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观看《号声嘹亮》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观看《号声嘹亮》观后感(精选15篇),欢迎大家分享。
观看《号声嘹亮》观后感1
有一个少年他是一个号手,他去一个老爷爷那去问爷爷能给您吹号吗?那爷爷不想听但是那位少年爬到树上去,本想吹号时结果从树上掉下。爷爷就问:“你怎么不吹号呢?”让你吹什么都行,但是那位少年哭着走了。过后那位少年又回到了爷爷家说:“你不是让我吹什么都行吗?”老爷就把他当年的号拿出来对他说:“我当年呀,其实是一个号手,我吹号时,那些战士们就立马冲出去。你号吹得好,我心里都很难受。”那位少年叫爷爷带他去牺牲的战士们墓前吹号,来缅怀先烈,爷爷边流泪边敬礼。我们不能忘了那些战士们,是战士们的鲜血让我们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我们要向牺牲的战士们致敬!
观看《号声嘹亮》观后感2
战争是残酷的,他夺去了多少战士的生命,就像章爷爷所说的,“可冲出去的多,回来的,没几个。可我这号声一响,他们就敢冲!”我一直在想,难道他们不怕敌人的子弹、炮弹、手榴弹和枪刺吗?我知道了,其实就是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保卫家国!就像抗日战争时,那高喊着“还我家乡”的那丝悲愤……
如今,战火已经平息,国家已经繁荣,不知那穿越时空的演奏,他们,能听到吗?
观看《号声嘹亮》观后感3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调皮固执的的“鼓号手”少先队员与一位严肃不苟言笑的老英雄章俊荣的故事。一老一少鲜活的对话、灵魂的碰撞,令人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传承可以是血脉,也可以是精神,品阅红色故事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嘹亮的号声对于经历过革命岁月的人们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对于学生的我们来说就是民族强音。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学生,我们要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铭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不忘初心、传承使命,努力学习、砥砺前行。将自己饱满的青春和激情投入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去,用实际行动吹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音。
观看《号声嘹亮》观后感4
少年吹响的是时代的号角,传承的是无数红军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在春天里挣脱束缚,迎接阳光;要在夏天里汗流浃背,舞出动人身姿;要在秋天里低头沉思,收获骄人的喜悦,要在冬天里储蓄力量,待来年吹响奋进的号角。
小小的军号,它以红色的印记烙在中国的战斗史上;那历经先烈血迹的军号虽已不再吹响,但他侵染的风采,不会磨灭。
那号声,嘹亮了我的心扉:新时代的我们定能接过先辈手中的号,吹响第二个百年的号角。
观看《号声嘹亮》观后感5
电影中章爷爷和小男孩的一段对话使我记忆犹新“我以前也是个吹号的”“这是打仗的时候吹的号”“嗯”“爷爷你吹一个吧”“你以为这吹着玩”“你这个连按键都没有,肯定没有我这个好听”“可在战场上,这号声一响战友们就得冲呀”“那冲在最前面的是什么呀”“子弹,炮弹,手榴弹,这么长的刺刀”“他们不怕吗?”“怕,可我这号声一响,他们就敢冲,但冲出去的多,回来的呀,没几个……”是呀,难道他们不怕么?难道他们没有妻儿,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但!为了祖国,他们愿意牺牲自己,换来和平!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观看《号声嘹亮》观后感6
这部影片既有笑点,也有泪点。剧中的小男孩没有姓名,可以是你,我,他,一个个普通少先队员的缩影。章爷爷的经历,对于每一位生活在战争岁月,参与民族解放的英雄们来说是习以为常的,更是刻骨铭心的。
那是什么让年幼的他和年迈的他走到一起,共同激起了一波“红色的涟漪”呢?是传承。
我们生活在这个衣食无忧的年代,更加要注重红色精神的传承,因为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用战士们的鲜血换来的。
观看《号声嘹亮》观后感7
看完这个电影后,我的内心泛起了阵阵涟漪。我想到了无数个烈士英雄们,他们为了新中国,为了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才长眠于他们所深爱的这片土地之下。他们用生命换来了繁荣的今天,用鲜血染红了鲜艳的国旗,用信念点亮了每个中国人的内心。“生得光荣,死得伟大”是对他们最真实的写照。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人民不会忘记,我们的祖国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您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如今的太平盛世,您们的事迹将永远被我们铭记。革命英雄永垂不朽,向先烈们致敬!
观看《号声嘹亮》观后感8
中华民族的精神是在千万的炮火中也要冲出一条血路的执着,是就算我倒下也有下一个人替我活下去的决心,是铮铮铁骨下的款款柔情,是虽然畏惧但义无反顾往前冲的勇猛,是一场历练,也是一段成长。
这让我联想起我们在面对疫情的时候,也是有无数的英雄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前线,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民族精神下,我们都“全家五口一起上”、“随时做好被隔离的准备”、“身患疾病也要冲锋在前”。
这些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为我们的伟大民族而骄傲、自豪。
观看《号声嘹亮》观后感9
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时代,但现在的美好生活却是由无数革命先烈奋斗来的,电影里的一声声号角声音,是对于无数革命先烈的英雄赞歌,也是对于我们美好生活的歌唱,更是我们中国老一辈英雄传唱给我们的力量。
作为祖国新一代接班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了流血牺牲的先烈,我们要传承奉献、不怕苦、热血激昂的英雄精神。我们都是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我们是这个新时代的力量。
带着鲜红的红领巾,站在太阳下,我们继承了祖国伟大的英雄精神,刻苦学习,共同为了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奋斗。
观看《号声嘹亮》观后感10
眼含热泪、饱含着激动地心情看完了这部14分钟的微电影,感动于调皮可爱又坚持不懈的“鼓号手”少先队员,敬畏于严肃不苟言笑的'“司号员”老革命军人。
影片讲述的是一名“鼓号手”队员因睡过头没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去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的慰问演出,因此错失了一枚红领巾特色章。失望沮丧的他在休养院博物馆里偶遇了老革命军人章爷爷,灵机一动,他想通过给章爷爷表演吹奏革命歌曲,或许能够得到那枚心心念念的红领巾特色章,小男孩与章爷爷一路斗智斗勇……
从小男孩到章爷爷,从伤痕累累冲锋号到光滑铮亮的演奏号,是传承让他们共同激起了这波“红色的涟漪”。小男孩手中原本被当作玩具‘步枪’或完成表演的乐器小号在烈士陵园的一排排墓碑前吹起时,熟悉的旋律响起,革命先辈奋勇杀敌的场面浮现,我想此时的他心中已经悄然种下了一颗红色精神的种子吧。
战争年代,是像章爷爷这样的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护佑我们的寸金寸土;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用智慧和热情去建设更加美好的新中国!作为一名大队辅导员,我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团结、教育、引领队员们听党话、跟党走,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红领巾增添新时代的那抹“红”!
观看《号声嘹亮》观后感11
虽然我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但是我从小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对过去的历史我必须牢记,今天的和平年代,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作为新时代的“红领巾”、祖国的未来,更应该好好学习,奋发向上,逐梦风华,我们也要在和平年代大声吹响嘹亮的号声,把红色基因传递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不断前进。
观看《号声嘹亮》观后感12
《号声嘹亮》这部微电影,虽然并不长,但令人眼前一亮,刻苦铭心。
它讲述的是一位小男孩,参加四川省革命军入休养慰问急出,却睡过头没能参加,错失了一枚红领巾特色章。失望且沮丧的他偶遇了老革命君人章爷爷,他想着给章爷爷表演吹奏革命歌曲,没准可以得到那枚心心念念的红领巾特色章,面对小男孩的讨好,童爷爷不以为然,不耐烦地催促小男孩离开,他俩一路斗智斗勇……,章爷爷感动了,小男孩也了解到了当年浴血奋战的经历。
影片的最后,他们一起伫立在庄严肃穆的王坪烈士陵园,熟悉的旋律最后响起,在夕阳的余晖下,他们的眼神湿润而坚定。
在硝烟弥漫的战斗年代,小小的军号肩负着时代的使命立下赫赫战绩,号声已成了战斗的语言,战斗之魂,冲锋的动员令,胜利的凯歌,一支支铁血雄师就是在军号声中诞生成长起来的。号声响,军气扬,在危难时刻战士们听到那号声总是感到无比温暖那声音就是力量!
《号声嘹亮》让我明白了,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应当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能坐在办公室里,夏天有空调吹来的凉风徐徐,冬天有暖气带来的暖意融融;出门有公交、的士、出差有高铁、动车、飞机、轮船,住宿有宾馆、酒店……那都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啊!新中国成立73周年了!祖国强大了!我们作为后来人,要敢于担当,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就是教书育人,为祖国培育更多健康健全的人,让社会主义的继承人更好的为祖国贡献!使我们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砥砺前行!这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殷殷期盼。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观看《号声嘹亮》,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们要牢记历史、尊重历史、缅怀先烈。以感恩之心,以敬畏之情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在工作中,积极发挥主人翁的精神,以严谨务实的态度,脚踏实地的作风,完成党赋予我们的使命!老骥伏枥犹未晚,有生之年,定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小小的军号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它以红色的印记烙在中国的战斗史上,那经历沧桑浸透了先烈的血迹的军号,虽已走了进博物馆,但军号的精神应永远传承下来,应融入新时代我们每个人灵魂中。新的时代在召唤,第二个一百年的号角又吹响了!让我们在号角声中阔步向前、砥砺奋进。
观看《号声嘹亮》观后感13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牺牲自己的生命为我们创造的,也是我们伟大的人民军队在守护着。不管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有一大批无名英雄们,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抛头颅、洒热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着千千万万的英雄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在为我们披荆斩棘。
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未来的蓝图已然绘就。继续沿着英雄们的足迹,接过时代的号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让红领巾上的那“一抹红”在新时代更加光彩夺目!
观看《号声嘹亮》观后感14
今天早上观看了由全国少工委办公室、退役军人事务部褒扬纪念司指导,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少工委、《少年时代》杂志社联合出品的微电影《号声嘹亮》,我深有感触,收获颇多。
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小男孩是学校鼓号队的一员,一天,学校组织前往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慰问演出,小男孩睡过头没能参加,因此错失了一枚红领巾特色章。失望沮丧的他在休养院博物馆里偶遇了老革命军人章爷爷,他灵机一动,想着给章爷爷表演吹奏革命歌曲,没准可以得到那枚心心念念的红领巾特色章,于是决定主动出击,将章爷爷“拿下”。面对小男孩的心思章爷爷心知肚明,却不以为然。在他心里,号声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老前辈年事已高,但提起那段烽火岁月,却依旧满怀激情,热血沸腾,言语中流露出浓浓的爱国之情。这次活动让我们又一次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他们用生命换来山河无恙,我们当铭记不忘,致敬可歌可泣的英雄!
我们要时刻铭记这种精神,传承使命,努力学习,争做新时代民族复兴大任的少先队员!
观看《号声嘹亮》观后感15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也是建军95周年的纪念日。一早我就观看了全国少工委发布的微电影《号声嘹亮》。这部电影很有意思,我感觉自己和电影里的小男孩很像,一样有点冒冒失失,有点小调皮,但认准了的事就会坚持完成。电影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他们不怕吗?”“怕,可我这号声一响,他们就敢往前冲”,还有一幕画面是伴随着“我和我的祖国”号声出现的很多革命先烈的墓碑。看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泪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来之不易!我们胸前的红领巾真正是革命献血染红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学会珍惜,传承革命先辈遗志,好好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Ⅱ 爱国的微电影有哪些
爱国的微电影有:
1.《战狼》系列
《战狼》是一部以中国特种部队为背景的爱国动作微电影。该片不仅展示了我国军人的英勇形象,还通过故事情节凸显了爱国主义的价值观。电影中的战斗场面、英雄主义情怀以及主人公对于国家利益的坚守,都体现了对国家的深厚情感。
《建国大业》微电影版
以我国新中国的成立历史为背景,通过微型电影的篇幅展现历史事件的片段,强调了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和民族精神。该片展现了众多爱国人士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的巨大贡献,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国家的来之不易。
《我和我的祖国》微电影系列
以普通民众的视角,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不同年代的人们对于祖国的热爱和奉献。通过一系列小故事,强调了每个人与祖国之间的紧密联系,让观众深刻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广泛内涵。这些微电影不仅仅是表现英雄的事迹,更反映了普通民众的爱国情怀。
以上微电影的共同特点是情节紧凑、情感真挚,通过不同的故事背景展现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这些电影不仅在国内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票房成绩,还传递了积极的价值观,让观众对爱国主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Ⅲ 小学课本上的《丰碑》拍成微电影,你还记这篇课文吗
《丰碑》讲述的是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一位军需处长因穿着过于单薄而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颂了军需处长为了革命的胜利,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红军在冰天雪地中艰难地前行,一位军长发现自己的军需处长冻死了,是因为军需处长把棉衣发给了别人,自己身上没有预寒的衣物。将军震撼了,他相信胜利一定会属于这样的队伍。
将军看到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为了战士们能穿上暖和的衣裳,牺牲了自己,用自己的生命筑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心里很受感动。
Ⅳ 励志微电影《山那边》介绍
励志微电影《山那边》介绍
每年的12月6日,是欧洲传统的“圣·尼古拉斯日”(St. Nikolas day)。传说每年的这一天,尼古拉斯都会给孩子们带来糖果和小礼物。在2014年的这一天,中国首所免费大学——北京华夏管理学院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中国首所免费大学-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创始人姜岚昕老师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山那边》在京举行首映式,这部影片被称为中国首部纪录式励志微电影。
作为一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农后代”,现在的姜岚昕已经成为青年人心中勇于奋斗和承担责任与使命的典范,而这部影片,则是献给那些有大爱之心热心公益人士的一剂强心针,是献给天下老师、父母、孩子宝贵的精神励志食粮。
电影放映前,北京华夏管理学院的学生献上了自编自演的舞蹈《谢谢你》,以此来表达对观众和一直鼎力支持免费大学教育事业的爱心人士的由衷感谢。姜岚昕老师认为:“人生最伟大的不是辉煌的成果,而是开始了别人认为不可能的草创”影片由此拉开序幕。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现场观众随之感叹、感动,甚至有的泣不成声。贫苦的生活、至爱的亲情、淳朴的民风、坚强的斗志,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着同样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人们。
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姜岚昕老师更乐于放下区别心,以拔别人的苦为去己苦,以予别人乐为己乐。这三年来,姜岚昕老师对于不能享受高等教育的贫困学子一直抱有特别的关注,并以极强的使命感和大爱精神推动了免费大学这一公益慈善事业的成立和运转。电影中,一个真实的镜头感人至深。2011年11月11日,姜岚昕在“百家企业联盟发起免费大学行动”现场深情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深山,能够和城市的孩子一样同处一片教育的蓝天;梦想有一天少数民族孩子走进校园同铸民族情谊;梦想有一天农民工后代的孩子同享免费的教育。请所有的世人见证:我要投入一生的心血、倾注一生的智慧、整合一生的资源、贡献一生的财富将免费大学的事业进行下去,我将用我的生命全身心的投入……”
首映礼最后,姜岚昕老师无比虔诚地感谢在座的观众和每一位在他的人生历程中给予帮助、鼓励和支持的`人们,并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他说:“人的一生中最原始的力量是‘感恩’的力量,因为感恩,我们找到了奋斗的动力,找到了奋斗的基因,找到了奋斗的源泉;而人生中更伟大的力量是‘相信’,就如同我当初决定办免费大学,我追随了自己的内心,追随自己的直觉,我越来越坚定,免费大学这份事业也许几十年之后才会有所建树,但是我相信,所以我会一直走下去,一直走到最后,而且把这种精神延续下去、传承下去。”
现场观众纷纷表示看完这部微电影对姜岚昕老师和免费大学又有了新的感受:“姜岚昕院长虽然出生贫寒,但是他并没有妥协,而是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他用自己一生的力量奉献教育事业,这种大爱天下的善心让人敬佩:希望姜院长的事业能长长久久,能一直把‘免费’放在‘大学’的前面。这份任重道远的责任,不仅需要姜院长用自己的力量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奉献自己的力量,让这个充满大爱的事业能永远持续下去。”
据了解,北京华夏管理学院于2009年被姜岚昕代表的世华智业投资集团收购,并于2011年11月11日起宣布实行免费办学。学院严格按照“三特公益计划”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优选,只有具备“特优、特长、特困”条件的学生通过学院组织的优选考核正式录取后,就能享受免费教育。
;Ⅳ 乡村振兴扶贫攻坚微电影剧本《橘子红了》
【题材】:扶贫微电影
【时长】:18分钟
黎劲晓,30岁,县某单位团支部书记,主动请缨到永兴村扶贫任书记。面对母亲的反对和女朋友张姿的离去,他投身于扶贫工作,最终带领村民脱贫,并收获了队员袁芳的爱情。
徐长青,40岁,永兴村贫困户,懒惰、自私、暴躁,妻子离家出走。在黎劲晓的帮助下,他成功脱贫。
袁芳,27岁,扶贫工作队员,被黎劲晓的奉献精神感动,与他共事并最终相爱。
剧情展开:
【永兴村 日 外】
宁静的村庄,橘树满山,一片生机。渡轮缓缓驶向永兴村,通往乡村的山路曲折蜿蜒。
【永兴村大队室 日 外/内】
黎劲晓从车中走出,与村支部书记文家祥相遇。在大队室内,陈设简单朴素,文书记向黎劲晓介绍了村庄的贫困现状。
【公园 日 外】
黎劲晓与张姿讨论他的决定,张姿表示不解和担忧。黎劲晓解释了助农扶贫的使命,但张姿对此表示怀疑,两人关系陷入困境。
【黎劲晓家 日 内】
黎劲晓回家,面对母亲胡阿姨的反对,他坚持自己的决定,表示工作与爱情同样重要。
【永兴大队室 日 内】
黎劲晓和袁芳初次见面,袁芳展示了自己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打消了黎劲晓的疑虑。
【文大爷家 日 内】
袁芳深入村民家中,了解贫困情况。文大爷与袁芳的交谈,展现了她细致耐心的工作风格。
【徐长青家 日 内】
黎劲晓遭遇徐长青的抵触,但通过深入沟通,黎劲晓逐渐了解了徐长青的困境,并帮助他克服困难。
【大队部会议室 日 内】
村民大会召开,黎劲晓宣布了贫困户的名单,并承诺公平公正。
【黎劲晓房间 夜 内】
黎劲晓与张姿的微信交流,显示了他忙于工作,张姿的关心与担忧。
【文大爷家 日 内】</Assis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