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微影 » 三分钟陈可辛微电影改编故事
扩展阅读
手机看电影宝贝老板 2025-02-19 15:54:29
韩国电影姐姐完整版解说 2025-02-19 15:51:42
美国电影绑架孕妇黑人 2025-02-19 15:50:50

三分钟陈可辛微电影改编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2-19 13:53:52

1. 求大家推荐一些打击拐卖儿童的电影或者科教片

《躯壳》美国):老外拍摄中国被拐卖儿童纪录片,《躯壳》的拍摄耗费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其中有7500美元(约合人民币4.6万元)是通过社交媒体募捐而来,电影的主角是三个被拐卖儿童家庭。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首次制作纪录片的葛亚辉说,之所以要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是因为拐卖儿童问题在中国由来已久,且是“这个国家所有人都认为不该发生的社会问题之一,至少从道义的角度来讲是这样”。

《满天星》:这是一个关于沉沦和救赎的故事。周慧原来是一个纯真的女孩,几年前外出打工不幸被人拐卖,有了数年不堪回首的经历以后,变成了一个灭绝人性的人贩子。当决定走上这条路的时候,她向自己发过一个毒誓:这辈子绝不会再让人卖,她要卖人。

微电影《营救》:该片讲述了一对新人举行婚礼时,新娘的侄女被人贩子拐走,众人齐心协力,在一小时内将小女孩追回的故事。该片导演表示:之所以在故事中设定孩子在一个小时内被追了回来,就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如果失踪超过半个小时,基本上线索就断了,之后再寻找丢失儿童就如同大海捞针一般。

《失踪人口》(中国台湾):是一部怵目惊心的台湾雏妓血泪史。导演林清介看到报上登十二、三岁的山地女孩被卖到妓院当雏妓,于是深入红灯区,用拍记录片的手法,把雏妓非人生活搬上银幕。以一个攻读法律的大学生昭仁,作田野调查探寻的观点,抽丝剥茧,揭示台湾社会变迁中,处于文化弱势的山地原住民,许多稚气的十二、三岁的小女孩,被父母卖到妓院,人口贩子、黑社会、毒贩、妓院老板组成无形的罗网,那些被卖的、家庭破碎离家出走的、误入歧途的、被强暴的、吸毒的、低能儿的,她们是那样无助地被推入苦难的深渊,稚嫩的身心被摧残,一个个童真的美梦被撕碎。

失孤》是2015年的华谊兄弟制作的一部“打拐”题材的电影,由彭三源自编自导,刘德华、井柏然、吴君如等主演。影片讲述了1998年,雷泽宽两岁的儿子雷达丢了,雷泽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寻子之路。一路上雷泽宽历经艰辛,还认识了四岁时被拐修车小伙曾帅。雷泽宽帮曾帅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带着曾帅送他的导航仪继续自己的寻子。

(1)三分钟陈可辛微电影改编故事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规定, 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施诈、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这是一种世界性犯罪。二、三十年以来在中国大陆有愈演愈烈之势。尤其在贫困地区云贵川和流动人口集中的发达地区如东莞深圳福建等地,此类犯罪长期猖獗。

2. 墙裂推荐——《三分钟》微电影

没想到就这短短的三分钟,竟让我哭的不能自已。

→→→→→→→→→→→→→→→→→→→

身为人母的列车员,好长时间没见到自己的儿子了。真想他。

之前妹妹打电话说,我带孩子去车站见见你吧。

儿子所在的小城也是妈妈所在列车的必经之地,也有车站,可惜太小,列车停靠仅仅3分钟。

她犹豫,但旋即同意,三分钟也比见不到强得多啊!

火车驶进小站,早就贴着窗子的她看见了儿子那小小的身影,他也在寻找,可是没发现妈妈。她不由自主喊出他的名字,轻轻敲打着车窗,可惜他听不见。

等火车停稳,候车的人一拥而上,迅速包围了她所在的那节车厢的门口。她站到车门口,等下车的人们都出来,一如既往地微笑着,组织旅客先下后上,有序排队,检票……

儿子由小姨跟着,在人群里穿梭,他看见了妈妈,自己却慌慌张张钻进了一个人的军大衣里,拱了一阵子才退出来。

终于,要上车的都上了车,只剩下她立在门口。儿子已经站在那里好一会了,定定滴望着妈妈。

时间已经过去一分钟,也就是说,母子亲近的时间仅仅剩下2分钟。

她蹲下,用力把儿子拥入怀中。少顷,儿子却挣出去。她不解,看着他的脸,想发现什么。

儿子张嘴,吐出来的稚嫩童音却不是妈妈我想你,而是“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

她愣了一下,想起来了。

儿子暑假后就要上小学了。上次见面得知他的乘法口诀还没背过,她当即急赤白脸地告诉他,下回见面要是还背不下来,以后就不见面了。

儿子当真了。虽然他背的还不算太熟练,但可以想像,他是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才能把这些自己心里毫无概念的东西硬生生刻进脑海,又急慌慌地要表演给妈妈。

“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儿子继续。

她有点急。“咱们下次再背好吗?没时间了,有什么话要跟妈妈说吗?”

儿子迟疑了一下,接着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

“你就让他背吧,他可是准备了好多天了!”旁边的妹妹开了口。

旁边的车厢里,其他列车员已经准备就绪。火车马上就要开了。

她又一次把儿子紧紧地抱了一下,站起身来,抬腿迈进车厢。儿子继续,“六九五十四……”

火车启动。

看着车上开始远去的妈妈,儿子终于背到“九九八十一”……

→→→→→→→→→→→→→→→→→→→

此时的我已是泪眼婆娑,再也看不清屏幕上的内容。

女儿走过来,抱住我。我有点惊讶自己竟然在孩子的怀里哭的像个孩子。

“多情自古伤离别”,柳三变一语道破大家的泪点所在,陈可辛导演也抓住了这个亘古不变的题材,却并没有仅限于离别,而是向观众展现了另一种深深的无奈。

惟愿世间少一些、再少一些这样的无奈离别,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和妈妈幸福相伴,共享天伦。

3. 适合小学生看的电影励志电影

适合小学生看的励志电影有千与千寻、放牛班的春天、歌舞青春、歌舞青春、地球上的星星、飞屋环游记、叫我第一名、背起爸爸上学、哪吒之魔童降世、夺冠、摔跤吧,爸爸

1、千与千寻

《摔跤吧!爸爸》是由尼特什·提瓦瑞执导、阿米尔·汗、萨卡诗·泰瓦、桑亚·玛荷塔、法缇玛·萨那·纱卡领衔主演的印度电影。影片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让她们练习摔跤,并赢得一个又一个冠军,最终赢来了成为榜样激励千千万万女性的机会。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

4. 求微电影《中国先生》(陈可辛导演,杜鹃主演)的观看地址,或者资源。

中国合伙人中国合伙人
又名:中国先生三个中国先生American Dreams in China
标签:剧情
地区:中国大陆香港
年份:2013
导演:陈可辛
编剧:周智勇张冀
主演:黄晓明邓超佟大为杜鹃

5. 给我三分钟,拥抱你——微电影《三分钟》影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三分钟,万情重。

—— 题记

2018年2月2号

宜回家

春运时段这部由导演陈可辛执导与苹果公司联名出品的微电影刷爆朋友圈。引起千万春运人民的 情感 共鸣。并且这部微电影使用手机拍摄,是第一部符合电影流程与质量标准的用手机拍摄的微电影。

即使路途漫长 人们依旧归心如箭

但有人走遍山水 也终未能回家看看

依旧是春节煽情的亲情片,但总归有些许不同。

《三分钟》这部微电影讲述了发生在春节里特别的故事,一位普通的火车乘务员的母亲与自己的孩子三分钟的团聚时刻。故事很简单与单调,但却把浓厚的亲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千千万万观看者不禁落泪。

春节,往往是包含了温暖与亲情的,它是辛苦一年后难得的歇息,是难得的回家日子,是难得的与亲人陪伴的时光。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这刻美好时光,他们依然劳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而春节之际,正是最需要他们的时候。

电影里的女主角也正是如此,影片中介绍到主人公工作性质,跨越山水眼中也毫无波澜。职业在这个世界段平凡又特殊,知晓外面世界很大而他们只想回到心里那个小家。

总有人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如果你未曾离开,你永远不知道回家的意义

影片里正当春运时期,人们大包小包互相拥挤,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笑容。

陈可辛导演用短短三分钟表达出团圆与职业的对比性,引人受益匪浅。

影片虽然只有短短七分却蕴含无数丰富电影视觉切换与电影符号

三分钟,是列车停站的时间,也是微电影中故事情节铺展的过程。运用屏幕上的倒计时和孩子背诵乘法口诀的碰撞下产生了一种紧凑感带入观众心情。

影片里有蕴含着的电影符号,开头先是小丁挥舞着的烟花棒,运用相似蒙太奇的手法,与小丁妈妈挥舞着的战旗衔接一起,形成了相互呼应的效果,烟花是如此的绚丽美好的,这就一定寓意着小丁对美好的期待和向往。

而烟花的火星在空中短暂的停留,这也寓意着美好的时刻对于小丁来说是极其的短暂与难以留存。导演用全景给我们展示列车中乘客们乘上回家列车的欢快喜悦激动之情,也演巧妙的运用列车穿越隧道来表达乘务员内心的心理活动,前期的升格镜头则是表达她迫切想见到孩子的心理活动。特写拍摄小丁妈妈的面部表情,组接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诠释出小丁妈妈对其的思念。

导演的影片音响效果更为极致。喧嚣的广播人群,更是给我们营造了一种嘈杂的氛围,更突出了小丁寻找妈妈这段路程的困难。当小丁向妈妈背口诀时,广播的声音与嘈杂声都进行了削弱的处理,让我们观众潜意识的吧注意力集中小丁身上。

以及小丁背诵全文,乘务员母亲写信画面潜台词代表:

爱你在心口难开……

火车拉来团结,也见证了分离。最后火车开动,但一幅幅团聚画面同时也让我们站在亲情角度传播温暖的价值观。

陈可辛导演执导合作拍摄的微电影《三分钟》,通过催泪故事情节作为卖点吸引了千千万浏览量,侧面起到为苹果手机宣传作用。

不得不说这部微电影是成功的,.其优势在于浓缩了电影创作的艺术性和美学,长于叙事,故事性强,并且广告植入较为含蓄自然,故而易于被大众接受.

俗话说的好:

广告也可以感性,生活也能是电影

最近的距离才能表达最长的深情,不要等到分离难相遇,才知道团圆的可贵。

—— 后记

6. 黄建新的演艺经历

1979年,黄建新从西北大学毕业后入西安电影制片厂,先后任编辑、场记,并创作了电影剧本《女侦察员》。
1983年,参与拍摄影片《六斤县长》,任副导演。同年黄建新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
1984年,与张欣合作,拍摄了影片作业《小雨中的回忆》,并改编了电影文学剧本《兵车行》。
1985年,黄建新首次独立执导影片《黑炮事件》,该片讲述探索民族文化心理以及政治模式对人的禁锢所造成的异化。影片推出后即震动影坛,该片先后荣获华表奖(前身为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优秀故事片奖,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美工提名,第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奖,铜车马奖优秀故事片奖、最佳男主角奖,第五届华语传媒大奖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部佳片,第二十四届香港金像奖评选为中国电影百年百部佳片。黄建新也凭借该影片获得新时期十年电影奖最佳处女作奖,上海新时期十年导演奖,铜车马奖优秀导演奖,金鸡奖最佳导演提名,国家广电部评选新时期最佳导演提名。
1986年,指导影片《错位》,该片是黄建新“先锋三部曲”的第二部,再次体现强烈的个人电影艺术探索。9月15日,中国电影展在北京举行,两百多个各国来宾前来选片。法国著名影评家贝热龙先生看完《错位》后说:这是中国第一部未来主义电影。澳大利亚的电影发行商说:《错位》所表现出的幽默,一定会受到澳大利亚观众的欣赏。正因为《错位》在澳受到欢迎,黄建新于1990年作为学者,应悉尼电影电视高等学院的应邀赴澳大利亚讲学 。
1987年,创作了电影剧本《留学生》,改编剧本《盲流》。
1988年,指导影片《轮回》,以王朔小说《浮出海面》改编的影片,表现经济生活繁衍变化物质富裕后精神生活的一种精神飘移现象。该片成为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正式参赛作品,黄建新并凭借该片获得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提名。同年在上海举办了“黄建新电影展”。
1992年,指导影片《站直啰别趴下》,影片在叙事方式、结构方法和电影形态等方面和他以前的影片有很大不同,是一种素描式的当代中国城市人心态恍惚的记录。 该片获得华表奖优秀影片奖,首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十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奖,第六届台北电影奖“大陆优秀电影奖”,第五十届威尼斯电影节参议院特别奖,第三届上海影评人协会奖十佳影片,成为1995年03期《当代电影》国产十佳影片。
1993年,指导影片《五魁》,该片是由台湾投资的西部模式的影片,是一部纯粹表现大陆黄土高原风味的文学电影。 影片荣获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受欢迎亚洲影片奖,陕西省“五个一”工程优秀影片奖。
1994年,指导影片《背靠背脸对脸》,影片改编自刘醒龙小说《秋风醉了》。片长两个半小时,国产故事片里极为罕见的长度。该片上映后多次刷新大陆电影票房纪录。影片获得第十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合拍片奖、第十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奖、第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七届台北电影奖大陆优秀电影奖、第一届中国珠海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十届福冈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七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第五届上海影评人奖十佳影片、第五届华语传媒大奖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部佳片,该片并成为第四十八届嘎纳电影节导演双周闭幕影片。黄建新凭借该片荣获第十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一届中国珠海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同年黄建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英国剑桥名人传记中心24版,并在德国汉堡电影节举办黄建新作品展览单元。
1995年,指导影片《红灯停绿灯行》,该片为黄建新的“城市百态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是根据女作家叶广芩的小说《学车轶事》 改编拍摄的影片。它与《站直啰别趴下》和《背靠背脸对脸》被称为“都市百态三部曲”。
1997年,指导影片《埋伏》,影片继续延续了黄建新对小人物关注的一贯风格,通过小人物的故事,展示出最平凡的老百姓生存之间的距离矛盾以及他们的精神状态。影片获得第七届上海影评人奖十佳影片,第十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最佳故事片提名,第四十七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1999年,指导影片《说出你的秘密》,该片讲述了一个由交通肇事逃逸而引发的耐人寻味的故事。影片获得第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金鸡奖最佳女配角提名,第十届上海影评人奖十佳影片。
2001年,指导影片《谁说我不在乎》,主要讲述了谢雨婷主人公由于一些小事爆发的家庭风波的故事。影片上映后多次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纪录,荣获华表奖评委会奖,第二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女演员奖。黄建新也凭借该影片夺得第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二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提名。9月16日,《谁说我不在乎》和《说出你的秘密》成为好莱坞中国电影节的展示影片之一,也是中国电影诞生百年以来中国优秀影片在好莱坞首次亮相。
2005年,指导影片《求求你,表扬我》,本片以轻松的城市生活为主题,饱含沉重情感和道义选择的作品。影片获得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特别奖、“金爵奖”影帝提名,CCTV6电影频道传媒大奖CCTV6电影频道探索精神奖、最佳剧情片,第十二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大奖,第十五届上海影评人奖十佳影片。黄建新凭借该片获得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编剧奖。7月,举办黄建新电影周。 11月,黄建新应邀赴美国,在林肯中心作电影主题讲演。
2008年,由黄建新监制,陈可辛执导的影片《投名状》,该片故事大纲改编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影片上映后取得了国产片全球最高票房,已达2.6亿元,更刷新了之前《色,戒》创下的亚洲华语地区2.5亿票房纪录,位列年度华语片票房之冠。影片获得第二十七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第四十五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奖,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第四十五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第十七届上海影评人奖十佳影片、最佳男演员。同年黄建新担任第十一届平壤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2009年,由黄建新担任制片人和监制的影片《十月围城》,该片讲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环,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双重高压下,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该片上映后突破2.90亿票房。影片获得第二十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第十六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电影,第十九届上海影评人奖十佳影片、最佳男演员奖。10月,黄建新担任第三届亚太影展评委会主席。11月,被推荐为《芭莎男士》2009中国品位成功双重领袖年度人物候选人。
2010年,指导影片《建国大业》,该片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云集了华语影坛百余位明星客串(零片酬)的影片。上映后突破4.3亿票房,该片获得第二十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提名,第十九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第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最佳华语故事片奖,第十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突出贡献大奖,第一届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优秀影片大奖,第十九届上海影评人奖十佳影片。黄建新凭借该片获得第十四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导演奖,华鼎奖中国最佳影视男导演奖,第十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百家传媒年度致敬电影人“。
2011年,指导影片《建党伟业》,该片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而制作的献礼影片。影片上映后突破4.12亿票房。影片并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四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优秀编剧奖。
2013年,监制影片《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根据梁羽生武侠小说改编的3D魔幻大片,影片讲述的是西北女匪练霓裳与受命暗查西北的武当掌门卓一航相恋,两人经过重重磨难,冲破家族恩怨和门派血仇等障碍,带领西北官民共建明月天国的故事。影片上映12天累计票房突破3.9亿。该片获得第十届好莱坞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电影。12月1日,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闭幕,黄建新当选为中国影协第九届副主席。 2014年4月8日,黄建新在第二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荣获“二十年五佳电影导演奖“。4月25日,由黄建新担任制片人、罗永昌指导的3D动作科幻喜剧电影《冰封:重生之门》在内地上映,影片为“冰封侠”系列电影第一部。12月14日,由徐克执导、黄建新编剧和监制的国内首部谍战3D巨制《智取威虎山3D》,影片上映以来取得了票房口碑双赢,票房突破8亿大关。12月21日,担任CCTV-6(电影频道)大型综艺选秀节目《来吧!灰姑娘》的导师。
2015年1月,”大师微电影”正式启动,黄建新是首位加盟“2015大师微电影”的导演,也是黄建新指导的首部微电影,作为系列首支作品的《失眠笔记》已在北京正式开机。