914年立法阻止弱肉强食
1929年“黑色星期四”股市崩溃
1930年失业风暴席卷全球
1931年奥地利最大的银行坍塌了
1933年金本位体制遭到冷落
1933年罗斯福的“百天计划”
1948年免费医疗普济众生
1971年建立汇率新体系
1975年纽约市财政告急
1979年通货膨胀不断加快
1980年里根抛弃凯恩斯
1982年墨西哥:金融体系大崩溃
1987年股市“黑色星期一”
1987年巴西暂停偿还外债
1989年南美洲:经济困境和政治厄运
1989年航空公司关闭
1980年拯救衰落中的制造业
1993年美国:争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能源风波
1901年得克萨斯原油喷薄而出
1909年英国人染指石油业
1922年委内瑞拉油田
1951年伊朗:石油工业国有化
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诞生
197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力量
1973年石油禁运——全球经济恐慌
1979年石油价格上涨
1980年汽油大战
1984年天然气来自西伯利亚
经济政策
1918年自由公债
1925年英国回到金本位
1926年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终结
1926年梅隆减税
1930年保护主义激化大萧条
1935年罗斯福推行“第二新政”
1943年联合国粮食会议
1944年战后世贸格局形成
1949年经互会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2年杜鲁门管制钢铁厂
1955年劳联一产联合并
1957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年比荷卢经济联盟
1978年第13号提议
1979年单一货币
1988年美国对日贸易逆差扩大
1993年勉强通过《马约》
1908年港口国有化
1909年收入税
1911年英格兰改革
1913年联邦储备形成
第三章淘金工场
工业的荣耀
1900年铁路·汽车·空中飞行
1904年大铁路横贯西伯利亚
1907年带大炮的商业巨轮
1908年通用汽车公司宣告成立
1913年流水工业广为推行
1918年拖拉机引发农业革命
1922年地下酒吧王后
1924年米高梅电影公司
1929年林白航线
1946年展览馆有价值的椅子
1946年凯恩斯的逝世与成功
1980年巴西的淘金狂潮
信息时代
1903年伟大的科学预言
1956年宽阔的高速公路
1957年第一个太空时代的黎明
1959年从安大略湖直航大西洋
1962年第一颗商业通信卫星
1965年剥去汽车工业的光环
1965年大社会计划
1985年电子时代的到来
第四章新消费主义
普通人的消费
1902年最畅销的儿童读物
1904年邮购营销风行美国
1904年纽约市地铁
1909年丘比娃娃与芭比娃娃
1910年开启魅力的“红门”
1912年运送橡胶的铁路
1912年霓虹灯广告牌
1913年洛杉矶有水了
1914年花生种植的推广者
1919年好莱坞明星联手创业
1925年耶稣基督是广告商
1925年佛罗里达景象
1926年自动烤面包机进入市场
1930年卖私酒者
1932年无线广播时代
1934年盖博与汗衫
1935年“企鹅”掀起买书浪潮
1936年微笑永驻的魅力
1937年购物手推车
1939年风靡全球的尼龙袜
1944年向饥荒开战
1947年军营式房屋畅销一时
1948年米尔蒂大叔掀起购买电视狂潮
1960年信用卡带来方便
1961年工业机器人的出现
1967年停刊的报纸
1985年可口可乐新尝试的失败
1994年为加薪而罢赛
销金时代
1907年“世界上最壮观的演出”
1908年婚床上的金钱与勋衔
1911年乔治五世炫耀之旅
1933年富裕的沙漠王国
1942年价值千金的玉腿
1952年古巴:寻欢作乐第一岛
1956年世纪婚礼万众瞩目
1968年最富有的博物馆
1971年一次盛大的宴会
1987年没人想做的生意
1990年游戏机风靡青少年
附录
1900年的世界
1910年的世界
1920年的世界
1930年的世界
1940年的世界
1950年的世界
1960年的世界
1970年的世界
1980年的世界
1990年的世界
左倾VS右翼
国家重组
活着就是欢娱
铁血
流行色
秩序的游戏
黑色叙事

❷ 里根是个电影演员吗,

1911年2月6日,里根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坦皮科城出生,从此开始了他多姿多彩的一生。

里根早年的梦想是做一名演员,他最终成了一位相当优秀的明星。

可他的人生并没有停步,上个世纪60年代,他开始涉足政界,竞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终于一举成功。

他开始向总统宝座迈进,1980年,他终于成了美国第40任总统,就在担任总统后不久,他遭遇了枪击案,正是在病床上,他奠立了一代总统的风范。

美国总统布什说:“里根去世是美国生活中悲伤的时刻!”里根的确值得世人纪念。尤里卡学院演员之梦

1928年秋天,17岁的里根来到在伊利诺伊州的尤里卡学院。大学一年级那年,学校感恩节放假,女友玛格丽特的父母带着他们去看一个巡回演出团演出的《旅途终点》。这是一个悲剧,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历史背景的,剧中主要描写了斯坦厄普上尉,一个因受过感情挫伤而厌世的军官以及他的感情生活。那天晚上,这出剧像磁石一般地紧紧吸引了里根,他为一个演员能使观众相信他是另外一个人的魔力而感到惊奇。

上帝仿佛为他安排好了一切,尤里卡学院聘用了一位有演剧天才的英语教授,她叫埃伦·玛丽·约翰逊,她接手负责课余舞台艺术活动后,增加了学生演出的剧目的数量。里根开始尝试每一个剧目的演出,其中一个剧目就是约翰逊小姐导演的《旅途终点》。当里根争得扮演斯坦厄普上尉的角色后,他高兴极了。

有一年,尤里卡学院被邀请参加在西北大学举行的颇有影响的独幕剧比赛。为了参加比赛,约翰逊小姐选择了独幕剧《阿里亚·达卡波》。这个剧目是以古希腊为背景的,具有反战主题,里根在剧中扮演了一个在全剧结束前被扼死的牧羊人。对演员来说,演死戏总是一件乐事,里根也的确演得很成功。比赛结束后,他成为获得个人表演奖的三个人之一。比赛的发起人西北大学民族语言系主任还把他叫到办公室,问里根是否考虑过要以演剧为职业。里根回答说:“没有考虑过”。主任对他说:“你应该对此有所考虑。”此事令正在选择今后发展方向的里根激动不已。从那时起,他对演戏的迷恋与日俱增。

初登荧屏《爱在空中飘荡》

好莱坞距离里根实在太遥远,在大学毕业后,里根成了一家广播公司的体育播音员。

然而,里根始终没有忘记他的演员之梦,1937年,他来到洛杉机,事情有了转机。他经人介绍认识华纳兄弟公司的角色选配导演马克思·阿诺。里根的声音打动了他,阿诺同意给里根试一次镜头。

试镜时间很短,却很成功。几天后,里根便收到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华纳兄弟公司愿与你签订为期7年的合同……”里根的梦想实现了。

里根第一次拍片是饰演一个电台播音员,这对里根来说简直就是照套生活原型。这部片子最初起名为《内幕》,以后改名为《爱在空中飘荡》。这是一部典型的乙类片,摄制仓促,平淡无味,但里根对它的印象却很深刻,他后来回忆那段情景时说:

“当我步入华纳兄弟公司的第8摄影棚时,感到非常紧张。

‘孩子,别担心。’一个要和我一起上场的老演员说,‘放心好了,一切都会顺利的。’

他们给我脸上化了装,导演尼克·格林德说:‘摄影机———开始!’

突然之间,我的紧张不翼而飞。当一听到导演的口令,我就把摄影机、灯光及摄制人员都忘掉了,专心致志地表演。

几分钟后,导演说:‘停。’他对我的初次表现感到满意。接着,他开始拍摄下一个镜头。那个镜头是:我坐在一张人们在拍摄现场常能看到的帆布椅子上,自言自语地说:‘你要知道,我在这儿可能成功。’”

4个月以后,《爱在空中飘荡》公演了。对影片的评论大部分是友善的。《好莱坞新闻报》说:“《爱在空中飘荡》给我们介绍了一个生来就是演主角的男演员———罗纳德·里根。”

遭遇南希一见钟情

1949年,里根和南希初次相遇。当时,还没有什么名气的南希·戴维斯发现自己的名字上了同情共产主义者的名单,于是,她向好莱坞很有影响的导演及她的密友梅文·里洛伊抱怨此事。里洛伊建议南希去找担任电影演员协会主席罗纳德·里根反映情况(后来证实,名单上的那个人和南希重名)。当时,里根刚刚与影星简·维曼离婚。

南希看过里根演的很多电影,早就想结识这位长得很帅的影星,所以她非常高兴地采纳了里洛伊的建议。同一天,里根给南希打电话,约她出来。他们走进一家影星们常去的餐馆。用完餐后,里根对南希说,索菲·图克将在西罗剧院演出。南希于是顺水推舟:“我从来没有看过索菲的表演。”里根说:“好吧,我们为什么不去看首场演出呢?”结果他们一连看了两场,两人一见钟情,初次见面便谁也不愿离开谁了。

与南希约会两年后,里根终于向她求婚。1952年3月4日,他们终于喜结连理。

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帕蒂出生后,南希不再工作。她虽然喜欢表演,但她亲眼看到很多忙里又忙外的女影星的婚姻以失败告终,她宁愿牺牲事业,也要保住家庭,因为在她眼里,里根就是她的整个生命,她不想让他们的婚姻冒任何风险。

竞选州长出奇制胜

1962年,里根帮助尼克松竞选加利福尼亚州长,同时他加入共和党,成了一名共和党人。他的演员生涯接近尾声。1964年,里根拍摄了《杀人犯》。在他的53部戏中,里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扮演了一个反面人物。此后,他告别了影坛。

1964年,在美国的总统选举中,共和党被林登·约翰逊击败,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裂,这种分裂在加利福尼亚尤其严重。那年春天,加州一些人希望由里根出面,同民主党人布朗竞选1966年的州长。里根感到很突然,他说:“我是一名演员,不是政治家。”

然而,里根所受的压力并没有减退,要求他竞选的人不断来访,他们说里根是击败布朗和团结加州共和党人的惟一人选,他们说,他们是不会空手回去的。

里根和南希都感到难以安寝了,他责问自己:“如果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共和党江河日下,而我们却袖手旁观,我们睡得着吗?”

最后,他让步了,他同意参加竞选,这是他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

竞选过程要比决定竞选更为艰难。布朗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他曾经击败过尼克松,这一次他所面对的是一个来自好莱坞的新手。他不断攻击里根:“我正和一名演员竞选,他从未从政。却要竞选加州的最高权力。”这对里根确实很不利。里根决心避开在这一点上的纠缠。他决定反击,反击措施不是演说,他告诉同伴:“今后,对任何人的讲话均以问答方式进行。”从那以后,不论有3个人的听众,还是有3000人的听众,里根总是先说上几句话,然后就回答问题。

这个方式的确很好,那时加州问题成堆,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公立大学的学生到处闹事。里根每到一处,人们总是问:“你对校园里发生的事情会如何处理?”

里根回答,如果学生们不愿遵守校规,那么他们便不必呆在学校。听到这些,听众们一片欢呼。而布朗却在回避这些实际问题,他一味攻击里根是“好莱坞的化装演员”。人们渐渐感到厌烦,于是,布朗失败了。

这对里根却是一个转折点,他从此喜欢上竞选,他要向总统宝座进军。

遇刺之后树立总统形象

1980年,里根竞选成功,成为美国第40届总统。

第二年3月30日下午,就职刚两个多月的里根遭遇了一次枪击事件,他在华盛顿劳联———产联建筑工会的集会上讲演后从希尔顿饭店走出来。人行道边的防弹汽车已经发动了引擎,里根满面笑容,向人群频频招手。

就在这一刹那,记者群中一个身穿棕褐色雨衣的金发青年,蓦地拔出左轮手枪,对着里根连射两枪。白宫的特工人员和现场警察向枪响的地方扑来,特工人员麦卡锡一个箭步扑在里根与开枪者的中间。“砰!砰!砰!砰!”又是四枪。里根背后的特工人员猛地把里根的头压低,又重重地推了里根一把,里根的脑袋在车门框上撞了一下后,倒在车座上,那特工人员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全身一下子压在里根身上,对司机吼着:“开车!快开车!”汽车一溜烟开走了。

这一切,都发生在几秒钟的时间内。里根试图在座椅边上坐起来,却痛得几乎晕过去。他伸直身体时,不由自主地猛烈咳嗽,他的手掌上全是猩红的带泡沫的血。医生讲,子弹距离心脏不到1英寸。

经过近3小时的手术,里根幸存下来,12天后出院。

在复原期间,他坐在白宫的日光浴室,给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写了长达四页的一封信,呼吁用他们都拥有的人性来缓和两个国家的紧张关系。信写得非常诚恳,情真意切,有点空想色彩。当他把信给几名高级助手看时,助手们都反对将这样的信寄出去,他们说,美国总统从未写过发出这种呼吁的信。最后,他让国务卿再写封信,将两封信都寄出去。

在信中,里根说:“这个世界上的人,尽管种族不同,但仍有许多共性的东西。他们希望拥有决定自己命运的尊严,他们希望凭自己的劳动为生,希望在和平的环境养儿育女,不伤害任何人,也不让自己受伤害,政府是为他们的利益而存在。”

据说,看了这封信后,勃列日涅夫立即意识到,他面对的是一位不同风格的美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